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关于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三篇】(发展县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关于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三篇】(发展县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篇一】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扎实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质量及效益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详细了解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近期我们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洛南县、丹凤县和镇安县3个县24个项目和企业,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听取汇报、与项目和企业负责人交谈,整体感觉,我市县域经济正稳步壮大,但现存问题不容小觑,着力提升其发展质量仍需付出艰辛努力。

  一、基本现状

  (一)县域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商洛市辖6县1区,总面积19292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9.36%,常住人口为202.68万人。2022年,商洛市实现生产总值902.56亿元,生产总值超过或接近150亿元的县区有3个(山阳县179.77亿元、商州区161.68亿元、洛南县144.62亿元);其余4个县均超过百亿元(镇安县108.32亿元、丹凤县106.44亿元、柞水县101.31亿元、商南县100.43亿元)。6个县县域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82.1%、全省第一;全省县域经济考核商洛市排名第7位,较2021年前进3个位次。

  (二)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显现。制定《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精心编制“一县一策”“一区一策”事项清单,积极争取全省县域经济专项资金。2019-2021年,成功将山阳、柞水2县纳入全省县域经济试点县,连续3年获得全省专项资金支持共4亿元。2022年,省上扩大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将商州区列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名单,商洛市镇安、柞水、商南、丹凤和商州5个县区获得首位产业发展支持1.39亿元,丹凤、商南2县获得现代农村融合示范园建设3000万元,洛南、商南2县获得县城建设支持4700万元。截至目前,商洛市累计争取专项资金6.16亿元,拉动项目投资30.8亿元。

  (三)主导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围绕“3+N”产业体系,出台《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二十条措施》《进一步提升成长型产业链发展水平实施方案》等政策意见,绘制《“一都四区”重点产业链、招商、科技和金融导引图》,科学编制“一县(区)一策”事项清单,明晰产业链发展方向和路径。商州新兴产业与三产服务业、洛南现代材料与核桃产业、丹凤葡萄酒与文旅产业、商南生态康养旅游与茶产业、山阳健康医药与电子信息产业、镇安抽水蓄能与现代材料产业、柞水特色农业与中医药产业等县域主导产业初具规模。2022年商洛市县域主导产业总产值460.95亿元,一二三产结构为14:40:46。

  (四)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推进。大抓项目建设,坚持高水平谋、广视野引、大力度建,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建立“三长”军令状和周末现场观摩制度,实行市级领导联系包抓重点项目、百名部门骨干联项目精准服务等制度,专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丹凤鱼岭、镇安达仁等11个抽水蓄能电站成功与中电建、三峡、国电投等公司签订协议,总投资过千亿元、装机量过千万千瓦。2023年,商洛市县域确定了166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68.84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35个,占比81.3%,年度计划投资316.53亿元,洛南环亚源生态岛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柞水曹坪抽水蓄能电站、华能丹凤棣花10万千瓦牧光互补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

  (五)园区提级扩能不断加快。始终将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之基,加强市级统筹,科学布局县域工业集中区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绿色循环、产出高效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近年来,围绕工业集中区“转型提质、开放创新、集约高效、绿色生态”的建设目标,出台了《商洛市优化产业布局培育首位产业推动工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标准化厂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聚集发展新动能,全力促进工业集中区发展。2022年,商洛市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81.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40.6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6亿元,入驻项目投资93.35亿元,新增入园企业40户。

  (六)城乡发展面貌不断改善。率先在全省制订出台《县城建设管理导则》《城市风貌控制导则》和《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导则》,拆除违建76万平方米,整治楼顶露台769处,腾退建设用地1140亩。秦岭·商洛博物馆、交通物流园、生活垃圾发电厂、污水处理厂三期加快建设,高铁大道、环城西路建成通车,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四大门户区提升和南大门改造全面完成,悦豪酒店投入运营,皇冠假日酒店、南山精品花园酒店加快建设,“2+7”水生态修复治理步伐加快,州城路、民主路“白改黑”全线贯通,两河口城市运动公园、四皓公园、龙山公园等103个城市公园、口袋公园如期建成,山阳南大街改造提升、镇安县城线缆落地、柞水城区风貌改造和各县县河生态修复等一批项目相继竣工,洛南、商南获评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消除了4007座直饮水窖,新建了469所村卫生室,硬化了1835公里通组路,基本实现了卫生室“公建民营”和通组路的全覆盖。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1个、示范镇9个、示范村14个,镇安丰收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成康养、旅游、宜居示范乡村301个,“3456”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经验入选全国改革典型案例。

  (七)科技创新赋能不断强化。深度对接“秦创原”总窗口,在全省地市层面率先建成秦创原(商洛)创新驱动网络平台,实现科技资源互联互通,为企业提供专家、科技需求对接等科创服务,推动人才、高校、企业线上互动。启动建设5000m2西安—商洛飞地孵化器,已入驻盘龙制药等5家龙头企业和6家产业研究院,开展技术研发和企业孵化。按照“阶梯式”培育思路,通过项目、技术、税费减免等政策措施,组织企业开展科技型企业入库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63家,高新技术产业达到7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7县(区)全覆盖,39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通过验收,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及陕西锌业锌基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继建成,示范带动效应不断增强。

  二、存在问题

  (一)经济总量偏小。商洛市2022年县域生产总值为740.9亿元,较2021年增加40.1亿元,与陕南其他两市相比,县域经济总量为安康的87.57%,为汉中的62.76%;商洛市六县中经济总量超过150亿元的仅有山阳一个县,洛南县经济总量为144亿元,其余4个县刚过百亿。

  (二)主导产业不突出。2022年商洛市六县首位产业产值只有山阳县健康医药产业产值过百亿,商南县康养旅游产业产值过50亿元,其他县首位产业产值均不超过50亿元,且产业协同化发展不够,产业链条短,缺乏龙头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小而散”特征明显,存在内部无序竞争。

  (三)收入水平偏低。商洛市六县均为脱贫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巩固脱贫攻坚压力大。2022年商洛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31元,仅为全省的60.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1元,仅为全省的63.5%。

  (四)企业融资困难。由于市、县金融市场不发达,企业间接融资多,直接从金融市场融资少,多数企业都需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但企业向银行贷款时需要抵押物,而大部分县域企业抵押物不足或有抵押物却被估值偏低,金融部门考虑风险,就会不贷或少贷。同时,市、县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不完善,总体担保能力弱,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

  三、对策建议

  (一)扩大有效投资。一是明确发展路径。认真贯彻落实省上《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动“一县一策”“一区一策”事项清单落地见效,大力发展“一县一业”,强化首位产业支撑作用,促进县区首位产业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特色取胜。聚焦新目标、新要求,修订完善“一县一策”“一区一策”事项清单,进一步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领域、重大工程等,指导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二是推进项目建设。瞄准制约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环节,谋划实施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高标准推行“五库两单”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坚持工期倒排、时间倒计、责任倒逼,及时有效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推动投资量尽快形成实物量。三是加大招商力度。聚焦国际国内500强、央企国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和乡党企业,依托标准化厂房、“3+N”产业集群、工业集中区等开展精准招商,着力招引在细分行业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头部企业、链主企业,以龙头为引擎促进产业集聚,推动形成发展突破口。

  (二)做强主导产业。一是打造康养之都。聚焦“中国康养之都”发展定位,围绕“医养游体药食”六大康养产业体系,充分放大商洛生态环境适宜、自然风景秀丽、农特产品富集、中医药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的独特优势,大力开发春季赏花品茶、夏季消暑嬉水、秋季品果养生、冬季赏雪避霾等康养产品,发展银发经济、露营经济、研学经济、亲子经济等康养经济,形成全季节、全循环、全生命周期的康养产业链条。二是成立产业联盟。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合作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县域主导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成立跨县域全产业链的特色产业联盟,如商洛茶叶、健康医药、食用菌、全域旅游等产业联盟。产业联盟实行市场主导、抱团发展,联盟内的企业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按照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销售平台的办法,打造一批区域优势品牌,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推动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三是筑牢发展载体。坚持“一县一区、一区多园”,扎实推进产业园区整合升级。紧紧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打造一批重点特色专业园区,并优先支持其升级为省级园区。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缩短建设工期,确保企业落户即可入驻、入驻即可生产。

  (三)统筹城乡发展。一是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市县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按照“完善功能、突出特色、聚集人气”的要求,结合各县实际,以县城路网、综合管廊、绿地公园、海绵城市、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争取“县城建设示范县”创建,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城市体检工作。二是完善县域综合服务体系。加快补齐短板、优化功能,建立县域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以就业创业便民政务服务为重点,对接引入城市优质服务资源,整合优化各类服务平台,提升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合理布局乡镇区域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点。三是有序盘活县域资源要素。坚持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推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资源利用、要素配置的县域统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实现县域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模式,开辟更多产业发展路径和变现增收机制,把生态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县域发展优势。

  (四)坚持创新驱动。一是深化改革开放。以实施营商环境突破年为抓手,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完善绿色通道、量身定制、容缺受理等机制,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力争商洛城市信用监测进入全国前列。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二是构建创新体系。发挥秦创原“一中心一平台”作用,做好“西安研发、商洛转化”“西安制造、商洛配套”文章。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技术研发支持,对获批省级以上工程中心、研发中心的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支持企业做大优势品牌,对晋升国省行业龙头企业和企业标准上升为省级或国家标准的给予重点奖励。三是汇聚金融“活水”。强化融资平台建设,推进平台市场化转型,利用平台公司策划实施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推动服务向县域延伸,加大金融机构县域信贷投放力度。加强银保业务合作、整合互补资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展企业贷款信用保证保险,为县域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发挥保险保障功能。

【篇二】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全面了解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运行情况,更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提出的“五项要求”,近期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紧扣绿色循环发展主线,主抓县域工业集中区和xx工业区两大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矿产冶金、现代医药、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四大产业,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截止xxxx年底,全县共发展工业企业xxx家,实现产值xxx亿元,其中规上工业xx家,实现产值xxx亿元,同比增长xx%。

  一是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近三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xx个,计划投资xx.x亿元,完成投资xx.x亿元,占计划的xxx%。其中xxxx年实施工业项目xx个,完成投资xx.x亿元,占年计划的xxx%。特医食品、终南山泉、融欣矿业等一批新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二是狠抓企业复产达效。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重点企业责任,深入开展“百人包百企”活动,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协调解决原料采购、工人招聘、融资贷款、产品销售等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同兴轧钢、xx球团、博隆矿业、融方建材、xx等企业解决了一批困难和问题,促进了企业复产达效,xxxx年全县工业产销率达xx%。

  三是狠抓园区扩容提质。把工业园区扩容提质作为促进工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完成了xx工业区规划修编,建成标准化厂房x.x万平方米,xx工业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县域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成投用,两大园区水、电、路、视、讯和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狠抓科技人才支撑。积极抢抓科技部定点帮扶xx机遇,建成陕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xx分中心,支持xx等x家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引导xx、xx、xx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成功创建国家级星x家,培育上市企业x家、科技型企业xx家,xx院士工作站荣获xx市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五是狠抓绿色循环发展。坚持绿色循环发展理念,先后建成xx、xx建材等尾矿资源循环再利用项目,积极打造集药材种植、新药研发、精深加工的产业体系,构建融菌种研发、基地种植、工厂生产和废弃菌包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全产业立体循环发展体系初具皱形。

  六是狠抓发展环境优化。制订《工业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工业稳增长促投资若干措施》,建立工业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工业发展基金,落实减税降费、销售奖励、融资补贴、技术改造等扶持政策,先后帮助xx余家企业融资达x亿元以上,成功帮助xx药业在深交所实现IPO上市、xx农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县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工业基础需夯实。一是规上工业总量偏少。全县xx家规上工业企业,仅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xxx家的xx.x%,且除xx、xx等企业外,其余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短。二是产业结构不优。xxxx年全县工业生产总值为xxx亿元,其中矿产冶金类企业产值达xxx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xx%以上,“xxxxx”的局面尚未彻底改变。三是产品竞争力不强。工业企业门类少,产品结构单一,多数为初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二)招商引资需加力。一是新建项目数量少。近三年全县累计实施工业项目xx个,其中新建项目xx个、续建项目xx个,新建项目占比不足xx%。二是招商引资氛围不浓。少数部门认为申报了项目就会被催开工、催建设、催投资,稍不注意就会被问责、追责,谋划项目、争取项目、招引项目的主动性不强。三是考核机制不够完善。以项目论英雄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招引工业项目的考核标准有待优化,考核结果运用有待强化。

  (三)转型动力需增强。一是企业管理不规范。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水平不高,不仅影响了企业效益,也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其进行信用评价。二是技术研发跟不上。全县设立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仅有x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三是资金保障难度大。受经济下行和防风险措施影响,信贷政策收紧,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加之县级财力有限,一些国投项目配套资金难以落实,项目建设无法实施。

  (四)发展环境需优化。一是政策支持不够。尽管县上针对工业发展出台了一些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但多数是对上级政策的梳理和细化,结合县上实际出台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不多。二是园区服务不全。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工业经济的主管单位,目前仅有行政指导职能,没有行政许可权力,一些职能无法履行,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三是建设环境不优。一方面,建设用地储备不足,导致一些好项目无法落地。另一方面,个别干部和一些群众在项目拆迁、土地征用等工作中,还有借机谋取私利的情况,导致一些工业项目前期成本较大。

  三、对策建议

  (一)坚持“三个先行”,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立足xx生态、区位和资源优势,结合“中国制造xxxx”,围绕绿色循环发展主题,科学精准规划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形成“以思路带规划,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带发展”的工业发展之路。二是坚持土地先行。对全县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全面盘点,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及时清理闲置土地,提前收储建设用地。同时,采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整理等措施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点工业项目用地。三是坚持资金先行。充分发挥工业发展基金的撬动作用,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向上争取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债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不断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强化“三个抓手”,壮大工业体量。一是常抓帮扶解困。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包抓专班作用,围绕保运营、保产能、保增长目标,深化百人包百企活动,实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通过部门联动,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重点解决好企业矿权延续、原料供应、税收分成等问题,确保矿产企业稳定生产增产。二是紧抓延链补链。按照“龙头企业引领、小微企业配套”的模式,积极引进钢铁制品加工、钛金属采选加工等延链补链项目,实现钢铁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快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科研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以xx药业为核心的医药航母。三是实抓扩容提质。一方面,不断完善xx工业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入园投资。另一方面,充分借助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服务平台,赋予园区一定的审批监管职能,不断满足入园企业服务需求。

  (三)聚集“三个精准”,加大项目招引。一是精准策划项目。紧跟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坚持“招小引优、招大引强、招外育内”与“引项目、引资金、引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延链补链等重点,精心包装推介一批工业项目,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二是精准招商对象。充分发挥五个驻外招商联络处和xx商会作用,广泛动员xx籍在外成功人士,多渠道搜集客商信息,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节会、重点企业精准招引对象,定向宣传推介,切实提高招引项目的成功率。三要精准落地措施。建立重点工业招商项目推进台账,采取包前置手续办理、包开工达产进度、包难题破解、包群众纠纷处置的“四包”要求,建立“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部门领导负责、一个专班包抓、一套具体方案推进”的“五个一”包联机制,确保签约一个、落地一个。

  (四)实施“三名”战略,提升产业质量。一要合力打造名企。认真落实支持工业企业振兴的一系列政策,加大对xx公司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革新,努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龙头企业。二要全力打造名品。支持企业与省内外重点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工业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确保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掌握主动、赢得先机。三要着力打造名牌。抢抓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特别是来柞考察带来的重大机遇,积极支持引导xx木耳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加强营销宣传和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工业产品知名品牌,努力拓展省内外市场,实现以销促产、稳产增产。

  (五)优化“三个环境”,强化工作保障。一是优化工作环境。制定完善《工业经济考评办法》,提高工业经济在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对招引工业项目、发展工业经济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物质奖励、优先任用等措施,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优化审批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多评合一”“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的要求,成立负责工业项目审批工作的“前期办”,全程指导工业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切实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优化建设环境。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定期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偷盗哄抢、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为工业项目及时开工、顺利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篇三】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市党委和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将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和稳定经济增长、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石,全县上下团结拼搏、求实创新、苦干实干,经济社会、城乡面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一、基本情况

  彭阳县1983年7月建县,地处宁夏东南部边缘,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秦汉古邑、皇甫故里。全县国土面积2533.49平方公里,现辖4镇8乡,156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24.62万人,回族人口7.79万人,占31.64%。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卫生县城、全国健康促进工作示范县、双拥模范县、科技进步县、造林绿化先进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2-年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20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6.16亿元、增长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66亿元,增长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404元、13514元,增长7.3%、10.5%;三次产业结构为18.18:37.04:44.78。

  城乡实现融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城乡管理服务功能不断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持续补齐,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47%,城镇化率达到39%。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的生命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流域生态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32.2%,水土保持率达到79%,大气优良天数比例90.6%,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土壤环境安全总体可控。

  深化改革蹄疾步稳。精准开展山林、土地、水资源和排污量界定,加快资源盘活,推动国家储备林、碳汇资源交易等项目稳步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事项实现“应进全进”,100个高频事项实现一次办结。

  民生福祉不断增强。聚焦移民致富融入、城乡居民收入、基础教育质量、全民健康水平、社会保障服务5个方面实施提升行动,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攀升。

  二、存在问题

  从全县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来看,存在经济体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基础薄弱等问题,这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有的问题可以自身解决,有的需要区市层面统筹协调。

  县域经济规模偏小,区域发展不均衡。20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仅76.16亿元,不及发达地区一个乡镇的零头,全区经济总量最高的灵武市GDP总量是彭阳的近9倍。

  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随着上世纪末煤炭开采,支撑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煤炭“一业独大”“一头沉”的产业结构持续至今。目前全县整体呈现一产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参与,有形态无产业,链条短小;二产方面工业量小质弱、一家独大,建筑业拉低经济增长;三产方面业态单一零碎、城镇化率低、产城脱节脱钩、内循环能力差。

  国土开发利用空间有限。全县丘陵沟壑多、川原平地少,适宜开发的土地十分有限,工业化、城镇化的开发水平和承载能力受到一定程度限制。

  城镇化质量不高,产城融合滞后。近年来,全县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人口聚集等都有大的改善,但无论是县城还是重点镇,对人力资源、社会资本、先进技术、现代产业等生产要素聚集能力不高,特别是产城融合滞后,“空心化”现象严重,城镇对周围资源的有序利用和分配,辐射农村、带动农业、服务农民的能力不足。

  三、对策建议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县域治理的特点和规律,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注重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新兴动能培育和壮大、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共享。

  聚焦产业发展。结合产城融合、以产聚城,注重整合资源、发挥优势、补足短板,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农业在引龙头、延链条、调结构、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上下功夫,走“龙头企业负责专业种植、养殖、营销、加工+村集体、合作社、群众参与土地流转、投资参股、就近务工、全程参与、利润分红”的路子。工业着力解决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少、产业结构畸形、链条短缺等问题,在规上工业企业翻倍、科技赋能工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服务业抓住支撑城镇就业这个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

  扩大有效投资。抢抓东南部产业转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区域经济协调协同发展等政策机遇,谋划实施好一批产业项目,动态管理好“储备库、建设库、达效库”,提高项目实质性开工率和投产达效率。加大争资金上项目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持续提升县域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等领域,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城乡融合发展。以推进高质量城镇化为导向,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不断提升城乡水电路网讯等基础设施水平,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村为依托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和街区改造,加强城市道路、供排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智能化升级,加大县城绿化力度。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厕所革命。

  深化改革开放。将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结合起来,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带动龙头企业、优质资源在县域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盘活土地、山林、水电、排污权等县域资源,加强各方面要素保障,采取优化审批服务、规范涉企收费、提升监管效能等措施,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自身发展实际以及招商引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商招商、精准招商,让大项目、好项目进得来、能落地、见成效,实现招一个龙头、带一批产业、促一方发展。

  加强组织保障。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实施精准化、差异化考核,切实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一流、善作善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坚强的组织保障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