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心得(新课改高中语文目录)

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心得(新课改高中语文目录)


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心得

  

一、新课程新在何处

  1、新在教材

  (1)编排体例新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要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设计新的课标教材。全套教材包括必修和选修两大块,其中必修课教科书以“过程和方法”为主线,将教材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着导读”四个板块;选修课教科书则按“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五个系统编写。这种都遵循了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的原则,既共同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又各有侧重点的独特新颖的编排体例,是以往教科书所不具备的。

  (2)选文较为新颖,注重体现文学性特点。

  旧教材的有些文章带有“左”的痕迹,一些复杂的说明文、议论文缺乏美感,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新教材在选文时,除保留了历代名家的名篇之外,三分之二的旧内容被更换,新课文占课文总数的50%以上。在对外国文章的选取上,旧教材过多地选择了一些批判现实主义方面的文章,而新教材则多方位地借鉴了像卡夫卡的《变形记》、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着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雨果、海明威的作品在新教材中都可以看到。在选择古代作品上,更加关注文章本身所具有的感情、艺术和文化内涵。总之,新教材格外注重文学教育,在必修课教材中,文学作品占到总量的60%,较之旧教材,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

  (3)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增加文化内涵,强调探究性学习。

  为了让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对某些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新教材设计了一些研究性学习专题,并增加了其文化内涵,如流行文化、汉语成语、新词新语、文化寻根、影视文化、文化常识、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走近文学大师、语言交际等,这些问题既是时代的热点,又突出了文化意味,还与学生的语文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探究起来自然兴趣盎然,而这些内容正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以上是我在与旧教材的对比中,对新教材的一些粗浅的感观。诚恳地希望语文界的同行能与我交流,帮助我提高认识。

  2、新在设计思路

  (1)为了适应高中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建设一个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体系和实施机制。

  (2)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实行学分制,必修课程10学分,选修课程最高可达14学分。

  高中语文课程,无论必修还是选修,其内容和目标要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注意和现代生活相联系,体现现代的思想意识、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对于传统的经典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现代的观念,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感受和思考。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手段也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2学分。半个学期(约36学时)完成一个课程模块。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多样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学或者重新学习某个模块的内容。

  (4)必修课程:按模块分类。

  (A)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成“语文一”(A1)至“语文五”(A5)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文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鉴赏和探究几个方面均衡地发展,为以后有选择地发展打下基础。必修课可在高一全学年及高二上的前半学期连续的五个阶段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5)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从文学与应用角度编排

  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闻与传记(D),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E),文化论着选读与专题研讨(f)。学校可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程。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实施。具体课程的名称可由学校自定。

  3、新在目标达成

  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积累·整合:通过语文实践,使已经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通过阅读和思考,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应用·拓展:注重跨领域的'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发现·创新: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领异标新,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二、教材处理

  (一)必修课程

  A、阅读与鉴赏

  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解决一阵子,放眼一辈子。

  传承文明、精神补钙、基础扎实、能力提升、能够应试。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效果。

  5、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 ,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6、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着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7、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

  记笔记、写美文、搞摘抄、会思考、关注社稷苍生、注重合作学习互相切磋、整合语文能力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B、表达与交流

  解放学生的眼,让学生会观察;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会说;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能写;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善思考。提高时间、空间,让学生语文素养能够提高,受益一生!

  (二)选修课程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文化论着选读与专题研讨。学校可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选择需要,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自行设计选修课程,选修课内容和名称可由各校自定。

  尽量用好选修教材,以便帮助学生拓展、积累、提高!

  

三、我们的做法

  (一)继续落实双基

  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一样应该成为新教材语文教学的重心!识记、理解、分析和综合、鉴赏评价、应用是多年来高考没有动摇过的能力考查范围,而诸如语音、字形、成语、文言考查、背诵等等一样应该成为我们常抓不懈的语文教学内容。不管高考如何变化,基本的考点不会太变化,大方向应该还是稳定为主!

  (二)写作不可耽误

  新教材的写作体例还是遵从由记叙文到议论文的训练模式,而且,每一个训练模块都与学生的认知、审美、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写作技巧的训练相联系,一举几得。建议宜按照教材体例就行写作训练,加强学生自评自阅训练!

  (三)课后的梳理探究

  这部分内容一样是教学要求的主要内容,内容涉及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交际运用、自然、社会、生命、艺术等等,要讲解学习,也要训练复习。

  (四)名着导读

  这属于知识面拓展与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提高的内容,对名着的阅读、解读、品读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可以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写好读后感,适当交流,期末也要考!

  (五)用好统编资料

  《名师教案》和“达标检测”是我们自己的土特产,扣教材很紧,也符合我们学校自身特点,适宜好好运用!晚练题可以适当编一些!可以适当延伸,多补充文言文,课本这是薄弱环节。

  教材在变,我们以不变应变。主流的教法、考查的的方向、语文的要求大体一个样。教材在变,我们还要以变应对变。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结构的转化、写作要求的转变都应该能够应对变化,变中求进!

  (六)谨慎对待教材

  新教材新提法新编排,出现了很多新提法、新解释、重篇目,这些都是容易糊涂学生的地方,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强研究,尽量避免歧义。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