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暴力的管理办法5篇
禁止校园暴力,不跟行为有异常的学生走的太近。让健康与我们相随,让懂事与我们相伴;让聪明与我们相拥,让可爱与我们相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防止暴力的管理办法,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长期以来,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尚需解决的问题,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存在不仅影响到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对医院所提供的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增强对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认识和了解,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改善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对于急诊护理人员的健康以及急诊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本文首先对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然后分析并提出了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策略。
最近几年来,我国发生在医院工作场所的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这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医务工作者的生命健康,医院急诊室是救死扶伤的第一线,这里的医护人员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医疗水平,敏捷的反应和高效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承担着较高的风险[1]。因为这里的护理人员每天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患者以及陪护人员,由于急诊室患者的病情相对复杂,应急性很强,有时还不能得到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支持和理解,护理人员很容易成为工作场所的暴力威胁对象。
1.工作场所发生暴力的原因1.1急诊环境原因:急诊科是医院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工作环境太过嘈杂,问路人员太多,路标不清晰,空间太小,诊室太少,工作压力大。1.2护理人员原因:护士队伍相对年轻化,低年资护士缺乏工作经验,护理技能不熟练,相失知识缺乏,意外事件上报不及时,服务意识不够。1.3患者原因:大部分患者不理解医疗行业,从而产生过高的期望值。-旦感到治疗效果不满意,病人及家属的心情受挫,就容易对医护人员表示不满,从而易导致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医疗费用是引发医院暴力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的发明和投入使用,药品流通和管理混乱等原因,导致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2]。
1.4支持系统:化验报告不及时,住院没有床位,保安不到位,社会舆论,收费处排队时间长,放射科报告不及时,辅助人员少,送标本和检查不及时。
1.5急诊科人员配备不足:由于医生编制不足,在诊室不能马上见到医师,患者与家属将急躁,激动之情迁怒于护士,存在暴力隐患。同时护士一人兼顾多个岗位的工作,急诊护士要负责预检分诊、院前急救、危重病人的送检入院工作,有时不得不离开分诊处,偶尔导致不能及时接待来诊患者,就由治疗护士兼顾,急诊患者及家属均有急躁情绪,一到急诊分诊处见无人接待便愤怒而辱骂,甚至殴打护士。
2应对策略
2.1急诊护理人员自身的应对
急诊室的护理人员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在给予患者及家属医疗上帮助外也要给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同时要体谅和同情患者。急诊护理人员不仅仅要钻研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也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1]。在遇到暴力伤害后护理人员也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保障自身权益和医院的正当权利,同时也要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从而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时刻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杜绝安全隐患,要意识到保护患者也就是保护自己。
2.2完善医院急诊设施及工作程序
医院应加强急诊设施的建设和规划,在细节处充分考虑“从病人出发”,以调整改造为主,适当扩建为辅,强调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着重改善急诊就医环境服务设施服务流程和服务设备,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尤其是在各部门的配合之间,建立多部门、多科室间的协调制度,严格避免互相推诿现象,以提供患者的就诊效率,最大限度的保证抢救及治疗时机,以降低医患、护患纠纷,减少工作场所暴力。
2.3打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设置监控、报警系统,为医护人员设置专门通道与紧急出口,保证在暴力事件发生时,医护人员能在第一时间撤离;为病患及病患家属提供舒适的候诊、接待、治疗环境,保证病患在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在候诊过程中能保持愉悦的心情;门卫、保安需要限制探访者的数量,阻止动机不良的人员进入医院。
2.4政府和社会的应对
医疗场所是一个救死扶伤的神圣的场所。护士更是这个神圣场所的白衣天使。暴力伤害不应该成为护理职业不可避免地后果。维持一种和谐的医疗环境,不仅仅需要医护人员去努力,还需要新闻媒体、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呼吁社会媒体报道医院工作与问题时应从爱护出发,正确导向,促使医患关系向良好方向发展。建议政府部门制定专项处理医疗工作场所暴力的法规,大力打击医疗暴力,使实施暴力者受到法律制裁,对进行不当报道的媒体做出处罚,对有姑息行为的执法人员做出严肃处理。同时积极发挥社区、医院和媒体的作用,普及医疔护理常识,使人们认识到医护工作的特殊性、风险性和局限性,增加理解,减少误解。使全社会合力解决医疗场所暴力这一世界性问题,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的医疗环境。
2.5优化急诊就诊流程
急、快、乱、杂、工作量大是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常态,因,此,优化急诊患者就诊流程,縮短候诊时间,避免空间拥挤,关注患者不良情绪,加强急诊安保系统,从根源上改善就医环境风险,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就医氛围显得十分迫切[3]。
2.6加强护患沟通
良好的护患沟通不仅会使患者和患者家属感到关怀备至,受到重视,还可以建立起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理解、配合及合理的依从性,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减少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基础[4]。因此,急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进行支持性心理护理,以降低患者及家属的应激反应。同时,在沟通交流中,一方面,要把握沟通技巧。护理人员应积极加强社会伦理知识及边缘学科知识的学习,如
心理学、法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人际关系学等,掌握良好的沟通艺术,耐心解释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取得病人或亲属的信任、谅解和配合,从而减少护患纠纷。另一方面,把握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的病情特点、抢救方案、进展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注意事项适时、及时的向患者及家属作一详细的说明和解释,以保证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并避免因护理、治疗效果未到达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而引发护患纠纷。
3讨论
暴力侵害以极高发生率存在于急诊科护士人群。需针对医院特点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与应对措施教育,提高急诊科护士防范暴力侵害的能力。医院场所暴力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问题,而急诊室又是暴力事件的高危科室,急诊室护士是暴力事件最直接的受害者之一[5]。护士作为最直接的受害人之一,应当提高自身个方面素质,正确面对各方面来临的暴力危险,学会自我调节精神压力,培养兴趣爱好。从而以最佳的状态面对工作,面对患者,尽量把暴力伤害降至最低。
(一)预防暴力行为发生的措施
对有多次或恶性暴力行为史或现在具有某些暴力行为征兆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1、适宜的环境:将患者要安置在安静、宽敞、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关掉音响、电视等可能产生的噪音,减少环境的刺激作用。
2、减少诱发因素:适当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如吸烟、打电话、吃小零食;提前或退后一些打扰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项目,如留取检验标本、注射、处理个人卫生如洗澡理发等;暂不安排这类患者参加竞争性的工娱疗活动;不与患者争执等。
3、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鼓励患者以适当方式表达和宣泄情绪,明确告知患者暴力行为的后果;设法提高患者的自信;设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转移患者的暴力意图;告知患者觉得无法自控如何求助等。
4、加强对精神症状的控制:保证药物的供给;把患者可能的暴力倾向及时告诉医生,以便做出及时有效的医疗处理。
(二)发生暴力行为时的措施
1、寻求帮助:当有攻击他人或破坏物品等暴力行为出现时,首先要呼叫其他人员帮助,以便能尽快控制场面。
2、控制场面:疏散围观病员,转移被攻击对象,维持周围环境的安全与安静。
3、解除武装:以坚定、冷静的语气告诉患者,将危险物品放在一旁,然后将其移开,同时向患者解释此物品是暂时保管,以后归还,以取得病人信任;如语言劝说无效,一组人员转移病人注意力,另一组人员趁其不备快速夺取危险物品。
4、转移病人:将患者转移到安静的房间,减少外界干扰。
5、身体保护:患者无法控制自己行为时,可采用保护性约束方式协助患者控制自己。保护过程中需告知其约束的目的、陪伴在旁与其谈话,以降低其焦虑。
6、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躁动不安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如氟哌啶醇,地西泮(安定)等肌注来控制患者的情绪,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用药反应.
成立预防校园欺凌工作领导小组,雷建卢校长为组长、李廷好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年级主任为成员,办公室设在政教处,谭广军任办公室主任。由政教处负责起草预防校园欺凌制度及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各年级按照制度开展工作。
1.要加强教育。要加强对校园欺凌的宣传教育力度,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要利用国旗下讲话、法制教育会、班会、广播站、黑板报、手抄报等教育学生珍爱同学友谊,远离校园欺凌,明白校园欺凌带来的严重法律后果。各任课教师要把防校园欺凌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
2.要加强预防。要组织各级部、各班级对存在的校园欺凌隐患的可能施暴人员进行摸排登记。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要有针对性的处理好。要加强学生在校时间的点名考勤工作,不让学生流入社会。要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班主任要联系家长及时发现和疏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必要时可邀请司法、公安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辅导班,使他们进一步认识校园欺凌将带来的法律后果。要加强大门口和学校院墙的管理严禁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校内,或学生私自外出。学校保安要加强对校园,特别是一些人员少到的地方加强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学校宿舍管理和值班人员要加强晚休时段的学生管理,防患于未然。
3.要及时处置。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造成恶劣影响的要第一时间向区教育局回报,并认真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4.重三防建设。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学校要对校园内的'监控设施加强维护,并安排专人盯防。要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学校分别与全校师生签订学生在校活动安全责任书,明确校园欺凌责任界定。校园欺凌的施暴者是直接责任人,必要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相关老师要付管理责任,对于出现校园欺凌的班级要在班级考核中予以体现。预防和整治校园欺凌人人有责,任何老师或学生发现校园欺凌都要及时制止、通知学校或报警,学校将给予鼓励和表扬。
为深刻汲取近期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教训,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全市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精神,举一反三,强化学校内部管控制度,堵塞安全管理漏洞,有效预防校园欺凌、暴力事件的发生,维护和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和谐。我校决定开展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本次专项治理活动从即日起,至20__年11月26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全面排查阶段(20__年11月16日前)。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工作机制,在本学校内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不间断在线巡查学校监控视频等方式开展特殊时间、特殊人群、特殊区域集中开展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苗头性问题全面摸排,将排查出的问题梳理汇总,建立台账。
(二)集中整治阶段(20__年11月21日前)。坚持问题导向,综合分析研判,堵住安全管理工作各个环节存在的漏洞,集中治理排查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并严格落实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从根本上杜绝履职尽责不到位现象,彻底消除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滋生的土壤。
(三)建章立制阶段(20__年11月26日前)。进一步完善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预防、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关注和关爱力度。要建立档案,形成定期联系和帮扶制度,在做好必要心理疏导的基础上,用法律、道德、纪律、规章等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最大限度的防止校园欺凌、暴力事件的发生。
(一)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职责,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工作机制,把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强化源头管控作为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重要保证;强化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人员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做好预防校园欺凌、暴力工作的工作书面,并把预防校园欺凌、暴力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同教学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二)认真开展法制教育。要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学生明是非、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持强凌弱;让学生知晓基本的法律边界和行为底线,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养成遵规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做到珍爱生命;要密切家校联系,切实加强家庭教育,注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发生。
(三)扎实进行专题教育。要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班队会、主体活动、编发手册等形式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专题教育,提高学生认识欺凌和暴力行为的严重危害性,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要大力开展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的专题培训,提高教职工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为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专题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四)规范学校日常管理。要制定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工作制度,并统筹学校安全工作,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校园欺凌和暴力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和事后干预的机制;各学校要加强师生联系、密切家校沟通,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对可能发生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要严禁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校园,并加强管控,针对重点学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防治工作;在节假日、课间休息及放学时段等教学管控空白期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及定时巡查制度,用制度提高治学水平,推进依法治校,建设无欺凌和暴力的文明平安校园。
(五)联合校园周边治理。要联系协调公安派出所等职能部门做好校园周边安全防范工作,实现人防、物防、技防在防范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方面的深度融合,及时发现并遏制苗头性、倾向性,具有社会性欺凌和暴力事件;大力推进校园及周边区域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的覆盖,实现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的预测预警、实时监控、轨迹追踪及动态管理。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把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集中排查整治工作摆在近期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位置,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专题研究、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负起抓落实的具体责任,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实抓细,确保本次专项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二)精心组织,务求实效。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安排、周密部署、细化工作、落实责任,对发现的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线索和苗头性动向要发现一起、核实一起,并开展必要的教育和惩戒,做到研判准确,处理得当,坚决遏制责任人“看不见”“就这样”等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管控失职渎职现象发生,确保本次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全面彻底、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三)集中排查,全面整改。要做到边排查、边整改,以查促改、查改并进。对排查中发现的可能引发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苗头性问题,及时建立工作台账,逐一制定法制教育、思想引导、问题解决为一体的方案,即要开展思想法制教育,又要注重实际问题解决,切中要害,抓好落实。
由于种种原因,医患之间的紧张情绪愈演愈烈,时有医患之间的恶性暴力事件发生,为了确保医疗环境健康有序、确保医生的身心健康、确保中国医改大计顺利推进,兹制定医疗工作场所防止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草案。一、简介本指南主要分为事前防范、事中应对和事后处理三部分。分别针对医疗场所暴力事件的萌芽、爆发以及善后等不同阶段进行处理。二、事前防范事前防范是指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预先采取或拟定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事前防范可将恶性事故消弭于萌芽之中,是避免医疗场所暴力行为的最有效措施。2.1提高医患沟通的技巧2.1.1增加医护人员与病患的沟通,让患者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病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参与治疗。2.2.2做到早发现、早交流、早处理,把患者病情的转归尽早告知家属。提前和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尤其是患者病情有可能向严重发展时,要提前向患者家属反复交待病情及风险,使其做好心理准备。2.1.3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礼貌修养,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对对方的影响,及时调整用词、语气。无论对患者病情很有把握或对患者疗效预期很差,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时尽量不要使用非常肯定的语气。2.1.4教育患者让其了解医学科学发展的现实情况,很多疾病还没有完美的治疗方案,医学科学正在进步,但不应过于强调所谓的“医学奇迹”。2.2事前做好防范措施2.2.1要有危机意识,纠纷的苗头一旦萌芽,就要想到有演变为“医闹”的可能。2.2.2建议每个诊室和办公室的桌子下面安装隐蔽的紧急呼救按钮,如遇意外可一键呼出,直通医院保卫处或公An部门。2.2.3值班时尽量避免独处一室,切勿背靠大门。2.2.3平时注意锻炼身体,上班时可以穿轻便运动鞋。
2.2.4新入职的员工要及时熟悉工作环境周边的出入口,全体医护人员都应熟悉逃生通道。2.2.5手机设定好医院保卫处及公An部门的一键呼出的快捷键。事先可以编辑好求救短信储存在短信草稿箱中,便于事发时群发求救。2.2.5如有可能随身携带血型卡或在医院员工信息系统中增添这些信息。2.2.6建议医院后勤部门定时检查摄像头及存储设备是否有效。如有可能宜使用广角高清摄像头。2.2.7注意楼梯、走廊及地下停车场等易出现安保盲点地带的防护。2.2.7在诊室和病房集中区域设立安全屋,平时可用作杂物间或休息室,一旦有事发生即可发挥庇护用途。安全屋的大门及门锁需提高防护级别。2.3购买保险建议医院为每一位身处一线的医护人员和保安队伍购买较高额度且保护全面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三、事中应对事中应对是指一旦医疗场所爆发针对医护人员的暴力事件时,医护人员应当及时采取合理合法、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最基本的应对原则是:尽最大可能迅速脱离事发现场,撤退中应防止人身伤害。3.1及时报警。鼓励尽可能多的同事、现场非涉事患者及家属在事发时立即报警。3.2自我保护。使用周边顺手物品用于正当防卫,如利用钢制病历夹抵挡和防护,防止各种钝器和锐器的伤害。3.3及时脱掉白服,混在现场人群当中,以躲避伤害。3.4有条件者应互相扶助,及时逃离现场或躲于安全屋中。3.5个人处境安全后应及时通报上级,并通过医院总值班通知医院手术室进行备血和做好抢救涉事医生和患者的准备。有条件的应果断采取正当防卫的措施。3.7在逃离或抵挡过程中,应注意身上配饰——如眼镜、项链、戒指等——带来的二次伤害。尤其是医护人员近视眼居多,在面时要非常注意保持一定距离,防止眼镜碎片造成的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