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细则。要求实验课题领导小组做到“三必须”:必须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的状况;必须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必须准时参加每月两次的课题小组学习活动。课题工作组要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初评和总评,及时交流。要求实验教师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做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实验汇报课,写一份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同时还设立了课题研究奖励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使我校课题研究处于严格管理之中,也使课题小组成员凝聚成了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要求大家在改革我们的教育同时,教师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我们在课题组学习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首先,从本课题组各学期实验教师的实验研究课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每节课的教学都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例如:执教的《长方体的面积》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先试着为长方体做个漂亮的外衣,再想一想如何用简捷的办法计算出它的用料(即如何计算长方体面积),再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创设出了五种之多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为自主发展打下了基础。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组织了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的课题研究和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其次,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方式。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全班交流过程,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广泛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自主创新实验的途径。在实践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独立解决问题,这实质上就是创新。为了实现“合格+特长”的培养目标,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尊重学生爱好,保护兴趣,发挥特长,循循善诱,分类指导,协调发展。课外活动开展分思想教育、兴趣爱好、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五大类,并建立相应的兴趣实践活动小组,努力创造条件,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寓兴趣培养于课外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广泛地开展了集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勤学、会学,有创造性地学,进而达到“以学为乐”的最高境界。
2、寓能力培养于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我们开设了科技制作、手工制作、采集标本等活动项目。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这些培训,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培养其对学习一丝不苟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1、如有的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未得到改变,因而只重视教法,不讲学法,更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方法,仍然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等不良的做法,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2、老师们在繁重地教学任务压力下,没有用心认真考虑课题研究这项工作,更重要的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更新不好,懒于思考,不愿动笔,甚至说没有从科研工作中尝到甜头,所以积极性不高,学校也是迫于上级的压力,表面上搞课题研究,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对这项工作敷衍了事。
按照年初工作要点安排,10月18日至20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两个调研组,分别由常委会领导带队,赴xx的小学本部和中学,对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召开了由县教体局负责人和所到乡镇的人大主席、政府分管领导、住镇县人大代表、各学校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学校106所,在校生41325人,在编在岗教职工4034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
近年来,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xx年,我县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评估和国家认定。
(一)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一是积极推进“全面改薄”项目。三年来,共投入10860万元,实施项目145个,其中建设类项目93个,建筑面积160527平方米;设备购置类项目52个,购置计算机2545台,实验设备1072座,教学仪器设备25座。目前,设备购置类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类项目完成90个,完成率96.7%。投入资金2086万元,改造青山、木塔乡中学学生宿舍2200㎡,新建运动场7000㎡。实施教师“安居工程”,改扩建教师周转房142套。二是推进农村教育园区建设。投入1.85亿元资金,建设xx三个教育园区,建筑总面积7.1988万平方米。目前,xx两个教育园区已投入使用,xx教育园区还在建设之中。三是推进县城区城南小学建设。为缓解县城区小学办学压力,投入5900万元,在县城南部新建一所48个班级规模的完全小学。目前一期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配套设施也在加快推进,2018年春季可投入使用。四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县建成多媒体教室1120个,20xx年又投入362万元资金,为58所中小学添置计算机设备919台套,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师资力量。一是逐年加大教师招聘力度。按照“结构合理、缺编即补”的原则,优先向农村倾斜,三年来,招录教师495名(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379名),以缓解教师队伍总量缺员的问题。二是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严格执行校长定期交流任职和骨干教师、专任教师每年按一定比例在城乡交流制度,实现城乡师资配置的相对均衡和合理流动。三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近三年,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12948人次,参训率、合格率达96%以上,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三)深化制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实施特殊学生关爱工程。依托梅城寄宿制学校,开通“绿色通道”,基本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依托210个留守儿童之家,发动全县2000名女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积极开展各项关爱活动;坚持“特殊教育学校为主、随班就读为辅”的原则,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工作,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占地面积9055㎡的特教学校新校区。目前,全县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8%。二是实施招生考试阳光工程。严格落实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划片入学政策,坚持“电脑派位”的招生改革办法,阳光招生,均衡分班;委托第三方组织实施中考体育考试,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程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二、存在问题
(一)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教育经费投入总量虽在逐年增加,但增幅低、保障能力弱,目前的教育投入水平处于保运转状态。学校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信息化设施、“走班教学”教室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吃饭靠财政、建设靠举债”的现象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一些学校负债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教师待遇相对较低。目前,教师津补贴已全部停发,由于经费欠缺,教师教育成果奖无法兑现,超课时津贴无法补助,而现有教龄津贴是1985年制定的每月3元-10元的标准,30多年未做调整。教师工资收入与各行业相比处在中等水平以下,挫伤了一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一是教师队伍编制不足。我县中小学编制数总量自2009年以来一直未变,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对教师的需求随之增加,旧的教师配套标准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义务教育教师缺编现象严重。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尽合理,结构性缺编现象客观存在。农村学校音、体、美、英等学科专职教师较为紧缺,难以满足课程开设需求。三是教师年龄、性别结构不均衡。五年来,累计招聘女性教师543人,占招聘总人数的80%以上,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另教师队伍未形成合理梯队,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断层现象。四是优质教师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学校师资力量悬殊,乡村教师向城区单向流动的现象有增无减。
(三)校际之间教育不均衡现象突出。一是城乡学校之间存在不均衡。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外来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大量进入县城,由于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在软硬件等方面存在差距,更多的学生选择在城区就读。而城区优质学校多集中在城区中心,占地面积过小、缺少拓展空间,发展受到限制。城区学校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发展,“大班额”现象一直存在。随着育龄高峰的出现和“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放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有增无减,将来这种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二是农村学校之间存在不均衡。以洋湖镇珠虹村小学为例,学校共有4位教师,但本学期仅有15名学生。在农村,中心小学本部与教学点之间、初级中学之间在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学生更愿意选择中心学校、质量好的中学就读,造成了一些教学点和中学的教育资源浪费。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xx大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面对新形式新要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制定和落实更多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的政策,要广泛宣传、形成共识,营造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大投入,夯实义务教育发展基础。一是落实政府责任,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严格按照“一个比例”“三个增长”的要求,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加大对办学条件薄弱学校的财政支持力度,让更多的农村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对有教育成果贡献的、地处偏远地区教学点的'或是特别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统筹规划,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一是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在政府统筹的基础上重新核定教师用编情况,对农村边远地区,在编制标准上适当倾斜,新增教师优先补充到农村学校任教。
二是加强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配备音、体、美、英等学科专业教师,同时制定县内教师合理交流制度,鼓励骨干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促进校际之间教学水平均衡发展。
三是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对农村学校的教师给予倾斜,使乡镇骨干教师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四)创新模式,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
一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加快昭潭镇小学本部的建设力度,推进木塔乡小学选址新建;充分考虑生源不断递增的客观事实,积极谋划县城小学扩容工程和扩大县城初中办学规模;加强对农村的一些教学点和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其教学质量,方便学生入学。
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县内义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三是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更多的资源倾入农村,加强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农村学校校舍和校车安全工作,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
近年来,XXX乡按照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坚持不懈落实自治区、地区扶贫工作会议和安居富民工程工作会议精神,确保顺利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深入扎实地推进工程进度和质量,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安居富民房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班子成员专题调研安排,本人利用3天时间,对全乡安居富民情况开展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乡位于县城西南X公里处,辖X个行政村,5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X户,X人,以维吾尔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4%。截止目前全乡共建设X套,其中XX年建设安居富民房X套,另X户为自建房,通过行业部门质量鉴定,均为A级、B级房屋,实现了安全住房全覆盖,确保了所有农户能够安居乐业。
二、主要做法
1、抓组织领导,不断强化责任落实。XXX乡高度重视安居富民工程建设,专门成立了XXX乡安居富民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分管安居富民工作副乡长、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和主要责任人,具体负责安居富民工程的质量监督和措施落实,随时了解安居富民工程的动态进展情况,检查、部署安居富民工作,及时解决一些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自上而下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层层有人落实的联动工作机制。
2、抓宣传动员,积极营造建设氛围。在实施安居富民工程中,XXX乡始终将宣传动员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利用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宣传政策和现场发放安居富民工程补贴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安居富民工程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提高了群众修建安居富民房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坚持做到“三不动工”,即:群众工作没有做通的不动工,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不动工,群众自己不参与的不动工,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做到“体现民意不包办、群众支持不强迫”,鼓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3、抓底数摸排,准确掌握建房信息。XXX乡为全面准确的掌握贫困户建房信息,XX年联合县城建局、县安居办及乡民政办组成摸排小组,对照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名单和建房情况,对各村未建房农户住房情况进行摸排核实。通过摸排准确掌握住房情况,并制定XX年建房计划,将没有安全住房的X户纳入了XX年建房任务中,确保全乡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不少建、不漏建,每户均有安全住房。
4、抓规划设计,确保整体有序推进。历年来,XXX乡采取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建设、原址新建来实施安居富民工程,以村委会为中心,将附近的村组集中规划,根据每户家庭人口、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设计出40、50、60、70、80平米的多套住房格局,各族群众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即统一规划又使百姓满意,着力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建好民心工程,提升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5、抓贫困重点,紧密结合扶贫攻坚工作。在历年安居富民工程建设中,XXX乡优先考虑全乡**人员的住房建设,专门绘制了40—50平方米面积不等的户型,供建房户选择户型,同时兼顾一般户,让急需改善住房条件的农难户有能力建房。
6、抓督导检查,确保建房进度质量。为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加快推进工程进度,XXX乡坚持从严、从重、从快,严把工程质量关。书记亲自挂帅,乡长和农办主任具体抓,各村第一书记全力配合,各村安居富民副村长全面抓落实,每星期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进行督查,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严把工程质量关,做到发现问题早处理、早解决,实现安居富民工程建设过程中督查、指导全覆盖。
7、抓美丽乡村建设,确保整体有序推进。XXX乡始终将安居富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瞄准“两不愁、三保障”集中精准发力,立足安居富民房、庭院改造、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综合素质,促进村民收入实现明显增长,确保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XX年以来,通过采取“宣传教育、政策扶持、互帮互助”等措施,修建庭院XX户,修建棚圈XX户,院落硬化XX户,打散水XX户,房屋院墙粉刷涂料XX户,平整硬化道路XX米,清整修缮道路XX米,铺设柏油路XX米,新修防渗渠XX米,维修清理渠道XX米,今年通过基础配套设施完成上下水XX户,化粪池XX座,高低压电杆XX根入户,接通更换XX户。同时结合庭院经济建设、棚圈建设,把“小庭院”做成“大文章”,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和畜牧养殖,实现每户有一架葡萄、一片菜地、一群鸡(鸭、鹅、鸽子)、一圈羊,助推村民增收致富,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建房思路需要拓宽,以前认为只有做好集中统建,才能在配套设施项目争取上有优势,通过各方调研,结合上级文件要求及农民群众的愿望,才知道我们在安居房建设工作中还需要补足短板、重新确定新的思路。
二是在资金发放方面,以现金的形式发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是政策宣传不够深入,个别农户对安居富民房政策理解上有偏差,认为给每一个都要建安居房。
四是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意识不强,庭院经济资源利用率低,对庭院利用非常不充分,庭院脏乱差现象较多。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持续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为目标,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和现状,按照人有厕、畜有圈、机有棚,道路到村庄、绿化进乡村、美化进院落的要求,将安居富民建设、庭院改造、公路整修、灌渠续建、卫星工厂、文化广场统一规划,为农村基础设施配套、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打造庭院经济等打好基础。
二是继续严格资金管理,把安居富民房建设与“美丽乡村”工作相结合,做到资金专用,把我乡安居富民房建成让群众放心、满意的住房,给上级党委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是加大安居富民政策的宣传力度,按照上级的相关要求,充分利用周一国旗下宣讲、农民XX,走访XX等各种时机向村民宣传安居富民相关政策,进一步引导群众牢固树立感恩意识。
四是加大农村庭院经济建设的宣传引导力度,使农民自觉投身于农村庭院经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去。创新促进庭院经济发展的扶持机制,要积极帮助有能力、有影响力、真正想干事的庭院经济发展户鼓励他们大力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增收致富,切实提高庭院经济发展的具体成效。同时,加大对“**”活动的`宣传,引导贫困群众睡觉用**、吃饭用餐桌、坐席用**等现代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改变陈规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