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教学研究报告【六篇】(幼儿园教学研究报告)

教学研究报告【六篇】(幼儿园教学研究报告)


第1篇: 教学研究报告

  一、课例研修背景

  本人参加工作也有好几年了,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工作。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课堂上文章的剖析,即使教师把文本分析得再细,再清楚,练习题还是有学生不会写;还有的学生即便会说了,可是写在作业本上却又是另外的一番情形。有时,同样的回答,你换一种说法,有不少学生又不会了。同样的主题文章,换一篇来练习,不少学生又不会了,教师还得重新解析文本内涵。所以平时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时,似乎总有讲不完的内容,除了把课文解析完,还要解析练习册上的阅读,否则学生做出的题不尽如意。针对这种现象,本学期,我们语文组制定了一个研究课题:如何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课例研修计划

  第一步:每位老师用自己常规的方法上一堂阅读课。(在上课之前,要集体说课、备课,大家一致通过具有可行性,该老师方可上课)。

  第二步:每上完一节课,大家一起评议这节课,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这节课有哪些方法值得大家借鉴,哪些方法有待讨论,哪些方法运用不妥当等。教研组长把每位教师的发言及时记录下来,再整理成资料保存下来。

  第三步: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都上完课了之后,组长把所有可取的方法进行汇总,然后集体备一堂阅读课,把这些好方法备进去,最后由一位大家公认的课讲得精彩的老师,再进行试讲,看看教学效果如何。

  三、课例研修来源:来自小学语文S版语文实验教科书十一册第21课《詹天佑》。

  四、课例研修过程

  第一步:每位老师根据自己所教年级不同制定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我教六年级语文,所以,我把阅读教学的目标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培养语感涵咏能力;二是学习阅读的方法;三是提高理解文本内涵的能力。

  第二步:我以本学期的课文为内容,确定一篇文章作为公开课来解析。我选的是《詹天佑》。

  第三步:我认真钻研教材,多方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查阅其他优秀的教案设计及反思,然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如下教案:

  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竣工、隧道、勘测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突破方法:通过读事例、画示意图、看插图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詹天佑像

  “人”字形的线路图

  师生共同搜集詹天佑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和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詹天佑像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指名说)通过搜集资料,你知道詹天佑的哪些事情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互相补充,扩大知识面。

  2.听了资料介绍,说说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说

  3.看来詹天佑已经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一些印象,那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他。(师出示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生自由读

  2.师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测生字掌握的情况并及时正音。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的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4.此时,詹天佑在你的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自由说

  5.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生找到句子标注下来并齐读(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这句话在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那文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

  (应该在文中的第2──6自然段中找句子。一、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受到帝国主义国家地阻挠、要挟。詹天佑顶住压力,毅然接受了主持修筑铁路的任务,遭到帝国主义的嘲笑。

  6.自由读二、三自然段的重点句,说说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或提出不懂的地方。

  指名说。学生谈感受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根据句中的重点词谈,做到言之有理。

  7.细读了这些句子,此时,你最想对詹天佑说什么?

  8.带着自己独有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二、三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识记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背二、三自然段中感受深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二、三自然段中自己感受深的部分。

  2.听写词语

  勘测、坠落、要挟、轻蔑、竣工、开凿、隧道、庸俗、阻挠、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二、细读四──六自然段,体会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

  1.默读这三个段的重点句,想想这些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和哪些地方能让我们体会到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引导:我们可把这些句子分为两部分,一是修路遇到的困难,二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言、行、想法。请同学们抓住这两个部分体会。

  2.小组派代表汇报

  (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塞外环境恶劣,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而詹天佑……,体会到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长中国人志气的爱国之心。)

  (在开凿隧道的时候,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又采用了中部凿井法。用看线路图或画示意图的方式理解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和中部凿井法,体会到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他的创新设计来源于实践。)

  (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用演示方法体会“人”字形线路的巧妙、设计的大胆,让我们感悟到詹天佑勇于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精神。)

  从以上的句子和词语,让我们体会到詹天佑确实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师小结:爱国主义精神是詹天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新设计是他杰出才能的体现。詹天佑不愧是(齐答)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自主感情朗诵重点句想想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4.交流这部分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并试着背一背。

  三、教师总结

  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就竣工了,这件事给了帝国主义有利地回击。请试想帝国主义国家的记者们会怎样评论此事?(指名说)虽然,修筑京张铁路的事件快过去很久了,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和杰出的设计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请让我们永久地记住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齐答)詹天佑)。

  四、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关于中华爱国儿女的故事。

  2.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詹天佑

  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青龙桥线路

  杰出爱国

  第四步: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再进行讨论。那就是如何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快速地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准确地理解文章,对课后阅读题能较快地理解。

  三、课例问题讨论

  观点一:文章至少看两至三遍。第一遍:看大概内容;第二遍带着问题看,适当地勾画、标注;第三遍看重点句子和段落。

  观点二:将各种文章进行归类,针对阅读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让学生一遇到这样的问题就知道该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应该把握哪些内容来回答。

  四、课例研修结果

  1、通过课例研修研究,我们组的教师一致认为,现在阅读教学要把握住两大任务:一是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读懂别人写这篇文章时所用的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二是要通过阅读教学,领

  悟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的,借鉴他人好的写作方法,试着灵活运用于自己的文章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书面语表达的能力。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在读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写作方法的关注,再靠单纯的习作指导去弥补是很困难的。因此,“读写结合”也是有效性阅读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

  2、将各种阅读上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

  例如: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埋下伏笔,做铺垫(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起下文,总结概括;

  2)、文中:承上启下,自然过渡;总起句;概括性的句子;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

  3)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使内容更具体;

  2、排比:增强语气,强调突出;

  3、反问:强调,加强语气;

  4、对比:强调、突出

  3、我们认识到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些过程中培养能力。我们要允许学生在阅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有丰富大胆的想象,勇于开拓创新。

第2篇: 教学研究报告

  一、问题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呈现了三个例题:例1是两端都栽的植树情况,例2是两端都不栽的植树情况,例3是封闭图形上的植树问题。我们所陈述的植树问题,是指按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所以需要学生分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现实生活中,所有关于总数与间隔数之间关系的问题都可以称为植树问题,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教材试图通过这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对于植树问题的教学,教师们通常分成两课时完成。有的一节课出示三种情况,分析各自不同的特点,总结出加1、减1、不加与不减三种方法,第二节课再进行巩固练习;有的第一节课只出现例1的两端都栽的情况,完成建模之后,第二节课再推广到例2、例3两种情况。我们从对22名教学过此内容的教师进行的访谈中发现:不管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虽然都知道解决植树问题有三种方式——用加1、减1、不加不减计算,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对哪种情况需要何种方法掌握得都不理想。为了探寻一种较好的教学处理方式,帮助学生切实掌握好植树问题的解决策略,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教学研究。

  (一)教之困

  1.学生在课堂上,较容易掌握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三种计算方法,但当面对的不再是“植树”这样的情境时,却无法顺利进行知识的迁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症结何在?

  2.植树问题要教给学生的就是三种情况、三种方法吗?教师到底教什么?它的教学价值何在?

  3.被编排进数学广角的知识都有个共同的目标,即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本课渗透了何种数学思想?

  4.教材编排时,是将植树问题作为间隔问题的现实原型,是否还可以用别的问题作为它的现实原型?

  5.教学中,模式建构与应用、三种情况的区分与计算,孰重孰轻?

  (二)学之难

  1.学生对三种情况的理解不深刻,对于其他的间隔问题不能进行数学化的抽象,尤其是对什么相当于“点”、什么相当于“段”弄不清楚。

  2.学生不能根据植树中的间隔情况对应解决生活中其他的间隔问题。对于什么时候加1、什么时候减1、什么时候既不加又不减混淆不清。

  3.学生只会机械地使用三种方法进行计算,缺乏灵活应用的能力。

  (三)问题的分析

  1.为什么植树问题会出现三种情况?因为植树的地点与间隔线段端点对应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只是通过总长度求线段的条数,而未讨论端点的数量。因此,学生缺乏对这类知识的经验积累。

  2.为什么植树问题这么难理解?植树问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学生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根本就没有与知识相关的生活体验,加之他们在勇于质疑、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缺失,所以理解起来有难度。

  3.为什么学生学得机械?教师们为了达成知识目标,往往忽视了植树问题渗透数学思想的本质功能,常局限于教材的三个例题,带领学生一一总结公式(甚至要求熟背),变化问题情境训练解题技能,造成了学生对三种计算方法的机械应用,约束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拟找出两种策略来研究植树问题。其一,用一一对应的思想突破理解的瓶颈;其二,采用画图的方式教给学生直面问题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是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二、实践

  用一一对应思想解决植树问题的教学尝试。

  1.建模。

  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物体数和间隔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建立标准模型,以期帮助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本质。教学片段如下——

  ①小组操作活动:像串糖葫芦一样,三根小棒可能串几个球?

  展示学生作品:

  讨论:同样是3根小棒串球,为什么串的小球个数不相同呢?

  得到三种不同的串法:两端都串;只串一端;两端都不串。

  ②出示学生在阳光下站队的图片。

  发现一个学生对应一个影子,理解一一对应:一个对一个,如影随行;一一对应时,人数和影子数相等。

  ③一对一地将小棒分组拆下来,发现规律:

  2.灵活利用模型解决问题。

  ①出示改编例题: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可能栽几棵树?

  设计“可能栽几棵树”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有序地思考,借助模型,解决问题。

  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我们发现,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结合画图解决三种情况下的植树问题,并能借助一一对应思想,将一棵树和一个间隔分成一组,理解棵数和段数的关系。

  ③借助小棒模型演示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因为小棒可以弯曲,引导学生直观演示,建立起封闭植树和线段植树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

  先借助小棒模型,引导学生认识一一对应思想的模型结构,将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突出三种情况下物体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对于植树问题,我们事实上应当更加重视模式化与一一对应思想,引出间隔数与所种树的棵数这两者的关系,突出一一对应思想,并以此为基础,通过适当变化以求解各种变化了的情况(郑毓信语)。所以,当学生用三个图解决了三种情况下的植树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像拆小棒和球一样,将树和间隔一对一地进行分组,从本质上理解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接着引导学生用“只种一端”一个模型想清楚三种情况下的植树问题,加1、减1等法则只是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适当变化,而不过于强调“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与“两端都不种”这三种情况的区分,也不特意归纳出一个个公式。   继续利用小棒和球,用模型沟通一端种树与封闭图形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很好地建构起相应的模式,轻松突破难点。

  用画图方法解决植树问题的教学尝试。

  片段一:出示开放性问题,引出植树问题的不同情况,呈现不同的解题策略。

  课件出示题1:园林工人在一条长12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3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知道的同学给解释解释!

  师:题目弄清楚了,答案呢?

  学生产生了不同的答案,分别是5棵、3棵、4棵。

  师: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到底哪个答案对呢?

  学生画图说明不同的情况,加以验证。

  师:画图非常直观,可以让我们直接看到是怎么回事,还能直接看出答案。在解决问题中,画图的作用不可小觑哦!

  这一环节抛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争论,答案到底是5棵还是4棵或者是3棵?争论得无法开交的时候想想怎么才能说明自己答案的合理性?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画图。三位学生板画的三种不同情况的图示,直观地呈现了在一条直线上植树的不同情况,能让我们直接从图中数出答案。画图使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简单明了,画图的作用自然是不可小觑。

  片段二:锁定一种情况解决问题,体验用画图的策略验证答案并探求规律。

  课件出示题2:园林工人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很多同学一读题心里就有了答案,如果要确保答案是正确的,可以做什么?(引导画图验证)

  课件出示题3:园林工人在一条长2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师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

  学生汇报展示,交流方法:200÷5=40.40+1=41(棵)。

  师:哪些同学验证了自己的答案?这下不便于画图直接验证了,那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分析一下这种一除一加的算法有没有道理。

  师适时板书:路长÷间距=段数。

  师:为什么还要加“1”?

  师:画个图检验一下!

  学生独立画图检验。

  师:看来,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棵数真的比段数多1.多了哪一棵?(开头或者结尾那一棵),所以我们得出——棵数=段数+1(板书)。

  师:刚才这一题直接画图验证有点麻烦,不过,画几个简单图形还是帮了我们大忙——帮助我们找到了植树问题中的一种规律。

  在这一片段中,我们选用了两端都栽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数据较小,学生得出答案后可以直接画图验证答案。在此,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得出答案之后一定要画图验证。因为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学生往往习惯于记忆公式,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不假思索地套用公式,结果常常犯一些很明显的错误。培养学生验证答案的习惯,画图直接验证自然是最可靠的方法。第二个问题数据较大,不便于画图直接验证答案。这是画图方法的局限性。面对复杂的问题,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画图直接验证有难度了,不妨换个角度,分析一下学生的算法有没有道理。如果有道理,也可以说明答案是正确的。而要说明一除一加这个算法的道理,最好的办法是结合前面已经画好的图来说明。至此,画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验证答案,还有助于我们探求规律,理解算法。

  片段三:引导小结

  师:通过画图,即使再复杂的情况我们也可以搞清楚。看看黑板,咱们是得记住这三个公式吧?(指板书)你们记得住吗?

  学生都说记得住。

  师:真够自信的。我就没这么有信心,现在是记得住,说不定过几天就忘了,一会儿加1.一会儿减1.难免犯糊涂,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我吗?万一我忘记了公式,有没有办法找回来?

  终于有学生说出了画图。

  师:哦,通过画几个简单的图发现规律可以找回公式。我们班的孩子比我自信,他们也说自己记得清公式,可是有时候还是会弄混算错,你们有什么办法?(引导学生说出做完后画图验证)

  师:非常感谢你们给我支招,既然公式遗忘了也能找得回,那我可不可以把这些公式擦掉?不记行不行?记住,什么方法一定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答案?(画图验证、找规律……)

  有了前面较为充分的画图解决问题的体验,学生面对公式,自觉地少了死记硬背的态度,在征询意见达成共识之后擦掉公式,意在减少模式识别上的生搬硬套公式,促进学生主动去分析问题。公式不用记,因为我们有非常简便的方法——画图,可以随时找回公式。掌握了方法可以减轻思维记忆的负担,这应该就是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三、讨论

  1.课堂与思考

  如何真正实现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的教学目标,两位教师分别从利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解题的一般策略:画图这两个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践。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渗透数学思想。

  无论是植树问题,还是路灯问题、排队问题、锯木头问题等,都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可以归结为同一数学模式,统称为分隔问题(郑毓信语)。事实上,植树问题的本质就是对应,只要明确了“间隔”与“树”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突出一一对应的思想,再以此为基础并通过适当变化就可以应对各种变化了的情况。因此,这个内容真正重要的应是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应该用对应思想统领课堂。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内容的教学真正需要的也就并非规律的应用,而是思维的灵活性,即如何能够依据基本模式并通过适当变化适应各种变化了的情况。植树问题只是间隔问题的一个现实原型,并非此类知识的全部。用一一对应思想解决植树问题的教学实践,正是基于这些思考而进行的。课堂教学上,引导学生像拆小棒和球一样,将树和间隔一对一地进行分组,从本质上理解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解决植树问题。接着引导学生用“只种一端”一个模型想清楚三种情况下的植树问题,加1、减1等法则只是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适当变化,而不过于强调“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与“两端都不种”这三种情况的区分,也不特意归纳出一个个公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节课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第3篇: 教学研究报告

  本年度,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学校教研工作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课改目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以教育科研推动课改、用课改促进教育科研、带动教师素质提高、力求各项工作在提高中求突破、不断创新、积极进取、与时俱进,扎实推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一、工作回顾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理清思路,以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教材开展课程改革。在开学后及时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等有关的教育理论,并按时参加新教材的学习,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得。

  2、以课改为突破口,广泛深入地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活动。本学期我们建立了切实可行的活动制度,确保活动高效、有序、扎实地开展,并深入到教学第一线检查、督导,对教学和教研实际中凸现出的具体问题和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避免了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去,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有记载,切实把工作落到了实处。

  3、加快校本课程研究开发力度,规范、完善综合实践课内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所处的特殊环境及本校教师的整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本学期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语文素养、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背诵能力、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4、建立新的评价、考试制度,促进课改健康发展。配合校长结合我校教师工作考核制度,认真研究现行评价与考试制度与新课程理念之间的差距,制定出了本校的评价与考试方案及与之相配套的考评、考试细则。

  5、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进行基本功、基本技能训练,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周钢笔字1篇,毛笔字1篇,简笔画1篇,学校每周定时检查,以此来调动教师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进一步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6、改变教法,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法,做到精讲多练,将课标所体现代新理念充分展现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巧妙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来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7、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育教学的中间力量。严把骨干教师质量关,坚持宁缺毋滥、自上而下的原则,通过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以此来带动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9、利用周会、思品课、少先队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礼貌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制意识等,做到了有计划、有活动、有记载。

  10、精心组织好教师年终考核,客观、公正、公平地评价每位教师,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中心小学教师考核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工作中存在地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1、学生的养成教育、安全教育还有待提高,学校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大对学生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的培养。

  2、在教学成绩方面有待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进一步提高,树立以质量为第一的教学观。

  3、学校在平时的工作中检查、指导不够细致,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

第4篇: 教学研究报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会写方、半、巴。

  3、通过课文的朗读,知道雨水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用不同的方法来认识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在上这一节课之前呢?老师要给你们出一个谜语,看看我们班上哪些同学能够一下子说出来,那么谁就是我们猜谜语的

  小冠军哦!听好了:“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小朋友们真棒,来,我们大家都用掌声来鼓励下自己吧~~~~

  2、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会见到些什么雨呢?(毛毛雨、小雨、大雨、雷阵雨、暴雨)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12课《雨点儿》,你们可以想一想:天空为什么会下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读课文,再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在读的时候呢,可以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自然段)

  3、小朋友你们读得真好,看,老师手上有很多字宝宝,你们都认识吗?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读准字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言语

  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结成小水滴,空气托不住,落了下来,就变成了雨。你们明白了吗?

  (学习第一句)

  1、我来找一个好听的声音读一读,谁愿意来读?把你们的小手举好。

  2、第一句里面是说什么多的数不清啊?(雨)那么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多的数不清的呢?出示课件星星多的数不清,雪花多的数不清。

  3、小朋友们,你们在书上找到“数不清”“飘落”这两个词,你们还可以用它们来说一句话吗?

  天上的星星多的数不清。

  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

  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学习第二、三、四句)

  1、这三句话采用的是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的对话,那么从这几句话中你知道它们都去哪里了吗?

  (小雨点儿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2、你们真聪明!为了奖励你们,刘老师来请你们来当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角色扮演下对话,你们谁想来试试呀?

  3、教师重点指导读疑问句的语气。

  (学习第五句)

  1、下面,你们自己来读一读第五句话,来想想:雨到底有什么作用?

  2、雨水给花草补充了水分,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地里的种子吸收水分后,生根、发芽、开花。

  3、恩,回答的真不错!你们想不想来看下这神奇的过程呀?

  出示课件,播放小雨点儿落在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儿落在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种子生根了、发芽了、开花了。是多么的漂亮啊!

  四、熟读课文,培养语感

  1、雨点儿是这么的`可爱,如果你是小雨点儿,你希望自己是到哪里去呢?

  2、你能把这篇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吗?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最后,老师来教你们唱一首关于雨点儿的儿歌吧~~~~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

  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

  哎呀呀,我要长大,

  哎呀呀,我要发芽。

  五、自主探究,合作识字

  1、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小朋友,有位神秘人物,叫老师带句话给你们,他说很想你们,你们想知道这位神秘人物是谁吗?

  对了,就是生字宝宝,你们想它吗?

  2、指名学生认读生字。巧记生字。引导学生可用这样的方法来记生字。

  点:上面是“十”不要左边那一横,中间是“口”,下面是四点。组词:雨点儿。

  数: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上面是个“米”,下面是个“女”,右边是反文旁。组词:数不清、数学。

  清: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青山的“青”。组词:清楚。

  彩:左边上面是爪子头,下面是木字,但是捺要变点,右边是三撇。组词:彩色。

  飘:左右结构,左上是“西”,左下是“示”,右边是“风”。组词:飘扬。

  落: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各”。组词:降落。

  空:工字上面加上穴宝盖儿。组词:天空。

  问:“门”字里面一个“口”。组词:问题。

  回:大口包住小口。组词:回家。

  答: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组词:回答。

  方:“房”上面的户字旁去掉。组词:方向。

  六、指导书写

  1、这些生字宝宝已经和我们成为了好朋友了,但是刚刚有几个生字宝宝偷偷的告诉老师,说是要到小朋友本子上的田字格里去玩玩。出示生字:方、半、巴。

  2、方、半、巴它们都是独体字。

  方:“点”写在上半格竖中线上,“横”要从横中线上起笔,再从田字格第三小格写“撇”,在写“横折钩”。

  半:在田字格上半格竖中线左右各一点,再在横中线上线各一“横”上面横短,下面横长,最后一“竖”写在竖中线上。

  巴:在田字格上半格竖中线旁写“横折”,再在“横折”里写“竖”在横中线上写“横”,最后“竖弯钩”。

  板书设计:

  花更红

  /小雨点儿——有花有草——草更绿

  雨点儿

  大雨点儿——没有花草——长出——红的花

第5篇: 教学研究报告

  一、课例研究背景

  语言的方式,语言文字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最根本,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为了学习语言而设计,让同学们可以运用现在的知识可以充分体会到文字的魅力。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课堂上文章的剖析,即使教师把文本分析得再细,再清楚,练习题还是有学生不会写;还有的学生即便会说了,可是写在作业本上却又是另外的一番情形。有时,同样的回答,你换一种说法,有不少学生又不会了。同样的主题文章,换一篇来练习,不少学生又不会了,教师还得重新解析文本内涵。所以平时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时,似乎总有讲不完的内容,除了把课文解析完,还要解析练习册上的阅读,否则学生做出的题不尽如意。

  阅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课,学习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在阅读和理解文本的时候,如果能采用合适的方法,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更有积极性,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

  二、课例教学内容

  (一)课例选择:《木兰从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评价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心理活动。

  2.了解文章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体会木兰从军前后的心理活动,感悟木兰对家人深厚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写作手法,目标明确,重难点醒目,能抓住教材,拓展延伸,以点带面,感悟人生。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

  通过朗读内化了的语言,培养同学们的语感,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情感,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审美和朗读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这种学习方法,这也是创新的主要途径,在品味木兰心理活动的句子时,在交流学完此文的感受时,充分运用此种学习方法。

  四、课例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复习部首检字法,能熟悉应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段落,体会花木兰深深的爱国精神以及爱家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应用。

  3.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也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如何说服家人的,并用几句话写下来。

  (三)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首先引入主题,以历史上的爱国爱家英雄事例展开,如岳飞,戚继光等,然后突出巾帼英雄的事例,开篇引入花木兰这位女英雄。学生小组讨论有关花木兰的资料,互相补充,扩大知识面,然后根据自己所了解的资料,说说花木兰的形象。了解之后,教师展示出课题,第一节课时与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走进课文,了解这位巾帼英雄。

  1.借助拼音,把文章读通读顺。

  2.老师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不同的学生,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测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读音。

  3.默读课文,思考文中主要描写了花木兰的什么事件。

  4.此时,花木兰的形象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

  5.文中是如何描写花木兰的,找出对应的语段并标注。

  第二课时

  1.复习检查,指名读生字词 

  2、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同学们注意听他们读得怎么样?读后师生评议。

  3.精读课文二段。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找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讨论: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呢?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板书:战事不断)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边防将士死伤无数,边疆百姓流离失所。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什么叫“焦急万分”?引导学生体会木兰内心焦急担忧的情感。木兰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木兰爱国爱家的情感。木兰的家人会同意她从军吗?不同意,交流木兰会是怎样说服他们的呢?学生分角色扮演木兰的爸爸、妈妈以及弟弟,他们又会如何劝阻木兰呢?

  4.学习第三段

  教师朗诵第三段,学生边听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然后进行交流:在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观察图,说说你想象中的花木兰的形象,威武、威风凛凛、英姿飒爽等。花木兰在多年的征战中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大家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好好体会一下花将军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飒爽英姿。

  5.学习第四段

  过渡,这样英勇善战,英姿飒爽的女英雄胜利回乡后的样子?同学们想象一下她回乡后变回女儿身的样子,看课本中第二幅插图,说说将士们得知昔日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原来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学之间讨论,大家是更喜欢这位女英雄英勇善战的一面还是文静俊美的一面?花木兰这样的女性,美的不仅仅是外表,更有一种内在的英雄气魄的美感。

  (四)教学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呼唤语文本位的复归,主张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受教育者,更是实践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在教学课程中的认识和实践教师无法代替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他们的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我认为教师要大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人都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这一轮授课总体上来说还比较成功,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主题开展得比较扎实,尤其是解决了阅读的重点问题,而且,学生参与很积极,在交流环节表现良好。自主解决问题的部分,真正把读书的权利给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形成问题的雏形,在议答过程中形成问题的实质,基本上能自主解决。

  阅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课,学习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在阅读和理解文本的时候,如果能采用合适的方法,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更有积极性,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

  五、课例研究结果

  通过本次课例研究,明确了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即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来读懂一篇文章,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过程中培养能力。当前阅读教学需要把握住两大任务:一是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读懂别人写文章时所运用的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二是要通过阅读教学,领悟文章的谋篇布局,借鉴他人好的写作方法,尝试灵活应用于自己的文章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写作方法的关注,再靠单纯的习作指导去弥补是很困难的。因此,阅读中需要留心积累。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一定要有所体现,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允许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不同的见解,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有丰富大胆的想象,用于开拓创新。

第6篇: 教学研究报告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XX年xx月26日地点:会宁中学科研处评议专家:张爱梅,邢台县规划办主席,中学高级教师。刘诗信,邢台县会宁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毕立敏,邢台县会宁中学科研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参与人员:王贵平、王振全、张华。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课题题目: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研究

  (二)课题内容

  1、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分析研究各类文体文章的赏评教学具体内容和学生阅读、评价操作方法,指导学生分类开展赏评学习;关注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培养,指导学生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总结、积累。指导学生积累各种各样文体阅读的具体方法,总结有利于教学的基本模式。完善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的改进,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高效学习。

  2、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在赏评中积累语言,并在不断阅读中提炼观点,围绕观点表达独具个性的阅读见解;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融生活于鉴赏、评析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写作能力及其他语文能力;

  3、解决赏评教学中的评价和考评办法,采取有效的评价手段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有针对性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把学生真正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救出来。

  4、总结一种教学模式:自学预设--问题创新(提出预习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解决突出问题)--阅读赏评(口头表达评析--书面赏析表达)--展示评价。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核心内容,力争让学生在自学预设中掌握知识,在问题创新和阅读赏评中提高能力,在展示评价中找到自信。促进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学习中都有收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之处,以学促学。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运用诗意课堂教学的教育理论来解释和解决教材教法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积累从实践中探索出的具体材料经验。重视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重视教学反思,重视学习过程的和谐。

  2、案例分析法以全国知名语文教师诗意课堂的个别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揭示研究对象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主研教师所任教的实验班和对比班的课堂教学案例,探索诗意课堂的教学规律。

  3、经验总结法教师即研究者,是反思的实践者。要求实验教师积累课堂教学案例及时进行分析反思,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促进教师提高研究能力,打造生动的诗意语文课堂,使得教师的教学智慧螺旋式上升。

  (四)课题组织课题主持人:王贵平课题研究成员:王振全、张华。

  (五)课题分工王贵平,负责课题全面工作,撰写阶段性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王振全,负责课题统筹规划,理论构建。张华,负责开题报告和课堂实录。

  (六)研究进度实验时间为1年(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第一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内容:

  学习教育理论,选定申报,制定实验方案和实施计划。

  调查分析目前学校各年级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确定课题组人员分工,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课题研究实验阶段

  1、讨论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2、以学习、讨论、课例研究、反思、小结、论文为主要形式,开展课题的实施和研究。

  3、以学期为单位,制定研究计划,开展实验,材料整理、小结。

  4、及时反思调整,再研究。

  第三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课题研究提高总结阶段

  1、根据第二阶段研究过程,整理材料并汇编。

  2、总结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结论。

  3、完成实验结题报告。

  4、经验推广。

  (七)经费分配

  科研经费有自筹经费和学校提供资助的方式。请专家指导和参加课题研讨会的费用实报实销。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

  专家一致认为,课题提出的“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研究”的主旨针对语文教学的特点,立意很好。具有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多元。而且课题有扎实的实践基础,作了不少先期调研,对课题研究有了充分认识,方向明确,步骤清晰,针对性强。

  专家也对课题提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

  1、“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研究”应该加强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

  2、理论意义方面,申请书没有明确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的终极目的,即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研究内容要具体,如在主课题下分设若干子课题。

  4、把科研成果的推广做为课题研究的组成部分。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可加页)

  总结的“教学模式”是一般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课型,应当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变通,在开题报告要明确指出。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