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科室月工作总结(6篇)
环保科室月工作总结怎么写?为了认真做好深入学习实践发展活动整改落实阶段的各项工作,并且大力做环保工作才是正道。下面小编带来环保科室月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科室总务库是病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医院物资保管的二级库。大部分科室总务库摆放凌乱,种类繁多,经常是用时到处找,或用时才发现物品没有或缺少,另有一部分物品积压过期,造成浪费。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科室物资供应,并响应医院增收节支号召,2008年3月,我科尝试把“五常法”运用在总务库管理中,开展规范化管理,经过6个月实践,改善了工作环境,实现了总务库在空间上的优化组合,有效提高了总务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医、护对总务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压缩了科室物资库存,减少了科室物品积压浪费,达到了增收节支的良好效果。
“五常法”介绍:“五常法”是现代管理方法之一,首创日本,即对工作现场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它主要用于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品质,确保安全,提升形象。目前在西方国家得到较为广泛应用和发展,在香港医务界得到良好应用。
常组织:就是判断必需与非必需物品,并将必需物品的数量降到最低程度,把必需物品分类放置,非必需物品处理掉或回收。目的是把空间腾出来活用,并防止误用。首先是调查使用频率,按需要物品低、中、高用度,及医用、护用、无菌、清洁等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常用的放在最佳、易取位置,且存放通道无杂物,畅通无阻。其次数量要恰当,有存量标准及记录,按总务、设备、制剂三大类所有物品存底、分类领取。制订合适的物品领取时间:如半月领取1次。
常整顿:要用的物品按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识、目的,整齐有秩序,方便寻找。所有存放物品器具,均贴上醒目的标式,有使用指引,实行目视管理。专人保管,有存档标准和控制总表。
常清洁:清除工作场所内的垃圾、脏物,保持场所清洁、整齐。清洁并不是单纯的弄干净,而是要用心来做,并保证物品无污染、无杂物。
常规范:包括目视管理和颜色管理,各种物品均标明种类、名称、数量,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类型和用途。每一区域根据五常法的要求制订审核标准,对照标准定期不定期检查五常法的落实情况。
养成坚持习惯,连续地、反复不断地坚持前面三项活动,通过制度化维持成果。需要东西定位摆放――物各有位、物在其位。定量摆放、目视管理――过目知数,迅速选取。取用还置方便――无寻找时间,方便操作。物品要分类、分规格摆放――一目了然,30秒内能准确找到所需物品。
常自律:人人依规定行事,加强个人修养,履行工作职责。养成工作规范、认真的习惯。制订共同遵守的有关规则、规定,持之以恒,使其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上班前5分钟交接,下班前5分钟为下班做好预备工作。
结 论
“五常法”只是原则,具体实施中项目细碎,绝不是流于形式,而要培养一种意识。“五常法”贵在坚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场所。
讨 论
目前护理人员紧缺,各科总务护士一般都是兼职,因此,五常法的应用,可有效减少人力资源浪费,提高生产力,提升总务护士形象及办事能力,提供整洁、安全、有条理的工作环境,减少库存积压,科室不常用物品及时调整、更换,防止过期浪费,并有效减少后勤供应科室下送的频率,使物资、物品能够计划购置,医院资源分配均匀。
1 PDCA的基本概念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从而也被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如图1)。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1.1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1.1.1 每学期开学之初,分析本学期的日常教学工作的现状包括教学工作任务,日常的教学检查,期中、期末上级主管部门的教学检查,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科研工作,考务工作等,按照项目工作形式进行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并落实到各项目负责人。
1.1.2 分析能够影响各项目工作的各种因素,找出关键因素并且针对关键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应急预案等。
1.1.3 有了好的方案,其中的细节也不能忽视,计划的内容如何完成好,需要将方案步骤具体化,逐一制定对策,明确回答出方案中的“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使用过程决策程序图或流程图,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将会得到分解。
1.2 D(Do)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制定计划是为了实施,不然计划只是一张空文按照相应规章制度进行实施。这是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认真贯彻执行,努力实现目标,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此要对管理人员、教师、教学辅助人员等进行思想动员,加强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观念,强化工作质量责任,使管理人员、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明确各自的目标,严格自觉地按目标前进。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和缺陷,不断改进,确保日常教学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1.3 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检查工作效果,对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日常教学管理各项工作落实之后,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就要通过检查工作来实现。哪些工作已经完成,还有那些工作需要改进。
1.4 A(action)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总结经验教训,将成功的工作方法纳入长久化、标准化。经过实施、检查之后,已经明确了成功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那么就要总结、汇总,确认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并将其纳入相应的教学规章之中,以便今后在工作中贯彻执行。处理遗留问题:所有问题不可能在一个PDCA循环中全部解决,遗留的问题会自动转进下一个PDCA循环,如此,周而复始,螺旋上升。
2 PDCA循环的特点
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因为处理阶段就是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该阶段的重点又在于修订标准,包括管理制度等。没有制度化,就不可能使PDCA循环转动向前。
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它具有如下特点:(1)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如图2)。PDCA循环作为管理的基本方法,适用于整个高校单位内的科室及个人。各级科室根据高校的方针目标,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层层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里面又套更小的环。大环是小环的母体和依据,小环是大环的分解和保证。各级部门、科室的小环都围绕着高校的总目标朝着同一方向转动。通过循环把高校日常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2)不断前进、不断提高。PDCA循环就像爬楼梯一样,一个循环运转结束,教学管理的质量就会提高一步,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循环,再运转、再提高,不断前进,不断提高(如图3)。(3)门路式上升。PDCA循环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环,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部分问题,取得一部分成果,工作就前进一步,水平就进步一步。每通过一次PDCA循环,都要进行总结,提出新目标,再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使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车轮滚滚向前。PDCA每循环一次,教学管理水平就进步一步。
3 PDCA循环在二级学院日常教学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办承担着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建设,也承担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毕业设计,优课优筹等,还要处理日常教学管理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各系(教研室)很不平衡,有的系(教研室)各项教学工作任务安排得井井有条,教师间团结协作,管理上有声有色,而有的系(教研室)则相对较差,不但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在管理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专业与课程的建设力度上也不强。针对存在的问题,为了以后对各系(教研室)进行督促,更好地促进各系(教研室)建设,起到很好地导向作用,将“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引入到各系(教研室)管理与建设中,使日常教学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结合我院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各系(教研室)管理工作按以下步骤开展具体的应用:
3.1 P阶段――制定一个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目标
根据学校教务处的教学工作计划,我院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学院教学计划,各系(教研室)都要依据学院教学计划,同时结合各自教学工作的特点,有的放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系(教研室)学期工作计划”,各系(教研室)工作计划涵盖专业建设计划、课程授课计划、实训课计划、师资需求计划等各个方面。为了进一步促进各系(教研室)教学管理规范化,强化教学内涵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学院教务办应提出具体的各系(教研室)管理目标与考核指标,并制定《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管理考核指标与评分方法》。考核主要涉及教学常规、专业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材建设、质量工程、专业技能竞赛、科研课题等指标,明确各系(教研室)建设与管理的重点与方向,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
3.2 D阶段――严格按照制定好的各系(教研室)工作计划进行实施
各教研室务必依据制定好的各系(教研室)工作计划进行实施:比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标准)的制定,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实训课的开设,新教师的培养,实践教学的实施,教材的编制、征订,积极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等。实施过程中,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办做好提醒、服务、督促工作,比如明确相对应教学任务的内容、要求、完成时间等,使各系(教研室)各项教学任务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同时各系(教研室)要跟上教学计划步伐,做好工作有序地安排,上下协调一致,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地提高。比如科研课题相关工作,学院教务办应及时将科研课题申报、结题通知下发各系(教研室),让各系(教研室)做好申报、结题相关资料,同时要做好课题相关的指导工作,对相关疑问点进行辅导,使科研课题申报、结题顺利开展。
3.3 C阶段―――对实施的结果进行检查与反馈
在阶段性教学任务完成后或教学实施过程中,学院教务办以月为单位对各系(教研室)教学任务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进行检查和反馈,公布“学院月教学管理考核得分情况”。对教学常规性工作,主要检查各系(教研室)是否按工作计划执行,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扣分处理,被扣分的各系(教研室)要进行反思,查找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免再出错,从而使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对专业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质量工程、专业技能竞赛、科研课题等指标,主要以激励为主,对取得一定的成果及效果的,相应地加分,且加分幅度较大。通过加分,可以反映出各系(教研室)在此教学工作上付出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予以肯定,从而激励各系(教研室)再接再厉,在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科研方面有长足地发展,最后提高学院教学内涵建设。
3.4 A阶段―――根据教学检查反馈结果,进行总结,巩固成绩,改进缺陷和不足
一个学年结束后,学院教务办根据《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管理考核指标与评分方法》,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每月对各系(教研室)教学管理工作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年度教学管理情况分析”。使各系(教研室)理清在过去一个学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长处,以及与优秀系(教研室)的差距,明确今后努力方向。通过总结对教学好的部分予以保留和推广,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便为今后学年系(教研室)管理措施进行改进和补充,使其更加完善。然后再进行新一轮的循环,再总结,再改进,再完善。这样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进行良性地运转。其结果必然会促使我们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重点实验室建设
1.1基础建设。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以“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为基础平台进行实验室建设,该舱体造价1000万元,相应配套实验设备360万元,成为本区特殊环境医学研究的主要支撑平台。实验室使用总面积共2793平米,万元设备总数217台(件),设备总金额3927.15万元。结合特殊环境医学的特色研究方向,本实验室建成6个研究室:野战外科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实验动物研究室、病理生理学研究室、药理学研究室、卫生勤务研究室,并与3所基层医院联合,分别建成代表高原、沙漠、高寒环境的3个现场实验基地。除了自治区科技厅的拨款支持外,医院在基础设施的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并每年拨款30万元成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根据实验室规定的特殊环境医学的研究方向,选择8~10项具有一定创新和实用性的项目给予资助,开放基金课题的研究期限为1~2年,每项经费支持额度不超过3万元,为本院和相关单位具备一定科研思路而暂无立项课题的人员提供科研启动基金,为下一步申请军队、自治区及国家科研基金打下研究基础。1.2人才队伍。本实验室以新疆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临床医学研究所、输血科、药剂科、病理科、检验科及相关临床科室等20个科室及相对固定研究人员62人组成,并聘请客座专家10名。实验室组成人员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7人、博士后8人、博士36人、硕士15人、本科19人。其中,8人在全国各专业学术委员会中任职,5人在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任职,16人在全军56个专业学术委员会中任职,8人在新疆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任职,8人在原各专业委员会中任职。客座专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际著名专家1名,国内著名专家3名,疆内知名专家4名。组成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室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聘请国内野战外科领域著名院士担任。定期邀请客座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对研究方向及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国内外专家的学术引领作用,在提高重点实验室研究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3制度建设。为使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达到运行正常化、管理规范化,本实验室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因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在新疆自治区尚属首例,为规范其操作和管理,制定《西北地区特殊环境模拟舱检测规范》(DB65/T3441-2012)和《西北地区特殊自然模拟舱操作管理规范》(DB65/T3663-2014)两个自治区地方标准并颁布实施,为重点实验室制定《总则》《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学术委员会工作章程》《对外开放管理条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为了规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利用与管理,加强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与交流,制定《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细则》。各种规范的制定为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提供规范和保证[1-2]。
2重点实验室管理
重点实验室是一个联合单位,其日常管理主要由动物实验中心负责,为了保证有效运行,成立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动物实验中心主任兼任重点实验室主任,由科技厅任命,并设秘书1名,负责与科技厅和各个组成单位研究人员的联系。为了克服实验中心固定人员少,研究室多的局面,在管理上采取“六化”管理措施。2.1科室管理精细化。为加大科室管理力度,根据科室点多面广的特点,并结合工作人员各自的专业优势,为充分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其管理意识,本实验室建立“交叉网络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每个人负责一个研究室的相关管理工作,每个人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每周一科务会上各室负责人进行工作汇报,由科室主任进行讲评,提出要求并协调各个管理小组之间的工作。此模式一方面锻炼个人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保证管理上不留死角,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工作上的推诿,使科室运行高效[3]。2.2科学研究团队化。从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始,本实验室以建立研究型团队为主要目标,将科室工作人员从单纯实验保障型向实验保障和研究复合型过渡。利用科室承担的全军及军区课题,将科室人员分成多个科研攻关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人均由博士或硕士担任,如一名博士带领一名实验员负责脑和神经内分泌方面的研究,另一名博士带领另一名实验员进行肠道黏膜通道性方面的研究。在导师指导下,在读研究生和科室实验员也组成研究小组。将大课题分解成小课题,由各小组负责实施。在动物实验及取材时通力合作,取材后各小组进行各自所取脏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这样一方面节约科研团队时间和经费,另一个方面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收到很好效果。本团队2015年获批原科研创新团队。2.3人才培养自主化。针对动物实验中心人员科研实力相对薄弱问题,为了加快研究步伐,不能靠等高学历研究人才的引进,本实验室注重现有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坚持于每周五上午进行科研课题讨论,并针对每个科研小组的研究方向,要求课题负责人进行相关国际前沿的读书汇报。针对科室招聘人员学历低的状况,为了适应研究型科室的发展战略,鼓励其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专业硕士。在此模式下,一名主管技师在参与课题研究同时,于2015年7月顺利从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硕士毕业。另一名实验员也于2015年考取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正参与本课题研究,另外两名实验员于2016年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本科2名博士分别获批自治区的科研项目,并获批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名博士后顺利出站;重点实验室获批新疆医科大学联合博士培养点,科室人员在共同的课题攻关中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升[4]。2.4联合攻关多学科化。重点实验室的客座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委员有军内著名的野战外科院士,也有高原医学、航空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专家教授。在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带动下,实验室既在军内进行研究合作,同时也在疆内与新疆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院内与放疗科、烧伤科、输血科、急诊科、ICU、临床医学研究所、检验科、营养科、心内科等科室建立跨学科的科研团队,以加快特殊环境军事医学研究,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团结协作,联合攻关。2.5研究方向特色化。因为本实验室具备“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这一特色平台,在科研方向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沙漠干热环境腹部火器伤创伤机制及救治研究为“十一五”全军临床高新技术项目,在国内外首次建立沙漠干热环境腹部火器伤模型,前期研究经科技成果鉴定认为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其救治研究正在进行中。同时,成功建立沙漠干热环境中暑模型,在美国急救医学杂志,并在国内外首次将姜黄素应用于沙漠干热环境热射病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大鼠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提示姜黄素有明显的脏器保护作用,以此推测姜黄素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沙漠干热环境热射病的有效药物,其机制7个科研攻关小组正在积极研究中,有多篇文章陆续发表。本实验室已经在沙漠干热环境研究中形成特色优势,但在高原领域的研究尚未形成学科优势。近期拟与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研究所联合,以新疆民族医药为突破口,结合特殊环境医学的研究方向,以期在高原和沙漠干热环境损伤保护的药物研究方面形成研究特色和优势。2.6安全管理常态化。始终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组织全科人员认真贯彻条令条例,遵章守纪,从军区部队发生的事故问题中汲取教训,逐步加强全科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本科在实验过程除了强调生物安全外,还存在毒麻药品管理的安全、消防安全、消毒锅的压力容器安全、人工实验舱的操作安全等,加上新疆环境的特殊性,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本科实际情况,科室安全工作实行四级负责制(包括各实验室、各组、总值班员、主任)。为了加强安全,启动24小时在岗在位的安全值班,并制定值班制度,明确值班的责任,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5]。
本实验室已经获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但仍存在基础薄弱、管理经验不足、科研实力不强,没有形成较强的学科特色优势等问题。随着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多学科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高原和沙漠干热环境医学的研究特色,促进本院特殊环境军事医学的研究发展。
环境监管信息是环境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环境监管信息全面、客观、及时公开,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将排污企业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引导公众更加积极地参与环境保护;有助于倒逼企业自觉守法、部门依法行政、公众积极参与,共同促进环境保护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环境监管信息公开职责分工
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局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
人事科(纪检监察):负责监督、考核局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
信息中心:负责依程序将各科室(单位)提供的环境监管信息在局网站及有关媒体公开。
环保科技、环境评价、污染防治、自然生态、环保法制、总量减排、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环境监测、辐射管理、投诉受理等环境监管科室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负责将其制作和获取的环境监管信息依程序至市环保局网站。
其他科室所涉及的环境信息按政务公开的相关要求执行。各区县市环保局(分局)参照执行。
三、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内容
根据省环保厅及市政府政务公开工作的要求,信息外的各类信息都应公开。具体内容按照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目录》(第一批)以及《省环境保护厅信息公开指南》等规定执行。在此基础上,还应定期公开各类信息汇总情况,重点公开以下六个方面的信息:
1、环境监测结果公开。包括定期公开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以及经有效性审核和比对校验确认的重点企业在线监测结果等,每月进行汇总分析。
2、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结果公开。及时准确公开企业环境信用状况,并与企业上市核查、信贷等直接挂钩,促进企业增强环境守法意识。每年进行汇总评价并公开。
3、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情况公开。包括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起因、真实状况及处理处置情况等。事故处置过程中及时公开,每月进行汇总公开。
4、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情况公开。包括环评报告、项目内容、环境影响、环评批复及竣工验收等内容。每月对已批复、已验收,以及不予受理的环评审批情况进行汇总公开。
5、环境热点问题处理信息公开。包括环境、投诉以及网络、媒体涉常环保舆情的受理、调查、处理处置以及办理结果等。投诉处理情况及时公开,每月对受理、处置情况进行汇总公开。
6、排污申报和排污收费情况公开。包括排污费征收的项目、依据、标准和程序,排污者应当缴纳的排污费数额、实际征收数额以及减免缓等信息。每季度对未按时缴纳排污费的企业进行汇总公开。
四、环境监管信息公开时限
一般情况下,自环境信息形成或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每月汇总类信息于次月10日前予以公开;年度或季度汇总类信息在终了后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自动监控等能即时的信息1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程序
以网络公开作为环境监管信息公开的主要方式,信息中心在局门户网站设立环境监管信息平台,各科室(单位)将环境监管信息报分管业务领导审核签字后,然后上传至局域网或信息中心邮箱,由信息中心在市环保局门户网站上公开。同时,可根据不同环境监管信息的特点,采取在政府网站、报刊上刊登,在广播、电视上播放等各种方便公众知悉的方式,多渠道、多途径环境监管信息。
六、公众依申请公开事项
1、申请受理
公众通过互联网提出的公开申请由信息中心受理后,转交办公室统一办理,采取其他方式提出的公开申请,直接由办公室受理并办理。
2、依申请公开事项的处理
办公室受理公众依申请公开事项后,根据内部职责分工,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交办,局属各单位在收到《信息公开申请表》后,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下列答复:
(1)属于已公开范围的,告知申请人可以获得该环境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2)属于公开范围未公开的,依相关规定在10个工作日内进行公开,并告知申请人获得该环境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3)属于免予公开范围的,告知申请人不予公开的理由;
(4)不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工作范围的,告知申请人该信息的所属机关及联系方式;
(5)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告知申请人;
(6)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告知申请人作出更改、补充。
答复文本根据答复内容,交办公室初审,按程序报相关局领导审批后,由办公室统一回复申请人。
七、监督方式及程序
1、督促企业做好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企业是污染源治理的责任主体,公开其环境信息是企业应履行的社会义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相关科室、直属单位要严格督促企业主动公开相关信息,对不依法主动公布或不按规定要求公布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为进一步改善我县城乡人居环境,巩固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按照《县城乡“七边”环境卫生治理行动实施方案》要求,重点解决城乡突出环境卫生问题,全力打造山清水净、管理有序的城乡环境,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治理范围
在全县开展环境卫生治理行动,重点是国有林地上的违建清理和林边环境清理及负责督促各乡镇(区)做好集体林地违建清理和林边环境清理工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林边环境卫生治理,完成垃圾、柴草、违建、安全隐患清理任务,达到城乡绿化美化的工作目标。
三、工作任务和标准
(一)垃圾清理。
各国有林地周边堆放的生产生活垃圾、烧柴、秸秆进行及时清理,达到林边无乱倒垃圾、乱堆烧柴秸秆的目标。
(二)违建清理。
全面清理占用林地违法违规建设的各类建筑物。
(三)安全隐患清理。
严禁在林边挖沙取土等一系列破坏山体结构的行为,消除因山体破坏产生的山体滑坡、坍塌等安全隐患;及时清理林边道路两侧枯死树枝,避免树枝断落伤人情况发生,避免树枝与电线缠绕导致起火。
四、职责分工
(一)县林业局城乡“七边”环境卫生治理行动领导小组。
县林业局城乡“七边”环境卫生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局法规科负责本局“七边”环境卫生治理整体工作,研究制定本局工作方案,按照序时进度,推进落实。
负责与各乡镇(区)进行对接,督促各乡镇(区)集体林地内“七边”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全面开展,每月对各乡镇(区)此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赋分。
要充分发动各国有林场、各相关科室,保证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七边”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国有林总场。
一是负责组织各国有林场林区林边生活垃圾清理。
安排布置各林场对本单位林区林边乱堆乱放生产生活垃圾、林地与耕地交界处堆积烧柴、秸秆进行及时清理。日常检查由各国有林场护林员进行定期巡护检查,着力美化林区、林边卫生环境。
二是负责对国有林地内违规建筑进行清查。
组织人力开展林区违建情况摸底调查,建立违建台账,上报局“七边”领导小组,并协助局相关科室做好后续整改拆除的全面工作。
三是负责林区林边安全隐患问题排查。
组织各国有林场对辖区内具有安全隐患的林边裸露山体进行调查,及时设立警示牌,并做好其他相关保护措施。对林区道路两侧枯死树枝进行修剪,避免因枯枝掉落产生的安全隐患发生。
(三)法规科。
负责对各国有林场排查违建台账进行汇总,并结合环保督察问题及时做好违法违规建筑的整改拆除工作。
负责协调县森林公安大队、林业稽查大队对调查发现的违法违规建筑进行处罚。
(四)党办。
负责“七边”专项治理行动的宣传报道,寻找好的经验做法,表现突出的先进事迹对接相关部门做好整体宣传工作。
五、时间安排
从2021年2月至9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1年2月一3月)。
召开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各国有林场要迅速启动,摸清底数,建立问题台账,分解任务,细化标准,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
(二)集中攻坚阶段(2021年4月一6月)。
各国有林场、各相关科室聚焦“七边”专项治理重点任务,列出问题清单,逐一整改销号,全力推进整改任务落实。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1年7月-8月)。
进行“回头看”,查缺补漏,逐项推动落实,及时总结治理工作的成熟经验,逐步完善长效机制,确保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检查验收阶段(2021年9月)。
县林业局城乡“七边”环境卫生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对各国有林地林边初检验收。县城乡“七边”环境卫生治理行动领导小组进行考核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县林业局城乡“七边”环境卫生治理行动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国有林总场负责人任副组长,各国有林场、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
(二)强化工作落实。
此项工作经局党组会议讨论研究,列入2021重点工作安排,全局各相关科室将围绕此项工作开展全年工作。
(三)压实主体责任。
由党组书记、局长负总责,两位副局长、国有林总场负责人全面调度各分管科室,相关单位、科室认领具体工作分工,由各科室指派具体工作人员完成具体整改工作,建立任务台账,层层落实责任分工、完成时限,及时处置林边环境卫生各类问题。
(四)严格落实包保制度。
按照科室负责人分片包保制度,原包保乡镇不变,增加城乡“七边”环境卫生治理行动分工,执行谁包保谁监督、谁出问题谁负责。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管理,密切配合。
各国有林场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网格化作用,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建立起上下联动、部门配合、条块结合的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各级领导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宏观指导、检查协调职能,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工作协调到位、指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二)广泛宣传,全面发动。
局党办要通过新闻媒介,如广播电视、公众号、宣传栏等宣传形式,加大城乡“七边”环境卫生治理行动的宣传力度,号召群众积极参与,及时发现、推介典型做法和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强化督导,确保实效。
治理期间,县林业局城乡“七边”环境卫生治理行动领导小组成立由局法规科牵头,国有林总场、党办及相关科室共同组成督查组,对照时间表、任务台账,全面掌握、及时反馈工作进展情况。通过各国有林场自我评价、社会群众评议、实地查验等方式,对整改工作的工作表现、工作成效、工作作风等情况进行督导,并将督导检查结果在全局进行通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一、切实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减排工作,确保年度任务的完成
一是通过工程减排项目的落实、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污水处理厂及管网的建设等三大措施,落实减排任务,确保20__年度化学需氧量削减0.67%,二氧化硫削减1.97%工作目标的完成。(责任科室:总量办)
二是明确职责,采取统计、监测、考核三个办法,加强对各县(市、区)和相关企业减排项目的监管,促进减排工作落实到位。(责任科室:污染控制科、监察支队、监测站)
三是运用预警通报、区域限批、一票否决三大手段,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监管,督促有环境保护监管职能的部门和污染源单位加强监管,履行环保职责,落实减排措施,确保环境安全。(责任科室:总量办、监督管理科、监察支队)
二、切实加强科学指导,全力做好污染源普查、重点环境规划工作
一是按照实施方案,认真筹划,周密部署,广泛宣传动员,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力争20__年8月底前完成普查,年底前完成数据处理工作。(责任科室:普查办、规划法规科)
二是指导协调、科学谋划环境功能区划分,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有关法律制度,按环境功能区划,合理布局,为环境监管提供科学依据。(责任科室:规划法规科、监督管理科、环科所)
三是完成乡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规划工作,为做好水源保护奠定基础。(责任科室:污染控制科、监测站)
三、切实加强环境监管,大力推动环保治理达标工程
一是突出重点。加强对重点企业和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的监管,突出抓好造纸、矿山、纺织、印染、电镀等行业的监管,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加强污染治理设施现场检查,促进企业达标排放。在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监管上,要进一步巩固禁建区治理成果,扩大非禁建区治理面,为2009年基本完成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打下基础。(责任科室:监督管理科、污染控制科、监察支队)
二是加强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监管,促进工业园区建设项目落实环保“三同时”。(责任科室:监督管理科、污染控制科)
三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治理监管,全面整治一、二级保护区内环境违法行为,确保饮用水安全。(责任科室:污染控制科、监察支队、监测站)
四是加强对环评市场监管,严格环评文件审批,确保环评行为规范、客观、公正。(责任科室:监督管理科、环科所)
四、切实增强宗旨意识,着力关注民生问题,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一是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区餐饮业油烟污染,娱乐场所、建筑工地施工噪声扰民等危害群众环境权益的问题。(责任科室:监察支队、110办)
二是协调配合城市建设、公用事业、交警、公安等部门解决污水、垃圾、汽车尾气、社会噪声等污染问题。(责任科室:监督管理科、污染控制科、监察支队、110办、监测站)
三是认真办理人大、政协提案、建议和上级领导关于群众环境批办件。(责任科室:有关科、室、队、站、所)
五、切实加强环保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是提升环境监察能力,不断改善和改进监察手段和方法,提高环境监察有效性,扩大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面,规范排污费征、管、用。(责任科室:监察支队)
二是提升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提高对环境要素的常规监测和污染物实时监测能力,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为环境监管、经济社会发展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提供科学的监测数据。(责任科室:监测站)
三是提升环保宣教能力,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宣教活动,制作宣传精品,满足群众的要求,切实发挥环境宣传教育的作用和功能。(责任科室:宣教中心)
六、切实加强环保队伍自身建设,全面树立环保队伍良好新形象
一是健全完善机关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规范机关各项工作的运作,努力提高机关工作整体效能。(责任科室:办公室、监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