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10分钟美术说课稿范文(10分钟美术说课稿范文)

10分钟美术说课稿范文(10分钟美术说课稿范文)


10分钟美术说课稿范文6篇

范文是一种典型或典范的文本样本,用于展示特定类型或题材的优秀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它可作为指导和参考,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和规范。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10分钟美术说课稿范文,希望你喜欢。

10分钟美术说课稿范文精选篇1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第二册第3课《太阳》。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即用泥塑的表现手法创作多种形式的太阳作品,既可以创设脸部的五官,又可以表现多种不同的光芒,通过揉一揉、滚一滚,以及简单的粘贴组合,使学生体验到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既表达了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又美化了环境与生活。

通过对教材的把握与熟悉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熟悉泥塑制作的工具和材料并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地浮雕造型创作。

2、通过对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设计和表现,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太阳的脸和光芒。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造型及色彩变化。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欣赏互动、情景创设、评价激励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导入、欣赏、授课、作业、评价

下面我通过这五个环节,向大家展示本课的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导入

1、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有位老公公,一张圆脸孔,有朝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学生思考后说出谜底:太阳。教师随机板书出课题《太阳》,并在旁边简单画出太阳的形象。

2、教师提出问题:太阳对我们人类有什么贡献。学生共同思考回答,教师进行归纳,例如:

太阳的光芒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小孩经常晒太阳能预防钙的流失。

各种植物吸收了太阳的光芒会变得更加鲜艳,更加茁壮。

本环节设计意图:谜语激趣,简笔画抓神,以及讲述太阳对人类的贡献,都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为下个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环节:欣赏

世界上虽然只有一个太阳,但是在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中,她却千变万化,充分显示了人类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了解美术作品中的太阳:

1、欣赏书上的两幅古代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教师做简单介绍,并让学生说说作品中太阳和我们常见的太阳有什么不同。

(1)马王堆汉墓帛画中的太阳(西汉)

(2)墨西哥阿兹特克人的太阳历石

教师总结归纳:古代的艺术家们用艺术的手法对太阳进行了装饰赋予了太阳生命,创作出值得我们回味的艺术形象。

同学们,其实我们用学过的一些艺术手法,也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太阳的形象,请欣赏小朋友们的作品。

2、欣赏范画:(儿童画、手工制作)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述这些作品中五官、光芒的造型及色彩的搭配。开阔学生眼界,为稍后的创作做铺垫。

3、师生互动:

为了让学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几个没有装饰过的太阳并“求助”学生:同学们,我这里有几个太阳宝宝还没有漂亮的光芒呢,谁能为他们设计一下呢?

学生想象太阳的光芒造型,教师随机作画并给予肯定评价。

本环节设计意图: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创作的太阳造型充实了学生的眼睛,师生互动环节既锻炼了教师的基本功,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的创作意识由被动变成主动。

第三环节:授课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欣赏与体验,学生已经了解了如何将太阳的形象艺术化,本环节将引领学生们用泥塑的方法把他们表现出来。

1、请同学们欣赏书上的作品(教师从颜色搭配,造型设计上加以引导),通过欣赏使学生产生动手的创作欲望。

2、为了复习泥塑的基本方法,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做泥塑操。

教师示范:先跟着老师一起有节奏地把泥捏几下至软,接着动手边说边做:

动动小手揉一揉,一个小球揉出来。

动动小手搓一搓,一条小蛇搓出来。

动动小手压一压,一个小饼压出来。

动动小手粘一粘,请同学们看看会出来什么造型呢?

本环节设计意图:欣赏泥塑作品,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感官的认识,泥塑操加儿歌的形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中间的师生互动环节使学生兴趣倍增,而且觉得好奇,玩的过程中复习了泥塑的基本手法,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

第四环节:作业

此时,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动手来试一试,用橡皮泥来塑造自己心中的太阳。教师提出创作要求:颜色搭配鲜艳,造型与众不同。教师在学生创作的时候进行辅导。

第五环节:评价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学生完成作品。让学生把作品贴在黑板上,教师加以肯定的评价,让学生有自豪感,成功感,创作欲望更浓,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还能做出好几个不同造型的太阳。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10分钟美术说课稿范文精选篇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四课《会变的小手套》。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这节课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材料、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说课内容。

一、首先来解读一下教材。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目的是激发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本课以冬季人们常戴的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这些形象经过简单的添加、装饰就会变成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植物、生动的人物或者其他物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多动脑筋想办法,制作出多种多样的独具个性的作品。比如在手套中添加一些填充物让手套鼓起来,形象更加逼真。也可以将手套和其他简单的辅助材料相组合,变化出生动有趣的物品。还可以利用多个手套组合起来,使作品更加复杂多样。

教材中提供了许多有趣的手套变形形象,同时也展示了部分学生作品和创作的方法步骤,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手套的变化方法和变化形式,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参考。

二、下面说一说教学目标的设定。

依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在深入解读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后,我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了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感受适型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能大胆地创作出某种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丰富的想象力是艺术作品的加工与再创造主要依靠的源泉,一个人的想象力枯竭了他的创作也就终止了。因此,使学生了解适型造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学生思维,是本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与难点。

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一代。但是我经常看到一些孩子自己不会系鞋带,不会穿衣服,甚至吃饭的时候不会拿筷子。社会在进步,但是孩子的动手能力在退步,这是一种令人堪忧的状况。因此,利用美术课堂有意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出比较生动的形象,是本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学习材料的准备:

各种闲置不用的手套、剪刀、双面胶、扣子、彩色卡纸、丝线、毛线等饰品。

我之所以把学习材料的准备单独罗列出来,是想通过这一环节教育孩子学会“勤俭节约”和进行安全教育。在告诉学生准备手套时我着重强调“闲置不用”这四个字,培养学生从小学会节约的好习惯。在告诉学生准备剪刀的时候,我着重强调不要把剪刀当玩具,胡乱挥舞会伤人,注意安全最重要,以此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己保护意识。

五、教法与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依据本课实际和学生特点,我采用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演示,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首先说一下时间的安排:①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3分钟)——②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10分钟)——③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20分钟)——④展示作业评价交流(5分钟)——⑤课堂小结拓展提高(2分钟)。

①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课件展示几件小手套制作的作品,请学生猜猜它们是谁?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来调动学生主动脑思考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学生了解到这几件作品是利用平时废弃不用的手套制作的之后,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作品使用到的其他材料和工具:彩色卡纸、剪刀、毛线、丝线……学生对本节课制作的作品形式以及使用材料有所了解之后,紧接着为学生演示“小金鱼”的制作方法。接下来带领学生做“排顺序”的小游戏,用你的小手套试一试,这只小兔子是按什么顺序变出来的?你能排出正确的顺序吗?在游戏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手套玩具的制作过程和步骤。讨论并且动手试一试,这只小兔子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和小金鱼的做法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接下来请学生再欣赏几件作品,体会这些作品中使用的制作方法。

③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下面,请同学们随意摆弄一下你的小手套,看看它像什么?你一定会有更多有趣的想法!你们也来试一试吧!(小组合作练习,教师提出明确作业要求)

④展示作业 评价交流:将部分学生的作品在台前进行展示,并进行自己评价,然后老师以尊重个体差异,鼓励为主的原则进行总结评价。

⑤课堂小结 拓展提高:本节学会了什么? 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你会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去美化生活吗?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美术做铺垫。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共分两大块,左板块楷书书写手套玩具制作的步骤以及要领,将书法的魅力在每一节课点点滴滴之中渗透给学生。右板块是学生的作品展示区域,让每一个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的同时,再对比一下其他同学的作品的优劣。找到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以上是我对于《会变的小手套》这一课的肤浅理解与设计,有不足之处请各位多多指教,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10分钟美术说课稿范文精选篇3

一、 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目标能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教材把目标分成三个进行教学。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公益招贴画的概念,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形式美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

2、技能目标:学生能用简洁的造型语言设计主题招贴画,初步学会合理选择图形,控制画面的构图及色彩等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二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主题的关系。

难点:招贴画图形大小位置的处理与主题的关系。

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美伊战争图片、和平鸽图片资料、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学生准备:图画本、彩色笔、油画棒等。

四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内容,我以欣赏,提问,分析引导,启发,交流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公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意识的形成。本课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的图片及优秀作品,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五 、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安排的: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活动——作业评价——课后小结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和平为主题,联系事实,用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并思索如何表达自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感情,从而引入和平鸽这一标志性形象。

(2)讲授新课:教师讲述 和平鸽的由来小故事,通过欣赏和平鸽的绘画形式的作品,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现和平题材,表达你对和平的热爱。展示和平题材招贴画,介绍招贴画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招贴画,招贴画的要素及特点,注意图形选择和主题表达之间的必然联系,构图与主题表现、形式美感之间的联系,具体到图形的大小,位置,色彩的处理。

(3)学生活动:由和平题材的招贴画拓展到其他公益招贴画,让学生多个角度去思考,关注社会,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爱和思考,选择合适的主题,运用富有创意的构思,设计一幅公益招贴画.(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4)展示作业 评价交流 (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尊重学生,以鼓励为主)

(5)课堂小结:本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体会?

通过学习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本课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交流,以愉快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习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10分钟美术说课稿范文精选篇4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窗景是绘画中常见的题材。因为,窗景显露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吸引了人们,是窗景构成的画面吸引了人们。不同的窗景反映着不同的地域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生活志趣和审美理念。这主要靠窗外的景色、窗台的摆设、窗户周围的环境判断出来的。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掌握一定绘画和制作的技能、技巧,创作窗外景色的命题作品比较容易,难在窗外景色特点的表现。

根据以上分析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欣赏图片、照片了解窗子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及形状。

2、学生根据想象,运用不同的绘画制作方法表现窗外的景色。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设计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运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窗外的景色。

本课的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想象表现窗外的景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新课标》为理论依据,注重美术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采用创设情境法、观察发现法、鼓励法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欣赏图片、照片中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创新精神。以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共同探究制作方法,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明确创作形势和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下面我将按教学环节介绍一下在教学中具体实施的情况。

一、 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学校窗景照片。

今天,我们就来创作一幅表现窗外景色的作品(出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认识窗子的结构。先使学生了解窗子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有窗框、窗台、窗帘、窗玻璃。再请学生谈除了常见窗子的样式,你还见过哪些样式的窗子。在学生交流窗子的样式后课件出示窗子的样式,开拓学生的视野。为的是学生在创作中窗子的样式不会单调。

2、启发学生想象,创造景色。《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所以,我首选请学生谈透过窗子经常能看到的景色。例如; 学生汇报景色有我们的生活情景、常见的楼房等。再通过欣赏课件出示景色图片“四季的变幻、日夜的更替”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想象透过窗子想看到的景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下一步的创作奠定基础。

3、学习制作方法。 通过分析范画,引导学生分析运用的表现方法有a、绘画b、剪贴。明确作品中运用不同方法采用的技巧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4、进行创作。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和方法,创作自己最理想的窗外景色。

三、作品展示 体验成功

在《新课标》的评价建议中指出,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我主要采用了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各小组在展示作品中互评、汇报创作构思、合作感受。教师鼓励表扬,肯定各组的成功。

四、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用纸立体的方法,制作能打开的窗子。

本课每个环节力争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创作窗外景色的乐趣,使整节课的气氛“和谐、民主、愉快、轻松”。

10分钟美术说课稿范文精选篇5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北师大版《艺术》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蓝色的大海”的第三个课题,主要介绍海洋生物的形状、花纹、色彩等,是学生在学习《小贝壳》、《美丽的风帆》后,让学生对大海的认识从海滩、海面走向更为神奇的海底,从而使学生对大海的认识从“零散”走向“整合”,从“单一”走向“丰富”,为学生认识大自然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二、学情分析:

《艺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艺术学习只有与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因此,本课教学前,我着重调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掌握了基本的学情信息:

1、闽南是一个洋溢着“海文化”的地区,学生生活在海边,对于大海本身并不陌生,他们听过、见过、吃过甚至抓过不少的海洋生物。

2、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时期,思维运作以形象为主体,对于“动作”和“形象”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3、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操作等学习习惯已初步养成,并且学生也初步学习了用肢体、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事物。

三、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

A、让学生初步认识海底的奇异景观

B、让学生初步认识海底生物的形状、花纹和色彩

2.能力领域:

A、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B、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海底生物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领域:

A、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珍爱海洋生物。

B、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设计前的考量:

思量一:如何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

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思量二:如何确实地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

艺术能力是艺术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学生艺术能力的发展不能寄希望于课外的辅导,只能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

思量三: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海洋是人类共同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感,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和关注环保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变小魔术,揭示课题

好奇之心是学生的天性。因此,在课一开始,我就拿出一张白色的纸,告诉学生:老师可以五秒钟之内把一张白纸变成一片大海!信不信?以这样的引入,来极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好奇心,然后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说说对海底世界的印象,引出课题。

(二)探索海底的奥秘

1、让学生模仿潜水员的潜水动作,在感觉中走入海底,产生亲切感。动作表达能力不仅是艺术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感受艺术、掌握艺术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动作来把握世界。

2、播放“海底世界”的精彩动画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看到海底生物,感受海底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3、让学生说说还见到过哪些更神奇的海洋生物?充分地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来丰富课堂资源的交流与互动。

4、让学生随机模仿海生物在水中游行的动作,把握各种生物的不同特性。在培养孩子的模仿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下面的创作打好形象的基础,更为主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

(三)深入认识海底生物的特征

课件展示不同海生物组成的画面,让学生在形状各异、色彩各异的海底生物中感受美的存在。

1、小组内交流,自主选择喜欢的海生物进行比较:

a、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特征,想想它们和哪些几何图形相类似。

b、让学生欣赏海洋动物身上花纹特点。

c、认知色彩。通过课件将图片欣赏设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渐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通过现象认知色彩,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观察各种不同生物的形状、花纹、色彩中,感受海底生物个性的美;在比较各个生物时,渗透美的鉴赏。

2、作品欣赏。我特搜集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感受用点、线、面等表现的海生物,增强学生创作的自信心。

(四)在创作中内化学生的艺术素养

1、方法渗透。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海底世界?在讨论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足够充分的创作材料。

2、合作创作。让学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通过观察和学生个性的独特把握,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合作创作,以丰富的色块、线条等来表现海底生物。加强学生的交流、互动和合作,以求使作品的创作呈现更为丰富的表现力。在合作训练中,主要做以下几个步骤:

a、确定绘制对象、手法及对象大小。

b、根据生物的形象考虑装饰的图案。

c、进行具体的撕、贴、画等。

3、作品展评。每组选一两名小朋友展示作品,并将该组的构思、设计意图,说说给大家听。在品评学生作业时,对学生施行“大拇指”教育,同时重视生生之间的互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美的鉴赏能力。

(五)扩展延伸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小朋友们,海底世界是这么的美丽多彩,你会去破坏它吗?那么咱们该怎么做?”引发学生反思与交流,进一步认识海洋是人类的朋友, 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赖以生存的家园,不能破坏的,有责任去保护它,使其情感受到深化与升华。

10分钟美术说课稿范文精选篇6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前进小学的美术教师,我的名字是王爱美,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三年级美术课程《老房子》一课,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教材分析:

每一条街巷,每一栋老屋,每一座桥梁,每一尺驳岸,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和关丽的传说。《老房子》一课,着重引导学生从观察老房子的外形特点,了解老房子的昨天和今天,让学生能真正触模城市的文脉,品味城市的精神,并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某种特殊的气氛,产生相应的情绪,并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本课的立意所在。

用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将拦房子在现在画面,是记录学生直接体验的一种美术活动。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本地区的老房子的特征,还要对各国、各民族的老房子的建筑有所知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寻访本地老房子,对各国、各民族、各地区老房子的建筑风格有所了解。

(2操作目标:用写生、记忆画或语言表述的形式描绘老房子。

(3)情感目标:通过对周围老房子的写生或记忆画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家乡老房子别具风格的古朴美,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写生、记忆画或语言表述的形式描绘老房子。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老房子历尽沧桑的陈旧感及别具风格的古朴美的体现。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

a课前采访祖辈老人或建筑师及查寻有关资料,对本地老房子进行初步了解。

b收集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之房子的建筑图片、照片及文字资料。

c画夹、铅笔或钢笔、水粉、油画棒等写生工具。

教学过程:

一、讨论、引领阶段:

学生将收集的各种老房子资料进行分享、交流。

结合各文字资料、图片讨论各国、各民族老房子有什么特点?

引导欣赏一些老房子的写生作品,并针对作品提出相关问题:

1、你喜欢哪一幅写生作品,为什么?

2、你喜欢哪种表现形式,能否学着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作品?

3、如果让你来画,你准备如何表现?

二、示范、提示阶段:

利用实物投影仪或幻灯片,根据一张老房子的现场照片,讲解写生时取景与构图,并做相应的示范。

提出外出写生注意事项:

写生时注意安全。(不要逗留水池边、马路上、建筑工地等地。)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