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永嘉县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县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决策部署,按照“拥江融入、产城融合”的总体思路,增强重大战略任务首位保障,服务“六稳”“六保”工作大局,围绕第十七届县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各项工作目标,努力保障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2022年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7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比上年下降13.5%。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9.23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3.3%,比上年增长10.3%。
由于2022年省与县之间财力尚在结算中,最终平衡结果待决算汇审完成后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一般公共预算资金缺口通过合理使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调入政府性基金、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上年结转结余资金平衡。
2022年全县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58.84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5.8%,比上年增长70.9%。政府性基金支出50.92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3.4%,比上年增长20.8%。
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0.2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20.4%,比上年下降37.1%。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8.3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8%,比上年增长16.1%。
2022年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0.97亿元,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支出0.65亿元。
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22亿元,全部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2022年全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40.44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69.03亿元,专项债务限额71.41亿元。全县争取到地方政府债券26.31亿元,其中新增债券22.11亿元、再融资债券4.2亿元。2022年末,全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40.12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68.92亿元,专项债务余额71.2亿元,均未超过省核定的债务限额。
以上收支数据均为快报数,在决算编制中可能还会有所调整,待决算编成后再按程序报县人大常委会批准。
2022年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财政预算执行总体平稳,有效保障了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资金需要。
(一)聚焦渠道拓宽,多源头挖掘可用财力。紧扣年度收入计划,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确保全年财政收入保质保量。一是锚定收入目标,实现三级联动。市县联动,落实“收入一盘棋”,组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76亿元,下降13.5%;部门联动,完善财政、税务、资规三方协作机制,实现财政总收入54.18亿元,组织土地出让金入库40.56亿元,增长33.6%;县乡联动,优化乡镇财政体制,实现一般预算税收收入30.88亿元,税收占比达86.4%,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三。二是抢抓政策机遇,争取上级支持。抢抓“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等政策机遇,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益。截至12月31日,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39.09亿元,落地“两直”资金15.90亿元,争取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5.11亿元、一般债券7亿元、再融资债券4.2亿元。三是深挖国资潜力,统筹三资盘活。盘活资金,定期开展复查,上解各预算单位沉淀资金、结余资金1.6亿元;盘活资产,大力推进主体评级和资产整合工作,取得AA+信用评级,整合保障房等国有资产,实现收入14亿元;盘活资源,处置矿渣等国有资源0.17亿元。
(二)聚焦民生改善,多维度回应社会关切。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年民生投入76.36亿元,同比增长9.7%。一是稳步提高民生标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225元/月·人提高至260元/月·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从886元/月·人提高到1035元/月·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从265.8元/月·人提高到310.5元/月·人,增发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贴1100万元和物价补贴650万元。二是大力提升科教水平。紧紧围绕省委部署,以“今后5年财政科技投入要保持在年均增长15%以上”为目标,全年科技投入3.47亿元,同比增长17.6%;继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均衡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加快补齐科教事业短板,教育支出23.69亿元,同比增长12.3%。三是持续改善医疗条件。公共卫生保障水平人均提高5元,城乡医疗财政补助标准从900元/人·年提高至990元/人·年,县外市内及市外住院就医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四是全面筑牢疫情防线。全面保障疫苗免费接种、核酸检测、隔离管控、流调溯源等疫情防控资金需求,畅通应急资金拨付渠道,开通防疫物资绿色采购通道,全年投入疫情防控资金6.56亿元。
(三)聚焦重点保障,多方位推动经济回暖。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全力稳住经济大盘,推动市场回暖。一是惠企。实现留抵退税10.19亿元,迭代升级惠企“直通车”,兑现企业奖补4.5亿元,实现涉企财政奖补资金100%线上闭环快速兑付。二是利民。兑现消费券和数字人民币红包1963万元,投放汽车券399.9万元,补贴公共交通经营运输10776万元,补贴粮食储备安全1706万元,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免租837万元,缓缴气费251万元,通过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发放财政补助资金5.54亿元。三是招商。积极探索总部经济发展新模式,新引进总部企业10家,兑现回归企业奖励3692.38万元。拨付专项经费1550.86万元,推进“腾笼换鸟”工作开展。四是引才。投入资金超2500万元,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永嘉籍人才留永返永创业。五是共富。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459.2万元,打造农村小型公益项目31个,调动社会资金614.8万元,成功获批共同富裕试点乡村5个,获省级以上财政奖补资金2000万元,兑付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081万元。
(四)聚焦系统创新,多点面凸显组织变革。一是持续推进数字变革。预算管理一体化在全省月度考核中多次名列全省第一;预算指标核算作为全省唯一县级试点,实现了预算管理业务有效衔接;“浙里报账”加快推进,全年通过该场景报销金额达227万余元。二是持续推进服务变革。精简会计代理记账许可证审批,将审批事项由10个工作日压缩到即审即办,审批材料由4项压减至2项,完成代理记账机构年度报备率100%。持续优化“永嘉县项目预算审核系统”,结算项目备案520件,送审金额5.32亿元,审定金额4.68亿元,核减率12%。三是持续推进监管变革。建设政采云平台可视化远程开评标系统,实现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审的政府采购项目云上监督。上线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实行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线上规范管理,全县已有218家单位完成银行账户备案998个,为账户规范清理打下基础。实现“三公”经费执行动态监控,即时反馈并开展整改。推进国资在线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加快实现对县属国有企业人、财、物的全方位、多维度监督管理。
(五)聚焦风险挑战,多层级防范系统风险。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避免经济社会风险向财政蔓延传递。一是着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将政府性债务成本压减至5%以下,政府债务风险等级稳定为绿色,持续深入实施化债专项行动,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产生,并有序推进隐性债务化解工作。二是着力防范社保基金风险。严格实行社保基金收缴日清月结制度,建立风险防范处置预警机制,摸清参保底数,落实筹资责任,开展基金保障能力测算,确保平稳有序。三是着力防范“三保”保障风险。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兜牢县级“三保”,特别是保工资底线,做好“三保”预算安排事前审核、预算执行约束和监督监控机制,做好库款调度和监测。大力压缩非必要、非急需项目经费支出,全年压减2.69亿元。四是着力防范基层财政风险。完善财政内控体系,健全“1+9+X”的内控制度;规范公款存放,全年竞争性存放县级资金38亿元,利息收入2290万元;强化集中支付,设置规则对各单位国库集中支付进行动态监控,核实违规操作资金4404万元,整改率100%;及时做好全县直达资金落实督导监控等工作,分配进度及支出情况均达100%;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问题资金1321笔,督促责任主体整改落实。五是着力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处置低效无效行政事业性资产1435万元。开展驻企大巡查,整改国有企业工程项目类资产问题20处,办理国有企业产权登记、变更95件,涉及资金102亿元。
过去的一年,县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认真执行县人大的各项决议,这种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支持,得益于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受新冠疫情和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财政增收难度不断加大;二是民生保障所需资金压力日趋增大,财政收支矛盾越发突出;三是理财能力与公共财政管理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控制行政成本和勤俭节约干事的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事关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我们将高度重视,通过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深化财政改革等措施,努力加以解决。同时,恳请各位代表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对财政工作给予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
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和主要工作
2023年,将是财政极其困难的一年,全县财政经济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从收入方面看,新冠疫情影响下,经济在短期内难以迅速恢复,收入形势的不确定性很大,土地出让金收入难以为继。从支出方面看,个人部分和各项刚性支出基数进一步增加,中央和省、市新出台的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以及农业、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都需要财政加大投入。在减收、增支因素共同作用下,财政收支矛盾必将更加突出。
按照中央和省委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财政改革总体要求,经过对2023年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结合2023年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我县2023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部署,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围绕“重要窗口”主题主线,全面推进“拥江融入、产城融合”发展布局,以经济稳进提质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打造,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县,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赶超跨越保驾护航。
预算安排的原则是:积极稳妥、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厉行节约、收支平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预算安排原则,结合我县2023年国民经济预期指标,2023年我县财政收支预算(草案)编制如下: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为38.62亿元,比上年增长8%。拟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资金缺口通过合理安排上级转移支付资金、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政府性基金平衡。
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为83亿元,比上年增长41.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68.06亿元,土地收益金收入1.9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4亿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11.64亿元。拟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51亿元,比上年下降7%,剔除专项债券影响,下降3.8%。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期为813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813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期为27.66亿元,比上年增长37.4%,拟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预期为0.6亿元,拟安排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支出0.6亿元。
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测算,2023年全县财政收支平衡。
各位代表,2023年的财政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把握有利条件,认真落实各项财政政策,全面完成好2023年收支预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深耕细作、以收定支,守住收支平衡“基本盘”。
密切关注宏观形势变化,抢抓政策发展机遇,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做大收入、压减支出,确保全县经济平稳可持续。收入端。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坚持全市收入“一盘棋”,加强收入监测和分析,把握好组织收入的力度和节奏,力争在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的基础上,努力为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多做贡献。二是强化协作意识。加强与税务部门协作,强化征管,做到税收应收尽收,确保全年增长8%;加强与资规部门协作,推进矿地结合开发新模式,做到土地收入应入尽入,力争全年入库70亿元以上。三是强化机遇意识。围绕共同富裕、碳达峰碳中和、财政治理现代化等政策机遇,争取上级改革试点和政策资金支持,力争各类奖补资金突破40亿元、新增政府债券额度突破20亿元,同时加快债券使用进度,确保债券早发行、早拨付、早见效,拉动投资有效增长。四是强化阵地意识。抢抓主责主业,积极推进主体企业评级,加快国有资产、资源盘活、处置,实现财政增收20亿元,国企增资100亿元,助力大企业发债20亿元。五是强化系统意识。通过财政贴息补助、降低企业融资担保费率等措施,帮助企业渡难关、促转型,稳定市场预期、促进产业转型,夯实地方财源实现长治久安。支出端。一方面是在资金使用效益上做“加法”。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原则,把绩效管理作为配置财政资源、制定财政政策、分配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实现从“按需求分配”向“按绩效分配”的转变;另一方面是在行政运行成本上做“减法”。按照“应减尽减、应压必压、可延尽延、该禁必禁”的原则,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确保刚性支出、重点支出的资金需求。严格执行经费开支标准,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严禁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二)统筹兼顾、集中财力,夯实稳进提质“共富路”。一是疫情要防住。做好疫情防控后半篇文章,重点做好药品、口罩等物资储备的资金保障,同时,抓好主责主业对县属国有企业做好防疫指导,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二是企业要保住。用好“惠企直通车”等工具,推动惠企政策措施快落地快见效;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争取对企业更大的金融支持和保障力度。三是需求要扩大。在投资端,做好债券项目储备,向上争取更多的债券额度支持,向下推动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投资实物量。在消费端,积极培育新消费热点,用足用好新一轮消费券、购车券等,推动消费快速提振。同时,从供需两端精准引导预期,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阶段性支持政策落地见效,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四是发展要安全。以稳就业保民生实现促发展,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做好失业保障、低保和困难群众救助等工作,努力为特殊群体排忧解难。同时,要紧盯粮食安全、供电供水、防旱防寒防汛等重点民生领域,牢牢守住平安永嘉的底线。
(三)立破并举、创新驱动,打造数字财政“新格局”。数字化是当前发展的最强驱动力之一,也是影响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一是要持续提升数字财政素养。提升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建设一支讲政治、懂业务、精技术的复合型财政干部队伍。深入研究数字建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以当家的思维担当管家的责任,从全县层面抓统筹抓协调,做好顶层设计,纵向加强对乡镇、横向加强对预算部门的业务指导,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系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系。二是要持续深化数字财政建设。突出变革重塑,稳步推进“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的财政管理机制建设,优化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提升预算管理一体化治理效能;完善“一卡通”,积极做好“一键达”与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对接工作,打造更多为预算单位、企业和群众服务的财政数字化场景应用;优化完善项目审核系统,用数字化方式优化工程审核监督全过程。三是要持续增强数字财政监督。激发财政监督的数字效能,运用数字化方式有效延展监督范围,同时依托数据更加精准地发现并治理漏洞,将2022年预算项目绩效工作根据进度转移到预算绩效一体化系统,借助新系统数字化设置对日常绩效运行监控和财政绩效评价全面提质增效。
(四)底线思维、系统思考,构筑风险防控“全周期”。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出不得也出不起任何风险。必须要树立底线思维,守底线,讲规矩,严肃政治纪律和财政纪律,系统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一是兜牢民生保障“基线”。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政资金总体调配力度,足额保障基本“三保”支出资金需求。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大力落实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投入政策,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认真落实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政策,关心关爱弱势群体。支持开展居家养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农民工服务保障、就业创业等政策措施;二是守牢政府债务“红线”。落实化债方案,稳妥有序推进隐性债务化解工作。持续加强增量控制,杜绝新增隐性债务,积极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三是筑牢社保风险“防线”。完善社保基金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做好养老基金短期和中长期收支情况分析,适时适度推进养老保险提标扩面,增加基金收入。同时,要多渠道筹措社保风险准备金,持续做大风险储备“蓄水池”。
各位代表,2023年,我们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的各项决议和要求,以更开阔的思路,更昂扬的精神,更得力的措施,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确保2023年财政收支预算任务的全面完成,为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一般公共预算预计完成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6.83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78.68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44.53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预计完成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09.09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完成148.37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预计完成情况
我市年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11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38亿元。2022年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全部调整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并从2023年开始,不再单独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预计完成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1.79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34.11亿元,累计结余9.64亿元。
五、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
预计202*年我市政府债务限额281.19亿元,2022年底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为263.27亿元。
六、202*年财政预算执行工作重点
1.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支持经济稳健运行
加强收入组织管理,促进财政收支平稳运行。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二是全力推进税费协同共治。三是继续挖掘非税增收潜力。
2.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节用裕民,支持共同富裕。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近20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6%。一是支持卫生健康事业。二是支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三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四是促进生态环境提升。五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3.加强资金筹措管理,保障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围绕“南征北战、东西互搏”发展战略,为霞客湾科学城、苏南沿江高铁、锡澄S1线、第二过江通道、锡澄路快速化改造、滨江路快速化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做大做强江阴市政府投资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三是支持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推动工改公司实体化运作,提高资金保障效益。四是持续推进城市更新,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参与更新改造,为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打下了坚实基础。五是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推动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成长,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4.大力推进财政改革,优化提升治理能力
一是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出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优化支出结构促进财政平稳运行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二是出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税费协同共治的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阴市税费协同共治保障办法〉的通知》,不断深化税收“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是修订出台《江阴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理清专项资金部门职责与分工,规范专项资金的设立、调整、撤销、执行、绩效管理、监督,明确专项资金投向和支出责任,强化绩效管理与信息公开要求。四是扎实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加强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研讨,不断探究优化方向,将全市镇街园区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五是稳步推进预算管理提质增效,在实现项目绩效管理全覆盖的基础上,突出“绩效导向”,促进预算精准编制,将绩效和预算深度融合,加强绩效评价及预算论证结果运用,促进部门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六是全面推进电子票据改革,目前所有非税开票单位已全面推开使用电子票据,每年可减少财政票据印刷费支出200余万元。
5.持续强化国资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效益
一是优化提升国资布局。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二是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依据董事会授权,企业经理层放开手脚,大力推进改革,牢牢抓住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市属企业和子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三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与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吸引各类优质资本聚焦国企,围绕秦望山环保产业园,南沿江高铁站、第二过江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与各类优质资本共同成立混合所有制子公司8家。四是优化国资监管体系。转变监管职能,一手抓监管,一手抓服务。监督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更加完善。以流程最简、程序最优、效率最高为目标,围绕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等重点,梳理优化监管清单。
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39.3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51.01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2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76.87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17.09亿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2023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4.14亿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4.01亿元。
四、债务余额情况
预计2023年省转贷新增地方政府债券51.92亿元,预计2023年到期政府债券中需安排还本26.88亿元。
完成2023年度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一、促进收入增长,保障经济健康运行
继续严格执行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促进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围绕人代会确定的预算收入目标,扎实做好收入形势研判分析和跟踪预测,提出针对性增收措施。建立健全“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科学合理”的收入组织工作机制,坚持“财税”联动,强化协同共治,提升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发挥涉税数据指引性、导向性作用,跟踪分析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努力推动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提高非税收入征管水平,进一步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做到“抓大不放小”,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在做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组织工作的同时,密切关注土地市场形势,做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组织工作。建立土地出让收入常态化分析机制,督促土地出让计划刚性执行,提升前瞻性和统筹力度。
二、提高民生保障,完善财政投入机制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兜牢“三保”底线,持续保障民生实事。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支持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不断提高居民养老、医疗等保障水平。加大低保、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社会救助力度,提高兜底保障能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经费结构,加大财政对教育惠民政策的保障,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投用毗陵路小学、敔山湾第二幼儿园等。推进健康江阴建设,支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推进中医院异地新建、妇幼保健院改建等项目。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江阴靖江长江隧道、锡澄S1线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滨江路(城区段)、锡澄路、长山大道、大桥南路等市域快速路网建设。促进公共文化发展,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增加优质文化资源供给。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合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聚焦产业强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全面落实市委推进高质量发展部署,深入推进产业强市战略,加力提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聚力支持现代产业做大做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决落实相关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财政扶持资金投向,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大力支持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培育消费型经济。扎实推进“放管服”各项工作,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企业,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优化人才引育工作,全力支持人才专项政策,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发展空间。积极支持开展高等院校与地方的合作,发挥著名高校学科、平台、人才等资源优势,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深化政银合作,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本流向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增加贷款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四、深化财政改革,完善现代财政体系
以新一轮市与镇街园区财政管理体制调整为契机,紧紧围绕“南征北战、东西互搏”重大战略,进一步完善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县乡两级财政体制。持续推进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完善项目库全生命周期和滚动管理机制。严格执行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及审计整改要求,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加强四本预算统筹,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编制管理,推进收支实行“一个盘子”管理。推进全市镇街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实现镇街国有资产总量全面见底、产权规范交易、收益清晰可查、全程闭环监管和资产保值增值。
五、夯实基础工作,推进国资管理改革
深化国资国企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经营机制,持续推进子企业“揭榜挂帅”,落实董事会经理层选聘权,建立和实施市场化用工制度,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持续完善市属企业法人结构治理体系,依法落实党委会、董事会和经理层各项职权。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探索产权转让、增效扩投、投资并购等多种混改路径,以设立产业基金、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投资入股本地拟上市企业,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参与重特大项目的能力。全面加强国资监管,紧扣“国资监管人、国企出资人、党建负责人”三项职责,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体系。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年,全区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和人大会议各项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在经济运行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积极应对,攻坚克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保障重点领域支出,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财政运行情况总体平稳。
(一)一般公共预算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022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493万元,实际完成177158万元,占预算的103.9%,同比增长12.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04523万元,主要收入项目是:增值税28447万元,企业所得税5415万元,个人所得税3689万元,城建税7186万元,土地使用税7085万元,车船税4513万元,资源税1425万元,房产税5910万元,印花税3691万元,土地增值税19570万元,耕地占用税6040万元,契税11409万元,环保税142万元,其他税收1万元。非税收入完成72635万元。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经区人大十一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公共预算支出由年初420282万元调整为330000万元。实际完成32342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8%。主要支出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7738万元,
国防支出117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0451万元,教育支出82728万元,科学技术支出5263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38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448万元,卫生健康支出25920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928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7644万元,农林水支出17603万元,交通运输支出6303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328万元,商业服务业支出913万元,自然资源支出6359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4908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8万元,
应急管理支出1667万元,其他支出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3685万元,
债务发行费支出13万元。
20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结果为:区级公共预算收入177158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21510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24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263万元,上年结转11815万元,减去体制上解支出2333万元,可用财力为326813万元;区级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23427万元,债务还本支出3386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完成情况。
经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由年初的432790万元调整为72176万元,基金支出预算由年初的432790万元相应调整为210581万元。全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实际完成7472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3.5%,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84981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8690万元,上解支出5839万元,合计20951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5%。年终结余结转1071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完成情况。
经区人大十一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由年初37816万元调整为44074万元,支出预算由年初35697万元调整为4003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实际完成4563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3.5%;支出完成4000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95%。年终结余19962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完成情况。
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564万元,上年结余834万元,收支相抵后,年终结余结转1398万元。
(五)政府性债务情况。
2022年年初政府性债务余额为355124.3万元,其中,外债4.95万元,一般债券79686万元,置换债券3415万元,再融资债券12000万元,专项债券259200万元,或有债务818.36万元。2022年新增一般债券12400万元,专项债券105300万元,再融资债券2900万元。当年消化偿还债务22076万元,年末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53648.3万元。
上述区级预算执行情况待市审查批复后还将有一些变化,届时将报请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围绕2022年各项预算任务,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收支规模实现新突破。财税部门克服疫情防控、减税降费带来的双重影响,坚持多举措强化科学征管,广途径挖掘增收潜力,全面提升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7158万元,占年计划的103.9%,实现自然增长12.7%,按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可比增长20.2%。在支出上,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集中财力加大基层“三保”、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教育发展、就业保障、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保障力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23427万元,其中七项重点支出达263857万元,占81.6%。
(二)聚财争资达到新高度。始终把争取国家、省、市支持,作为做大财政“蛋糕”的重要举措,全年争取上级专款资金96684万元;争取新增政府债券117700万元,有力支持了交通基础设施、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卫生健康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建设。
(三)风险防范取得新成效。坚持“三保”优先保障,在财政收支压力倍增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统筹用好财力,坚持把“三保”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财政收支和库款管理,合理安排支出顺序,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全年“三保”支出完成150383万元。债务风险有效防控,2022年到期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进行预算前置审核,年初足额安排债务还本付息预算3.69亿元,已全部按时足额偿还,未出现逾期。落实隐性债务监测机制,每月通报化解进度,压实偿还主体责任,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按时足额完成隐性债务化解3320万元,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大力严控财政暂付款,坚持以分年度具体消化目标为基础,积极拓宽存量暂付款消化渠道,共消化暂付款24727万元,超额完成年度消化任务。
(四)民生保障再上新水平。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投入逐年增加。筹集拨付疫情防控资金9786万元,保障健康驿站建设、设备和防控物资、核酸检测、隔离点运转等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支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安排资金47678万元,改造159个老旧小区,打通 3 条“断头路”,打造 6条“四化”样板示范街路,推动3条背街小巷改造升级,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提高,受到百姓衷心拥护。统筹资金37000万元,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拨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236万元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399万元,有效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影响,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增效。坚持“教育优先”战略,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投入专项资金13195万元,支持中小学幼儿园改扩建、设施设备采购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午餐供应、课后服务及“双减”工作。拨付资金1229万元,支持大气污染防治,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五)财政管改迈出新步伐。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扎实开展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和事后绩效评价,推动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进一步优化预决算评审流程,提高评审效率,财政投资预算评审项目81个,审减资金4081万元,综合审减率10.5%,决算评审项目165个,审减资金2220万元,综合审减率5.8%。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在区政府网站全面公示2021年决算和2022年预算情况,利用“减税降费政策”、“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费目录清单”、“扶贫政策资金”等专栏,公开相关政策和资金拨付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持续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提高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全年完成政府采购额64958万元。严格直达资金管理,落实常态化财政直达资金机制,有序组织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进一步提高直达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全年累计核拨直达资金29098万元,有力支持“六稳”“六保”任务落实。强化基层财会人员培训,全年组织2次会计业务专题培训,了解掌握基层单位需求关切和问题建议,基层财会人员的理论知识及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及代表委员们监督指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各部门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还存在不少挑战,收入增长困难和刚性支出增长快的矛盾十分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压力依然沉重,政府债券偿还高峰期已经到来并将持续,预算执行平衡难度依然很大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同时也恳请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监督、支持与理解。
二、2023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2023年全区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区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六个邯山”,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增强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强化绩效管理和预算约束,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奋力开创建设“活力新城、幸福邯山”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上述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2023年区级预算编制坚持以下原则:依法理财,全面落实《预算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央和省、市、区各项政策要求,继续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着力做好保障提升;优化结构,坚持量入为出,有保有压,运用零基础预算理念,强化统筹整合,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统筹兼顾,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量财办事,确保支出政策可持续;讲求绩效,进一步强化绩效理念、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将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厉行节约,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从紧安排项目支出,除国家有关政策已明确的刚性支出和区委、区政府决策的重点支出外,其他支出原则上只减不增。
三、2023年全区财政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安排。
综合分析研判形势,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预期目标191331万元。
根据财政收入安排和现行财政体制测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1331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2052万元,调入资金203330万元,减去上解支出2333万元,2023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财力为41438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410480万元,债务还本安排3900万元。区级公共预算当年收支平衡。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体结构为:一是按照政策规定,安排人员经费234092万元,占预算支出的57%。二是安排日常公用经费17170万元,占预算支出的4.2%。三是专项公用经费预算安排10873万元,占预算支出的2.7%。四是根据财力情况,安排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支出预算138345万元,占预算支出的33.7%。五是根据《预算法》有关规定,安排总预备费10000万元,占预算支出的2.4%。
围绕建设“活力新城、幸福邯山”奋斗目标,着力打造实力邯山、创新邯山、开放邯山、美丽邯山、品质邯山、平安邯山。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标准,安排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残疾人保障、再就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优抚抚恤等社会保障资金8928万元;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标准,安排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878万元;卫生健康专项支出15999万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安排教育专项资金13138万元;全力打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安排维稳等公共安全支出4560万元;安排生态环境建设经费21279万元;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经费1825万元;推进乡村振兴经费900万元;
安排债券还本付息47408万元;安排加强党的建设经费11153万元;提前下达上级专款14371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
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342472万元,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政府性基金支出财力342472万元,一是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319002万元,其中,城乡社区支出83883万元,其他支出18531万元,调出资金20333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3158万元,债务发行费支出100万元。二是安排债务还本支出23470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
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安排49960万元,支出预算安排42242万元。根据各项基金收支测算情况,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2611万元,预计支出36794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349万元,预计支出5448万元。预计年末累计结余27679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年结余1398万元,2023年提前下达上级专款56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算安排1960万元。
四、2023年预算执行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围绕上述预算安排,坚持财随政走,政令财行,细化工作举措,优化管理机制,深化财税改革,强化保障措施,扎实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一)夯实财源基础,促进财政收入提质增量。要“放水养鱼”,而不能“涸泽而渔”。培育厚植好财源,财政收入才能是有源之水,有根之木。进一步巩固减税降费成效,加大宣传解读和辅导力度,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着力助企纾困,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市场信心。大力支持扩大内需战略,支持发展实体经济,分类施策、精准扶持,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不断引导更多税源集聚。强化组织财政收入措施,坚持齐抓共管、综合治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重点税源企业联系监测、涉税信息共享共通等制度机制,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
(二)保持适当支出强度,促进财政平稳运行。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既要保持适当支出强度,又要提高支出精准度,同时兼顾“开源”“节流”两手抓。优先保障基本民生支出、保工资、保运转,以及区委政府确定的大事、急事、要事。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坚决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节俭办一切事业。从严从紧编制部门预算,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项目支出,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支出,加强对相关支出事项必要性、合理性的审核。加大各类资金统筹力度。进一步清理财政存量资金,按规定应收回的资金一律收回预算统筹安排。
(三)积极筹谋项目资金,发挥财政稳投资促消费作用。在财政矛盾收支依然突出的情况下,密切关注上级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科技基础研究、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政策资金动向,各部门要研究吃透政策,全力争取上级转移支付支持,缓解财政紧张局面。围绕社会事业发展、公共卫生设施、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重点领域,扎实做好债券项目储备工作,积极争取债券资金额度。严格落实“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优先考虑在建项目、续建项目和前期审批手续完备的项目,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拉动效应,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四)统筹发展与安全,着力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严格防控政府债务风险,严格管理债券支出范围,确保法定债券不出任何风险。严格落实政府债务偿还和风险化解规划,足额安排到期利息支出。从严加强暂付款管理,全面清理消化存量,严控增量,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加强社保基金收支管理,完善绩效考核挂钩机制,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五)提升政策效能,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硬化预算执行约束,严格执行区人大批准的预算,从严控制预算追加、调剂事项。支持和配合人大依法开展预算审查监督,严格执行预决算公开相关规定,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改进财政工作。 切实维护财经纪律,加强对重大政策落实及重点资金使用情况的绩效监督,定期检查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坚持培训常态化,不断提升基层财会人员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预决算公开,严格落实公开要求,提高财政政策和资金使用管理透明度。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并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区委的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指导,虚心听取政协的意见建议,严格按照本次大会的决议和要求,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深入推进高质量财政建设,依法科学规范理财,确保圆满完成全年财政各项工作任务,奋力开创建设“活力新城、幸福邯山”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