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1899年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X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思想启蒙
南昌求学接触马克思主义
求得民族解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方志敏自年少起便拥有的理想信念。他立志投考陆军学校,还曾想从事实业,苦做苦积,哪怕是积不到几百万几千万的家私,有多少拿多少,训练中国的海陆军。
五四运动前后的爱国运动使方志敏的思想得到启蒙、政治上逐渐觉醒。
1919年秋,方志敏来到南昌,进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走在南昌大街上,方志敏经常看到洋传教士对中国人的可恶行径,故而愤慨抒怀:“他们自认为文明人,认我们为野蛮人,他们是优种……他们昂首阔步,带着一种藐视中国人、不屑与中国人为伍的神气,总引起我心里的愤愤不平。”
“父亲觉得若是在省城都这样,更不说别的地方了。他在心里憋了一口气。”方梅说,“他在学校学习各种新知识,努力学习英语,阅读《新青年》《东方杂志》等进步书刊,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2年春,他借助词典,阅读了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直接从外文原著中汲取人类先进思想,并在校园里宣传社会主义。这些都表明方志敏在救国方案的认知上有了极大的转变。
在当时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社会背景下,方志敏通过学习、思索、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吃米糠、穿旧衣
绝不给自己搞特殊
方志敏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可是衣着打扮与普通百姓、红军战士毫无异处,有一年冬天方志敏参加苏区群众代表大会,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棉袄冻得瑟瑟发抖,参会的代表们看到心里实在不忍,找来一件新棉衣让他换上,可是方志敏坚决不同意“我绝不能给群众增添负担!我这件棉衣虽然有点破但缝补一下还是可以穿的”,他让人连夜缝补好那件破棉袄第二天接着穿在身上。
在长年艰苦的学习与工作中方志敏患上了肺病,时常吐血身体非常虚弱,有一天方志敏吃饭的时候发现他的碗里是白米粥,他立刻走到战士们中间去看,发现其他人碗里都盛着野菜和米糠,方志敏不禁皱起了眉头,炊事员忙说:你的身体不好,这段时间病情又加重了,同志们都很担心这是给你的病号饭,同志们都赞成,不算搞特殊。
方志敏却说“我们是红军,是人民的队伍,官兵平等是我们的基本原则,任何人都不能例外,大家吃米糠我也吃米糠绝对不能搞特殊”。
他用敌人劝降的纸笔
写下了对新中国的信仰
1935年1月,同数倍于己的敌人苦战七昼夜后方志敏被俘,敌人派说客几次前来劝降,方志敏却对来人讲“真正的革命者只有被敌人残杀,而没有投降敌人的”。
方志敏利用敌人要他“写点东西”的机会写下给同志们的最后嘱托,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方志敏从被关押到南昌“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到英勇就义的六个月间先后写下16篇共约13万字的文稿和信件,其中,他在牢狱里写下《可爱的中国》憧憬着中国的未来“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多少中华儿女为之心灵震撼为之情动肺腑,今日之中国已如方志敏烈士所愿,然而无数的“方志敏”早已在青春之年永远缺席了,一个民族的图存、崛起、强盛离不开革命先辈的奋斗与牺牲,那些为理想信念而战斗的人,是值得世界人民永远怀念的。
在江西省南昌市西郊的梅岭,在这青松翠柏之间,安放着一位烈士仅存于世上的九块遗骨,这位烈士就是方志敏。
方志敏,江西省弋阳县人,出生于1899年8月。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中共江西地方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主要创建者。2009年9月,方志敏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邓小平曾经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方志敏,在狱中文稿中曾多次谈到共产主义信仰,并初心不移、坚定地践行着自己的誓言。坚定的信仰是方志敏崇高革命精神和坚强革命意志的坚实基础,铸就了这位英雄气壮山河的不凡一生。
1924年,方志敏经赵醒侬介绍,在南昌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之初,他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不管阶级敌人怎样咒骂共产党,但共产党终究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无产阶级的政党。它有完整的革命理论、革命纲领和最高尚的理想,它有严密的党的组织与铁的纪律,它有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它有广大经过选择而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党员群众,并且它还有得到全党诚心爱戴的领袖。”
他还记下誓言:“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地引以为荣呵!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从入党的第一天起,方志敏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无论个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都兢兢业业为党为人民工作,理想和信念从未动摇过。
1935年1月底,陷于绝境的方志敏不幸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看守所,并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1935年8月,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
方志敏还在狱中写道:“心平气静地等候着那一刻儿的到来,等候着那一颗子弹,或是一刀!”他强调:“我们必须准备口号,临刑时,要高声的呼,用劲的呼,以表示我们的不屈!”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没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为艰难。方志敏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是因为决不能“抛弃自己原来的主义信仰,撕毁自己从前的斗争历史”。
方志敏,1899年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与当时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不同,方志敏没有走攻打城市的道路。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是“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部主任龙平平这样评价道:他是在农村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应该说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一个比较早的模式,这是一个创造。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方志敏狱中所写《清贫》一文中的名句。当时赣东北苏区的财政状况非常好,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有数百万元,然而他自己每天的菜金,却只有四分钱。
方志敏将军的女儿方梅回忆道:我父亲讲,我手上是有钱,但这个钱是公家的、是老百姓的、是革命的。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当时中央做出决策,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初,方志敏率领的红军组成北上抗日先潜队,被7倍的敌人包围,连番血战后,方志敏在怀玉山被俘。
方志敏被俘后,国民党兵如获至宝,以为终于抓到了一个大官,可以发一笔大财,可是他们搜遍了方志敏的全身。“结果方志敏身上,他除了一支钢笔,一支怀表以外,身无分文。”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部主任龙平平说。
1935年8月,在度过了半年的囚禁生活后,方志敏从容地走上了南昌市下沙窝的刑场。牺牲前他留下了众多的爱国檄文,其中最著名的一篇就是《可爱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