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希望这份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求解,再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分析.
方法1:
解:方程两边都加上2,得5x-2+2=8+2
也就是 5x=8+2
合并同类项,得5x=10
所以,x=2
3.理性归纳、得出结论
(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独立发现移项法则.)
比较方程5x=8+2与原方程5x-2=8,可以发现,这个变形相当于
5x-2=8 5x=8+2
即把原方程中的-2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教学建议:关于移项法则,不应只强调记忆,更应强调理解.学生开始时也许仍习惯于利用逆运算而不利用移项法则来求解方程,可借助例题、练习题使相互逐步体会到移项的优越性).
方法2;
解:移项,得 5x=8+2
合并同类项,得5x=10
方程两边都除以5,得x=2
4.运用反思、拓展创新
[例1] 解下列方程:(1) 2x+6=1 (2) 3x+3=2x+7
教学建议: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求解方程,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例2] 解方程:
教学建议:
①先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可能采取多种方法,教学时,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中的解法,只要学生的解法合理,就应给予鼓励.
②在移项时,学生常会犯一些错误,如移项忘记变号等.这时,教士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必要时,可让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和移项法则两种方法解例1、例2中的方程,并将两者加以对照,进而使学生加深对移项法则的理解,并自觉地改正错误.
5.小结回顾: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师强调:移项法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典型实际问题的分析,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在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中,培养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在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指引下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2、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增强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以积极的态度与同伴合作,从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
2.掌握等式的性质,理解掌握移项法则
3.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昂成(数字系数),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4.能够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方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学会用方程的思想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重点:
解方程、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结合课本112页知识结构图和回顾与思考中的问题,复习本章的知识点,形成框架,巩固重点知识
二、典例回顾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例1.试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
(1).x=5(2).x2+3x=2(3).2x+3y=5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根):
判断下列x值是否为方程3x-5=6x+4的解.
(1).x=3(2)x=3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
4.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例5: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下共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解:设先安排x人工作4小时。根据两段工作量之和应是总工作量,由此,列方程:
去分母,得4x+8(x+2)=40
去括号,得4x+8x+16=40
移项及合并,得12x=24
系数化为1,得x=2
答:应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时.
注意: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本题的关键是要人均效率与人数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基础训练:课本第113页第1.2.3题.
四、综合训练:课本113页至114页4.5.6.7.8
五、达标训练:3.7
六、课堂小结:收获了哪些?还有哪些需要再学习?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2、会从题目中找出包含题目意思的一个相等关系,列出简单的方程。
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概念,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
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体现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课程标准的建议要求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本节课在抓住主要目标,用活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激活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现就几个教学片断进行探讨。
一、游戏导入,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老师学会了一个魔术,情你们配合表演。请看大屏幕,这是20__年10月的日历,请你用正方形任意框出四个日期,并告诉老师这四个数字的和,老师马上就告诉你这四个数字。
生1:24,师:2,3,9,10生2:84师:17,18,24,25
师:同学们想学会这个魔术吗?生: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学会!
一些教师常用教材的章前图或者行程问题情景导入,但章前图过于平淡且较难,不易激发学生兴趣,本次课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实质是列一元一次方程x+(x+1)+(x+7)+(x+8)=任意框出的四个日期的和,x是第一个日期,这是本次课的第一个变化。
二、突出主题,突出主体
1、师:看大屏幕,独立思考下列问题,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1)x的2倍与3的差是5,
(2)长方形的的长为a,宽比长少5,周长为36,则=36
(3)A、B两地相距18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30千米,乙车得速度是甲车速度的1.5倍,经过t小时相遇,则=180
生:(1)2x-3=5(2)2(a+a-5)=36(3)30t+1.5(30t)=180
师:这些式子小学学习过,它们是()?生:方程。
师: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等号的两边分别叫做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现实,学生齐读)
这又是一个变化,从小学已有知识出发,提前给出方程的概念,避免课堂中的逻辑矛盾,同时为学习列方程打下基础。
2、师:小学我们学过简易方程,并用简易方程解决应用题,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际应用题,用方程解答起来更加方便。请自己阅读课本P/79—81,(课本内容略)并把课本空空填写完整,不懂的和你的同学交流。还要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如何理解“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3)什么是的解?你找到验证的方法吗?
师:在阅读P/80例题1时老师做出友情提示:
(1)选择一个未知数x
(2)对于这三个问题,分别考虑:
用含x的未知数分别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用含x的未知数表示这台计算机的检修时间;
用含x的未知数分别表示男、女生人数。
(3)找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学生讨论出上述答案后
师:大屏幕显示上述问题的答案
以前我在上这节课时,总是犯了和大多数老师一样的毛病,担心内容多,学生自己不会弄懂,满堂灌,结果我讲的筋疲力尽,学生还是糊里糊涂;这次我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和同学合作学习,结果学生情绪高涨,问题迎刃而解,重点内容也都清晰化。这一变化,把我彻底从课堂解放出来,再不是学生心中“喋喋不休”的数学老师了,真正做到了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
三、体现新时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大多数学生完成课本阅读和解答好课本问题、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请几名代表学生汇报所列方程,并解释方程等号左右两边式子的含义。
师:(强调)(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数;
(2)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
这一小小的点拨,有画龙点睛之作用,突出方程的实质性含义,为以后列出更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
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精彩的舞台
师:本节知识也学完了,你能解释课前老师魔术中的几多秘密?
设任意框出的四个数字的第一个为x,则:
生1:x+(x+1)+(x+7)+(x+8)=24;
生2:x+(x+1)+(x+7)+(x+8)=84
师:很好!如何算出x的值,是我们下一节课要探讨的问题(继续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老师想当堂检测一下谁掌握的最多,最好,请看大屏幕。
题目略,题目设计主要是列方程,并要求学生划出列方程的一个相等关系;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这次的舞台大展示,教师仍然改掉以前的在学生旁边指手画脚的坏毛病,让学生一口气做完,让他们胆大地出错,暴露问题,然后师生一起纠正答案,效果比以前好了N倍!
五、我的课堂,我做主,我来说
生1我掌握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即①有未知数②是等式;
生2:我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两边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
生3:我会检查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生4:我知道列方程的关键是找一个包含题目意思的相等关系并且等式左右两边是同一个量的两种不同种表达方式!
生5:我觉得用方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比以前小学的算术法来得简单!
师:谢谢你们精彩的发言,你们的发言是“五语道破其他人”!
课堂小结一改教师全盘包办,学生没心没肺的听,心里还盼望着下课,盼望着游戏的课间。学生的课堂,让学生自己说,让学生把掌握的数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也可以训练他们把符号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为以后学习几何学知识打下深厚的基础!
六、基础巩固与知识延伸
(1)基础练习见同步练习册
(2)拓展练习如下;
1、下列四个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1+2+3+4>8B.2x3C.x=1
D.|10.5x|=0.5yE、
2、已知关于x的方程ax+b=c的解是x=1,则=
3、下面有四张卡片,请你至少抽出三张卡片编写两道一元一次方程,并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你和谁不谋而合!
作业设计也一改从前,千篇一律,本节课后作业分出了层次,也体现了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七、课后反思:
数学课堂中的阅读和其它学科中的阅读一样重要,在课堂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对概念性的东西进行阅读,帮助他们从句子中提炼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他们能把书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自己的思想。所以我在教“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时候,要求学生自己读教材,然后和同学相互讨论,以便引起思维的碰撞。只有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明白关健词的含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等式才是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使等式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才是该方程的解。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数学课堂中,阅读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比起老师的“苦口婆心”的`说教有效得多。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延伸与拓展,它进一步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同时又渗透了函数与不等式的思想,为以后内容学习奠定了必要的数学基础,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能深刻地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的数学模型,领悟到“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总之,本节内容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数学思想方法上,都是十分很好的素材,能很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应用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二)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探索并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而方程的建模思想学生还是初步接触,寻找相等关系对学生来说仍相当困难,所以确定“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相等关系”为本节的难点之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最终目标是运用方程的解对客观现实作出合理的解释,这是本节的难点之二。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目标内容
(1)结合生活实际,会在独立思考后与他人合作,结合估算和试探,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本节的三个实际问题,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其合理性.
(2)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2.目标分析
(1)本节的内容就是通过列方程、解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必须掌握的知识,估算与试探的思维方法也很重要,这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七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建模还比较陌生,建模能突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又是课标所大力倡导的,因而必须加强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二)过程目标
1.目标内容
在活动中感受方程思想在数学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
2.目标分析
利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有用的数学方法,学生在前两节的数学活动中,有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但是更接近生活,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则需要师生合作,探索解决。
(三)情感目标
1.目标内容
(1)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
2.目标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奇心强、思想活跃、求知心切.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品质,这是落实新课标倡导的教育理念的关键.
三、教材处理与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拟定两课时完成,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探究Ⅰ、探究Ⅱ).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及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本节课采用探索发现法进行教学,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演示,增强感性认识,增强教学效果.课中以设疑提问、分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主动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