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旅游”这一概念是在2004年被正式提出的,近几年来,红色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型的旅游产品和形式.红色资源的充分、合理的利用,有利于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有利于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将新的时代特点与革命传统相结合,更有利于团结带领各民族群众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红色旅游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时代价值,同时拉动红色旅游区发展地区经济、弘扬红色革命精神,是新时代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新时代;红色旅游;开发与利用;
作者简介: 伍启杰(1970-),男,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王丽(1995-),女,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龙江特色边疆红色资源在《纲要》教学中的运用面上(2014.1-2015.12);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计划(项目编号:12542070);
红色资源是一种实践精神载体.一般来说红色资源包含两层含义: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的内容.精神方面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群众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而物质方面则是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实践性的载体,比如革命遗址、纪念物等.
一、新时代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在2004年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发展规划纲要》形成中提到要发展红色旅游的主要目标,其中包括全国旅游精品路线、以及让红色旅游得到产业化的发展,同时要与当地的资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重点红色旅游区主要有“沪浙”“湘赣闽”“左右江”“黔北黔西”“雪山草地”“陕甘宁”“东北”“大别山”“太行山”“鲁苏皖”“川陕渝”和“京津冀”一共12个旅游区.不论是红色资源还是红色旅游资源,二者都表现出党和我们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形成的实践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新时代弘扬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和革命精神成为当下重要的任务,我们应该合理挖掘利用红色旅游资源,让它的时代价值实现最大化.
(一)政府、地方协调统一程度还需加强
首先,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要有具体规划作指导,政府机关要重点关注红色旅游的发展状况,并全方面深入调研调查;其次,关于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发的可行性,政府应该有确切的论证,重点体现在开发利用所带来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聘请社会相关专家人员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专业性策划,为地方实施计划提供专业指导,使其在开发过程中少走弯路,利用最合适的成本开发价值最大化的资源,让人民群众接受最有价值的爱国主义教育,自发地感悟红色资源的内在含义.另外,由于红色旅游较为分散,因此在开发利用状况中在地域上会有一些差异,因此政府或地方应该组织专业人员去已经开发和利用较好的红色地区学习和考察,从已经成功的案例中汲取经验,从而使得所在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得到良好的发掘与利用.
(二)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红色旅游资源作为革命实践物质载体和革命精神,由于在不同地域产生,因此在物质载体和革命精神上会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很多地区对这一点的认识还不够充分,革命老区还没有充分利用和开发红色资源.资源整合对于革命老区来说意义重大,比如有许多红色景区处于偏僻之地,这对游客来说会减少参观纪念地、体会革命情怀的概率.红色景区的相应基础设施对其发展也会有一定影响,交通设施、基本生活必备物品以及专用停车场等都需要考虑在内.同时政府和地方对红色景区缺少完善的规划,例如对文档文献的归类,对革命遗址、纪念地缺少秩序性的规划.红色旅游区的宣传与实际参观所见情景略有不符,地方应通过修缮旅游景点,尽量做到对革命历史的还原,比如借助互联网应用让红色资源的历史风貌更加生动地表现出来,让参观者有一种身在其中的感觉,这也可以让参观者加深对红色资源的印象,深刻体会到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内涵.
(三)红色旅游形式缺乏特色、单一化
就我们参观过的红色景区来看,普遍形式较为单一,有些景区未能体现当地革命老区具备的特色以及独特的革命精神.大多数景区的特征趋同,这就导致红色景区开发之后未能吸引足够的参观者前来.游客会认为所有的景区形式相似,参观一个景点就能够大概了解到其他景区是什么形式.这样开发与利用之间的冲突就会体现出来,红色老区的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景区经济状况并未能因此改善,这也会使红色旅游的市场开发出现问题.
(四)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还需提高
红色旅游景点资源丰富,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那就意味着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需要增加.要注意合理利用红色资源,减少对红色资源的破坏.我们需要抓住国家政策给予的大好机遇,以红色旅游为主线,着力发展地区绿色经济,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在新时代,要抓住机遇,用好、用活红色旅游资源.
(五)融于教育方面不够完善
目前,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教师以及青年学生对红色资源的学习参与度还有待提高,同时也应该将红色旅游开发利用的目的、价值等通过高校各种形式的课堂来传递给广大学生,提升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等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的认识,学习其蕴含的精神价值,使其在学习工作环境中不忘共产党初心,在生活中更加坚持不懈地去努力.通过各个地区红色教育基地的建立,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六)红色旅游区职员的服务需要提升
作为红色革命旅游区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优良的职业素养,了解红色资源基本内涵,了解革命老区的历史原貌.不能以片面的引导词使参观者对红色革命区的文化有所误解,避免不真实的解说词传入参观者人群.但当前的现状是,红色旅游景区工作人员有的对文化背景知识掌握不足,专业素质不够硬,这需要培养一批专业的工作人员,为景区提供优质服务,让游客在游览祖国红色历史足迹的过程中扩充知识,接受教育.
二、新时代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一)注意的问题
国家提出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主要目标是让红色资源得到利用开发、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新发展,同时,让新时代人民群众不忘记革命历史,保持处安思危的状态.
首先,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促成新兴红色服务业的形成,让已有的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红色旅游作为服务业中的一类,在促进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革命老区大多是在偏远的山区、农村地区,我们要通过红色旅游的开发,在当地形成“红色产业+其他产业”的经营模式,这对当地的经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更进一步推动人们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其次,红色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教育宣传功能,有利于我国民族精神的弘扬.在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的过程中,大力宣传红色革命精神,在红色旅游老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丰富人民的思想精神,更好地将红色的本质传递下去.
再次,红色旅游资源的挖掘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文化遗产维持与保护,因为在开发的时候我们要将挖掘与保护同时进行,并对其进行修缮等工作,这也是新时期开发红色旅游的目标之一.的传承与发展.
最后,红色旅游的开发要坚持合理的、有效地开发,在开发的同时保持红色资源原有的历史内涵,也要考虑当地生态环境因素.生态建设与红色旅游开发应该是齐头并进的,这对红色老区的经济条件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当今时代发展的题中之义.
(二)开发对策
第一,红色旅游的开发是当下的热点话题,要想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与利用,我们无疑需要党和政府的引导与资金政策上面的扶持.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合理开展红色旅游,让红色旅游区相应的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日益完善,更好地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让这些革命老区的旅游产业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第二,在开发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红色绿色结合的原则,即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的结合.红色资源的开发要以保护当地生态为前提,不能有了红色旅游,毁掉绿色资源.党和政府以及当地景区的管理人员也要关注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整合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融入当地发展的各个方面,使其各方面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带动革命老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精准脱贫政策的实施,形成自身的红色产业链,带动地区就业.同时通过红色文化的发展,弘扬我们伟大的红色文化,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对文化的认同.
第三,当地政府要增强对本地区红色旅游服务人员的管理与培育,让他们成为更具有专业素养的工作人员.增加景区的创新点,用新颖的景点吸引更多游客,了解红色基因,传递红色精神.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开展与爱国主义相关的主题活动,让政府机构人员、大中小院校学生等积极参与其中,让红色旅游在发挥其经济价值的同时体现其教育价值,融入社会各个层面,传承红色基因.
结论
当前,党和国家重视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因此革命老区应该把握时机,合理挖掘和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产业链,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弘扬红色文化.将红色旅游资源打造成新兴的红色服务业,更有力地促进脱贫的实现,促进红色文化得到更好
参考文献
[1]白雪.内蒙古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8(02):36-37.
[2]何其鑫,向国华,余雪源.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3,33(10):235-239.
[3]李霞.论红色资源的文化价值及其实现[j].求实,2013(03):89-93.
[4]李艳.黔北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06):23-24.
[5]徐永志,晋隆冈.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刍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77-81.
[摘要]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普遍存在着趋同化现象严重、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整合力度不够、缺乏新意、导游员和解说员素质偏低、发展不稳定等问题,对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和新亮点、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提高导游员和解说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拓展红色旅游发展空间。
[关键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现代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以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资源,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经济的结晶。笔者这里主要以江西省为例,分析当前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红色景区趋同化现象严重。现在很多红色旅游景区基本上都是模仿当年的建筑,各景区之间的风格差异较小,这就使得一部分游客不禁发出了“红色景区咋都一个样”的疑问,进而产生了“游一当十”的心理,影响了红色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2.有些红色景区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如江西红色旅游资源虽然遍布全省各地,但主要集中在井冈山、赣州瑞金等革命老区,而这些地方都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资金短缺等问题,致使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红色旅游热潮时,在吃、住、行、娱、购、游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凸显了出来。
3.红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许多红色景点未能很好地与当地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相结合,削弱了其经济利用价值。如有“英雄城”之美誉的南昌,所在红色旧址缺少秀丽的山水风景,影响了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另外,现行体制下造成的地域分割也增加了不同区域资源整合的难度,影响了红色旅游目的地的聚集效应。
4.资源开发单一,缺乏新意。一些红色旅游地在经营上还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如井冈山的旧址和“红都”瑞金、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都是这样,展示的内容雷同,形式单调。旅游者在游览此类景点时均以参观为主,缺乏参与效应。
5.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素质偏低。红色旅游属于新兴产业,当前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一,良莠不齐,有些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所编解说词不能充分反映景区的红色文化内涵,泛泛而谈,缺少针对性,令人感到枯燥乏味。
6.红色旅游市场波动幅度较大,发展不稳定。红色旅游发展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整体上呈现为波浪式发展态势,其高潮主要集中在纪念日前后和黄金周期间。另外,由于政策导向的作用,红色旅游市场有时会大起大落,如2005年是红色旅游年,井冈山的接待量达到高潮,而2006年是乡村旅游年,井冈山的接待量突然下降,这给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进一步拓展红色旅游业、做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1.强化品牌意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目前,包括北京、上海、陕西、贵州在内的全国许多省市都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在这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江西的红色旅游市场一定要在全国叫响“红色摇篮”这一品牌,并使之成为红色旅游中最具震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2.提升旅游品位,打造红色旅游新亮点。近年来,江西各红色旅游基地大力推进红色旅游文化节事开发,提升旅游品位。如井冈山完成了“星火燎原――岁月井冈山”大型红色主题歌舞节目和“红色歌曲――唱响井冈山”大型红歌会。同时,江西正着力于高标准打造旅游新亮点,如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等红色旅游新亮点。
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各红色旅游景点都要进一步改善景区的公路状况和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参观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另外,在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如利用声、光、电等把单调的资源陈列变得活灵活现,使人如临其境,印象深刻。
4.加强红色旅游区域间的合作,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各地要积极主动地搞好区域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在项目选择上统筹兼顾,形成合理分工和相互促进的格局,防止各自为政、争抢项目、自成体系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5.加强对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相对于山水风光游,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的要求更高。他们不仅要通晓当地的革命史,还要了解整个区域乃至全国的革命发展脉络。因此,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
6.稳定红色旅游市场,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发展红色旅游是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红色旅游区所在地政府要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不断推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燕萍:《“泛珠”背景下的江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载《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第9期
[2]余凤龙陆林:《红色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及对策――兼论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启示》,载《旅游学刊》2005年第4期
摘要:通过分析沂蒙山区红色旅游资源特点,梳理了沂蒙山区红色旅游资源种类,指出该地区发展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对沂蒙山区红色旅游资源未来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红色旅游;沂蒙山;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记载,反映着革命先辈的崇高革命精神,不但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和历史内涵,而且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沂蒙山区是山东省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同时也是国家著名的红色爱国教育基地。沂蒙山区作为中国红色革命重要的传承地区,近年来红色旅游资源逐渐得到开发。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沂蒙山区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并未合理开发。针对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1沂蒙山区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沂蒙山区是一个人文概念。沂蒙山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下辖3区9县,分别是河东区、兰陵县、罗庄区、沂南县、蒙阴县、平邑县、莒南县、郯城县、沂水县、费县、兰山区及临沭县。从地理地形上来讲,沂蒙山主要由孟良崮、鲁山、蒙山以及沂山等诸多山脉组成,是典型的高山丘陵,同时也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临沂古城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涌现了书圣王羲之、宗圣曾子、算圣刘洪等名人。在沂蒙山区,传颂着沂蒙六姐妹、沂蒙红嫂等许多平民英雄事迹,感人至深,正是这些普通人中的英雄形成了“沂蒙精神”这一党和国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革命老区的文化资源。沂蒙山区目前存在的红色旅游资源包含51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国家级有2处,省级有13处,市级有36处。纵观沂蒙山区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根据地,持续时间非常长,革命遗址遍布整个沂蒙山区。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沂蒙山区作为抗日根据地,这片山区发生了近3万次对日作战,打击和挫伤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消灭日伪军人数高达50多万。在解放战争期间,陈毅和粟裕在沂蒙山区“坚壁清野”,反抗国民党部队的进攻,并指挥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全歼了国民党的整编74师,使得全国解放战争局面发生好转。不管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沂蒙山区作为革命老区从未变色,一直以来都站在红色革命的前沿,在我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2)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沂蒙山区作为革命的阵地,是党的指挥中心和办公地点,这里有许多著名事件,党政机关非常多,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在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就设置在沂蒙山区,抗日战争结束后,新四军又搬到这里。一些党政机关,如山东省人民政府、华东军区、中共中央华东局等均在临沂设有办公部门。另外,日军“铁壁合围”扫荡和孟良崮战役都发生在沂蒙山区。长久的革命战争为沂蒙山区种下了红色基因,并且为沂蒙山区留下了宝贵的革命遗产和精神遗产。沂蒙山区红色革命遗迹之多,在全国很难找到第二个类似地方,具有很大的影响。(3)沂蒙山区是“沂蒙精神”主要承载和传承地,是人民群众支援红色革命的典型地区。在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中,沂蒙山区人民心怀党和国家,以血肉之躯投入战斗,万众一心,为我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据统计,沂蒙山区革命时期人口大约有430万人,其中参加革命的人数为20万人,还有100多万人在前线支援部队。在整个战争期间,当地牺牲人数超过了10万人,沂蒙山区几乎村村有英雄、乡乡有烈士。
2沂蒙山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2.1定位精确
山东省和临沂市有关部门对沂蒙山区发展定位非常明确,将沂蒙山区作为山东省著名红色旅游景区,以高标准打造一个红色旅游特区,提高沂蒙山区在国内的影响力,以此凸现沂蒙山区的红色精神。其中,孟良崮作为红色旅游区的重点建设对象,被确立为红色中心,打造为红色旅游精品,并进一步将临沂市建设成红色文化强市,以此为临沂市旅游业和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使红色旅游逐渐成为临沂市经济发展新引擎。
2.2拓展开发
经过多年发展,沂蒙山区已经开发了一大批红色旅游景点,并且取得了良好成绩,具体如下。
2.2.1蒙山红色旅游区蒙山红色旅游区占地面积为32km2,位于沂蒙山区腹地。旅游区内有山东省委驻蒙山办公遗址,115师东进支队司令部遗址,另外还有相关综合配套设施。目前,蒙山红色旅游区内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生态良好,被国家评为5A级景区,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2.2孟良崮战役遗址旅游区作为山东乃至全国有名的红色遗址,孟良崮战役遗址旅游区已经建成了山上战役区、山下纪念区以及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等三大片区,将红色精神和美景有机结合为一体。
2.2.3大青山红色景区大青山作为《沂蒙山小调》的创作地,具有鲜明的红色特征,而且大青山还有辛锐烈士牺牲地纪念碑等红色景点。游客在优美的自然景色中能够充分感受到红色精神洗礼,从而满足游客在外物质需求和内在精神需求。
2.2.4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区位于临沂市区,筹建于1949年,占地15km2,前后耗时2年完成主体结构建设。目前建成纪念建筑物18座,是山东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保护单位,每年接待山东省内及省外游客达45万人次。
2.2.5新四军军部遗址区新四军军部遗址位于临沂市河东区,目前还存留15间办公室,主要是陈毅和张云逸住所以及办公场所。该遗址在200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现已成为著名红色旅游景点。游客通过参观该遗址,可以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在战争岁月的日常生活,激励人们艰苦奋斗。
2.2.6八路军115师司令部遗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遗址位于莒南县大店镇,占地面积为3.2万m2。其中司令部大院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大院共占地8800m2,还包含了1座红色博物馆、罗荣桓纪念馆以及民俗街等建筑。
3开发中的问题
沂蒙山区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革命战斗指挥阵地,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典型的革命老区。作为“鲜红”的革命老区,其地位在山东省要高于其他地区,但是作为红色革命基地,其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分析可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宣传力度弱
沂蒙山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各类英雄事迹不绝于耳,红色遗址众多,但是这些资源并没有展现于大众面前。作为全国重点的红色旅游景区,沂蒙山区之所以在国内名气不够,是因为当地政府对红色旅游资源不够重视,没有系统和全面地对红色资源进行宣传与开发,导致景区知名度不高。
3.2旅游业发展模式落后
沂蒙山区自然风光优美,山河秀丽,拥有大量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其中,蒙山作为我国4A级景区,同时也是山东省第二高峰,是一座天然的氧吧。但这些地区也存在交通不便、山路崎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等问题,导致当地旅游业发展萎靡不振。当地采用的还是传统发展模式,进一步导致经济发展放缓,使得丰富的旅游资源无法开发利用。
4沂蒙山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建议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沂蒙山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在我国革命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其红色精神激励了一大又一代沂蒙山区的人们奋勇前进,是我国红色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做好沂蒙山区红色旅游工作,必须要结合当地实际,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4.1提升认识水平,加强开发管理
发展红色旅游是沂蒙山革命老区发展现代经济的重要着力点,是开展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提高认识水平,加强开发管理,抓住发展机遇,深度挖掘沂蒙山区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重要的生态效益,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将红色资源旅游开发作为规划重点,营造具有沂蒙山区特色的红色旅游形象。
4.2加强宣传工作,激发潜力
尽管沂蒙山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分布散落,没有连成一片。革命先烈的重大战役纪念馆、工作战斗历史遗址、纪念碑、纪念亭,英雄人物事迹、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精神,以及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资源等,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残缺不全、文物保护匮乏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宣传力度不够,尤其是红色旅游资源被人们所认识、重视、开发的力度远远不够。因此要对这些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文化遗址进行大规模宣传,通过开发、保护和修复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潜力。
4.3科学整合规划,提高旅游开发质量
沂蒙山除了借鉴其他红色旅游景区开发模式,还要结合自身特点,以突出沂蒙山区特色为主,进一步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和开创新的发展模式,以提高红色旅游景点的吸引力。要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在保护各种革命遗址的基础上,提高科学规划强度,将沂蒙山区自然风光与革命遗迹有机结合,合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将红色旅游资源贯穿至旅游开发战略发展的始终。同时,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旅游服务人员队伍和红色旅游从业人员服务团队,通过旅游服务,让游客对革命事迹有深入了解和受到革命精神的洗礼。
作者:许岩单位: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自然环境是人类的栖息之地、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和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众多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作为一种休心养性、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人生乐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从而沉浸在优美的自然意境里,心底上滋生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自由翱翔的灵性,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智,得到享受。
从而可见优美的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观赏;为当地增加经济效益并带动其它经济产业的发展。反之,则会使游客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将会造成自然环境的退滞与最终的封闭。因此,保护好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产业更能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
旅游环境包括范围和内容两方面:从前者来说,它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和相关的旅游依托地;就后者而言,则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的因素。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它的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本文就旅游资源的发展与旅游环境的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天台本地的旅游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几点的看法。
一、正确的旅游环境开发能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
在各地的旅游资源中,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例子,有些旅游资源在地理位置、业务内容及设施设备等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它的经营业绩却相差很大:有的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有的却生意惨淡,门可罗雀;有的经济效益很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带来滚滚财源;有的却效益低下,甚至到了难以维持日常开支。造成这种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旅游企业经营者在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上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在旅游资源开发、提高旅游价值上存在着差别。
浙江天台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在众多的名胜景区中,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国清寺、石梁飞瀑;其次为赤城栖霞、寒湖景区、百丈景区、华顶景区、龙山天湖景区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点明了浙江天台山独特的风景、独特的魅力,以此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游客。特别是近几年,天台县委县政府对本地的旅游景点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
使本地的旅游资源及其旅游环境更上一个台阶。但是,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因而也就导致了旅游的冷热季节,也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
如何更好地开发以它们为代表的这些景点,使得这些旅游资源能在任何季节中发挥它们本身的旅游价值,并提高本地的旅游效益;如何正确的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并提高本地的旅游价值,使得在淡季中更好地发挥这些旅游资源的价值,我觉得在现有的旅游资源中:
(一)增加一些本地民族所具有的民族民俗特色,风情习惯
增加本地民族所具有的民族民俗特色,风情习惯及海外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有关于我们中国的民族特色,譬如我们天台的抬阁、舞狮舞龙、灯会等。以上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可以在每一处或每一个时间段进行风情演出,也可以邀请游
客参与到活动中,以增加游客的旅游兴趣,使他(她)们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但是在开发这些旅游资源中应正确地对当地的旅游环境进行合理地保护,正确地将当地的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使旅游效益发挥到最大的经济程度。而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的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任何一个地方经济所要考虑到的问题:开发的不合理将会对环境的保护产生无法估量的后果,也会对当地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于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那么,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到底对当地经济有怎样的影响:
1、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
如对草地、树林和其它类型的生态结构的破坏,尤其对草地破坏比较严重。天台的某些景点原先绿化面积占整个景区三分之一左右,可进行了再开发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绿化面积,大大缩小了原有的比例。虽然在整体上开发的比较成功但从生态系统上来说却有着负面影响。
2、旅游者的某些行为容易对旅游地带来一些主要负面环境影响
(1)乱扔废物,引起严重的垃圾污染
旅游者的素质、受教育程度及个人成长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个人的行为习惯有诸多的差距。为此,某些旅游者来旅游地旅游时或多或少会增多垃圾影响污染。
(2)浪费饮食,增加旅游地运输食品的负担
(3)游人随意采捕花草或捕捉虫蝶,可能会破坏自然资源
(4)游人的喧闹可能会给当地环境中其它生物带来干扰,这些干扰譬如噪声污染。过量的噪声将会影响生物成长及人类心理承受能力、健康状况
(5)游人在旅游区对都市化的娱乐要求,可能会破坏当地文化。由于现代社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某些地区在开发旅游文化时更偏重于西式文化。对某些中式文化进行修改、在旅游旺季时人满为患,景区内游客容量远远超过旅游环境承载量,造成交通堵塞,汽车废气增多,污染空气。
(二)在开发旅游资源中更应注意到大自然的自然美
众所周知,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与绿色紧密联系一起。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在自然的环境中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且能使人们得到精神上良好的休息;它也可以使人们在这种自然的环境中永保旺盛的精力,消除身体和心理上的疲惫之感;自然色还能净化空气中存在的污染色素,具有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通过自然界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起到维护生态的平衡状态,为整个人类社会创造一种合理的社会生存环境和居住环境,也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接近自然美的资源,享受到自然界一切美的机会。然而,在对某些景区的开发中却往往失去了生态资源和自然资源原有的意义和保护。
例如:在对百丈景区和龙山天湖景区开发时,我个人觉得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开发地的破坏,尤其是减少对绿色生态的破坏。但是,在开发这两个景区时可能是考虑到了对景区整体的规划问题,从而大大破坏了原有的生态资源,使其原有的绿色生态资源变成了更多的人工旅游资源,失去了生态旅游本身的意义。原有的那些自然的山水,那些自然存在的资源已经永远的留在回忆中了。虽然在某一种程度、某一时间段上增加了游客,提高了旅游效益,但长久下去这种人工旅游是否能真正吸引游客?是否能吸引这些游客成为当地旅游永久地回头客?是否能持久地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从我个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着较大的困难。
当今人们对旅游的喜好兴趣已经更多地走向了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而我们对这些景点的开发却与之走向了反面,使原有的开发与保护失去了他们本身的意义。为此,在开发和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上更应注意到旅游资源的自然美,即大自然的绿色美!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旅游环境的美
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地发展旅游业,必须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出新的旅游景点;在合理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一)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
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
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例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二)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
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三)要加强治理已经受到破坏或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的自然资源
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经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以及也有许多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譬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代表,再配上其独特的九曲溪和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从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植被,进行了掠夺式的砍伐和破坏,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从而严重威胁到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再如:天台山既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又是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的风景区。其中除国清寺和石梁飞瀑外,最为突出的代表应该就是原天台“十景”之一的“清溪落雁”和“双涧洄澜”。这两个景区都是以自然资源为特色,以其独特的奇观吸引了成群的游客来此观赏游览。然而随着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污染以及对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意识欠缺,使得这两个奇景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破坏以至于逐渐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对这些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的环境,必须进行及早、必要的治理和补救,使得尽快地恢复其本来的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在国内外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打开旅游市场、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
环境的如何保护和旅游业的如何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的开拓。为了更多地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更好地发展旅游使其适应整个旅游市场,在从事旅游业各方面工作中,更应该注意到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是现今仍然还有很多人尚未充分了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们更应把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觉得应该从这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要运用美学的观点,做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使其旅游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未受到一点点的破坏和污染,使其能满足旅游者的观赏心理,满足旅游者精神上的享受与需求。为此,必须运用美学的观点做好环境规划这一个项目工作。我个人认为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和理念出发,按照规划的要求,以适合人们观赏的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等方面来考虑对一个景区进行的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开发;同时严格控制在景区内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得景区的原有环境免受一些不必要的污染和破坏,尽一切力量确保景区的生态平衡,从而将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并适合于康乐消费的旅游环境,更快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二)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发展旅游业,虽然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在同时它也将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方面的因素。例如很多游人一到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就会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雕塑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将雕塑损坏;有的游客在看到景区内的花草树木尤其是一些名贵的植物,便有一种信手攀折、摘取从而独自欣赏的行为;有的游客为了省掉爬山时的一些力气,随意地砍树砍竹用于充当拐杖;有一些游客不仅在景区内随处乱扔果皮杂物,更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游客还在景区内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用以“留芳百世”等一些不文明行为。
对于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景区环境的污染、植被和环境卫生等,都会极大地降低旅游资源的价值。因而,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主动、自觉地爱护风景区的旅游资源、保护风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例如:为了保持景区内环境的清洁卫生,应该在景区内相应地增设一些果皮箱,就可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游客随地乱扔果皮杂物;为了保护景区内的景物,特别是对那些能反映出我国悠久历史和精湛艺术水平的重点文物和著名景物,更应增设钢网护罩加以妥善保护,使游客能够透过网罩进行观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而对那些已损坏的景物和已受污染的环境,更要加以整理修复使其尽快恢复原来的面貌,以便接待更多的游客。
(三)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久利用
众所周知,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对于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以及对于旅游人群的承接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限度。因此,一旦游客过于拥挤,人流疏散不开,必然会导致对景区绿化地、花圃、园林,甚至旅游设施、荷塘水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等的破坏:同时,游客过多伴之而来的是抛散的垃圾、噪声超过标准等等。由此可见,人流一旦超过环境的正常允许限度,那就必然会产生对旅游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且也包藏着危及旅游者的人身安全的隐患。为此,为了顺利地发展旅游业,必须加强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根据每个风景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可容纳游客的最大限量指标,从而来控制门票的出售量,以确保风景区环境的良性循环;同时也要设法维持旅游区道路的通畅,以便及时疏散人群;再者要降低对环境各方面的压力,做好旅游指导工作,使游客的不规律的活动,变为比较易于控制的行动,以用于缓和旅游人群对旅游热点的冲击。
总之,为了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都能饱览到各种各样的旅游资源,必须保护好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不受污染,璀璨文化不受破坏,这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所以,在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保护旅游资源、创造优美的生活娱乐环境,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也是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生活条件。
一、红色资源的保护现状
1、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1982年,我国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红色文化的保护有更清晰的概念,其中包括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到新中国成立以前的革命领导、英雄人物、重要名人的故居,以及具有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会议旧址、历史陵园、纪念塔、纪念碑、红军遗物、文献资料等实体。1985年,国家文化部颁布了《革命纪念馆工作条例》,其中指出:“革命遗址、纪念建筑和文物、资料是国家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指出近现代重要史迹与建筑物等不可移动的文物,文献、手稿以及重要实物等可移动的文物纳入物质文化遗产当中加以保护。
2、政府机关的措施
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红色资源保护程度越来越重视,各级政府机关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倡导,为红色资源的保护作为努力。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到首位、坚持因地制宜、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多方参与,明确任务、抓住重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其中一条重要纲要指出,修缮重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体、保护、展示和宣讲需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二、红色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整体规划
随着城镇的快速发展,市区和城镇的红色遗产保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一些不规范的批建导致一批红色遗址受到损害,甚至无法修复。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红色资源的保护应该作为专项规划,在很多地区开发红色资源旅游与利用的过程中所引起的破坏更为严重,其中有两个最为严重的原因,第一,是旅游观光者对文物的破坏,观光者本身没有对红色资源起到保护意识,常常用手去接触文物本身,致使革命文化、古迹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第二,大部分的红色文化遗址都在较为落后的地区,当地居民的活动对文物的破坏,由于经济不发达,很多居民的意识较为闭塞和落后,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观念也较为单薄。经常把革命纪念的旧物随便处置。由于这些不利因素,使我国国红色遗产资源生产环境出现不乐观的现状。
2、红色资源利用手段单一、展示形式单一
目前已开发利用的红色纪念馆所呈现的模式,相互重复,表现手法一致,特色不突出,缺乏对红色历史内涵的深度挖掘。大多已开发的红色遗址中,都是使用静止展示方式,复原室内场景,或通过照片讲诉,但其中设施不足,游客服务不完善,游客无法有和场地有任何共鸣,并且单一的陈述,使整体景点无聊乏味。
3、红色资源产权归属不一
产权的归属的复杂导致红色资源保护的难度,特别是个人使用的红色资源的保护状况令人担忧。目前,我国不同省市,对红色资源的产权都不一样,其中包含文化保护部门、旅游开发部门、文化发展部门、民政部门等等,太多部门导致管理方式不一。
三、加强红色资源保护的相关对策
对于红色资源保护的相关对策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建设新区、保护旧址,区分保护区域和合理的划分管理系统。第二,整治生态环境,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方案。第三,创建出不同特色的展示内容和方式。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作为资源依附性很强的产业,比任何其他行业都更依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质量。如果旅游区的整体生态环境优美,就能有力地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赏景,促进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又能够让人们体会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种种美好感受,从而激发人类尽自己所能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愿望。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通常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是指“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的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的环境系统。它由包括各种自然物质、能量和外部空间等生物生存条件组合成的自然环境和经过人类活动改造过的人工环境共同构成。”例如花园城市新加坡,本土除了海滩和阳光,几乎再没有什么自然旅游资源了。但新加坡人建造了十分清洁安静的环境,特别注意环境保护和绿化,并建有动物园、植物园、圣淘沙岛等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业得到惊人的发展,每年入境的国际旅游者人数几乎是本国人口(260万)的2倍,创汇近50亿新元,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旅游资源只有经过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才能使其发挥功能和效益。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1.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首先是民族特色,寓民族共性于地方个性之中。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我们的民族共性,各地旅游资源的特点是其地方个性。例如风景如画的漓江和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都有它们各自的个性。开发旅游资源必须使其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2.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和自然风景协调发展。开发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设施的建设,要注意不破坏自然景观,不破坏原来环境的格调。例如建爬山缆车时不应破坏原山景色的秀丽和雄伟;高层的现代化建筑避免建在古色古香的民族风格建筑物旁边。更要注意保护历史文物古迹,不能因建设现代文明而毁掉了古老文明。
3.旅游资源开发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着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指的是它不产生工业“三废”,但旅游业同样会产生污染。现代旅游业中,宾馆饭店排放的生活污水是不容忽视的污染源,餐厅酒楼产生的废气和噪声成了居民的投诉热点,海滨旅游区的无度开发会导致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这些都是旅游业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危害,必须制定法规和措施保护环境。
4.注意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旅游资源要以尽量小的投资开发更多的项目,令其更有吸引力,以收到更大的经济效益。但一定要防止只顾经济效益而滥加开发,以致破坏自然环境,这是“杀鸡取卵”的错误做法。
三、加强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1.有效降低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负荷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旅游景点并不对游客的数量进行限制,每到旅游旺季,游客数量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而管理者对此又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致使游人严重超过景区的生态负荷,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旅游承载力(即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理论应用的迫切性十分突出。比如每年的“五一”期间,到泰山旅游观景的人数剧增,整个盘山路上人满为患,大大超过泰山风景区的承载力。在我国的江南,有许多著名的古镇,那里小桥流水,风景如画,名胜古迹众多。但如今,不少古镇狭窄的道路两旁布满了各种商家、店铺以及娱乐设施。当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时,小小古镇实在是不堪负重。河水由于污染已不再清澈,古镇的生态环境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保护古镇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将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的门票价格拉开一定的差距,适当调整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旅游景区内游客流量居高不下的状况,确实可以起到控制景区内的游客流量、降低景区的生态环境负荷的作用。
2.全面防治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污染
近年来,由于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而导致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有部分景区由于管理者,经营者和游客的环保意识不强,生活污水和垃圾对景区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比如在现代旅游业中,宾馆,餐厅排放的生活污水是不容忽视的污染源,所产生的废气和噪声成了居民的投诉热点。还有不少自然保护区由于进行了持有开发而是保护对象收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旅游资源严重退化,比如北京故宫很多地转已被踏破磨平,地面下陷,增加了保护,鞋服工作的难度。游客的大量涌入,产生巨大的污染源,破坏了资源的生态环境。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滇池和太湖,已成为全国污染较为严重的淡水湖泊,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追求旅游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兼顾社会效益,而且,在很多时候更应该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只要我们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将近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结合起来,将局部效益和整体效益结合起来,注重协调发展,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就可以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3.科学开展旅游景区内的生态旅游
与传统的旅游方式相比较,生态旅游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其核心是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欧洲,法国的诺曼底就是以乡村生态旅游而著称的。一座座村庄由取自海边的石头垒成,房屋一般不超过两层,外表也很粗糙,根本没有使用油漆。当地有限的接待能力有效地控制了游客的人数。在生态旅游中,人们时刻遵循“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的响亮口号,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当地的生态影响降低到最低。我们应该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努力学习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的先进经验,牢固地树立“管家意识”,强调不要只盯着短期的经济利益,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应更多地考虑资源使用的长期利益。只有通过建立旅游资源开发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共生关系,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才能推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1.开发指导思想
运用原生态理念,坚持“重在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的原则,严格保护管理,维护好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性,基本功能和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把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成为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消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高品质湿地公园。
2.开发步骤
A.对水系因子,植被因子,道路因子,人类活动因子的生态敏感性进行了研究,规划生态核心区,生态缓冲区,湿地游览区,管理服务区。
B.对现有的农舍采取保留整治,搬迁,改变使用性质等方式进行规划保护农耕本色,因地制宜进行适当的村庄整治,建设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居民。
C.规定河道蓝线及保护绿线,对现有的河堤进行改造,建设体现生态特色的步道。
D.加强公园两侧的绿化工作,建设一批登山步道,供市民登山健身,休闲娱乐。
E.对公园交通,给排水,服务用房等提出规划措施。
3.保障措施
a.制止烧烤等污染空气的活动在景区内进行。
b.做好污水排放处理,以发展观光农业为主,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燕飞控制面源污染,实行截污沟工程,把污染切断在上游综合治理。
c.公园内不得任意性建设宿舍,餐饮等设施,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d.增加停车场,并认真研究人流,车流,避免交通拥挤和事故。
e.添置垃圾桶,公园座椅和移动式环保公厕,为游客提供方便。
f.加强对公园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业务知识,以便能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公园。
g.加大对游客和周边居民的环境保护宣扬,保护旅游资源,严厉处罚游客乱扔垃圾,破坏公园内生物等不文明行为。
一、红色旅游的资源介绍
1、工农兵政府旧址。2006年被公布为国保单位,工农兵政府是1928年毛泽东同志亲自创建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是毛泽东同志红色政权理论最早的成功实践典范,较之同期其他红色政权具有鲜明的先进和完备的特点。一是制订了《临时政细》,在中国红色政权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反映党的主张与群众意愿和统一的政治纲领;二是开创了从下而上的选举模式,选举了农民当县长,奠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是提出了“游击战术十二农学院决”、“六项注意”等,在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群众工作方法等方面都体现了后来称之为井冈山精神的先进思想和初始实践;四是政府组织机构“五部一室”的创设是精干、高效的政权运行形式,是现行国家组织架构的源头。总之,工农兵政府旧址称之为“红色政权之根”的历史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以工农兵政府旧址、毛泽东旧居、联席会议旧址、李家坪陈正人同志旧居、西庄六枝梯贡地等革命旧址群为核心,创建4A级国家景区,作为全国红色政权理论研学旅游首选地和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培训基地精心打造,是罗霄山红色旅游极具红色文化价值不可或缺的深度旅游景观。
2、草林红色圩场,是毛泽东同志于1928年均了月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创建的第一个红色圩场,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在农村管理经济工作的第一次成功尝试,对工业、农业、商业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改造,活跃了当地经济,为根据地的巩固发展提供了吃、穿、用等方面的物资保障,为红色市场经济工作积累了经验,具有市场经济发展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价值和地位,至今留存的文物有毛泽东同志居住过的“萧石顺客栈”和一条200多米的古街道,又列为省级文保单位,红色文化丰厚民俗风情浓郁。2018年县政府斥巨资打造省级风情小镇,是乡村休闲康养旅游和研学旅游胜地。
3、红六军团长征始发地。1934年6月7日,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700多人在时,萧克、王震率领下在新江横石集结、出发,秘密向桂东方向战略大转移,由此迈出了长征第一步,揭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现留存的文物有指挥部旧址(钟家祠),红军洞等,已列为省级文保单位,新建长征文化主题公园等,已辟为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砂子岭第二国际机场(机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美盟军的前进基地,担负对华北、华中、香港、台湾等处日军轰炸,切断后勤补给及怒江和江平京广铁路运输线,捍卫西南后方空中安全的重要军事装备。1943年12月飞越台湾海峡轰炸日军新竹机场,创造了一次炸毁日军47架飞机,中美盟军无一伤亡的经典案例。现留存的抗战遗址由东部战区管辖,拟改建为通用机场。机场是国际国内知名的抗战文化遗址,建议新建机场博物馆,打造抗战文化影视基地,列为罗霄山红色旅游发展重点规划建设项目,具深远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教育意义和市场价值。
二、红色旅游合作发展建议
1、规划红色精品旅游策略,总体构想是:以井冈山斗争时期湘赣革命斗争时期、抗战时期发生在罗霄山各县市的重大红色历史为背景,结合连结各地特色生态民俗旅游资源,明确联合打造罗霄山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具体建议:一是秋收起义上井冈,勇于探索创新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二是敢为人先的红六军团西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2、建立健全合作共享发展机制,统一品牌宣传和营销策略,争取列入国家重点扶助项目,制订有关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奖补政策,培育乡村旅游。优先解决罗霄山旅交通瓶颈问题,扶助县县新建一个以上红色专题博物馆和党员干部培训教学点。
3、积极组织开展干部培训和省际、县际文化交流活动,依托井冈山干部学院积极开展全国党员干部培训活动,有效增加各县市教学点参训人次。县际间积极组织开展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红色旅游活动,以文化交流、培训活动为抓手着力推进罗霄山红色旅游发展。
三、我县发展红色旅游急需解决的问题
1、旅游交通的问题。交通不便严重制约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希加快已规划实现的大交通项目建设进度,含大广高速四段八工程,长赣高铁建设,宜井遂高速公路、遂桂高速公路及105国道改建工程项目等,其次应加快县际间公路建设,提升景区旅交通公路等级,构建便于旅游交通网。
2、博物馆建设和红色遗存保护文化征集的问题。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加强红色遗存保护,红色文物征集和红色文化挖掘工作,由于项目资金紧缺和协调困难,我县拟建的机场和红六军团长征出发地专题博物馆至今难以启动,许多红色文物面临自然损毁、散失、灭绝的危险。
3、民间社会资本投入旅游项目的培育问题,全域旅游需要社会资金的积极投入,国家应作为旅游扶贫和乡村振兴项目重点培育,由于县级财政现奖补资金少、奖补面小,严重影响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和旅游业的发展,希国家加大老区旅游扶贫奖补扶助。
作者 张颢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7年12期
[摘要]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普遍存在着趋同化现象严重、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整合力度不够、缺乏新意、导游员和解说员素质偏低、发展不稳定等问题,对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和新亮点、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提高导游员和解说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拓展红色旅游发展空间。
[关键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现代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以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资源,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经济的结晶。笔者这里主要以江西省为例,分析当前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红色景区趋同化现象严重。现在很多红色旅游景区基本上都是模仿当年的建筑,各景区之间的风格差异较小,这就使得一部分游客不禁发出了“红色景区咋都一个样”的疑问,进而产生了“游一当十”的心理,影响了红色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2.有些红色景区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如江西红色旅游资源虽然遍布全省各地,但主要集中在井冈山、赣州瑞金等革命老区,而这些地方都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资金短缺等问题,致使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红色旅游热潮时,在吃、住、行、娱、购、游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凸显了出来。
3.红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许多红色景点未能很好地与当地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相结合,削弱了其经济利用价值。如有“英雄城”之美誉的南昌,所在红色旧址缺少秀丽的山水风景,影响了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另外,现行体制下造成的地域分割也增加了不同区域资源整合的难度,影响了红色旅游目的地的聚集效应。
4.资源开发单一,缺乏新意。一些红色旅游地在经营上还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如井冈山的旧址和“红都”瑞金、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都是这样,展示的内容雷同,形式单调。旅游者在游览此类景点时均以参观为主,缺乏参与效应。
5.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素质偏低。红色旅游属于新兴产业,当前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一,良莠不齐,有些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所编解说词不能充分反映景区的红色文化内涵,泛泛而谈,缺少针对性,令人感到枯燥乏味。
6.红色旅游市场波动幅度较大,发展不稳定。红色旅游发展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整体上呈现为波浪式发展态势,其高潮主要集中在纪念日前后和黄金周期间。另外,由于政策导向的作用,红色旅游市场有时会大起大落,如2005年是红色旅游年,井冈山的接待量达到高潮,而2006年是乡村旅游年,井冈山的接待量突然下降,这给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进一步拓展红色旅游业、做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1.强化品牌意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目前,包括北京、上海、陕西、贵州在内的全国许多省市都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在这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江西的红色旅游市场一定要在全国叫响“红色摇篮”这一品牌,并使之成为红色旅游中最具震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2.提升旅游品位,打造红色旅游新亮点。近年来,江西各红色旅游基地大力推进红色旅游文化节事开发,提升旅游品位。如井冈山完成了“星火燎原——岁月井冈山”大型红色主题歌舞节目和“红色歌曲——唱响井冈山”大型红歌会。同时,江西正着力于高标准打造旅游新亮点,如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等红色旅游新亮点。
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各红色旅游景点都要进一步改善景区的公路状况和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参观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另外,在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如利用声、光、电等把单调的资源陈列变得活灵活现,使人如临其境,印象深刻。
4.加强红色旅游区域间的合作,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各地要积极主动地搞好区域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在项目选择上统筹兼顾,形成合理分工和相互促进的格局,防止各自为政、争抢项目、自成体系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5.加强对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相对于山水风光游,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的要求更高。他们不仅要通晓当地的革命史,还要了解整个区域乃至全国的革命发展脉络。因此,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
6.稳定红色旅游市场,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发展红色旅游是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红色旅游区所在地政府要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不断推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燕萍:《“泛珠”背景下的江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载《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第9期
[2]余凤龙陆林:《红色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及对策——兼论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启示》,载《旅游学刊》2005年第4期
一、红色旅游发展情况**是**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革命战争年代,支前模范**六姐妹名扬全国,孟良崮战役举世闻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三线军工、知青下乡、水利移民,**人民战天斗地,留有众多遗迹,红色文化资源遍布**。多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基调,以红色遗迹为核心,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已成为**的一张亮丽名片,红色旅游成为**新型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精神为根,以红色文化为魂,把握机遇,大胆创新,先后建设了孟良崮(4A)、岱崮地貌中国军工文化园(4A)、**六姐妹(3A)、大崮保卫战纪念馆(2A)、石龙湾湿地公园(2A)等红色旅游景区,成功打造了“红动中国、崮秀天下、世外桃源”县域旅游形象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发展新路子。红色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一面重要旗帜。以孟良崮、岱崮地貌和**六姐妹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被评为“全国**红色教育旅游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区域品牌价值达到130.5亿元,品牌潜在价值298亿元。
二、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县的红色旅游得到了一定发展,在全市红色旅游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周边县区特别是沂南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在全国的知名度相比,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知名度还不大。孟良崮战役作为红色旅游资源,在省内、国内甚至世界均有一定知名度,但它是作为著名战例举世闻名的,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加上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旅游档次和品位还不高,知名度还不够大。
二是体制机制需进一步理顺,开发建设力度不大。内部管理方面,孟良崮旅游区现有孟良崮陵园管委会、党教办、孟良崮旅游开发公司等多个单位管理使用,在开发、投入、建设、宣传、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清问题。外部表现方面,近年来投入不足,缺乏旅游新业态,游客参与度不高,坐等游客缺乏宣传,尚未形成完整的孟良崮红色旅游开发格局,经济效益不明显。
三是缺乏统一规划。红色旅游是**旅游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县虽然做了一些点上的规划,但是缺少统一的红色旅游形象品牌、红色旅游线路和红色旅游产品,在展示内容上存在雷同现象。
四是红色“旅游+”的文章做得不够。红色是**的一张亮丽名片,红色旅游+绿色+生态+休闲+养生是**旅游发展的重点,只有做好红色旅游+的文章,才能更好地带动**经济的发展。
五是缺乏有影响力的强势产品。我县虽有孟良崮、军工文化园、**六姐妹等具有高价值的旅游资源,但还未能开发出高档次的系列产品,红色旅游业仍停留在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发展初级阶段,缺乏鲜明的旅游总体形象,旅游收入中门票收入比例高,致使旅游产业附加值偏低。
六是资金匮乏,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县里地方财力有限,近期很难拿出资金搞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开发,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红色旅游业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一是编制统一的红色旅游规划。聘请规划设计公司编制全县红色旅游总体规划,整合全县红色资源,形成统一的红色旅游形象品牌、红色旅游线路和红色旅游产品,在展示内容和形式上避免雷同现象。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建议各级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我县红色资源开发给予倾斜,完善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红色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