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教研活动》学习心得
xxxx年8月26日下午,有幸聆听了县研训中心教研员郑海军的讲座,受益匪浅,下面浅谈怎样进行小学英语教研活动的几点
大处着眼即充分认识教科研活动对我们教师成长的重大作用。虽然广大教师都是在一线工作的普通教育工作者,而并非专门从事教育研究的教育
小处着手即教师教科研的微观化,教科研在许多教师的脑子里是十分高深的学问,总认为自己是一线教师,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去进行那些理论研究,其实他们是把教师的科研模式与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的研究混为一谈,教师的活动范围是在自己工作的学校之内,教学研究的重点只能在教学的细小环节,比如“提问”,比如“答疑”,比如具体一课的教法等等,即研究内容要微观化,让自己的研究过程同时也是自己的教学过程,并不会增加额外的负担,研究的课题就是要完成的某项工作的全部或一部分。研究的成果首先是使自己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负担得到了减轻;别的教师来学习,这种成果便得到推广,你的教科研便有了更大的意义。
目前,教师的教科研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实效性差,一些教师缺乏正确的指导
这里的团结合作主要指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学校进行教科研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教师实现专业素养提升的有效方式。教师个体所具有的信息和经验通过同伴互助式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并使其价值最大化。比如:课堂教学中的小灵感、教授某个难点的小窍门或英语学科教学中的热点问题等等,这些点滴经验在孤军奋战中是享受不到的,而在同伴互助中却可实现彼此的互补共进。同时,帮带式的同伴互助还可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实现教师的整体提高。因此,我们势单力薄的小学英语教师更应该发扬同伴互助的团结合作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出了这样的中肯建议“:要做的事很多,首先应一点一滴地积累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智慧。教师要主动地学习,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与自己工作有关的知识,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思考中矫正自己的教学航向,其实这种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教科研开展的有效形式之一,只不过科研主体是由教师个体来承担的,科研对象则是教师的所有教学行为。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和对教学反馈结果的关注,一方面调整自己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想我们教师的教科研,不是
听了临高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郑海军精彩讲座让我受益匪浅。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越来越多,一些原先估计不到或估计不足的困难也随之浮出水面、与日俱增,使得学校推进课改实验的步伐愈加艰辛。怎么帮助教师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使新课程理念有效地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去?以人为本的“校本教研”为我们打开了立足新课程、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近几年来,我校以新课程理念为理论基础,针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借助行动研究,带动新思想、新方法的渗入,使得我校的教学工作在课改的新形势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管理就是习惯。要使教师认同和参与校本教研,首先不是怎样去要求教师,管理教师,而是要引导教师养成自觉参与校本教研的习惯,关键又在于营造以人为本的工作氛围。
1、包组式管理+亲身参与制。
要让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管理者首先要做好一名研究者。我们采取班子成员“分科包组+亲身参与”的管理方式,由校长包管学校所有学科、业务副校长包管数学学科组、教导主任包管语文学科组、教导副主任包管体音美等综合学科组。在各有分工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四个一”:抓好一个学科,整体规化学科的教研活动;管好一个学段,组织学段间的研讨交流;蹲守一个教研组,及时了解各组的研究动态;参与一线教师的教研活动,与他们一块总结反思。在这个管理过程中,分包领导是参与者、指挥者,也是信息传递者。如,听到哪个年级在教研中遇到了困难,我们马上跟随他们的教研活动,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原因,寻找解决办法。这个组的问题突破了,又马上转入到另一个组化解另一个困难。又比如,得知这个组得出的经验正是那个组的困惑,那个组的教研形式又是这个组所缺乏的特色时,我们就趁机组织一次学段间的互动交流,实现教研资源的共享。就这样教研中融入了管理,管理又引领了教研的健康开展。
2、激励式评价+主动参与制。
校本教研的真正主体是教师。只有教师愿意参与乐于参与,教研工作才会富有实效。为了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我们更重视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激励评价。如,我们召开“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让老师们以成功者的身份互相传经送宝;我们召开“校本教研总结表彰会”,让老师们以优秀者的身份受到表彰和鼓励。
此次新课程的改革与推进采取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模式,为了解决课改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具体问题,则需要“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来补充。我校拥有教师100人,要让这一百名教师同时参与到校本教研中来,哪种办法最实际、最有效?在不断的尝试和验证中,我们寻找到了一个贴合我校实情的突破口,那就是发挥教师群体在“校本教研”中的基石作用,构建由“一线教师“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