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5篇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清晰地规划教学内容、目标和步骤,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常识性介绍燃烧的条件,明确燃料完全燃烧的方法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学习图表表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实验、阅读图表的能力。通过研究性课题学习调查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家庭所用燃料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
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贮存”和“释放”的理解。
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教学过程:
[引言] 在我们所学过的化学反应中,有的化学反应是为了制取某些物质的,比如:实验室制取H2:Zn + H2SO4 = ZnSO4 + H2↑,而有的化学反应是为了利用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比如:炭的燃烧和氧炔焰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所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
请同学看书P19 1-14,所以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板书]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请同学们举出见到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实例。
[实验] 四人一组做课本实验1-3、1-4
请同学们归纳实验现象。
[小结]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铝片与盐酸反应、燃料的燃烧都要放出热量,这类反应叫做放热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要吸收热量,这类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讨论]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而有的化学反应却需要吸收热量呢?
复习要求
1.理解离子的'涵义,理解离子方程的意义。
2.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知识规律总结
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反应前后至少有二种离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离子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的实质即所有同一类型的 离子之间的反应。其书写原则是:可溶性或微溶性的强电解质写离子形式,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写成酸式根形式,其它物质写分子式或化学式。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的三个规则①质量守恒——微粒种类与数目相等,②电荷守恒——方程式两边电荷总数相等,③得失电子相等——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离子共存问题应转化为离子之间能否反应来考虑。
一、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依据离子反应原理,分清类型,总结方法技巧。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思维技巧点拨
1.首先必须从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出发,搞清楚离子反应的规律和“离子共存”的条件。在中学化学中要求掌握的离子反应规律主要是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和离子间发生氧化反应,以及在一定条件下一些微粒(离子、分子)可形成络合离子。“离子共存”的条件是根据上述三个方面统筹考虑、比较、归纳整理而得出。因此解决“离子共存”问题可从离子间的反应规律入手,逐条梳理。
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3.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
HCO3-+H+=CO2↑+H2O
典型题剖析
例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氯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应:Al3++3OH-=Al(OH)3↓
B.磷酸二氢钙溶液跟足量NaOH溶液反应:
3Ca2++2H2PO4-+4OH-=Ca3(PO4)2↓+4H2O
C.硝酸亚铁溶液中滴入稀硫酸:3Fe2++NO3-+4H+=3Fe3++NO↑+2H2O
D.硫氢化钠水解:HS-+H2O=H2S↑+OH
解析:本题涉及溶液中电解质强弱、离子反应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盐的水解等知识,需要对各选项仔细全面地分析,才能正确解答。
A中氨水是弱电解质,应写化学式;B中NaOH足量,Ca(H2PO4)2全部参加反应,式中Ca2+与H2PO4-不符合Ca(H2PO4)2化学式中的比例,故不正确;C中 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正确。D中HS-水解程度很小。不能用“=”、“↑”,故不正确。答案为C。
例2、(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个“反应进程”的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中性”。即加入的Ba(OH)2溶液中OH-恰好与H+完全反应。再继续滴加Ba(OH)2溶液时,要分析此溶液中还有什么离子能继续反应。
答案:(1)2H++SO42-+Ba2++2OH-=BaSO4↓+2H2O
(2)Ba2++SO42-=BaSO4↓
例3、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Ag+、 、Cl- B.Ba2+、 、CO32-、OH- C.Mg2+、Ba2+、OH-、NO3- D.H+、K+、CO32-、SO42- E.Al3+、Fe3+、SO42-、Cl- F.K+、H+、NH4+、OH-
解析:A组中:Ag++Cl-=AgCl↓ B组中, + =BaCO3↓
C组中,Mg2++2OH-=Mg(OH2) ↓ D组中,2H++CO32-=CO2↑+H2O
E组中,各种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F组中,NH4+与OH-能生难电离的弱电解质NH3·H2O,甚至有气体逸出。
NH4++OH- NH3·H2O或NH4++OH-=NH3↑+H2O
答案:E
例4、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Al3+、Ag+、NO3-、Cl- B.Mg2+、NH4+、NO3-、Cl-
C.Ba2+、K+、S2-、Cl- D.Zn2+、Na+、NO3-、SO42-
解析:题目给出两个重要条件:pH=1(即酸性)和无色透明,并要求找出不能共存的离子组。选项A中Ag+与Cl-不能共存,生成的AgCl不溶于HNO3(H+和NO3-),Al3+、H+都为无色,符合题意。选项B、D中的各离子虽都是无色的,但能共存于酸性溶液中,不符合题意。选项C中各离子能够共存,且为无色,但S2-与H+不能大量共存,所以C也符合题意。
答案:AC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概念模型法
教学难点:“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引入: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原理所包含的内容与学习化
学反应原理的方法正是本书要探讨的内容。
阅读:P 1 第一、二、三段
问题:1、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
2、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
3、如何控制化学反应为人所用?
【板书】一、化学反应原理有规律可循
观察下面氢气化学性质的比较表:
【说明】:同样是氢气发生的反应,但在反应条件,反应的难易程度上有着很大
的区别。
这是因为: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对于能 够发生的化学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原因也是反应物本身的性 质,我们称之为“内因”。
【分析】:同种物质之间,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的程度可能不同(如氢气与氧
气的反应),说明外界条件可以促使其反应发生。
即:“内因”已经具备,“外因”则是变化的条件。不同的外界条件都能够
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1、错综复杂的化学反应
受“内因”与“外因”的影响。
2、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内容
如氢气与氮气的反应,即使在如此条件下,也不能完全得到生成物,说明该反应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化学反应速率”、“方向与极限”正是化学反应原理要研究的问题。(在不同物质体系,不同的环境中,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
3、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方法
【阅读】:P 2 — 3
【板书】二、简化概念模型
简化概念模型的设想:突出化学反应最重要的内涵,忽略其他因素的干扰。 即有意识地忽略事物的某些特征,抽象出关键的因素。
优点:气体分子运动空间远大于自身体积所占有的空间,环境影响因素相 对较少。(若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水是较大量的,研究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就不 能忽略水分子的作用)
1、有效碰撞——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
原因:并不是每次分子间的碰撞都会引起化学反应,只有很少部分的气
体分子碰撞是有效的,即有效碰撞。
2、活化分子与活化能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部分。
化学反应速率、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之间的关系: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 有效碰撞的次数 单位体积内反应物
中活化分子的多少 (并非每一次活化分子的碰撞都是有效碰撞,还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向互相碰撞才是有效碰撞)
普通分子活化分子有效碰撞 能量活化能 合理取向
3、催化剂作用简介
当反应条件不同时,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可以不同,催化剂的使用就是实例之一。
1-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4.能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与交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反应热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与键能
教学难点:反应热与键能
教学过程:
[讨论]在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当中,有哪些反应伴随着能量(热量)变化?
[引言]通过讨论知道,在化学反应当中,常件有能量变化,现在我们来学习
化学反应
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反应热 焓变: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
(1)符号:用△H表示。
(2)单位:一般采用kJ/mol。
(3)可直接测量,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4)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在敞口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5)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设疑]例如:H2(g)+Cl2(g) = 2HCl(g)
实验测得 lmol H2与 lmol Cl2反应生成 2 mol HCl时放出184.6 kJ的热量,从微观角度应如何解释?
[电脑投影]
[析疑]
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吸收总能量为:436kJ+243kJ=679 kJ, 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释放总能量为:431kJ+431kJ=862 kJ, 反应热的计算:862kJ—679kJ=183kJ
[讲述]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组成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新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就是此反应的反应热。
[板书]
(6)反应热表示方法:
[学生阅读教材小结]①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使反应本身能量降低,规定放热反应△H为“一”,所以△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上述反应 H2(g)+Cl2(g) = 2HCl(g),反应热测量的实验数据为 184.6
kJ/mol,与计算数据 183kJ/mol很接近,一般用实验数据表示,所以△H =-184.6 kJ/mol。
②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是吸热反应,通过加热、光照等方法吸收能量,使反应本身能量升高,规定△H为“+”,所以△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
[板书] △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投影]
[讲解]
(1)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放出热量。反应为放热反应。规定放热反应△H为“一”。
(2)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吸收热量。反应为吸热反应。规定△H为“+”。
[投影]
例 1: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kJ/mol。(+131.5)
例 2: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N,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NH3的反应热为。,1mol H2生成
分析:N2(g)+3H2(g)=2NH3(g),因拆开 lmol N—H键和生成 lmol N—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教案-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常识性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等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化学反应解其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
三、教学方法步骤
本节教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录像、影碟等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观的认识,让学生通过阅读、观摩、讨论等学习形式,主动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具体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内容
[引言]
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现象是什么??(燃烧)
早期古人怎么取火?(钻木取火)
[讲述]
在第一节中就讲到,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与火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燃烧的探究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过去我们曾经研究过,现在仍然在研究,将来还会继续研究。
为什么对燃烧这一古老的化学现象我们要一直研究下去呢?因为,研究燃烧中的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提问]
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能源是那种能源?你身边接触到最为常见的能源是什么样的能源?(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最为常见的能源是热能,比如:燃烧放出的热。)
[边讲述边板书]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提问]
写出至少四个可燃物燃烧的反应。
[学生板书]
H2 + O2 -----H2O
CO + O2 ------CO2
C + O2 --------CO2
CH4 + O2 ------CO2 + H2O
[讲述]
可燃物的燃烧是最常见的有热量放出的反应。
[提问]
什么是燃烧?(通常讲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燃烧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二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提问]
燃烧是一种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那么,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吗?(不一定。)
化学教案-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等概念,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原理;
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注意事项。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1.请回忆学过的化学反应中,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
2.从微观(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的角度讨论:为什么有些反应是放热的,而有些反应是吸热的?
3.叫反应热;反应热用符号表示,单位一般采用。
在中学化学中,一般研究的是在下,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4.对放热反应,△H为数,即△H0;对吸热反应,△H为数,
即△H0。
5.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为什么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6.举例说明热化学方程式与一般的化学方程式有什么区别?我们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在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反应热用符号△H表示,单位一般为kJ/mol。当△H<0时,为放热反应;当△h>0时,为吸热反应。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
(1)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3)方程式要配平,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通常以燃烧1mol物质或生成1molH2O(l)为标准。
(4)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无注明通常指101kPa和25℃)
【评价】
1.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热量,△H0;反之,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热量,△H0。
1.4克硫粉完全燃烧时放出37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2>△H1的是().A.2H2(g)+O2(g)=2H2O(g);△H12H2(g)+O2(g)=2H2O(l);△H2B.S(g)+O2(g)=SO2(g);△H1S(s)+O2(g)=SO2(g);△H2C.CO(g)+1/2O2(g)=CO2(g);△H12CO(g)+O2(g)=2CO2(g);△H2D.H2(g)+Cl2(g)=2HCl(g);△H11/2H2(g)+1/2Cl2(g)=HCl(g);△H2
4.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O2(g);△H=-566kJ
CH4(g)+2O2(g)=CO2(g)+2H2O(l);△H=-890kJ
由1molCO和3molCH4组成的混和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A.2912kJB.2953kJC.3236kJD.3867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