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范文(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简报)

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范文(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简报)


第一篇: 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指示批示和对**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村庄清洁行动工作的部署要求,持续巩固和扩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推动2022年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实现更大突破、创出更高成绩,根据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结合**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1344”行动部署,全面开展“三大革命”“四项行动”(“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风貌革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行动、村庄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村级公益性设施共建共管共享规范提升行动、文明素养培育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从面上整洁转向品质提升、从阶段性整治转向长治久美、从环境整治转向环境与乡风文明“内外双提”,推动乡村环境从基础整治向美丽宜居升级。

  二、目标任务

   以巩固拓展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创建成果为目标,以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推动全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精细化管理,农村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向户延伸,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向城市看齐,乡村整体风貌实现宜居宜业宜游。2022年,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00座以上,卫生厕所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推动旱厕清零,全面消除问题厕所;村庄环境卫生显著提升,全域范围保持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源头分类减量稳步推进,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47%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管网、设施运行顺畅,运行机制健全完善,实现完全市场化管理管护;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优化,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理事会作用发挥明显,管护基金使用规范,公益性岗位人员职责明确、考核管理到位,村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更加健全。

  三、重点工作

   (一)纵深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原则,扎实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提升工作,新改户厕全部入院,积极推行厕所入室,年内新改建户厕100座以上,常住人口基本实现卫生厕所全覆盖。坚持“改”与“治”结合,全力推进农村露天旱厕清零。按照“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厕”的原则,扎实开展问题厕所摸排整改“回头看”工作,全面消除问题厕所。健全改厕后续管护运行机制,依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PPP项目,稳妥建立农户付费补偿机制,实现农村户厕改造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有效衔接。持续强化宣传力度,利用村民大会、入户走访、微信群、村级大喇叭等多种方式,向农户宣传健康常识,不断提升卫生厕所使用率。

  (二)扎实推进农村“垃圾革命”。

   持续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聚焦“三边一部”、宅前院后、公共场所、田间地头重点区域,突出“三堆四乱”整治,持续开展“五清一改”行动,每季度组织包村部门、镇村开展集中清理攻坚,确保“两美三洁全域净”成果持续巩固。强化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治理与管控,常态化开展排查监测,加大城镇垃圾违法违规向农村转移的监督检查和查处力度,确保农村垃圾就近规范化处理,防止出现新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科学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进一步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清运、区处理”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补齐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短板探索农村环卫市场化改革,本着“适度集约、合理划片、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支持各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市场化运作模式。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学习借鉴城市垃圾分类经验,试点探索符合农村实际、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建设农村环保小屋,减少垃圾出村。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双湾镇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试点探索小型化、分散化的无害化处理方式,满足农村生活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需求。

  (三)大力推进村庄“风貌革命”。

   实施废弃房屋和残垣断壁“清零”行动,依法依规拆除长期闲置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旧房和影响村容村貌的残垣断壁、破旧棚屋、废弃圈舍等建筑物,及时清运、妥善处置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全面排查整治镇域内侵街占道、乱搭乱建等问题。及时更新枯树、死树,积极倡导种绿植绿,鼓励群众在金民公路、下双公路等主要干道沿线开展种莱栽花植树行动。

  (四)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行动。

   加大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力度,强化源头防控,落实地膜回收约束机制,推行土地流转保证金制度,倒逼流转主体强化地膜回收,持续提升废旧农膜回收率强化尾菜监督管理,指导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科学合理处置尾菜,以蔬菜种植基地、流通集散地、仓储库区为重点,推广分拣晾晒、牲畜饲喂、田间尾菜堆(沤)肥、直接还田等多类型处理利用技术,着力提升尾菜处理利用水平。加强畜禽粪污治理,持续加大对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的监管力度,规范庭院畜禽养殖,引导群众舍饲养殖、堆肥还田,及时清理圈舍粪污,实现粪污无明显暴露。着力推动农作物秸秆“四化”综合利用(原料化、基料化、能源化、肥料化),积极推广秸秆青贮、黄贮、氨化等技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禁焚烧秸秆。2022年,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尾处理利用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5%、47%、88%、90%。

  (五)全面推进村庄环境集中整治行动。

   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紧盯重点区域和各阶段重点问题,打好春夏秋冬四季战役,积极开展春季清洁生产行动,夏季美丽庭院行动,秋季环保收储行动,冬季全面提升行动。借鉴文明城市创建中形成的“逢六上街”做法,在农村全面推行“逢六整治”,以镇为单位,以行政村为主体,每月6日、16日、26日组织**镇按“四六四”,**镇按“东中西”区域布置划片,开展集中清扫整治活动。各村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约束制度,强化思想宣传教育,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结合春节、元旦等传统节日开展庭院、宅前屋后清扫整治。

  (六)长效推进村级公益性设施共建共管共享规范提升行动。

   进一步明确各方责任,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充分发挥共建共管共享理事会作用,落实省、市、区财政每年各1万元的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管护基金,壮大管护基金规模,健全管护基金使用制度。合理设置公益性岗位,严格选聘人员,抓好人员培训,规范管理,将村庄保洁、公厕维护、设施维修等纳入管护范围。明确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产权归属,健全完善设施建设管护标准规范等制度,推动农村厕所、垃圾处理设施设备和村庄保洁等一体化运行管护。

  (七)持续开展文明素养培育行动。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以卫生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各类集中宣讲、文艺汇演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摒弃生活陋习,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切实提高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和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持续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广“巾帼家美积分超市”“道德银行”“敲锣打鼓送荣誉”等有效做法,以身边典型带动群众养成良好习惯,在全社会营造向善向美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运用各类宣传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展示工作成效、宣传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选树一批样板村、样板户,发挥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村庄清洁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调整完善**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统筹推进各项目标任务持续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镇村、区直部门包村的抓落实责任体系,县级包抓领导要靠前指导督促,传导压力,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推动各镇村落实责任。各镇村要落实主体责任,对照方案目标任务,抓实抓细重点任务,科学落实工作举措,统筹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层层有人管、逐级抓落实。各村党组织书记要负责做好发动群众、整改落实工作,组织动员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包村单位要主动配合、积极衔接联系村,谋思路,定计划,推工作,依托行业优势,充分组织调动干部职工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全力配合联系村完成环境卫生整治任务。

  (二)强化督促检查,注重激励奖惩。

   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督导组,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督导方案,实行“日巡查、周督导、半月调度、月评比、季排名、年考核”督导机制,采取明察暗访、重点巡查、现场督查等方法,对重点环节和突出问题,紧盯不放、跟踪督办,下大力气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顽疾。制定《**区村庄清洁考核奖励办法》,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突出的镇、村及区级部门(单位)予以激励,对整治不力、效果不明显的镇村进行通报批评,切实达到“管治结合,以评促改”的效果。

  (三)强化投入保障,补齐短板弱项。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区直有关部门要积极向市级对口部门衔接汇报,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资金,集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投资收益较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项目。

  (四)创新方式方法,健全长效机制。各镇要充分借鉴精致城市管理经验和做法,建立“路长制”“田长制”“河长制”“林长制”“街巷长制”等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机制,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可追溯。要实行合账制管理,以村为单位,明确保持巩固区域、集中攻坚区域、提档升级区域,集中资金、人员等资源力量,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全面提升。要结合各领域实际特点,探索创新制度机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村庄清洁公约,探索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为依托,建立农户环境卫生整治奖惩机制。全面实行垃圾收运、保洁员考核管理、公益性设施管护、“门前四包”、定期“清洁日”、农户积分、微信群督办、环境整治群众投工投劳等制度,推动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

第二篇: 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

  各试点乡镇人民政府,县级相关部门:

  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灾后农村基础设施和住房重建的重要途径,是省委、省政府“八大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村社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省建设厅将我县柳树镇竹林村、金华镇上方村、瞿河乡金龟寺村、明星镇五通桥村、金鹤乡才子村列入省级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村,按照《省建设厅关于切实抓好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川建村镇发〔**〕203号)要求,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体要求,以“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规划建设为动力,以治理村容村貌和开展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为载体,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住房建设为重点,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发展农村经济为目的,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的各项工作。

  二、组织机构

  成立射洪县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县政府办纪检组长

  **县规划和建设局局长

  **县城乡规划局局长

  成员:县目标办、县政府督查室、县农办、县国土资源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卫生局、县林业局、县旅游局、县畜牧食品局、县农能局、县爱卫办、**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规划和建设局,由县规划和建设局副局长李伟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三、工作原则

  结合灾后农村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农房修缮加固,确保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村顺利开展。本着尊重农民意愿,坚持环境治理与创造灾后农村住房重建条件,完善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村新型社区基础配套设施,保护林盘资源,培育农村支撑产业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分类引导,节约土地,扎实有序地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四、工作目标

  通过治理,试点村要达到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成为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特色突出、生活舒适,充满活力的村庄。

  五、治理内容

  (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结合当地实际,修建符合要求的村内主干道和户通道路,完善供排水、能源、通信、电力等基础,修建村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治安联防室、便民商店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配套路灯、绿化、健身等附属设施;广电、通讯、电力安装规范,进村入户。

  (二)治理农房院落。在开展“两池六改”和“六清四化”工作的基础上,拆除乱搭乱建房屋和残垣断壁,统一围墙、建筑风格,清洁墙壁,整理屋瓦,清理院外林盘,填埋粪坑灰池;柴草农具杂物分类整齐堆放,做到院外风格一致,院内整齐干净,室内清洁卫生。农房重建的设计风格要与川西民居风格一致,与周边建筑协调统一。

  (三)整治村容村貌。以治理“脏”、“乱”为重点,推行柴草农具入户进屋措施,治理乱堆乱放现象;改变家禽满村放养习惯,改为院内圈养,解决村户院落粪便满地问题;修建垃圾池、垃圾中转站,配套垃圾清运制度,改变房前屋后堆放垃圾的不良陋习;疏浚沟渠河道,清淘堰塘垃圾淤泥,建设生产、生活污水沉淀过滤和净化设施,实现水流干净清亮,村容整洁清爽。

  (四)民居建设。对试点村内的木质穿斗结构、小青瓦坡屋面、三合或L型布局为特征的传统农家院落采取维护、修缮措施,对风貌不协调的农居要按照当地民居风格进行调整,要做到与当地的古建筑风貌、人文环境和地域特色相一致,与历史建筑风格一脉相承,充分展示历史的、真实的农耕文化气息。

  六、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年4月25日至**年5月25日

  在已确定农村环境治理试点村的基础上,做好试点村的调查摸底工作,明确治理目标和内容,制定工作计划,完成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同时进行宣传动员,全面部署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二)实施阶段:**年5月26日至**年11月30日

  按照治理目标、内容和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规划设计方案,根据各试点村的治理工作计划,缓急有序地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在**年11底顺利完成。

  (三)验收考核阶段:**年12月1日至**年12月15日

  县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的形式对5个乡镇试点村的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完成情况进行验收考核。

  七、工作措施

  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任务重、综合性强,各试点村乡镇要紧紧围绕灾后农村住房重建、修缮加固实际,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注重实效;相关部门要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在充分尊重农村实际和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使治理试点村的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安排部署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整合力量,组织专家分析并解决治理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难题。各试点村乡镇为试点村环境整治的责任主体,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抓好治理试点工作的落实,每月底前将治理工作进展情况书面报送县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坚持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四结合”。

  1.坚持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与灾后农村住房重建、修缮加固相结合。以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为切入点,加快试点村道路、沟渠、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鼓励受灾群众在原有宅基地和房屋上重建和维修,避免异址建设,占用耕地。

  2.坚持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与农村集中居住区、农村新型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相结合。对试点村内已建成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村新型社区,要配套完善道路、沟渠、垃圾池、沼气池、通信等基础设施,满足社区功能要求,提高其环境承载能力和居住凝聚力。

  3.坚持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与林盘资源保护相结合。对试点村内已纳入规划保护的林盘,一是要加强聚居型林盘道路、供水、排污、电力、能源、通信和卫生等基础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改善、提升林盘内农民的居住生活条件;二是要保护生态型林盘的树木和植被,禁止砍伐、移栽和买卖林盘内竹林、树木,挂牌保护古树名木,维护林木树种的多样性,治理林盘周边的河流、沟渠,保护林盘整体的“田园风光”景观和生态系统。

  4.坚持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各试点村要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立足自身地域条件、资源特点和产业布局等实际,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育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对地处城镇、风景名胜区周边及河流沿岸等生态环境较好、林盘规模较大、传统民居保存较好的村庄,要充分利用其有利的地理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农耕文化资源,通过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环境、卫生、房屋的治理,增强接待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休闲度假,体验农耕文化气息和优美的田园风光;对其余村庄要积极探索,整合现有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发展适宜小型化生产的庭院经济、苗圃园艺、反季节蔬菜、水产牲畜养殖、中药材等特色生态农业,并加以科学规划和引导,不断凝聚产业力量,壮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使农村经济逐步走向环境污染小,产品附加值高的特色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把握治理重点,突出治理效果。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综合性强,各试点村乡镇要从灾后农房重建、修缮加固实际出发,把握轻重缓急,明确治理重点,由易到难,逐步推进,从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密切的路桥沟渠、拉圾清理、污水治理等方面入手,突出治理成效,解决与农民利益密切联系的基础公共配套设施缺乏问题,使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为争取农民积极参与治理打下基础,提供动力。

  三)协调部门分工。相关部门从自身职责出发,在县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有序推进治理各项工作。

  县规划和建设局牵头抓好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的试点工作,协调试点村乡镇与部门之间相关事宜,为试点村镇房屋建设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试点村建设项目土地利用的指导协调工作;

  县城乡规划局负责村庄人居环境规划方案的编制审查工作;

  县交通局负责村庄道路修建、路标设置工作;

  县水利局负责河沟堰塘等水利设施和农民饮用水水源规划建设工作;

  县农能局负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清洁能源使用的指导工作;

  县畜牧食品局负责畜禽、水产养殖的技术指导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本级财政经费落实和补助资金使用的监管工作;

  县环保局负责污染源治理和农业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指导监督工作;

  县林业局负责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绿化树种选择栽培的指导工作;

  县卫生局负责对试点村卫生院提供业务指导。

  县旅游局负责试点村内乡村旅游、农家休闲开发规划指导和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县爱卫办负责改水、改厕、改圈、改厨的卫生达标和灭“四害”的指导工作;

  县农办负责对试点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业务指导。

  县目标办、县政府督查室负责将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

  (四)加大宣传力度。要运用多种有效的宣传方式,把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的目的、意义进行充分的宣传,使整治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宣传,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目标考核。建立农村环境治理试点村工作目标考核制度,按照治理的不同阶段确定年度考核目标和内容,实行目标完成情况与年度目标奖励和补助资金挂钩制度,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各项治理工作持久深入开展,全面完成治理工作目标任务。

第三篇: 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

  根据市、区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方案》文件精神及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指挥部的具体要求,始终围绕“城市xx”的工作重点,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客厅”理念、“窗口”意识,坚决落实“网格化”、常态化、精细化、全覆盖、无死角”工作要求,担负起xx区履行城市治理的主职主责,努力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服务村民群众,为全力打造xx大城市建设的核心引领区和首善之区贡献力量。

  二、工作任务

  整治环境卫生达到“六无”:无裸露垃圾。

  开展“四边”(路边、屋边、水边、田边)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对垃圾进行彻底清除,可视范围内无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无水面漂浮物。

  对所有溪流、鱼池、水塘、水沟的漂浮物定期进行打捞,水面干净清澈。

  无乱贴乱画。

  对墙壁、电线杆、树木等实物上乱贴乱画进行彻底清理;规范设置片区内的各类宣传标语。

  无乱拉乱挂。

  对乱拉、乱搭的管线进行彻底的清理;晾晒设施设置科学合理,村民晾晒行为统一规范。

  无乱堆乱放。

  主(次)道路两侧、溪流与水塘边、村民房前屋后与山边的乱堆乱放进行全部清理,建筑材料(砖、瓦、石子、沙子等)和户外的生产工具、柴火等堆放整齐。

  无污水横流。

  对阴沟、下水道、排水沟进行彻底疏通,做到排水沟渠畅通;辖区内没有露天粪坑;村民厨房、禽畜圈及小作坊的污水统一由管道集中收集、净化排放。

  三、工作要求

  (一)全域治理,分类治理。

  在全乡范围内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村民院落自治。

  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带动整体提升,不断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以人为本,乡村一体。

  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培养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建立全民参与机制,确定农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

  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按照各村区域特点,根据实际确定不同工作标准,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全力攻坚,务求实效。

  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坚持以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充分利用农村现有条件和设施,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农村风貌。

  (四)统筹安排,标本兼治。

  做到专项治理与长效管理、集中整治与常态管理、当前工作与长远目标、改善环境与提高素质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四、实施步骤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宣传发动阶段(xx月xx日至xx月xx日)。

  乡、村、组逐级召开动员会议,充分利用会议、致村民的一封信、宣传栏、横幅、微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全面开展清洁家园建设的浓厚氛围。

  各村要结合各自实际,分别制订切实可行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和出台筹措卫生保洁费用资金方案,确保环境整治常态长效。

  各村环境卫生理事会要加强履职,按人平不低于30元/年的标准向农户收取卫生费,要对辖区内的企业制定“差别化”制定付费标准。

  同时,各村要积极自筹资金,广泛发动村民筹资筹劳和乡友乡贤捐资捐助,做到专款专用,定期公布收支情况。

  2、全面整治阶段(xx月xx日至xx月xx日)。

  集中清理破旧家具、陈年垃圾、杂草杂物,全面清扫卫生死角;确保集中清扫区域达到“六无六净”(无裸露垃圾、无果皮纸屑、无砖瓦浮土、无污泥积水、无泼撒食物、无人畜粪便,道路净、墙根净、树窝净、护栏净、果皮箱净)要求。

  3、巩固提升阶段(xx月xx日开始,长期坚持)。

  巩固清洁家园创建成果,把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完善清洁家园建设的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

  为切实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乡政府研究,成立xx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具体成员如下:

  组长:xxx

  第一副组长:xxx

  副组长:xxx

  机关股室、站所、村负责人为xx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环卫中心),由李xx同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的具体日常工作。

  2、落实责任。

  层层分解,压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领导小组责任:研究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协调、指挥调度、整体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及时会商、研究、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联点班子成员责任:负责联点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的发动、组织、协调、落实,掌握工作标准、把握工作进度、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工作实效。

  站(所)责任:按照各自职能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协助联点村入户走访、宣传发动、督查指导工作,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之中。

  村责任:研究部署、组织落实本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工作,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做实群众工作,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

  组织群众参与清洁家园建设,做好示范片区、示范屋场、示范户的申报与创建工作。

  带头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落实乡交办的整改建设任务。

  3、严格考评。

  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采取明查暗访等方式,实行全程跟踪,严格奖惩,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村、组、村民予以表彰;对行动不力的或整治不达标的村、组、村民,在全乡范围内予以通报,一票否决各类评优选先资格,并严格追究村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四篇: 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

  为切实保护我村林业生态环境,结合我村林业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为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化环境保护执法监管共同责任,切实提高全村环境质量,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村委、村政府的统一部署,摸清我村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隐患,强化监督,落实行业环境安全责任,不断整改消除隐患,完善风险防范设施,有效遏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保障我村生态环境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村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村林业局成立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三、职责分工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对各自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1、办公室:负责生态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报道;重大环境安全事故信息的接收、报送;重大环境安全事项的综合协调和监督;应急救援物资的协调等。负责局机关院内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2、森林公安局:负责林业维稳信息的接收、报送;牵头负责环境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林产站:负责林业局直属国有林场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指导全市国有林场、苗圃及林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4、执法队:负责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指导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5、林政法规股:负责生态环境保护上访事件的接待和处理。

  6、营林股:负责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林业局直属事业单位内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指导全村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7、防火办:负责全村森林防火工作的监督管理。

  8、林调队:负责按照上级要求审批木材加工建设项目。

  9、森保站:负责全村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的监督管理。

  10、计财股:负责村林业局生态环境保护经费的安排。

  11、监察室:负责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失职、渎职等行为。

  12、生态公益林站:负责监督生态公益林的监督管理。

  13、项目办:负责监督重点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

  14、退耕办:负责监督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

  四、主要措施

  1、协助环保部门对林业行业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严防发生各类环境安全事故,保障公众健康、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配合环保部门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培训,指导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或应急措施,完善环境污染事故管理制度。

  2、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灾害防御应对体系建设,深入扎实开展灾害防御实战演练。充公利用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开展林业救灾演练,提高防控和救援能力。强化应急值守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

  3、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基层基础工作、日常监督执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林业行业环保意识。

  4、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的各项应急制度等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风险源数据库和环境应急预案管理,以防止环境污染事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确保我村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安全。

第五篇: 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本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做到干净整洁有序。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不搞一刀切。确定实施易地搬迁的村庄、拟调整的空心村等可不列入整治范围。

  ——示范先行、有序推进。学习借鉴浙江等先行地区经验,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带动整体提升。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防止一哄而上和生搬硬套,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尊重村民意愿,根据村民需求合理确定整治优先序和标准。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和建设管护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明确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地方投入力度,强化监督考核激励,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三)行动目标。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较大提升,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

  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在优先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基础上,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二)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厕所革命。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以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地区村庄,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其他地区要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三)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

  (四)提升村容村貌。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路面材料。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提升田园风光品质。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等卫生创建工作。

  (五)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推行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应纳入村规民约。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建设查处机制。

  (六)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明确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当地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

  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强化党员意识、标杆意识,带领农民群众推进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权益。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等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将农村环境卫生、古树名木保护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群众评议等方式褒扬乡村新风,鼓励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深化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明确农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农户自己负责;村内公共空间整治以村民自治组织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主要由农民投工投劳解决,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运营、管理。

  (三)提高农村文明健康意识。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等组织作用,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自觉要求。

  四、强化政策支持

  (一)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的政府投入体系。地方各级政府要统筹整合相关渠道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合理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中央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政府依法合规发行政府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按相关规定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支持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发放抵押补充贷款等方式,引导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提供信贷支持。鼓励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投放,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设施。

  (三)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倡导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四)强化技术和人才支撑。组织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企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技术、工艺和装备研发。分类分级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指南,编制村容村貌提升技术导则,开展典型设计,优化技术方案。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加快培养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选派规划设计等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组织开展企业与县、乡、村对接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和装备需求。

  五、扎实有序推进

  (一)编制实施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摸清底数、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或修订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省级实施方案要明确本地区目标任务、责任部门、资金筹措方案、农民群众参与机制、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等内容。特别是要对照本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和六大重点任务,以县(市、区、旗)为单位,从实际出发,对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作出规划。扎实开展整治行动前期准备,做好引导群众、建立机制、筹措资金等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原则上要在2018年3月底前完成实施方案编制或修订工作,并报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核。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并将实施方案中的工作目标、建设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作为督导评估和安排中央投资的重要依据。

  (二)开展典型示范。各地区要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经验做法,结合本地实践深入开展试点示范,总结并提炼出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环境整治技术、方法,以及能复制、易推广的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中央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引导各地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建成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市、区、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旗),加强经验总结交流,推动整体提升。

  (三)稳步推进整治任务。根据典型示范地区整治进展情况,集中推广成熟做法、技术路线和建管模式。中央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检查、评估和督导,确保整治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在方法技术可行、体制机制完善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财力和工作实际,扩展治理领域,加快整治进度,提升治理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中央部署、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中央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要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实施主体,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做好监督考核。要强化县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对实施效果负责。市地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各地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考虑、同步推进。

  (二)加强考核验收督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以本地区实施方案为依据,制定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以县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作为相关市县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省级实施方案及明确的目标任务,定期组织督导评估,评估结果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通报省级政府,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将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中央环保督察的重要内容。强化激励机制,评估督察结果要与中央支持政策直接挂钩。

  (三)健全治理标准和法治保障。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技术、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标准规范。各地区要区分排水方式、排放去向等,分类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研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立法工作,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本要求、政府责任和村民义务。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垃圾治理条例、乡村清洁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四)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第六篇: 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8〕5号)和《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琼发〔2017〕25号)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我市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海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七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按照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总体要求,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以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与“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等工作相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措施,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建设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规划先行、示范引导。以“多规合一”成果为依据,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通过全面推进与集中连片综合整治示范相结合,创建农村一流人居环境。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根据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不同地区的整治目标、重点、方法和标准。充分发挥各地自主性和创造性,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

—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区分轻重缓急,重点整治生态红线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人居环境。优先治理农村垃圾污水,建设乡村公厕,推进农户改厕,重点安排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的水电路气等项目,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防止大拆大建。

—城乡统筹、突出特色。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弘扬传统文化,突出农村特色、黎苗特色和田园风貌。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三)实施目标。在全市乡村范围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本达到“干净、整洁、见绿”,乡村公厕“不湿、不臭、不挤”,村民环境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建成一批各具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村庄。

—按照每500人配1名保洁员的标准,实现所有村庄卫生清扫保洁收运体系全覆盖;所有行政村配建公共厕所(含附属式公厕),创建椰级乡村旅游点的自然村完成公厕建设,基本完成全市3704农户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各区、育才生态区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到2020年,完成所有行政村及其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实施“气化海南”专项行动,推进燃气下乡,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农村以气代薪工作;到2020年底,具备条件的村庄逐步建成局域供气管网。

—到2020年,开展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基本完成100个(自然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状况,在公厕建设、垃圾分类示范、规划编制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区分不同目标和任务。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污水治理和改厕工作相结合,实行综合治理,统筹推进。

地处山区偏远的村庄,在优先保障村民基本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厂扩建等处理设施的建设,按照“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方式、有稳定的保洁机制、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要求,根据《海南省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运处理规划(2015-2020年)》,建立并完善农村保洁制度。完善“户分类、村收集、区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在全市范围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2018-2020年,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创建工作,每年分别完成20%、35%、45%的任务量。合理规划布局乡村废品和农业废弃物回收点,探索政府补贴回收废品,促进废品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推广使用加厚地膜,开展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逐步建立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机制。对小散畜禽养殖农户加强技术指导,划定适当区域集中养殖。清理农田农业生产用膜、农药瓶、包装泡沫箱等垃圾并建立责任制。按照就地封场治理、异地处理的要求完成历史存量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滚动销号制度,2018年完成存量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要建立环卫企业考核、奖惩等相关制度,加强对环卫企业监管,确保保洁质量。

(二)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推进乡村厕所革命。按照《海南省“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方案》,将“厕所革命”作为基础工程、民生工程来抓,2018-2020年,各区、育才生态区至少参照《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新建或改造公厕1座,所有行政村配建公共厕所(含附属式公厕),创建椰级乡村旅游点所在村同步建设公厕并达到旅游厕所标准,每年分别完成20%、35%、45%的任务量。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村委会办公区附属式厕所应对外开放,并设置标识引导。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完成3704户农户厕所无害化建设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并将厕所污水接入市政农村污水管网,2018-2020年每年分别完成20%、35%、45%的任务量。加强农村新建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无害化卫生厕所配套建设,以及中小学、卫生院、集贸市场等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19379-2012)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按照《海南省公共厕所管理及保洁服务标准》(DBJ16-2010),完善公厕标识引导体系,加快“互联网+”公共厕所建设,推广城乡厕所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应用。加强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三)全面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逐步恢复水生态。按照全市农村生活污水产生区域特征,因地制宜将全市农村划分为污水处理厂辐射区和分散处理片区。编制实施《三亚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2018-2020年)》,对污水处理厂辐射区和分散处理片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提出治理要求。各区、育才生态区建成区内的市政污水处理厂辐射区内的农村生活污水,应通过市政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分散处理片区农村生活污水针对所处排水区域的水质目标,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容村貌。全域推进绿色村庄建设,按照尊重自然、黄土不露天、不过度硬化的要求绿化村庄。实施农村公路“六大工程”(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窄路面拓宽工程、县道升级改造工程、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旅游资源路工程)建设,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村内道路同步建设排水系统,到2020年,基本解决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整治村庄公共空间和农户庭院环境,到2020年,完成村内废旧设施和老旧广告牌拆除清理,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对无人居住的破败房屋,组织户主自行拆除,恢复绿地或发展村庄第三产业。加强村庄规划设计,提供建房设计图纸,引导农村建筑风貌提升。加大宣传和投入,加强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提升田园风光品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动在村庄主要出入口、主干道和公共活动空间建设公共照明设施。 

(五)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和管理。到2020年,全面完成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对重要生态红线区内的村庄,逐步实施退出机制,并加强生态修复。按“多规合一”要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到2020年实现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全覆盖。推行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村庄规划编制和管理机制。简化农村垃圾分类设施、公厕、污水处理设施用地和建设审批程序,按照村选址、区审核、市审定的原则进行项目选址和建设。严格执行农村住房“逢建必报”制度,做好村庄风貌管控。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建设查处机制,形成依规有序建设机制。 

(六)完善乡村整治建设和管护机制。明确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及市各有关部门、运行管理单位的责任,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管护长效机制,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将农村公路、公厕、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管理经费纳入市区预算,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村民培养成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

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积极发挥“一核两委一会”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作用。明确“两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职责,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两委”核心作用,强化党员意识、标杆意识,广泛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引导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提高。鼓励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开展村庄环保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权益。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等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将农村环境卫生、古树名木保护、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2018年底前,完成所有行政村村规民约制定、修订和实施。制订奖惩制度,明确村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保洁整治由农户负责,并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村内道路、村内公共空间及村庄周边等保洁整治由村“两委”负责监督落实。鼓励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三)提高村民文明健康意识。通过电视夜校等多种途径开展文明教育,把培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门要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育实践。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等组织作用,动员农村居民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增强村民文明卫生意识,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村民内在自觉要求。 

四、强化政策支持 

(一)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市、区级投入为主,省级、中央补助为辅的政府投入体系。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统筹整合相关渠道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合理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可根据实际情况,整合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按相关规定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支持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积极利用多方贷款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设施。 

(三)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第三方治理等形式,引入市场主体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项目。支持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美丽乡村、共享农庄、民宿业、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引进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倡导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四)强化技术和人才支撑。继续组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开展“三师下乡”活动,利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进万家”等活动,结合污染防治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加快培养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组织企业与区、村开展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和装备需求对接。 

五、扎实有序推进

(一)编制实施方案。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要在摸清底数、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照本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抓紧编制或修订区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本地区目标任务、责任部门、资金筹措方案、农村居民参与机制、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等内容,扎实开展整治行动前期准备,做好引导群众、建立机制、筹措资金等工作。区级(含育才生态区)实施方案须在2018年12月底前报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市各有关部门结合本部门职责,制定整治工作年度实施计划,加强对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工作的指导。

(二)开展典型示范。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要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开展试点示范,总结提炼出一系列符合本地实际的垃圾污水厕所等环境整治技术、方法,以及能复制、易推广的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市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工作指导、检查、评估和督导,引导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建成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村,加强经验总结交流,集中推广成熟做法、技术路线和建设管理模式,确保整治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要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对实施效果负责。村委会负责动员党员干部和村民完善村规民约,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更好地履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职能,会同市农工委、市文明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委、市旅游委、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民宗委、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会展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保局、市扶贫办等部门建立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协调机制,合力推进。市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按职责抓落实,共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二)加强考核验收督导。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区发展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区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三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验收办法》,定期组织督导评估,于每年9月开始对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结果向市委、市政府报告,通报各区党委和政府,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制订完善相应的《美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办法》(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考核验收办法》(市水务局负责)《城区生活污水治理考核验收办法》(市水务局负责)《农村规划编制(修编)考核验收办法》(市规划委负责)和《农村农户改厕考核验收办法》(市爱卫办负责),于2019年4月底前报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区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要广泛开展“卫生户”“文明户”“农村美丽庭院”“环境卫生光荣榜”等评选活动,增强村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第七篇: 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邹政办字(20XX)7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我镇品位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对全镇路域及村庄内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全镇形象。

  二、目标任务

  此次路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针对全镇省道、县道、乡道、村公路两侧路肩、边沟、边坡、行道树涂白进行综合治理和村内按“四无”、“五净”标准进行彻底清扫。

  三、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标准

  (一)庆淄路治理标准

  1、清理路肩及绿化平台、内外坡杂草,绿化平台宽2米,内边坡为1:1.5,外边坡为1:1,内外边坡坡面平顺密实,路树及两侧林带涂白。

  2、路肩平台新上土方要密实,边缘线顺直。路肩平台外边坡及坡角线均撒白石灰,绿化平台低于路肩30厘米。

  3、穿村路段彻底清理“脏乱差”。重点治理乱植树木、蔬菜及各类垃圾等。

  4、规范坡庄、孙镇及王伍西集市。

  (二)乡村公路治理标准

  1、公路两侧各留0.75至1米路肩,1.5米宽绿化平台,边坡率为1:1.5,边沟底宽1米,上口宽不低于5米;两侧树木涂白1.2米高,路肩平台外边坡及边角线均撒白石灰。

  2、其他乡村路清理路肩及绿化平台、内外坡杂草,边坡率为1:1.5,边沟底宽1米,两侧树木涂白1.2米高,路肩平台外边坡及边角线均撒白石灰。

  3、县公路两侧各留1米的路肩,1米宽绿化平台,边坡率为1:1.5,边沟底宽不低于1米,上口宽不低于5米;绿化平台植乔木胸径不低于6厘米;树木及桥涵护栏涂白。

  (三)涂白要求

  孙九路、庆淄路及镇府驻地树木涂白由镇负责,其他树木涂白由各村负责,每棵树涂白高度1.2米。镇财政向每责任区拨款500元用于购买石灰。

  四、村内环境卫生标准

  村内以清理“三大堆”为主,确保达到“四无”、“五净”。

  (一)“四无”:无柴草堆、粪堆、垃圾堆,无砖块、沙石,无纸屑、塑模、瓜果皮,无积泥、灰。

  (二)“五净”:路面净,人行道净,下水口净,树坑净,花带净。

  五、检查验收

  本次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自20XX年11月10日开始至16日结束。完成任务的村首先对照标准进行自检,经过责任段技术人员初检,然后向镇指挥部提出验收申请,由镇指挥部会同有关施工技术人员逐段验收,不合格的限期返工,直至符合标准。村内卫生由城管大队进行验收,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等。

  六、奖惩措施

  为充分调动各责任区、村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高标准、按时完成路域综合治理任务,经研究设立如下奖项:一等奖6个,各奖励1500元;二等奖6个,各奖励1000元;三等奖6个,各奖励800元;四等奖6个,各奖励500元;五等奖6个,各奖励300元。对不能按时开工、不如期竣工、验收不合格的责任区和村,将对有关责任区书记、包村干部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完成。对进入奖励范围的村,村内环境卫生必须由城管大队考核合格,才能获奖,否则不予奖励。

  七、组织领导

  为落实好今年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镇成立了由镇长同志任总指挥的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验收。同时各责任区也分派了施工技术人员(监理员),具体负责施工的标准把关和技术指导。镇指挥部成员、责任区、包村干部和村书记、主任要把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切实靠上,坚守在一线,及时协调,解决会战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施工技术人员要在各自的责任区段切实负起责任,根据县路域综合治理施工标准,严格要求、严格标准、严格施工,确保各个责任段都能达到优质工程标准。各责任区要组织好本辖区的任务分配、人员组织和工程的实施,要精心组织,一鼓作气,按时完成,力争都达到优良工程。要在全镇叫响“搞好路域治理,建设美好家园”、“营造优良环境,共建幸福、和谐新孙镇”的口号,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万众一心,全力做好今年的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第八篇: 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对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聚焦国务院大检查发现问题整改,以“六治三清一建”为重点,压实各方责任,整合多种资源,坚决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

  二、重点任务

  1.治厕。对国务院大检查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完成时限,整改一项、销号一项。开展“回头看”,全面排查农村改厕服务不到位、设施破损、账实不符、质量不达标等突出问题,较真碰硬搞整改,确保问题真正解决到位,整改效果落到实处。依法依规追责问责,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按照“4+N”方式,分类推进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健全“五有”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加快建设农村厕所智能管护系统,推动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设改厕管护服务站2个、粪污处理设施1处,新建农村公厕21座,实现300户以上自然村公共厕所全覆盖。

  2.治脏。健全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收运处理体系,加强农村生活垃圾镇级终端处置站建设,推行全域视频监控数字化考核平台。落实《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开展“户分、村收、镇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建设试点,力争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100%。全面排查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彻底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等突出问题。

  3.治污。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因地制宜采用污水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严厉打击超标排污环境违法行为。

  4.治乱。集中整治村庄公共空间,坚决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农作物秸秆和农机具、乱贴乱画、乱拉电力通信线路等。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基本拆除村内残垣断壁。

  5.治路。全面完成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建设任务。实施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因村施策,基本实现全镇农村通户道路硬化,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问题。

  6.治绿。加强街道、庭院和公共场所绿化,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在村庄规划预留用地的前提下,全镇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争创森林镇、森林乡村。

  7.清洁村庄。聚焦村庄环境脏乱差突出问题,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持续发起“百镇千村万巷”村庄环境整治行动,深化“三清一改”,确保不漏村、不落户、全覆盖,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推动清洁村庄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35%以上的村庄达到省级清洁村庄创建标准。

  8.清洁庭院。围绕“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坚持“居室美、庭院美、厨厕美、家风美”标准,巩固拓展美丽庭院创建成果,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发动农民群众主动清洁庭院,农村22%的庭院建成美丽庭院示范户,100%的村庄建有美丽庭院示范户,其中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村庄美丽庭院示范户创建率达到50%。

  9.清洁田园。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推动养殖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9月底配建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村内养殖场户无散养乱堆乱排现象。加大国家标准地膜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广使用力度。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10.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明确农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管护、村内道路等建管长效机制,确保垃圾清运及时、污水有效处理、厕所和村内道路管护到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农村人居环境网络化管理制度,党员干部分片包街、农民包房前屋后,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三、保障措施

  1.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上抓;相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压实责任,形成合力,抓好具体任务的组织实施。对措施不力、搞虚假形式主义、劳民伤财无效实施的,依法依规批评问责。

  2.强化规划引领。全面完成全镇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具备条件的村庄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应纳入村规民约。

  3.强化政策支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作为农村补短板主要内容纳入相应规划和政策支持范围,统筹整合相关渠道资金,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投入力度,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资源整理所获土地增值收益,合理确定具体比例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运用市场化手段,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项目库。积极开展村民“一事一议”,引导农民投资投劳,改善村庄环境。

  4.强化考核督查。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导机制,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不定期开展抽查暗访,并予以通报。

  5.强化宣传引导。积极发动新闻媒体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村庄宣传栏、宣传墙,开展“星级户”评定、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建立信用制度、激励制度,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真正使“自己的家园自己建”成为行动自觉。

  6.强化典型示范。健全完善典型培育推广工作机制,总结推广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示范案例。积极创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美丽乡村示范镇、美丽乡村示范村。

第九篇: 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今年以来,金川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两净一亮”和“半年见成效、一年大提升”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聚焦乡村重点难点问题,健全机制,强化举措,全面打响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即日起,金川区融媒体中心官方微信平台 开设“乡村振兴·村庄清洁行动”栏目,充分展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中的典型经验和亮点成效, 带动群众主动参与,引导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农户的知晓率、参与率,着力营造农村群众自觉行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民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促进农村繁荣发展,近日,金川区出台《金川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成立金川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村庄清洁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统筹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公布《金川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村庄清洁行动考评奖励办法》。

  方案提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两净一亮”( 路净、院净、观瞻敞亮)和“半年见成效、一年大提升”的工作要求,聚焦“三边一部”( 铁路边、公路边、河道沟渠边、城乡结合部)、宅前院后、公共场所、田间地头、林地等重点区域,突出“三堆四乱”( 柴堆、土堆、粪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杂物乱堆、乱搭乱建)整治,持续开展“五清一改”( 清理生活垃圾、清理生产垃圾、清理河道沟渠、清理乱堆乱建、清理残垣断壁,改变不良习惯)行动,做到“两美三洁全域净”( 居室美、庭院美,厨房洁、厕所洁、宅前院后洁,乡村全域净)。

第十篇: 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我村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我村人居环境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巷道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我村实际,科学确定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做到干净整洁有序。

  2、示范先行、有序推进。学习借鉴八十四户乡其他村队优秀经验,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带动整体提升。

  3、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4、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5、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强化各党员、网格长、联户长责任,明确省网格长负总责、联户长抓落实,党员监督,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村委会投入力度,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三、工作目标。

  20xx年,实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村民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四、工作重点。

  1、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我村生活生产垃圾进行定期打扫清理。

  2、开展厕所革命工作。对我村农户家中厕所统一标准进行改造,做到“三无,两有”即无蝇、无味、无渗,有屋、有照明。

  3、提升村容村貌。各巷道进行网格化管理负责,定期清理打扫,做到干净整洁有序。

  4、农户庭院分区管理。开展环境治理进家庭,引导村民开展定期清垃圾、清杂物活动,对自己家的庭院进行规划分区管理,即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

  五、工作实施

  1、村队垃圾治理

  继续加大对我村生活生产垃圾清理,每xx日,村委会专人负责对我村各个垃圾池进行清理打扫。

  2、厕所革命

  继续加强对农户家中厕所改造力度,努力在xx月底前,改造完成140户。

  3、提升村容村貌

  继续做好村队各巷道的清理打扫工作,每周一通过升国旗活动对全村进行宣传,各网格长每10天组织联户长、党员、各巷道村民集体对各自负责的巷道进行清理打扫。

  4、庭院分区管理

  从xx月开始通过宣传指导,各网格长通过入户走访期间,开展环境治理进家庭,引导村民开展定期清垃圾、清杂物活动,对自己家的庭院进行规划分区管理,即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

第十一篇: 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

  为了切实抓好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助推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市文件精神要求及市近期重点工作安排,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我市制定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省“村庄清洁行动方案”为载体,查弱补短,攻坚克难,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全力攻克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短板,提升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全面建设美丽乡村。

  二、组织机构

  1.充分发挥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统筹规划,深化落实,细化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2.清理村内公共场所。清理村部、学校、卫生所、广场、企业、农贸市场、公厕等公共场所及其周围积存的垃圾,既要清洁化,又要整齐规范有序。

  3.清理农户房前屋后及庭院。及时清理农户房前屋后及庭院内积存的各类垃圾、污物;清理乱堆乱放的各种物品;清除废弃的农用车、红砖、砂石等建筑废料;清除木头杆子、木头疙瘩等;搞好室内外卫生,特别是垃圾问题,要采取灵活处理方式,要保证各农户自家三包范围垃圾及时清运,达到垃圾日清日结。

  4.清理卫生死角地带。及时清理村屯出入口,公路交汇地带,沟渠与村屯、农田联结区域,村外的沟塘林带所积存的各类垃圾、污物,明确辖区,划分责任,落实清理要求。

  5.清理非正规垃圾点。对于存量500吨以上的非正规垃圾点,要按有关业务部门的要求,及时将积存的垃圾清运出去并做无害化处理,及时对场地进行规范封场整治,将环境污染降至最低。

  (二)清理村内沟塘

  6.清理河道。清理河道岸边倾倒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打捞河道内衣物、农药瓶子、秸秆、塑料袋等各种漂浮物,达到河面干净、河岸无垃圾的要求,切实减少河流污染。

  7.严格禁止向河道内排放畜禽粪污、工业污水和倾倒农村生活垃圾,防止污染水体。

  (三)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

  8.清理随意丢弃的病死畜禽尸体。对于丢弃在农户房前屋后、沟塘和垃圾堆放点的病死畜禽尸体,要进行捡拾,按照动物卫生管理处置要求,进行无害化消毒填埋或高温焚烧处理。

  9.清理农业投入品包装物。清理随意丢弃的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包装废弃物,交由专门的机构或者组织进行回收,农药包装物要无害化处理。

  10.清理废旧农膜。指导农民及时将废旧农膜回收、存储和销售,强化废旧农膜监管和回收利用,防止废旧农膜污染耕地,影响环境。

  11.清理粪堆。屯内和农田头堆放的粪堆,要及时清运到村庄以外的固定场所,堆肥发酵后肥田。

  12.清理柴草垛。各村屯要按照统一规划,明确柴草堆放地点,清理后的柴草垛,要统一堆放在村屯的下风头,远离村屯,避开公路视线,符合农村消防要求,清除火灾隐患。

  (四)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13.重点治理农村“八乱”。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源头减少垃圾乱丢乱扔、柴草乱堆乱积、农机具乱停乱放、污水乱泼乱倒、墙壁乱涂乱画、“小广告”乱贴乱写、畜禽乱撒乱跑、粪污随地排放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

  14.清理乱建的建筑物。清除庭院内外乱搭乱建多余的建筑物,拆除废弃的棚架、圈舍、厕所和仓房等,拆除倒塌的房屋和废弃闲置的住房。

  15.清除残垣断壁。清除废弃的院墙、歪斜的板杖子,修缮好院墙大门。

  (五)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16.建立农村生活垃圾统收统运统处理机制。完善全方位的农村生活垃圾统收统运统处理机制,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随意倾倒问题。

  17.建立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处理机制。对于可堆肥的生活垃圾,包括厨房余物、烂果子、果皮、菜叶、渣草、畜禽粪便等,可由村集体处置,或集中自行堆肥处置;对于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废旧农膜、废弃包装物、废金属等,由农户分选后,由废品回收人员收购,进行再利用;对于惰性垃圾,包括煤灰、渣土、废弃砖瓦、水泥块等,可用于铺平道路、填方等。

  18.强化有毒有害垃圾处置制度。对于有毒有害垃圾(家庭源危险废物),包括废旧电池(镍镉电池和氧化汞电池)、废弃灯管、过期药品、废弃日用化学品、废杀虫剂和消毒剂等,要单独设置收集系统并妥善储存,定期运送至有资质的危废处理中心进行处置、处理。

  19.完善村规民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落实村组干部包保河道清洁、道路清洁、村屯清洁责任制,明确农户门前包卫生、包花草树木成活、包路面清扫等“三包”责任制。

  20.配齐健全保洁队伍。各行政村根据自身自然村屯分布和人口情况,配齐健全保洁人员,每个自然屯不少于2人,有条件的行政村要积极培养发展志愿者队伍,鼓励他们义务出工出劳投身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加强组织推动,强化工作落实和监督检查力度。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级“指挥长”,负责辖区的工作行动开展。

  (二)攻防并举,注重实效。抓好五个“结合”:清理垃圾与村屯“四化建设”相结合;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与发动群众相结合;日常环卫保洁与乡村志愿者服务相结合;工作督导推进与党员干部引领相结合;正面宣传引导与舆论曝光相结合。通过抓好五个“结合”,确保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行动取得实效,从而全面促进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好发展。

  (三)深入宣传,广泛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上设立专题专栏,集中宣传报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的目的、意义和内容。通过典型宣扬和现场观摩等方式,推广先进经验、先进做法,发挥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作用。建立群众事群众抓、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的机制,接受群众咨询、举报,对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核查和回应,并认真抓好整改。

  (四)强化调度,督查考核。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督查检查调度,形成层层抓、层层推进、层层落实行动的大好局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内容和方案,建立工作情况调度制度,突出问题导向考核,对标对表验收,把握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推动解决。市里将加强明察暗访,拍照片和视频资料,反馈给各级领导,督促整改。

第十二篇: 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

  一、整治标准

  1、村庄、道路、沟河无生活垃圾。(对村庄内外、道路沿线、沟河等积存垃圾,漂浮物和废弃秸杆进行全面清理)

  2、房屋、道路周边草堆杂物堆放整齐。(每个农户原则上只保留一个草堆,力求相对在同一直线位置。其它杂物力求进院落,不能进院落的必须要码放整齐。)

  3、露天粪坑有水泥板或石棉瓦覆盖。(引导农户用自制木板、水泥板或石棉瓦对粪坑进行遮盖,各村要主动联系石棉瓦销售商到农户销售,促进粪坑遮盖工作推进。)

  4、村内沟河贯通,简易桥涵修整到位。(各村要从为群众办实事的高度出发,积极将疏通沟河,通过争取列入有关工程项目、动员社会捐助,发动群众出工等途径疏通,对群众出行必须的房前庄头简易土桥,涵洞进行修整。对道路抗肩土进行补充平整,以达到村容整洁的视觉效果)

  二、行动步骤和路径

  1、宣传发动阶段(4月30日——5月10日):撰写环境整治倡仪书,通过上门张贴倡仪书、广播循环播放、游动字幕,刷写墙字宣传标语等形式,分片动员师生志愿宣讲团,组织低保户、帮教人员等志愿行动,让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取得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2、深入整治阶段(4月30日——5月20日):按照整治标准,从主干道开始,依次到集中居住区、沿线村庄、偏辟自然村为顺序,深入进行环境整治,采取明确责任,分层负责,机关联动,观摩评比,依次追责的手段,全力推进环境突击整治工作。

  3、巩固提升阶段(5月11日——5月30日):通过聘请老干部,村民代表,知名人士,动员包括部分关注公益事业的x人员(如被辞民师)的社会各界人士等组成指导组、志愿者和监督员等,进行进村入户巡视指导,留存影像资料,宣传正面典型,曝光反面现象,使环境整治工作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干群的自觉行动。

  三、工作机制

  环境整治工作必须坚持以党委政府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以村为主体责任,城管环卫中心为业务主管和指导部门,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全员发动的工作机制。各村保洁队伍接受业务部门和所在村两委的双重领导。业务上以业务部门为主,人员使用和管理以村两委的意见为主导,报党委政府同意实施。

  四、工作措施

  1、村两委要开好三个会,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一是村两委干部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开好党员会,争取广大党员的支持,发挥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三是由村干部分别开好片上群众代表会,争取群众理解和配合,让环境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各村除明确一名干部专职抓好环境整治工作以外,必须明确每一名干部包保责任区,所有奖惩都和村包保干部挂钩。并对专职干部实行流动制,依工作成效发专职补助。在环境突击整治专项行动中,村组干部必须和保洁人员、党员、群众一道到一线参与保洁工作。

  2、各显其能,多渠道筹集环境整治资金。各村支部书记要开动脑筋,大胆创新,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多渠道筹集环境整治资金。有条件的村,可以用集体经济收入投入环境整治资金。根据市县文件精神,可以通过村民代表会议,采取有偿服务机制,适当收取垃圾处理费补充环境整治经费。还可以动员社会各界有实力人士捐助和向有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募捐的办法筹集环境整治经费。通过农户自备、自筹资金购买、募捐资金购买等多种办法保证每十户要配备一个以上垃圾桶。

  3、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在环境整治突击行动中,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先从支部书记做起,从村两委干部做起,激励党员要求普通群众做到的党员要带头做到。每个党员要率先在自家门口配备垃圾桶,购买石棉瓦等遮盖粪坑。定期宣传表扬起到率先垂范的党员。

  五、各部门职责

  1、城管环卫中心要牵头抓好环境整治的业务指导和环卫队伍的日常保洁工作的组织和落实,负责组织新建和修整垃圾池,不许就地焚烧垃圾。

  2、党政办要牵头组建专项工作督查组,做好各个阶段的各项工作内容的督查记录和通报落实有关责任追究,组织奖惩兑现。

  3、财政所负责保洁工作人员经费和必要的运行经费保障。

  4、文广中心做好整个突击整治全过程的.宣传。

  5、中小学幼儿园要向学生宣传环境整治的意义和好处,动员家长积极投入到环境整治行动中来。并组织好师生志愿宣讲团等活动

  6、卫生院和医院要动员全体员工从本单位做起,做好医疗两废处理工作,并模范做好环境整治各项工作。

  7、农电站和电信、有线电视站等部门要做好废旧杆线的拆除工作,并超前谋划,积极做好规划,对有碍交通和有关项目建设的杆线进行迁移及入地工作。

  8、所有挂钩单位(民政办、乡工会、乡残联、妇联、中学、小学、卫生院、医院、农商行、邮政、电信、农电站、移动公司、有线电视站)要对村居由本单位或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环境整治资金及设施进行帮扶。

  六、督查考核

  专项督查组根据环境整治突击行动内容,设计好有关督查统计的表格,对督查工作作好记录,撰写督查通报,组织观摩评比,落实表扬先进,激励后进的制度兑现。每叁天一督查,每周一观摩评比。对督查的结果要以通报的形式对先进和后进点到具体人物、地点、事件。每周一次观摩中,对倒数后两名的村,由村包保责任人和支部书记在观摩总结会上共同检讨,并处罚款200元。观摩类型按行动路径中规定的次序依次推进。每次观摩点可由各村在规定的类型中自报三个,由督查组随机抽取决定一个点参加观摩评比。有连续两次倒数的村,调换负责环境整治的专职干部。每次观摩没有倒数的村给予村庄环境整治经费补助800元。对前三名的支部书记个人分别奖励500、400、300元。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