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物理上册教案5篇
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物理上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
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
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
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3、作出反射光线。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明代东林书院的著名楹联,鼓励了多少代读书人奋发向上,刻苦读书。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这幅对联上联形象地说明了: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凹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习: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练习: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二、透镜
1、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本课设计中,力求体现用身边常见器材进行物理实验的思想。这节知识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好章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2.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是初二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探究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解决物理问题常采用这种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有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器材】
1.录音机、磁带、外接喇叭、大米数粒。
2.直尺。
3.杯子、勺子、适量水(学生自带)。
4.小铃铛、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
【教学过程】
一、提高授课艺术,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提出问题
1.重视课堂授课艺术,富有魅力的语言,对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力起重要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章首图,教师用抑扬顿挫、有声有色的语言朗诵配文,给学生美的享受。教师巧妙设疑,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是自然界普遍存在且非常直观的现象。根据图文,你们有哪些困惑的问题?激励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大象靠什么进行交流?
2.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课本图1.1-1四幅图,让学生模拟它们发声,激活课堂气氛。学生交流讨论:发生体发声时,有没有共同特征?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教学,使学生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和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对比实验,归纳推理能力(根据光传播的一些个别现象,推想光传播的一般规律),动手能力 (制作小孔成像实验装置)
3 、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1、 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2、 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颜色、颜料之迷。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激发兴趣
(一)光源
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出示迷人夜景图),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
观察课本32页“色彩斑斓的光现象”夜景图。
引题
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板书):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
火柴、霓虹灯、蜡烛、电灯
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
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反馈练习1:
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萤火虫。 C.水母。 D.霓虹灯。
提出问题
(二)光的传播
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
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
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实验
让学生讨论回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小组实验
(合作)分析实验
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让各组学生展示不同的实验组合:
A.光手电、水
B.激光手电、汽水瓶
C.激光手电、玻璃砖
D.激光手电、白纸
E.激光手电、平面镜
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板书:)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
同学们,你们能够列举一些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吗?(让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影子、皮影戏、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看齐、激光准直、瞄准射击。
反馈练习2:开凿隧道时为什么要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呢?
(三)光速
同学们,喜庆节日放“响炮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还是先听到响声呢?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讨论回答)光速大于声速。
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了哪些现象是属于光速大于声速的例子?
关于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请自查课本。
同学们,回想有关声的现象,想想两者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反馈练习3:下雨打雷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呢?
思考、讨论 列举例子
讨论、交流 反馈练习
观察、思考 猜想假设
猜想
讨论、回答
讨论、交流
信息交流得出结论
讨论、归纳 举例
练习贴近生活
讨论回答巩固
观察生活
阅读比较
小组讨论反馈
板书设计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速度: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 c=3×108/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教学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作业设计
1. 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相应的内容。
2. “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1、2、3、4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
(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调节。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制作眼睛模型,通过讨论、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
凸透镜、烧瓶、水、牛奶或墨水、平行光源或多媒体课件、凹透镜。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
2.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才能看清物体?
(二)进行新课
1.整体感知
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
2.教学互动
互动1
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机,你知道是如何看物体的吗?
明确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体课件、挂图)观察分析,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互动2
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
明确讨论分析,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调节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互动3
探究探视眼的矫正。
明确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引导学生设想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使远处景物传来的光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互动4
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明确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互动5
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自的度数不同,镜片相同吗?
明确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眼镜度数不同,眼镜的凹凸程度不同。度数越深,焦距越小。
3.达标反馈
(1)眼睛就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是倒立的。(填“正立”或“倒立”)。
(2)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需利用凹透镜来矫正。
(3)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需要利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近;凸透镜)
4.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了解了远视眼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2)方法归纳
本节课通过制作眼球模型了解眼睛结构及成像原理,观察了远视眼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运用了讨论的探究方法。
(三)布置作业
1.目前,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小红到医院做了治疗近视的准分子手术,摘除了戴了几年的眼镜,你知道准分子手术是怎么回事吗?
2.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你能替爷爷测出他的老花镜的度数吗?
(四)板书设计
3.4眼睛和眼镜
一、眼睛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
2.矫正方法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远视眼
2.矫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