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社会实践开题报告格式(社会实践开题报告模板)

社会实践开题报告格式(社会实践开题报告模板)


  社会实践的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社会实践开题报告格式,欢迎大家阅读。

  社会实践开题报告格式1

  

一、 课题简介

  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不是什么新论了,自从提倡新课程以来,很多教师都把目光转向了这点,这也成了我们当前教育的重点。可是很多观点都是从理想方面来谈的,而我们作为物理学科和化学学科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好条件,因为我们是始终和实践以及创新连在一起的。在过去,我们课题组的成员都在思考这一问题,但都是个人方面的成果,我们这一次要通过集体的力量将这些成果汇聚在一起并使他更加强大。

  

二、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1、课题的理论价值:

  对理化课堂上进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一课题的研究,坚持运用陶行知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理论,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以及jzm总书记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的指示,根据我校初中的实际情况,学习国内理化实验教学的成功经验,结合理化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初中理化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

  2、课题的实践价值: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世纪发展教育的客观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从教育本身提出的,也是从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塑造适应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人才竞争需要的一代新人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

  理化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做”的科学,理化实验教学中最能发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功能。现在理化学生实验,多为老师手把手地教或演示,学生不动脑筋,只是被动的看或做,长期下去,学生不会动手,怕动手,不会动脑,怕动脑,不会处理一般的简单问题了,对理化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更不要说什么创新了。所以我们认为开展对理化课堂上进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研究十分必要。

  

三、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1、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实验主要是研究初中理化实验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行为能力和基础能力之间的关系。本课题的研究结合新课程的实施,积极开展理化实验教学改革,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施四个转变:

  (1)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参与式学习;

  (2)从以记忆为主的机械学习转变为以深刻理解为主的意义学习;

  (3)从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变为知识、方法、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学习;

  (4)从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学力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力求通过理化实验教学(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分组实验,设计创新实验,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撰写小论文,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等活动),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不断享受成功的感受,使学生能自主地将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有机地结合,“心智操作”能力得到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锻炼和培养一批中青年教师,提高理化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研究水平。

  2、课题主要内容的论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造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前者是指科学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他们的创造发明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新颖、独特、前所未有的;后者主要是指对个人来说是新颖、独特的,尽管上述“新”东西可能是别人已经发现、提出或者解决了的。中小学科创造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那么亲自去把握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强烈”,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能极大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能动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会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对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的论证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计划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取的措施是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做”。

  1、多看:当学生遇到疑问时,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让学生看了实验后解除心中的疑惑,使学生认识到动手做实验是学习研究理化、化学必不可少的手段。 “多看”能培养学生用实验来研究理化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有新发现中产生创新的萌芽。

  2、多想:我们让学生带着疑惑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让实验事实说明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激疑——鼓励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明白理化的科学道理,在实验探索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多想”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教学中激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做:我们精心组织学生上好每次实验教学课,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课前提出预习要求,实验时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深入分析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妥善处理废液和废渣,及时清洗仪器,打扫实验室等。

  对教材中操作简便、易成功、耗时少、安全无污染的演示实验,我们尽量改为边讲边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学生总结归纳,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

  同时我们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实验准备,使学生了解一些实验操作要领,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一起参与实验演示。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和课外实验,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遇到问题可通过分析讨论、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途径寻找对策。

  同时本课题也在注重理化课堂上教师角色的转变,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新”、“细”、“实”、“活”。

  1、新:教师要确立教育的新理念,“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的创造潜能关键是靠教师去培养和挖掘。

  2、细:实验教学要严谨细致,倍加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善于联想一切、善于比较异同、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等良好的创造思维的品质,从而实现教育的超越。

  3、实:实验教学要紧密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制定的目标,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方案,在引导学生“多看”、“多想”、“多做”上下功夫。

  4、活:教学方法要科学灵活,教学手段要合理恰当,善于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五、对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与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的论证

  “十一五”期间,我校已经研究了十多个省、市级课题,对教学中面临的多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本项课题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参与本课题研究的老师,大都也参加了上述课题的研究,他们都有着较为丰富的教学教研经验,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厚实。

  本课题组的组长丁凯通校长,大学本科毕业,系当前我校分管教学的校长,工作多年来特别注重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努力创造快乐的班级学习氛围,教学实绩显著,并且善于专研。

  本课题的主持人杨国岭老师,大学本科毕业,系我校初二年级副主任,工作以来来一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曾多次承担学校、县和市优质课比赛,并获奖,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所撰写的教学案例、论文多次在县、市、省、国家级获奖。同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是我校不可多得的实干型教师。无论接受什么任务总能按质按量完成好,在教师群体中有一定声誉。且教学功底扎实,新课程理念吸取快,并能及时实践课堂教学,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课改热情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课题组其他成员也都是我校的一线教学精英,她们教学功底扎实,新课程理念吸取快,并能及时实践课堂教学,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她们课改热情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业务上精益求精,肯钻研,肯创新,工作相当吃苦,有爱心。

  一旦投入了课题研究,我们都将以高昂的热情参与教研,给课题充分的时间保证。

  

六、课题的研究人员分工以及实施阶段的计划

  1、课题负责人:丁开通、杨国岭

  2、课题分工:

  (1)第一小组:组长:丁开通

  组员与分工:A、陈洪曙、葛乃军负责课堂教学B、吴乃江、徐李亮负责调查与研究

  (2)第二小组:组长:杨国岭

  组员与分工:A、蔡中祥、刘红梅和彭青红负责数据分析总结B、梁浚、韩丽华负责实验与反思

  3、课题研究实施规划

  第一阶段:制定计划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初)

  主要任务:

  1. 对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进行论证;

  2. 选定实验班级,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3. 填写课题申报的有关表册,完成本课题的申报工作;

  4. 认真规划本课题的具体内容,拟定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研究阶段(2011年7月初~2011年8月底)

  主要任务:

  1.完成课题开题报告,完成各组的实验研究方案;

  2.组织理论学习;聘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对课题实验进行理论指导,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有关素质教育的文件,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研讨、交流活动。

  第三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1年8月初~2011年12月初)

  主要任务:

  1. 收集与创新素质教育相关的资料以及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组织集中学习。

  2.在每周的业务学习活动中讨论新课程与创新教育的联系。

  3.分析不利中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存在的问题,分小组分内容进行研究,着重讨论与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4.走进课堂,通过研究课或是录像课的形式直观了解这些问题,并将改进的方法付诸于实践,检验它们的实际价值。

  第四阶段:结题鉴定阶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

  主要任务:

  1.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

  2.在本校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推广。

  3.整理研究档案,完成结题报告。

  4.申请市教育学会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验收。

  社会实践开题报告格式2

  

本选题的意义: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

  据此对于如何建设大学和谐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什么呢?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构建和谐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引起当代大学生对构建和谐校园的进一步注意和重视,促进构建和谐校园!

  

实践和研究的内容:

  1、了解大学生对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

  2、了解大学生对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程度。

  3、了解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4、了解大学生对自主创新能力的看法。

  5、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誉观的看法!

  6、总体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意义的认识和了解,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建议

  

实践和研究的方法、手段及步骤:

  一、实践和研究的步骤:

  (一)第一阶段:1. 资料收集与整理

  (准备阶段) 2.认真阅读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著作,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设计调查问卷

  (二)第二阶段: 1.通过互联网及其它途径继续查找相关资料。

  (实施阶段) 2深入在校学生群体做问卷调查。

  3.对在校大学生访谈

  4.深入大学生对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建议

  5.整理调查资料,完成数据统计

  6.校正调查资料和数据

  (三)第三阶段: 1.把资料汇总,去粗取精,选择有用资料

  (总结阶段) 2. 对数据与问卷反映的情况进行讨论

  3.进行论文写作。

  4.将最后的调查成果录入电脑,进行专业制作处理

  二、实践和研究的方法、手段

  1.问卷法。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问卷主要由大部分的客观题和少量的主观题组成。将在校园发放问卷,学生填写,回收问卷。

  2.访谈法。通过面对面进行访问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行访谈。通过此方法,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了解,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建议。

  3.文献法。主要通过整理有关著作文献和新闻的最新报道。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编辑部编,和谐文化建设专家谈,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6

  2、韩震, 王炳林,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3、刘同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人民出版社,2006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