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满意度工作开展情况汇报1
一、该市市场主体发展的基本情况
自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以来,该市共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439户,其中企业350户,个体工商户300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7户。截止目前,该市共有私营企业1248户,注册资本292194.51万元,投资者人数3220人,雇工人数25392人;共有个体工商户12620户,资金数额37782万元,从业人员22182人;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86户,出资总额33448.35万元,成员总数3068人。
二、工商部门发展市场主体的主要做法
(一)政策给力催生,营造宽松发展环境。在贯彻落实省局《关于突破性做好市场主体准入工作促进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关于运用工商职能促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的同时,围绕市委、市政府“两市一极”战略的总体部署,出台了《市工商局关于发挥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十条意见》,大胆突破条框限制,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
(二)优化增量举措,推进主体快速发展。一是实施网络登记促“增量”。充分发挥网络登记管理优势,全面推进了网上登记、网上年检,实现了网上年检操作制度化规范管理。二是实施项目参与促“增量”。积极参与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前期论证和行业发展指导工作,对“一核四极”、“百亿园区”建设工程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三是实施全民创业促“增量”。发挥个私协会作用,以发展为主题、以服务会员为宗旨、以推进全民创业为抓手,不断拓展了工作领域,引导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高校毕业生等特殊群体自主创业和就业。四是实施“七有工程”促增量。争取各乡镇政府、村委会支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市场主体“七有”工程。五是实施品牌创建促“增量”。以“直通车”重点服务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和新办企业,上门指导企业开展外在形象和广告宣传,协助办理商标注册和驰名商标申报,实施著名、知名商标保护,加强商标管理和商标战略运用,助推企业成长和提档升级。
(三)改进窗口服务,提升服务发展质效。一是下放登记权限。将个体工商户登记、企业登记初审、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初审权限下放至工商分局,向基层单位下放广告登记、格式合同备案管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实地核查等权限,使个体办照、办证实现属地“一站式”办理,为市场主体准入提了速增了效。二是简化登记手续。把所有过去由企业自己到市局审批的流程改变为全部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内部流转,实行一站式办结。三是开辟绿色通道。在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和各分局登记窗口设立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登记“绿色通道”,实行申请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的“三优先”。四是提供延时服务。在登记窗口设置午间延时服务岗,为特殊情况的办事人员提供业务咨询和名称预先核准、企业设立、变更、备案、注销、发照等各类注册登记服务。五是强化岗位责任。积极推行窗口工作人员着装上岗、工作日双签到、离岗告示、工作人员承诺制度,促进登记注册服务窗口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四)健全保障机制,打造主体发展合力。一是领导机制。制定《市工商局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健全了领导机构,完善了工作制度,明确了工作责任,夯实组织了基础。二是落实机制。信息专报,定期《市场主体分析报告》,上报市委、政府,供领导决策参考;主动向市委政府的汇报,取得了市委政府领导的支持,市政府将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纳入对乡镇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信息共享,定期与劳动保障等部门通报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和工作进度;加强内部配合,系统内健全共同参与、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强化外部协调,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完善了部门之间联系、协调、协作机制。
三是考核机制。把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完善落实创业政策以及提高创业服务质量等工作,纳入优化发展环境和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分值比重,加强督导检查,全局上下形成了关心就业、服务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当前影响该市全民创业和市场主体做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
市全民创业和市场主体做多做大做强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创业氛围不浓、意识不强、底气不够、资金不足、项目不多。
其一,受大环境影响,缺乏市场主体大发展的氛围。该市相当一部分群众创业只满足于混日子、谋生计,创大业、干大事的观念比较淡薄,一些创业者沉湎安逸,小进则满,小富则安,习惯于守摊子,不愿放开手脚大胆干。在创业过程中,由于信息来源不广,交流少,也制约着创业者的创业行为,较多想创业人员在投身创业之前,对市场把握不准,信息了解不多,使得想创业又方向不明,普遍存在不知怎么干、干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在服务方面,主要表现在,行政审批程序繁琐,手续复杂;创业环境不优,使得创业者在投身创业之前忧心忡忡、犹豫不决。
其二,资金的短缺也是制约全民创业的重要因素。对于想创业、刚起步创业或二次创业者来说,他们都需要资金支持,而大多数创业者自有资金有限,民间融资、银行贷款又很难,使得创业举步维艰。融资难、贷款难成了影响全民创业的最大问题。
其三,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也存在诸多问题。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后,当事人感受最直接的不是利益的增长,而是成本的增加、费用的增多、麻烦的增多。原来以个体工商户形式存在时,按定额纳税即可,不需要建账、聘请会计,不需要按月申报,不需为雇工缴纳养老保险。而转企升级后,一切都要按照企业的要求管理,每个月要向税务部门申报纳税,而且税率也相应提高;对雇工养老保险的缴纳要求也比以往严格许多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个体户转型升级的积极性。
其四,地方出台的政策措施法律效力问题。近年来,省局、市局以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市场主体增量的政策措施,但有一部分政策措施虽然很受广大创业者的欢迎,但与《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相冲突,比如允许公司设立登记时首次出资低于注册资本总额20%的规定,与《公司法》第二十六条“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规定相冲突,导致基层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左右为难。
四、市场主体对发展政策及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一是在办证程序上开辟“绿色通道”,尽量简化手续,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二是在一些税费上实行减免收费,如房产抵押贷款重新评估时,费用应减半征收。三是对个体工商户转型为私营企业的,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对私营企业扩大规模的,地方政府应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四是对离岗创业的干部在3年内要实行保编制、保基本工资、保医保、保社保和保连续计算工龄的“五保”政策,让他们放手干、大胆干,无后顾之忧。五是严格兑现各项优惠和鼓励政策,将全市所有各项优惠政策重新梳理,加以整合,以文件的形式进行公布,并坚决贯彻执行,政策落实情况可由全民创业综合服务机构监督执行。六是加强创业培训,重点抓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创业主体的创业能力。七是要搞好信息咨询服务,积极为创业者提供相关的创业信息服务,为创业者指路引航。八是采取多种措施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引入民间资本,增加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对市场主体的贷款额度;加强对股权出质、动产抵押物登记的宣传力度,帮助各类市场主体拓宽融资渠道。
五、突破性做好市场主体大发展、大提高工作的建议
(一)用活用足政策促增量。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创业资本,鼓励更多的自然人和社会组织成为市场主体。允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投资能力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作为股东或者发起人投资设立公司(不含一人有限公司),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设立公司(含一人有限公司)或其他经济组织,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除外。
(二)因地制宜服务重点项目促增量。根据省委加快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要求,以为中心的沿江地带将被建成我国最大的水电供应中心、综合性原材料生产基地和世界级旅游区。作为连接和的关键节点,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是、湘西和川东一带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要冲,拥有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相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素以“三峡门户,川咽喉”著称,已成为、、重庆三地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必经之地,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和坚实的工业基础,向东可以承接产业转移,向西可以充分利用该市的交通与物流资源优势,承接西部资源输出。
(三)挖掘旅游资源促增量。虽无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可以充分利用大旅游的辐射与外溢效应,充分整合境内的安福寺桃花园、沙浪奇观等旅游资源,改善和美化城市人居环境,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加旅游收入,并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充分发挥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市场主体满意度工作开展情况汇报2
尊敬的**市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场主体是稳增长之基础。****年,市经信局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见苗浇水,精准施策,全力推进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产值过百亿工业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产值过五十亿工业企业新增两家,产值过**亿工业企业达到**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家,净增规上工业企业***家,规上工业企业新增数和净增数均居全省第*。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家,居全省第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家,其中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家;新培育单项冠军企业**家、单项冠军产品**个。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政策引导,提振企业信心。认真落实中央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在政策加码、政策宣传、政策兑现上打出一套“组合拳”。对首次新进规工业企业,给予**万元资金奖励;对首次进规后连续*年主营收入保持**%以上增长的,给予**万元奖励。对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一次性奖励**万元。****年出台《**市支持工业企业降本增效若干措施》,印发《**市区工商业用气价格临时补贴实施方案》,对合同外工业用气差额的**%由财政补贴。将企业上市奖励资金提高至***万元,强大包装在香港成功上市。在政策宣传上,精心梳理国家、省级、市级惠企政策,制定一业一策、一企一单,通过新闻发布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深入开展“政策找企业、专班抓兑现”专项行动,分园区开展政策解读,编制规上企业可享受政策清单,推行政策落实情况“上墙”公示,确保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在政策兑现上,全年对***家新“进规”企业、**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合计奖励****万元。设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为***家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贷款**.**亿元。将企业培育纳入县市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考核,市本级设立***万元“稳规进规”奖励资金。
二、坚持链式思维,统筹企业培育。良好的产业生态是最持久的竞争力。按链式思维,不断完善企业上下游配套、产供销协同、大中小融通的产业生态。加强规划设计。印发《**市制造业主导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要点》,推进制造业建立**条产业链,为每条产业链确立了一名链长、一个牵头部门、一批链长单位、一个链主企业,建立了链长负责抓全面、牵头单位抓统筹、链长单位抓落实、链主企业抓引领的责任体系,每条产业链明确主攻方向、重点布局、龙头企业、招引方向、工作目标,建立一月一通报,双月一会商,季度一考核,半年一研究,年度一结账运行机制,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达到*个。开展专业研究。聘请省半导体协会、中科产研院、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第三方智库,对产业链开展专家问诊,为专业园区、专项政策、专业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市经信局持续开展**工业大讲堂、青年干部读书班、产业链夜校等活动,提升干部链式思维、赛道观点、小切口研究能力,着力培养懂经济、懂产业的专业化干部队伍。分产业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纺织服装、光电子信息等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联盟,开启链上产、学、研、用、金、才深度对接合作之旅。聚焦强链补链。邀请徐卫林院士为纺织服装产业把脉问诊,黄梅成立纺织服装技术研究院,谋划印染循环产业园等一批补短板项目。麻城推进石材“六个整合”,买全球卖全球已见雏形。深入推进产业链招商,优先引进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项目,全市签约招商引资项目***个,同比增长**.**%。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投资***亿元,同比增长**%。特别是引进三利谱偏光片、TCL智能制造产业等与武汉产业同链项目**个,为企业培育注入“源头活水”。
三、坚持优化服务,解决企业难题。推进“双千”行动。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实行市级领导包保龙头企业,市直部门包联重点企业,县市区包扶规上工业企业,市场主体评价,“三级三包一评价”工作机制,抽调****名党员干部,包保服务企业****余家。印发服务规范和问题解决流程图,建立问题“发现—汇总—交办—解决—反馈”闭环运行流程,市级层面帮扶***家企业。开展“定向服务”。按照规上工业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四个梯次建立企业梯次培育库,一对一帮扶,面对面辅导。全年举办**工业大讲堂*期,举办专精特新、食品安全、质量体系、*G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等培训**余场次。免费为**家企业开展技改诊断服务,催生了一批技改项目实施。全年实施技改项目***个,完成技改投资***亿元。针对“退规边缘”企业,逐一把脉问诊,力促复产达效。依托*家示范平台和*家示范基地服务体系,开展专业服务活动。如我市金信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累计为专精特新企业直接融资****万元,提供创新和技术服务**批次,开展管理咨询服务*次,市场开拓服务*次,培训服务*次,法律咨询维权服务**次。加强人才服务。聚焦制造业主导产业链建设,引进培养“十大制造业”产业高端研发人才**人、创新创业人才***人、经营管理人才***人、一线技能人才****人;同时,帮助****家企业,招聘解决用工*.*万人。扎实开展“万名专业人才智汇基层”和“千名人才服务基层”行动。引进**名省派“科技副总”,遴选**名专家人才到县级园区担任产业发展特派专员,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个,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营造了“以产聚才、以才促产”生动局面。
汇报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市场主体满意度工作开展情况汇报3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创优营商环境各项工作部署,坚持立足职能职责,采取有效措施,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强化工作保障。一是组织制度到位。及时调整成立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各科室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起草制定市局《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优化全市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主体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202-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任务和责任分解》和企业开办、企业注销、市场监管以及知识产权提升方案升级版等制度文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学习传达到位。先后组织召开市局党组会议、全市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以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专题会和营商环境评价工作部署会等会议,学习传达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要求,总结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安排部署优化营商环境、电视问政等重点工作任务。三是宣传引导到位。在市局网站开辟专栏,及时公布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发布市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动态,切实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宣传。推出市局“十不准”,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四是工作落实到位。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年度工作要点等要求,围绕上级关于营商环境工作的部署要求、通报精神和反馈的问题等,强化工作部署,压实工作责任,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和整改工作。
(二)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开展企业开办、注销提升行动,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全面推进企业开办“六个一”体系建设。完善综合服务窗口,建设完成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系统,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完成。市场主体加速增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万户,总量达**万户。设立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退出效率。今年以来,全市注销企业**万户。优化审批服务,出台《优化生产经营主体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对相关企业的申办、变更等行政许可事项,在适用范围内实行告知承诺,取消发证前现场检查或者实行先批后查。根据政务服务网阜阳分厅公示的行政许可(备案)事项“承诺时限”,持续压减办理时限、环节,对不需现场检查的行政审批(备案)事项,办理环节减少为2个环节。
(三)全面提升监管效能。深入开展市场监管提升行动,出台《202-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202-年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工作计划》等文件,确保日常监管“双随机”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市**家单位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累计抽查市场主体**家。实施跨部门协同监管,制定《部门联合抽查实施办法》等,督促市直各部门按照抽查清单事项相连相近、监管互补和业务实际需求等,积极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有效对接,合理确定随机联查部门以及随机联查的事项、发起方式、抽查比例等。
(四)扎实开展知识产权工作。落实《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大力培育高价值专利和知名品牌,202-年,全市新申请发明专利**件,获发明专利授权件.截至目前,全市有效发明专利共有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全市商标注册申请量1**件,新核准注册商标**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件。推动专利商标混合质押,办理专利、商标质押**笔(件),融资金额**亿元。
(五)全力服务企业发展。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工作,开展政策宣讲**场次,调研企业**家。全面推进“个转企”工作,累计完成“个转企”**户。做好市级领导调研走访“四送一服双联”企业复工复产和包联项目推进情况的联络、协调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四送一服双联”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组织质量管理和检验检测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到包联企业开展“质量提升”帮扶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操作性、稳定性仍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力度应进一步加大。三是我市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知识产权工作发展不平衡。
三、下一步工作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我局将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职责,确保市场监管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持续开展企业开办和企业注销提升行动。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规定,统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减环节、压材料、降成本、提效率,完善企业开办“一网通办”系统平台。围绕破解企业注销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进一步深化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简化普通注销登记程序,切实破解企业注销难题。二是持续开展监管提升行动。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确保到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部门全覆盖、抽查事项全覆盖、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严格监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抓好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共享。三是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提升行动。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率,夯实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基础。大力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保持商标注册持续稳步增长。积极推进商标、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提升。四是持续强化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持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评价工作的政策措施。认真梳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深入剖析存在问题原因和症结,完善工作措施,及时补缺补差,确保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有序开展、确定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