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春晚的旋律犹在耳畔响起,家风的力量尚在脑海回放,一眨眼母亲节如约而至。舐犊情深,父母之爱比山高比水深。已经完全适应了大学的大三学生们,当日复一日的习惯了一切的时候,有多少时候想起远方的爸妈?当纠结于明年就业是去外乡奋斗还是回本土发展时,是因为想要回去他们身边继续享受他们的爱还是因为想要回去父母身边报答父母的爱?孝——这个中华之优秀传统文化,是莘莘学子永远的做人之本,只有铭记父母、感恩父母、回报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才有在未来回报社会的可能。因此,为大三学生煲一锅感恩的心灵鸡汤,鼓励孩纸们大声的说一句我爱爸爸妈妈,让内心最美最纯净的亲情得以升华,是我组织此次班会最大的心愿和目标。
发放道具,每人一个信封,里面是年龄数字,每个人代表一个年龄,比如甲代表5岁,乙代表6岁,丙代表7岁,等。然后大家依次讲述一个那一年和父母相处的“最”。
这个环节得事先沟通,因为这若干年下来,一直到18岁,期间可能是最愉快,也可能是最冲突,甚至是最辛酸。
期间适时给与共情,但不进行评价。
(室外版)假设时间向后推移40年,到时你会不会用刚才你自己讲述的那个故事中,父母爱你的那种方式来爱父母,比如你5岁的时候父母陪你过难忘的生日,那么等你45岁的时候你会不会也给白发苍苍的他们过生日。。。
这样推下去的话, 等到第十几个人的时候,她代表十几岁,但是他五十几岁时很可能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在父母健在,但是还能不能享受到我们要表达的爱?
(室内版背景)播放洗脚片段,放孩子喊妈妈的视频,放孩子蹒跚学步的照片,放有些同学小时的照片,放妈妈爸爸手机里孩子的照片桌面,放孩子手机里偶像的照片桌面。
是啊,有一种不是为了回报不是为了聚合,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原来在时间不经意的消逝中,爱的回馈要经历漫长的等待,岁月甚至可能承载很多悲哀,爸爸妈妈为我们做的太多太多,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呢?亲爱的们,如果你爱爸爸妈妈,就像他们爱我们一样,现在就开始吧,给远在家乡的爸妈打个电话,说一声妈妈我爱你!
此处开始学生自己打电话,播放时间都去哪了,给流泪的妹纸一个特写,给发短信或者微信的孩纸一个屏幕特写,结束。
(片头切入一个手机)(剪辑后2分钟)
作为一名老师,教室里的这些情况是否让我们觉得熟悉,(做学生在课堂上看手机、接电话、看着看着打盹、自习室里不停看手机的场景,然后切入辅导员形象画面)作为一名辅导员,生活里的这些场景是否让我们觉得熟悉,(吃饭看手机、走路看手机、过马路看手机、睡前各看各的手机)是的,手机已经成了每个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它承载着沟通、娱乐、消费等各种生活和学习功能。曾经一度,我真的以为高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就应该如此,人手一机,淘宝美团、百度QQ,各种资源应有尽有,何等自由何等便捷,可是结果呢?伴随着孩纸们近视眼度数的上升,伴随着他们的学习时间被一条条短信微信来电去电分割得支离破碎(插入画面:学习——学习——休息到学习——看短信——回短信——休息——学习——看微信。。。。。。),伴随着他们回微信发状态越来越晚的时间和第二天的第一节课频频迟到的状况(凌晨几点发状态的特写镜头),我意识到了一个词汇的含义“手机依赖”。我想要做点什么让孩纸们意识到这已经是个大事了,因为手机依赖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他们的个体学习行为和整体学风建设,他们应该也必须从手机依赖甚至成瘾的状态中飞身而出。我的班会《让手机飞一会儿》就这样扑面而来了(插入班会PPT主要内容简介,体验飞、飞还是不飞、怎么飞?)。
第一部分:体验飞(草坪)(剪辑后成稿2分钟)
请大家来晒晒太阳去去潮气,手头有一个笔记本电脑,传给大家看一下,上面信息量很大,大家看看都是谁都是什么内容?(全部是各种课堂、自习室玩手机的照片)
请大家思考两个小问题,一:有手机是不是给了你的生活极大的便捷?二,玩手机对你的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习有没有负面影响?现场举手,第一题所有人选是,第二题所有人仍然选是,但是两题是相矛盾的,我们就根据这两题的内容分两组,一组体验一下生活时间里没有手机将怎样,体验一天。另一组体验一下学习时间里没有手机会怎样,同样体验一天。
第二部分:飞还是不飞?(剪辑后成稿5分钟)
第二天,老地方我们又见面了,再在一起讨论这一天没有手机的时间,两组分别派代表发言,每组两个发言代表,共四人发言,辅导员担任主持人,内容方面进行两方面的依次推进,第一步是体验感受分享,分享中包括手机飞了一会之后自己的改变,第二步是阐述困惑,没有手机在身边时的不方便,这种不方便是实际困难还是心理依赖,如果是纯心理依赖如何克服,如果是实际困难有无解决办法如何解决?每组再派一名书记员,两名书记员现场协助总结,书记员1负责记录让手机飞一会带来的良好感受,书记员2负责记录手机飞走后的不利影响。每人每次发言不超过45秒。
第三部分:怎么飞?(剪辑后成稿2分钟)
书记员1记录的就是我们的有效经验,书记员2记录的就是我们接下来要集中讨论的问题,如果让手机飞,那么要怎么飞才能既有利于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不会给大家造成生活不便。每组没发言的人发言,每人一张纸,写纸上,围绕手机使用时间、范围、保管方式、教学楼公约、寝室公约等展开,每人献计献策一句话或者一幅图,镜头逐一飘过。
辅导员总结:大家的主动参与让我很感动,超出了老师组织此次班会的预期,都说行为决定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让手机飞一会儿就是从一个切入点对我们每个人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管理、养成教育的一种做法,绝不是让机主失联,更不是让手机从生活中消失,而是节制、理智的使用。尝试阶段时我们可以在学习时段集中保管,当大家的手机自律普遍形成之后之后,再进行个性化的方式,比如完全的自我管理等等,心理学上曾有一种观点说改变一种行为习惯只需要21天的不懈坚持,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自律,必能收获成果!
诚信作为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之一,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谈话题,对于辅导员来说,学生签订的考前承诺书、评奖评优中有人质疑获奖者材料的真实性、用人单位询问毕业生简历是否注水等等,这些工作场景我们都曾经历过,可见学风建设、奖助工作、就业工作等都是诚信教育的有力抓手,班级诚信教育适合各个年级各个时段。问题是,诚信教育如何从外在教育转化为自发自觉,如何从时间节点教育转化为全程时段教育,如何从个别行为转化成整体氛围,11年的工作生涯里我曾做过很多尝试,这一次我想将我的角色交给孩纸们来扮演,设立一个班级诚信委员的岗位,听听他们自己的想法、看看他们如何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第一部分导入语:前期调查了解之后,决定每班增设诚信委员一名,负责班级诚信建设工作,今天的班会主题就是诚信委员的竞选,参选同学请从个人的竞选口号、班级诚信目前存在的问题、工作实施的简要计划、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竞选阐述,形式不限,时间不超过1分钟。
第二部分:学生竞选宣言,如诚信文化、诚信档案、一票否决、学术诚信、生活诚信、简历真实等方面,鼓励多种表现形式
第三部分:班级投票,辅导员建议轮流制。
结尾:辅导员总结。
小编评论:班会环节在日常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必多言,参赛时班会环节也是真心让我忧桑,校赛、省赛、全国赛开了三个不同的班会,纠结的心简直无法描述,因为每一次都被领导和同事们拍得不行。我的参赛班会如果说优点,绝不是策划,绝不是新颖,绝不是剪辑,只是过程的真实自然,一场班会两个多小时,数次出现各种真实的感动点,那种感受,除了自身的身心疲惫,还将收获无数个有爱有情怀、又累又充实的让人青春洋溢活力澎湃的画面。
一是主题,要么应和学生需求,要么解决了实际问题,要么感动了学生心灵,主题要比较切实,不能太虚太大。
二是辅导员作为主持者对于几个关键环节的控制,如何开头、如何转折、如何引申、如何总结,这四处是我个人认为的关键环节,开头顺利的一般后程都问题不大,当然开头宜小不宜大,如果刚开头气氛没有很热烈、内容不是特别动人,就更需要适当的转折。当然不同的班会需要引申的主题不同,但是有一个同样的内在规律,引申环节一定要营造出亮点,有时可以借感人的泪水引申,有时可以借欢乐的氛围引申,但肯定不是刻意的说教。最后是总结,回到主题上来。
三是辅导员在学生班会中的作用,无论是日常真实工作还是比赛环节呈现,辅导员的角色都应定位于穿针引线的作用或者主持,而不是唱主角、更不是讲台上的授课老师。
四是班会的真实性,很多老师为了参赛效果把一个班会活脱脱演成了一集短剧,看起来片子制作精美,但是那反映的是编导的水平,和辅导员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