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城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10篇(基层党建调研课题)

城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10篇(基层党建调研课题)


城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1

  强调,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城市基层党建是二零XX年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XX省XX州XX县城市基层党建紧紧围绕中心任务,不断强化城市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县、乡(镇)、社区三级联动责任机制,搭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共治平台,有效推动了城市各领域基层党建有机融合。

  一、基本情况

   XX省XX州XX地处XX省XX边陲,下辖XX镇XX乡,XX个村,X个城市社区,X个省级工业园区,总人口XX万。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县城面积扩大X倍,城镇化率提高XX个百分点,编制完成了XX、XX控制性规划和城区绿地系统,越来越多的人口开始向城市汇聚,各种类型的党员向城区集聚,传统的社区党建工作内涵发生了较大变化。

  为顺应发展变化,适应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XX县牢固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先后成立X个社区党总支、X个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工委、X个工业园区管委会,统筹推进传统党建与工业园区、社区大党建等工作融合,推动组建非公和社会党组XX个,党员XXX名,其中功能性党组织XX个,有效覆盖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近百家,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主要做法

   (一)深化拓展,搭建城市党建网格平台。把服务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共驻共建、相融共进、群众参与的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模式。按照社区网格、XX工业园区网格、乡镇网格等模式划分城市党建网格,创新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万名干部进万企”等活动,参加社区、企业党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组建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普法宣传志愿者服务队、文艺宣传志愿者服务队、矛盾纠纷调解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等志愿者队伍,构建党建联动共融机制,提升服务规范。

  (二)落实保障,力促党建阵地达标升级。把阵地达标作为主抓项目,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力度,通过新建、整修等方式,最大限度提升城区党建办公场所规范化程度。累计投入XXX多万元,根据各社区的实际情况,通过新建、政府划拨、维修改造等形式,新修了兴隆街社区办公楼,整修了XX社区、XX社区办公楼,将原社区临街的XXX多平方米的商业门面改为一门式便民服务大厅。现在,各社区办公用房都在XXX平方米以上,设立了“八室、一厅、一所、两栏”,基本实现了社区办公场所标准化、制度建设规范化、管理服务人性化的目标。在非公企业,以“XX公司”为依托,辐射其他企业,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采取资源整合、企业自筹、上级党组织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在XX现代农业、XX公司集中建设标准化活动场所。

  (三)选育结合,提升党务队伍素质。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把社区书记队伍建设纳入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结合社区“两委”换届,打破地域、身份界限,选优配强社区书记队伍。列支财政资金足额落实社区干部待遇,社区党组织专职成员年均报酬达X万元,办公经费达到XX万元。加大从社区专职工作者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力度,公开选拔优秀社区书记担任乡镇领导干部,提升干事创业动力。推行“轮职书记”制度,园区各企业党支部书记分月任职,履行第一书记职责,为党员上党课、为企业提建议、组织开展特色活动。实现“两新”党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全覆盖,负责全面指导“两新”党组织党建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覆盖不健全。企业改制过程中,配套措施跟不上,党员管理脱节,部分企业在改制中没有组织部门参加,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没有同步跟上,许多党组织解散后,没有完成正常的党员关系转接,使得部分党员“空挂”,直到XX年经过系统的党组织关系排查后情况才有好转,但仍然有部分遗留问题没有解决。“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不完全。20XX年,在全省的统一部署下,我县开展了“两新”组织“百日攻坚行动”,全县XX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XX家社会组织,分别结合实际,采取单独组建、挂靠联建等方式集中组建了党组织,覆盖率达到XX%。但仍然有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没有组建党组织,覆盖率无法达到XX%。

  (二)党务工作者素质不高。全县五个社区,现有工作人员XX人,其中具有大学专科学历以上的仅X人,知识欠缺,学习能力弱,难以满足当前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需要,受公益性岗位用人标准限制,部分人员三年满期就得换人,很多人刚熟悉工作,又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致使人员变动频繁,工作缺乏连续性。“两新”组织党组织除个别单位外,几乎所有的党务工作者均是兼职,没有足够的精力完成好党建工作。且非公企业受资金、市场等各方面影响较大,人员流转较快,缺乏工作连续性。

  (三)党组织管理体制不顺。县城区的党建工作仍然以党组织隶属关系采取纵向式管理,社区党组织与所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缺乏横向联系。党员管理有欠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认为自己是“单位人”,社区党建工作是“份外事”,不服从社区党组织管理,不愿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下岗党员生活落差大,想法多,不愿参加党组织活动;流动党员流动大,分散性强,参加党组织活动少。非公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平常多是抽下班的“空闲”时间开展活动,长时间的工作使得工人疲惫不堪,活动效果不显著。

  四、启示与思考

   (一)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核心是组织引领。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城市基层政权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的优势,真心诚意地为群众谋利益,才能赢得最广大居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保障是机制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能否形成,关键看能否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机制。建立社区基层党建组织领导体制。乡镇实行党政领导、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社区实行党员责任区和党员责任岗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社区工作运行机制。积极推广“一站式办公”、“一门式服务”,建立健全民情受理、限期办理、公示反馈、跟踪监督一系列协调解决机制。建立社区党建考评机制。对考核评价的目标、内容、标准以及评分依据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研究制定考核细则,对各社区党建工作进行单独考核。

  (三)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关键是强化服务。把基层党组织塑造成服务主体,要切实以“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工作为抓手,坚持“小型、多样、实用、灵活”的原则,不断拓宽服务领域。通过真正了解社情民意,打造更专业、更便捷的服务平台,直接面向辖区群众提供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志愿助残、农技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实现服务就在群众家门口的便利。强化与群众沟通,把“社会人”变成“组织人”,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同时还要自觉学习并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传递正能量,努力掌握工作主动权。

  (四)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目标是相融互动。要着力构建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单位党组织参加、“双向承诺、双向服务、双向反馈、双向监督”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情况,交流经验,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党建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教育引导党员有参与的意识、参与的动力和参与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共驻共建共融的合力。

城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2

  为推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扎实开展,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市委从相关部门抽调16人组成四个基层党建调研组,深入9个县(市、区)、52个市直党委、66个基层党组织,组织召开基层党组织书记座谈会16个,座谈212人次,发放1100张调查问卷,对全市乡村、街道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及两类组织等不同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了深入调研。

  主要做法及成效

  佳木斯市现有9个县(市、区)委,67个市直党委,46个市直党组;有530个基层党委、523个党总支、7127个党支部。现有62个乡镇党委,908个村党组织;31个街道党(工)委,342个社区党组织;207个两类组织党组织;全市共有党员149015名。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两区两带一城发展战略和十项重点工程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统领,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坚持保障大局,紧扣发展,突出特色,强化服务,把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科学发展工程、群众满意工程、固本强基工程。深入开展争发展排头、当服务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通过在产业项目中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活动,在工业三年再翻番中开展为企业献良策、做贡献和争创生产标兵、技术能手活动,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开展争做带头致富标兵、创建场县共建、小城镇建设示范单位等活动,使广大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当先锋、作表率,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双百工程评选活动,全市选树先进基层党组织225个,优秀共产党员典型132个,王江、赵永录、王海青、邱成武、姜驰等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在中央和省、市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徐泽洲来我市调研指导创先争优活动,对我市围绕中心扎实开展活动、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落实、健全机构扎实推进、典型引带营造氛围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我市创先争优活动思路清晰,载体实在,措施具体,成效显著,让群众看到了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深入开展百部联百村活动,城乡统筹的党建工作新格局逐步形成。组织中省市、县(市、区)直部门党组织与全市957个农村(含抚远县)基层党组织开展百部联百村活动,积极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通过组织体系联建、组织活动联搞、党建资源联享、服务党员群众联办、城乡全面发展联促五联方式,巩固了村党组织的核心地位,拓宽了城乡交流渠道,促进了城乡各类资源的合理流动,提升了机关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20XX年5月,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对全省开展百局联百村活动进行报道,专题选取我市百部联百村作为全省的活动典型进行采访报道,并在《国内动态》中刊发经验做法。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批示:百局联百村活动很好,既加强了农村基层党建资源,又让机关干部接地气似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普遍鼓励机关党组织与农村、社区党组织联创联建。中组部部务委员、组织二局局长陈向群来我市调研百部联百村活动时,对活动的开展、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黑龙江日报》、《党的生活》杂志、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刊发了我市的经验做法。

  全面推行新型民主治村模式,基层民主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为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有效解决农村一事一议难议成的问题,我们借鉴四议两公开做法,积极实践以村党组织、村代会、村委会为基本组织架构的农村新型民主管理办法,探索构建村党组织领导、村代会决策并监督、村委会落实的新型民主治村模式,将领导、决策、监督、执行四权分离,建立了权责明晰、决策民主、运作规范、监督有力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目前,全市96.3%的村结合村委会换届,推行了新型民主治村模式。

  城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2)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职责。基层党建工作的好坏直接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把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基层党委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

  一、改革创新,为推动组织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全面体现了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思想路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争当解放思想的排头兵,带头转变精神状态,把精神面貌从稳的思想、守的观念、怕的心理中解放出来,带头打破束缚我们思想观念的条条框框,切实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为推动组织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保证。

  一是要创新工作理念。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把改革创新精神体现到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改善结构、完善功能、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宗旨,在党建领导方式、组织设置、党员教育管理、党员活动阵地、活动内容及人才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方面,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结合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打开组织工作新局面。

  二是要创新工作思路。适应城乡发展日益融合,联系日趋精密,两新组织大量出现,党员流动频繁,党员从业多元化的要求,树立城乡一体党建工作理念,构建城乡党建工作一体规划、城乡党建资源一体配置、城乡党建事务一体管理、城乡党建服务一体开展、城乡党建考评一体进行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组织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监督渠道,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及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三是要创新工作举措。大胆尝试,敢于突破惯例,敢于超越自己,用改革精神推动各项工作。立足基层工作实际,以强烈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积极探索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新情况、新途径和新问题,开创工作新局面,以党员干部思想的大解放,带动全处干部群众思想的大解放,努力形成全处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共谋全处发展的良好氛围,真正把全处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上来,统一到推进我处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来,统一到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拼搏赶超的精神状态上来。

  四是要创新领导方式。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始终抓住党的建设这个根本,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领导方式,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坚持不懈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始终不渝地抓好领导班子建设,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不断提高各级干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来检验组职工作成效。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组织工作

  一是要把整合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方法。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发展,离不开对各类党建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和充分利用。要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有效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一要整合组织资源,巩固执政基础。二要整合干部资源,提升发展能力。三要整合人才资源,激发创造活力。

  二是要把服务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手段。一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围绕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民意。要转变工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把建设服务型组织作为基层党的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二要把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作为党的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指标进行考核,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与各类经济待遇保障结合起来。推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述评制度,将服务举措、成效作为衡量党建工作优劣的重要指标。三要建好活动阵地,构筑服务平台,搭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四要做好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三是要把民主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基层民主建设是党的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要紧紧围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四个环节,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四是要把和谐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价值取向。基层党的工作应紧扣和谐主题,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五是要把创新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在动力。一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基层党的组织建设,真正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二要围绕基层党组织活力,创新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三要围绕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要求,改进和完善各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办法。

  六是要把统筹作为基层党建的考核关键。要强化各级党组织抓党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把基层党建考核与经济发展和业务考核统筹进行,同步考核,同步推进。一要改进考核办法,增强考核评价的科学性。二要细化考核内容,增强考核评价的可操作性。三要兑现考核奖惩,增强考核评价的实用性。

  党的基层组织应充分认清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充分性,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最终通过全党上下共同努力,使我们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葆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稳定、人民幸福。

城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3

  党建,即党的建设的简称。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城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篇一

  最近,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重点解剖等方法,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调查,比较深入地掌握了全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状况。调查表明:社区党建和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是当前城市基层党建的薄弱环节,必须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

  一、现状

  目前,我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党员队伍基本稳定。现共有城市基层党员7132人,其中男性党员5349人,女性党员1783人;纯居民党员1066人,企业进社区党员4832人,企业职工党员233人,两新组织党员351人,教育系统党员437人,医疗卫生系统党员213人。队伍比较稳定。二是组织关系隶属基本明确。共有城市基层党组织366个,其中党委2个(医院1个,非公有制企业1个),党总支48个(社区46个,医院1个,区属企业1个),党支部312个(城市社区224个,区属企业17个,中小学校16个,医院11个,社会团体、中介组织3个,其他企事业单位41个),基本做到了每一名党员都有相应的支部进行管理,没有出现无支部管理的党员。三是支部活动开展基本正常。我们抽样调查了2个党委,5个总支,10个基层支部近一年来三会一课和民主生活会召开的情况,没有发现未过一次组

  织生活和未开展一次三会一课活动的情况。

  二、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们围绕加强城市基层党建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实事求是地分析,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党组织覆盖不健全,管理有疏漏。一是企业改制过程中配套措施跟不上,党员管理脱节。许多市区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没有组织部门参与,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没有纳入改制方案。有的企业党员下岗、原党组织解散后,没有按规定程序接转党员组织关系,造成部分党员空挂。据统计,全区接收的企业党员中有152名党员未到社区党组织报到,且无法查找,成为管理上的盲点。二是流动党员管理缺乏有效手段。城市基层党员流动快,流入流出党员多,但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不少流动党员流出不向党组织报告,流入不到当地党组织登记,部分党员长期游离

  于党组织之外。三是新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员管理不到位。据调查,全区有7个两新组织应建未建,有46个暂不符合组建条件的两新组织有党员,但人户分离,组织覆盖有名无实。

  2、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滞后,效果不理想。一是开展活动少,活动方式单调。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开展党建活动存在被动应付现象,开展党建活动的次数普遍较少。上级党委、组织部门部署开展活动,就布置一下,敷衍了事。组织活动时除了开会就是学习,活动缺乏生动性、趣味性,造成一些党员对参加组织活动比较反感,对过组织生活毫无兴趣,更谈不上取得多少实效。二是对困难党员的关心不够。

  不少企业回社区党员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特别是为振兴企业作出过贡献的老党员,企业破产后,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来源,本人又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有的还贫病交加,生活难以为继,但党组织对他们关心、帮助不够,影响

  了他们对党的感情。三是相当一部分社区总支的下设党支部由于无阵地、无经费,无热心党建工作的负责人,开展党建活动不积极、不主动,党组织对党员凝聚力和吸引力下降。

  3、部分党员组织观念淡薄,作用未发挥。城市基层党员特别是企业回社区党员,组织观念普遍比较淡薄,有的忘记了党员的基本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按规定交纳党费,不做组织分配的工作,成为三不党员、挂名党员。在调查的体育东路等5个社区中,社区党员大会的参会率不到40%,党费收缴率不到30%,少数企业回社区党员多年来未参加一次党组织活动,未交过一分钱党费;有的不愿亮明党员身份,不转组织关系,不与党组织联系,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有的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当改革涉及自身利益时,不能正确对待,甚至在公开场合散布消极言论,带头上访闹事,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相去甚远。

  三、对策

  1、全面理顺关系,增强党建工作的规范性。一要扩大基层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优化党组织设置。对新建的社区,新成立的两新组织要及时建立健全党支部,选配好支部班子;要按照属地管理、就近管理原则,抓好党员的分类分片管理。二要加强对基层党支部的调整整顿力度。对应建未建的两新组织要迅速组建支部,对有形无神缺乏战斗力的要坚决整改,对社区中规模过大、人数过多、管理有体无度的党组织,要通过建楼道党支部、党小组等办法,划小设置,增强教育管理的有效性。三要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以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建立居民区党建联席会,定期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开展党建工作研究和交流,通报情况,沟通信息,争取支援,形成共建、共商、共享、共管的工作格局。四要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党组织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职责与任务,纳入目标

  管理考核,建立健全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

  2、强化教育管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坚持分类施教,针对城市基层党员队伍的职业、职务、年龄、经济和生活状况,不断探索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改进教育管理方法,如对离退休党员,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入手,进行退岗不褪色教育,注意发挥他们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策理论水平高的优势,达到老有所用、老有所为的目的。对在职党员,要从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入手,进行在岗不落伍教育。通过建立社区党员监督反馈制度和社区联系点制度,对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情况进行及时登记和反馈。对下岗职工党员,要从关心思想生活入手,进行下岗不失志教育,帮助他们转换择业观念,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对流动党员,要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上入手,进行变岗不变身份教育。通过在流动党员集中区域成立党支部,开展双融入、双闪光活

  动等措施,努力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和宗旨观念。

  3、努力寻找结合点,丰富党建活动的多样性。一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机关与基层党组织之间要结成共建对子,参与基层组织建设。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与基层困难党员和特困居民之间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帮一扶贫助困活动,着力解决党员和居民群众的生活困难。二是开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让党员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融入组织。三是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以共产党员示范岗、共产党员示范店、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载体,亮明党员身份,引导党员在宣传政策、维护稳定、活跃文化、服务居民、致富帮富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城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4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积极构建城市基层大党建工作格局,根据省委、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区委组织部成立专题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了解等方式,对×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发挥区域化党委作用,提升区域化党建水平

  为构建城市基层大党建工作格局,×区通过以抓基础、抓机制、抓平台,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创新共驻共建模式、创新服务管理载体为主要内容的“三抓三创新”工作措施,在全区×个办事处成立“大党工委”,×个社区成立区域化党委,参与共驻共建单位党组织×个,吸纳兼职委员×个,实现了社区“事务共商、资源共享、建设共管、成效共评”。

  抓基础,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按照合理配置资源、便于管理和方便党员群众的原则,打破隶属界限,灵活设置党组织,实现社区内党组织联建。一是按片区设置党组织。根据片区、楼栋划分和党员分布情况设置党支部、党小组,形成社区小网格内片区型组织网络。二是按产业设置党组织。根据“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行业协会及商务楼宇上,形成新经济社会组织产业型组织网络。三是按功能设置党组织。根据社区党员爱好特点、专业特长等,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文体活动宣传队、夕阳红党支部等,形成功能型组织网络。目前,共建立片区党支部×个、楼栋党小组×个,纳入社区区域化党委管理的新经济社会组织党组织×个、特色党支部×个,形成了“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灵活多样、功能明晰”的组织网络体系。

  抓机制,创新共驻共建模式。创新工作机制,积极与驻社区单位对接和互动,形成社区建设管理的合力。一是建立事务共商机制。建立社区区域化党委会、驻社区单位党组织联席会和“两新”组织联席会制度,按照“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的原则,共同讨论决定辖区内有关重大问题。如六冶社区党委针对六冶单位家属院及其周边进行“三供一业”改造事项,与六冶集团等共建单位先后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协商完善工作方案,进行宣传发动,对选用材料和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确保惠民工程顺利完工。二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立足社区、驻社区单位及社区党员的服务需求,签订双向协议书,通过契约式管理,使驻社区单位充分发挥在人才、场地、健康医疗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促进共建单位资源和社区服务共享。如上海市场社区党委推行了“1+N”共建模式,与市文化宫、×小学、×等×家驻社区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明确了承诺事项,实现了资源共享。三是建立建设共管机制。社区和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围绕社区党建、平安建设、服务群众等工作抓共建,年初各社区与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签订共建目标责任书,列出参与社区管理服务责任清单,共同抓好共建责任和承诺事项落实。×年,共研究解决共驻共建问题×个。四是建立成效共评机制。由社区区域化党委牵头,围绕共驻共建工作开展情况、承诺事项完成情况,对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各类党员进行双向评议、双向认定,共同开展创先争优、先进联评。

  抓平台,创新服务管理载体。积极为共建单位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舞台”,强化社区区域化党委的服务功能。一是实行服务“项目化”管理。社区区域化党委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确定了符合社区实际、党员群众期盼的服务项目,驻社区单位党组织通过领办服务项目的方式,不断拓展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如×公司党支部在×社区领办敬老助残服务项目,逢年过节到社区孤寡老人家中慰问,对社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进行帮扶。二是实现在职党员联管。推行“一家三站”管理模式,建立社区“党员之家”,下设自管党员活动站、在职党员管理站和党员志愿者工作站,对自管党员实行“全责管理”、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党员志愿者实行“星级管理”,组织党员认领服务项目、明岗定责,促进在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例如:×社区党总支组织区法院和第二中医院在职党员,义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和健康知识讲座;×社区党委组织×等单位在职党员,宣传家庭美德与防诈骗知识,开展免费义诊,赠送常用药品等活动,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充分利用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丰富的资源,与社区党员群众的需求和期盼相结合,建立以结对式服务、菜单式服务、拉手式服务、组团式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模式,探索出了一批符合社区实际、群众满意率高的服务管理载体。如×社区党委推行了“党员志愿者菜单式服务”,参与在职党员×名,根据党员志愿者的特长制成服务菜单,方便社区群众根据需要选择,形成了一条清晰完整的志愿服务链条。同时,社区区域化党委对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优秀在职党员先进事迹进行表彰和宣传,建立激励机制,有效促进了社区区域化党委共驻共建活动的开展。

  (二)突出品牌创建,带动基层党建晋位升级

  以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通过培树一批群众认可、特色鲜明的服务品牌,促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晋位升级。一是“目标+任务”,立足实际定方向。引导基层党组织围绕品牌核心理念,结合工作实际,按照“五有一高”标准(有名称、有主题、有理念、有内涵、有目标,品牌的群众认可度高),由区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各基层党组织每年创建×个具有特色亮点、代表性强的“拳头品牌”,各党(工)委每年至少培树×个特点鲜明、生命力强的党建品牌,同时,按照“优、良、一般”三个等次,对区属党(工)委上报的党建工作品牌进行遴选、调整和审定,形成党建品牌资源库,力争通过×年的时间,在全区形成“一办一品牌一社一特色”的党建格局。二是“常规+特色”,把握原则促提升。按照“党员和群众需要什么,就创建什么项目、打造什么品牌”的原则,突出党建品牌的个性和特色,对符合实际、操作性强、有发展潜质的品牌项目,集中力量、全面跟进、包装提质;对不符合标准的品牌进行重新定位、精心培育,保证品牌的先进性、代表性和示范性。全区先后确定了×等办事处党建品牌×个,×社区“1+N”区域化党建模式等社区党建品牌×个,区发改委“阳光发改服务先锋”等机关党建品牌×个,×小“功能性党小组”等学校党建品牌×个,打造了一批不同领域党建工作亮点,有力地带动了全区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三是“定责+指导”,明确标准抓落实。坚持把规范化创建方式引入创建工作中,抓好创建工作的选题、申报、实施、督查四个环节,创新“定名称、定人员、定进度、定措施、定责任”的“五定”工作机制,完善“有明确的规范要求、有明确的创建思路、有鲜明的品牌名称、有丰富的活动载体、有深刻的品牌内涵和有广泛的社会影响”的“五有”创建标准,实施“品牌推选、品牌培育、品牌认定、品牌推广”四个创建步骤,采取“跟踪式检查,手术式剖析,现场式反馈”的创建督查办法,解决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品牌创建中成效不明显的问题。目前,已创建优秀党建品牌×个,在市级以上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播报×余次,其中×的“×”工作法、×的“流动居委会”、×的“十五分钟党员生活服务圈”等品牌多次被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报道,重庆办的“党旗下的领里情”品牌被中央电视台《文明中国行》栏目专题报道。四是“宣传+推广”,全面评估保成效。把品牌创建作为破解基层党建工作重难点问题的有力抓手,将品牌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细化考核内容,强化考核结果的科学运用。对品牌创建成效进行先期评估,作为基层党组织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对确有亮点、初具经验的品牌,利用《×要闻》《×组工》等媒介,全方位宣传、推广品牌的成功经验和成效,建立健全品牌创建工作的指导、考核、激励、保障、总结、创新、推广等制度,形成党建品牌创建的长效机制,并以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的形式在全区予以推广,以点带面扩大典型品牌的影响力,打造了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党建精品,构建“一办一品牌一社一特色”的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等特色品牌被《×日报》宣传报道,×社区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三)开展星级创评,助推“两新”党组织建设

  以开展“五个一”主题活动为重要抓手,以“两新”组织党组织“星级创评、分类定级”工作为载体,促进全区“两新”党组织党建工作扎实开展。一是抓目标,明确创星目标。结合市×和“两新”组织党建示范化工程建设要求,制定下发了《关于在“两新”组织党组织中开展星级创评、分类定级工作的通知》,明确星级评定的程序,科学确定星级等次,深入开展创评活动。二是抓指导,发挥示范带动。将星级创评、分类定级活动与创建“两新”党建示范点相结合,抓好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选点、申报、实施、督查四个环节,完善“有明确的创建目标、有明确的创建思路、有实用的创建载体”的“三有”创建标准,采取“跟踪式检查,手术式剖析,现场式反馈”的创建督查办法,帮助“两新”党组织理清思路、解决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创建活动的开展。全区×/×以上“两新”党组织提出了“三星级”以上“两新”党组织创建工作。三是抓落实,确保活动成效。按照“党组织班子、党员队伍、生产经营、企业文化、劳动关系、社会评价”六类×项指标,×月份在企业自评、上级党工委初评的基础上,采取民主测评、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和调查核实等方法,组织对×家“两新”党组织进行星级考核认定,拟对×家“两新”党组织分别命名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两新”党组织,并给予一定党建资金补助,进一步激发“两新”党组织“星级创评”的热情。

  (四)深化四项机制,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

  作为全省县级以下“四项基础制度”建设试点城区,我们将其作为改进和加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来抓,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成效初显。一是以推行“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为切入点,健全民主科学决策机制。通过夯实制度、思想、组织“三个基础”,建立了督促考评、责任追究、群众监督“三项机制”,注重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与实行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与提高议事能力、大力推广与创新完善“三个结合”,在城市社区推行了“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民主监督等×项配套制度,把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穿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民主自治机制更加完善、决策更加科学、社区更加和谐、群众更加满意,先后解决公益性、社会性重大事项×件,涉及金额×万元;二是以构建三级平台为关键点,健全矛盾调解化解机制。依托区、办事处、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室)三级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了三调联动等×项制度,建成了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形成了两个中心,十个业务单元的矛盾纠纷调处和诉调对接联动工作机制,各类矛盾纠纷上交率较以往同期下降了×%以上,各类纠纷基层有效调处化解率上升了×%。三是以加强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着力点,健全便民服务机制。通过建强服务阵地、健全服务制度、创新服务模式,大力实施“社区达标创优活动三年规划”,加强养老服务中心和区、办事处、社区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余项服务事项纳入便民服务中心集中管理,建立健全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五大类×余项制度,制作×余块《便民服务指南》悬挂到居民小区,有效提高了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水平,三级便民服务平台受理服务事项×万余件,办结率达到×%。四是以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为支撑点,健全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形成了以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居务监督等工作制度和工作规程等为主要内容的“一套制度”,强化了抓主体责任和抓监督责任“两个责任”的落实,坚持强化权力公开、宣传教育、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的“四个强化”,绘制了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流程图,进一步细化监督责任,规范监督程序。采取专项检查、走访座谈、民主评议等方式进行跟踪督查,不定期对全区基层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等情况进行明查暗访,从源头上预防干部不廉洁的问题发生,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满意率明显提升。

  (五)坚持载体创新领,全面提升党建工作实效

  一是注重服务民生。紧抓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试点机遇,积极推动“三社联动”试点工作,累计投入×余万元,建立了区、办事处、社区三级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在全区×个城市社区全面实施,逐步形成了“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公共服务为支撑,以三社联动为依托,以志愿者服务为载体”的具有×特色的社区服务体系。二是注重党组织覆盖。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灵活科学设置党的组织,目前全区×个社区共建立社区党委×个,党总支×个,党支部×个,建立片区党支部×个,楼栋党小组×个,初步形成了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三级组织构架。同时,按照合理配置资源、便于管理和方便党员群众的原则,打破隶属界限,先后建立片区、产业和功能型党组织×余个,进一步扩大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三是注重党建创新。为全面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在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的基础上,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建立了×个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探索开发了以“党性教育+素质拓展+互动实践”为主的创意组织生活项目,开设×余个生活菜单,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自行点菜,组织部门按需配菜,充分满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地参观、精品党课、案例分析、视频教育、重温入党誓词、座谈讨论、组织生活会、党员志愿服务等形式,让党员在参观教育中强化党性修养,在具体实践中提升服务意识,使党的组织生活更具时代性、开放性、服务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自×年×月份基地开放以来,先后有×批×余名党员参加了开放式组织生活。

  二、经验及启示

  (一)发挥党员作用是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关键。广大党员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如何,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活动载体、活泼新颖的活动形式,吸引广大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让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增强党员参与意识、奉献意识。近几年,通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设岗定责、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三亮三比三创”活动等做法,有效强化了党员的身份意识和先锋意识,积极引导了党员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团结引领了广大群众。

  (二)提升服务水平是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前提。当前,社区承载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社区的阵地、人员、经费有限等问题制约了社区作用的发挥,现有的社区党建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只有成立社区区域化党委,将辖区单位吸纳到社区党组织中,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才能为社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活力,使社区管理由“独角戏”变为“大合唱”。社区区域化党委充分发挥了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动员各方力量,拓展服务空间,优化服务内容,使社区整体功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更好地为辖区群众服务。

  (三)创新服务载体是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重点。随着群众主体意识的提高,基层党组织原先固有的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群众希望在享受服务过程中,能提出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能借助组织平台和资源实现自我服务等。各党组织结合实际,创新服务载体,打造服务品牌,提供差异化服务,既调动了党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又满足了群众的需求。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需进一步强化。×区商业发达、工业企业多,辖区党员基数大、人员结构复杂,客观上增加了党员管理特别是流动党员的管理难度。由于流动党员工作变动频繁,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流动党员的去向;有的流动党员不愿意亮明党员身份,长期脱离党组织,成为“隐形”党员、“口袋”党员,造成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身份难证明、关系难转接、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

  (二)机关党建工作载体需进一步丰富。尽管在机关党建创新上进行了一些大胆的革新和探索,但总体上视野还不够开阔,党建工作的活动方法、表现手段等不多,一定程度上束缚、影响了党建载体的创新,迟滞了机关党建工作的成效显现。

  (三)“两新”党组织作用发挥需进一步提升。“两新”组织主要以生产经营为主,党员人数少且流动性大,企业党务工作者大多身兼数职,从事党务工作的时间、精力得不到有效保证,使得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还不明显。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为进一步夯实党建基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按照×巩固提升年实施意见要求,下一步,×区将通过推行“×”党建工作模式,全面推动全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突出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这一主线。深刻把握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新常态,坚持思想教育从严、作风要求从严、组织建设从严、制度执行从严,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贯穿落实到基层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用从严治党的新成效、为民服务的新成果取信于民。

  (二)抓住“三支队伍”建设这个关键。一是抓好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按照“三强两好一满意”要求,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统筹抓好党组织书记“选、育、用、管”等工作。二是抓好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调整充实办事处、社区、机关、学校、“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党务工作者队伍,增强抓基层党建工作力量。三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严把党员入口,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加大党内关怀力度,加强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打造优秀党员队伍。

  (三)突出“三大领域”党建这个重点。一是社区党建。健全社区“两委”议事协调机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发挥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作用,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两新”党建。深化“两新”党组织“星级评定、分类定级”工作,开展“双培双创”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商圈、园区、“两新”党建示范点。三是机关、学校党建。开展机关党员“亮身份、当先锋”活动,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三亮三比三创”活动,推行“四零服务”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学校党组织中通过开展“三分类三升级”活动,通过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着力促进学校党组织晋位升级。

  (四)突出实施“六大工程”这个抓手。一是实施责任工程。建立“四个一”制度,即:开展一次专题调研,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一次专题汇报,组织一次专题讨论;建立区委常委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帮助基层探索创新和有效破解党建难题;健全完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三单制”管理和月例会、季观摩评比、半年和年终考核排名等制度,夯实党建工作责任。二是实施素质工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探索创新党员教育方式,通过开展固定“党员主题活动日”,确定×月份为“党性集中教育月”、“学党章、重温入党誓词、争做合格党员”等主题实践活动,依托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党员素质提升,增强党员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三是实施共建工程。优化组织网络,在建立社区党委(总支)、网格党支部、小区(楼栋)党小组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地缘、趣缘、业缘党支部;紧跟党员向,探索建立网络党组织、流动党组织等,确保党的组织全覆盖。扎实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坚持和完善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区域化党委工作机制,建立区、办事处、国有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努力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四是实施旗帜工程。按照“建点连线成片、形成区(带)”的工作思路,以打造社区、“两新”组织、机关、学校等不同类型党建示范点为依托,着力打造牡丹广场中部党建示范区、武汉路党建示范带和万达商圈党群服务中心,着力打造“一区一带一圈”党建示范格局。五是实施创新工程。“党建+平台”,将党员志愿服务积极融入区委“三社联动、四位一体”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建+计划”,开展以“构建×张网络、打造×个清单、健全×项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着力实施“红色堡垒计划”;“党建+基地”,打造不同类型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形成“基础型线路、红色工业线路、公益型线路”三条特色鲜明的开放式组织生活风景线,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六是实施保障工程。健全经费保障体系,从区财政列支不低于×万元,作为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用于阵地建设、功能提升、教育培训等。强化组织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办事处、园区和社区等各类党组织阵地资源优势,打造开放式综合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强化政策激励,积极推荐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在“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各类评选中予以优先推荐,营造良好氛围,凸显正向效应。

城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5

  进入**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对城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城市功能提升与布局调整同步推进,要求既有设施发挥最大效能;经济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步深化,要求行政管理更好地适应于发展和改革;国际化程度与人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要求城建领域的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同时,**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人口、资源及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度明显提高,要求形成快速反应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总之,城建领域的工作内容深化、社会需求增长、可变因素增多、状态变化加快、情况更趋复杂,要求城市建设和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科学组织城市运行,有效保障城市供给,从容应对城市灾害,以及全面加强对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与防灾等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

  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城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以系统、完整、动态的数据为依据;透明,以各个部门、环节以及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信息对称为前提;现势,以最小的时空差、最高的运行效率为特征;集成,以各类管理、设施、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城市运行最佳效能为目标。这些基本要求,决定了城市管理必须更多地依托于现代化的、先进的技术手段。

  信息化的本质是:新技术的扩散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影响面广、渗透性强、效益明显和作用力持久等特征,是城建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基本依托。信息化在城建领域的扩散与应用,有利于通过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带动管理、设施、服务等实物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迫使城市管理进一步摆脱传统的方式和手段,由定性向定量、封闭向透明、静态向动态、局部向整体转变,在此基础上,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流程再造和人的素质提高。因此,紧紧围绕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目标,制订并实施建设系统信息化规划纲要,对于城建工作进一步适应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化城市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行动纲要》目标时限到**年,分三年、五年、八年三个阶段实施,重点安排前三年行动计划,衔接五年管理要求,达到八年管理目标。

  一、发展历程、现状与方向

  **建设系统的信息化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世纪**年代,建设系统已开始应用计算机。经过40多年的应用实践和技术发展,应用领域,从单一的结构分析,渗透到勘察、设计、施工等辅助生产、管理中,进而拓展到电子政务、行业管理、社会服务等公共领域;应用技术,从最初的科学计算,扩展到CAD设计、自动控制、遥控遥信遥测、地理信息系统、城市遥感、IC卡等诸多技术。

  目前,建设系统信息化的状况为:一是基本具备实现电子政务的条件。全系统各部门都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的政府网站,架起了政府与社会市民信息沟通的桥梁;绝大部分行政机关建立了机关局域网,基本形成政务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二是大致形成面向城市管理的GIS应用格局。自20世纪90年代GIS技术在建设系统试用以来,技术日趋成熟,应用也由基础资源建设逐步向资源整合、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发展,基本形成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及相关标准。目前,全系统各职能部门利用GIS技术研究、开发了一批面向城市管理的应用系统。三是初步开辟服务社会公众的信息化途径。水、气、公交、出租等行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电话与网上受理的服务热线,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一卡通”覆盖了本市公共交通领域,迄今发卡650多万张,日均使用250万人次以上;智能化小区建设开始推进,有100多个智能化小区通过了设计评审,10多个即将建成。

  根据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在发展方向上,必须实现“两个重大转变”:一是进一步突出重点,应用的领域由全面展开向重点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转变;二是进一步提高层次,应用的方式由自成系统为主向资源整合、综合集成和提高整体效能转变。按照发展方向,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做到“三个加强”:

  第一,加强城市管理与信息化的结合。城市管理者要进一步摆脱传统的思维习惯、工作方法,善于按照信息化要求组织和协调管理;信息技术工作者要更多地了解业务工作,善于应用信息技术支撑城市管理,使两者得到更加协调、有机的结合。

  第二,加强信息化基础资源的建设与维护。既要注重技术的先进性,更应加强基础资源的建设与维护,已经建立起来的城市管理基础资源数据库,要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现势性,以适应和满足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城市的要求。

  第三,加强信息化辅助决策支撑能力的建设。既要注重应用系统所储存微观数据的开发利用,更应加强反映行业总体情况的宏观决策数据及相关评价指标的储存与开发利用,为政府部门及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辅助支撑。

  二、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和**市关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要求,围绕“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以及“以管理统帅建设”的思想,以信息化为载体,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的方式与技术创新,通过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实施原则

  一是服务与促进城市管理并重的原则。立足于提高城市管理的综合效能,加强信息化与城市管理的结合,尤其是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全过程的应用与渗透,既作为服务于城市管理重要的辅助手段,又作为促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调整和管理流程再造的重要动力。

  二是聚焦阶段目标与整体协调推进相统一的原则。按照城市管理3年、5年、8年的发展目标,明确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化阶段性目标,既有每个阶段重点突破的环节,又把各个阶段作为有机的整体加以推进,做到可见、可控和可实现。

  三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适应城市管理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要求,把资源整合、综合集成作为本轮信息化的重点之一。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由各单位分别开展建设和运行管理。同时,以“基础平台”为载体,开展各行业基础数据库建设,构筑资源共享平台。

  三、主要目标与任务

  (一)目标

  到**年,以网上办事为重点的比较完备的电子政务系统全面运行、城市管理的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发挥作用、政府宏观决策的辅助决策支持能力全面形成为标志,建成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基本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形成城市管理数字化的格局。

  (二)任务

  1、三年主要任务

  以构筑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环境为重点,在电子政务建设、资源共享建设、重点应用项目建设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

  (1)电子政务建设

  网上办事

  --全系统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须在网上发布各类政务信息,主要内容包括:机构介绍、管理职能、政策法规、标准与规范及行业动态等信息。同时,应根据政务信息内容的变化,及时给予更新。

  --全系统各职能管理部门须在网上公布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和程序,加快推进网上办事进程,努力实现“一办到底”的要求,加大网上办事的后续支持力度,并根据行政审批事项和要求的调整,及时对网上办事内容进行更新。

  --深化、完善已开通的设施报修、意见投诉和信息咨询等服务,拓展社会、市民对城市管理热点问题的信息化参与途径,及时发布与社会、市民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

  网上办公

  --完善建设系统各职能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丰富内部网站的信息内容。全面实现以公文流转、工作安排、会议通知和信息浏览为主要内容的办公自动化业务应用。

  --拟定建设系统各职能部门之间网上公文传输的制度及操作细则。利用公务网的基础设施,实现建委机关与建设系统各局机关之间的公文传输。

  --建立、完善建设系统各机关内部的信访、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统计报表等基础资料的数据库,为网上办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辅助机关内部的事务处理。

  (2)资源共享建设

  进一步完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扩充道路、道路路段、道路节点和街坊等基本地理统计单元与标准编码,充实基础数据平台中电子地图、遥感图的信息内容。

  开展全系统信息化基础性标准研究,建立适用的分类编码体系和元数据标准,完成各行业分类编码和元数据的建设,基本形成全系统信息化基础性标准体系。

  建设涵盖市政、环保、绿化、市容环卫、水务、交通、港口、房地产、建筑建材、综合执法等十大领域的基础数据库,其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规划及管理对象的地理位置、基本情况和其他需要共享的信息,并相应开发具有编制专业规划、运行管理、日常维护、应急处置和数据更新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十大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构筑各行业信息资源能横向连接、纵向迭加,可面向城市管理综合应用的信息共享平台框架。同时,建立建设系统信息共享的机制,制定信息共享的管理办法,设立相应的共享管理协调机构,以保障信息资源的共享。

  (3)重点应用项目建设

  城市道路交通

  --按照本市发展智能交通的总体考虑,建设**市中心区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实现中心区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的采集、共享和发布。

  --以公交客运调度和停车管理为重点,初步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挥调度系统,促进公共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城市交通运行组织。

  --制定**市公共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促进自动售检票系统装备的研发和形成系统装备国产化的能力。

  供给保障和应急处置

  --整合建设系统现有的服务热线资源,逐步建立面向社会公众涵盖燃气、供水、排水、公交、出租、环保、环卫、绿化、综合执法等服务的“一线通”系统,提高城市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改造、完善覆盖中心城区的燃气、供水、排水SCADA系统,优化对燃气、供水、排水的网络监控与调度。

  --集成防汛、抗震、道路交通、地下干管、建设工程、公园及大型绿地等基础信息资源,构建**建设系统防灾救灾的应急处置系统,提升城市管理应急处理能力。

  房地产与旧区改造

  --结合城市遥感技术,建立土地利用、房地产开发与建设、旧区改造的动态监控系统,加强对城市房屋土地资源、住宅建设的综合管理。

  --建立全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的信息平台,构筑房地产市场的诚信体系和产权、产籍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预测能力。

  城市环境与综合执法

  --建立对水资源、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绿化等城市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系统,初步实现对城市整体环境状况的自动化监察,为相关职能部门的依法行政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中心城区、景观道路等重要市容市貌的电子监察系统,初步形成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执法能力,提高综合执法的效率和水平。

  2、五年主要任务

  在前三年信息化工作基础上,联系**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实际,结合城市管理的资源整合和管理流程再造,将信息化应用覆盖到建设系统各管理部门,贯穿于各主要工作环节,基本实现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

  (1)电子政务建设

  全面实现网上办事,有条件的`审批事项要做到网上办事“一办到底”。整合办公自动化与行业管理信息化应用资源,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办公业务和管理业务的互动操作。完善社会、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信息化途径。

  (2)资源共享建设

  完善十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强化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各部门重要管理环节和内容上的应用,建成面向城市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基本实现管理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促进管理手段的根本性转变。

  (3)重点应用项目建设

  建成**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挥调度系统、城市管理服务的“一线通”系统、**建设系统防灾救灾的应急处置系统、房地产市场的预警系统、城市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系统、市容市貌的电子监察系统,并在城市管理中发挥实际效用。

  3、八年主要任务

  在前五年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已建成的十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借助城市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经验,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分析、归纳,研究制定能掌握总体情况、分析预测发展趋势的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建立为各级领导服务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基本实现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

  到**年,**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工作将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形成能够摸清家底、掌握动态、找到规律、科学决策的“城市管理数字化”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明确信息化工作的责任制

  首先,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一把手必须亲自抓本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协调与推进,重点是负责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审定及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决策。其次,明确各单位主管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及相应的工作职责。主管责任部门要负责组织本系统信息化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本系统重大的信息化项目,组织开展人才的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工作;具体责任人主要是负责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参与和配合、实施进程的督促检查及建成项目的运行维护。

  (二)结合管理流程再造,建立数据的更新维护机制

  根据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同步进行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和管理流程的再造,应使管理过程中产生或变化的数据,成为信息化应用系统重要的数据“源头”。处在各管理环节中的人员,应在管理过程的实际操作中完成对数据的更新维护,并把它纳入日常管理的轨道。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落实各部门和人员对数据进行更新维护的责任。建立稳定的信息提供网络,形成数据动态维护的机制。

  (三)落实信息化经费保障

  各职能部门对信息化工作应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从局部看,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投入,但从总体看,通过信息化建设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产出的效益远大于对它的投入。因此,各单位须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应把信息化建设视作硬件工程项目统筹落实资金。在安排年度科研项目的经费中,要扩大信息化项目所占的比例。另外也可设置信息化专项资金,以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

  根据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情况,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把信息化工作中的发展规划、实施建设、功能作用、维护机制、经费保障、人才培养等内容列入考核的范畴中,用定期交流、检查考核的办法,对建设系统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加以检查、督促和指导,并把相关的情况定期进行通报。

城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明确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目标要求和实现路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需要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共同参与构建,但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难以自发、自觉地主动参与。这就需要党组织积极发挥其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组织动员和协调整合各类主体和力量。坚强有力的党的基层组织就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和保障。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中,党建重点正逐步从建立和覆盖全方位的基层党组织,发展到着重提升组织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的阶段。换句话说,就是要从强调覆盖面的“建党”到强调质量和功能的“党建”。

  一、建设街道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建设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xx年,辖区总面积xx平方公里,街道下辖x、x个社区,共有住宅小区x个,总人口xx人。

  近年来,街道坚持“一核心三融合”党建工作理念,以开放融合型社区建设为抓手,深化社区党组织365精细化服务法,以x社区为试点,创新推出“思想融合,共树“四个意识”;组织融合,共抓基层党建;队伍融合,共同服务居民”为主要内容的“三融三共”党建工作模式,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全面统筹整合辖区行业、单位及各领域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公共服务建设、民生保障落实、小区综合改造整治、维护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不断完善区域治理体系,增强区域治理能力,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形成资源同享、服务同步、人才同育、社会共治的城市基层党建良好格局。

  目前,街道党工委下设x个机关党支部,x个社区党支部,徒步协会、民间文化艺术协会x个社会组织党支部,x个青创党支部。x个社区均成立了涵盖社区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的联合党委,联动推进党建工作,并在辖区xx个居民小区成立党小组,帮助业委会推进小区治理等各项工作,形成了党组织覆盖,区域联动推进社会基层治理良性发展的生动局面。

  二、建设街道推进城市基层党建融合发展的具体做法

  (一)完善措施,提高社区党员网格化管理效能,实现组织引领

  1、变纵向链式管理为横向“网格化”管理。街道通过组织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街道实施综合管理网格制工作以来,各项工作都在xx个网格内落地开展,党建工作也不例外,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党员管理都划分在相应的网格内强化责任,有效解决了过去社区党组织“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同时,服务管理内容也趋于标准化。结合社区党组织xx精细化服务法,社区党建网格服务管理对网格内的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源准确掌握,网格责任人员对所负责区域的情况掌握到位,做到“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矛盾隐患清”。在扎实管好社区直管党员的基础上,街道还逐渐把工作的触角向社区其他党员延伸。一是向生活在社区的在职党员延伸。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活动,xx名区直在职党员在所居住的社区建立了个人档案,接受单位和社区党组织的“双重管理”。二是向辖区内“两新”组织党员延伸。20xx年成立了青创党支部,并在东胜区民间文化艺术协会支部、鄂尔多斯市徒步协会联合会支部指派党建指导员,开展基层党建指导工作,使其步入正规轨道运行。

  2、变无差别管理为分类管理。社区党支部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需求,进一步加大了社区党员分类管理的力度。对本支部党员,建立了定期排查、联系、反馈“三定”工作机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组织关系不漏、组织生活不断、教育管理不松;对单位在职党员,建立了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普查登记和情况反馈制度,实行“双重管理”,广泛吸收他们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对离退休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及“两新”组织党员,采取“一定期三主动”的管理方式,即:对大多数能按时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每月定期组织学习教育,对长期外出的党员,主动联系教育;对因生产、经营繁忙影响了正常活动的党员,主动宣传教育;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主动上门教育。实施分类管理办法后,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党员对社区的归属感大为增强。

  3、变传统教育手段为现代化教育手段。随着社区党员队伍构成的日趋复杂和党员思想状况的多样化,开会念报纸等传统教育手段已难以满足社区党员的实际需要。要达到形式与内容、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必须贴近时代,增强对党员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激发党员的自主参与意识。我们积极尝试利用党员微信群、学习强国APP、北疆先锋、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传播党的知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优化机制,共抓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实现区域联动

  1、建立互联互动机制。个别社区单纯依靠网格自身的力量很难有效地开展社区党建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街道在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对网格党小组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的同时,注重建立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互联互动机制。在日常工作中,各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之间分组不分家,坚持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困难互助,实行小型活动单独搞,中型活动结对搞,大型活动统一搞,对于活动场地、服务设施等有限的社区资源由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统筹调配使用。此外,街道党工委每两周组织社区党支部书记召开会议,通报情况,交流经验,共同讨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保证了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优化共驻共建机制。社区党支部是社区建设的依靠力量。过去,驻辖单位、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强,社区党组织常常处于尴尬境地,社区党支部、驻辖单位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不明显。通过运用区域联动,网格制工作的开展,各个社区单位结成了党建共同体,通过区域联合党委共建,社区党组织与驻辖单位党组织明确工作责职,签订共建协议,围绕辖区群众性,公益性事务共商共议,齐抓共管,形成了社区党建的强大合力。截至目前,x个社区与xx家驻辖单位结成了共建对子。

  (三)提升服务,深化问题在网格内解决意识,实现服务全情

  1、完善社区关爱机制。运用综合管理网格制工作,更大限度地整合了社区资源,提高了党组织为党员、党组织为群众、党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社区党支部制定服务管理项目更加人性化。社区党支部依托社区党组织365精细化服务,以网格化为载体,以精细化为手段,通过实地查看、建立台账、走访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使网格化服务成为真正的“为民、惠民、便民”工程。一是民意表达有渠道。支部在每个网格内通过设立意见箱、定期召开民情座谈会,及时梳理网格内存在的问题,形成了社情民意覆盖高效率收集的网格和协调处理体系。

  2、引导树立良好社区精神风貌。支部通过动员辖区党建网格责任人,组织居民、志愿者、辖区单位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文明礼仪宣传、孝老爱亲等志愿服务,不仅改善了小区居住环境,同时居民素质也显著提升,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社区精神风貌。三是民生项目有落实。通过责任人的广泛宣传,为符合条件的居民办理了计划生育养老保险补贴,xx就业困难人员补贴等,联合辖区联合党委成员单位为辖区居民免费提供体检、义诊、义剪等活动。四是平安建设有保障。社区党支部积极发挥网格内居民代表和党员代表的作用,利用他们人员熟、信息灵的特点,关注和掌握不稳定信息,第一时间掌握居民动态,发现问题及早介入,确保网格内和谐稳定。

  3、引入激励约束机制。为了长久保持网格制工作模式的活力,我们引入了约束和激励机制。对社区非直管党员,建立社区表现反馈制度,定期向党员所在党组织反馈党员表现情况;对于社区直管党员,实行党员会考制度,每年进行社区党员民主评议,把参与社区建设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党员的重要依据,并将评议结果在社区范围内予以公示。与此同时,街道党工委对优秀的党支部、党员个人进行表彰,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作为模范典型在全街道进行宣传学习,以此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街道通过推进城市基层党建融合发展的一系列具体做法,根据社区服务人群的不同,打造党建特色工作,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形成了一定成效。

  例如,建设街道x社区以“思想融合,共树“四个意识”;组织融合,共抓基层党建;队伍融合,共同服务居民”为主要内容的“三融三共”为党建指导思想,有效统筹整合街道社区、企业、党小组、业委会、小区治理委员会、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爱心人士等多方资源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全力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成功形成“共驻共建共治共享”的x社区党建服务品牌,并在全街道推广。

  建设街道桥西社区以“党建+青创+新公益”为主线,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依托社区周边商家文艺小资、休闲气息浓厚,且多是留学生、大学生,素质高、点子多的优势特点,利用社区1008爱心驿站公益品牌(1008+青年爱心志愿者联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创新性地打造青年文化特色创业街区,同时吸纳周边街区商户联合经营、抱团取暖,将该街区打造成最具特色的东胜自己的青年文化创业街区和留学生创业基地,更好的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做强公益事业,让党建引领意识形态、引领青年创业,将创业成果孵化并转化为服务大众的资源,真正使党建工作成为基层小微创新创业发展的红色引擎。

  建设街道育英社区、新巷社区等创新网格化党建,坚持“管理服务进网格,一切工作到支部”。在此基础上,坚持倡导“做身边好党员”的理念,要求区域内党员主动承担宣传党的理念、落实党建要求、和谐党群关系、引领核心价值观等任务;要求党员主动关心邻里关系、楼道(楼宇)环境、困难群体,由此,搭建了“残疾人服务之家”。在网格服务中,充分发挥公共议题的聚集和老年人的就近参与的优势,打破了传统区域化党建下的“推皮球”与人际交往的冷漠感。这不仅有助于打造“有温度的社区”,而且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精神状态和社区生活体验。

  在加强社区党建领导管理体制的实践中,建设街道党工委紧紧围绕党建引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基调,以全域“融合联动、同向发力”的思维扎实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在“三融三共”党建工作模式下,切实将城市基层互联互动工作融入日常,抓在平常,有力推动辖区各领域党组织相融共生。

  三、建设街道推进城市基层党建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首先,狠抓落实是党建的基础要素。一段时间里,一些基层党组织出现了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党建责任虚化、党员边缘化等问题。这使得城市基层党建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社会功能被直接削弱。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下大力气推行责任党建,明确责任内容,明确责任区域,通过狠抓完落实,完善压力传导机制,构建实施城市基层党建网格化的责任联动体系。街道党工委负第一责任,重点围绕打基础、抓落实,社区党支部是战斗堡垒,负直接责任,重点围绕强化统筹协调,抓规范、强班子、重服务。

  其次,行动是党建的联动要素。在基层党建的实践中,无论是“街社党建”还是“区域化党建”,其得以有效运转和联动的关键要素在于党员行动。这也就是说,如何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其从理念中真正走出来,是提升党建工作联动效能的关键所在。

  最后,落脚点是服务融合,即党建和行政的融合。结合综合管理网格制的实施,继续强化网格响应处置模式,打造党建牵头、网格助力和街道各部门依责融入的良性格局,从而让党务、政务、事务得以交互助力。

  总之,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融合发展,是应对社会结构性变化和各种社会风险进行的积极调试,它打破了基层封闭的条块结构,借助综合管理网格制工作的开展,将开放性的区域化力量融入,将更多资源与力量深入网格中,发现问题,及决问题,能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行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城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7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基层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把城市基层党建摆在重要位置。这是厚植党的执政之基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战略选择,也是加强党对城市工作领导、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城市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突破城市基层党建条块限制,构建城市党建新格局,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会治理,已经成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亟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建强城市基层党建重大工作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探索,走出了新路,树立了样板。

  一、背景与起因

  云岩区是贵州省贵阳市的主城区,也是贵阳市老城的主体部分,下辖城市社区27个,城市居委会145个,共有城市社区党组织党员10140人,城镇化率接近100%,93.57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居住了将近100万的人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群众需求的迅速增长,城市社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度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社区党建呈现“条块分割”“条强块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相对成熟,楼宇、商圈、市场、街区等新兴领域党建通过近年狠抓后,也日渐欣荣,但缺少必要的组织连接形式,“条”与“条”各行其道,“块”上资源聚集乏力,单位党组织和地区党组织难以形成合力;二是区域内各领域党组织开放性、融合性不足,缺少推动横向联结、纵向联通、“跨界”联合的互动互联机制,比如,居委会是自治组织,业委会是社会组织,物业公司是经济组织,三者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且均有自身的运行规则,没有“谁听从谁”的制度,也没有“谁联系谁”的常态机制,交流上存在难以逾越的“天堑”和“鸿沟”,资源供需不匹配,一些部门“溢出”的资源,恰好是一些组织的“甘露”;三是基层党员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可度降低,主要表现为“流动党员不愿找社区、单位党员不想理社区、离退休党员顾不上社区、居民党员帮不上社区”,究其原因,就是社区党组织在设计开展党组织活动时“一厢情愿”,没有结合各类党员群体的特点,让人提不起兴趣。因此,近年来,云岩区坚持问题导向,以城市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切入点,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区域化党建工作为主线,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城市社区党建组织、机制、平台建设,打造党建共同体,提升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整体效应。

  二、云岩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岩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秉持“区域化、大党建”的工作理念,主动顺应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在谋划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不断强化城市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创新联动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完善服务功能,通过组织连结、机制连通、平台连创三个维度,打造党建工作共同体,突破城市基层党建条块限制、封闭运行的模式,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三维一体”的新格局。

  (一)坚持组织连结推进高度融合,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同步。着力打破传统“单位建党”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的壁垒,建立“三层三级”的区域化共建共治共商架构。一是社区共治委揽全局。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吸纳有较强影响力、在基层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驻区单位、群团、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或有一定影响力的“两代表一委员”等,组建27个社区共治委,同步制定联络服务、联席会议等制度,联结辖区300余个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深度整合资源、集聚能量、联动左右,成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新“引擎”。二是居委会共治会筑堡垒。以居委会党组织为主体,吸收辖区物管公司、业委会、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个体商户等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或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热心人士等,组建135个居委会共治会,采取居民“议事会”“圆桌会议”等方式,抓好辖区自治工作。三是院落共治小组延触角。依托130余个“候鸟式”功能型党支部,组建院落共治小组,通过建立“党群议事亭”,召开院落共建会、坝坝会,成立小区院落党员志愿服务队、治安巡逻队、纠纷调解队等,提升小区院落党员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坚持机制连通扩大深度协作,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同步。遵循区域一体化原则,建立“联盟”“轮值”“联姻”机制,推动辖区各类党组织紧密联系,形成区域共驻共建“一盘棋”。一是“联盟”携手发展。在区域内推进行业统筹、领域统筹,建成大数据、旅游餐饮、医疗健康、文化文创等7类党建联盟,推行企业党建联抓、产业发展联商、先进文化联建、人才成长联育、和谐社会联促的“五联”工作法,实现党建工作协作共建,企业发展精诚合作。二是“轮值”激活动力。依托社区共治工作开展,建立“轮值”制度,区域“共治委”“共治会”成员轮流担任“轮值主席(会长)”,认领解决区域内社会治理、民生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于年底开展“轮值主席(会长)”履责情况述评,确保工作实效。截止目前,共有150余个单位的负责同志担任“轮值主席(会长)”,解决问题500余个。三是“片区”联姻合作。秉持“大片区”党建工作理念,整合“区域”为“板块”,探索片区党建管理模式,将27个社区划分为6个党建工作片区,统筹党建、行政、社会资源,通过工作指定、主动认领、轮流服务等方式,推动片区党建纵横交流、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并按照痛点同解决、资源同整合、目标同实现,组织344对党组织开展“三同”党组织联姻结对,实现片区、区域党组织“跨界”合作。

  (三)坚持平台连创深化广度服务,实现理念创新与方法创新同步。不断完善和丰富服务平台建设,强化辖区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一是“一站一家一中心”让企业更有获得感。整合社区、居委会、非公企业党建资源,组建“红领空间站”党支部33个、非公党建之家28个、非公经济服务中心1个,建立“社区党委+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非公企业”的共建包保制度,把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商业街区等“两个全覆盖”及惠企护企暖企工作,由社区党委“单干”转为区域“一起干”,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二是“一家三站”让党员更有归属感。在27个社区创建党员之家、党员学习站、党员活动报到站、党员志愿者服务站的“一家三站”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主题党日”、党组织党员“双找”、“党员家庭户亮身份”、党员“五诺”等活动,使辖区每位党员都有组织依靠,有平台干事。三是“3+x”服务平台让群众更有幸福感。面向辖区不同年龄、不同类别的群众需求,统筹区域资源,在各社区统一打造了党建文化院落、书记工作室、党员(名人)调解室等3类固定服务群众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发动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各展所长,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开展四点半小课堂、邻里互助“1+亲”、烛照心灵等活动,为区域群众解决现实难题,让群众更享幸福。

  三、当前制约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通过积极实践和深入探索,云岩区城市党建工作不断深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级基层党组织的紧密联系和资源整合,有效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做好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使党在城市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加强,形成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和融冰、架桥、突围的畅通发展势头。但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城市基层党建“一股绳”效应还没有全面显现。随着城市的高度发展和快速融合,城市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迫切需要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谋划推动。但实际情况是,区、街、社区三级党组织联动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大党建工作思路还不够明晰,导致党建工作力度和效果层层递减。总体上看,城市基层党建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现象,有些区街面上推动工作的系统性不够,缺乏整体性合力。多数街道没有抓党建工作的专职部门,许多党建工作指导员“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基层党建工作力量严重不足。

  二是基层党组织“龙头”作用发挥不充分。随着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街道所承担的社会治理任务繁重,不同程度存在人财物、责权利不对等的问题。不少街道党工委缺乏专职党建工作部门,对辖区其他治理主体缺乏有力的领导和协调,不能够充分发挥在社会治理中的枢纽型作用,从而导致社会治理绩效打了折扣。街道党工委在城市基层党建、基层治理中的“龙头”作用不能完全发挥,一些街道投入到党建工作的时间、精力受到限制,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党建工作虚化的现象。

  三是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破壁不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大多规模不大,布局分散,组织形态不稳定,行业竞争压力大,企业并购、重组、转型频繁。这些组织的从业人员接触新知识、接受新信息能力强、渠道广,普遍思维活跃、前卫,思想多元化、多样性突出。组织形态多变、人员流动性大容易导致思想不稳定,给城市基层党建带来新的教育管理难题。流动党员分布广、职业多样、身份复杂,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不强。这些问题,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管理手段,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

  四是城区间党建资源配置分配不均衡。不同领域党组织仍处于相对封闭、相对隔离的状态,党建资源条块分割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些驻区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缺少经常的联系,不愿意参与社区党建工作,不愿意共享党建阵地资源。基层党建阵地建设中党的形象不突出,缺乏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有的同志反映,一些基层群众只知道街道社工机构,不知道基层党组织。

  五是基层党建工作者队伍建设还相对滞后。一些党组织书记重业务轻党建,没有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即使抓党建工作也是被动应付,缺乏抓党建工作的责任和激情,导致基层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不够突出。部分社区“两委”干部能力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没有展示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应有形象,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新兴领域党务工作人员流动频繁、队伍不稳也制约着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建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对于保持云岩区经济龙头地位、持续发挥作为贵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这个根本点,紧紧扭住服务群众和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围绕提升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相统一、政治引领与服务群众相统一、顶层设计与务实管用相统一,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基层善治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提高超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

  第一,强化融合联动,推动形成城市大党建格局。明确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联动的工作机制,实行责任清单管理,建立分级负责的城市基层党建责任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相关责任人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一要坚持强化区委领导谋划责任、完善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职能、提升社区党组织资源整合能力、创新网格党组织服务管理,建强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四级联动组织体系,形成以上带下、以下促上,上下共同发力,整体系统推进,全区“一盘棋”的“四级联动”工作格局。明确区委是城市基层党建的“一线指挥部”,街道党工委是城市基层党建的“龙头”,社区党组织是城市基层党建的“战斗堡垒”,网格党组织是城市基层党建的“前沿阵地”。二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深化街道体制改革,聚焦开展基层党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和维护公共安全职能,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全面推进街道各部门的职能整合与重构。通过职能整合和组织重构,赋予街道党工委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更多工作抓手,既对接市区党委政府,又对接街道辖区各类组织,强化街道党工委在统筹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枢纽性作用。三要全面推行街道“大党工委”制,吸收街道区域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党工委兼职委员,引导辖区单位参与区域管理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逐步形成大事共商、资源同享、优势互补的工作新局面和区域大管理、大服务的党建新格局。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制,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党组织升格为党委,吸纳社区警务站、小区业委会、辖区物业公司、辖区企事业单位组织和“两新”组织党员负责人担任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参与社区党委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帮助解决事关社区发展和居民群众的难题,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第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推动党的建设和基层治理同频共振。落实党的十九大对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要求,建立健全大网格综合治理、建立大数据系统治理、大社会协同治理的基层善治新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化、信息化、社会化在基层治理精细化中的作用。一要在总结已有网格化管理经验基础上,建立大网格共治机制,进一步提升网格化管理效率。成立大网格共治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社区党委书记、网格员、党工委兼职委员、双重管理单位领导、社区单位代表、党代表和人大代表以及各科室、群团组织负责人共同参加,成为街道党工委直接领导的大网格共治协调推进平台。整合各区网格化信息系统,组建市区级网格化综合治理指挥中心,实现市级指挥中心和区级指挥平台的实时响应。赋予街道对网格化综合治理中心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做实做强街道网格化综合治理中心。二要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统一数据标准,将现有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打造升级为涵盖城市综合管理各领域、各层级的综合性信息平台。深入推进街道社区信息化建设,健全信息分级别分权限的整合共享和信息安全保障制度,依法有序推动人口、公安、房屋等基础信息开放,积极推动职能部门业务数据互联互通、整合共享。三要探索发展党建服务类社会组织,为基层治理创新培育多元化主体。总结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经验,合理界定购买服务的范围,探索将适合由专业化社会组织承担的党建业务或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坚持和巩固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三社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基层治理结构由垂直的科层结构向扁平化和基层多元互动转变,使群众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推动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第三,实现圈层化发展,全面激发城市基层党建活力。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健全“一体化”共建工作机制,完善“共享化”资源整合机制,创新“融合式”工作联动机制,形成“标准化”管理机制,整合机关党建、国企党建、高校党建、科研院所党建、楼宇党建、商厦党建、商圈党建、园区党建的各种资源,实现传统领域党建和新兴领域党建融合发展,同步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的全覆盖、双提高。一要加强统一部署,搭建基层共建平台,强化辖区单位、各类组织和全体成员的地缘意识、参与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街道基层党建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根据党中央、省委、市委的要求,放在全区工作大局中进行谋划,做到和中央、省、市、区中心工作同轴共转、同频共振。深化辖区内各类单位、组织、社区之间的联动交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教育联管、社会治安联防、公共设施联造、困难群众联帮、社区环境联治、社区文化联办、社区文明联创、和谐社区联建等工作机制。二要探索街道辖区内各种文体、教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为辖区内有关单位、组织和个人开展非营利活动提供资源支持,实现资源盘活和共享。广泛开展传统领域与新兴领域党组织之间的“结对共建”活动,并通过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以契约的形式凝聚共同推动区域发展的动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共建共享局面。三要以开放的思维、开放的视野、开放的形式推进不同领域党建的融合联动,把街道社区、驻区单位以及楼宇、园区、商圈、“两新”组织、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统筹起来,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一盘棋”来联动推进。深化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社区党组织开展经常性调研,收集和回应片区多元主体需求,对群众需求清单及时进行更新,不断提高服务群众需求的效度。四要统筹党建阵地建设,形成标准化管理推进机制。尽快出台城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制定城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标准,推进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标准化、业务流程标准化、工作制度标准化。统筹推进城市党建阵地建设,加快区级党群服务中心、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等不同层次党群服务场所标准化建设,场所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牌标识,内部统一布局、统一办公用品配备,人员统一着装、统一佩戴党徽,工作业务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第四,坚持固本强基,建设专业化党建工作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壮大街道党建工作队伍,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党务工作者激励约束,引导党务工作者增强专业精神、提高专业能力。一要增设街道党建专职副书记,整合设置街道党建办公室,行政定编专职党建工作人员。配备党建工作指导员,并确保社区党建、园区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商圈党建等基层党建工作以及开展服务党员群众工作得到落实。二要制定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内育外引,广纳群贤。按照党性观念强、主业意识强、服务群众本领强、推动发展能力强、化解矛盾能力强的“五强”标准,通过“四个一批”的方式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即从社会选优招聘一批优秀党务工作者,从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从社区工作者中选拔一批优秀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从离退休人员中返聘一批优秀党组织书记,形成以就业年龄段为主、老中青梯次配备合理的基层队伍结构。选派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加强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治力度。三要参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办法,探索建立非行政编制专职党建工作者职级序列,加快制定实施非行政编制专职党建工作者职业准入和职级晋升制度,提升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城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8

  为全面分析我院基层党建工作状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曾就基层党建工作机制进行专门调研,并形成了《基层党建机制调研报告》。今年11月11日、18日,郑建民书记又分别主持召开了系部党总支、支部和机关、后勤、教辅各联合党支部书记座谈会,听取基层党建情况汇报,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党员人数:截止XX年10月,全校共有党员299人,正式党员229人,预备党员70人(教职工3人,学生67人)。其中,在职教工党员148人,占全体党员比例为49.5%,占全院教职员工比例为56.92%,;学生党员99人,占全体学生比例为5.5%;离退休党员42人,占全体党员比例14.53%。

  组织设置:目前学院党的基层建制主要有4个党总支(经济系、管理系、法律系、外语系)、10个总支下设党支部、8个直属党支部。直属党支部除培训部支部外,均为由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党支部。

  党务工作人员配备:在在职党员支部中,四系设专职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各1人,委员、下设党支部书记及委员都是兼职。基础部和机关、教辅、后勤各党支部所有人员均为兼职。(离休、退休党支部书记和委员由离退休人员担任)

  二、总体评价和基本经验

  多年来学院基层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内容比较丰富、形式也比较多样,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学院中心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态势是好的。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基本经验:

  (一)重视组织建设。近年来,从有利于开展组织活动、有利于部门之间工作联系、有利于发挥支部在部门工作中的作用、符合高校管理规律等角度,对各系部的组织设置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均设置了总支部,配备了专职书记或副书记,对推动系部党建工作以及加强对学生工作、辅导员工作的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重视联系实际。各党总支、党支部大都能联系实际,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和部门中心工作开展党建,并形成了一些特色,发挥了党组织宣传群众、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外,有些支部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有特色的活动,如图科党支部与北蔡阳光驿站结对服务;后勤党支部关心流动党员管理;机关支部与贫困学生开展扶贫结对工作;等等。

  (三)重视基础工作。近年来针对党员发展、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等出台了18项规范性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支部达标工作,各支部的基础工作逐步规范。特别是各系学生党支部,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党支部工作档案,党员发展更加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得到了一定落实。

  (四)重视形式多样。特别是在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方面,通过观看录象、听讲座、参观访问、影视观摩、网络学习等形式,使党员教育形式更加多样,效果有了新的改善。另外,有的支部还针对学生特点,对网络党建进行了积极探索。

  三、当前基层党建依然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与学院发展的要求、与党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建设的要求相比,我院党建工作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存在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

  (一)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我院学生党员比例在。XX年第17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统计,全国高校学生党员比例为8%(XX年7月1日《光明日报》发布从教育部获悉的信息)。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XX年7月2日发布的信息,全国本专科大学生党员比例为8.16%,研究生党员比例为41.83%。教育部网站发布中共云南高校工委资料表明云南省高校本科党员比例为20.39%。上海本科生党员比例为12.1%,其中许多高校比例达15%左右,毕业班党员比例在有的高校达25-30%。复旦本科生党员比例为15.8%。上海交大学生党员比例为30.1%。华师大本科生14.4%。上师大本科生12.7%。上海金融学院10%。二工大8.6%。外贸10.63%。民办东海职业学院XX年4月学生党员比例高达24.5%。可见,我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党建工作与部门工作联系还不够紧密。各支部(除图科支部外)大都反映,党的工作如何与部门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特别是要从体制、机制上探讨一些新的举措。目前,专职党总支、支部书记反映工作重心主要是党务或学生工作,很难围绕部门中心抓党建;而联合支部兼职书记反映各部门工作职责、任务差别比较大,党务工作很难与各部门工作紧密融合。

  (三)联合党支部开展集中活动存在一定困难。联合党支部跨多部门,各部门工作内容、性质不同,人员也比较多,党员集中开展组织活动比较困难,组织生活难以保障。

  (四)分党务工作者素质不能适应发展要求。主要是许多兼职党务干部缺乏党务工作经历,又很少有机会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方式等了解不够。在行政工作与党务工作间,兼职支部书记往往觉得精力不够,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本部门的行政工作上,抓党务工作的力度不够,党建工作很难深入。同时,党务工作责、权、利之间的关系还比较模糊,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党务工作压力不够,导致部分党员干部重行政、教学,轻党建,甚至不太愿意做党务工作。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基层党建工作的设想

  (一)加大党员培养发展力度。根据我院办学方向和学生培养目标的特点,要进一步加强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要注意不断激发并努力保护好学生的政治热情,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学生党员比例。加强对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把主动申请入党、基本素质良好、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尽可能纳入培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并完善团组织推优、党员与群众评议、党支部把关、党办监督审查、党委审批的发展程序,确保发展质量。建立党员后续考察、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素质。

  (二)完善基层党支部设置。中组部、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条规定:“机关、后勤等部门的党支部一般按部门设置。”《上海市高等学校实施〈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单位应建立党支部。”同条还规定:“应尽量减少联合党支部的数量。”根据这些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和发展需要,要从便于党员参加活动、便于党支部发挥作用的角度出发,对联合党支部设置进行调整。目前,除监察室、基建处、工会等三个部门党员不足3人外,其余各部门党员都在3人以上,可以考虑单独成立党支部。

  (三)明确基层党建工作职能和作用。党的xx大报告和xx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作用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要认真落实这一要求,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努力贴近学院和部门中心工作,找准推动科学发展的着力点;努力关注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发展需求,找准服务群众的着力点;努力构筑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宽阔平台,找准凝聚人心的着力点;努力提高发现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找准促进校园和谐的着力点。各党总支、党支部要积极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真正成为基层单位的战斗堡垒。加大对支部工作的考核力度,把完成党务工作任务的情况,作为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规范基层党组织生活。认真研究xx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关新举措新要求的制度落实,形成、完善新的制度体系。在坚持各种党内生活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各支部特点,努力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载体、创新活动方式。积极倡导各党总支、党支部在开展独立的组织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联合活动,如机关与教师之间、相邻支部之间、教工与学生之间等开展联合活动,做到有分有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学院努力为各类联合活动提供条件。

  (五)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探索完善党员在各岗位发挥作用机制,如设立党员先锋模范岗、实行挂牌上岗、党员承诺制等,激励党员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实行党员民主评议,完善评议方式和程序,加强对党员的考核。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创造条件成立党员活动室、健全党课制度、培训制度等。健全党内评优、激励、关怀、服务、帮扶机制,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

  (六)加强党建基础工作。各支部都要重视基础工作,建立完整的工作档案。要充分利用现代电脑和网络技术,建立健全的电子档案和信息库,优化基础管理。坚持开展基层支部达标活动,根据《决定》完善达标指标体系,并严格按照指标体系规范党支部工作。

城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9

  一、调研基本情况

  7月10日—7月11日,我到基层联系点陵水分公司展开基层党建调研工作。期间听取了分公司党员积分管理汇报及嵌入式风险防控进展情况。通过调研,我感到各级党组织能够围绕公司的改革与发展来开展党建工作,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较好地推进了党建工作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但仍有部分需要改进。

  二、调研发现问题及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明确给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什么样的人,由这些党员组成的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的一个政党。旗帜鲜明、光明磊落、毫不掩饰!

  共产党员不仅要在组织关系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梳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要在政治上做明白人,明白党员的作用、党组织的作用。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共产党员就要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二)进一步提高党的组织性、纪律性

  共产党员要坚决服从组织、把纪律和规矩放在第一位。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全面”即内容、主体、任务;“从严”即小事抓起、不搞特殊、善始善终;基层党组织是最基本的党内单位,要夯实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高度关注作风建设,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四风”。

  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从党的历史和从严治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体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首次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写进党内法规,并且写进了十九大通过的《党章》,“四种形态”成为我们各级党组织,包括纪检监察机关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针。从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探索实践发展看;从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根本初衷看;从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具体责任看(管理问责、党纪问责)。

  (三)进一步加强党的支部建设

  新时代怎样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抓好党建工作;党员同志要在政治上坚决拥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补好共产党员的“钙”。理想、信念、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基础。

  强化“阵地”意识,建设好维护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阵地”,让基层党组织力量倍增;同时要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积极推进基层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四)进一步优化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要明白什么叫“嵌入式”监督;理解深入推进“嵌入式”监督的重要意义;通过以下具体途径深入推进“嵌入式”监督:明确岗位职责、全面查找风险点、准确评估风险等级、制定监督具体措施、强化检查与责任追究、动态管理监督工作;克服深入推进“嵌入式”监督时的困难:同向发力说易行难、业务水平要求高。

  三、后续工作——继续加强公司全体党员干部和员工队伍的学习教育,争做合格党员

  1、通过学习理论、党章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要思想、十九大精神,提高自己的认识。

  2、定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从经验和教训中取长补短。

  3、自觉参加组织生活,永远记住自己是一个有组织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员)。

  分公司要将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基层支部的任务就是教育党员、管理党员,形成战斗堡垒,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认真学习十九大的要求,真正理解十九大精神的内涵和原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同时要把党的活动和业务发展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终身的阅读者、独立的思考者、公共事务的参与者。

城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10

  城市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今年初,针对XX疫情反弹态势,我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一些短板充分暴露,如何织密城市基层党的组织体系,使党的组织覆盖不留死角;如何精准划分网格,随时掌握社情民意;如何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更加坚强有力,成为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最紧迫的任务。在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后,市、县、乡三级党委迅速行动,主动检视,从最难最硬的地方入手,从最薄最弱的地方提高,我区城市基层党建有了新变化。

  一、组织体系由“疏”变“密”。党的力量来源于党的组织。党的组织不能有效覆盖,党的工作就难以有力覆盖,在抓重大任务落实时就会出现“空白地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的作用发挥好,为民担责、为民造福。疫情爆发前,全区大多数社区只有社区党支部一级党组织,党的组织没有覆盖到小区、楼栋。疫情发生之初,面对纷繁复杂的防控任务,社区党的组织覆盖不到位问题凸显出来,宣传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防控政策“慢半拍”、部署落实“打折扣”、居民群众对封控小区、居家隔离“不理解”,一时之间居民小区防控工作打起了“乱仗”。为此,市委相继出台文件制度,指导社区及时调整设置党组织,全面构建“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片区)党支部—院落(楼栋)党小组”三级社区党组织链条。将党员人数100人以上的社区党支部改设党委或党总支,因地制宜建立网格(居民区)党支部、院落(楼栋)党小组,激活党的肌体“神经末梢”,使其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第一站”和“基础单元”,推进各项工作覆盖小区、渗透网格。同时,在“无物业、无安保、无封闭”的“三无小区”、背街小巷、两新组织设置党组织,由社区党组织负责,鼓励引导退休党员、无职党员担任楼栋长、单元长,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构建“一应俱全”的组织体系,提升“一呼百应”的政治功能。如:在XX个社区共组建XX个社区党委(总支),XX个小区(网格)全部成立党支部,设立小区(网格)党小组XXX个、楼栋党小组XX个、党员中心户XXX个,推动城市基层组织体系由“小支部”向“大党委”转变。XX社区整合辖区X个居民小区,成立了X个小区党支部,将党组织服务触角由社区延伸到小区,居民有了“主心骨”,小区居民深有感触地说,“没有想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倒逼社区发生很大变化,现在小区居民难有人帮、怨有人解,使小区治理从‘群龙无首’到‘核心引领’,架起了党同居民群众的‘连心桥’”。

  二、网格党建由“粗”变“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在街道,基础在社区,要害在网格。疫情期间,社区网格划分不合理、“信息孤岛”问题充分显现。有的社区网格过大,覆盖超500户甚至超过1000户;有的网格员配备不到位,一个网格员负责多个网格;有的社区党建、综治、民政等各类网络平台信息数据没有互联共享,导致在疫情应急处置中,社区应接不暇、顾此失彼。比如,按照每300—500户配备1名社区网格员要求,XX区所辖社区应配备网格员516—860名,但实际配备XXX名,其中XXX名为社区“两委”成员兼任,专职网格员仅有XX名。

  后疫情时期,XX区把合理划分网格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充分运用抗疫工作收集整理的居民信息数据,根据地域、居民、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等情况,优化调整网格设置,推行多网合一,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补充专兼职网格员力量,整合各级党建信息平台与政务信息平台等,打造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为一体的“全科网格”,随时随地了解群众需求和困难,将服务精准投送到户,推动网格化治理从“粗放”向“精细”转变。将120个城市大网格细分为369个小网格,组建“督导员—网格长—网格员—楼栋(单元)长”四级服务队伍,通过公益性岗位招聘等形式补充专职网格员253名,下沉XXXX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担任居民小区楼栋(单元)长,同步建立健全精细化服务工作机制,确保网格内的问题得到闭环处理。XX乡社区建设“数字化社区治理平台”,将APP进行贯通融合,依托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构建横跨两网,纵跨区、街道、社区的三级应用,将社区人、地、事、物、组织等基础信息一次采集,形成了基础信息的“资源地”,实现了基层治理的“一网统管”,确保网格化管理服务动态信息及时应用,激发基层治理无限潜能和活力。据不完全统计,疫情以来,全区共新增划分网格XXX个,新增网格党支部XXX个,新增网格员XXXX名(其中专职网格员XXXX名),新增楼栋长XXXXX名,新增单元长XXXXX名。

  三、区域化党建由“虚”变“实”。城市基层党建关联度高、系统性强、覆盖面广。加强城市党建,必须强化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不断增强整体效应。近年来,XX大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推动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动,努力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效应。但是,街道搞街道的、机关搞机关的、单位搞单位的,各自为政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平时短板效应尚不明显,战时整体联动明显不足。这次疫情防控暴露出城市党建整体性、协同性不强,具体表现为:街道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不强,社区“联合党委”机制不畅,驻区单位共建意识不足,园区市场、楼宇商圈等类型党组织融入社区不主动等。疫情初期,面对街道社区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到社区报到,服从社区党组织统一调度,与社区干部并肩携手、共克时艰,积极开展健康排查、卡点劝返、物资配送、测量体温、困难帮扶等工作,成为基层战疫一线的重要力量。后疫情时期,XX把疫情期间行之有效的好做法转化为党建工作的常态化制度机制。截至目前,全区XX个街道、XX个社区全部成立了“大工委”和“联合党委”,辖区内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集中调整隶属关系,统一由街道党工委管理。XXX街道建设社区推行“红色物业”治理模式,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多方联动工作机制,组建以社区“两委”成员、社区民警、物业服务人员、城管中队、党员中心户、楼栋长、党员志愿者等为成员的红色物业理事会,协调XX农业银行等多家单位,将以前的多家“单位小区”进行“拆围打通”,畅通小区消防通道,划分小区停车位,绿化公共区域,使小区环境显著改善,居民满意度明显提升。XX街道怡园社区发挥社区党组织统筹各类组织、协调各方力量的核心作用,与辖区1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建立“党建联盟”,规范落实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运用“一书一单”(共驻共建协议书、民情交办单)研究解决辖区内重要事项,每月10日定期召开社区“党建联盟”联席会议,做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民事共调、难事共解,突破了以往按隶属关系开展工作、互不往来的传统模式,实现党建资源的优势互补。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与党员签订“双重管理、双向服务”承诺书,引导党员认领服务岗位,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实现对社区各类党员管理范围由所属向所辖转变,形成优势互补共、资源共享、纾困解难、凝聚力量、互利共赢的共建格局。

  四、党建引领治理由“软”变“硬”。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主心骨,党组织引领到位了,各类组织都会成为党的左膀右臂,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党组织的意图就会变成各类组织参与治理的自觉行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必须把加强党建引领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一条主线,体现在方方面面中,提升从政治上、组织上、服务上引领基层治理的能力,唯有这样,才能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时坚如磐石。疫情发生之初,群众对居家隔离、小区封控有意见分歧。社区党组织连续召开党组织会议,发挥各类组织联系不同群体优势,分头做群众工作,迅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一个个党员如一面面鲜红的旗帜走在前、作表率,让群众普遍感受到党的温暖,深刻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后疫情时期,XX制定出台《关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若干意见》等“1+6”的制度体系。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就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出7条具体措施,出台《关于推行“四优四提”城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XX社区突破传统的“政府一揽子、社区全兜底”治理模式,通过打造市民驿站,引导居委会、社会组织、专业机构、企业协同运作,围绕辖区居民党建团建、健康医疗、文化娱乐、就餐用餐、事务办理等服务需求,提供集约化、开放式“合伙服务”,构建“15分钟”党群服务圈和便民生活圈。同时利用阵地和资源优势,提供“社区警务、矛盾纠纷处理、法律顾问”等“X”项个性化特色功能。XX小区推行“小区党支部—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动机制,小区党支部书记由物业公司副经理担任,委员由社区网格员、退休教师、退役军人等党员担任,实行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物业公司负责人交叉任职,形成了小区党支部统领,物业、业委会专业化、品牌化运作,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小区楼栋长、下沉服务协作体等多元共治,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小区治理体系。XX社区党支部推行党员“包片联户”服务机制,让每名党员联系5户左右居民群众,当好政策宣传员、志愿服务员、环境监督员、治安联防员、矛盾调解员、好民意采集员,为居民群众提供精准服务,带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