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发展建言献策1
1、改变单一产权结构,建立多元化结构体系
公司治理起源于法律术语,其核心含义是在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妥善解决委托关系而提出的董事会、高管层组织体系和监督制衡机制。根据现代有关公司概念的解释,“公司是依照法律规定,由股东出资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企业法人。”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24条和79条也明确规定,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必须具有法定股东人数。依据以上有关公司治理的解释,结合当前地方商业银行具体情况分析,不难看出,要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就必须改革现在的公司治理方式,改变单一产权结构(即由政府投资和控制的单一产权结构)体系,充分发挥“海峡西岸”地方政策、环境、经济、侨乡等优势,吸引战略投资者或台资入股,建立产权主体多元化结构体系,引进现代的金融管理理念、技术和产品等,来逐步改进和完善公司治理进程,并最终促进现代商业银行股份公司的有机形成。
2、建立多级法人体制,增强竞争能力
从目前地方商业银行发展规模来看,由于各地级市、区域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同业间发展规模不平衡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消除这一现象尽快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在此,建议“海峡西岸”地方商业银行按各系统所属,以各地级市或划定某一发达经济区域为范围,各自组建独立分行,后将各个分行按照系统归属串连成线,建立各系统总行股份制公司,在此系统上各总行是一级法人单位,各个系统分行亦是一级法人单位,但总行拥有对所属系统独立分行的控股权,这样通过实施多级法人制,一方面可以减少平时总分行制上下级之间多余的管理流程,迅速提高商业银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改变地方行政隶属关系为总行控股关系,增强地方商业银行自主经营权力,壮大发展规模,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高抗风险能力及国内同业竞争能力。
3、规范公司治理组织结构建设
规范公司组织结构建设,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的前提条件。因此,地方商业银行首先要将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任职为董事,按《公司法》规定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同时要建立,如:风险管理、审计、信贷和薪酬委员会等辅助和监督董事会决策的专门委员会,以提高董事会决策的规范性和合规性,此外,还应建立董事会效率评价和董事个人责任追溯制度,以保障董事会成员规范履职。其次,要充分发挥监事会监督职能,在确保其成员未与董事成员互兼的前提下,要积极引进外部监事制度,使监督更具公开和民主化。同时,要充分发挥监事会双向监督的作用,加强对业务和财务的审计监督及对管理层和员工行为的监察,建立可以追究董事(董事长)和行长(经理)责任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使监事会的监督职能符合《公司法》规范要求。第三,建立合理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彻底改变按行政级别和人员平均分配的做法,实施以绩效考核或年薪工资及年底股票期权奖励等新收入分配体制,再辅于审计、监督、处罚等内部约束制度,并与激励措施对等起来,从而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发起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银行发展建言献策2
(一)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一是适当降低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增加村镇银行的可用资金量。目前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是参照农村信用社的缴存比率,相对较高,建议将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在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率的基础上降低2-3个百分点。二是向村镇银行发放支农再贷款,增加其资金来源,增强其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实力。一方面建议降低支农再贷款的准入门槛,将村镇银行发放农业贷款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由70%降低到50%,使更多村镇银行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村镇银行能够获得支农再贷款支持。支农再贷款最高限额仍然控制在不超过其资本金总额以内。另一方面适当降低支农再贷款的利率标准,可在现有支农再贷款利率标准的基础上下浮10-20%。三是适当降低村镇银行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和征信系统的费用,使其能够享受到人民银行提供的方便、快捷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现对村镇银行发展的扶持政策。四是适当降低村镇银行加入银联的入会费。对村镇银行实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政策,建议将村镇银行的入会费降低到20-50万元,以便于村镇银行能够发行银行卡,推动其银行卡业务的发展。五是适当放宽村镇银行存贷款比例的限制,促其业务快速发展。建议在村镇银行发展初期,不实行存贷款比例限制,当村镇银行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再实行存贷款比例限制。
(二)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政府财政资金扶持。建议地方政府根据村镇银行发放“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额的一定比例将部分财政资金存入村镇银行,以增强村镇银行支持“三农”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实力。二是政府实行财政补贴。建议地方政府对村镇银行发放的“三农”贷款给予贴息,贴息率为2-3%,以降低村镇银行发放“三农”贷款的成本支出。由于“三农”贷款户数多、额度小、距离远、费用高,其他金融机构包括有些农村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都不愿意发放,所以对村镇银行发放“三农”贷款给予贴息,适当增加其收益,增强其发放“三农”贷款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三是建立“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损失补偿机制。建议地方政府建立“三农”贷款、中小贷款损失补偿基金。每年按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拨付贷款损失补偿基金,用于对村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放的“三农”贷款、农业产业化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因自然灾害、政策性因素等造成的贷款损失进行补偿,以减小村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损失风险,增强其放贷的积极性。
(三)强化宣传推介。针对村镇银行普遍公认度不高的状况,村镇银行要利用各种媒体、各种平台向社会公众宣传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开展的相关业务等,并用支持“三农”、农业产业化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典型事例开展宣传,正面引导社会公众充分了解和认知村镇银行,通过良好的服务使社会公众积极支持村镇银行发展。
(四)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产品,是村镇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村镇银行要充分利用自身作为一级法人,具有经营灵活,服务快捷,手续简便等特点,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增强自身的比较优势,力求做到其他银行机构不能办的业务,我能办,其他银行机构不愿办的业务,我愿办,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和领域。
(五)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一是提升员工素质,增强服务技能。一方面通过加大对现有员工的业务培训力度,提升员工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引进部分业务能力强、懂经营、善管理、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通过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村镇银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提升服务质量,做到办理业务态度热情周到,时间快捷方便,手续简洁准确。三是根据业务发展适当增加营业网点,增加ATM机,方便客户办理业务,真正体现村镇银行惠农、支农的责任感。目前,大多数村镇银行都设在(区)县主城,离农村较远,只有附近的客户才能享受到村镇银行的服务,不利于村镇银行业务特别是农村金融业务的拓展,不利于村镇银行的发展壮大。
银行发展建言献策3
1.深化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股权融合是我国银保合作的现实选择。事实上,银行保险在国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顺利实现了从产品合作、渠道合作向资本合作的转变。在这种一体化程度较高的模式下,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得到加强。通过合作双方的竞争力得以增强,未来的盈利基础更为牢固,盈利预期和利润机制更加明确,大大减少了双方的博弈成本,更利于实现双赢和长远发展。其形式可以是参股保险公司,控制保险公司或者直接设立银行保险公司等等。只有通过股权融合才能使银行和保险公司根本利益一致。也只有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银行和保险公司才能长远发展,才能共享客户资源,共同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实现电子网络的一体化。
2.丰富银行保险产品的品种
在目前的银保合作中,保险公司设计保险产品,银行负责销售,并没有考虑到银行客户的需求。银行与保险公司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研究银行客户的需求,根据银行各个销售渠道的特点,开发出适合各类客户需求以及各类销售渠道销售的银行保险产品。通常购买银行保险产品的客户具有如下特点:以储蓄投资为主要目的,风险厌恶型,信任银行,年龄偏大。考虑到客户去银行的目的是购买低风险的银行相关产品,银行保险产品应该定位于面向普通客户的在资产保值增值基础上提供保障的银行相关增值产品。
3.拓宽银行保险的营销渠道
银行应该努力开辟新的保险销售渠道,顺应客户需求多元化趋势,实施多元化分销策略,将银行保险传统的网点柜面的销售渠道拓展到理财中心、电话银行等分销渠道。一些具有投资理财功能的银行保险产品,如投资连接产品等,可纳入银行理财体系,扩种银行的理财产品险,与存款、基金、贷款等其他金融产品一起,整合包装成产品组合,通过理财中心推介给中高端客户,满足其保障和投资的双重需求。还有,随着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技术的革新以及法律规定的突破,使得新的销售模式被创新开发出来。如职业人模式、专家顾问模式、薪金人模式、银行柜台人员模式、新建或并购公司或经纪人公司模式、直接购买模式、互联网模式、网络经纪人模式等。
4.提高银行保险的运行效率
银行和保险公司应该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加强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合作,加快电子化建设的步伐,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广泛地使用银保沟通系统和自动核保系统,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尽快实现联网操作,加快业务的处理速度,为银行保险的深层次合作奠定技术支持和保障。银行与保险公司实现网络互通,可以实现保险公司和银行电子商务系统的链接,使双方客户能直接从网上获得包括银行、保险及证券在内的全方位个人理财服务;可以加强保险公司内部自动核保系统、投保信息管理系统、结算体统与银行的合作,开发出适合银行保险需要的业务处理系统,从而为客户提供方便的购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