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秀5篇

教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根据教案中的指导,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深度。下面给大家分享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欢迎阅读!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从量的角度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好理论准备。本课题的学习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在初中化学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三维目标:

3、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建立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我的设计思路是利用三组探究实验来攻破,教师演示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接着让学生合作完成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的实验,学生在实验后自己总结实验结果,初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演示敞口情况下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对比分析探究实验一与三,让学生认识到不能忽略气体的参加与生成,然后深入分析白磷与氧气反应天平平衡的原因,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归纳、解读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真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为难点的突破奠定基础(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在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基础上,我又设计一些符合生活常识的问题,分基础、应用、提高三个层次,理论联系实际,用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就水到渠成。微观实质:主要采用学生活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拆分模型,分析讨论,总结化学反应的不变量与变量,借助多媒体展示水通电的微观过程,让学生领悟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在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三不变”。

二、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本课题的教学采用教师演示、分组探究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完成一些简单的分组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模型拆分的活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初步形成科学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引发思考: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发生怎样变化?之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设计意图: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史的实例引入、设疑;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自然过渡到实验探究环节。

(二)《实验探究新知》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是本节的重难点,我设计了六个环节来攻破:

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制定方案并实验--分析实验获得结论--解读质量守恒定律--应用定律

为了然让学生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设计了三组实验:

实验探究一:教师演示实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得出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提出疑惑: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规律呢?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究。

2、实验探究二:学生通过做分组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从而由学生总结出质量守恒。

实验探究三:在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守恒的基础上,教师再演示敞口情况下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让学生深入体会质量总和守恒。

设计意图:

①老师演示实验可以缩短探究的时间,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②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体验自己探究知识的乐趣;通过不同的实验得出同样的结论,让学生知道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同时也体验质量守恒的存在。

③深入地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真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④对学生容易忽视气体质量的这个难点,采用了两个演示实验,从正反两个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及对比分析的思维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得到“质量总和相等”之后,引导学生对比思考,深入分析表面的质量相等。特别分析了过量的白磷与氧气反应,白磷只有一部分参加化学反应,给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参加化学反应”提供了很好的事实依据。在分析中先除去直观因素:锥形瓶、细砂、橡皮塞、玻璃棒、玻璃管、气球、氮气、稀有气体等;然后再除去隐含因素:没有参加反应的白磷;引导学生归纳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设计意图:分析实验时,层层剥离,步步推进,使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自主发现表面的总质量不变内因是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概括能力。

解读质量守恒定律时,设置小问题: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什么变化?100克水加热变成100克水蒸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②10克氢气和10克氧气反应一定生成20克水?③铜丝加热后质量为什么增加了?④100毫升水与10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是200毫升?

设计意图:解读质量守恒定律时,合理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做到“引而不灌”。

三、《探究微观实质》

为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1、分组活动:2、组内交流讨论:3、动画演示:4、归纳小结

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拆分模型,然后组内分析讨论,总结化学反应的不变量与变量,借助多媒体展示水通电的微观过程,让学生领悟、归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在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三不变”。

设计意图:分子模型、动画摸拟形象、直观,对学生获得更真切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深刻地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达到本节课难点的突破。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知识运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质量实恒定律的应用是本节的一个难点,设计一些符合生活常识的问题,分基础、应用、提高三个层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也鼓励学生提出一些有疑问的化学现象,大家共同讨论,使学生真正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现象,以此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五、《小结评价》

根据板书要点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活动探究的心得,交流收获,体验成功。

设计意图:再一次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完成知识的内化。

六、设计理念

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和教师的有效而及时的组织。

采用演示与引导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形成能力。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篇2】

一、【是真是假】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人们经常用来赞美蜡烛“照亮别人,毁灭自已”高贵品质的诗句。这里所说的毁灭是指自然界的物质可以随意的消灭,这是真的吗?

2、废品收购站的经营之道是:先从零散的家庭当中以较低的价格收购钢铁之类的金属,然后又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给厂家,从中赚取差价。但废铁收购站往往把收购来的废铁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待长满铁锈后再出售给厂家,这样可以提高钢铁的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是真的吗?

二、【合作探究】

请你根据幻灯片上的问题作出选择。

我的观点是__。

请按照指导完成实验并将实验记录填入表中。

实验名称、反应前的质量、实验现象、反应后的质量、我的结论。

三、【快速抢答】

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1、1g水完全汽化后质量仍是1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2、镁燃烧之后生成氧化镁,质量增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学法指导]

①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②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认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③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四、【前失后鉴】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金属汞放在一敞口容器里煅烧,冷却后进行称量,得出的结论是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了。该实验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

(1)是什么原因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2)说说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探微求知】

(1)你能用图片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吗,那就试试吧!(请以两个水分子为例)

(2)说说你在贴图过程中的发现吧?

六、【知识运用】

1、[再回首]请你重新思考学案第一环节:“是真是假”。

2、工业上用氮气(N2)与氢气(H2)两种物质反应来制氨气(NH3)。某生产车间氨气的日产量是340吨,消耗掉氢气的质量为60吨,则理论上消耗掉氮气的质量为()吨。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由此可推断淀粉中一定含有()元素。

七、【走进生活】

减肥是当今社会上的一个时尚话题,但有许多人走进减肥误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专家指出:科学的做法是合理饮食、多运动。你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合理减肥的原理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篇3】

一、课题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新课标中要求达到“理解”的层次,本课题教学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质量守恒规律”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参与“质量守恒定律”的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主动参与各项学习的探究者。并学会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品质。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准备。同时为全部初中化学的学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

4、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能用实验定量研究化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重点,难点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它的含义和应用

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微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实现以观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导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按“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释反思—交流应用”的程序来探究。整个设计不仅注重了科学知识的获取,更注重了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以实验探究为主,多次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本节课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位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融入到课堂中,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化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真正做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设计思路

六、教学准备

1、白磷燃烧前后物质质量的测定的视频,用flash动画模拟水电解的微观过程的课件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简史的录音。

2、学生实验用品:铁钉、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粉末、稀盐酸、镁、氢氧化钠溶液、酒精灯、坩埚钳、烧杯、试管、托盘天平等。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许多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由于学生们的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了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形成和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节课采用电脑动画模拟出在化学变化中,原来的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分子或直接构成物质这一过程,使得学生看到整个过程中原子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原子种类也没有改变,十分直观地引出质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增强了本节课的色彩,教学效果明显。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试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化学反应模板、教科书

五、教学流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试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化学反应模板、教科书

五、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元芳的蜡烛》

【提问】蜡烛燃烧、铁剑生锈都是化学变化,那究竟化学变化后物质的质量会如何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讨论并回答

从视频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探究的问题做铺垫。

二、探究一红磷燃烧

【提问】首先我们对红磷燃烧,铁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两个化学反应进行探究。

【展示】我们知道,进行探究都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天平。

【提问】我们先探究红磷燃烧,用的是这套装置。可以看到,锥形瓶底部有细砂,套有玻璃管和气球。这三者有什么作用

【展示】细砂、玻璃管、气球的作用。

思考,回答问题

(大部分学生能回答出细沙作用,但不知道玻璃管有何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实验】1、先称取反应前的物质质量,为__g,记录在书本表格上(投影)。

2、现在我准备引燃红磷,同学们的任务是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还有气球的变化。

3、引燃红磷。我们可以看到红磷燃烧。

4、把实验现象记录在书本表格上,生成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

5、再次称取反应后的物质质量,我们发现质量没有变化。

6、我们可以发现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反应前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生成物。(配合黑板板书),由此可知

记录数据。

观察反应。

产生大量白烟,过一会熄灭。气球膨胀然后变得干瘪。

记录现象,并在此读数。

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质量

引导、过渡红磷燃烧的装置;

先清楚燃烧注意的事项,并明白各样仪器的作用,增强学生实验理论知识。

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笔记。

懂得归纳。

硫酸铜与铁

【过渡】可能由红磷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只是巧合。所以我们需要继续探究。

【实验】

1、实验

2、可以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展示给前排同学看),也即已经发生化学反应。

3、再次称量发现质量,没有变化。也就是这个反应也是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没有变化。

4、取出铁钉投影,并与未反应的铁钉作对比。(书写符号表达式)

观察现象,并记录现象以及天平读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精神。

加强学生对现象的描述能力。

先让部分学生证实已经反应,使得实验更加有说服力。

对比明显,学生思路更清晰。

【小结】通过这两个化学反应,我们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不会变化的。我们把这样的规律称为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强调我们所说的质量守恒只是用于化学变化。

观察、思考,小结。

了解自来水厂生产流程。体会生活中的化学,深刻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探究二

【过渡】我们发现这两个装置它都是密闭的。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a】

1、碳酸钠与盐酸。

2、观察现象。

3、质量变轻了,为什么,有什么补救方法。

4、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实验b】

1、镁条燃烧。(坩埚钳前后对比)

2、现象,质量。

3、是不是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都有锥形瓶,密封

产生大量气泡,气泡跑走了,质量就变轻,使装置密闭,或者把跑走的`气体手机回来,天平就平衡了。

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大量白烟。遵守,损失大量氧化镁。

使学生想到前两个装置的共性

引导学生发现此实验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再次巩固质量守恒定律。

【微观解释】

1、用氧气与氢气燃烧生成水的模板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

2、此过程中原子质量、数目、种类不变,所以物质质量也不变化。

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不变。

培养积极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变化

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质量

2、微观本质:原子数目 原子种类 原子质量→不变→物质质量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篇5】

一、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动态。一方面经过第四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认识物质的基本思路,并且对化学用语有大致的了解,这些是进行化学思维分析的基础,在本单元学习中需要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期的抽象思维相对集中的学习过程,有必要通过能够让学生参与的实验来调动和发展学习兴趣,从而在新的认知框架上形成学习化学的方法和发展态势。

【设计思路】

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无一例外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当面对这一统辖所有化学变化的定律时,难道我们对此不感到惊奇吗?如果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如上一些体验,那是我们所盼望的。我们渴望本课题的教学能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发展到树立观念,产生体验的水平。如何才能产生体验?

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试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生产“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

二是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重温历史,让同学们回到了2百多年前,与拉瓦锡一同思考,一同实验,感受拉瓦锡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观点的重要性,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一个在新观念支配下经过大量一丝不苟的定量实验的探究过程。

三是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当多数同学从“化学反应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观点时,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当学生用自己预设的实验方案成功的实现了他们的设想时,同学们在分享喜悦的同时会认识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对获取正确结论的重要性,体验到认识的发展是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锋和不断融合的过程。

四是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如螺栓螺母的不同组合,总质量不变)作为质量守恒的类比模型,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实现形象到抽象的跨越,由此能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五是将更多地说话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针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和提高。这种自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能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最容易产生体验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追求“预设和生成”的统一,贯彻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来推动课堂的原则。备课中时时考虑学生会怎么想,多多做出针对学生各种反应的预设,上课时要随时抓住学生即时提出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坚持将学习的第一机会和权力交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比如,让学生换个角度,从量的方面对学过的反应提出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炼出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的线索。不再由教师领着学生亦步亦趋,而是教师建立桥桩,让学生自己搭桥实现跨越。

本节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力求将传统教学的“以知识为本”转移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不但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而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追求在学习的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类比

2.【学生实验】烧杯、天平、锥形瓶、小试管、带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粗铁丝、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3.【演示实验】天平、烧杯、表面皿、木块、蜡烛、水、火柴

4.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接触定量化学实验,必须重视启蒙与提升相结合。由质量将宏观的定性分析,向微观的定量分析过渡,立足于定性地理解,培养定量微观分析的意识。还要注重探究中的变量分析与控制的基础——对比的设计与运用,激活学习思维,发展学习方法与能力。

注意科学探究教学要素中有关证据收集、结论解释和反思与评价等学习内容与方法的渗透,重视通过知识与技能,引导认识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