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实现家、校、社的良性互动,结合我校的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优势,大力开展“在职党员教师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在职党员教师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共同教育好未成年人,提高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效果。
一、健全组织,落实制度,形成“在职党员教师进社区”活动体系。
1、成立“在职党员教师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在职党员教师进社区”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工作,指导、确保家访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2、制定“在职党员教师进社区”活动方案。
(1)学校、社区与家庭通过家长座谈会、上门家访、电话等多种形式相互联系。
(2)学校、社区与家庭联系、做到经常化。
(3)学校、社区与家庭联系要有记载。
(4)社区定期来校或在职党员教师上门家访反馈信息,促进未成年人全面进步。
(5)在职党员教师利用与社区联系,经常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思想表现等。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营造浓厚的在职党员教师进社区活动氛围。为了让更多的家长了解、理解与支持在职党员教师进社区活动,营造有利于推进在职党员教师进社区的良好教育氛围,进一步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促进在职党员在职党员教师进社区活动更上一个台阶。要求社区对制定在职党员教师进社区活动方案进行分析、改进,确保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三、重在实践,贵在渗透,注重进社区的实效性。
1、以机制为依托,形成家、校、社教育网络机制
学校与社区分别成立社区家长学校管理网络,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家长学校工作网络,在这样的机制依托中,确保“在职党员教师进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
2、因人而异,灵活处理,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生理、心理、思想表现等的差异,我们将因人而异,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促使学生的不断发展。
四、建立与管理“在职党员教师进社区”活动档案资料。
为了总结经验,弘扬先进,寻找差距,更好地使进社区工作早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正轨化,我们将定期对“在职党员教师进社区”活动进行总结,并认真作好记录,建立起“在职党员教师进社区”方面的档案资料。
今后,学校、社区、在职党员教师要在不断弘扬总结经验、成绩的基础上,着眼于存在的问题,制定灵活多变的措施,争取“在职党员教师进社区”活动向更高层次、更丰富内涵、更有品位的方向发展,为弘扬教育优良传统,提高学生素质,塑造教育良好形象,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重要精神,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实现基层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要求,激活“红色细胞”,践行“党员常青”,现制定全街“千名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工作方案如下。
一、参加范围及报到安排
1.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报到安排。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含预备党员,下同)报到社区安排详见区委组织部具体安排(附件一)。
2.街道在职党员报到安排。按照“就近就便、注重实效”的原则,街机关、工商所、食药监所、城管执法中队报到社区与机关干部联系社区、“三在”(街道干部岗在社区、重在服务、责在连心)工作挂点社区一致;派出所在职党员报到社区以“万名警察进社区”为原则,以属地就近联系社区为补充(附件一)。
3.教育等行业系统基层站所在职党员报到安排。原则上按照单位属地报到,由教育、卫生、城管、司法、国税、地税、工商、食药监、法院等职能部门与街道社区对接协调。
二、开展服务活动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采取“规定动作(一结对双认领)+自选动作”的形式。街道社区党组织也可结合在职党员个人特长和社区需要,创新一些简便、易行、务实的活动载体,为在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1.开展结对帮扶。各社区党组织对辖区生活困难家庭进行调查摸底,根据生活困难家庭数量和进社区党员数量进行合理安排,采取一名或多名在职党员结对联系1户居民的形式开展结对帮扶。在职党员要当好政策宣传员,重点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提供政策咨询,解答联系户提出的问题;当好意见收集员,深入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疾苦;当好矛盾调解员,引导联系户理性反映诉求、依法解决问题;当好困难帮扶员,力所能及地为联系户献爱心、解难题。在职党员认真填写《在职党员联系居民群众问题收集表》(附件六),党员个人能够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党员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报街工委汇总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向居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2.认领服务岗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认领服务岗位,利用业余时间到社区参加服务,积极参加社区政策宣传、平安建设、困难帮扶、文化活动、文明城市建设等活动。派出所可结合民警接访日制度,宣传治安防范知识;城管执法中队可重点开展社区环境美化、城市管理政策宣传。
3.认领“微心愿”。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认领居民群众的“微心愿”,以生活困难党员群众、空巢老人、残障人士、留守儿童、下岗工人、外来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等群体为重点,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小困难”、“小问题”,实现“小心愿”、“小梦想”。
4.开展其他自选活动。围绕社区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和群众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一个以上进社区服务“自选动作”。有针对性地结合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参与民俗节庆、道德论坛、文明城市建设,以及关心青少年、关爱空巢老人等活动,集中组织开展“服务月”、“服务日”活动,为在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三、明确职责任务
1.单位党组织的职责任务。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是全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单位党组织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党员集中报到,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居民群众困难。
2.在职党员的职责任务。在职党员要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做好:(1)到对口社区开展进社区活动,开展走访慰问,参与社区建设。(2)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安排和监督管理。(3)根据实际情况,结对联系1户居民,每年深入联系户不少于2次,当好政策宣传员、意见收集员、矛盾调解员和困难帮扶员,为联系户解决具体困难。(4)街道党员干部认真履行驻点职责,每周至少有一半时间在社区工作,主动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直接服务群众。
3.社区党组织的职责任务。社区党组织要积极为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便利。重点做好:(1)采取入户走访、张贴公告、发布网络信息等方式,按照“一事一提、具体实在、能够解决”的原则,收集、梳理和汇总居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小梦想”、“小心愿”,建立“微心愿”超市,并通过“心愿墙”等平台定期发布。(2)接收在职党员并安排进社区项目,安排在职党员结对帮扶生活困难家庭,做好衔接、登记工作。(3)对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如实记载、跟踪管理,并定期反馈至所在单位党组织。
四、明确步骤要求
街道社区认真做好在职党员进社区的接收工作,组织开展各类服务活动。
1.思想动员。街机关及驻街各站队所要结合四月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以“为什么进社区,进社区干什么,到社区怎么做”为主题进行动员,宣传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的重要意义,引导广大党员“真联系、深联系、常联系”社区群众,在基层一线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
2.组织准备。街道党工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我街在职党员报到安排及各社区接收在职党员报到的相关准备工作,制定工作方案。组织联络工作具体由街党建办负责。
3.有序报到。各社区安排专人负责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联络、组织、协调工作。5月11日以前,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将集中填写《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介绍信》(附件二)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信息表》(附件三),组织在职党员集中报到集中认领服务岗位和“微心愿”,明确结对帮扶对象。报到后,社区党组织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介绍信》回执联上盖章,街机关党员及驻街各站队所于5月19日前将回执联交街工委党建办统一存档。
4.信息反馈。各站队所要及时规范信息台帐,建立健全本单位“在职党员进XX社区服务”信息库,对未及时报到的在职党员,区分情况、分类指导、督促报到,并于5月22日前将报到情况综述及《XX(单位)“在职党员进XX社区服务”信息库》(附件四)电子版交街党建办审核、备案。各社区要及时更新《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统计表》(附件五)并报街党建办。以后各社区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6月、9月、12月)20日前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开展情况向街工委(党建办)反馈。11月27日前,街机关党员及驻街各站队所将《在职党员联系居民群众问题收集表》(附件六)相关问题及解决情况反馈街党建办汇总。
5.动态管理。新发展、新调入和新参加工作的党员应在3个月内持《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介绍信》到对口社区报到。社区党组织定期更新服务岗位及“微心愿”内容,并与党员及所在单位定期对接沟通,更新服务内容,督促服务落实。党员因工作变动等原因不能继续结对帮扶生活困难家庭时,由其所在党组织及时重新落实帮扶人员。
6.评议反馈。社区党组织定期对在职党员服务情况进行评议(评议时要征求群众尤其是结对帮扶对象的意见),适时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沟通联系,以适当形式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逐一反馈在职党员进社区情况,如遇重要情况可随时反馈。
五、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社区要把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作为深入践行“两学一做”和“党员常青”的重要实践载体,作为实施“红色引擎工程”的重要举措,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专人负责。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到社区报到,开展“一结对双认领”和自选活动。
2.营造浓厚氛围。要发挥网络、宣传栏、电子显示屏、信息简报的作用,大力宣传在职党员进社区的重要意义,及时发现和总结在职党员进社区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严格督促检查。街工委将加大对各科室、驻街站队所在职党员报到工作的督查和考评力度,在职党员进社区相关资料台账也将作为基层党建考核检查内容。对组织不到位的单位党组织和没有定期到社区开展服务的党员个人,一律不得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并要求责令整改,对无故不服从安排、不到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将进行通报批评。
4.务求取得实效。坚持实事求是、务求实效,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走过场,采取灵活多样、务实管用的服务方式,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尊重群众意愿,结合党员实际,不提过高要求,促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活动常态化和长效化。
摘要:探索建立以单位党组织向所在地社区、单位党员向居住地社区报到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双报到”制度,能够整合党建社会资源,充分发挥驻地单位和单位党员的作用,挖掘单位党员八小时之外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类党建共建活动,服务社区、服务居民,创新和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构建区域党建工作的新格局,进一步提升社区党建工作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双报到;社区党建;措施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006-01
一、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以及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使社区在社会管理、党员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在:一是社区社会管理“捉襟见肘”。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群众需求的多样化,使社区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仅靠物业公司,很多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凸显了管理上的困境。二是社区党组织服务作用体现不明显。社区党组织停留在对社区事务的管理上,对于群众的一些新需求,限于人员、经费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及时跟上帮助解决,党组织的服务作用体现不明显。三是社区党建工作缺乏活力。社区党建工作习惯于“单打独斗”,党建思路不宽,在开展党员教育、党员活动等很多方面,工作方式简单,内容陈旧,对社区党员缺乏吸引力;在党员管理方面,社区党组织缺乏对社区党员,特别是单位党员的有效管理,使很多单位党员到社区后“隐姓埋名”,在社区难以发挥作用。
二、关于探索建立社区“双报到”制度激活社区党建活力的几点思考
1.建立“双报到”制度,激活党建工作活力
即驻地单位党组织到所在地社区报到与社区开展共建活动做到“八联”:党的组织建设联建、社区重大工作任务联做、公益事业联办、党员教育管理上联管、党建主题活动联动、精神文明建设联创、社区文化活动联谊、社区服务和再就业工作联帮。单位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亮明身份,并认领各社区设定的服务岗位,通过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协会、义工联盟、个人工作室等四种志愿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社区双报到制度,机关党组织积极“走出去”与社区联管联建,让机关党建有了源头活水,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同时便于及时发现服务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机关单位的服务水平;机关党员通过接地气,强化了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激发了工作热情,使“单位人”转化成为“社区人”。一方面加强了对社区党员的管理,另一方面也为在职党员提供了服务社区发展的平台,增强了社区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先进意识,并影响和带动广大的群众参与到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中,强化了社区居民“热爱社区、共建家园”的主人翁意识。
2.推行“双报到+”管理,理顺党建工作脉络
针对当前社区服务和管理面临的不深入、不到位的问题,结合“双报到”制度的实施,对社区党建工作探索开展“双报到+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一是把党组织建在网格内,完善组织体系。根据社区建设和服务居民的需求,依托现有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对社区党组织进行重新调整,并根据网格内党员状况设置党支部或党小组;没有党组织、党员的由社区选派指导员联系党建工作,建立党建工作的组织体系。二是推行网格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网格党支部负责组织网格内党员开展活动,了解责任区内的社情民意;每一位社区专职工作者要分包一个网格,负责网格内的计生、民政、残联、综治等各项社区基础性工作。三是推行网格规范化建设。要求各社区绘制“党建网格分布图”,明确标注单元网格的责任人、责任范围、党员数量等情况;明确网格党支部“示范引领、组织协调、服务党员、联系群众”四项主要职责;实行网格党支部书记责任制,做到“自身职责清、管片资源清、人员类别清、矛盾隐患清”。
3.健全完善相关机制,确保制度长效推进
一是建立活动登记制度,报到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填写相关服务记录簿,对个人资料进行登记造册,建立领岗承诺、服务记录等台账,实施分类管理,随时更新。二是建立信息公示制度,公开领岗党员身份和服务岗位、服务承诺,随时记录各报到单位和党员参与活动情况,接受居民监督。三是建立结果反馈制度,报到社区定期以《反馈单》和《反馈表》的形式向报到单位所属党委和报到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活动开展情况。同时每季度组织支部成员、楼栋党员、楼栋居民等对报到单位和党员活动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报组织部门备案。四是建立党员提案制度,借鉴政协委员提案做法,组织社区党员就社区建设和服务工作开展调研,并形成提案报社区党组织。五是建立目标管理制度,研究出台《社区“双报到”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突出对基层党委和社区党组织的考核和调度。同时,注重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把在职党员参与“双报到”服务完成情况,列入所在单位党组织年度组织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机关党建考核内容以及在职党员本人年度考核内容,结果与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报到党员本人年度考核结果、考核等次及评先树优挂钩。
为进一步提高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深入群众、服务社区的能力,创新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行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党组织“双报到”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着眼于夯实基础、增强活力、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以“两学一做”活动为契机,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主线,以服务基层群众、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社区治理为重点,通过结对共建、资源共享、活动联动、党员联管等方式,推动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社区聚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展示,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原则
(一)全面覆盖.各党支部要积极行动,每位党员都要自觉参与,做到全面覆盖、不留空白.
(二)双向互动.主动沟通联系,主动履职尽责.加强多种形式的双向互动、各方联动,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结对共建.
(三)务求实效.紧贴各主体对象实际,搭建务实管用平台,创造灵活多样形式,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四)群众满意.经常联系服务群众,增强机关党员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得到实惠,让群众感到满意.
三、主要任务
(一)党员任务
1.党员实现“双报到”.机关党组织到单位驻地所在社区党组织报到,开展结对共建帮扶活动;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既接受组织关系所在机关党组织的主体管理,又在工作8小时之外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接受居住地党组织协助管理的“双向管理”制度.
2.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即在职党员带头到社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围绕应急攻坚、便民利民、扶弱济困、和谐稳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组团服务,即社区党组织结合群众需求设定服务项目,在职党员进行项目认领,社区范围内认领相同服务项目的在职党员组建“党员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上门服务.结对服务,即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要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老弱病残、特困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留守老人和儿童等解决实际困难.
(二)机关党组织任务
1.认真组织党员“双报到”.做好在职党员的思想发动工作,督促和组织党员及时到社区党组织报到、亮明身份,指导党员接受社区党组织监督管理.积极组织在职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般每年不少于2次,做到党员服务进社区,做好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2.积极开展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优势,主动为社区党组织活动提供各类资金、技术、项目、人才支持,定期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同提高党建工作水平.结对帮扶困难党员、群众,每年服务困难党员和群众不少于2次,结合工作实际,围绕社区建设、居民需求创造性开展服务活动.
(三)社区党组织任务
1.充分调查摸底.社区党组织要利用春节前夕,迅速深入各居民小组、群众家中,摸清社区存在困难问题、群众需要解决困难问题等,并对困难问题进行整理归类.
2.科学设置载体.社区党组织结合收集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置服务项目,按照“月有主题、季有安排”科学设置服务载体,以“量体裁衣”式明确服务岗位,设置党员先锋岗、环境义务岗、邻里互助岗、扶贫帮困岗、政策宣传岗、法律咨询岗、纠纷调解岗等多个岗位,方便在职党员认领服务.
3.健全服务平台.将社区“双报到”平台建设作为抓实工作推进的关键,社区要设立“双报到”服务窗口,落实1名干部具体负责活动的统筹工作,公开联系人方式,负责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的组织、联络、协调等相关工作.
4.完善工作台账.做好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报到登记工作,全面准确了解机关党组织服务群众情况,根据群众需求及时整合服务资源,调整项目内容,有计划开展工作.
5.抓实评议考核.建立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的评议办法,如实填写评价表,每年底向机关党组织反馈情况.
(四)在职党员任务
1.积极主动报到.主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亮明身份自觉接受机关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
2.主动参与服务.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做到带头开展创先争优、带头宣传政策法律法规、带头提出合理建议、带头倡导社会公德、带头维护和谐稳定、带头调解矛盾纠纷、带头畅通民情民意、带头帮扶困难群众、带头创建和谐社区、带头理清发展思路、带头参与社区管理等活动.每半年至少参加1次社区公益或志愿服务,每年累计完成义工服务时间不少于10小时.要结合岗位特点和自身特长,在社区认领1-2个服务项目.
四、工作流程
1.在职党员持《在职党员联系报到单》到居住地社区报到,采取由机关党组织“整体推进、分批组织”的方式进行;在职党员报到后,持《在职党员联系报到回执单》交回机关党组织备案.
2.在职党员在机关和社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个人意愿,认领服务项目.
3.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情况进行记录,并填写《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情况记录表》,健全工作台账(及时建立).
4.社区党组织于每年底根据在职党员参与服务的表现,填写《在职党员服务社区表现反馈表》,将评价结果反馈给镇党委备案.
五、工作要求
(一)各党支部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做到书记抓、抓书记对“双报到”工作负总责,制定计划措施,督促所属机关基层党组织和机关党员按“创先争优?为民服务”主题活动要求,主动到社区党组织报到.
(二)注重工作结合.要将“双报到”工作与深化创先争优、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开展“挂包帮”等结合起来,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党员服务队、志愿行动等活动,激发机关党员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热情.
(三)加强检查总结.机关党支部要鼓励和支持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并把党员在社区表现情况作为党内评优、年度评议等的重要依据.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双报到”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注重转化为长效工作机制,并力争形成一批创新型、实践性的党建案例,为提升基层党建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根据牡丹江市关于在职党员中实行“双重管理、双向服务”的实施意见及关于东安区在职机关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双向服务”意见的通知,为切实加强对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以下简称机关)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引导和组织机关在职党员转变作风、跨越争先、服务基层,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水平,我社区为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委十届十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三实两创”活动,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按照“资源共享、家园共建、条块结合、双向互动”的原则,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积极组织机关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机关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原则要求
在职党员要本着“八小时之内努力工作在单位,八小时之外无私奉献在社区”的原则,八小时之内接受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八小时之外纳入本人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积极参加居住地所在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提升我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
三、参加范围
凡在社区居住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
四、活动内容
1.主动联系,及时报到。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增强全局观念,积极支持社区工作,明确任务要求,切实履行职责,认真组织单位党员干部学习有关社区建设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教育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支持社区共驻共建,督促居住在社区的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居住在社区的在职党员要主动与居住地社区党组织联系。所有在职党员要在2011年5月31前,自觉到自己所在社区报到,并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活动。
2.明确任务,履行职责。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要将思想统一到“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上来,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文化活动、环境整治和综合治理等工作,以实际行动服务社区,为社区党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
3.了解民意,联系群众。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要把参与社区党建、社区建设及服务居民作为了解社情民意、锻炼党性、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经常深入社区倾听居民呼声,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区矛盾,积极参与“助贫、助学、助残、助老、助困”和“结对帮扶”等活动,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促进本单位科学发展。
五、职责任务
(一)社区党组织的职责任务
社区党组织要努力为在职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其主要职责是:
1.做好报到接洽工作。要积极配合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认真做好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接洽工作,建立进社区在职党员档案,全面、准确地掌握进社区在职党员的人数、特长和服务意向,建立本社区在职党员信息库,并及时总结活动的成功做法。
2.履行监督职能。要把监督在职党员进社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确定专人认真履行对在职党员的协助管理和监督职能。
3.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要积极组织在职党员利用“八小时”以外和节假日等业余时间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根据社区的实际需要,结合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制定党员进社区活动计划,拟定党员编组方案,组建党小组和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党员认领公益岗、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户、党员为民服务日等主题活动;组织在职党员开展环境整治、治安防范、便民服务、帮困助残、法律援助等方面的社区活动。
4.做好信息登记反馈工作。要认真填写《在职党员进社区情况反馈表》的有关登记内容,每年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情况。
5.选树先进典型。要积极评选、树立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建设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整体上水平。
(二)在职党员的职责任务
1.积极主动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服从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
2.树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积极参加社区建设,参加“党员责任区”、党员“设岗定责”等社区党组织活动。在职党员每年参加社区活动时间不少于2个工作日。
3.积极为社区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力所能及地为社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为社区群众服务。具体做到 “十个带头”、“六个一”。即: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带头倡导社会公德,带头参与社区建设,带头帮扶困难群众,带头搞好邻里关系,带头维护社会治安,带头保护公共设施,带头提倡文明新风,带头创建社区文明;当好一名信息员,做好一个表率,参加一支服务队,帮好一家困难户,提出一条好建议,办好一件社区事。
为全面推进“双报到双报告双评议”制度工作落地落实,市应急管理局积极开展结对帮扶、结对共建活动,做实“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安排党员积极到社区报到,对接群众需求,认领服务岗位,开展志愿服务,发挥示范表率作用,践行服务承诺。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方案。为确保“双报到双报告双评议”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局党委把开展该项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纳入党建工作年度考核,纳入为民办实事重要内容,研究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
二是主动参与报到,落实报到制度。按照《关于进一步深化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双评议”制度的通知》要求,年初,机关党总支与梅花园社区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书》,建立了互联互通互动帮扶机制。截至目前,市应急管理局56名在职党员均已到社区报到。
三是主动深入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根据“契约化”共建精神,机关党总支深入开展与所在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了解共建社区的实际需求,认真梳理本单位的资源优势,提供单位基本情况,统筹解决社区实际需求和难题。2020年共开展结对共建5次,提供帮扶物资价值2.2万元。
四是发挥模范作用,认领服务岗位。根据“党员所能“和“群众所需”原则,我局党员同志主动认领志愿服务岗位,积极到社区组织开展政策宣讲、环境整治、文明劝导、入户走访等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协助梅花园社区的党组织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2020年我局共组织开展志愿服务8次,到社区志愿服务295人次,帮助解决12件实事,获得社区和群众一致好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社区基层党建工作,探索反腐倡廉的新路子,创新廉洁教育方式方法,推进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现就我社区开展党员“双报到”与党风廉政文化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党员“双报到”工作相结合;把党员“双报到”与党风廉政监督管理相结合。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为重点,不断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管理,增强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树立党员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大力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风尚。
二、工作原则及工作目标
(一)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求真务实原则。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党员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创造性的思路、举措和方法扎实推动社区基层党建工作。
二是坚持注重实效原则。把党员“双报到”与党风廉政文化监督管理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党建工作、反腐倡廉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渗透力。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作为基本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寓教于文、寓教于乐、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开展社区“双报到”党员廉政文化活动,做到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三是坚持群众路线原则。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当做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二)工作目标
加强在职党员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纪律管理是是从严治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新机制。结合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容、载体和形式开展“双报到”党员“八小时外”监督,通过党员干部参与社区工作,群众义务监督员,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逐步建立和完善干部“八小时外”监督工作机制,切实增强社区对在职党员的监督教育功能。在社区内营造一种“崇廉尚洁”、“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崭新社区风尚,提高党风廉政群众满意度。
三、组织领导
社区成立党员“双报到”与党风廉政文化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其他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社区“双报到”与党风廉政文化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和协调,形成以社区书记为主,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有人抓、有人管。
四、实施对象和措施
(一)实施对象:党员“双报到”与党风廉政文化监督管理工作,从“双报到”党员“八小时外”监督管理措施入手,结合社区基层党建廉政建设,以居住在社区内党员,特别是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为对象。
建立健全在职党员“八小时外”管理,开展进院落、办实事、做示范党员,争当“五员”
(二)主要措施:
1、社区党组织以“十个一”活动为载体对“双报到”党员干部“八小时外”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1)开设一系列廉政讲堂。以“书香大讲台”为载体,开展廉政教育大讲台活动。利用党员电教设备,组织“双报到”党员和群众观看反腐影片、播放廉政题材的讲座、组织党员座谈等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在“八小时外”的自律、自省、自警意识。
2)建立一个廉政长廊。在辖区大院设立一个廉政长廊,营造廉政文化的氛围,使廉政文化自然地融入社区党员、群众的日常生活起居和行为习惯中,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形成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全覆盖,使广大党员、群众都能接受教育,让社区更加和谐。
3)设立一个廉政书屋。以社区图书阅览室为载体,设立廉政书屋,并添置一系列廉政书籍和图书杂志,开放廉政书屋教育阵地,给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了很好的廉政教育和学习场所。
4)聘请一批廉政监督员。聘请社区内一些威信高、作风正的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担任义务监督员,明确职责、委以任务,对社区党员“八小时以外”的行为进行监督,及时将了解掌握到的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的动态管理信息上报社区党组织。
5)设立一个廉政观察哨。由热心社区工作、责任心强的老党员、老干部、居民代表作为社区义务监督员,在社区大院门卫、收发室等设置“廉政观察哨”,组成了遍布社区的“廉政观察哨”,有效完善了党员干部监督体系。
6)建立一个廉政收集站。由热心社区工作、责任心强的老党员、老干部、居民代表作为社区义务监督员,在社区大院门卫、收发室等设置廉政收集站,使居住在社区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的一言一行都处于群众监督之下,并及时了解党员群众反馈意见和建议。
7)设立一个廉政意见箱。在社区设立廉政意见箱,定期开箱,对“双报到”党员党风廉政教育、信访举报、民主议事、便民服务等有关情况实行台帐式登记。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协调处理问题,做到群众诉求有受理、反映问题有登记、处理结果有回复。
8)设立一个廉政宣传栏。通过廉政警言警句、廉政廉政漫画、廉政警句格言、治家格言、先进模范人物图像、文明守则等有关的图片、文字丰富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容,营造廉政氛围。利用led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和条件,重点宣传党和政府有关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宣传“为民、务实、清廉”的先进典型,扩大党和政府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力。
9)公布一个廉政举报电话。中大街社区廉政举报电话,由专人负责收集群众举报信息。建立信访、评议、问责制度。
10)开展一次有影响的廉政文化活动等。
2、“双报到”党员根据自己的专长,选择参加社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到群众中去,参与社区管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
1)当好社区建设的“助理员”。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建设工作,参与到社区党风廉政文化工作中,为社区建设献计出力,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
2)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社区群众中,巩固党的思想文化阵地和群众工作阵地,积极投身社区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与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平时深入居民院落宣传常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等,及时解答群众最关心的社保、低保、廉租房等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3)当好社情民意的“联络员”。注意了解社情民意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将责任区的有关情况向有关方面反馈。
4)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带头遵纪守法,廉洁自律,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加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化解邻里纠纷、打击预防犯罪、防范群体性事件、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等方面发挥党员骨干作用。积极配合社区调解委员会对社区内的一些矛盾进行调解处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5)当好困难群众的“服务员”。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通过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及时为特困户、低保户、孤残户、优抚对象、就业困难对象等人员提供社会救助、结对帮扶等服务,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参加党员送温暖活动,切实为社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提高党在广大群众中的威望。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当做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通过开展党员“双报到”与党风廉政文化监督管理工作丰富了惩防体系建设内涵;拓宽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域;实现了预防腐败监督关口前移;增强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拉近了与广大群众之间的距离。
为建立健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现就建立并落实党员干部“双报到”制度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双报到”工作程序
1、宣传发动。各支部要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将《党员联系报到单》发给每位组织关系不在现居住地的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含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居住地未在隶属党支部的党员),督促党员及时到居住地社区(村)党组织报到。
2、报到联系。党员持《党员联系报到单》到居住地社区(村)党组织报到,并将社区(村)党组织已签字盖章的《党员联系报到回执》及时交回所在单位党组织。流动党员可直接到居住地社区(村)党组织领取并填写《党员联系报到单》。
3、情况反馈。居住地社区(村)党组织每年年底对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参与社区(村)建设、发挥作用的情况,及时向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进行反馈。
二、“双报到”工作要求
1、各支部支部书记要切实加强对本支部党员参与社区(村)党建工作的领导,督促党员按时到居住地社区(村)党组织报到,要把党员联系报到情况和在居住地的表现作为党员民主评议、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2、各社区(村)党组织要认真做好“双报到”接待工作,落实专人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在居民聚集点集中登记,及时完善《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村)党组织联系报到登记表》,建立台帐。及时发布可供党员自主选择参与活动或项目的信息,以及在特殊任务中对党员的明确要求,把“双报到”工作的成效体现在党员干部更好地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上。
3、党员要按照“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村),奉献双岗位”的要求,积极参与社区(村)建设、扶危济困、便民利民、知民情化民怨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社区(村)重大突发事件中,自觉接受居住地党组织的领导和协调,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发挥骨干带头和示范表率作用。原则上每名党员应在居住地社区(村)认领1个服务岗位,每年至少参加1次以上社区公益或志愿服务活动。
三、“双报到”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支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双报到”工作,对本支部所属党员“双报到”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及时发现、总结和宣传典型,做好指导、整体推进和情况汇总工作。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与、主动作为,使“双报到”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一、建立报到登记制度。在职党员干部持《在职党员干部到居住地报到单》,及时到所居住地党组织报到。居住在城区区域外的在职党员干部也要到所居住地党组织进行报到,并主动参加居住地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规范报到登记工作,在职党员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居住地党组织都要建立在职党员干部报到登记台账。
二、建立“双联系、双管理”制度。在职党员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居住地党组织建立定期双向联系、日常双向管理工作机制。在职党员干部主动持报到单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登记并认领服务岗位后,居住地党组织根据党员的特长和意愿,组织在职党员干部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在职党员干部每季度至少要与居住地党组织联系两次。在职党员干部除接受单位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参加单位党组织的生活外,业余时间还要接受居住地党组织的管理,积极参与居住地党组织分配的工作。
三、建立开展机关党员干部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在职党员干部发挥自身特长,围绕服务与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每名在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1户以上居民群众,认领1个以上服务岗位,每半年至少当1天志愿者或参加1次由居住地党组织组织的公益活动,利用业余时间以志愿服务的形式,踊跃参与居住地社区各项建设,努力当好居民群众的政策宣传员、文明示范员、热心服务员、矛盾调解员、民情联络员。
四、建立在职党员居住地表现定期通报反馈制度。居住地党组织定期向在职党员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通报反馈其参与活动的情况,一般每季度一次,重要情况随时反馈。每年年末,居住地党组织要根据在职党员干部在居住地的表现,按“好、较好、一般、较差”确定评价等次,并如实填写《在职党员干部居住地表现情况评价卡》,反馈给在职党员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
五、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单位党组织在涉及在职党员干部评选先进、提拔任用、民主评议时,主动征询其居住地党组织的意见,将在职党员干部在居住地参加网格党小组活动、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等情况作为衡量在职党员干部现实表现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建立定期走访制度。每年年底前,在职党员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要采取不同形式到其居住地党组织进行走访,查看《在职党员干部居住地活动记录卡》,听取居住地党组织对所属党员干部参与活动的情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