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1到5的认识和书写教学反思(1到5的认识)

1到5的认识和书写教学反思(1到5的认识)


教学反思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恒心,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是增强教学自信、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书写更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1到5的认识和书写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1到5的认识和书写教学反思【篇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章P14~16《1~5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学生学会用数字1~5来表示数量为1~5的物体,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言,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1~5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

1~5的书写。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们一起去老奶奶家看看她家后院都有哪些小动物吧。(出示课本主题图)

师:通过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整体感知图片内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1~5的了解。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画,说说都有些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有多少?师:把你观察的物体及其数量与同桌交流一下,比一比谁观察得更仔细。(数量多的物体引导学生一起数。)

2、1~5的认识。

师:全班一起告诉我,物体的个数是1的有什么?生:一条狗;一个盆;一个老奶奶······

师:像这样一条狗,我们就用数字“1”来表示。(多媒体展示)师:我们找出了个数可用数字1来表示的物体,那么物体的个数是2的我们可用数字几来表示呀?生:2。

师:真聪明。那在这幅图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数字2来表示呢?生:·······

(3~5的认识过程仿照1、2的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动动你聪明的大脑想一想,1、2、3、4、5分别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呀?(通过学生的回答,生成知识,交流后整理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

参考儿歌:1像小棒单个摆,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挂东西。

3、1~5各数的基数含义。师:(指着1问)这个数是几?表示什么?(1个)

师:请你拿出你的小棒表示这个数的多少,并将小棒摆在“1”的下面,可以摆出你喜欢的形状。

(学生摆,教师巡视查看。)

师:再分别用2、3、4、5跟小棒摆在2、3、4、5的下面。并与同桌交流你各用了多少根小棒。

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来表示?4、1~5的数序。

师利用多媒体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问: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来表示?生:1,。(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

师:那再拨动一颗,也就是再添上一颗珠子,那是几颗呢?生:2。

(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1颗珠子添上1颗珠子是2颗珠子,即1添上1是2的过程”)3~5的教学过程同1、2的教学过程,辅助多媒体演示,加深学生的整体感知。5、1~5的书写。

教师先在黑板上板演,边写边说清1~5各数的写法,再在书中的写字格中描写1~5各数。要求学生书写要工整、干净、美观。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要求学生完成P16做一做中的连一连和写一写。

六、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5扑克牌。学生准备:15根等长小棒。

七、作业设计:

认真书写1~5各数。

1到5的认识和书写教学反思【篇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19~20页,练习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5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5。

2.使学生知道5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5的组成。

4.结合主题画对学生进行热爱解放军的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画,贴绒板用的小棒图5张,绒板,计数器,9个小正方体,画有1、2、3、4、5个点子的点子图,5个同学赛跑图。学生准备5根小棒,5个圆形,5个三角形,数字卡片1~5和“>”、“<”。

教学教程:

一、复习

口答:(1)从1数到4。

(2)2、3、4的组成。

二、新课

1.数数量是5的物体。

(1)出示主题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指图数一数,有几位解放军叔叔?

指图数一数,一共有几匹马?

指图数,解放军叔叔一共背了几枝枪?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我们认真观察了这幅图,数出有5位解放军叔叔,有5匹马,有5枝枪,这些人和物体的个数都是5,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5’”。

板书:“5”。

领读数字5。教师说明:“5”字像秤钩,两笔写成,第一笔写竖和右半圆,第二笔写小横。

(2)学生操作。

教师提问:“谁能拿出5根小棒?”

学生拿出以后,教师挂出贴有五边形的绒板,指五边形提问:“谁能用小棒摆这样的一个图形?”

学生摆五边形。(如果学生摆有困难,教师可以演示如何摆。)

(3)说出生活中有哪些数量是5的物体?(启发学生说出:一只手有5个手指、五角星有5个角……)

2.教学5以内数的顺序。

(1)教师在计数器上先拨4个珠子,再拨一个,问:“一共是几个珠子?”然后让大家一起数一遍。

(2)学生操作。

①让学生先摆4个○,再添上一个○,提问:

“一共有几个○?”

指名一学生回答:“4个○添上一个○是5个○。”

然后把○推到桌子的左上角。

②让学生先摆4根小棒,再添上一根小棒,提问:

“一共是几根小棒?”

(3)教师贴出点子图。在1个点子下面写1,分别提问学生在2、3、4个点子下面应写几。

提问:“最后一部分有几个点子?”让学生数一数。

“应在下面写几?”

“按照数顺序,4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

3.比较4和5的大小。

(1)出示方木块(左边摆4个,右边摆5个)。

提问:“左边有几个方木块?右边有几个方木块?”板书:45。

“4和5比较,4比5大,还是4比5小?”

“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学生用手示意“<”(伸出左手的食指和中指)。

教师说明:4比5小,中间填小于号。板书:“<”,读作4小于5。

(2)出示方木块(左边摆5个,右边摆4个)。

提问:“左边有几个方木块?右边有几个方木块?”板书:54。

“5和4比较,5比4大,还是5比4小?”

“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学生用手示意“>”(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

教师说明:5比4大,中间填大于号。板书:“>”,读作5大于4。

4.教学5的组成。

(1)学生拿出5根小棒,把它摆成两堆。教师巡视。

(2)让学生说不同的摆法,或者分别用投影仪打出来。

(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着重说明4和1组成5,1和4也组成5,实际是把两堆小棒换了位置。

所以看到4和1组成5,就能想到1和4组成5。

同样说明,看到3和2组成5,就能想到2和3组成5。

课间活动。

(4)练习5的组成。

①齐说5的组成。(4和1组成5,3和2组成5。)

②教师提问:“4和1组成5,你还能想到什么?”“3和2组成5,你还能想到什么?”

③对口令。教师说:“4”,学生说:“1”……

举卡片。教师说:“3”,学生举卡片“2”……

5.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看教科书上的学生赛跑图。

提问:“这幅图上有几个小朋友赛跑?谁跑第一?谁跑第二?谁跑第三?”

提问:“穿花裙的小女孩跑第几?”“在方框里该填几?”让学生填数字。“穿红裙的小女孩跑第几?”让学生填数字。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数5位解放军叔叔、5匹马、5枝枪学会了数数量是5的物体。从在计数器上拨珠、看点子图,知道了5是由4个再清真上1个得业的,5在4的后面,4在5的前面。从摆方木块,我们学会了比较4和5这两个数的大小。通过摆小棒,我们学习了5的组成。通过看赛跑图,知道了几个和第几。

6.指导写数字5。

(1)教师讲解:5是两笔写成的。第一笔:起笔,在上线中间靠左一点写斜竖,到中线时开始写右半圆;注意要写圆,拐到右边要接触右线,拐到下边要接触下线。第二笔:在斜竖靠上的地方起笔写横;注意要平,写到右线停止。

(2)领着学生书空2~3遍。

(3)练习:在教科书第20页上描数字“5”。

7.指导学生做练习四的第1、2题。

第1题,可以让学生先操作再填空,每摆一次让他们说说看到这一种摆法还能想到什么。

第2题,第1行先让学生填,填完以后说说为什么□里要填5。第2行可以先让学生看看它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然后确定□应填几。

1到5的认识和书写教学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序数1——5,初步感知序数。

2、初步感知序数的顺序性

3、形成良发好的秩序感。

活动准备:

学具“动物与房子”、数字卡片、《操作册》、火车头饰、胸牌、串珠、记录表、房子底图等。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听音乐走线

(2)游戏:五个手指头

二、集体活动

(1)、动物搬家

A、引题,出示教具房子(可开窗的)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大森林里,动物们的新房子盖起来了,可漂亮了。

B、复习数数

请你们数数,新房子一共有几层?(由下往上数)

1、2、3、4、5,一共有5层

C、感知序数

1、如果我们用数字宝宝给楼层做上标记,怎么做呢?

2、幼儿自由探索贴楼房号

3、小结

我们给楼层做标记时,应该从下往上数,这是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序数要看从哪边数起,开始数的那个叫第一,依次数下去。就像数楼房号应该是从下往上数的,开始数的是第一层,接下去是第二层…

4、教师操作教具“动物与房子”

“看看有哪些动物住进了新房。”师示范打开窗发现里面有动物,小象住进第一层,小狗住进第二层,接下去由幼儿说。

提问:

(1)小象住第几层?小鸟住在第几层?

(2)师任意关上一扇窗,请幼儿说说“是第几层的什么动物不见了。”

D、操作学具

1、教师示范

2、幼儿动手操作

E、在身边寻找数字

A、在生活中寻找

今天我们学习了序数1—5,在生活中哪里还能找到序数

出示图片:火车、银行、医院、影剧院

B、在幼儿园寻找

晨检牌、玩具、点名号、排队等

三、游戏:开火车

材料准备:黄、绿、蓝三列火车(头饰)

三种颜色的序数胸牌,各有数字1—5

A、能根据“车票上车”。

1、小动物们邀请我们去参观新房子,我们坐着火车出发吧。瞧,开来了三列火车,分别是黄火车…

2、这些是火车票(出示胸牌),你们要根据车票的颜色和编号上车,比如:车票是红色的,上面有数字2的,你就应该上红火车在第二号的位置。

B、放音乐开火车

四、分组活动

到动物们的新房子了,我们做份礼物送给它们吧

(1)、刷墙:提供房子底图、油画棒,将墙壁刷上各种颜色,刷好后告诉客人老师:第一层是什么颜色…

(2)、串窗帘:提供5粒不同颜色的珠子,幼儿串好珠子后记录珠子的序号。

(3)、《操作册》练习:给家人涂毛巾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操作材料:

师方面:

(1)5层可开窗的楼房、贴上磁铁的数字卡片

(2)蒙氏教具“动物与房子”、贴上磁铁的数字卡片

(3)有关序数的图片

(4)幼儿玩具小火车、楼房号

(5)三列火车(头饰)、三种颜色的数字胸牌

(6)开火车的音乐

(7)操作学具时的音乐

幼儿方面:

(1)20份蒙氏学具

(2)房子底图、油画棒装盘7份

(3)五种颜色的珠子、记录表、油画棒装盘7份

(4)操作册、油画棒7份

1到5的认识和书写教学反思【篇4】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给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几个季节吗?

学生:知道。春夏秋冬。

教师:那现在是哪一个季节啊?

学生:秋天。

教师:对了,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看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是不是收获了很多东西啊?

学生:是。

教师: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

学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二、进入新课

教师:有多少个南瓜呀?

学生:5个。

教师:有多少朵花?

学生:3朵/4朵。

教师:这样一会儿3一会儿5又一会儿4的,老师听着觉得很乱。我们应该按顺序来,老师教大家,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数。最小的数量是多少啊?

学生:1。

教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的呢?

学生: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对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数量都是1,可以用数“1”表示。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

学生:2。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学生:2只鸭子/2个筐/2个盘子。

教师:很对。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

学生:3。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学生: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

教师:很棒,它们都是数量为3的东西,可以用数“3”表示,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学生:数4。

教师: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学生:4只小鸡/4朵向日葵。

教师:很对,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学生:5。

教师:没错!请同学们说说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5”表示的呀?

学生:5个南瓜/5个玉米。

教师:大家表现地真棒。南瓜、玉米

的数量是5,可以用数“5”表示。现在大家一起来认读一下。

学生:1、2、3、4、5。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个计数器。上面有几颗珠子呀?

学生:1颗。

教师:1颗珠子可以用1表示,我们再加一颗珠子,现在是几颗啊?

学生:2颗。

教师:可以用几表示?

学生:2。

教师:看上面这道题,请一个同学回答。

学生1:再摆1颗珠子是3颗,可以用3表示。

教师:那再摆1颗珠子呢?

学生2:是4颗,可以用4表示。

教师:那再摆1颗珠子呢?全班一起回答。

学生:再摆1颗珠子是5颗,可以用5表示。

教师;大家都掌握了吗?现在我们来学习怎么写这些数。大家看一下,1是从上往下写,稍稍有些倾斜,大家拿出方格本,跟着老师一起写。

2像一只小鸭子,看老师写一次。好,现在在方格本上写下2。

3像小耳朵,看老师写一次。好,现在在方格本上写下2。

4要写得直直的,不能有弯曲的地方。看老师写一次。好,现在在方格本上写下2。

5比较难写。看老师写一次。好,现在在方格本上写下2。

三、练习

教师:现在大家在方格本上写1~5,1个数字写一行。

教师:写好了没有?

学生:写好了。

教师:剩下的时间大家把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两道题完成。

教师:好,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利用色彩艳丽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1~5基数含义的认识。

加深学生对1~5基数含义的认识。

教学反思:

1~5学生们在幼儿园都已经学习过了,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通过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讨。但实践下来发现课堂游戏少,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可以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多开发一些数学游戏,激起学生的兴趣。

1至5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在本节课中,我既解决了后进生学习难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如他们也都能用纸折出这样的分数来,从而建立起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概念的含义,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也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如有的学生在折纸时表示出了这个分数。又如在练习中学生能针对不同的整体判断出?所表示的几分之一等。这样既防止他们产生自满情绪,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完成这种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本节课中,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如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等。在课堂中,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1至5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

?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个独立段的教学内容。对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角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却不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角,所以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设定:结合学生生活情景和校园具体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领悟角的特征,感受角的生活原型;会用尺子画角,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角的画法。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取决定因素的是两条边叉口张开的程度有关,张得越开角越大,反之越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作为本课的难点来进行突破。

1、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看,动手折出不同的角,指角再到揭示课题,其次是放手让学生在猜、折、做、画等各种数学活动中认识角,再拓展延伸,最后是归纳交流。各环节过渡比较自然。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主动活泼、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2、注重语言表达。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敢于动手。让学生通过思考,留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1)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后来学生的画角和相应的练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了。原订讨论角的大小时为第一个高潮,练习之后通过巧妙剪角游戏再出现第二次学生情绪的高潮,很可惜,没有达成。

(2)对学生备的不够。比如:一开始我在板书完“角”字问学生,你对“角”的理解是什么?结果学生回答:“角,是人民币的单位,象1角钱、2角钱。”这一情况就出乎我的预料,我只预设到孩子们会说:角在我的眼里是尖尖的,比如黑板的角、桌子的角等等。所以,提醒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我想,如果这样问:在你的眼里,角是什么样子的?这样问应该会更好些。

在活动过程中,我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我的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两边叉开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学生就是不能明确我的意思,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说不到点上。后来我引导说:从大小上看,它们和什么有关?学生们这才能够说出来。这也难怪,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很多时候我太着急。而且,对教学语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再多让学生动手。

1至5的认识教学反思篇3

角的初步认识”虽然内容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加上生活经验不足,在教学中不容易把角的概念讲清楚,尤其是“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学生更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对角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角。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找身边的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对角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折角”部分,先放手让学生去折,他们会利用手中的纸,折出很多大小不一的角。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把他们折的角收集起来,让他们自己来分类。通过小组讨论,汇报、演示,初步感受角有大小之分。(二)比较角。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也是下了大力气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用活动角开展了边操作边思考的活动:“怎样才能摆出一个大一点的角?怎样又能摆出一个小一点的角?”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1)活动角的两条边的长短始终没有变,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2)张开的“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口”越小,角就越小。所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口”的大小有关。学生在活动中把本节课的难点轻而易举的突破了。(三)画角。画角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首先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画角,从画出的角可以看出学生画的角都很规范,因此对他们画角的过程不做正确与否的点评。看完学生画的角之后,我再传授规范的画角方法,对以后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打下基础。数学课有很多的内容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我们要让数学从实践活动中来,再回到实践活动中去(即,学会运用数学的本领),这是我们现在的新课程教学所提倡的,我也要努力从这方面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做到不打无准备之战,也就是说我要力争做到每节课都要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另外我还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使自己感觉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更对得起家长。

1至5的认识教学反思篇4

一、几点不成熟的成功之处:

1、本课中研究的是固体的性质,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完全放手让学生对固体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认识和描述。能积极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动手做”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去真刀真枪地搞科学。

2、小组合作方式的运用,很好的培养了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学生对牙膏这种物体分不清是固体和液体时,我及时用和面的方法让其明白它是一种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把问题简单化,学生接受效果很不错,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类似的物体,真正达到了学而用之。

4、运用比赛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固体性质的多方面认识,既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又实现了教学。学生的积极性特高,教学效果特好。

5、在每一个实验前,都让学生计划实验的步骤和目的,从而使实验有条不紊的进行,让学生养成做事前先思考的习惯。

二、不足需改进之处:

1、备课不充分,对课堂中时间的把握心中没数,至使提前完成教学任务,更惭愧的理当自己发现时,还用让学生看书的方法去弥补少的时间,失败呀!

2、课堂上有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没认真的去听,也没能及时的'给予评价。其实这期间我是在思考我自己的问题而忽略了学生。这是不应该的。

3、最后一个环节固体的混合与分离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其实应先让学生看书上的那两个最典型不过的例子,然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去举一些例子。而我却没能做到。

4、以后还要在备课上大下功夫。除了备教材之外还要认真的去备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知识,学生先想到的自己早一步想到。准备好多种方案,以及时的应付课堂上会出现的一些尴尬局面。

1至5的认识教学反思篇5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在教学中,我从游戏“说反话”引入,又通过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商场的楼层等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主归纳得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

如何引出数轴,使学生在数轴上清楚地看到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分界点。这样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与0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一个难点的处理应该引起注意。“在温度计上表示—11度”,对于这一温度的表示,学生经常会错误地表示成—9。对于这一表示错误我们应该让学生进行反思,查找错误的原因,从而让学生领会用负数表示时的思考方法。首先要确定观察的方向,其次确定数的表示位置。我想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对于“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征会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

不足之处: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