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背摔心得体会(精选3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拓展训练背摔心得体会(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信任背摔这个游戏,刚听到这个时觉得有点小新鲜、小好奇。
当最先体验这个游戏的同学站在跳台上问“亲爱的同学,我准备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站在下面仰着脸用手托起“人床”的我们齐声答道“我们准备好了,请相信我们”。我有一种被托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里想着就算他摔下来不小心磕到我脸了也一定要先把他放下来在揉揉脸。第一个同学示范很成功,大家都很开心,毕竟大家齐心协力成功的做好一件事是很值得庆祝的,哪怕它只是一件小事。
看着同学一个个上跳台体验,我开始有点按捺不住了。团队充电之后我也很快站上了跳台,那一刻心里很平静。站在跳台上看着一溜白刷刷的胳膊和仰起的一张张笑脸,我相信自己摔下去肯定没事。但是心里有一丝担心,万一摔下去砸到同学的脸了怎么办?我尽量将腿绷得笔直,希望做个标准的摔下去的动作,这样对大家对我都好。喊完一二三后就这么倒下去了,还没来得及细细体会其中过程我已经在“人床”上了。很庆幸没有同学被我砸到,嘿嘿。私下问同学我摔下来身子是直的还是弯的,很遗憾是弯的,但是我自己一点儿也没感觉。老师在下课时问了很多为什么让我们回去思考,回去我也真的好好思考了,对于我自己为什么会弯着身子摔下去还一点儿也不知道始终不知道答案。
原以为这个游戏只是考验大家的团队合作,信任与被信任,以及大家是否有敢于尝试这个游戏的勇气。今天大家在一起交流做游戏的体会时,我对这个游戏有了更深的认识。
游戏所体现的本能与理性。本来不害怕背摔,结果摔下来是身子是弯的。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惯性使然,习惯于坐下去的姿势,虽然理性告诉我们必须直着,但是在那特殊的一刻很难控制自己的身体;一部分原因是基于我们人都有保护自己的本能,当遇到可能发生身体受伤害的事时,我们本能的蜷曲着身体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事是出于自己本能呢?赖床是本能,爱美是本能,偷懒是本能,贪吃贪喝这些都是本能。但是我们不能只是由本能支配我们平衡,在关键时刻有理性战胜本能的决心和能力。的生活,我们的追求我们的梦想要求我们必须在本能与理性之间找到
游戏中的信任是互相的。首先是背摔者的自信,更多的是他信—相信下面的团队会为他提供一个安全屏障,让他安全着地。这是由一个对生命负责的是使命感、责任感搭建起来的安全可信的平台。生活中,我们在渴望得到别人信任的同时是不是也全身心的信任对方呢?信任是相互的,只有当你充分相信对方时,你才有资格要求别人充分的去相信你。
游戏中所体现的能力。在做这个游戏时你有没有能力让跳台上的那位体验者相信你能接住他,给她足够的安全感。生活中,有没有能力让你的团队充分信赖你,让你的朋友充分信赖你。这种能力还体现在当你充分信赖别人而别人辜负你的信赖时你能妥善的处理好这件事让自己不受损失。这种能力需要我们平时的学习与积累,逐步的完善自己,让自己强大起来。
对我来说这个游戏也是一个认识自我,挑战自我,提高自我的过程。很感谢老师在游戏结束之后精彩的解说,让我对这个游戏背后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当我站上 1.6米的背摔台,双手紧捆,背对我的战友们,内心却从来没有如此的坦然与平静。我相信我的战友,他们会用最真诚、最伟大的力量接住我庞大的身躯;当我在半空中开始自由落体,没有半点恐惧,而是满怀期待。我期待着用我“无助”的身体去感受来自战友们手心的温度,那是温暖,更是幸福;当我终于落在战友们搭建的人床上,平稳得没有一丝“波澜”。那一刻,我听到了他们快乐的欢呼,看到了他们幸福的眼神,感受到了来自他们手臂的强大力量。那一刻,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那一刻,我们的心没有任何距离。
整个过程,安全感主宰了我的思维,而这种安全感是来自我对战友的一种信任。在物质文明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弥漫在我们的工作、交往与生活中,太多的人因此而丧失安全感。在与人交往中,他们变得极度不自信,更不敢去相信别人。他们隐藏原本真实的自我,抛弃诚信,随波逐流。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相信别人,因为相信别人就是相信自己。我相信可以用自己的善良换来别人的真诚,我更相信“潜伏”在人内心深处的那份至诚与永远无法抹杀的人性光辉。但我不会选择用作秀的方式努力向别人展现我的真诚,我只想把我的真诚通过最平常的方式表达出来,自然而通透。
相信别人,更是相信自己。
“信任背摔”是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中的一个项目。在拓展培训课中,我初次接触到“信任背摔”,并深深被其吸引。顾名思义,“信任背摔”是一种基于信任基础,集个人挑战和团队合作于一体的拓展活动,其主旨是通过项目开展,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建立起团队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同时在心理上锻炼队员的承受能力,帮助队员克服恐惧,实现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
江教练告诉大家,“信任背摔”的任务目标是由每位队员轮流站到约一米多高的背摔台上,背向大家,身体笔直地倒下;其他队员则在背摔台下方,由4到5个2人组组成人床,将“背摔”者稳稳接住。这是一个听起来非常简单的拓展项目,但项目中蕴含的哲理和精神,却令人久久思索回味。
在工作中,我是央行队伍中的普通一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组团作战是央行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说,每个央行项目的有效完成,都体现了央行干部的团队精神,凝聚着全体项目组成员的心血和汗水,这与“信任背摔”项目的背景非常相似。那么,如何在工作实践中突破央行人员的本我思想,帮助央行人员克服畏难情绪,增强央行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提升央行干部的履职能力呢?“信任背摔”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一个好的团队,必须具备六个方面的基本条件,即:共同的目标,明确的分工,明晰的责任,良好的沟通,成员之间彼此的信任,相互给予的支持、鼓励和帮助,如同“信任背摔”所传递的信息那样。随着项目的有序进行,由于有着共同的目标,原本素不相识的队员在教练和队长的组织下,按照各自的特长进行了有序分工;在项目“充电”阶段,当队友的手放在“背摔”者的肩上,当接人组在台下响亮地回应“背摔”者“我们准备好了”时,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鼓励,更深切地感受到彼此的支持与关爱,这使得我们更有勇气面对不可知的挑战;当“背摔”者控制自己蜷曲倒下的本能,笔直地倒在队友们的手臂中时(这种摔法令队友接起来更轻松,“背摔”者也会更安全,但与人自我保护的.本能是相悖的),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责任、双方的承诺和彼此的信任。
在“信任背摔”项目中,有教练员、“背摔”者、接人者和后卫防护人员四种角色。从表面来看,四种角色差异较大,在团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也各不相同,但这四者是互为补充、相互支撑、缺一不可的,如同我们在工作中的角色分工一样。教练负责确定项目目标,全程指导并实时跟进,确保项目圆满完成;“背摔”者必须突破自我心理上的藩篱,克服自我保护的本能和心理上的恐惧情绪,以标准姿势倒向队友;接人者必须用自己的坚实臂膀和标准动作,为“背摔”者打造一片安全天地,必须盯紧 “背摔”者的动作方向,并作相应调适,确保“背摔”者的安全;相较而言,后卫防护人员较为轻松,只需在接人者背后作好支撑,防止其力量不足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尽管角色要求不一,大家分工不同,但每一位队员对自己的职责都有明确的了解,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相互补充、支撑。几乎所有的男性队员都主动地在最累、最耗体力的接人第三、四组轮过岗,没有出现任何推诿和缺位。
在经验分享阶段,江教练曾经问大家,如果“信任背摔”团队中,除了“背摔”者之外,其他成员都是幼儿园的孩子,那么即使有了共同的目标、明确的分工和明晰的责权,大家仍能完成项目目标吗?这个生动的比喻,充分说明了团队成员的实力对项目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这一点,对央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在实践工作中,央行人员只有具备技能,才能通过特定的程序、采取特定的方式方法,发现线索;只有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才能针对要求和范围,查找、发现问题和风险;只有具备一定的综合协调能力,才能在过程中与对象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只有具备相当的文字分析能力,才能充分报告情况、揭示发现问题、剖析较深层次的根源和风险,提高项目质量。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习、组织、调研、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
“背摔”台上下相隔仅半米左右,但台上感觉与台下感觉却截然不同。如果说,对接人者来说,是一种责任,那么对“背摔”者而言,在与接人者互为责任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突破和精神上的超越。从项目实践来看,每一位成功“背摔”的队员,都会有一个克服思想上畏难或说恐惧情绪的过程。但在站到台上后,不论是事前犹豫不决、忐忑不安者还是跃跃欲试者,大家都没有任何的犹疑,只是全身心地按照教练要求,在队友们的配合下,顺利地完成了项目目标。这充分说明,对于工作、生活或学习中面临的困难,我们可能的退缩并不是因为自身能力不够,而是由于信心不足,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或惯性思维,不敢或不愿去尝试挑战。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米开朗基罗,是怎样创作出《大卫》这样的不朽作品的?米开朗基罗回答他,当我看到那块云石时,大卫就已经在那里了,我只是凿掉了一些多余、不需要的石头而已。其实,我们要做的与米开朗基罗一样,只要从心理上克服畏难情绪,拿起凿子去掉思想上的束缚和多余的、不必要的考虑,就可以放开手去做了。
将所谓的难题视为一种挑战,在实践中不断突破心理保护层,最终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超越,应该是我们每一位央行人员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