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八上物理教案5篇
教师需要在教学前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上物理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
(2)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
2.难点
(1)微小形变。
(2)弹簧测力计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个、几条橡皮筋、一块硬纸板、一个瓶盖、一个回形针、绵线。
演示实验:大号墨水瓶、红玻璃管、红墨水、弹簧拉力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内容
1.弹力。
演示实验:当用手拉(或压)弹簧时,弹簧受力发生形变,这时,弹簧对手也产生一个拉(或推)的力。
举例: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受压后变弯,发生形变。同时,变弯的跳板也在向上推运动员。
师:当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力的作用。
这种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在哪种情况下产生弹力?
生甲:撑杆跳高运动员在撑杆跳时,将杆压弯,杆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生乙:我将手中的尺子压弯时,尺子对手有力的作用,这个力也是弹力。
生丙:射箭运动员射箭时,将弓拉弯,被拉弯的弓对手也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生丁:我将手中的橡皮筋拉长,橡皮筋也会产生弹力。
生戊:打篮球时,球与地面挤压(或碰撞),也会产生弹力。
师:以上同学都说得很好,生活中产生弹力的例子还很多,例如我们通常所说
的压力、支持力,其实质都是弹力。
举例:把手指压在桌面上,手指发生形变,对桌面有一个力(弹力)的作用,同样,桌面发生形变,对手也有力(弹力)的作用,手对桌面的弹力就是压力,而桌面对手的弹力就是支持力。
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有疑问吗?
生:桌面发生形变我们都看不出来。
师: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关于物体微形变的'演示实验:
演示玻璃瓶的形变。如图5.3一l所示,找——只横截面为椭圆的大号墨水瓶,在瓶口所加的橡皮塞中穿入一根两头开口的细玻璃管(半径1~2mm,长约30cm)。向瓶内灌满红水,使水柱在管中有适中的高度,再在管的背面衬以带刻度的白纸板。
演示时,先用教鞭(或钢笔杆)轻敲瓶壁,让它发出清脆的响声,(表示玻璃比较硬)。然后用手指沿横截面的短轴方向紧压瓶子。因瓶子受到这样的按压后容积变小,管中水柱明显上升(如图9)。当放开手后,水柱液面就恢复到原
来的位置。再沿瓶横截面的长轴方向压瓶,则由瓶的容积变大,水柱就明显下降(如图b)。这说明玻璃受力要发生形变的。同理,桌面受力也是要发生形变的,只是形变很微小我们肉眼看不出来而已。
师:归纳以上例子及实验现象,你可得出什么结沦?
生: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种力,这种力叫弹力。
板书: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2.弹簧测力计。
师:要知道力的大小,我们就要用专门的仪器进行测量,测量力的仪器叫测力计,实验室用的测力计叫弹簧测力计。
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有: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挂环。
师:你观察很仔细、很全面、讲得很好,弹簧测力计主要构造是:刻度盘、弹簧、指针。
板书:2.弹簧测力计
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
师: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生: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
师:这里请大家注意,弹簧受到的拉力能不能无限制地增大?弹簧会不会无限制地伸长?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不会,当拉力增加超过某个限度时,弹簧会被拉断。
师:对。弹簧要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这个特性来量度力的大小的。
板书:工作原理: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力越大,伸长越长。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测力计?
生甲:握力计。
生乙:拉力计。
师: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P84的内容弄清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不要测量超过它量程的力;
(2)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3)校零:测力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有偏差,要调节到两者对准为止;
(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到刻度盘上。
师:说得很好,很全面,下面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针对这只弹簧测力计,再请一位同学说说如何正确使用?
生:①桌面上这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不要测量超过5N重的物体。
②这只弹簧测力计每一大格表示1N,每一小格表示0.2N,即分度值是0.2N。
③这只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已校零。
④测力时,要使测力计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并让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师:你也说得很好,下面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①如果所测的力超过5N,会出现什么情况?
②指针如何校零?
生甲:如果所测的力超过5N,弹簧被拉长后不会恢复原状,甚至被拉断。
师:正确。
生乙:如果弹簧测力计不测力时,指针不在零刻线处,只要上下移动指针即可。
师:使用前还要上下拉动弹簧,看看弹簧是否靠在刻度盘上或指针是否被刻度盘卡住,如果力的大小是不变的,要等指针稳定后读数才准确,如果力的大小是变化的要抓住瞬间读数。下面分组实验,请用弹簧测力计做测力的小实验:
①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感受一下1N、5N、10N的力有多大。
②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力拉头发,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
③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看看谁的拉力大些,想想为什么?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检查,督促每个学生动手、参与。
师:请各组把你们所测的头发被拉断时的拉力大小,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拉时拉力大小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甲:交流后得出:不同组头发被拉断时拉力不同。
师:正确,因为不因人的头发硬度不同。
生乙:交流后得出:两个弹簧秤对拉,稳定时拉力大小相同。
师:正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乙: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小是相等的。
师:你对力的概念掌握很好,希望以后继续努力,下面请大家将课前准备好的器材摆在桌面上,按照课本P84图5—17,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比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发现问题可及时提出来。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生:老师,手边没有1N、2N、3N……的重物,怎么标刻度线?
师:可以用硬币,这时的刻度不是1N、2N:3N……而是一个硬币重,两个硬币重……当然,也可以用标准的弹簧测力计来与橡皮筋测力测互拉(平行于刻度板一条直线互拉),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来作刻度为了增大橡皮筋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可以把几根橡皮筋并在一起使用。
生:为什么橡皮筋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师:因为橡皮筋越拉长,直径越小,伸长与弹力不成正比。
请做好的同学拿到讲台上,请代表上台评比。
学生代表上台评比,比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
教师将获奖的橡皮筋测力计保存在实验室,并向每人颁发奖品,以示鼓励,请全班同学掌声祝贺。
二、归纳及学习过程评估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学会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弹力。
师:你归纳得很好,很全面,全班同学以掌声鼓励。
师:下面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三、课后练习
l、课本P85,作业1、2、3。
2.选用课时作业没计。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1.弹力: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2.弹簧测力计。
(1)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
(2)正确使用方法P84。
a、了解量程。
b.明确分度值。
c、校零。
d.测力时,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五、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分类,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的三原色及光具有能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光源的要领及知道白光是一种复合光。
2、色光的混合。
难点:物体颜色由谁决定的。
一、引入:
1、观看图片,切换幻灯片一片黑暗,引出光源。
二、新授:
光源
1、请学生例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发光体,并展示图片观看常见的光源。
问题1:你刚才这些物体的共同点是什么吗?(光源的定义)
教师引导对这些光源做一个简单的分类。
2、问题2:我这里还有个闪闪发光的宝石它是光源吗?并与学生讨论月亮、钻石、投影幕它们是否是光源。
观察光的色散
1、学生活动:下面让我们来再现一个伟大的实验——分解太阳光!学生利用手电和三棱镜完成光的色散实验。
问题3: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讨论太阳光是否是单一的色光。
2、教师利用“雨后彩虹”的.例子,略加解释色散现象。
观察色光的混合
1、观看放大的手机和电视机屏幕,引出光的三原色,介绍色光的混合。
问题4: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从白光中得到一种色光?
问题5(试一试):太阳光通过红色(蓝色或绿色)玻璃纸照到白纸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2、介绍滤色镜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
物体的颜色
1、问题6:既然说到了玻璃纸这类透明物体,那么我们现在来讨论下这些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问题7:那么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谁来决定呢?(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并让学生回忆刚才的实验进而验证结论。
四、自主探究
活动3学生讨论结束后利用玻璃纸观看不同颜色的小兔子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五、自主学习
展示电筒点燃火柴。
光具有能量——光能
六、课堂小结、随堂反馈
七、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3、了解光谱、红外线、紫外线、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
(2)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
难点: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实验。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光的色散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5页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太阳光被分解成为单色光从而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
2、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小组讨论】
1、在暗室里,让一束白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并用白屏接住从三棱镜中射出的光,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和紫,这说明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
2、再把另一个相同的三棱镜按相反方向放在前一个三棱镜旁边,这时,就会发现彩色光带重新会聚成白光、
【教师点拨】
光的色散本质上是利用了各种色光在玻璃或在水等介质中折射程度不同的原理来分散各种色光的、因此小水珠使光形成彩虹、教材上水与平面镜使光色散都属同一道理、
【跟踪训练】
1、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2、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照射到光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学习指导二:光的三原色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页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
【小组讨论】
1、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好三色盘的比例,旋转时就可看到三色盘呈现灰白色;调整三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先使红色占绝大部分,以后逐渐增大绿色面积,旋转,发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等几种颜色;调整三色盘,使其只露出绿色和蓝色部分,开始让绿色占大部分,逐渐增加蓝色,旋转,发现:混合光由绿变成蓝(出现靛、孔雀蓝、蓝等颜色)、调整三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蓝色光,开始让红色占大部分,逐渐增加蓝色,旋转,发现:混合光会出现紫红、深紫等颜色、
2、使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发现:电视屏幕上呈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色光条合成的、
【教师点拨】
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
【跟踪训练】
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A)
A、红、绿、蓝B、红、黄、蓝
C、红、黄、绿D、黄、绿、蓝
学习指导三:光谱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87页内容及图2、6-1,完成下列填空:
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小组讨论】
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光谱;了解常见的光谱有哪些、
解:将不同颜色的光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即为光谱、常见的光谱有:太阳光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
【教师点拨】
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然后将红、橙、黄、绿、蓝、靛、紫排列起来形成的光谱就是太阳光谱、
【跟踪训练】
如图甲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自上而下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一束红光沿AO从空气斜射向玻璃,OB和OC分别是红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乙所示、如果一束紫光也沿AO斜射向玻璃,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该紫光的折射光线(大致位置)和反射光线,并标出传播方向、
学习指导四:红外线、紫外线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87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红外线是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紫外线是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
2、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填“多”或“少”)、
3、红外线还可以用来进行遥控电视、
4、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进而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
5、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
6、紫外线还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7、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填“有害”或“有益”)、
【小组讨论】
1、在太阳光下用一个三棱镜把阳光分解成不同的色光,然后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色光中,可以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说明太阳光向外辐射能量、
2、将一铁块放在炉火上加热一会儿,在铁块没有烧红之前,用镊子夹紧取出(注意安全),靠近温度计,可以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说明铁块发出了一种不可见的光,向温度计辐射了能量、
3、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色光中的红光之外,可以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说明了红光之外有一种不可见光,它叫红外线、
4、我们用遥控器可以自如的遥控电视机,现在用手指堵住遥控器的前端一个发光体,发现不能(填“能”或“不能”)对电视机进行遥控了、这是因为遥控器靠发出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
5、将验钞器的紫光灯打开,把伍拾元或佰元的钞票放在紫光灯下,可以发现钞票中有一些醒目的`发出荧光的防伪标志,这是因为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6、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灯进行杀菌,这是因为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
【教师点拨】
1、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但它也是一种光,和其他的光线一样,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也会发生折射和散射、
2、所有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而且物体的温度越高,红外线的辐射越大;其次,物体在红外线的照射下,温度也会迅速升高、这就是红外线的热作用强、红外线的很多用途都是依据此原理进行的、
3、医院里的紫外线灯看起来呈现淡蓝色不是无色,是因为紫外线灯除了发出紫外线外,还发出少量的蓝光和紫光、因此,不能根据紫外线灯就认为紫外线是有颜色的、
4、一切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发出的光都含有紫外线,低温物体发出的光几乎没有紫外线、而一切物体都可以辐射红外线、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强、
【跟踪训练】
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机的光是(B)
A、红光B、红外线C、紫光D、紫外线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速度的概念。
(2)速度的测量一些方法。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难点
(1)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3.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阅读法、实验法
4.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小车、刻度尺、停表、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生甲: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
生乙:比一比,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
教师启发学生思维:
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也就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跑得越快;所以时间越长,跑得越慢。
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越长,跑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跑得越慢。
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师:速度用来表示什么?
生: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教师板书。
2.速度的概念。
师: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
生: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教师板书。
3.速度的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主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v=教师板书。
4、速度的单位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教师板书。
师: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教师板书。
师:速度单位“m/s”与“km/h”之间换算关系如何?
师边讲解边板书:
1km/h==m/s
1m/s==3.6km/h
72km/h=72=72m/s=20m/s
10m/s=10=103.6m/s=36m/s
三、课堂巩固练习(用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写出具体换算过程。
(1)54km/h===m/s
(2)15m/s===km/s
(3)7m/s===m/s
(4)0.5m/s===km/h
2、速度公式的简单应用。
师:请同学们阅读例一:课本P25的例如……,与你小学数学学过速度计算有什么不同?
生:阅读、比较回答:小学数学计算过程不要带单位,而物理学计算要带单位
师:强调物理量单位的重要性:没有单位的数字,就没有物理意义。例如“5m”代表路程是5m,而“5”代表什么物理量?
师:速度公式是v=,如果已知v、t,求s那么s=?
生:s=vt(速度公式变形)
师:如果已知s、v,求t。那么t=?
生:t=(速度公式变形)
教师板书
师:下面请大家阅读例1(课本P25例题)。
生:你觉得这道例题值得注意的是哪几点?
生:(1)路程单位km要换成m。(或将速度单位换算成km/h)
(2)不能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的,应先写出原公式,再写出变形式。
(3)计算过程要带单位。
(4)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小数。
(5)物理计算题解题格式:已知、求、解、答。
师补充。
例二:一辆公共汽车以45千米/时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经过第一站牌时是8时32分,经过第二站牌时是8时36分,问两站相距多少米?
让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教师说明解答物理计算题解题规范:要求拿出已知,求、解、答。单位可在已知中统一。
教师按课本格式规范板演:
已知:v=45km/h=12.5m/st=4min=240s
求:s=?
解:据v=s=vt=12.5m/s240s=3000m
答:两车站相距3000m。
课堂巩固练习:
猎豹是动物界的短跑冠军,速度可达28m/s,它5min能跑多远?
3.速度的测量。
师: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小车、刻度尺、停表,请你们动手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在测速度前,请你们先讨论如何正确地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
生:小车从A处运动到B处时,小车通过的路程S=SAB-l车。为了便于准确地测出小车运动时间、在月处最后放一个金属挡板,小车于挡板碰撞发出声音,马上按表,这样比较准确。
师:下面各小组开始测小车运动速度。
学生探究活动:测小车运动速度。
师:还有其他测速度的方法吗?
生:用速度仪直接测汽车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P26图2—23、图2—24汽车速度仪和利用超声波测速仪直接测量速度讲解图2—22利用光电计时器测速度。
师:请大家看课本P28:人和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
(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27。图2—25所示,一辆小汽车在乎直的公路上平稳地行驶,在这条路上任意取3段路程,并记录下其运动时间,请你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这辆小车在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生:V1=V2=V3=20m/s
师: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这辆小车作直线运动时,快慢始终不变。
生乙:在这各段路程中,小汽车的速度是不变的。
生丙:小汽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师: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自然界中严格地作匀速线运动的物体是不常见的。
我们把物体的什么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生: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27。图2—26所示,一只天鹅在空中沿直线飞翔,若在天鹅飞行途中取3段路程,并记录下这3段路程的运动时间,请你
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天鹅在这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生:v1=10m/sv2=13.33m/sv3=20m/s
师: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天鹅在空中作直线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生乙:天鹅在空中作变速直线运动。
师: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变速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
我们把物体的什么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生: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四、归纳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得出:本节课我们学到了
1.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公式:v=,变形式s=vt,t=4、速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换算单位:1km/h=m/s
1m/s=3.6km/h
5.速度的测量:(1)据v=,测出s、t,求出v。
(2)用速度仪直接测。
6.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7.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课后练习
1.课本P28,作业1。2。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快与慢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v=(定义式)
s=vt,t=(变形式)
4、速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换算关系1m/s=km/h1km/h=3.6m/s
5、速度的测量
(1)据v=,测出s、t,求出v。
(2)速度仪。
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七、课后反思
一、设计思想: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分为: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中,机械运动的概念较为简单学生理解也相对容易,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后两部分,在参照物的教学中通过一个小实验,钢笔放在书本上推动书本运动。利用机械运动的概念讨论钢笔是运动还是静止?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选择不同的标准获得不同的运动形式,自然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整体的设计思路利用身边的现象赖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期间可通过穿插一些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理解更加具体、生动和深刻。
二、教材分析
初二时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本章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第二节内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学生先从身边最简单的运动着手,对于学生物理学科的入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本节不熟悉的参照物,教材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最终理解运用。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物理思维还未建立,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该年龄段的学生有好奇心,但是对问题缺乏深刻的思考,对知识的提炼和总结缺乏训练。比如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形式不同。学生容易将参照物和研究对象混淆,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先通过明确谁是参照物谁是研究对象,再讨论后续的相对运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使学生能灵活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生观教育,通过“STS”教学,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重点难点
1、参照物概念的形成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身边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不断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运动的相对性,通过视频资料了解我过前沿的航空科技,尤其是飞船对接技术中的相对运动,让学生明白物理源于生活,但又改变生活。
七、课前准备
简单的实验器材准备,图片资料、视频和音频资料,学生的课前预习
八、教学过程
(一)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图片引入:
1、春天,风筝在空中迎风摆动;
2、夏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秋天,落叶纷纷飘落;
4、冬天,雪花漫天飘洒;
5、今天,你上学的路上,路旁的树木不断被甩在身后
6、此时,钟表的秒针在不停地“走动”;学生思考并回答: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样的启示?(学生回答)
师: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运动(如心脏在跳动,血液在流动),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着。
(二)机械运动
学生活动一: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生]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生]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
[生]如果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通俗。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动的水、游动的鱼、飞翔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板书]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
(三)参照物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既然运动是普遍的,为什么又常常说房屋、桥梁是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静止的,河水、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船只等是运动的?
学生活动二: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
[投影]
(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
(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生]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钢笔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变化;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师]请同学们根据机械运动的概念来判断书本和钢笔的运动情况。
[生]书本和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书本和钢笔是运动的。
[生]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钢笔是静止的。
[师]一个说钢笔是运动的,另一个又说钢笔是静止的,他们矛盾吗?请同学们讨论。
[生]如果以桌面作标准,书本和钢笔就都是运动的。如果以书本作标准,钢笔就是静止的。
[生]选择作标准的物体不一样,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一样,因此他们并不矛盾。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同学们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有。比如老师站在讲台上,如果以教室的墙壁作标准,老师就是静止的,如果选择太阳作标准,老师就是运动的,因为老师站在地球上不动,但地球在绕着太阳转动。
[生]我们大家都一样,如果以坐在教室中的椅子作标准是静止的,如果以太阳作标准都是运动的。
[生]旅游坐车的时候,如果以车厢作标准,坐着的人是静止的,如果以路边的树或大楼作标准,车内的人就是运动的。
……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好。可见,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标准。
[板书]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reference object)。
[师]学生活动三:情景模拟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
[师]是不是只要说到物体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应该怎样选择呢?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有满意的答案。
[生]第一个问题是肯定的。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说一个物体运动情况是什么,肯定是相对于某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来说的。
[生]选择参照物时,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因为这样选的话。这个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生]刚才大家说到参照物中有人、有车、有树木、有房屋、还有人的影子等,什么都有。所以,我认为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生]因为我们词论的物体大部分是在地面上运动的,所以—般应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这样研究问题方便。
[生]我认为如果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时,参照物可以不提。比如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不用说”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在运动”。
[生]我觉得选择参照物时,应该看怎样选择研究问题更方便。比如研究客车是不是运动,最好选择地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作参照物;如果要研究人在车厢里是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否运动,就该选择车上的坐椅或固定在车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老师还要补充一点,研究问题的时候,选择好参照物后,就可以先假定参照物是不动的,然后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归纳选择参照物的注意事项(课件展示)
参照物比如课本P22图11。1-4中丙图,“乘坐电梯向外观看,有什么感觉?”
[生]乘这样的电梯向上运动时,以电梯为参照物,假设电梯不动,楼房就在向下运动;如果乘电梯向下时,楼房就向上运动。
[生]如果老师从讲桌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以老师为参照物的话,假定老师不动,可以认为是讲桌沿老师的反方向运动。
[师]大家说得非常正确,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还会碰到很多的例子。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教材图11、1-3及图11、1-4甲、乙,大家互相交流讨论,说一说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四)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从上面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看出,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九、板书设计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择来作为标准的物体
3、 物体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
十、作业设计
1、完成随堂练习,完成《同步》。
2、进行小结。
3、按照要求预习。
十一、教学评价
本堂教学用了较多的时间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的相对性进行试验和讨论,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我收集了大量的视频资料,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其中有在机械运动,通过老师的移动,引导学生得出机械运动的定义,并通过钢笔放在书上推动书移动,讨论钢笔相对书和桌面的运动,这个小实验简单直观,学生可以一边实验一边思考,很快就理解了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不同的结论,这里学生的参与度高,效果很好。但是在后面的对于相对运动和参照物的理解和运用上,如果能引入一些中国古诗,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的效果就更加明显。例如可以举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
十二、教学反思
本堂课由于内容较为丰富,也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可选取的多媒体资料很多,而且从质量和数量两方面都较高,因此在选择上必须注意如何取舍,原本选取了将近15段视频资料,但在授课时反而出现了时间不够用,每个片段只能一扫而过,根本无法起到作用,在经过仔细的筛选后,只留下5个片段,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给学生活动和思考,这样一来效果反而好了。教师的语言必须有效而精炼,指向性强,否则后引起学生听觉疲劳,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十三、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
通过本堂的学习,学生普遍感觉物体还是很贴近生活,很有趣味,而且很有用。在参照物的学习上一开始感觉吃力抽象,但经过大量的事例和视频资源,抽象便具体,模糊变清晰,纷纷表示物理学习充满信心,表示要认真学习物理。希望老师多做实验,多准备有趣新颖的视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