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报告6篇(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报告6篇(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篇一】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当前平安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1

  去年6月份,省委、省政府作出创建“最安全地区”的重大部署后,各地抢抓机遇,因情施策,强势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创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逐渐显现,直接影响创建活动的全面协调发展,值得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本文结合xx县实际,对当前平安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之策。

  一、从创建力量看,创建初始的动力有所减弱,深化创建的张力不够均匀,内外推动的合力不足平安创建活动是党委决策、政府搭台、公安主导、各方参与治安工作的创新之举。活动初始,各地全面部署抓发动,内外宣传造氛围,精心策划强启动,创建热情高涨、声势浩大、高潮迭起。但今年以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创建力量整合、凝聚和壮大不足的问题。一是内力凝聚不够。随着平安创建工作转入常态,多数职能部门和基层组织内部发动的广度和深度渐弱,思想认识产生偏差,与上级要求有差距,对平安创建工作习以为常,创建热情有所回落。二是群众参与不够。人民群众是创建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度、支持率决定创建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尽管前期各地进行了高频率、大范围、强有力地宣传,但“全民参与,共创平安”的理念尚未广泛形成,群众参与创建的意识、自我防范的能力提高不明显,社会防范工作仍存在死角,入室盗窃、街头诈骗、路面盗窃机动车、自行车等案件时有发生。三是合力推动不够。创建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每项工作既要分明职责,又要联合协作,如农村交通秩序管理、县市接壤治安卡口设置、外出务工人员法制教育、青少年违法犯罪压降等,既需要主管部门锲而不舍地为之奋斗,也需要相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仅是少数主要职能部门在勇挑“创建重担”,多数部门依旧在袖手旁观,齐心协力抓创建的生动局面尚未真正形成。四是保障投入不够。公共安全设施方面,社会经济建设项目的配套安全设施欠缺,特别是一些工厂、学校消防设施不足,农村地区个体充(加)油市场活跃,隐患极大。科技投入方面,公安工作科技含量不高,手段单一陈旧,科技人才匮乏;公安装备陈旧,更新换代跟不上现实斗争的需要;技防投入不足,安装率较低。基础保障方面,目前,xx县全局警力数约占全县总人口的万分之五点六,离万分之七的要求差距较大,面对艰巨繁重的创建任务,全警超负荷运转;公安经费捉襟见肘,“皇粮吃不饱”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战斗力的提高。

  二、从创建过程看,创建工作责任体系不健全,辅助平安创建的运行机制滞后,齐创共建的措施落实不到位相对而言,党委政府、公安机关创建组织体系较为严密,人员力量、考核措施能够保证,初步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创建机制。相反,有些职能部门和基层组织创建大局意识不强,创建思路模糊,创建职责不能充分履行,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工作部署多,落实少,致使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落实不彻底,创建成效不明显。具体表现在:“管好自家人、看好自家门”的措施不扎实,对一些苗头性治安问题重视不够、预警不足,发生问题被动依赖公安机关的指导处理;平安创建宣传力度小,宣传方式和形式简单,“意识防”、“主动防”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有的业主对社区民警的提醒和警示不予重视,发生案件却埋怨公安机关;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薄弱,从农村到城区仍然是保安联防唱大戏,其他管用见效的群防群治队伍寥寥无几;创建工作发展不平衡,对创建工作重视的单位,措施有保障,投入能到位;思想漠视的单位,敷衍塞责,工作飘浮。

  三、从公安机关看,平安创建载体创新不够,纵深打击犯罪能力不强,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公安机关作为平安创建的主力军,组织是否严密,措施是否得力,落实是否到位,队伍是否强大,直接关系创建工作的绩效。面对紧迫的创建形势,公安机关还存在四个方面的不适应。一是创建载体创新不够。诸如宣传载体、信息载体、防范载体、教育载体、创安载体等,基本上沿用老一套,有的仅仅换个花样,缺少机制上、条件上、运行方式的创新,有的对别人的成功模式和经验生搬硬套,形像神散。二是全警打击效能不高。一方面,由于滋生违法犯罪的因素有增无减,刑事犯罪活动仍在高位运行,一些社会关注、影响较大的命案大案长时未破,特别是现案破获率不高等,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面对季节性、方面性犯罪,公安机关摆脱不了“集中式行动”的模式,经常性严打工作机制有待完善,精确打击的水平亟需提高。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变化带来犯罪形式、内容的变化,跨地区、流窜性犯罪增多,刑释解教人员、青少年犯罪突出,职业性、高科技犯罪上升,犯罪的组织性、隐蔽性和反侦查性增强,由于我们对犯罪规律的超前研判、谋划、防范不够,更多是被动挨打,疲于应付。三是创建绩效评估体系缺少科学性。各级公安机关选择考核指标、量化考评标准、权衡专项行动和基础工作、运用考核程序、方法、奖惩等方面不同程度的缺乏科学合理性,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同时,如实客观的统计要求未能得到很好贯彻,立案不实问题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对社会治安的正确评估和对创建绩效的正确评价。四是队伍的实战能力跟不上。

  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现有民警组成中,有公安院校生和地方大学生,有合同制民警和转业退伍军人,知识结构不一,能力有高有低。有的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滞后,缺乏敢试敢闯试精神,面对创建过程中的难题,束手无策;有的业务素质、法律素质和实战技能欠缺,工作效能低下;有的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缺乏敬业精神。二是作风建设存在弱区。有的平平庸庸,主动思考、主动创新、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有的纪律作风散漫,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关单位领导工作不用心,作风不扎实,扑下身子抓落实的精神不够。三是规范化机制不健全。一些基层所队规范化建设意识不强,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从执法办案到内务管理缺乏良好的约束机制。少数部门和单位,存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工作相互推诿、不得要领。四是领导工作方式欠科学。在紧扣中心、抓点带面、统筹兼顾、警力分配等方面缺少深入研究,布置工作“传话筒”,专项行动“单打一”,人员管理“放牧式”的情况时而可见。平安创建是近几年全省公安工作的奋斗主题,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三个品牌”、建立“一个机制”、带出“一支精兵”为努力方向,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积极凝聚最大合力,着力主攻难点和弱项,不断把平安创建推向深入。

  一、坚定平安创建的决心不动摇,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实“一把手”工程平安创建是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各地要致力于营造“党政牵头、公安主导、部门参与、群众支持”的良好局面,重点围绕调研指导、考核奖惩、基础保障等方面下攻夫,提升平安创建运行质态。具体抓好“两个强化”、“三个机制”。一是强化调研指导工作。围绕创建工作总体目标,深入基层调研,加强分类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排找解决新的重点问题。对于一些重点课题,认真组织有关部门加强研究,出细谋深,形成一致意见,指导推进面上工作。二是强化基础工程建设。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方案,把平安创建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实施。对城市开发、道路工程和小城镇建设等重大工程中的消防设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技防设施等基础建设,邀请专家设计论证,涉及公共安全的必须征求公安部门意见,防止事后改造造成资金和人力的重复浪费。三是建立创建责任机制。将创建责任逐项分解,层层落实,具体到每个组织和责任人;把平安创建的`目标任务细化到各个乡镇、部门和单位,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协调、同考核,做到责任明、措施硬、考核严。大力推行末位警示制、责任追究制,不断赋予“一票否决制”新的内容。四是完善维稳工作机制。始终把营造持续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平安创建的首要环节,进一步建立健全大调处、大信访、大信息工作机制,强化综合信息的分析研判,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五是坚固创建保障机制。坚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警务保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步发展,逐步增加警力编制和经费投入。同时,立足内部挖潜,坚持面向基层、固本强基,将有限财力、物力用在刀刃上,确保有限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保持平安创建的强度不减弱,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总体目标实现围绕我局平安创建“4568”总体目标,努力在四个方面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一是乘势而上加快信息警务步伐。把情报信息作为深化创建的着力点和增长点,依靠公安四级网络和综合数据库,全面整合全局信息资源和各类业务系统,打造综合信息平台,在完善网络、全警采集、高度共享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研判机制,规范流程,强化运用,服务实战。二是着眼实战严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举全局之力,找准防控体系的基础薄弱点,立项攻坚突破;深化治安防控四项攻坚战,着力增强主动发现、立体预防、有效控制和准确打击的能力。三是一着不让落实安全监管措施。按照“谁主办、谁负责”原则,依托社区力量,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杜绝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以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为良机,坚持宣传与整治并举,严管与服务齐重,努力从源头上压减交通事故;因地制宜地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有效提高农村地区的消防管理水平。四是做强主业提高执法质量。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突出重点执法环节,完善执法考评机制,稳步提升执法质量;开展执法工作专项治理,治顽症、补弱项、打基础,从严查处执法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以《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居民身份证法》等为重点,加大学习贯彻力度,不断提高执法综合效益。

  三、谋求平安创建的合力不放松,努力形成聚变连锁、后劲持续的联动效应一是在深入宣传造势上下功夫。通过宣传、发动、造势,让更多的人了解公安、认识平安、参与创建,创造有利于创建的外部环境,形成“创建平安,人人有责”的浓烈氛围。大力推行“意识防”工程,围绕防火、防盗、防抢、防事故等内容,拓宽渠道、丰富载体、活泼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治安警示和宣传教育活动,将意识防与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全面增强社会各界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效能。二是在巩固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建议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党政组织建设,加强基层治保会、调委会和“矛盾调处中心”建设,对少数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进行调整,配齐人员,明确职责,落实待遇,同时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基层维稳促安的屏障作用。三是在构建社会联动创建机制上下功夫。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平安创建工作情况,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利用自身优势,力所能及地协助和帮助他们做好创建工作,以诚信服务赢得工作的支持。建议党委政府建立创建目标立项制度和验收申报制,促使各责任单位结合自身优势,明确主要创建目标和创建任务,切实推进创建工作的深入发展。四是在强化综合治理上下功夫。积极协调各级综治组织,大力开展“法制进社区”、“送法下乡”等活动,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推进依法治县进程。针对农村地区非正常死亡、民转刑案件突出的特点,运用稳定、教育、疏导等多种手段,全力压降未成年人犯罪率、流动人口犯罪率、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

  四、建设平安创建主力军队伍不滞后,以大练兵促进公安队伍战斗力的全面提升坚持紧扣实际、贴近实战,大力加强教育培训,抢占素质制高点,不断为平安创建增强后劲、提供动力。一是广泛深入开展大练兵活动。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业务练兵突出警务规范,体能练兵突出武装越野拉练,确保广大民警掌握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战术,提高民警的单兵作战和综合作战能力。以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民警”为重点,创新县级公安教育培训机制,出台民警自学自练奖励制度,努力为民警创造良好的学习培训环境。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抓紧民警训练基地建设,促进民警业务技能训练日常化、规范化。二是推进警务规范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内务条令》和《xx县公安局警务规范》,规范机关部门和基层单位的警力配置,规范警务运行机制,规范民警执法执勤和日常行政管理等警务活动,规范窗口单位民警的言行举止和警容风纪,规范考核考评和警务保障,努力做到“言有依据,行有规范,考有标尺”。

【篇二】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去年6月份,省委、省政府作出创建“最安全地区”的重大部署后,各地抢抓机遇,因情施策,强势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创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逐渐显现,直接影响创建活动的全面协调发展,值得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本文结合xx县实际,对当前平安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之策。

  一、从创建力量看,创建初始的动力有所减弱,深化创建的张力不够均匀,内外推动的合力不足平安创建活动是党委决策、政府搭台、公安主导、各方参与治安工作的创新之举。活动初始,各地全面部署抓发动,内外宣传造氛围,精心策划强启动,创建热情高涨、声势浩大、高潮迭起。但今年以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创建力量整合、凝聚和壮大不足的问题。一是内力凝聚不够。随着平安创建工作转入常态,多数职能部门和基层组织内部发动的广度和深度渐弱,思想认识产生偏差,与上级要求有差距,对平安创建工作习以为常,创建热情有所回落。二是群众参与不够。人民群众是创建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度、支持率决定创建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尽管前期各地进行了高频率、大范围、强有力地宣传,但“全民参与,共创平安”的理念尚未广泛形成,群众参与创建的意识、自我防范的能力提高不明显,社会防范工作仍存在死角,入室盗窃、街头诈骗、路面盗窃机动车、自行车等案件时有发生。三是合力推动不够。创建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每项工作既要分明职责,又要联合协作,如农村交通秩序管理、县市接壤治安卡口设置、外出务工人员法制教育、青少年违法犯罪压降等,既需要主管部门锲而不舍地为之奋斗,也需要相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仅是少数主要职能部门在勇挑“创建重担”,多数部门依旧在袖手旁观,齐心协力抓创建的生动局面尚未真正形成。四是保障投入不够。公共安全设施方面,社会经济建设项目的配套安全设施欠缺,特别是一些工厂、学校消防设施不足,农村地区个体充(加)油市场活跃,隐患极大。科技投入方面,公安工作科技含量不高,手段单一陈旧,科技人才匮乏;公安装备陈旧,更新换代跟不上现实斗争的需要;技防投入不足,安装率较低。基础保障方面,目前,xx县全局警力数约占全县总人口的万分之五点六,离万分之七的要求差距较大,面对艰巨繁重的创建任务,全警超负荷运转;公安经费捉襟见肘,“皇粮吃不饱”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战斗力的提高。

  二、从创建过程看,创建工作责任体系不健全,辅助平安创建的运行机制滞后,齐创共建的措施落实不到位相对而言,党委政府、公安机关创建组织体系较为严密,人员力量、考核措施能够保证,初步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创建机制。相反,有些职能部门和基层组织创建大局意识不强,创建思路模糊,创建职责不能充分履行,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工作部署多,落实少,致使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落实不彻底,创建成效不明显。具体表现在:“管好自家人、看好自家门”的措施不扎实,对一些苗头性治安问题重视不够、预警不足,发生问题被动依赖公安机关的指导处理;平安创建宣传力度小,宣传方式和形式简单,“意识防”、“主动防”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有的业主对社区民警的提醒和警示不予重视,发生案件却埋怨公安机关;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薄弱,从农村到城区仍然是保安联防唱大戏,其他管用见效的群防群治队伍寥寥无几;创建工作发展不平衡,对创建工作重视的单位,措施有保障,投入能到位;思想漠视的单位,敷衍塞责,工作飘浮。

  三、从公安机关看,平安创建载体创新不够,纵深打击犯罪能力不强,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公安机关作为平安创建的主力军,组织是否严密,措施是否得力,落实是否到位,队伍是否强大,直接关系创建工作的绩效。面对紧迫的创建形势,公安机关还存在四个方面的不适应。一是创建载体创新不够。诸如宣传载体、信息载体、防范载体、教育载体、创安载体等,基本上沿用老一套,有的仅仅换个花样,缺少机制上、条件上、运行方式的创新,有的对别人的成功模式和经验生搬硬套,形像神散。二是全警打击效能不高。一方面,由于滋生违法犯罪的因素有增无减,刑事犯罪活动仍在高位运行,一些社会关注、影响较大的命案大案长时未破,特别是现案破获率不高等,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面对季节性、方面性犯罪,公安机关摆脱不了“集中式行动”的模式,经常性严打工作机制有待完善,精确打击的水平亟需提高。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变化带来犯罪形式、内容的变化,跨地区、流窜性犯罪增多,刑释解教人员、青少年犯罪突出,职业性、高科技犯罪上升,犯罪的组织性、隐蔽性和反侦查性增强,由于我们对犯罪规律的超前研判、谋划、防范不够,更多是被动挨打,疲于应付。三是创建绩效评估体系缺少科学性。各级公安机关选择考核指标、量化考评标准、权衡专项行动和基础工作、运用考核程序、方法、奖惩等方面不同程度的缺乏科学合理性,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同时,如实客观的统计要求未能得到很好贯彻,立案不实问题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对社会治安的正确评估和对创建绩效的正确评价。四是队伍的实战能力跟不上。

  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现有民警组成中,有公安院校生和地方大学生,有合同制民警和转业退伍军人,知识结构不一,能力有高有低。有的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滞后,缺乏敢试敢闯试精神,面对创建过程中的难题,束手无策;有的业务素质、法律素质和实战技能欠缺,工作效能低下;有的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缺乏敬业精神。二是作风建设存在弱区。有的平平庸庸,主动思考、主动创新、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有的纪律作风散漫,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关单位领导工作不用心,作风不扎实,扑下身子抓落实的精神不够。三是规范化机制不健全。一些基层所队规范化建设意识不强,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从执法办案到内务管理缺乏良好的约束机制。少数部门和单位,存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工作相互推诿、不得要领。四是领导工作方式欠科学。在紧扣中心、抓点带面、统筹兼顾、警力分配等方面缺少深入研究,布置工作“传话筒”,专项行动“单打一”,人员管理“放牧式”的情况时而可见。平安创建是近几年全省公安工作的奋斗主题,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三个品牌”、建立“一个机制”、带出“一支精兵”为努力方向,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积极凝聚最大合力,着力主攻难点和弱项,不断把平安创建推向深入。

  一、坚定平安创建的决心不动摇,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实“一把手”工程平安创建是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各地要致力于营造“党政牵头、公安主导、部门参与、群众支持”的良好局面,重点围绕调研指导、考核奖惩、基础保障等方面下攻夫,提升平安创建运行质态。具体抓好“两个强化”、“三个机制”。一是强化调研指导工作。围绕创建工作总体目标,深入基层调研,加强分类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排找解决新的重点问题。对于一些重点课题,认真组织有关部门加强研究,出细谋深,形成一致意见,指导推进面上工作。二是强化基础工程建设。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方案,把平安创建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实施。对城市开发、道路工程和小城镇建设等重大工程中的消防设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技防设施等基础建设,邀请专家设计论证,涉及公共安全的必须征求公安部门意见,防止事后改造造成资金和人力的重复浪费。三是建立创建责任机制。将创建责任逐项分解,层层落实,具体到每个组织和责任人;把平安创建的`目标任务细化到各个乡镇、部门和单位,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协调、同考核,做到责任明、措施硬、考核严。大力推行末位警示制、责任追究制,不断赋予“一票否决制”新的内容。四是完善维稳工作机制。始终把营造持续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平安创建的首要环节,进一步建立健全大调处、大信访、大信息工作机制,强化综合信息的分析研判,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五是坚固创建保障机制。坚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警务保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步发展,逐步增加警力编制和经费投入。同时,立足内部挖潜,坚持面向基层、固本强基,将有限财力、物力用在刀刃上,确保有限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保持平安创建的强度不减弱,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总体目标实现围绕我局平安创建“4568”总体目标,努力在四个方面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一是乘势而上加快信息警务步伐。把情报信息作为深化创建的着力点和增长点,依靠公安四级网络和综合数据库,全面整合全局信息资源和各类业务系统,打造综合信息平台,在完善网络、全警采集、高度共享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研判机制,规范流程,强化运用,服务实战。二是着眼实战严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举全局之力,找准防控体系的基础薄弱点,立项攻坚突破;深化治安防控四项攻坚战,着力增强主动发现、立体预防、有效控制和准确打击的能力。三是一着不让落实安全监管措施。按照“谁主办、谁负责”原则,依托社区力量,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杜绝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以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为良机,坚持宣传与整治并举,严管与服务齐重,努力从源头上压减交通事故;因地制宜地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有效提高农村地区的消防管理水平。四是做强主业提高执法质量。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突出重点执法环节,完善执法考评机制,稳步提升执法质量;开展执法工作专项治理,治顽症、补弱项、打基础,从严查处执法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以《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居民身份证法》等为重点,加大学习贯彻力度,不断提高执法综合效益。

  三、谋求平安创建的合力不放松,努力形成聚变连锁、后劲持续的联动效应一是在深入宣传造势上下功夫。通过宣传、发动、造势,让更多的人了解公安、认识平安、参与创建,创造有利于创建的外部环境,形成“创建平安,人人有责”的浓烈氛围。大力推行“意识防”工程,围绕防火、防盗、防抢、防事故等内容,拓宽渠道、丰富载体、活泼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治安警示和宣传教育活动,将意识防与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全面增强社会各界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效能。二是在巩固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建议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党政组织建设,加强基层治保会、调委会和“矛盾调处中心”建设,对少数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进行调整,配齐人员,明确职责,落实待遇,同时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基层维稳促安的屏障作用。三是在构建社会联动创建机制上下功夫。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平安创建工作情况,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利用自身优势,力所能及地协助和帮助他们做好创建工作,以诚信服务赢得工作的支持。建议党委政府建立创建目标立项制度和验收申报制,促使各责任单位结合自身优势,明确主要创建目标和创建任务,切实推进创建工作的深入发展。四是在强化综合治理上下功夫。积极协调各级综治组织,大力开展“法制进社区”、“送法下乡”等活动,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推进依法治县进程。针对农村地区非正常死亡、民转刑案件突出的特点,运用稳定、教育、疏导等多种手段,全力压降未成年人犯罪率、流动人口犯罪率、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

  四、建设平安创建主力军队伍不滞后,以大练兵促进公安队伍战斗力的全面提升坚持紧扣实际、贴近实战,大力加强教育培训,抢占素质制高点,不断为平安创建增强后劲、提供动力。一是广泛深入开展大练兵活动。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业务练兵突出警务规范,体能练兵突出武装越野拉练,确保广大民警掌握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战术,提高民警的单兵作战和综合作战能力。以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民警”为重点,创新县级公安教育培训机制,出台民警自学自练奖励制度,努力为民警创造良好的学习培训环境。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抓紧民警训练基地建设,促进民警业务技能训练日常化、规范化。二是推进警务规范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内务条令》和《xx县公安局警务规范》,规范机关部门和基层单位的警力配置,规范警务运行机制,规范民警执法执勤和日常行政管理等警务活动,规范窗口单位民警的言行举止和警容风纪,规范考核考评和警务保障,努力做到“言有依据,行有规范,考有标尺”。

【篇三】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xxxx年,在街道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镇综合治理办公室、司法所、信访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xxx社区以强化治安管理服务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平安建设各项措施,健全和完善平安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努力为广大居民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安定的社会秩序。截止到12月底,社区居民总户为x户。常住人口x人,外来务工人员x人,外来民工子弟学校x所,在校学生x人。现将社区xxxx年社区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进平安建设深入开展

  为把平安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社区确实加强平安建设工作的领导,根据“五位一体”的职责要求,把平安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程,明确责任,把各项工作落实了人员具体抓。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全体全体工作人员大会,总结前期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五位一体”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辖区内的治安动态,对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妥善处理,把问题和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坚决不留隐患。

  二、认真搞好平安建设宣传,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社区把市民学校和社区活动中心作为安全教育的宣传阵地,利用科普讲座、黑板报、横幅、宣传材料等方法,扎实有效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经常性组织居民小组长和居民代表开展各类安全知识讲座培训。全年举办讲座11次,参加培新的居民420人次。利用宣传栏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向居民宣传崇尚科学等内容,结合典型案例在广大居民群众中开展警示教育。经常性的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动,以社区居民、青少年学生为对象邀请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结合各种宣传日,宣传法律知识,交通法、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知识,使居民、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责任感得到增强,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利益

  按照“及时排查、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切实有效工作机制,认真做好群众来访工作,及时解决问题,使不稳定因素得到及时化解。xxxx年社区共受理各类纠纷x起,调解成功x起,涉及家庭问题、邻里纠纷、违章搭建等。社区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做了大量调解工作,使不和谐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更严重后果的产生。

  四、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群防群治

  根据平安建设工作的要求,结合社区保安联防队和治安志愿者巡逻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区联防、定点盘查、流动巡逻、重点防范等措施全面开展了基层群防群治工作,社区定期对基层值班巡逻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加强外来流动人员的管理工作,通过社区民警和联防队员与辖区的私房出租户签订安全承诺书,配合执法部门设卡检查。对一些重点地段的外来人员居住地积极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确保本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篇四】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拥有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与理念的企业是保证其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基础。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重视这一点,要采取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一、企业安全管理的意义

  1.企业安全管理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

  效益假如企业忽略安全管理,一旦发生灾害,企业就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或者人员伤亡,这将导致企业长久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以此来达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企业正常运作,保证企业实现相应的经济效益。

  2.企业安全管理有助于保持企业的综合实力

  企业的安全工作的好环,是影响企业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基础因素,如果做好安全工作,事故发生的几率就会得到降低,从而保证企业正常运转。而具有安全管理的企业也更受员工欢迎,其能让员工打消自身安全方面的顾虑,这能够帮助企业在行业中招收人才时占据优势。

  3.安全管理工作能够营造对企业有利的社会环境

  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企业的运行,但是一旦企业因为安全管理的不到位而引起安全事故,将会使企业的形象与声誉受损,导致产生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所以,企业应该重视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来营造对自身有利的社会环境。

  二、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1.安全管理意识薄弱,思想麻痹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领导在都比较忽视安全意识,在企业管理中对其并不注重。而还有部分企业领导为了使经济利益更大化,思想麻痹,无视安全隐患。这些都会为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2.企业员工素质整体较差,忽略安全问题

  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很多企业雇佣了许多农民工来做事。这些工人的工资比较低,使企业在工资方面降低了成本,但是由于他们没有接受系统化的教育,完全没有安全意识。所以在实际工作流程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3.尚未建立完善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为了加大在行业中的竞争筹码,往往会减少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投入来保证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投入和生产投入。安全管理的投入少,会造成没有完整的管理制度,从而阻碍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使得企业安全管理存在风险。

  三、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1.风险的回避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我们可以采用风险回避的方法来减少风险的产生。而风险回避的方法具体有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应该取消特定的风险方案,比如,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而不去生产具有危险的物品或不去开发某个危险项目;再来,企业在中途放弃特定的风险项目,比如,对危险性比较大、容易产生事故的某些项目或者生产线,采用停产转产的方式来避免其所产生的损失。回避风险虽然是一个很好的防范危险的选择,但是对企业来说却是一种很消极的方法。在企业发展和生存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风险是不可回避的。因此,这种防范方式对于特定的某些项目、环节或者风险单位有使用价值。

  2.风险的转移

  企业安全管理中出现风险也可以采用风险的转移来进行防范。风险的转移即为风险转嫁,是风险策略中核心思路之一,参加保险是它的主要方法。一旦企业发生灾害,将由保险公司来承担赔偿造成的经济损失,使企业因为各种灾害造成的风险损失能够得到转移。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由于企业灾害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但保险金额是确定的,所以很多时候,并没有产生灾害损失,可是却投入了保险资金,这在一定程度加重企业成本。而且,就算发生了灾害,保险理赔也要经过严格的审理程序,灾害所产生的损失是否能够完全得到弥补,也需要取决于灾害具体情况所对应的相关保险条例。因此,企业在投保时应该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企业是否具有安全防范能力,保险只是作为对安全防范能力不足时而备用的一种补偿措施;二是综合评估各种风险对策,除去安全防范能力外,在决定投保之前需要想想是否有更加合适的防范对策;三是灾害造成的损失程度与保险金额的关系。企业可以根据风险事故性质、损失形态、风险单位来进行投保;四是企业在产生灾害后的损失承受能力有多少。

  3.损失的控制

  在面对一些企业无可回避也不想转嫁的风险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望使其损失的幅度与频率得到降低。损失控制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分为损失预防与损失抑制这两种方法。损失预防是预防将要产生的损失,使损失降低到最小化。在采用损失预防时,企业加强对每个部门安全检查的频率,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培养员工安全意识,使安全事故得到防止或者减少。损失抑制是为了缩小风险所产生的损失幅度,可以通过工作场所里安装大量的警报安全监控设备,提前制定事故紧急处理的方案,平时训练员工对各种灾害事故发生时应该怎样做来避免危险产生,比如进行消防演习,提高在发生火灾时的应变能力,从而降低火灾产生成的损失和生命危险。除了这些,损失抑制还可以使用分散风险、风险缩小的方式。比如分散风险就可以将公司贵重物资、机密的商业文件、危险物品等分散保管,这样就算发生事故,也能够使损失得到降低。风险缩小可以用于财务方面,只在企业保险柜里存放少量的现金,而大笔的现金直接及时的存放到银行里,使风险损失的幅度缩小。

  四、结束语

  安全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作为企业的安全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时发现企业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时的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来避免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张军.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剖析[J].科技展望,2016,(10):188.

  [2] 王维江,顾坤和,谢全荣.我国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丝路(下旬),2016,(3):49,51.

  [3] 张睿.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6,(18):110.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研究王生林(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篇五】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火灾危险的可能性也不断上升,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而其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其难以达到管理要求,因此,探讨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在及其存在的问题来探讨解决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以期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消防安全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着娱乐场所的发展建设,娱乐场所在数量、规模及使用功能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得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齐全。其建筑规模、结构及装饰材料的使用也多种多样,尤其是易燃材料的使用相对较多,进而增加了公共场所的火灾隐患。另外,由于公共场所人流量大、不易疏散等特点,为公共场所消防安全带来诸多问题。可见,分析研究公共场所多发火灾的问题及原因,为提高消防管理工作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本文从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入手,来探讨其消防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消防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城市建设规划,科学的城市规划能够保障消防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及提高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性。然而,从现行的消防管理工作来看,我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公共场所的安全性。

  1.公共场所消防设施管理不到位和配置不足

  公共场所中消防系统及设施的应用常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在外界环境作用下会出现设施老化、故障等问题,进而无法发挥消防设施的工作性能,而对于消防设施的管理和控制则需要相应的技术手段,然而在消防设施的实际管理和控制中,管理者对消防设施维护、管控的认识较低,管控的技术手段更低,这种认识上的不足严重影响到消防安全管理的质量,也难以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规划的相关要求[1]。进而导致消防设施功能难以充分发挥,甚至会加速其老化。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是公共场所消防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施工操作中,施工单位为节省资金,常自行修改消防设计方案,取消消防内置设施。有的消防器材配备不合乎相关标准,器材质量无保证,且缺乏相应的追责制度,加上消防管理者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未能对消防设施配置进行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致使消防设施成为摆设而无法正常发挥其功能。有的公共场所甚至没有最基本的消防设施,自动报警系统及火灾紧急照明、疏散等系统更是无从谈起,这些问题都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

  2.消防设施维护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

  消防专业技能人才的缺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消防重点单位、公共场所等消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中,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尽管许多先进的消防设备安装在建筑物内,但高科技的引入也意味着管理维护要求的提高。在现行消防管理模式及人才技能水平下,很难满足高技术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技术要求[2]。在实际管理维护中,现有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能知识,其管理维护效果难以充分发挥,进而导致消防设施功能无法正常发挥。3.消防设施建设不适应消防需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未能考虑到经济及社会发展因素,尤其是在道路规划建设中,忽略了车辆通行及人员密度,给消防车通行带来困难。一些火灾隐患较大的仓库、厂房、高层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四周为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和有效的工作面,火灾发生过程中消防车无法接近建筑物。特别是棚户区建筑物集中的地方,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3],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形成大面积火灾。此外,供水系统建设也存在问题,城市规划建设中仅考虑生产及生活用水,供水管网的流量及压力明显较低,未能达到全天侯供水,如果没有专门的消防用水管网,一旦发生火灾,现有的生产生活供水管网也难以达到消防用水需求。

  二、提高消防安全的对策

  1.强化建筑物耐火等级和消防设施管理

  设计公共场所时应严格执行《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要求,并依据我国消防法中对建筑消防设计的规定,重视设计、施工记录及验收,强化施工建设管理,禁止使用可燃物质,要求必须使用标准的耐火、绝缘装饰、探测材料。对于钢架结构和原始木结构建筑要提高其耐火性能,必要时应重建,严格按照建筑结构实行消防分离,以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在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中,应明确管护单位职责,制定严格的维护管理制度,使用单位应定期对消防设施及建筑进行检查、巡视,并明确责任人,做好相应的检查、巡视记录,依法执行追责制度。公共场所消防管理单位应在国家规定的日检查、季度检查、月检查和年度检查基础上强化巡查,尤其是娱乐场所应每两小时进行一次消防巡查。同时,公共场所消防设施的配置也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并依此构建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体系,强化公共场所的防火安全,以确保消防设施操作的准确性、灵敏性和可靠性。

  2.强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知识水平

  消防重点单位及公共场所使用单位应强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定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及消防演练,提高管理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提高人们的火灾逃生能力,指导其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和扑救初期火灾,提高人员疏散组织能力和自救逃生能力。尤其是在商场、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必须保证消防救援通道的畅通无阻。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应向顾客宣讲灭火、防火及自救逃生的常识。此外,这些人员密集场所应配备齐全的消防器材和设备,定期开展消防演习,以提高人们的消防意识,并定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并实行持证上岗,以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

  3.完善和强化消防设施建设

  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加强道路规划,以确保消防车辆的畅通无阻。同时应构建消防专用供水管网,为消防车提供充足的水源,或者利用天然水源、消防水池等提供消防用水。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强化消防供水设计,科学计算消防用水量及水压。在集贸市场、大型居住区等要设置消防专用通道,拥挤的交通路口应设置立交桥、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等,为消防通行提供便利。此外,还应构建先进的消防通信指挥体系,对火警受理、消防通信及指挥等进行综合管理。

【篇六】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随着煤炭行情上涨,前些年生产经营疲软的煤炭企业,如逢甘露,为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各地企业煤炭产量迅速上扬,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加大了煤炭产业发展的力度。但在大力发展煤炭产业的同时,如何加强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煤炭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装备与技术水平低:乡镇煤矿的装备及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设施简陋,井下运输大部分为人力推车、手镐落煤,无正规采煤方法。

  2、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不实。地方煤炭生产管理部门和乡镇,在各煤矿检查发现问题后,对其整改情况以及整改结果往往缺乏后续检查。

  3、缺乏煤炭安全生产管理专业人员。乡镇对煤炭安全生产,均是分管安全的乡镇领导与办事员自己下矿检查,大部分没有煤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对煤矿的安全检查依赖的是行政干预,缺少具有说服力的指导。

  4、从业人员的素质低。煤矿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家庭贫困、文化素质低的弱势群体,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自我规范能力不强,切流动性大。

  5、安全现场管理不力。地方煤矿尤其是私营煤矿,矿井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技术管理工作缺少人才支撑,日常的作业规程都少有人会编制,技术装备、安全仪器的使用和维护都存在困难,其效能发挥大打折扣。

  6、日常安全教育不够。煤矿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大多流于形式,应付了事,没有针对性。对于新矿工,各煤炭企业也没有建立培训制度,普遍是招来就下井。

  7、抗排风险能力差。地方煤矿普遍规模小,底子薄,又没有规范的资金积累制度,抗排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如遇大的灾害就会出现矿毁人亡,老板逃跑,政府办丧的现象。

  二、对煤炭安全生产的建议

  1、整合煤炭行业管理和乡镇属地管理力量。加强地方煤炭管理部门与乡镇对煤炭企业的管理合作,整合管理力量,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的技术优势和乡镇检查督促的时间、人力优势。可建立乡镇矿山安全检查员委派制度,由煤炭生产行业管理部门统一培训矿山安全检查员,合格后委派到有关乡镇。

  2、加强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指导。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煤炭企业日常安全管理人员技术指导,定期组织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可实行煤炭企业技术矿长持证上岗制,由地方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核,发给其资格证,凭证聘用。

  3、逐步建立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特种作业人员须按规定培训,取得《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外,所有井下作业人员都必须经培训合格后,发给《煤矿职工入井资格证》,凭证下井。

  4、建立停发煤炭准运证制度。对检查需停产整改的煤矿,停发煤炭准运证,在整改验收合格后方可领取准运证,确保其整改的落实。

  5、建立煤矿规范的资金积累制度。强制性约束煤矿的分配行为,避免吃光分光现象,保障煤矿有钱可投,具有起码的抗风险和更新改造的能力。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