成语

中国式教育的利与弊六篇(中国式教育的利与弊论)

中国式教育的利与弊六篇(中国式教育的利与弊论)


第一篇: 中国式教育的利与弊

  我们社会在讨论中国教育问题时,经常会用美国教育来做对比,在“中美教育”对比时,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叫“中国式”教育,也简称“中式”教育。其实,“中式”教育,它的全称应该叫“中国式家庭教育”。

  孩子的教育主要分三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眼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关键的,特别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那社会上大家经常在讲“中国式”家庭教育,那么你对“中国式”家庭教育利与弊了解多少呢?

  第一,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大人不经意间的忽略可能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们的压力来自于工作、生活,而孩子的压力则来源于父母,而父母对于孩子只是关心其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很少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殊不知,无论多大的孩子,都是渴望得到理解、尊重和关注的,而父母往往会忽略这点。

  第二,总认为“听话”才是好孩子

  如果问: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相信绝大部分的父母都会说: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听话”在不自觉间变成了评判“好孩子”的最高标准。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的孩子生性活泼,有的孩子天生文静、乖巧。如果父母一味对待,很有可能就扼杀了孩子独有的个性和探索能力。

  如果家长真想让孩子听话,那就要自己学习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识,不仅要懂得孩子的心理成长期,还要了解孩子的胜利成长期;孩子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等等。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能力世界,让孩子“听话”。

  其实,中国式家庭教育虽然有很多弊端,但他不是一点利也没有,我们来说一说他的优点有哪些吧!

  一 、棍棒底下出人才

  首先,棍棒底下出人才并不是说父母无故殴打孩子,而是说当他做了一些事或者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时候,这个时候需给他教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给他长个记性,个人认为小孩子不会记住什么事情,如果你心平气和地跟他谈,又或者不管不问,那么会不会助长这种行为,而导致他长大后去社会上被别人狠狠教育。有很多孩子,喜欢欺负别人,那么这样等他长大以后会不会因为这个而去打架斗殴,又会不会导致伤残,这样带来的就是一个家庭的毁灭。

  二、努力就会成功。

  最近经常听到努力不一定会成功。我想说的是努力一定会成功,只不过是这个成功有大有小。"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这首脍炙人口的歌很多人都过,如果你没有那七分的打拼,就算你拥有那三分天注定,你也是不会成功的。

  父母常跟我们说,"孩子啊,你要努力啊,努力就会出人头地的"。有人又会说,我已经很努力地去读书了,学习成绩也很好,但是还是比不上那些出生条件就好但是学习成绩差得很的孩子。我想告诉你,你在学习成绩上就已经比他成功了,他比你成功的就是他的家庭条件。这个是改变不了的,你能改变的就是你本身比他足够优秀,到时社会上的时候,优秀的人才是哪里都需要的,这时候,你就相比他"成功"了。等到了社会上,你会发现社会上全是优秀、努力的人,因为你不努力就会被淘汰, 靠金钱、靠关系也是需要努力的,不努力,求得了一时,求不来一生。所以我认为,努力就会成功。

  三、礼仪传承 需要父母威严

  还记得《琅琊榜》吗?这部电视剧为什么那么让人喜欢,其中一个特点就是整部电视剧非常精致地呈现了“礼”——作为礼仪之邦的我们已经遗失太久的东西。不说君臣之礼,只说剧中的父子之礼、夫妻之礼、朋友之礼,无不呈现“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之态。这些“礼”的传承是需要父辈、祖辈躬身教导,自然会树立父辈、祖辈的威严,以教孩“尊长爱幼”。遗憾的是,很多时候,很多孩子“以下犯上”,不仅对父辈、祖辈不尊不敬,反而理直气壮地谈条件,甚至出现对爷爷奶奶吼叫“你滚出我们家,不要你们在我家”等情况,可不是一句“现在的孩子都好有个性”、“现在的孩子都好难管”可以解释得通的。是的,尊重他人是从尊师尊长尊友开始的,没有学会“尊上的人”,也绝对学不会尊重辈分、地位、阶层与自己平等,或是比自己低的人。孩子如果没有在家庭中学会尊重他人,出来社会也绝对学不会尊重他人。如果没有父母之威严,如何引导学会孩子尊重他人呢?

  很多人都会将中国是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家庭教育去做比较,国外的家庭教育虽然开明、开放,但他也有一些属于它的弊端,所以教育孩子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一味的模仿,有可能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第二篇: 中国式教育的利与弊

  《少年派》这部以高考为主轴心,家长作为辅助点为主题,剧中孩子们高中生活的种种压力与父母们的殷切希望形成鲜明的对比,剧情的真实感,代入感让追剧的我们瞬间有了共鸣。来一起跟魔扣更详细了解下这部折射出中国家庭教育现实的电视剧吧。

  《少年派》围绕“高考”话题展开的,高考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大事,同样也牵动着万千家长的心。剧情讲述了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四个性格迥异的年轻人,他们有的是学霸,有的是学渣,有的偏向文科,有的偏向理科。

  魔扣认为电视剧中父母们不同教育态度的碰撞,也给我们呈现了别样的视觉盛宴,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式教育观念也引人深思。虎妈猫爸式教育:王胜男的教育是典型的“全方位+无条件”的教育方式,“一切为孩子好”成为了母亲做事的出发点,但在面对孩子的过失,考不好,以伤自尊式的方法指责孩子。面对高中学文学理的问题上,果断让孩子选择就业前景好的学科,而完全忽略孩子内心的兴趣。

  慈父严母的家庭,妈妈的一番伤自尊的轰炸后,还好家有一个女儿奴的“爸爸”,在林妙妙考倒数1名的时候,林大为立马带着美食去学校安慰女儿,也会抢着去开家长会;在林妙妙受到妈妈指责后,林大为会有一顿肆无忌惮的烧烤。

  一切包办的教育:作为陪读的母亲,从学习到生活为儿子打理的井井有条。妈妈的过度干涉,让钱三一喘不过气来,每天吃什么,做什么,都离不开妈妈的视线。有种应该,叫妈妈觉得你应该做什么!放养式教育:妈妈关注点并没有在邓小琪的身上,就连一顿饭也没时间陪女儿吃,面对女儿的抱怨,邓小琪的母亲:我给你好的生活、好的学校,我错在哪了!

  民主式教育:没有怎么管,江天昊的成绩依旧不错,尊重孩子的想法,释放孩子的天性。江天昊父母的放养式教育,又与邓小琪母亲的放养式不同,孩子没考好,他们会鼓励孩子,尽量不给孩子压力,给足孩子空间,你可以打游戏,但不能沉迷游戏。很为孩子打call。

  不同家庭背景下会产出性格各异的孩子,这部剧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正是很多现实家庭的真实写照。一种是像林妙妙和钱三一的家庭,妈妈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只是程度不同,还有一种是江昊天和邓小琪的家庭,放养式的教育,只是方式不同。一部代入感极强的“家庭教育”题材电视剧,引起了许多家长和孩子的共鸣,引人深思的同时,还在响应国家政策,编程走进中国教育。 

  剧中钱三一不仅人长得帅气,也是一枚妥妥的学霸,从通过老师对编程的简单了解,到对编程感兴趣,再到学以致用,然后用计算机导入编程打cs游戏,可见编程的魅力!也收获了同学们的崇拜!

第三篇: 中国式教育的利与弊

  中国式教育一直备受质疑和批评,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过注重分数和应试,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它带来了很多悲哀。

  首先,中国式教育让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们为了应付学科考试,往往只是死记硬背,不会思考和提问。他们没有机会通过自我探索来发掘问题的本质,也很少有机会通过实践来巩固知识。因此,当学习不再只是为了应试时,学生们往往遇到了困境,并且缺乏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其次,中国式教育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学生们在攀比中成长,由于家长和老师的期望而感到压力巨大。他们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学习上,以保证他们的位置和名誉。激烈的竞争和过高的要求让孩子们缺乏自信和勇气,许多孩子甚至在童年就失去了快乐。

  除此之外,中国式教育也让学生们的思维水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学生们在强调记忆和做题技巧方面得到太多的训练,而缺乏了对启发性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他们被要求的只是拿到高分而不是掌握知识和技能。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制约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综上所述,对于中国式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我们需要转变教育的目的和方法,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和能力,而不只是为了获得高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进步和创新的国家。

第四篇: 中国式教育的利与弊

  一个人,出生后随着自己不断成长,环境因素对他的影响很大,当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必然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受到好的因素影响会让人知道可为不可为之事,从而提升自己;受到坏的因素影响时,一些人性的自私,贪念等随之影响自身。

  今时今日,在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所不能实现的梦想放在孩子身上,使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对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没有错,错就错在我们对孩子定的目标太高,而且还要于别的小孩,同学相比,从而发生了许多悲剧,江西吉安一中学生不堪重负,跳楼自杀;某12岁女孩因学校作业太多,每天写到12点,压力山大,割脉自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苦了今天,赢了明天”这些有毒鸡汤正一步步的侵蚀我们,在我们对孩子的梦想和期许上推泼助澜,这些目标对我们而言,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很小,甚至是虚幻缥缈的,但我们大多数人是无法接收我们的孩子将来是一个普通人。

  在《易经》中有一个卦象叫蒙卦,说的就是对孩子的教育,其中说到“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意思是说消除蒙昧;能使一个人健康的成长。不是我求这孩子接受我的启蒙教育,而是他感到有需求,主动来请求我帮助他消除蒙蔽。第一次可以告诉他,如果就一个问题反复再三的询问,是对天的亵渎,同时也证明这个人是一个缺乏实践能力的人,一个少有魄力勇气去单独承担责任的人,这样就不应该再告诉他什么了。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上面,要改变自己的方法,要发掘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宽容对待,让孩子自己学,自己去实践摸索,要相信孩子自己能把这个问题想明白,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第五篇: 中国式教育的利与弊

  中国学生现状:

  1、考试的巨人(如屡获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牌??),实践和创新的侏儒。

  2、知识面:狭窄、头脑不灵活,70%以上的青少年对科技不感兴趣。

  3、心胸:普遍胸无大志,以找到好工作、拿高薪为最高理想。

  4、中国学生:

  学前:百般溺爱并强行灌输知识,缺乏团结友爱、互助精神的学习和培养。

  小学:进入残酷的、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缺乏个性化、实践化、协作性学习,开始出现恶性竞争。

  大学:被要求做学问(大而空),学会做人(刚刚强调品质问题),让学生很茫然,摸不着头脑,无所适从。

  研究生、博士生:越学越死,创造力低下。

  弊端分析

  一、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学校制度里,学校分为“重点校”、“一般校”和“垃圾校”,学生被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

  这种单以考试标准划分的类别,严重地扼杀了许多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泯灭了大多数学生学习求知的热情,使受过教育的大多数人在比他们受过更好的教育的人面前感到自卑。教育内容片面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的需要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决定教育内容的依据。由于升学考试只涉及到知识的积累与提取,造成学生学习知识只是机械地背诵和复述,对号入座,而不去理解知识的涵义,缺乏对知识的验证能力。因此在应试教育中“知识教育是实的,智育是偏的,德育是虚的,体育是弱的,美育是空的,劳动教育几乎没有”。五育只有智育受到重视,但教育教学中并不从开启学生智慧入手,结果造成学生片面甚至畸形发展。

  脱离社会实际应试教育只注意考试,只关心升学率,在教育教学上不顾经济建设和当地社会发展的实际,不考虑大部分不能升学的学生参加经济建设的需要,职业技能培训形同虚设,职业教育遭到冷落。以应试为主的学校教育从根本上违背了基础教育双重目标的要求,改变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二、沉重的学习负担和考试压力使学生失去了青少年应享有的欢乐,损害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他们将来能健康的生活和工作已经形成了许多潜在的负面影响。

  1.导致学生智育目标狭隘化。为了过份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导致知识狭窄,高分低能。

  2.导致学生的严重分化,厌学和差生流失,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不平等。在应试模式中,教育竞争被激发到不恰当的程度,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帮助,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化和差生面扩大。许多差生迫于竞争压力中途缀学,造成人为的教育不平等。

  3.阻碍学生个性发展,扼杀人的创造力。在应试教育中,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为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它为学生提供的.是一

  个封闭的、禁锢的、狭窄的高压的学校“牢笼”,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只能是一些操作型人才,而不是创造型人材。

  4.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目前,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作法,造成学生许多心理疾病。

  利处分析:

  一、 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通过老师的直接传授,而非像西方一样让学生自己探索,能够节约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 我国人口基数纵多,生人口也是世界之最在贫困落后地区,学生教学设施和条件相对落后。这时应试教育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 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用于教育事业的资金不够充足,无法为追求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提供足够物质保证,另外,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说,是相对最为能体现公平的。

  四、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点推行义务教育,降低文盲率,应试教育和大课室教育为此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五、 应试教育强调记忆与应试,在一定程度上,课本上的传统文化与精髓得到了一定的继承与传播。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渐渐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那可怕的中、高考制度,使无数学生产生了恐惧心理,不但平时显得十分劳累,而且到了考场也发挥不出正常水平,以至于和重点中学、大学失之交臂。然而现在的学校,为了让一个个学生能在考场上考出好成绩,置学生的身体健康于不顾,故意延迟下课、放学时间,而且布置成堆的作业。一些老师,为了让自己的学生考出高分,不惜占用学生的体育课以及一些活动时间,而且不停地告诫学生一定要考上重点。而且这些学生,在被繁重的学习务压着的情况下,身体健康也受到威胁。

  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知识的世纪,人才是创新型人才,知识是能创造出生产力的知识。我国的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能否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一切都归根于我们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为此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不利因素应遭到摒弃,传统的教育制度也应有所改革,素质教育必须尽早推行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一些教育模式也应得到重视,例如,全民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调整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等一系列理念与措施应得到重视与执行,这样我国伟大的名族复兴之梦才能早日实现。

第六篇: 中国式教育的利与弊

  孩子初升高,侥幸考上省重点。

  太太意犹未足,认为孩子本来可以百尺竿头,之所以不能更进一步,考进最好的中学比如华师附中,责任全在我——都是我一直纵容孩子的懒散。

  于是孩子初中毕业时,太太专门安排了一个饭局,美其名曰同学告别会,实际上只是请来几个同学家长——几个尖子生家长;酒过三巡,我才明白她是要给我上课。

  不吃这餐饭,我现在都还懵懵懂懂,这餐饭吃完,我算大开眼界了,原来尖子生都是这样炼成的呀。

  整个初中期间,当家长尤其是当妈妈的,基本上就没正经事儿可干,都做孩子的全陪了。

  给孩子每天送饭送菜;周末陪孩子上这个辅导班那个辅导班;每年寒暑假放假之前,都要挖空心思到处打听哪门课哪个老师办的辅导班最好,然后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孩子塞进去。

  甚至自己跟着上课,孩子坐前排,自己坐后排,这样既可以监督孩子,也可以监督老师。

  这么一来,孩子就跟职业运动员差不多了。

  几乎每个所谓尖子生的背后,都跟着一个专业团队,专职做生活服务,以及战略战术研究,情报搜集和分析。

  相形之下,我的孩子简直就是一个流浪猫,学习上我基本不管,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信任孩子,但实际上是听任孩子只身迎战一个一个疯狂的狼群。

  还好,孩子还没有败下阵来。但我并不想吸取什么教训,高中两年,我对孩子的学习还是不太管。

  据说但凡省重点,现在都被家长包围了——他们在附近居民区租下房子,一家老小都住进来,专门陪孩子读书。

  但我的孩子,还是每天起早摸黑赶公车,中间还要转车。我儿子的同班同学,现在都没有休闲,甚至上厕所手中都攥着书。但我儿子至少每天一次篮球照打。

  我儿子有个同班同学,全年级排名第四,考北大清华肯定有如探囊取物。

  但前提是,他父母对他的时间控制精确到每一个小时。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