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逍遥游教案15篇(逍遥游三维目标教案)

逍遥游教案15篇(逍遥游三维目标教案)


逍遥游教案大全15篇

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庄子及庄子的思想,去粗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庄子及庄子的思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习其精华,学会在现代社会乐观地生活。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逍遥游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逍遥游教案【篇1】

一、切入点要围绕目标

众所周知,解读文本首先要感知文本,其次是理解文本,之后是领悟作者创作意图,最终联系实际总结体验感受。这是一个在文本阅读中提取价值取向的过程。在授课过程中,解读文本就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感知、理解、评价、领悟,收获知识的过程,是通过与作者完成心灵的对话实施静态解读的过程。如果教师的解读能力低下,教学效果自然不尽人意。正所谓“善战者求之于势而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打仗时根据战场形势来拟定战斗策略而不是一厢情愿地怨天尤人。教学也是一样。解读文本也要找对方法摸清门路,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自由人生追求的意愿。全文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自己是无所待的,这是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第二部分通过寓言来论证圣人无名的思想境界,通过圣人无名的境界来诠释无为的主张。绝对自由和虚无主义是庄子思想的重要表现之一。苏教版教材中摘选的是第一部分。第一部分集中体现了庄子独特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情怀,以及以事寓理的特色。因此,“解读《逍遥游》”这一教学目标的难度在于如何找到好的切入点。一节课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切入点必须针对教学的难点、重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度探究文本,也能更好地分析文本。针对《逍遥游》这篇课文,在授课时教师可将教学目标确定为:解读《逍遥游》的本质,以文中的“笑”为教学切入点,其目的就是解读文本思想。

二、切入点要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切入点也是一样,首先要抓住学生心理,选择符合学生发展,能让学生感兴趣或者迫切需要的东西。学生感兴趣了才能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踊跃自主地参与到教学之中。以“笑”为切入点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解读、感悟庄子的庄重而不羁的别样人生。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积累了相关知识,疏通了文本,随后以“笑”为切入点开始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解读的根本在于庄子口中的逍遥游是怎样的境界。在阅读文本后,学生发现其逍遥的状态是能够顺应天地万物之性,而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只要顺其自然无所待就可以达到逍遥游的理论境界。而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就是所谓的圣人神人了。完成了以上解读,师生共同探究如何摆脱束缚达到无所待的境界。在逍遥游中找到了答案:只有不受客观因素的束缚,道德修养达到忘我境界,精神世界超脱物外,思想与修养完美且不追求地位与名利的人才能真正的“逍遥”。

通过对“三笑”的解读,学生掌握了《逍遥游》的本质,“三笑”的本身没有任何差异,只是态度问题,因为这涉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这也是学生课后需要讨论的问题。《逍遥游》充满了浪漫色彩与传奇色彩,以事明理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也是体现庄子哲学思想的层面。无为的主张是遵循精神世界的自由。在庄子的心中,万物都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极大程度上否定了社会生活中人的作用。将万物生存与生活融为一体,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以“三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不仅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提升教学质量。

三、切入点要直指文本核心

切入点的选择要有所指向,而这种指向最好能直指文本的核心。在解读《逍遥游》之前提出这样的问题:“阅读全文后,文章中一共出现了几个关于‘笑’的话题?笑的是什么呢?”这样的问题虽然简单却十分有情趣,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蜩与学鸠笑之”“斥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随后是解读。

首先,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笑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对这样的笑是什么看法呢?在研读后,学生明白,因为大鹏有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的图南条件。作者最终是反对蜩与学鸠的说法。作为世间万物,生存都是依靠自然,差别在于蜩与学鸠从地面飞起后碰到树枝就会掉下来,有时还飞不上树枝就会落到地上,哪能翱翔九万里南飞呢?同时,一夜制作的口粮可以往返于百里,三个月的口粮才可以游千里,这两个小东西又怎么能了解呢?因为事物的大小不一样,导致它们适合飞行的远近不同,大鹏图南必须要借助风力,而蜩与学鸠所借的风远比鹏鸟要小很多,但是这几种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所图却不逍遥。

其次,作者对斥笑的态度,作者究竟赞成不赞成小大之辩呢?当有了蜩与学鸠的解读经验后,学生也很容易就明白,庄子对斥的笑也是持反对态度的。小聪明不如大智慧,寿命短不如寿命长,这不是庄子的思想观点,庄子认为这种态度是世人内心的成见,彭祖以长寿著称,一般人不知道自己的本性却非要和彭祖相比,难道不可悲可叹吗?庄子极力的阐述要消除大小的对比,认为任何事物都不要持分别的观点,即使是展翅九万里的大鹏鸟,在斥看来也是不屑一顾,因而,斥没有用自身的小去比较大,而是以自己翱翔蓬蒿之间而满足且自得其乐。

逍遥游教案【篇2】

那时的你,在我眼中,是一个用尽一切形容少女美好的词汇堆砌出来的可人儿。可是,这个游戏,我没有到达终点。现在回想起来,还让我觉得是我亏欠了你。

再次见到灵儿,是我无意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仙剑奇侠传》电视剧的时候,只不过这一次,一个叫刘亦菲的女孩让你鲜活了起来。也许她不能代表你的所有美好,但是她却把我一下子拉回到了若干年前那个发生了一场美丽错误的下午,第一次见到灵儿你的那种暖暖的感觉又回到了我的心里。这一次,我一直看到了剧终。

也许是受到游戏时感觉的影响,我从电视剧开始的第一分钟起,就对还未出场的你充满好感。最后,当你的手臂垂落宣告你的生命落幕的那一刻,我早已不能自已。

也许,爱上灵儿,就是我的宿命吧。

也许,此灵儿非彼灵儿。但又有何妨呢?我只爱一个叫赵灵儿的女子,再无其他。

仙灵岛。看见你见到你的逍遥哥哥那又惊讶又欢喜的模样,真为你高兴。一切都多么像一场幸福的开始。情窦初开的少年男女在“缘”的牵引下,交出彼此的身心,许下一生的誓言。你不仅把“灵”字印在爱人的掌中,更是印在了他的心里。灵儿,我多么渴望你能就这样“平凡”下去。

可是,一场血腥的撕杀出现在你眼前。幸福,嘎然而止。灵儿,你的幸福就象一场烟花,当它还来不及细细绽放它的美丽时,却已是大雨滂沱。而这场雨,伴随了你整整一生。

你的逍遥哥哥离开了,那个忘忧蛊抹去了他爱你的证明。当你们再次相见,已如陌路,你找不到他爱你的证明。傻灵儿,忘忧蛊抹得去他掌中的灵字,可他心中的“灵”会慢慢苏醒,你们的爱情不需要任何证明。

姥姥走了。还好,有你的逍遥哥哥陪你回南诏国。

离别的码头。当你轻轻吐出“兄妹”二字时,灵儿,你一定明白你放手之后失去的是什么。从此,你在看逍遥哥哥的眼神之中常常有一抹淡淡的忧伤。虽然身边有逍遥哥哥的陪伴,但你还是不得不独自承担心灵上失落与孤独。

当逍遥的食指俏皮地划过你的鼻梁,当逍遥在拥挤的人群中急切呼唤你的名字,当逍遥看你因为打碎姥姥的骨灰伤心自责时流露出疼惜的表情,当你们每一次相视而笑,每一次轻轻地相依相偎,甚至每一次生气拌嘴的时候,灵儿,你听见逍遥哥哥心中的“灵”字苏醒的声音了吗?

林家堡。当林家父女要你离开李逍遥的时候,你没有退让。灵儿,我知道你也不愿孤独,害怕寂寞。

可是,你的蛇身还是无可避免的显现。你在最惊恐无助的时候却离开了你最不愿离开的人。之后的处境犹如炼狱,世人误解你是蛇妖想要杀之而后快,就连你都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个世界对于你,突然陌生。你的困惑,你的绝望,你的眼泪,只能自己去面对。

灵儿,我多么希望你还是那个被李逍遥护在身后的纤弱女子。不要学会长大,不要学会坚强。可是,女娲之后的宿命,要你成长,要你坚强,你一世的寂寞早已注定。

可以看作是上天的恩赐吗,灵儿?关于那个孩子。这是你与逍遥之间再也扯不断的关连。所以,你不介意他挥刀杀你,却介意他与其他女子间的亲昵。

在你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时,在你回想起自己的母亲时,也领悟到要成就一种伟大所要付出的残酷代价了吧。

灵儿,我知道,你明白平凡的可贵,因为你曾经得到又不得不失去。所以,在与晋元长谈之后,你更加确定要把逍遥送到更幸福的地方。你宁可让别人陪着逍遥“平凡”,也不要逍遥和你一起“伟大”。

你独自坐在高处微笑着说出“逍遥哥哥,祝你幸福”。灵儿,你是真的决定走向那无边的寂寞了,对吗?

白河村。你终于与逍遥相逢。你看到了他身边的女子,林月如。你知道应该把逍遥送到哪里去了。你要让逍遥得到平凡的幸福,这是你不能给逍遥的,但月如可以。于是,就有了让爱。

你看到了漫天飘舞的红色蒲公英,却又压抑隐藏起自己的感动。平静的对逍遥说他和月如才是一对。而自己,只是一个幻想罢了。

灵儿,我知道,你的让爱心甘情愿,也决不后悔。血池。逍遥先救下月如,面对小石头“为什么他不先救你”的问题,你的回答毫不犹豫“我倒希望是这样”。石长老的鬼阴山之约。留给逍遥月如“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祝福,独自前往。义无返顾。灵儿,你不会不明白此次一别,你们可能永无再见之日,但面对紧追而来的逍遥,你却没有任何解释。无声的对望。你宁愿逍遥留给你的只有不解的目光。

上天又安排了你和逍遥的再次相见。客栈。当你不得不再次面对逍遥时,你感觉到了逍遥的不死心。你决定给他一个解释。你是公主。你已经不再爱他。你觉得他的追随是一种妨碍。

灵儿,这是我第一次觉得你“残忍”,不仅是对逍遥,更是对你自己。你选择了一把最锋利的双刃剑斩情断爱。碰杯,你们彼此潇洒一笑。之后,咫尺……天涯。

可是,你们谁都没有离开。不能?不愿?在晋元的“缘分”游戏里,一个失意人的答案:“我们分手之后,却还在照顾对方的感受,结果藕断丝连,只能让彼此更加痛苦”。

逍遥的目光仍旧追随着你,你离不开。石长老给了你选择,李逍遥,南诏国。其实,你早已做出选择。为了彻底,你必须要做一个无情的“贱人”。你们都已遍体鳞伤。逍遥的泪流在脸上,你的泪流在心里。

终于,逍遥看到了你的成长,接受了你的决定。虽不明了,却已释然。花灯会。逍遥决定放手,永不再见。相爱不如相知。你微笑,谢谢他的成全。成全你的选择。成全你的寂寞。

十年之约。南诏国子民的幸福快乐是你最大的愿望。你们约定,今日一别,十年再见。此刻,烟花漫天。灵儿,看着你笑靥如花,我却不愿欣赏这烟花的灿烂。你要天下人幸福。却忘了你自己。你的寂寞,如此彻底。

锁妖塔。一个注定纠缠的地方。逍遥月如不顾一切来救你。剑圣说,你不离开,就会有人牺牲。你哭喊着,拼尽全力,只为离开这里。挣脱了锁链,却还在原地。

你哭着要剑圣帮你。为了逍遥月如,你什么苦都愿意受。无名丹。忘记所有情,所有事。眼泪,浅笑,你吞下了无名丹。灵儿,那颗无名丹的味道一定很苦涩。此时,逍遥与你只有一门之隔。

象一个久被封印的咒语突然解开,逍遥找回了记忆。你却要离开。月如挡住你,不准你走。可是,她触不到你。逍遥撕心的呼唤,你终于忍不住回头。一回头,便是错。前尘旧事浮现脑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动再次将你打动。一种力量,你的灵魂与身体再次交融。是注定吗?逍遥找回记忆,你便无法忘记。你在逍遥哥哥的怀中醒来,逍遥紧抱着你一句“我什么都不管”,却伤了另一个女子的心。

月如走了。带着微笑,眼泪。

“忆如”,让你们三个再也分不开。

南诏国。为了救你,逍遥回到了十年前,也知道了一切来龙去脉。小灵儿,见到了他的逍遥哥哥。十年后,你依然记得他对你说的每一句话。“一个我很爱很爱的人”。年幼的你一定不明白。现在,你一定能猜到那个人是谁。

一个婚礼。你们要天涯相随。可是,你的甜蜜永远短暂。被拜月迷惑的南诏子民,疯狂的拜月教徒,混乱的局势俞发不可收拾。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甚至永远离开。还有那个“使命”,越来越近。

决战再所难免。拜月,水魔兽。逍遥,灵儿。面对这场恶战,你对逍遥说,你不会死。可你最大的愿望是南诏国子民的幸福快乐。消灭水魔兽,你却必须与它玉石俱焚。

逍遥绝望的呼唤着你的名字。一声“逍遥哥哥”,你又回到了他的身边。如梦似幻。你们拥抱,旋转,对未来无限向往。一切又多么象一场幸福的结果。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天涯海角,矢志不虞。灵儿,我知道,这又是一场烟花,但是我甘愿为你自欺,欣赏它的灿烂。

真正的结局。你倒在了血泊之中。终于回到平凡。此刻,你只是逍遥哥哥的妻子。你不愿离开,你不要逍遥哥哥一个人留下。你用生命的随后一丝力量坚持。回家……乡巴佬……回家。诀别的时刻。你的手臂垂下,生命落幕。再也无法在逍遥哥哥怀中醒来。

生命的最后时刻,一场血色烟花尽情绽放。绚烂。残酷。

最后一丝光亮熄灭瞬间,寂寞,被推向极至。

逍遥游教案【篇3】

我整夜担心楼上的灵儿:那些苗人真是不懂得怜香惜玉,把个小姑娘这样五花大绑还要装入大麻袋;但是我又不敢上去瞧瞧她--哎,要我会武功就好了,哪怕是李逍遥那几招三脚猫功夫。

于是天一亮,我就站在客栈外,着急地等着李逍遥回来。

……

我站在客栈门口,看着李逍遥得意洋洋地走回来。

“好你个小子,我等了你整整一个晚上!”我气愤地说。

“你--你是--姑娘你大概认错人了,我--好象还不认识你哦!”李逍遥一脸无辜道。

噢,差点忘了--他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

“你昨晚又跑到哪玩去了!?居然到早上才回来,连店门也没栓,万一遭了小偷怎么办?”婶婶怒气冲冲的。

“婶婶!我昨晚遇到一位仙人呢!就是一大早躺在店门口要酒喝的那位道士,他还教了我一套剑法,你要不要瞧看看……”李逍遥得意地摆个Pose.

“别在那瞎说梦话……对了……那些苗人客倌今早回来时,又多定了一间客房。”

“可是,咱们客栈也不过才两间客房!”

“我上楼找不到你,就把你的房间收拾收拾,让给客倌住下了。”

“啥!那我要睡哪里?”

“生意难得这么好,就忍耐一下吧!一天不睡午觉又不会死!”

“哦……我的房间是住了谁,怎么要人在门外守着?”

“也没住谁,就只见他们抬了一只鼓鼓的麻布袋进去,也不许咱们任何人进去那房间。”

“哦?这班人神神秘秘的,莫非是啥宝贝不成……”李逍遥诡异地笑道。

“你管人家那么多干啥?快去梳洗一下,准备吃早饭啦!”

“不用了,香兰姐早帮我弄好了,等我去吃呢……人家一番心意,我怎么好意思推辞呢!”李逍遥装做一付很为难的样子。

“那你就早去早回!帮着人家丁老伯多干点活,不要整天无所事事!”婶婶说完,转身走开了。

李逍遥也正想转身出门去。

“哎--哎--你去哪呀?”我一把拦住他。

“你刚才没听见吗?去吃早饭!姑娘,你不要老和我拉拉扯扯的,男女授受不亲!”他不耐烦地说。

“我……我……恩,你不是想知道楼上被看守的是什么宝贝吗?”我话锋一转道。

一提到宝贝,那人立刻连眼睛都亮堂起来了。“哦,你知道?”

“当然……我……当然知道--是--是--是一把绝世宝剑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说谎了我。

灵儿再拖下去,恐怕都没命了,那麻袋还不知道透不透气!这小子能骗就骗呗!

“我早就猜到了!”他得意得把手挽起来,眼睛不住地转动着,又在打什么歪念头了--不过正合我心意。

“这些苗人必定不是什么侠义之士,何不把宝剑夺回来--这一等一的宝剑可就只配地上您这等玉树临风,潇洒倜傥的侠客了!”我连马屁都拍上了。

“喔,是吗?”李逍遥得意得快飞起来了。

可我看到他那鬼样子,几乎又气又恨地快吐血了。

“好,这正好让我证明给婶婶看我昨晚是不是遇上了高人啦!”说罢,便朝柴房兴奋地走去。

他见我死死盯着他爬地道的样子,便又补充了一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就等着看好戏吧,待我把那些苗人打得满地找牙!”

看到他从柴房沿着地道爬了进去,我才着实松了口气。

接着,便听楼上有打斗的声音,只听见兵器响亮清脆的碰击声,还有房间里家具翻倒的声音,真乃一场恶战也。

声音突然停了,我连忙朝上看。

“姥姥,姥姥!”灵儿什么也不顾地跑下来。“仙灵岛,我要回去救姥姥!”

“灵儿,灵儿。”我上前一把抱住她。“你别急啊,先冷静下来,我陪你回去!”

“这位李大哥,能不能帮个忙?”我问还在一旁没缓过神来的李逍遥。

“噢,什么?”

“我们现在要去仙灵岛。麻烦为我们备船,拜托了!”

“噢,好,你们跟我来。”

我们又再一次坐上了李四哥的小渔船出海,最后一次回到与世隔绝,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岛。

一上岸,我们便一路奔向水月宫。此刻,我早就作好了心理准备。

只是,我可怜的灵儿,她该如何接受这一切啊!

我们看到倒在血泊里的宫女们,惨不忍睹。灵儿的心情又再次激动起来。

“姥姥!姥姥……”灵儿应是把昏迷的姥姥从死亡线上喊了回来。

姥姥拼尽全身的力气睁开眼睛,老泪纵横。

……

她把一切要交代的都已经交代,才合眼。

……

她嘱咐我和李逍遥要带灵儿去苗疆找失踪多年的巫后,并且十分慎重地将灵儿托付给了李逍遥。

逍遥对突来的一切显得是如此的盲目和诧异,他似乎有点后悔自己捡了个烂摊子。

其实,我也打心眼佩服他。因为他认为他和眼前的人是素不相识;但在这个紧要的关头,他却没有舍灵儿而去--所以他是个真正男子汉,顶天立地的侠客。

我为灵儿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欣慰。

我们三个人之中,最难过的就是灵儿,她整整哭了一天。

我能理解,当这个世界所有自己最亲的人同时离开,这种痛心是比自己去死更难受。

她需要安静,我和他也整整一天没有去吵她。

我们安葬完所有的人,便由她一个人静静地呆在那个曾经有个欢乐和痛苦寂寞的宫殿,努力去洗涤她心里一切不堪回首的记忆,重新找回快乐。

第二天清晨,我在水月宫外。

“姐姐。”

“灵儿,看起来你已经好很多了,我真的好高兴哦!”看来,我的这种方法是对的。

“我想了一天……”灵儿很平静地说。

“你不会感到寂寞和孤单的,因为你至少还有我们;我们也一定会陪你去南诏找你母亲的。”我说。

“你帮了我这么多,我不知该如何报答你才好,我知道那日姥姥逼你认我,很对不起!”

“你怎么这样说。”我顿时心里凉了半截。“难道我还不够资格做你的姐姐么?”

“不是!不是!”她着急了。“我很喜欢你和逍遥哥哥,我从来都没有什么朋友,可是你们给了我真正的快乐!”灵儿充满了感激地说。

“既然这样,我这个做姐姐的就一定要帮你。今后荣辱与共,肝胆相照,两肋叉刀,义不容辞,你的事就是我的事--除非,你嫌弃我!”

“谢谢!”灵儿的眼泪再一次落了下来。

我是第一次感觉到她是如此的无助。

……

在这以后,我发现灵儿每次看着李逍遥的时候,他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开她的目光,弄得灵儿总是黯然神伤。

是时候该告诉她了。

我找了一个李逍遥不在的机会。

“我醒来时,为什么会在客栈;我记得我那时我应该在水月宫啊!”我问她道。

“对不起。”灵儿一脸的歉意。“那天你走后逍遥哥哥就睡下了。可我不想你和逍遥哥哥有事,所以我弄昏了你,扮成仙女吩咐李四哥把你们送回去了……后来,那些黑苗的人就来了,把我绑走了……”

“不要紧,你也是为了我们……伤心的事就不要再去想它了--你知道逍遥为什么会突然间昏过去吗?”我很小心地问她道。

“姥姥把过脉,可是并没有什么问题啊!”灵儿望着我的眼睛。“难道,逍遥哥哥出事了吗?”

“不是他,是你……”我说。

“什么意思?”

“恩……他……他把在仙灵岛的事全都忘掉了!”

“不能怪他,是那群苗人给他服了忘忧散……”我补充道。

“所以,他现在根本不认识我们……”

我看到灵儿一动不动,一点反应也没有,只是呆呆地望着我。

“好,我现在就去告诉他一切,看他敢不敢不负责任!”我突然站起来,大声说。

“不!”灵儿站起来。

我看着她的眼睛,等着她的话。

“我要和天打一个赌--既然老天要让逍遥哥哥忘了我,我就偏偏不让他得逞;我喜欢逍遥哥哥,我也相信他,我只要默默在他身边,我相信终会有一天他会发现我的,他会记起我的,我真的相信他--一定会的!这是老天对我的考验,要我要把握现在我拥有的一切,要我不再做自己后悔的事了,不再让我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离我而去!”

“你真的这么想么?”我问。

“恩!”她很努力地点头道。

“你很勇敢!”我说。

灵儿再一次很甜美的笑了。

我发觉我们这些所谓的玩家的理解都错了。我所认识和喜爱的灵儿原来是如此的坚强和理智,她有的只不过是多一些的理解和包容;她如同一夜之间从小女孩的梦里醒过来了;她已经长大,虽然真正的磨难才刚刚开始。

“我尊重你的决定!”我说。

我们终于要告别仙灵洞天了--这个平静得不太真实的世外桃源。

我们理所当然地在李逍遥家的客栈里落脚。

又理所当然地和那些黑脸苗人第一次正面交锋。

听他们罗嗦一大堆的话,可灵儿这种心情哪里听得进啊,她只道这些人杀死了她最亲的人,愈战愈勇,于是我们很快便占了上风。

然而我在一旁看得是目瞪口呆,游戏里所有用特效合成的御剑术,观音咒,炎咒……竟然如此神奇在我眼前被施展!我把两只眼睛擦到turn red.

那个流氓头子渐渐支持不住了,乘我们不注意,挟持了一旁的婶婶。

“真不要脸!”我骂道。

李逍遥和灵儿着急了,他竟然卑鄙到叫公主和他回苗疆,以婶婶的性命做为筹码。

正当我们僵持不下时,婶婶突然“嗬--”地一声,挣脱了那块黑皮,而黑皮却应声倒下。

“好!好!”我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跳。

“死黑皮,这就是你的报应,多行不义必自毙!”我哈哈大笑道,总算抱了一“辱”之仇!

李逍遥眼睛瞪得比刚才的我还要大两倍,他死也想不到整日想出门去找的“高人”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相处了十多年呢!

这个木头!

……

我想灵儿我和绝对是世界上最讨人喜爱的女孩儿了。

看得出,婶婶和我们一见如故,第一眼就很喜欢我们了,特别是灵儿,她还烧了一桌子好菜为我们洗尘呢!

原来婶婶除了一门绝技叱咤江湖之外,还是个响当当的大厨子!

我当夜睡得很熟,因此我没有亲眼目睹灵儿对逍遥说的一席话。

一大早,我就被婶婶叫到房里,她是一脸的诡异。

逍遥进来了。

游戏对白进行中……

……

“你见到赵夫人之后……就当面向她提亲……说你想要娶灵儿为妻。”

“啥!?娶灵儿为妻?”

“怎么,嫌她配不上你吗?撒泡尿自己照照吧!”我生气地说。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你的婚事当然由你婶婶我作主!灵儿呢……如果她娘亲尚在人间,就应向人家当面禀明。”

“万一……找不到呢?”

“你们直接抱个孙子回来也行!”

“哪有那么快的!”

“少罗嗦。这包是我昨晚帮你们准备好的,带着准备上路吧!”

“啊?!不会吧!现在就上路!”我忙喊。

“婶婶,这一路上该有多困难啊!您老又不陪我们去,我还没武功,还得靠他们照顾呢,要是碰到像昨天像您那样的情况,有人挟持了我,我可不会那么本事自己逃生啊,要是拖累了他们,我可怎么办呀!”

“你这鬼丫头,想学武功也不用兜着圈子说话啊!”婶婶眉开眼笑道。

“婶婶,我什么也瞒不了您!”我撒着娇地说。

其实,我的目的还不止如此呢。更多的是:我想灵儿和逍遥能够多处一段时间--恩--只要不那么早遇到林月如就好了。

“好吧!你想学什么,这里可有三位一顶一的好师父喔!”

“恩……我想学剑。”看到电视剧里美女们挥箫舞剑时的动人我早就为之倾倒了。

“你得先试试这把剑!”李逍遥一抛手中的剑,示意要我接住,我好不容易做好准备想去握起它;一瞥那刀光剑影,一股寒气从头凉到脊梁骨,便慌忙把手缩回来,剑砸在我的脚上,疼得我惨叫一声--幸好还有剑鞘,不然我的十个脚指头,全体完蛋!

“我不学了!我不学了!”此刻,我的眼泪水早已迸了出来。

第一次在他们面前丢脸,也第一次发现原来我是如此软弱。

大伙一下子慌了神,婶婶帮我拖鞋揉着脚指头,灵儿也一个劲地安慰我,为我擦我眼泪。

好半天我的眼泪终于止住了。

“好了,这回,我的小姑奶奶,你想学什么了?”婶婶开着玩笑道。

“我……我要学灵儿……不……”我一下子卡壳了。

我的灵儿是独一无二的,我是真不愿意我抢走她的任何东西。

“那我要学婶婶你的武功!”我像发现新大陆般大叫;我怎么能把她给忘了呢。

“真的!你想学我当年纵横天下的穿云掌?”婶婶很骄傲地说。

“恩!”我充满期望地看着她的眼睛道。

“好!我李飞凤这一生还没教过什么人,我这一把年纪了,也是该收徒弟的时候了,不然几年后我的穿云掌可就要在江湖上失传了!歆儿和我这么投缘,我就破例教你了!”婶婶兴高采烈道。

“噢--哎哟”我高兴地蹦起来,却伤到了旧患,疼得我叫出声来。

“那--难不难学啊?辛不辛苦啊?要多久时间啊?我们不是还要去苗疆找赵夫人吗?”我说。

“学武之人怎么可以怕苦呢--而穿云掌正是要从基础开始,看你也没功底,没体力也没真气,这套掌法最合适你不过了,可是这几天可就不要喊疼叫苦的,如果我听到你再娇气,那就别怪我不教你喔!”婶婶极其认真地说。

“师父--请受徒儿一拜!”我很机灵地作揖道,情不自禁地笑出来。

“这鬼丫头!”婶婶很开心地笑了。

我们大家都笑了。

接下来的日子,只怕是我这辈子最黑暗的日子。

……马步,倒立,挑水,劈柴……婶婶整一个地拿我当用人使唤,不过我也只当她是为了我好,便咬紧牙关硬是挺了过来;再是灵儿每日鼓励或煽情的话让我更加坚定,一心踌躇满志,我一定要学好武功!

我也时常远远看到灵儿和他的逍遥哥哥在清晨,在午后,在黄昏,在有星云的晴朗夜空窃窃私语,虽然听不到他们所说的一切,可看到灵儿那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脸庞,也会由衷地替她感到高兴。

一切一切支持我挺了下来。

从前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在半个月的魔鬼训练里半句埋怨也没有!我记得高一军训时那个教官被我在背地里把所有难听的话都用过了。

我为自己的转变而感到惊讶。

一个月后……

“你的基本功已经差不多了,这一个月也辛苦你啦,孩子。”婶婶很心疼地说。

“您是说,我现在就可以练穿云掌了?!”我欣喜若狂道。

“是啊,你们也是时候该起程了。”

“好孩子,认真看吧,能学多少算多少……”说罢,婶婶便舞起了她的穿云掌,形似游龙转凤,若隐若现,变换莫测……看得我目不转睛。

“这是第一式:鸾凤齐鸣……”

……

“这是第二式:凤遗风声……”

……

“凤声普乐……凤翎摆尾……百鸟朝凤……凤凰涅盘……凤舞九天……”刹时间,风沙四起,飞沙走石;突然间,又恢复了平静,一切都像往常一样平静。

我整个人已经傻了。

“看明白了吗?”

“我……我……我有一天也会这么厉害么?”我问。

“是啊,希望你能好好加油,把我的‘穿云掌’发扬光大,这下我可就全指望你啦。”婶婶竟然落泪了。

“婶婶!”我一把抱住了她,也很感伤地哭起来。

“还有,还有,这个!”她突然想起了什么,颇严肃的松开了手。

她从橱柜里拿出一个精致的深蓝色的,上面绣着八卦图案的小袋子。

“这是……”我擦了擦眼泪。

“乾坤袋。婶婶当年行走江湖时的宝物,不管再大的物品也装进去,而且携带起来一点也不沉重麻烦--现在,就当是师父传给你的吧。”

接着,我看见她把一个四四方方的庞大桌子轻而易举像变戏法一样变没影了;然后,她狡黠一笑,又从那古怪又神秘的袋子里把桌子掏了出来。

“好神奇呵。”我惊叹不已。

“呵呵,你喜欢就好!”婶婶亲自帮我挂在腰间,拍拍我的头。

这种离别场面似曾相识。

我们终于要阔别这块乐土,不知这一去是否有去无回。

“我可不能就这么走。”我看着我身上不伦不类的装扮,哭笑不得。

我也不能打扮成女儿身,不然,有个美若天仙的灵儿在我,我可真是自卑死了。

不然,就扮个男孩子吧。

我找来了李逍遥小些时候的“躔圉”(古代便装),站在铜镜前穿戴起来,裹头加冠,不一会儿一个帅气的古代美男子便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再加上我天生的一对剑眉和假小子的性格,我对我的新扮相满意极了……

我和李逍遥站在一块,除了比他矮了点,毫不逊色。

临行前,我在后山练级,所有的蜜蜂都成了我的手下败将,被我消灭得一干二净。

婶婶很欣慰。

逍遥游教案【篇4】

[关键词] 庄子 《庄子》 《逍遥游》

我爱《庄子》,因为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简单而宁静,它赋予庄子以更深邃,更本真,也更接近灵魂的大智慧。

有人说:“庄子、范蠡、项羽、周瑜,是女人最想嫁的四种极品男人。”庄子荣登榜首不在于他可以带我们去幻想,去浪漫,去品味淡泊与宁静,而在于他懂得协调,让灵魂挣脱枷锁,从容翱翔。

一、庄子,借灵魂一对逍遥的翅膀

庄子是位优秀的心理调节大师。庄子不是无所求。庄子追求的是一般“窃国者”所无法给予的。

不被理解的苦痛永远是剥析思想者灵魂的利器。屈原死在这上面;期间,许多有良知的中国人死在这上面。庄子不死。庄子调节好心态,逍遥过活!

“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逍遥游》里,庄子否认了上下翻飞的斥对大鹏鸟的不解;否认了宋荣子对那些才智、品行足以安定一方的人的哂笑。庄子认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鸿鹄也不见得就能体味燕雀的快乐。楚王以相位相邀,庄子却说,他宁可做一只拖着尾巴在泥水里闲逛的乌龟。庄子有经营天下的才能与愿望,但他拒绝被束缚,将一介草民的快意与骄傲一览无余地晾晒在达官贵人们面前。

不管卑微、平庸如蟪蛄,还是雄奇、不凡如鲲鹏,庄子提醒我们: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名,实之宾也”,名利不过是社会体制用以诱使人们不断奔跑的手段。奔跑是必须的。持怎样的心态奔跑却应该由自己掌控。

期间,吕叔湘蹲牛棚也不曾停止埋头修书。吕叔湘写书的目的很单纯――享受思考。所以,他很成功也很宁静。

而我们大多数人则不然。我们太在意结果,喜欢以殉道者自居,所以我们的生活也就分外沉重。

汤姆孙科学大纲上有这样一个案例。科学家当着猴子的面在一个高玻璃瓶里放进两粒花生米,然后递给猴子。猴子一阵狂摇,希望偶尔摇出几粒解馋。科学家向猴子示范:只须将瓶子一倒转,花生米立刻出来。可惜,猴子的眼睛只盯在那两粒花生米上,全然无暇顾及科学家的指教,依旧乱摇,费力而不能必得。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那只猴子,被几粒“花生米”蒙蔽了心志。

当然,超然于一切名利之上的绝对逍遥并不存在。庄子也没有达到绝对逍遥的境界。

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鼓盆而歌”。他说,人的生命本来就是从无到有。现在,它又从有到无,回到起点,返还宇宙罢了。生死的界限全然无法羁绊庄子,妻子也就始终活在他的快乐里了。但若仔细推敲,庄子“鼓盆而歌”还是明显带有挣扎迹象的;他拒绝名利也多少表明他对名利还没有真正释怀。趋利避害是生命的本能,累了,记得鼓励自己放逐本心去徜徉足矣。

毕加索为了艺术,可以舍弃生存最基本的饮食、睡眠……在毕加索看来,他近乎自虐的工作就像他的生存一样自然。做不了“毕加索”,我们不妨学托尔斯泰――喜欢着不得不从事的一切,也不失为对自己的善待。

二、逍遥是一种智慧,庄子通过大量的寓言教我们如何活得从容淡定

《庄子》里有个“杀龙妙计”的故事――好学的朱萍漫变卖家产,历尽千辛万苦把杀龙的技艺学得炉火纯青。可龙是虚幻的,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成了朱萍漫的宿命。庄子笑盈盈地提醒我们:方向比努力重要。

庄子还说:楚国有个人,捣石灰时把一滴灰溅到了鼻尖上,这滴灰像蝇翅一样薄。捣石灰的人请匠石把它削掉。匠石挥动板斧,呼地一斧劈下去,灰被削净,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宋元君听说后,请匠石再展绝技。匠石说:“我过去可以做到,现在却不行了。因为能站着让我用斧子劈去灰点而纹丝不动的人已经死了。”也就是说,明确方向后还要选准合作伙伴,激活彼此的信赖。

那么,具体展开工作时又应秉持怎样的原则呢?“治大国若烹小鲜。”掌控好火候再下锅,忌折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管理者决策前,得制定好规矩,让所属成员明确个体与团队的具体勾连,而后,笃定不移,不朝令夕改。

教学管理琐碎而永无休止。常让管理者焦头烂额,疲于应付。庄子用扁鹊三兄弟的故事给世人开了一剂良方。庄子说:扁鹊的大哥好在病还未成气候时下药,防范于未然;二哥爱在病症小有发作时下药,能较快控制病情;扁鹊则常救人于病危。在大多数世俗人眼里,扁鹊的大哥很不起眼,成天大刀阔斧,扁鹊则分外抢眼。但若从悬壶济世的终极目标和医生自己的悠然与劳顿上看,扁鹊三兄弟道行的高下应该另有公断。

此外,《庄子》里始终跳动着一颗慈悲、包容的心。

《庄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户人家有个不皴手的秘方,他们就世代以漂洗为生。一天,一个路人高价购买了这个秘方。从此,这户人家不必再为生计奔忙!而那个路人则凭借这个秘方在诸侯水战中,捷报频传,裂地封侯。同样的方子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价值。惟其如此,世界才如此缤纷。

美国的富兰克林在《哨子》那篇文章中说:因年幼无知,他付出过多的钱换来一个哨子。当他兴奋地吹着哨子满屋子转时,却被告知他在交易中是吃了大亏的。顷刻间,懊恼取代了快乐。富兰克林是要教育世人,不要对事物的价值作出错误的估计。但谁又能否认,裸地砸碎一个孩子最本真的、无价的快乐不是一件残忍的事呢?

凡事有因、有果、有规律。上帝在造锁的时候,已经配备了开锁的钥匙。庄子在《庖丁解牛》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遵循规律,因势利导的范例。庖丁解牛从不生砍、硬劈,而是让刀刃在牛的筋骨缝隙里游走。结果,一个本来血淋淋,累呼呼的宰牛活计被做得轻松而充满诗意。

现在的孩子大多叛逆而自我。真正有涵养,肯担当的智者不会让自己在抱怨和焦躁中度日,而是以积极的姿态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面对叛逆的孩子,如果老师没有足够的威严让学生敬畏,如果老师和学生都厌倦了指责……那么何不用正面张扬取代指责?如果我们把“学生间互相监督”改为“学生间互评优点,表达感激;自暴不足,表达歉意”是不是会在被管理者内心激起别样的情感反映,更有利于“欣赏、宽容”之风的形成?

逍遥游教案【篇5】

您提的问题很有意思。我也听过类似的说法:“我每天上下班都在走路,何必再去散步?”

其实,散步和走路并不完全一样。每天上班下班虽然也在走路,但上班往往在赶路,生怕迟到;下班走路也匆忙,因为家中有事等着做。这样的走路,身心都不够放松,而怡养身心的散步就不一样了。

散步,关键就在这个“散”字。听任双脚散漫地向前走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就像蓝天随风轻轻飘动的白云,就像翠绿山边缓缓流动的溪水,形体是这样放松自然,精神是如此恬静轻快,无忧无虑,逍遥自在,所以称为逍遥散步。

古今中外,许多寿星的养生妙诀都有散步这一条。唐代名医孙思邈活到百岁开外。他在93q时,仍然“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百岁之际,还有专著问世。他老而不衰的诀窍之一,就是长期坚持散步,短则二三百步,多则二三里路。前苏联外交家莫洛托夫把散步作为一大嗜好,直到96岁高龄,早餐之后仍然兴致勃勃地去森林漫步。张任天先生是一位辛亥革命老人,一年四季,每天清晨都要出门散步,1984年虽已98岁,依然如此。崔可言老人是秋瑾的同学,1984年已93岁,但她耳不聋,眼不花,极少闹病,她健康长寿的妙法,就是喜欢悠然自得的散步,每天早晨到附近的一个公园信步而游,几十年来无不如此。当代诗坛寿翁臧克家更是长期坚持每天早、中、晚都到林间小道散步,他特别写道:“我能活到90多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天坚持散步一两个小时。”

为什么散步有益于健康,有助于长寿呢?

散步,是一种轻缓的运动。既能使双脚的血脉通畅,又可以宣畅全身气血,使五脏六腑更好地得到濡养。通过双腿肌肉有节奏的舒缩,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轻缓的散步还有助于消化饮食,正如《老老恒言》所说:“饭后必散步,欲摇动其身以消食也。”

散步,又是一种怡情放怀的妙法。轻松而有节奏的步伐,深沉而调匀的呼吸,使人心情恬静,怡然自得,是在动态中收到养心宁神的功效,恰如古代养生家所说:“散步所以养神。”

尝到散步甜头的人都有体会,无论在乡间田野小路上缓缓漫步,或者在城市林阴大道上信步而游,那绿色的环境,广阔的空间,清新的空气,都会使你神清气爽,胸怀舒畅。特别是在紧张用脑之后去散步,感受更深。即使在庭院中悠悠散步,也能使人宁神畅怀。清代著名画家高桐轩在伏案作画劳累之后,就“散步于庭中,或漫游于柳岸花畦,心神焕然爽朗,襟怀为之一畅。”如果能与家人或亲朋好友相伴散步,更有一番情趣。唐代“药王”孙思邈深得其乐,他在《千金方》中写道:“亲故邻里来相访问,携手出游百步……谈笑简约其趣,才得欢适。”

散步,既能健身,又能养神,使人的形体和精神两个方面都能受益,所以能够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年益寿。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教授说得好:“散步使悠游安舒之气,周冶全身,生遂条达,气血归于和平,乃能形神俱茂,疾病不生,长期保持健康状态。”

散步,还是一种辅助医疗手段。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散步有助于安眠;因肠胃功能紊乱而便秘,散步有助于通便;肥胖病人坚持散步,则有助于减肥;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糖尿病等许多慢性病患者,坚持散步都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我自幼身体虚弱,中学时代曾因严重失眠和血压高而被迫休学,以后又患肺结核和溃疡病,有的亲友甚至担心我会夭折短命。自从学习中医后,坚持散步50余年,深受其益。至今虽已年逾七旬,每天仍能老有所为,快乐生活。晚饭后,与夫人偕行散步,几乎成了我们每天的必修课,也是我们一天中身心最为轻快的时刻,人称“散步夫妻”,我们也自得其乐。

为了维护健康,争取长寿,享受快乐,我特向您推荐这种最简便有效的养生之道―逍遥散步。

大概是受了“散步”的影响,信笔写来,散漫无边,无拘无束,就此搁笔,容后再谈。

逍遥游教案【篇6】

教学目的:了解庄子、《庄子》及庄子思想,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步骤:

1.说出你知道的几位先秦著名的思想家的名字、原名和代表作及思想派别。

儒家:孔子(孔丘)——————《论语》

孟子(孟轲)——————《孟子》

荀子(荀况)——————《荀子》

道家:老子(李聃)——————《老子》(《道德经》)

庄子(庄周)——————《庄子》(〈南华经〉)

法家:韩非子(韩非)—————〈韩非子〉

兵家:孙子(孙武)——————〈孙子兵法〉

2.为何以“子”称之?(“子”是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3.按思想的不同划分之。(124/35/6----儒—道---法)

4.道家思想又叫什么?(老庄哲学)

5.核心思想是什么?(崇尚自然,主张相对论,认为万物一体,主张清净无为,无为而治。)

6.同是道家,庄子与老子有何区别?

老子以箴言表达凭直觉感受微笑待人说给心听教人

庄子以散文描述靠聪慧领悟狂笑处世直指心灵嘲人

“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

---------------------林语堂《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

7.《庄子》有何特点?

“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__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

想象丰富,构思奇妙,善用寓言和比喻。今存33篇,分为内篇(7)外篇(15)杂篇(11))

8.导入课文:“开宗不了《逍遥游》,空读《南华》三十篇。”

9.解题: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逍遥游----悠然自得,适心任性地在大自然中活动。

10.范读课文后让学生试读一遍并在文中找出文眼,明白何谓“逍遥游”。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无所待(凭借)。

“此则与造化者游而逍遥之极致者。通篇主意,至此方点出,为全书之纲。”(陆树芝《庄子雪》)

11.目的何在?

————————做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

12.文旨一言即可譬之,那么,此前写了什么?

——————有所待(凭借)者。

13.具体写了什么?它们各有什么凭借?

鹏:海运扶摇羊角六月息风

雾,尘埃:息相吹

大舟:水

适莽苍,百里千里者:三餐粮

宋荣子:内外之分,荣辱之境

列子:御风而行

14.文中运用最多的手法是什么?

————对比。

15.具体怎样对比的?

鲲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大知)

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笑——小知)

结论------------------“小知不及大知”

朝菌:不知晦朔(小年)

蟪蛄:不知春秋(小年)

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以五百岁为秋(大年)

大椿: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大年)

彭祖:以久特闻(大年)

众人:(七十古来稀——悲)(小年)

结论-------“小年不及大年”

鲲鹏: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大志)

斥: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小志)

结论----------(-小志不如大志。)

16.再三对比说明了什么?

————暗示人们要抛弃小知小志,图大知大志,追求人生更高远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逍遥游”。

17.本文的思路是什么?

先反后正,先破后立。

18.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1)意随笔至,随文挥洒。

“篇中忽而叙事,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朦,往返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奇观。”(清林云铭)

这种意随笔至随文挥洒的笔法,是庄子绝对自由精神的外化形式,与诸子散文大相径庭。

(2)借用寓言说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能突破时间和空间、自然和社会、神话和现实的种种界限,以上天入地的气魄和千姿百态的形象,奇幻莫测的构思和__恣肆的语言,形成一种独特的个性化的叙述风格。

庄子的寓言“皆无端崖之辞”,差不多完全是主观臆想的产物,其目的,不过是将自己独特的理念塞进寓言的躯壳中。

19.再读课文

20.布置作业:利用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了解庄子,写篇介绍庄子的文章。

附板书设计

先秦诸子:

儒家:孔子(孔丘)——————《论语》

孟子(孟轲)——————《孟子》

荀子(荀况)——————《荀子》

道家:老子(李聃)——————《老子》(《道德经》)

庄子(庄周)——————《庄子》(〈南华经〉)

法家:韩非子(韩非)—————〈韩非子〉

兵家:孙子(孙武)——————〈孙子兵法〉

老子以箴言表达凭直觉感受微笑待人说给心听教人

庄子以散文描述靠聪慧领悟狂笑处世直指心灵嘲人

“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林语堂)

“其文则__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

“开宗不了《逍遥游》,空读《南华》三十篇。”

逍遥游----悠然自得,适心任性地在大自然中活动。

“逍遥游”------“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无所待。

有所待者:

鹏:海运扶摇羊角六月息风

雾:

尘埃:息相吹

大舟:水

适莽苍或百里千里者:三餐粮

宋荣子:犹有未树

列子:御风而行

对比说明其大小之辩(“辨”):

鲲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大知)

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小知)

--------小知不及大知

朝菌:不知晦朔(小年)

蟪蛄:不知春秋

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以五百岁为秋

大椿: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大年)

彭祖:以久特闻(大年)

众人:(七十古来稀)(小年)

-----小年不及大年

鲲鹏: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大志)

斥鼹: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小志)

-------(小志不如大志。)

暗示:人们要抛弃小知小志,图大知大志,追求人生更高远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逍遥游”。

本文的思路————先反后正,先破后立

写作特点:

(1)意随笔至,随文挥洒。

(2)借用寓言对比说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逍遥游教案【篇7】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掌握字词和特殊句式。

教学方法:以练习为主

教学内容和步骤:

1.诵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通假字

冥——溟反——返知——智而——耐辩——辨有——又辩——变

3.单音节词

怒志抟也胶培决枪控适久穷绝劝恶焉

4.双音节词并进行古今意义对比(见书上):

生物——与今义同。

野马——借喻,代“游动的雾气”

果然——饱满的样子;食饱之状。

众人——一般人

羊角——借喻,代“盘旋而上的旋风”

然后——这样以后。

不过——不超过

虽然——即使这样

5.特殊句式

《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覆杯水于坳塘之上——-状语后置或介宾短语作补语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之二虫又何知?——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奚以知其然也————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彼且恶乎待哉——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6.虚词用法:

其:不知其几千里也——句中语气助词,舒缓语气。

其翼若垂天之云——代词,代“”鲲“译做“它”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在选择句中用以加强揣测语气的语气副词。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代“水”,译做“它”

其广数千里——代词,代“鱼”,译做“它”

彼其于世——代词,代“宋荣子”,译做“他”

奚以知其然也——代词,代“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观点。

而:化而为鸟——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怒而飞——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的连词。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而”

水浅而舟大也——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我决起而飞——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我腾跃而上——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的.连词。

而彼且奚适也——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而征一国者——通假字,通“耐”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夫列子御风而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的连词。

而御六气之辩——表递进关系的连词“并且”

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水之积也不厚——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结构助词“的”

则芥为之舟——代词,代“水”

而莫之夭阏者——代词,代“鹏”

蜩与学鸠笑之曰——代词,代“鹏”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此”“这”

众人匹之——代词,代“彭祖”

汤之问棘也是已——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穷发之北——结构助词,“的”

翼若垂天之云——结构助词,“的”

翱翔蓬蒿之间——结构助词,“的”

此大小之辩——结构助词,“的”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代词,代“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沮——代词,代“宋荣子”

辩乎荣辱之境——结构助词,“的”。

7.布置作业:将本文译成现代文并背诵文中第一段。

逍遥游教案【篇8】

文本解读是指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材料的感知(看到文字,读出字音)——理解(把单词转化为意义)——反应(领会作者说的是什么)——综合(与实际联系的应用),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一个过程。从授课的角度来谈,主要指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通过观照文本与作者及作者笔下的人、事、景、物进行心灵对话,实施“静态文本解读”确立的教学过程预设,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孙子曰:“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认势。”意思是说,善于打仗的人,总是能根据客观形势制定出相应的作战策略,而不是怨天尤人。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也应如此,讲究方法,讲究策略,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这样,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愿望。那么如何找到解读文章的切入点呢?下面将以庄子的《逍遥游》为案例进行解析。

教学预设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的,而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逍遥游》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庄子》散文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以及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的特点。真可谓“文辟阖,仪态万方”(鲁迅)。

因此,解读《逍遥游》有相当的难度,尤其是该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就更为重要。本课就从三个“笑”切入,来解读文本。

过程描述

在疏通了文章语句、积累了相关文言知识后,以“三笑”切入开始文本解读。

首先,老师向学生抛出第一个问题:读全文,提醒学生思考——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字?各笑什么?问题很简单,但也有情趣。学生能较快地找到了答案,即“蜩与学鸠笑之”“斥 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

接下来,要求学生解读文本内容。

1.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为什么反对?因为大鹏“图南”,必须有“风斯在下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的条件。作者当然反对。大鹏、野马、尘埃,以及天地间的生物,都是靠大自然的气息“相吹”的。而蜩与学鸠同是属于“生物之以息相吹”之类。差别只在于“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罢了。事物的大小不一样,所适的远近不同,它们所凭借的条件(即所待)也是有区别的。所适越远,所要凭借的条件就越是充分,如将要“图南”的大鹏必须有“风斯在下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的条件;而“决起而飞,枪榆枋”的蜩与学鸠所凭借的风(或其他条件)比起大鹏就小多了。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有所待,因而都不逍遥。

2.作者对斥 的“笑”是什么态度呢?庄子是否赞成“小大之辨”?

由于有了对第一“笑”的解读经验,学生们较容易地明了:作者对斥 的“笑”也是反对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不是庄子的观点,相反,他认为这是世人的成见。因为他觉得“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意即像大年之彭祖,不知自己本性的“众人”却非要去“匹之”,这不是很可悲吗!这里,庄子仍进一步阐发要消除大小之见,对任何事物不要虚妄分别的观点。即使是“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的大鹏,在斥 看来,也不屑一顾,它并不像“小年”的“众人”去匹“大年”的彭祖那样去做一些徒劳的事,而是以“我腾越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满足了,因而它自得其乐地笑了。

3.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怎样?

通过语句的理解,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们明确:因为这些人虽然“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但是他们“其自视也,亦若此矣”。由“斯已矣”“虽然,犹有未树也”可知,作者对他也是否定的。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否定比他自由得多的例子来进一步否定他。

这些问题的提出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主动地探讨问题。于是十分顺利地进入下一环节:文章的“三笑”是否一样?为什么?

学生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明确:“三笑”表面不一样,但本质一样。作者对他们都不赞成。

于是,老师顺势而问:作者对他们都不赞成。也就是说,在他们笑的背后,还有一个人笑了,他就是庄子。他为什么笑万物呢?

此时的课堂气氛高涨,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争论异常激烈。最终明了“逍遥游”的本质: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

4.那么,庄子所人为的“逍遥游”应该是怎样的状态?哪种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逍遥游教案【篇9】

那时的你,在我眼中,是一个用尽一切形容少女美好的词汇堆砌出来的可人儿。可是,这个游戏,我没有到达终点。现在回想起来,还让我觉得是我亏欠了你。(情感真挚。)

再次见到灵儿,是我无意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仙剑奇侠传》电视剧的时候,只不过这一次,一个叫刘亦菲的女孩让你鲜活了起来。也许她不能代表你的所有美好,但是她却把我一下子拉回到了若干年前那个发生了一场美丽错误的下午,第一次见到灵儿你的那种暖暖的感觉又回到了我的心里。这一次,我一直看到了剧终。

也许是受到游戏时感觉的影响,我从电视剧开始的第一分钟起,就对还未出场的你充满好感。最后,当你的手臂垂落宣告你的生命落幕的那一刻,我早已不能自已。

也许,爱上灵儿,就是我的宿命吧。

也许,此灵儿非彼灵儿。但又有何妨呢?我只爱一个叫赵灵儿的女子,再无其他。

仙灵岛。看见你见到你的逍遥哥哥那又惊讶又欢喜的模样,真为你高兴。一切都多么像一场幸福的开始。情窦初开的少年男女在“缘”的牵引下,交出彼此的身心,许下一生的誓言。你不仅把“灵”字印在爱人的掌中,更是印在了他的心里。灵儿,我多么渴望你能就这样“平凡”下去。

可是,一场血腥的撕杀出现在你眼前。幸福,嘎然而止。灵儿,你的幸福就象一场烟花,当它还来不及细细绽放它的美丽时,却已是大雨滂沱。而这场雨,伴随了你整整一生。(情感深切)

你的逍遥哥哥离开了,那个忘忧蛊抹去了他爱你的证明。当你们再次相见,已如陌路,你找不到他爱你的证明。傻灵儿,忘忧蛊抹得去他掌中的灵字,可他心中的“灵”会慢慢苏醒,你们的爱情不需要任何证明。

姥姥走了。还好,有你的逍遥哥哥陪你回南诏国。

离别的码头。当你轻轻吐出“兄妹”二字时,灵儿,你一定明白你放手之后失去的是什么。从此,你在看逍遥哥哥的眼神之中常常有一抹淡淡的忧伤。虽然身边有逍遥哥哥的陪伴,但你还是不得不独自承担心灵上失落与孤独。

当逍遥的食指俏皮地划过你的鼻梁,当逍遥在拥挤的人群中急切呼唤你的名字,当逍遥看你因为打碎姥姥的骨灰伤心自责时流露出疼惜的表情,当你们每一次相视而笑,每一次轻轻地相依相偎,甚至每一次生气拌嘴的时候,灵儿,你听见逍遥哥哥心中的“灵”字苏醒的声音了吗?(排比得当)

林家堡。当林家父女要你离开李逍遥的时候,你没有退让。灵儿,我知道你也不愿孤独,害怕寂寞。

可是,你的蛇身还是无可避免的显现。你在最惊恐无助的时候却离开了你最不愿离开的人。之后的处境犹如炼狱,世人误解你是蛇妖想要杀之而后快,就连你都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个世界对于你,突然陌生。你的困惑,你的绝望,你的眼泪,只能自己去面对。

灵儿,我多么希望你还是那个被李逍遥护在身后的纤弱女子。不要学会长大,不要学会坚强。可是,女娲之后的宿命,要你成长,要你坚强,你一世的寂寞早已注定。

可以看作是上天的恩赐吗,灵儿?关于那个孩子。这是你与逍遥之间再也扯不断的关连。所以,你不介意他挥刀杀你,却介意他与其他女子间的亲昵。

在你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时,在你回想起自己的母亲时,也领悟到要成就一种伟大所要付出的残酷代价了吧。

灵儿,我知道,你明白平凡的可贵,因为你曾经得到又不得不失去。所以,在与晋元长谈之后,你更加确定要把逍遥送到更幸福的地方。你宁可让别人陪着逍遥“平凡”,也不要逍遥和你一起“伟大”。

你独自坐在高处微笑着说出“逍遥哥哥,祝你幸福”。灵儿,你是真的决定走向那无边的寂寞了,对吗?

白河村。你终于与逍遥相逢。你看到了他身边的女子,林月如。你知道应该把逍遥送到哪里去了。你要让逍遥得到平凡的幸福,这是你不能给逍遥的,但月如可以。于是,就有了让爱。

你看到了漫天飘舞的红色蒲公英,却又压抑隐藏起自己的感动。平静的对逍遥说他和月如才是一对。而自己,只是一个幻想罢了。

灵儿,我知道,你的让爱心甘情愿,也决不后悔。血池。逍遥先救下月如,面对小石头“为什么他不先救你”的问题,你的回答毫不犹豫“我倒希望是这样”。石长老的鬼阴山之约。留给逍遥月如“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祝福,独自前往。义无返顾。灵儿,你不会不明白此次一别,你们可能永无再见之日,但面对紧追而来的逍遥,你却没有任何解释。无声的对望。你宁愿逍遥留给你的只有不解的目光。

上天又安排了你和逍遥的再次相见。客栈。当你不得不再次面对逍遥时,你感觉到了逍遥的不死心。你决定给他一个解释。你是公主。你已经不再爱他。你觉得他的追随是一种妨碍。

灵儿,这是我第一次觉得你“残忍”,不仅是对逍遥,更是对你自己。你选择了一把最锋利的双刃剑斩情断爱。碰杯,你们彼此潇洒一笑。之后,咫尺……天涯。

可是,你们谁都没有离开。不能?不愿?在晋元的“缘分”游戏里,一个失意人的答案:“我们分手之后,却还在照顾对方的感受,结果藕断丝连,只能让彼此更加痛苦”。

逍遥的目光仍旧追随着你,你离不开。石长老给了你选择,李逍遥,南诏国。其实,你早已做出选择。为了彻底,你必须要做一个无情的“”。你们都已遍体鳞伤。逍遥的泪流在脸上,你的泪流在心里。

终于,逍遥看到了你的成长,接受了你的决定。虽不明了,却已释然。花灯会。逍遥决定放手,永不再见。相爱不如相知。你微笑,谢谢他的成全。成全你的选择。成全你的寂寞。

十年之约。南诏国子民的幸福快乐是你最大的愿望。你们约定,今日一别,十年再见。此刻,烟花漫天。灵儿,看着你笑靥如花,我却不愿欣赏这烟花的灿烂。你要天下人幸福。却忘了你自己。你的寂寞,如此彻底。

锁妖塔。一个注定纠缠的地方。逍遥月如不顾一切来救你。剑圣说,你不离开,就会有人牺牲。你哭喊着,拼尽全力,只为离开这里。挣脱了锁链,却还在原地。

你哭着要剑圣帮你。为了逍遥月如,你什么苦都愿意受。无名丹。忘记所有情,所有事。眼泪,浅笑,你吞下了无名丹。灵儿,那颗无名丹的味道一定很苦涩。此时,逍遥与你只有一门之隔。

象一个久被封印的咒语突然解开,逍遥找回了记忆。你却要离开。月如挡住你,不准你走。可是,她触不到你。逍遥撕心的呼唤,你终于忍不住回头。一回头,便是错。前尘旧事浮现脑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动再次将你打动。一种力量,你的灵魂与身体再次交融。是注定吗?逍遥找回记忆,你便无法忘记。你在逍遥哥哥的怀中醒来,逍遥紧抱着你一句“我什么都不管”,却伤了另一个女子的心。

月如走了。带着微笑,眼泪。

“忆如”,让你们三个再也分不开。

南诏国。为了救你,逍遥回到了十年前,也知道了一切来龙去脉。小灵儿,见到了他的逍遥哥哥。十年后,你依然记得他对你说的每一句话。“一个我很爱很爱的人”。年幼的你一定不明白。现在,你一定能猜到那个人是谁。

一个婚礼。你们要天涯相随。可是,你的甜蜜永远短暂。被拜月迷惑的南诏子民,疯狂的拜月教徒,混乱的局势俞发不可收拾。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甚至永远离开。还有那个“使命”,越来越近。

决战再所难免。拜月,水魔兽。逍遥,灵儿。面对这场恶战,你对逍遥说,你不会死。可你最大的愿望是南诏国子民的幸福快乐。消灭水魔兽,你却必须与它玉石俱焚。

逍遥绝望的呼唤着你的名字。一声“逍遥哥哥”,你又回到了他的身边。如梦似幻。你们拥抱,旋转,对未来无限向往。一切又多么象一场幸福的结果。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天涯海角,矢志不虞。灵儿,我知道,这又是一场烟花,但是我甘愿为你自欺,欣赏它的灿烂。

真正的结局。你倒在了血泊之中。终于回到平凡。此刻,你只是逍遥哥哥的妻子。你不愿离开,你不要逍遥哥哥一个人留下。你用生命的随后一丝力量坚持。回家……乡巴佬……回家。诀别的时刻。你的手臂垂下,生命落幕。再也无法在逍遥哥哥怀中醒来。

生命的最后时刻,一场血色烟花尽情绽放。绚烂。残酷。

最后一丝光亮熄灭瞬间,寂寞,被推向极至。

逍遥游教案【篇10】

“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全句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对这句话的理解,似乎没有多大的分歧。利用网络,搜索一下,归纳起来,对其的理解不外乎是:泉水干涸了, 两条鱼为了生存,相互之间吹出湿气呵护着,吐出唾沫湿润着,以苟延残喘。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 还不如在江湖水中各自游走、相互忘去。

《庄子》属哲学著作,各代的注疏从哲学上去理解,总体相差不远,但还是有些差异,总结罗列如下。

一、古今注疏译解

《大宗师》是论道与修道的,在南伯子葵问乎女的寓言之前,是篇直接、完整的论道文字。庄子认为,人通过修道,与道合一,就是古之真人、大宗师。“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段文字就是通过一系列比喻来说明修道。对于这点,历来没有分歧,差异在于对比喻具体所指的理解。

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1. 相爱不如相忘。崔大华的《庄子岐解》对这句话的理解,就分别出了两种,其一即是“谓相爱不如相忘”,引用的是晋人郭象的注:“与其不足而相爱,岂若有余而相忘?”1

2. 《庄子岐解》罗列出的另一种理解是“喻有为不如无为”,引用的是北宋吕惠卿的注:“处乎人伪之陆,而濡以仁义之湿沫,不若相忘于道术之江湖,而不知死生聚散也。”和南宋林希逸的注,“处陆之相濡,不如江湖之相忘,喻人处世而有为,不若体道而无为也。”2

3. 喻贪生惧死不如相忘。如清人王先谦的《庄子集解》:“喻贪生惧死,不如相忘于自然。”3王夫之的《庄子解》:“人之爱其生,爱其知是非者而已:是涸鱼之湿沫也。豁然合一之大宗,江湖也。忘生忘死,是非不足以立矣。”4近代刘武的《庄子集解内篇补正》:“(该句)言善生无救于死,犹鱼处于陆,相相濡,欲善生以救死也。然湿沫有几,瞬即涸毙。斯须之善,何益于生也?”5及方勇、陆用品的《庄子诠评》认为:鱼以唾沫相救,则必有仁爱、恶死之心,所以倒不如大家在江湖里彼此相忘,然后可以泯灭为仁为爱、悦生恶死之心,而逍遥于大道之乡。6

综观以上几人的理解,对鱼相、相濡的理解虽有小异,或以为是喻情爱,或以为是喻有为,或以为是喻生死之恋,但对“江湖”的理解,都直接注为庄子的道、自然。而且,把两者作为对立的双方对待,认为前者不如后者。

二、新解

但我们把这句和后面的一句联系起来看,就发现了问题。下文是:“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尧,古圣帝王也;桀,古暴君也。人逢暴君,生不如死,非之;遇圣君,生活安康,自由自在,誉之。两者对立,从两者中选择,必然选择尧而否定桀。但尧的世界就是我们最终的、最高的选择吗?庄子的回答显然是否定的:“两忘”,即只有把两者否定、抛弃,才是真正地修道,才能达道――“化其道”。

前后两句联系起来,我们马上就明白,前句中的“泉涸”“处陆”显然是指不好的方面,即后句中“桀”所指;“江湖”是指好的方面,即后句中的“尧”所指。后面一句说要“两忘”才能达道,那“相忘于江湖”显然不能把“江湖”作为最后归宿、最高选择、最上境界。

那要怎么去理解呢?不能再按字面去理解,而应破字:“相忘于江湖”的“于”不应理解成介词的“在”,而应理解成连词“与”:“相忘与江湖”,不是要通过“处陆”来肯定“江湖”,通过“江湖”来否定“处陆”,而是要把“处陆”与“江湖”都忘了,把好与坏、肯定与否定都抛弃,这才是“化其道”,这样才能达道。也只有这样,前后意思才贯通起来,浑然一体。

那么,“于”字可否训为“与”呢?答案是可以的。这在古籍虽不多见,但并非没有。下面就作者之了解,摘选几例以做说明。

李学勤先生的《重写学术史》一书,他在《[韦合](左韦右合)伯庆鼎续释》这篇文章中,释读该鼎的铭文时讲到:“‘用校于比’……按鼎铭‘于’字系连词,训为与。”7

《尚书・康诰》: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监,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刘起先生注释道:王引之始云:“‘于’,越也,与也,连及之词。”8

《尚书・多方篇》:不克敬于和。刘起先生的注释也是:于,连及之词。9

三、文义贯通

另一方面,从《大宗师》的文义,从庄子的整个哲学思想来理解,训“于”为“与”的理解比其他的都要适宜、妥当。

庄子的思想就是追求逍遥、自然的道。如何才能达道呢?庄子在《逍遥游》里说,“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列子乘风,虽不用走路了,但还“有所待”,即需要“风”,若无风,还是不能“免乎行”。所以,这乘风虽比行好,但还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真正的“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也是有所待,“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即需要风厚积这个条件。所以也不是无条件的“逍遥游”。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追求的是一种无所待、无条件的“逍遥游”。这种无所待的逍遥,就不能肯定一方,否定一方,而只能“两忘”,才能最终“化其道”,成为庄子所论述的大宗师、古之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这才是一种对一切不执著,化解调和了对立的无所待的“逍遥”。

逍遥游教案【篇11】

一 适性自由

自由一词出现在唐代,已不是个别现象,王玄览曾反复申述这个概念,如说“死不自由死,死时由他死,死后知见灭,此灭并由他。”又说“死不自由死,死后由他生,知见由我灭,由我后不生。”[1]司马承祯说:“留他毫发事,难得自由心。”[2]应当说在那个时代自由已经是一个普遍性要求。这个普遍性要求来自两个方面的推动,一是唐代强大、开放和多元的政治局面,为个性的解放预留了广阔的空间,使得个性化的追求成为社会可以理解并变成合理的要求;二是宗教的多元并存与繁荣及其对生死处境和精神超越的关怀,把个人解脱摆到了一个令全社会都关心的程度。不过,如此的一种普遍性要求也从未变成社会的行为,自由始终都是个人范围的事,故而唐代人所说的“自由人”,就不是法权意义上的自由人,人在社会生活中从来就不是自由的,所以,才需要追求自由。这个观念从庄子那里开始,就逐渐形成了一个思想的传统,庄子所说的“逍遥”,就是“自由”的另一个说法。成玄英解疏《庄子》,自是承传郭象,又别开一面。

郭象将《庄子》“逍遥”解释为“自得”[3],而成玄英不仅理解为“自得”[4],也解为“适性”:“逍遥适性,乐在其中。”二人的理解大致相同,都主张物各异其性,性各异其情,不应按照一个统一的要求来衡量是否逍遥自由。大鹏抟风九万,小鸟决起榆枋,虽然远近相差很大,在适性方面来说是一样的,各自都能尽己之能,取得自由。故而,“虽复升沉性殊,逍遥一也。亦犹死生聚散,所遇斯适,千变万化,未始非吾。”应当说,这样的解释是不违《庄子》宗本的。郭、成二人在逍遥自由问题上的一致,建立在对一个“物性有分”基本问题上的观点一致。郭象说:“物各有性,性各有极。”[5]成玄英说:“物性不同,各有素分,循而直往,因而任之。”[6]什么是性?按成玄英的理解,就是生来如此,所谓“性者,禀生之理”。[7]既然是生来如此,又称为“真性”。与此相对应,有“积习以成性者”。[8]无论生来如此,或积习成性,只要是发自内心本能,就是“真性”。讲物性的目的是为了表明彼此的差别,即讲有分,物性有极、物性素分。这既是说各自有着不同的本性,又是说各自的本性都有个限度,即有个分内与分外的区别,“所以知者,分内也,所不知者,分外也。舍内求外,非惑如何也?”[9]分内之事,可欲而求,分? 庵拢娑宦邸P苑值墓勰钍亲杂晒勰畹囊桓鲋匾 T谡飧龌∩侠蠢斫庾杂桑硐殖鋈绱说奶氐悖旱谝唬庋淖杂煞⒆匀吮拘宰匀唬释竦谜飧鲎杂墒侨说奶煨浴5诙庋淖杂墒怯邢蘖康模焦痉郑褪ズ侠硇浴6杂谇罢呃此担杂刹皇且桓鐾庠诘囊螅还苋嗣谴υ谑裁囱奶跫拢蓟嶙远胤从吵稣庋囊蟆T诖艘庖迳希庋淖杂刹皇抢硇缘囊蟆R蛭硇砸蟮挠锌赡苁鞘市缘模惺痹蛞笙拗剖市裕硇缘淖杂芍饕乇硐衷凇耙蟆北旧淼淖杂尚灾剩乙笠蛉巫孕裕蛭乙罂酥谱孕裕缤档碌牡赖碌囊庵咀杂桑蛩贡鲑忌档摹鞍凑绽硇缘闹傅级睢钡哪侵肿杂伞6杂诤笳呃此担杂梢残硎俏尴薅鹊模镄愿髯允庖欤窒淼氖怯邢蘖康模芄环窒淼阶约旱哪欠葑杂桑透弥懔耍缤∧癫黄蟠笈糁尽R虼耍庵肿杂墒导噬夏耸且恢侄懒⒏鋈说摹疤旄车淖杂伞保蛘咚怠疤煨缘淖杂伞薄S醒д呷衔拥淖杂删褪且恢帜谙虻木褡杂桑琜10]这有很大的合理性。因为“逍遥”终归只是个人的事情,而不需要协作,不需要通过与社会的所有他人商谈来取得协调,或者达成某种约定,从而得到共享的自由。如此来理解遁世和顺世,会看到遁世是一种追求自由,顺世也是一种取得自由的途径,[11] 只要虚己而化,无心顺物,就能游刃有余,自由自在。庄子的这个顺世观念,被成玄英用一个“随顺”的观念表达了。他说:“夫域情滞着,执一家之偏见者,谓之成心。夫随顺对执之心,师之以为准约,世皆如此,故谁无师乎!”[12]因为“言教随物,亦无常定”,[13]所以,游心于物,随顺人世,并非有什么不对,而是不应“滞着”与“师之”,更不应执着于物情与是非,应该做到同行而无塞,“至理无塞,恣物往来,同行万物,故曰道也”。[14]他把这又叫作“因循物性”:“故无所措意于往来,因循物性而已。”[15]能否因顺物情而不局限于物情,关键在于是否有个超越的心智,所谓“智照灵通,无心顺物”。[16]“随顺”的观念源自佛教经典《大乘起信论》,成玄英的解释根源庄子、郭象,又积极采获佛教。

在上述意义上,郭象与成玄英的观点相差不大,但再往前走,就同途而殊归了。郭象的自由观念基本上停留在庄子“定乎内外之分”上。他主张内我而外物,自得与自是,不越分以相倾,也即是说,向内自我肯定,自我满足,以尽己之天分为极致,所谓“各以得性为至,自尽为极也”。[17]尽管郭象也推崇超于性分的“无待之人”,但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那是力所不及的。成玄英则不局限于此,他既主张人人自得,把原本属于自己的自由拿到手,又主张自由不限于性分之极,而认定自由的空间无限大,人人都应当争取最大限度的自由。性分之极的自由之所以有限量,那是因为这种自由立足于某种“给予”,是自然天赋的本分。超越性分,才是成玄英所欲以表明的,“观自然妙理,不助其性分”。[18]故他在谈到《逍遥游》中鱼化为鲲、展翼南图时,就不认为这是尽其性分,而是“欲表向明背暗,舍滞求进,故举南北鸟鱼以为示为道之迳耳”。如此来看,当他说“逍遥适性,乐在其中”时,就另有玄音。如果留意于已得之乐,就是自陷于有限,未尽“逍遥之妙致”。如何才能超越有限,趋向无限?答案是“为道”。在这个意义上说,自由不是一次性得到的,充分的自由不是那种自足的东西,而是一个追求的过程。

逍遥游教案【篇12】

出生于1943年的唐建华,从小机敏过人,动作矫健。他的姨妈是桂林市桂剧团的演员,唐建华喜欢跟着戏团玩,耳濡目染,唐建华非常喜欢桂剧里面的角色,尤其是武生。于是他经常向姨妈的同事请教,痴心学习,苦练基本功,把桂剧武生的打唱成分很好地融合到武术里面,形成了独特的武术韵味,按照现代竞技比赛套路来说“就是‘唐氏风格”’。今年64岁的唐老师依然双脚生风,热情似火。每天清晨,他就骑着一辆老式凤凰牌自行车,吱吱咯咯的奔走到桂林市的各大公园,对中老年团队进行武术健身指导,长年累月,不计报酬。乐此不疲。

唐老师根据多年的健身经验和对武术执着地钻研,精心编排了两套健身套路,分别是峨嵋龙凤逍遥剑(90式)和峨嵋龙凤逍遥扇(47式、70式、91式)。龙凤逍遥剑以柔、灵、巧、快著称,演练起来刚柔相济,攻防并施,环环相扣,势势相通,灵活多变,节奏鲜明流畅,如龙游蓬莱,凤舞祥云,威武潇洒,十分优美。龙风逍遥扇集健身、健美、文化艺术和武术的攻防技术为一体,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练习,经常练习峨嵋龙凤逍遥扇,人体各部的肌肉、关节、韧带、内脏器官、神经系统以及人体的精气神都能得到全面的锻炼,达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延年益寿的良好效果。现在这两套健身功法逐步在桂林市推广,用唐老师的话说就是不遗余力地弘扬武术文化。目前,唐老师正积极向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有关负责开、闭幕式的节目创编人员发出请求,希望能够把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在谈及自己最大的感受时,唐老师认为:“武术传承后继无人,民族传统文化逐步走向衰微。”

其实早在1998年,桂林市教委组织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时,唐建华就被委任为负责培训武术的总教练。当年11月份,全市体育教师开始素质测试,结果是田径、球类项目成绩最好,体操(健美操)其次,武术则不尽如人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体育素质是影响学生喜好的关键,而作为传统文化的武术更是代表一种民族情感,一种不可割舍的爱国渊源。为了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武术教学和课余训练水平,唐老师萌发了拍摄一部关于中小学武术教学光碟的想法。从此,每天下课后,除了相应的备课时间外,唐老师就回到那个用教室分隔出来的房间里,埋头钻研,进行教学片的方案编写。他克服了许多困难,首先是没有经费,他就从那不多的工资中克扣,家人想不通,但也为他的执着追求所感动,可以想像,这位衣着朴素的老头的那股倔劲。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显得尤为可贵。其次,本身他的身体条件比不上年轻小伙,快接近退休的年龄,加上膝关节曾经受过伤,在拍摄过程中还要坚持亲力亲为、亲自示范。有时候膝关节实在痛的受不了,他就咬着牙,打着封闭针,和他带过的两位学生不断地进行演示,一遍不行,再来,直到效果满意为止。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10个月,《桂林市中小学武术教学和课余训练》光碟终于录制完成。这张光碟凝聚了多少唐老师的辛勤汗水啊。这本碟被市教育局认定为规定教材内容,桂林市所有的中小学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武术教学。

逍遥游教案【篇13】

一、导入新课

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什么是“逍遥”?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此外,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

三、朗读课文,粗通文意。

1、听录音,注意字音与节奏。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正句。

鲲(kūn) 抟(tuán) 坳(ào) 蜩(tiáo) 决(xuè)起而飞 抢(qiāng) 小知(zhì)

斥鴳(yàn) 数数(shuò)然 泠(líng)然

3、疏通、积累

通假字:

冥——溟反——返知——智已——矣

辩——辨而——耐有——又

重点实词(单音词):

怒而飞志怪抟扶摇六月息负大舟覆杯培风决起枪榆枋控于地适千里小年知其修绝云气斯已矣天地之正

重点实词(双音词及短语)

海运扶摇野马坳堂夭阏莽苍果然泠然数数然羊角

重点生字

抟坳蜩舂蟪蛄斥鴳

四、整体感知

《逍遥游》“__辟阖,仪态万方”,文笔__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描述对象,应读出不同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鴳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扩,读时要带不屑——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

五、分析、理解第一段

1、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请选取其中感兴趣的一个作介绍。

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

2、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对鲲鹏作者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六、布置作业

找出第一段中所描写的事物的“所待”。

附:板书设计

(大)(小)

鲲鹏海运水击三千里野马、尘埃以息相吹

持扶摇培风芥覆杯水于坳堂

大舟水之积蜩学鸠(适莽苍、百里、千里具粮各别)

皆“有所待”

逍遥游教案【篇14】

一、检查作业。

1、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2、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明确;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是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二、分析、理解第二段

1.这一段可分几层?

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不及”,包含不可达到和不能了解两重意思。作者举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彭祖以长寿闻名于世为例,说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小知”与“大知”,“大年”与“小年”的不同,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有所待,又要人为地以小及大,是非常可悲的。

第二层,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1段“北冥有鱼”内容好像重复,其实不然。今人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对这两段话有很好的解释:“前语近怪,且出《齐谐》,恐人疑其不典,故引汤棘问答以实之。且前后详略各异,足以明之。前言鹏背几千里,当指其修也,此则以泰山形其高与大。扶摇不知其状也,此则以羊角形之。野马等不知其实也,此则以云气二字释之。腾跃而上,明枪之势也。数仞而下,明枪之高也。非此,则前语未了,前意未申,且不足征,故复而非复也。”由此可见,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复。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内容相照应,并归结前文所述种种现象,点明为“小大之辩”。

2、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编站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

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3、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

从时间上说,朝菌、蟪蛄是“小年”,冥灵、大椿是“大年”。与众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与冥灵、大椿比,又是“小年”。鲲鹏是“大智”,蜩、学鸠、斥鴳等见识浅陋,只能算是“小智”。

总结: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老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三、分析、理解第三段

1、这一段写了哪些人?可分为几类?

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宋荣子、列子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作者对这几类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自视甚高,但只不过是斥鴳之类)

宋荣子、列子

(远胜于第一种人,但“犹有未树”“犹有所待”)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逍遥游。)

3、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什么?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绝对的精神自由。

四、总结

这篇文章采用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法,运用对比与想象由物及人,最后推出结论,气势阔大而思路严谨,夸张、虚幻的描述中隐藏着炽烈的情感,堪称一篇奇文。

本文开头以背负青天,具有奇伟力量的大鹏和纤细微小、能在空中任意游荡的“野马”为喻,论证世间万物都“有所待”,因而算不上逍遥游。可谓想像奇特。论证时,首先指出大鹏南飞,有待“海运”,有待六月的巨风;而“野马”“尘埃”的任意游荡有待于“以息相吹”。为了强调大鹏“有所待”,作者以“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比喻,论证“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为了使人们对结论深信不疑,作者又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这个生活常识为喻,证明“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可谓说理透彻。

庄子渴望“逍遥游”,即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要“无为”,做“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其实,庄子并非生来就无入世之心,但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坏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层抱负。人世如此污浊,他的心灵就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了。因此,《逍遥游》其实是庄子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而且,庄子自己也很难达到他所主张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所以,他一方面强调大至鲲鹏小至尘埃都“有所待”因而不自由,另一方面又反复强调“小大之辩”。只有把庄子放到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去审视,才能更好地认识庄子其人及其文。

五、鉴赏

1.借用寓言说理。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__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2.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像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像使文章__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六、作业:搜集庄子有关资料,写一篇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逍遥游

庄子

1、世间万物有所待:

(1)、鲲鹏——————形体的变化(描写)

————有所待

——————依赖巨风(六月息)

(2)、野马、尘埃

也有所待善用比喻

(3)、大舟、草芥想象奇特

(4)、蜩与学鸠也有所待物

2、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自然界)

(1)、小知不及大知

(2)、小年不及大年

———————补充验证前文

(3)、汤之问棘

(4)、斥鴳之语

3、真正的逍遥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无所待(人世间)

(1)知、行、德、征(耐)四种人

(2)宋荣子、列子——仍有未树,犹有所待者

(3)至人—神人—圣人——无己、无功、无名—逍遥者

——————追求绝对的自由(主旨)

逍遥游教案【篇15】

一、合理确定提问内容

在“问什么”方面,首先要考虑的是问的目的。如在课堂导入时,要设计导入的问题;在检查学习效果时,要设计与所授知识相关的问题。其次,要考虑的是题目的难易程度。往往题目太难或太容易都不是好题目,题目的难度要适中。再次,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问题。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更重视这个问题,更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更有兴致地学习接下来的课堂内容。在许多学生看来,《古代汉语》课程比较枯燥、难懂,因此,在趣味性方面,古汉语教师上课时就更得注意。

二、合理确定提问形式

1.判断式提问

判断式提问句式往往是让学生有所判断、有所选择。

例如:在讲到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时,我问学生:“该诗句的意思,是不是主人下马后,在岸上挥挥手,和船上的客人说再见?”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如果没有掌握古代汉语互文的修辞方式,就容易出错。该诗句的正确理解是主人和客人一同下马,一同来到船上。

2.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往往是考察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讲到《孟子?滕文公上》中“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时,我问学生:“你认为五尺之童有多高?如果按照现在的一尺等于33.3厘米来看,那么,五尺就有166.5厘米了,古代的儿童这么高吗?”听到这个问题,很多学生感兴趣地想听解释,在问了一两位同学后,我解释道:“其实,在春秋时候,一尺大约等于23厘米,五尺大概是115厘米,这和儿童的身高就比较接近了。”

3.对比式提问

对比式提问往往是考察看问题的深度和洞察能力。

例如:在讲到儒家的思想“仁爱”和墨家的思想“兼爱”时,我问学生:“‘仁爱’和‘兼爱’的异同点是什么?”学生大多能回答出这两者都强调“做人要懂得爱他人,善待他人”,但回答不出这两者的差别。我解释道:“‘仁爱’更多强调的是有差别的爱。儒家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亲疏厚薄的关系,所以爱也就存在差别。父母对自己小孩的爱往往胜过于对别人小孩的爱,所以我们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兼爱’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应该是无差别的爱。显然,‘仁爱’更加符合人之常情。”

4.连环式提问

连环式提问叫追问,往往针对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漏洞作进一步提问,以便揭示问题的实质。

例如:在讲庄子《逍遥游》时,我问学生:“庄子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部分学生回答:“不需要凭借外物就是逍遥。”我进一步提问:“你个人认为不凭借外物就是逍遥吗?渡河的时候,借助船渡河,就不逍遥吗?庄子提到列子御风而行,列子会飞,庄子说他逍遥了吗?”学生回答:“列子也有凭借空气,所以列子不逍遥?”我再进一步提问:“照你这么说,连空气都不凭借,那就叫逍遥?人是自然界中的人,怎么可能任何东西都不凭借呢?如果逍遥是这样理解的,那么,庄子的理论就和做人的基本方式不相一致了。”关于什么是逍遥,我解释道:“庄子所认为的逍遥有两层含义:一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需要和别人对比;二是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做力所能及的事。”许多学生听后,骤然感觉轻松许多,感到自己还可以过得更“逍遥”。

三、合理把握提问节点

在课堂提问中,把握“提问时机”是发挥提问作用的关键。一般来说,课堂中存在三个提问节点,分别是课前、课中和课尾。

1.课前提问

课前提问是指刚开始上课时的导入提问,这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古今词义的异同”时,我问学生:“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听到‘有请大理寺的王大人’。那么,这里的大理寺指的是什么呢?”听到这个问题,某些学生就来了兴致。在问了一两人之后,我解释道:“在古代,‘寺’字是官署的意思,后来才演变为寺庙的意思。古代的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人民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许多学生听后,感觉这堂课挺有用,很感兴趣地接着听下去。

2.课中提问

课中提问是指上课过程中的提问,这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是否跟得上教师的上课节奏。另外,这可以起到吸引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例如:在讲到同义词“回”和“返”时,我分析道:“在上古,‘回’表示旋转,如《荀子?致士》:‘水深而回。’大约在隋唐时代,‘回’才有了返回的意思。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于是‘回’和‘返’便成了同义词。”我进而问学生:“说‘回家’,广州话怎样说?”许多懂广州话的同学异口同声回答“返屋企”。这个问题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

3.课尾提问

课尾提问指的是课程尾声的提问,这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对课堂所授内容的掌握情况。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适当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讲了“词类活用”一节后,我让学生分析:“‘不耕而食,不蚕而衣’中哪些字是词类活用?存在几种判断方法?”按照大多数流行教材的分析方法,在这两个句子中,名词“蚕”和“衣”都活用为动词,判断的方法有三,分别是:(1)名词放在副词后,‘蚕’字放在否定副词‘不’后;(2)名词用‘而’字连接,‘衣’放在‘而’后;(3)对应关系,‘不耕’对应‘不蚕’,‘而食’字对应‘而衣’。可以说,这个问题较好地检查了学生对课堂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合理确定提问对象

关于课堂提问的对象,大多数情况下是面向全体同学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广泛地参与。但有时也可以只面向部分学生,甚至只面向个别学生,具体要看提问的目的。

1.面向全体

在课堂提问中,面向全体学生是课堂提问中最常见的。

例如:在讲到“诗词语言”的时候,我问全班学生:“大家认为李白的《静夜思》写得好吗?好在哪里?”学生听到这两个问题,纷纷思考起来,并且饶有兴趣地想听听老师怎么分析这首诗。

2.面向部分

在课堂提问中,有时面向学生也是可行的。比如,个别问题只面向男同学或只面向女同学。

例如:在讲到《诗经?卫风?硕人》“肤如凝脂”时,我问道:“在座的各位女同学,知道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我进而解释:“可以说,这是化妆的最高境界。化妆如果要达到‘肤如凝脂’,那是极难的事情。凝脂是凝固的猪油,大家看,凝固的猪油有什么特点呢?一是白中略带微黄。如果化妆后的脸是白色的,那就不好看了。二是固中略带柔韧。皮肤是需要一定弹性的。三是光滑中略带粗糙。如果化妆后的脸和玻璃的表面一样,那也不好看。四是干中略带水分。所以女子才要补水啊。”经过这一番解释,学生感觉古人用的这个比喻,实在太恰当。

3.面向个别

在课堂提问中,偶尔可以面向个别学生。之所以面向个别,可能是因为某位同学在某方面的能力比较突出,或是因为教师发现有个别同学开小差,故意问他,起到督促课堂纪律的作用。

例如:在讲到“汉字的构造”时,由于这部分的内容和书法有关,如果班里个别学生对书法比较有研究,那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个别问题,与这位学生开展探讨。在探讨中,让其他学生“旁听”更多知识。特别是,这能够让其他学生佩服这位学生的见解,激发他们学习书法和学习汉字的兴趣。

五、合理回应学生作答

在学生作答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作答进行恰当的点评,该肯定的要肯定,该否定的要否定,该解释的要解释,这样才能将有关知识点讲解清楚。

1.作答后适当评定

在课堂提问后,对于学生的作答,往往需要适当肯定其中的合理之处,这样才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对于不合理的地方,教师也应予以纠正。

例如:曾经在“古文今译”课堂上,我问学生:“韩愈《师说》中‘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如何翻译?”有学生翻译为:“因此,无论地位高还是地位低,无论年龄大还是年龄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这个翻译显然是有误的,但我说:“这位同学的翻译,前一部分是对的,后一部分还要修改,正确的回答是‘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卑贱,不论年纪大还是年纪小,谁掌握了知识道理,谁就可以作老师’。”

2.作答后适当解释

在课堂提问后,教师是需要进行适当解释的。回答好的地方,要解释为何答得好;回答得不好的地方,要解释为何回答得不好,这样才能发挥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