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八年级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八年级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有关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7篇

这节课,我们讨论分析了什么是遗传,知道了生物性状的遗传是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后代的,最终决定性状的遗传的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与遗传有关的结构与物质的基本知识,即染色体、基因以及遗传物质(核酸)与性状遗传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认识遗传现象的物质基础。

2.通过分析某一具体性状的遗传现象,帮助学生认识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其他遗传现象。

3.在区别遗传病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基本特点以及禁止近亲婚配的生物学原因,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

重点、难点:

1.基因的概念以及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是课堂讨论的中心。对基因这一名称,学生从各种媒体和一些科普读物已经有所了解,但不一定能认清基因的本质以及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以性状在上、下代传递为线索帮助学生认识有关基因的基本知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在生物上、下代的传递规律以及显、隐性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2.染色体在生物的上、下代传递规律与基因的传递的关系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讲清染色体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的变化以及在生物上、下代中的变化有助于理解基因的活动。教学中可以利用图表甚至制作相应的教具帮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活动规律。

3.国家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国家为什么要通过立法来禁止近亲结婚?生物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学生认识近亲结婚所造成危害的遗传学原因上——遗传病产生的细胞学基础和发生遗传病概率较高的原因,可以以具体的例子认识近亲结婚的危害。

授课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讨论分析材料。

调查前教师应注意:

1.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表格中的内容,不能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填写。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向学生说明如何识别这些性状特征,特别对上眼睑这一特征中的双眼皮、单眼皮,应说明不是美容后的特征。

教学过程:

引言在了解生物界的丰富多彩之后,有些同学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是否会有共同的规律?比如说,每种生物是怎样将自己的特征传给后代的?最初的生物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演变的?)生物能否孤立的生存,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等。我们将在以后的生物课的学习中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1.遗传的现象:

对于“遗传”这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许多遗传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儿子的长相像爸爸,等等。我们知道,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就是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这些方面也会有所不同。这些特征,也就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称为性状。 在课下,同学们对人的一些性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看到了这些性状在上下代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是否也是遗传现象?这些性状在上下代的传递过程中有没有规津?我们先来分析这些性状。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每小组选择一项特征,分析该特征在上下代传递中有几种方式,比如某同学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他的爸爸、妈妈也是双眼皮,这是一种传递方式。会不会还有其他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本小组的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2)全班讨论。各小组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所分析的性状有几种传递的方式;各种性状在上下代的传递中是否有共同点;将讨论的结果以列表的方式做出小结。

__ 性状与父母相同,或者与父母之一相同,这种现象就是遗传。用生物学的术语叙述遗传这一概念,遗传是指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__ 若性状与父母不同,叫做什么?子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于父母的性状?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讨论。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同学们在自己身边到处可以遇到。但是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如为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是怎样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的?或者生物通过什么途径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

提出问题,讨论:父母能否直接将具体的性状传给孩子?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什么?

我们在了解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时已经知道,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而每个受精卵又是由卵细胞和精子融合而成的。

从生殖发育的过程看,联系父母与子女的结构是生殖细胞。所以,我们可以说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传给后代的。同样,各种生物也是通过生殖细胞把性状传给后代的。

提出问题:一个小小的生殖细胞为什么可以决定后代具有什么性状?

我们必须研究细胞内部的结构和细胞所含有的物质。

2.染色体和基因:

(1)染色体:

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时发现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就将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科学家还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人的染色体和果蝇(雌)染色体图:不同生物染色体形态不同。

多媒体展示几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不同生物染色体数目不同。

提问:从以上四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各种不同物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同一物种又是相对稳定的。

——体细胞染色体数是生殖细胞染色体数2倍,或者说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1/2。

进一步研究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现体细胞中总有每两条形态大小相同,可以配成对,所以人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46条,配成23对,玉米体细胞中有染色体10对。

提出问题,讨论: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怎样变化的?

这样,孩子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与父母的相同了。就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来说,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

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这样重视染色体的变比?

——这是由于染色体数目规律的变化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又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由受精卵经过发育形成的孩子的细胞中就具有了父母双亲的染色体或者说父母双亲的遗传物质了。父母的遗传物质就是这样传给了子女。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叫做核酸。同学们在广播、电视和报刊上听到看到的DNA就是核酸的一种。

提出问题:每种生物都有许多性状,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怎样控制这些不同的性状?

(2)基因:

“基因”这一名词,同学们也不陌生。但是它到底是什么?它与生物性状有什么关系?

科学研究发现,生物的不同性状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我们常说的基因是指位于染色体上的分成若干小单位的遗传物质,这些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小单位叫做基因。如:豌豆的花有红色、白色,茎有高、矮,人的上眼睑有双眼皮、单眼皮,等等,是由不同基因决定的。

基因是染色体上遗传物质的小片段,所以基因也与染色体相同,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只有其中的一个。它们的关系可以这样表示: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基因中的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2基因控制性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投影展示家庭成员性状调查表,学生拿出自己完成的调查表。

师生互动:统计数据,发现规律。提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和概念。指出调查表中的各项调查内容,在生物学上属于生物的性状。

设计意图:课前安排的调查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借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供了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促进亲子关系。同时为本节课的问题探讨提供了很多较好的素材。

观看录像:了解人的各种遗传性状。

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总结出性状的概念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几种生物的性状。

小组讨论:

1、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吗?

2、尝试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3、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小结: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提出问题:性状能否直接传给后代?它又是谁控制的?

学生活动:资料分析――转基因鼠的启示。

教师应较详细介绍此项生物技术的基本过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这是一种世世代代都是小体型的鼠,人们在对它做了一些特殊的处理之后,看看它的后代有什么变化。在雌雄小鼠 2-3倍,体积大一倍。

小组讨论:

1、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2、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

3、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小结: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师播放录像:转基因技术的运用。

学生活动:观看录像,加深对基因决定性状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和观看录像,以学生非常关注的话题,可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内容上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事实,确信无疑,相信科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还能利用此片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提出辩论话题: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是让学生课前准备好素材以确保效果)。

学生活动:展开辩论(可临时组队)。

小结:转基因技术和其它许多科学技术一样,都似一把双刃剑……。

设计意图:既训练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明白科学技术应该为人类造福,而不是带来灾难的道理,科学研究的过程应该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另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力求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等其它各方面的综合能有更大程度的提高。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性状、相对性状以及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等知识,关于这些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既然我们知道了生物在传种接代中传下去的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那么你还想了解基因是怎么传下去的吗?是通过什么传下去的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保持生物学习的兴趣,养成对科学追求无止境的精神)。

课堂练习:P28(及时反馈并矫正)

课后作业:配套练习《学习与评价》。

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精选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一组图片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

1、他们像吗?

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

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活动

1:连连看——学习生物的性状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

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大象。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斑马。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长颈鹿。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

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师:很好大家都抓住了动物的重要特征。像刚才描述耳朵像蒲扇,鼻子长等都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同学们能说说其他生物的形态特征吗?

生:树叶是绿色的,柿子是橘红色的,树干粗壮······还有说话的声音。

师:那么声音、动作是形态特征吗?

生:不是。

师:这些是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生物的生理特性。比如人的色觉正常与否,血型、嗓音等都是生理特性。

师:给出性状的概念,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

师:那么什么是相对性状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思考图片内容说明了什么?生观察图片讨论发言。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了生物的同一性状有不同的表现类型。所以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通过例子强调同一生物,同一性状。

活动2: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辨别8种性状。指导学生完成个体间性状的比较。完成书本讨论题。

师:通过刚才的检查,最后没有人站立,这说明什么?根据这个活动结果推测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表见解,普遍能够归纳出在同学当中,同一种性状表现的特征当中,有的性状表现相同,有的性状表现不同。个体之间各种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几乎为0。):

活动3:照片连连看

师:大家在做性状自我检查中,发现自己有哪些性状与爸爸妈妈的一样?有哪些不同?(请2~3个学生谈谈)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3个同学都谈到自己有很多地方跟父亲或者跟母亲是一样的,也有不同的地方,那我们下面来做一个小游戏:比眼力!(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学生提供的一些家庭照片,让大家来猜究竟是哪个同学的父亲或母亲。大家兴致勃勃,大多数能很快猜出来,部分让学生很犹豫,猜错了。教师接着引导大家分析为什么有的很容易猜对,有的猜错了)

生:有的照片跟某某同学非常的相似,他们有很多性状是一样的,一看就能看出来是一家子。有的差异很大,所以猜不准。

师:这说明什么呢?请大家阅读100页的第一段文字。并对重点字句圈点出来。(学生快速阅读,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性状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

变异: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存在差异的现象。)

师:(用多媒体展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活动4:欣赏漫画,并回答书本问题。

师:(多媒体展示法国著名漫画家奥诺。杜米拉的漫画《新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下面我们来欣赏19世纪的两幅漫画。

引导学生在小组间讨论三个问题:

1、漫画中表达了什么生物学现象?

2、《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3、漫画里哪种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哪种不可能?为什么?学生讨论,各小组代表陈述观点,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进一步加深理解。

师:这里有些谚语大家来说说其中有哪些是遗传现象,哪些是变异现象?(生基本能说遗传和变异现象)

师:这说明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自然科学中,探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就是遗传学。我们看到这些特征,你能辨别出哪些是相对性状吗?(教师打出一根据录像内容编写的练习题:山羊的白毛跟花狸鼠的黄毛;鸳鸯的游泳和鸳鸯的彩色羽毛;黑色小兔和灰色小兔。)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性状和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有多了解,你还能说出生物界中的那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在遗传学的领域中,大家想了解一些什么问题呢?拿出我们的“问号记录本”,把它写下来,课余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想办法解答它,或者在后面的学习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作业:参考100页“思考与练习”第三题的性状调查表,可以自行设计,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家庭成员的性状进行调查,建议大家用数据统计,或者图示、表格等办法给大家呈现你的调查结果。

(三)、课堂小结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这一节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如果照本宣科把几个概念告诉学生,举几个例子,相信学生也能理解。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也许就会被扼杀了。对后面“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等抽象内容的学习就会造

七、板书设计: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

一、性状和相对性状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现象∶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2、变异现象∶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差异的现象。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精选篇4

一、教材简析:

《遗传和变异现象》是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一节,教材主要从三方面:1、通过比较个体间性状的差异,使学生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2、通过欣赏和评价两幅19世纪的漫画,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的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3、通过课后的性状调查和思考与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领悟;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遗传与变异的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世界遗传的多样性,为今后学习生物的进化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知识。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这已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的能力。教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能列举和辨别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以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调查、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学生了解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

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2、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幻灯片展示:2组同学们熟悉的明星照片,请同学们观察照片中的人物在外貌特征上有什么共同点,以此导入新课: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新课。

知识点一:性状和相对性状

1、性状

1)小游戏:

①猜一猜:这分别是谁的眼睛?

(引出名词——形态特征)

②猜一猜:这是谁的声音?

(引出名词——生理特性)

由以上两个小游戏引出:性状

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都称为性状。

2)思考:同种生物同一性状表现类型相同吗?

3)根据性状的概念说出葡萄的性状。

展示同种生物同一性状表现类型不同的图片,从而引出:相对性状

2、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展示4组图片,判断图片中的性状是否是相对性状?

2)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讨论:

①在活动最后,有没有人和报告者一起站立?说明了个体间性状表现是否完全相同?

②根据活动结果推测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

3)你能行:辨别下列哪些是相对性状。(对性状和相对性状进行巩固)

知识点二:遗传和变异

1、遗传

1)小游戏:寻找亲人

2)活动: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新鼻子》《旧砖上脱落的碎片》。

讨论:

①《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脱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②哪幅漫画中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请同学们说说以上两项活动的体会: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性状有相似性,说明性状可以由亲代传递给子代。

从而引出:遗传——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表明性状可以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3)展示4组与遗传有关的图片。

4)思考: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性状一定相似吗?展示3组有亲缘关系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他们之间的性状差异。从而引出:变异——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表现存在。

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2基因控制性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投影展示家庭成员性状调查表,学生拿出自己完成的调查表。

师生互动:统计数据,发现规律。提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和概念。指出调查表中的各项调查内容,在生物学上属于生物的性状。

设计意图:课前安排的调查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借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供了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促进亲子关系。同时为本节课的问题探讨提供了很多较好的素材。

观看录像:了解人的各种遗传性状。

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总结出性状的概念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几种生物的性状。

小组讨论:

1、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吗?

2、尝试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3、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小结: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提出问题:性状能否直接传给后代?它又是谁控制的?

学生活动:资料分析――转基因鼠的启示。

教师应较详细介绍此项生物技术的基本过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这是一种世世代代都是小体型的鼠,人们在对它做了一些特殊的处理之后,看看它的后代有什么变化。在雌雄小鼠交配后,从雌鼠输卵管中取出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将事先备好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精子核中,注射之后,受精卵中融合的细胞核中就携带着转入的基因;将已经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输卵管中去。这样小鼠的输卵管中就有了两种受精卵,一种是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另一种是输卵管中原有的未转基因的受精卵。结果,转基因把小鼠变成了大鼠,转基因超级鼠比与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 2-3倍,体积大一倍。

小组讨论:

1、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2、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

3、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小结: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师播放录像:转基因技术的运用。

学生活动:观看录像,加深对基因决定性状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和观看录像,以学生非常关注的话题,可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内容上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事实,确信无疑,相信科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还能利用此片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提出辩论话题: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最好是让学生课前准备好素材以确保效果)。

学生活动:展开辩论(可临时组队)。

小结:转基因技术和其它许多科学技术一样,都似一把双刃剑……。

设计意图:既训练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明白科学技术应该为人类造福,而不是带来灾难的道理,科学研究的过程应该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另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力求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等其它各方面的综合能有更大程度的提高。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性状、相对性状以及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等知识,关于这些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既然我们知道了生物在传种接代中传下去的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那么你还想了解基因是怎么传下去的吗?是通过什么传下去的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保持生物学习的兴趣,养成对科学追求无止境的精神)。

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精选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一组图片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

1、他们像吗?

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

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活动

1:连连看——学习生物的性状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

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大象。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斑马。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长颈鹿。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

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师:很好大家都抓住了动物的重要特征。像刚才描述耳朵像蒲扇,鼻子长等都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同学们能说说其他生物的形态特征吗?

生:树叶是绿色的,柿子是橘红色的,树干粗壮······还有说话的声音。

师:那么声音、动作是形态特征吗?

生:不是。

师:这些是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生物的生理特性。比如人的色觉正常与否,血型、嗓音等都是生理特性。

师:给出性状的概念,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

师:那么什么是相对性状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思考图片内容说明了什么?生观察图片讨论发言。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了生物的同一性状有不同的表现类型。所以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通过例子强调同一生物,同一性状。

活动2: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辨别8种性状。指导学生完成个体间性状的比较。完成书本讨论题。

师:通过刚才的检查,最后没有人站立,这说明什么?根据这个活动结果推测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表见解,普遍能够归纳出在同学当中,同一种性状表现的特征当中,有的性状表现相同,有的性状表现不同。个体之间各种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几乎为0。):

活动3:照片连连看

师:大家在做性状自我检查中,发现自己有哪些性状与爸爸妈妈的一样?有哪些不同?(请2~3个学生谈谈)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3个同学都谈到自己有很多地方跟父亲或者跟母亲是一样的,也有不同的地方,那我们下面来做一个小游戏:比眼力!(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学生提供的一些家庭照片,让大家来猜究竟是哪个同学的父亲或母亲。大家兴致勃勃,大多数能很快猜出来,部分让学生很犹豫,猜错了。教师接着引导大家分析为什么有的很容易猜对,有的猜错了)

生:有的照片跟某某同学非常的相似,他们有很多性状是一样的,一看就能看出来是一家子。有的差异很大,所以猜不准。

师:这说明什么呢?请大家阅读100页的第一段文字。并对重点字句圈点出来。(学生快速阅读,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性状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

变异: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存在差异的现象。)

师:(用多媒体展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活动4:欣赏漫画,并回答书本问题。

师:(多媒体展示法国著名漫画家奥诺.杜米拉的漫画《新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下面我们来欣赏19世纪的两幅漫画。

引导学生在小组间讨论三个问题:

1、漫画中表达了什么生物学现象?

2、《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3、漫画里哪种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哪种不可能?为什么?学生讨论,各小组代表陈述观点,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进一步加深理解。

师:这里有些谚语大家来说说其中有哪些是遗传现象,哪些是变异现象?(生基本能说遗传和变异现象)

师:这说明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自然科学中,探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就是遗传学。我们看到这些特征,你能辨别出哪些是相对性状吗?(教师打出一根据录像内容编写的练习题:山羊的白毛跟花狸鼠的黄毛;鸳鸯的游泳和鸳鸯的彩色羽毛;黑色小兔和灰色小兔。)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性状和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有多了解,你还能说出生物界中的那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在遗传学的领域中,大家想了解一些什么问题呢?拿出我们的“问号记录本”,把它写下来,课余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想办法解答它,或者在后面的学习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作业:参考100页“思考与练习”第三题的性状调查表,可以自行设计,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家庭成员的性状进行调查,建议大家用数据统计,或者图示、表格等办法给大家呈现你的调查结果。

(三)、课堂小结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这一节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如果照本宣科把几个概念告诉学生,举几个例子,相信学生也能理解。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也许就会被扼杀了。对后面“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等抽象内容的学习就会造

七、板书设计: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

一、性状和相对性状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现象∶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2、变异现象∶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差异的现象。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精选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2、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二)能力目标

通过红绿色盲患者与正常色觉间的婚配后代色觉情况的学习,学会分析性染色体上基因传递的特点,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的讲解,认同有关近亲婚配的危害; 2.通过性别决定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色盲这一伴性遗传的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重点难点

1、重点:1)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阅读、讲述

四、课时安排 1课时(理论)

五、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年轻女性自杀状况报告) 在某山区,一个妇女生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孩,周围的人瞧不起她,婆家瞧不起她,就连她自己也瞧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本事,生不了儿子,便自杀了。 生女孩是女人的过错吗?为什么有些遗传病,男女的发病率不同? 要很好回答这些问题,就让我们学习探究“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一 性别决定

1、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

当然,不是所有的染色体都同性别有关,只是个别的染色体决定生物的性别。 因此,染色体分为两类: 2、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2)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例如: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46个)染色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只有1对是性染色体(图见书)

3、性别决定类型

XY型 :XX为雌性,XY为雄性

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

4、XY型的性别决定

男性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是X型和Y型,且数目相等,比例:1:1,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哪一种精子与卵细胞受精是机会均等的,因此后代的性别比例为1:1。

P: XX

×

XY

↓ ↓

配子: X

X Y

子代

XX

XY

注意:性染色体的活动规律与常染色体是一致的,也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由于封建的男尊女卑观念和长期的性愚昧,把生女归罪于母亲,这是无知的表现,这种愚昧无知曾经导致了千千万万女性的悲剧,因此,我们要提倡男女平等。

二、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的概念:

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例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2、色盲的遗传:

红绿色盲:一种先天性的色觉障碍,患者不能分辨同样亮度和饱和度的红色与绿色。色盲的遗传有两个显著特点:

①男性多于女性 男:6.8~7%,女:0.5%

②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为什么有这样奇特的现象呢?

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那么:既然在X上,女性有两个X,会不会得病机会更多呢?男性的Y上没有b ,那么说不定男性得病的该少啊?

我们分析一下:

(1)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

XbXb

色盲女性

XbY

色盲男性

XBXb

正常(携带者)女性

XBY

正常男性

XBXB

正常女性

由此可见,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2)色盲遗传的几种情况

例1: P: XBXB × XbY

↓ ↓ ↓

配子 XB

Xb Y

F1 __

XY

Bb

B如图体现了两点:A男患者通过他的女儿把Xb基因传给他的外孙子导致其患病。

F1 XBXb × XBY

↓ ↓

↓ ↓

XB Xb XB Y

F2 XBXB XBY XBXb XbY 女儿携带者,儿子正常表现出“交叉遗传” “隔代遗传”的特点B男患者比女患者多。

表现型 正常 女携带者男患者色盲 例2: P: XbXb × XBY

↓↓

配子

Xb

XB Y

F1 XBXb

XbY

表现型:女携带者,男患者如图说明:女性色盲,儿子一定是色盲患者,这也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的原因之一。

评价设计:思考讨论:1外祖父色盲,外孙子一定色盲吗(否)

2某家庭中男孩为色盲患者,而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色觉均正常, 那么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于亲代中的谁?(外祖母)

3某家庭中男孩和其外祖父为色盲患者,其祖父母,外祖母,父母色觉均正 常,那么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于亲代中的谁?(外祖父)

其中的2和3小题容易发生混淆,不过如果仔细审题并且真正掌握,两道题是能得到正确答案的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