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设计(14篇)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么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该怎么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设计,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传统故事、传统活动,知道中秋节历史悠久,懂得“中秋月圆”的原因,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感受亲情。
2、正确对待中国传统节日和外国节日,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文化娱乐活动,针对如何更好地庆祝中秋节的论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从不同途径搜集节日的信息,对中秋节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中秋节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中秋月圆”的原因。
2、体会节日背后的历史含义和文化底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对民族传统佳节产生进一步了解和参与庆祝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民风民俗、名言佳句。
教学过程:
一、以图激趣,导入:
1、媒体出示:中秋圆月、背景音乐
2、师:看了图,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首先想到的是中秋呢
板书:中秋月圆
3、小结: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中秋节也是中华民族象征着团圆的传统节日。所以,我们把圆月和中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二、联系自己,畅谈中秋感受:
1、过渡:中秋节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为什么常借中秋节月亮最圆时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愿望,人们又是怎样来庆祝中秋节的呢带着这些问题,继续我们的探究学习。
2、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将其中最深刻的印象呈现出来,说说我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学生讲述对中秋节的印象,交流各自家中的过节方式。)
①教师启发引导:爸爸、妈妈为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些什么(赠送月饼,全家团聚。)
②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表达一份孝心。)
③小组讨论: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才能体现对父母的一片孝心呢
(孝敬长辈,争获孝敬章)
3、小结:你们的中秋节过得真有意义,令人难忘。
三、了解来历,感受中秋节悠久历史
1、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关于中秋节的资料,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2、学生交流中秋节来历。
嫦娥奔月的故事;
唐明皇想念月宫;
谷物丰收,人们拜祭;
……
3、小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民间传说很多,究竟哪个更准确,我们已无法证实了。但是,根据史书记载,唐朝初年,中秋节就成为固定的节日,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4、出示:中秋月亮的图片
思考:每个月的农历十五都有圆月,为什么把中秋节放在每年的八月十五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说说你的想法,在书上找找答案。
5、小结: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分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空气中水汽较少,透明度较好,月亮便显得特别明亮。又因为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6、中秋早知道。
(1)指导学生学会查阅日历,了解今年中秋节的具体时间。
①小组合作:查一查今年的中秋节。
②了解公历与农历的区别,并在日历上加以辨认。告诉学生:中秋节指的是农历,与每年公历的日期都不一样。
③查看日历,将日历中上下日期对应起来,找到今年的中秋节是公历的几月
几号。(公历:10月6日)
(2)说说两个特殊的日子。
师:今年的中秋节是10月6日,正好在国庆长假中。2002年的中秋节正好是10月1日,还记得是怎么过的吗2005年的中秋节是9月18日,你知道9月18日是一个怎样的日子
媒体出示:勿忘国耻
学生讨论交流。
活动目标:
1、能回忆我吃过的月饼,在月饼上画出图案。
2、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引起对中秋节活动的兴趣。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材料:水彩笔、范例、纸环境:幼儿在家尝过各种各样的月饼活动过程:
1、回忆讲述:我吃过的月饼是什么样的?月饼上有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幼儿、老师一起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图形上画出图形,可以是自由的',也可以是按规律排列的
3、幼儿练习,鼓励幼儿能大胆作画
4、展示讲评:我画的月饼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一、活动主题确实定和活动背景
中秋节前几天,节日的气氛渐浓,超市中各式各样的月饼琳琅满目,村子里月饼加工点,排起了长队,浓郁的香味很远就能闻到。学生在课下有关月饼和中秋放假的话题也多了起来,有两三个心急的学生静静把月饼带到了学校。李梓萌同学问我们:“为什么中秋节要放一天假?圣诞节为什么不放?”于是活动主题便在所见所闻中酝酿。我便以“走近传统节日”为载体,用最亲近生活的地方资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展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力量,弘扬民族文化。
二、教学活动目的及内容
1、亲自参加月饼的`制作,了解制作方法,品尝月饼。培育学生动手动脑力量。
2、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初步了解月饼的象征意义。
3、激发学生的探究_,培育学生的主体参加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4、为学生供应一个张扬共性的舞台,培育学生制造性的人格。
5、搜集有关中秋的诗词歌赋、月亮的美称等,做好信息查阅、调查和收集力量。
三、活动规划
1、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做好活动前的预备工作。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制定小组规划,确定人员分工
3、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其相关资料。
4、在将近中秋节那天跟大家一起带月饼、尝月饼、并拍照留念。
四、活动重难点
学生通过调查、发觉新问题、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把握思索方法,提高实践操作的力量,乐观完成小组安排到的任务。
五、活动安排
引入话题,确定主题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也是一个布满节日气氛的季节。再过一些时间,一个中国的传统佳节就要到了。大家知道是什么节吗?——对了,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每年的中秋节我们都将与亲人团聚一堂,吃月饼、赏明月、叙亲情、享欢快。可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要如此重视这一天吗?想不想了解这一节日的来历?围绕这个节日人们都用哪些方式庆祝呢?对这个富有浓浓人情味的节日,你喜爱吗?(喜爱)但你们对中秋有哪些了解?又有怎样的体验呢?面对“中秋”这个词,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预设:
(1)我想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2)我想知道这一天每个人都要吃月饼吗?
(3)我想知道为什么中秋要吃月饼?
(4)我想知道一些关于中秋的传奇、故事等。”
(5)我想知道现在有多少种月饼?他们的价钱怎么样?哪一种吃?”
(6)我想知道月饼究竟是怎样做出来的?我还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7)我们家乡的中秋有哪些活动,哪些习俗?
(8)中秋只是汉族的节日吗?别的民族过中秋吗?
目标:
1、知道月饼是中秋节使用的中国传统食品。
2、尝试在油泥上用压、刻、缠绕、团的方法制作月饼。
3、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预备:
1、月饼图片及实物若干。
2、油泥、泥工板、牙签、雪花片等压模工具
3、收集各种月饼盒。
4、《幼儿画册》(第一册26、27页)
过程:
一、观赏各种月饼盒,了解月饼盒盒上图案、颜色所表示的'意义。
(1)请幼儿自由结伴观赏自己带来的月饼盒。
(2)利用《幼儿画册》,介绍中秋节相关传奇,如嫦娥奔月。
(3)集体观赏月饼盒,了解月饼盒盒上图案代表的含义。
二、观赏月饼并品尝。
(1)出示“月饼”礼盒,师幼一同观看月饼。
(2)请幼儿介绍自己吃过的月饼是什么外形的,什么味道的。中秋节,月亮圆圆,月饼也是圆圆的,上面会有一些漂亮的花纹,有的还有美丽图案。
(3)请幼儿品尝月饼。
三、做月饼
(1)介绍橡皮泥以及泥工板。
(2)(引导幼儿探究做月饼的方法:想一想、试一试,怎样把橡皮泥变圆。
(3)个别幼儿示范探究的方法,教师引导幼儿争论团泥、按压等方法。
(4)幼儿制作:重点在团聚后压扁的力度上。
四、将幼儿制作的的“月饼”放在展台上相互观赏。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中秋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中秋节简介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活动二】中秋话习俗
1、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2、月饼欣赏
(多媒体课件:月饼)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中秋讨论会
讨论:对于现在的高价月饼现象怎么看?
3、主持人小结: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中秋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品尝月饼。
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20__年9月
三、活动准备:
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
八(1)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 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队员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老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老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老师问: 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2)、老师: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6)指名背诵《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三、 中秋佳节话月饼
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老师:队员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 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老师:展示月饼事物,并简单介绍圆形设计的格式。(对称、均衡)
(2) 动动手,设计一个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背景播放轻快的音乐)
(3)队员作品欣赏。由队员自己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
2、举办月饼宴
老师: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
师:你吃的月饼是买的呢,还是别人送的'?谁送的?
老师:为什么要送月饼?(过团圆节,送月饼表示和家人团圆。)咱们中队也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你们愿不愿意和全体队员一起过这个中秋节?(板书课题)
① 送月饼:
② 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
四、中秋灯谜
1、老师: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这天会有灯会,其中一项就是猜灯谜。得月楼前先得月。猜一字(棚)
2、重逢。猜一字(观)
3、举杯询包拯。打一句宋词(把酒问青天)
4、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正大光明)
五、游戏:“月”字组词接龙。
要求:以“月”字开头组词,以“中秋节”收尾。
优胜:组词过程短者获胜。
六、老师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某某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时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感谢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一、活动设想:
学校周计划中要求以诗歌朗诵为主题,但不拘泥于此,形式多样可自行组织。所以,此次活动加入了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竞赛音乐欣赏、图片欣赏、视频等,内容较丰富,可以拓展学生视野。
二、活动目标:
1、中秋即将来临,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朗诵,是同学们能自主参与到活动中,增强自信心,提高朗诵能力。
3、查阅有关中秋节的资料,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一些传说、习俗等,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情的熏陶。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民族精神。
三、活动准备
1.精美课件
2.学生报名(朗诵的诗歌名、配乐等)
3.查资料知道有关中秋的风俗或故事
4.确定主持人(我)
四、活动过程:
(一)、引入:(配乐(琵琶语))
时光的车轮年过一道道深深的痕迹,留下金秋的收获;
皎洁的月光传达的是一种真切的思念,向往中秋的团聚。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团圆幸福的渴望,感受古圣先贤的中秋情怀,体验诗歌中月的美丽,情的芬芳。让我们真心祈祷,祈祷大家明天会更好,真心祝福,预祝大家中秋快乐。八一班“中秋诗歌朗诵会”正式开始。
中秋节在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已经成为表达美满、和谐、团圆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成为团结、庆丰收的象征,但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内容。此时此刻,就让我们随着美妙的旋律走进诗的海洋。
(二)、诗歌朗诵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月亮》
诗歌总是那么优美,或忧伤,或活泼,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请同学们评价,并选出优胜者。
(三)、说一说(多媒体展示)
1.本地的中秋风俗有哪些?(学生互相交流,自由发言)
2.你知道那些有关月亮的传说或故事?(在皎洁的月光下流传着各种传说和神话故事,让我们交流收集的典故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等)
3.有关中秋的起源(①中秋月饼到底出现于什么时侯?②有关月的成语和典故)(竞赛,优胜者可获中性笔)
4.欣赏视频《中国民俗大观——中秋节》
(四) 朗诵
教师以饱含激情的语调朗诵: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五)、教师小结: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特点。通过今天的学习,现新同学们对此也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传统文化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种子, 只要心里播下这粒种子,它就会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生根、开花、结果,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弘扬我们的传统。
最后,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之际,共祝福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学业进步。
五、活动结束
在 王菲 主唱(水调歌头)的歌声中宣布活动结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黄山的有关资料。
2、过程与方法:背诵有关黄山的诗歌,了解黄山的文化底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
出示黄山的有关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黄山的美,导入新课。
二、自学生疑。
1、学生阅读李白的《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和郑震的《晓看黄山》,划出疑难语句。
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疑难
3、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并提出疑问。
4、讨论探究:
哪些诗句写了黄山的自然风光?你能描绘一下吗?
三、合作探究,探究明理
(一)介绍黄山的情况
1、地理概况: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黄山山系中段,是黄山的精华部分,也就我们要游览的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它在黄山市境内,南邻歙县、徽州区、休宁县和黟县,北连黄山区;这五个县、区也都属于黄山市管辖。
2、名称由来:
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传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个说法,就在天宝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意思是,这座山是黄帝的山。从那以后,黄山这个名字就一直到现在。
3、特色介绍:
黄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这里竞秀,峰峰称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韵。黄山奇峰到底有多少,还没有一个确切数字。历史上先后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近年又有10座名峰入选《黄山志》。这80多座山峰的高绝大多数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莲花峰最高(1864米),光明顶次之(1841米),天都峰排行老三(1829.5米),这三大峰和风姿独秀始信峰(1683米)。
黄山有“四绝”,排在第一的当是奇松。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黄山到处都生长着松树,它们长峰顶,长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其次是,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从总体来说,黄山松的针叶短粗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松树,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各个不同,都有一种奇特的美。人们根据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神韵,分别给它们起了贴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龙爪松、探海松、团结松等等。它们是黄山奇松的代表。
怪石,是构成黄山胜景的又一“绝”。在黄山到处都可以看到奇形怪异的岩石,这些怪石的模样儿千差万别,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都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在121处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飞来石”、“仙人下棋”、“喜鹊登梅”、“猴子观海”、“仙人晒靴”、“蓬莱三岛”、“金鸡叫天门”等。
再说云海。虽然在中国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黄山云海那样壮观和变幻无穷。大约就是这个缘故,黄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黄海”。这可不是妄称,是有历史为证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学家叫潘之恒,在黄山住了几十年,写了一部60卷的大部头书--黄山山志,书名就叫《黄海》。黄山的一些景区、宾馆和众多景观的命名,都同这个特殊的“海”有关联,有些景观若在云海中观赏,就会显得更加真切,韵味也更足了。这些也都证明,“黄海”这个名字是名副其实的。
最后,介绍一下温泉。我们常讲的和游览的温泉是前山的黄山宾馆温泉,古时候又叫汤泉,从紫石峰涌出。用它命名的温泉景区,是进入黄山南大门后最先到达的景区。温泉水量充足,水温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质良好,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对皮肤病,风湿病和消化系统的疾病,确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只能浴,不能饮;过云说它可以饮用,是不科学的。
除了“四绝”之外,黄山的瀑布、日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壮观和奇丽的。
黄山,山高陂陡,溪流从高山峡谷中奔涌出来,从陡谷悬岩上飞落下来同,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就是黄山温存的生动写照。黄山瀑布很多,最壮观的有“九龙瀑”、“人字瀑”和“百丈瀑”。
黄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烂漫;夏季清凉一片,处处飞瀑;秋天天高气爽,红叶如霞;寒冬则是银装素裹,冰雕玉砌。黄山确实是一个旅游、避暑、赏雪的绝好去处。
(二)品味体会:
阅读课本中有关黄山的诗歌,进一步体会黄山的美及文化内涵。
四、拓展延伸:
1、你是否去过黄山?谈谈你对黄山的感受。
2、简述黄山四绝。
3、写一篇游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秋节的一般知识,鉴赏中秋节诗词。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能够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这首词,你知道词里提到的是哪个节日吗?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写了中国哪一个传统节日?(中秋节)
2.从词中可以看出中秋节的哪些风俗?
①赏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②团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秋节的探索之旅。(板书课题)
二、探究明理:
(一)中秋节有关知识
1、中秋节的来历
①中秋节起源于远古拜月敬月之风。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
②《唐书〃太宗记》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此时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充满了浪漫色彩,玩月之风大兴,中秋节得以形成。
③北宋时,中秋节成了春节之后的第二大节日。
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④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臵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2、中秋节的别称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3、中秋传说
①嫦娥奔月
版本一:早期的记载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是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要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了仙,却被罚变成丑陋的蟾蜍在月宫捣不死之药。
版本二: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②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③吃月饼与朱元璋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④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原是道教掌故之一。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服用这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代文人写诗作词,也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
⑤唐玄宗游月宫
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在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4、中秋习俗知多少?
同学们,你知道各地的习俗吗?不妨讲给大家听听。
(二)中秋诗词赏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树枝上安歇着鸦鹊。夜深了,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
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华武术的风格、作用,对中华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根据图示大胆探究马步、弓步、掌、拳等武术动作,会用动作表现音乐的特点。
3.萌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武术动作。
2.教师教学资源《中国功夫》(音频、视频);武术动作图示;北京奥运会、春晚节目中有关武术的视频。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歌曲《中国功夫》,感受音乐强悍、有力的气势。
提问:这首歌曲,听起来怎么样?你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你对歌曲的感受?请幼儿用动作自由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2.幼儿自主探究武术动作,感受中华武术的风格。
提问:为什么大家喜欢中国功夫?武术有什么用?
小结:中国功夫可以帮我们强身健体,还可以用来保护自己。武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武术动作变幻多端、刚劲有力,用武术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是最合适的。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当中,孩子们的表现很积极,而且兴趣较浓,和老师的互动很好,目标基本完成。但由于人数较多,在活动中的常规较乱,有个别幼儿出现捣乱的现象,在以后的活动中,应在组织活动的常规养成和纪律性方面加强教育。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明确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恶劳,处处依赖别人的行为;对自己表现出来的依赖性感到害羞。
2、引导学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树立自强自立信念。树立报国志向,培养回报社会的美好愿望和信念
3、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献身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强不息,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难点:由认识自强自立到持之以恒,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教学方法:
情景体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强
通过观看《2009年国庆大阅兵》视频、图片,让学感知中国人民子弟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国防取得成就正是国家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强
通过学习教材内容:
(1)孙膑身残志坚,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兵法的学习和研究,他对前途充满信心,就是在这个信心的鼓舞下,孙膑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终于消灭了庞涓,并最终写了《孙膑兵法》。
(2)司马迁忍辱著《史记》,让学认识《史记》是伟大志向和自强不息精神的结晶。
(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充分体现了徐悲鸿那自强自立的精神。
(4)“轮椅作家”张海迪,五岁时因患病,下身瘫痪,她却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用镜子看书的故事更充分说明荣誉的花环属于自强者。
让学生认识教材中人物的自强不息精神,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三、深层感悟
1、从古今自强不息的人物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材,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欣赏歌曲《爱拼才会赢》
四、凝聚升华
让学生认识要自强自立,做生活的主人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活动目标
1、知道十二属相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增强幼儿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2、能说出自己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属相,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关心。
3、知道属相共有十二种并包括哪些动物。初步了解其顺序,重点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动物。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了解自己父母和其他熟悉的人的属相;丰富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2、教具:十二属相的大图片一套;动画课件《十二属相的故事》
3、每名幼儿若干小动物图片(其中抱括十二属相)。
4、彩带若干条。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年龄及属相,并说一说自己所熟悉的人的属相。
二、通过观看动画《十二属相的故事》,知道属相有十二种及分别是哪十二种动物。
1、师:属相到底有多少种?又都有些什么动物?听了下面这个故事你们就知道了。
2、教师播放动画课件《十二属相的故事》。
3、看完动画,教师提问:
属相有多少种?
十二属相包括哪十二种动物?
(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动物图片,不要求幼儿按顺序)
4、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了解十二属相的顺序,重点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动物是谁。(教师同步调整十二属相的顺序)
三、通过操作活动和音乐游戏,加深幼儿对十二属相的认识。
(一)幼儿操作活动:
1、请幼儿在若干动物图片中将不属于十二属相的小动物找出来。
2、请幼儿把自己找出的图片给老师和小朋友们看一看。找对的交给老师,找错的`,请幼儿将它送回去。
(二)音乐游戏。
1、引导幼儿回忆曾经做过的音乐游戏《猜面具》,并说一说歌中是怎样描述小动物的。
2、启发幼儿将原来的歌词替换成十二属相中的小动物。
如:我是小鼠,吱吱吱吱叫。
3、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
4、当唱到“吵醒了小马”时,教师启发幼儿说出今年是蛇年,还没有过完,不能现在就把小马吵醒。
四、通过了解十二属相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拓展幼儿的思维。
1、幼儿讨论:外国人有没有属相?
2、教师介绍:十二属相是中国人很早很早以前发明的用来纪年的。(纪年就是选一种东西做为某年的标志来代表和表示这一年)所以外国是没有属相的。象属相这样在很早很早以前就产生或发明的好的有用的事或物,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直到现在还在继续,我们就可以说它是传统的。
3、启发幼儿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传统的事或物。
五、结束部分:通过让幼儿说一说“过年”的所见所闻,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扭起秧歌来。
延伸活动:
小小中华传统文化展
收集各种各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服装服饰,通过展览,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激发幼儿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一、班会活动背景:
我们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礼、仁、孝三个方面。
“礼”也就是说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按常规的要求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并引导学生自觉思考自己应如何改进不规范行为后面的心理动机是什么?从内心深处触发悔过革新的想法,促其走向成熟,带着纪律意识步入社会。
“仁”就是指爱仁,讲仁义,讲友爱,讲爱国。
“孝”就是指对父母有“孝心”,对长辈有尊崇之心,对社会有责任心,对国家有忠心。
二、班会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做人之道,以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在习惯中升华个人品质。
三、班会活动准备:
1、物色好主持人。
2、准备材料。
3、节目排练。
四、班会活动过程:
(一)举文言名句。
甲: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出自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乙: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甲: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乙: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二)引入活动。
甲:这些文言名句大家耳熟能详,它们在礼、仁、孝三个方面蕴涵着丰富的意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乙:“礼”也就是说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带着纪律意识步入社会。
甲:“仁”就是指爱仁,讲仁义,讲友爱,讲爱国。
乙:“孝”就是指对父母有“孝心”,对长辈有尊崇之心,对社会有责任心,对国家有忠心。
甲:是啊,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们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
乙:这也是它们吸引我们的主要原因,我想我们都愿意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力。
甲:我们愿意多多地与朋友们分享中华文化的精华,愿意奋力探索已经被淡忘的远古文明,愿意接近每一个朴素的古老民族。
合:我们的视野纵贯千古,横及八荒,遨游驰骋,此乐何及?《传统文化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三)活动过程:
甲:记得西方的经典名言中有这么一句:“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觉得这一句话非常好,适于思考,更适于身体力行。
乙:对,记得在初一的时候班主任赵老师就在班中强调过“静、净、敬、竞”的原则,帮助咱们养成守纪律、爱干净、知尊敬、敢竞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甲:下面请几个同学谈谈对这几个字的理解。(节目1)
乙:是啊,在“班荣我荣,班耻我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中,现在我们初二(1)班整个班级呈现出一派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生机勃勃的气象,得到了众多领导、老师以及同学的赞扬与肯定。
甲: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团结互助,我们班的凝聚力才会强,集体力量才会大,面貌才会蒸蒸日上。请听合唱《团结就是力量》(节目2)
乙:我们如果能从学生时代就养成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带着纪律意识步入社会,那我们就会取得很优异的成绩的!
甲:下面,请同学讲班中团结互助的感人故事。(节目3)
乙:这就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礼的重要性啊!我们在这个温暖的集体中,就要用班规校纪约束自己,争当品国学、懂文明、讲诚信、知责任,能上进的文明中学生啊!
甲:是啊,记得初一时我们就学过“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乙:愿我们讲仁义,讲友爱,都能成为朋友!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感谢所有给过我们帮助的人,我们也要常怀恻隐之心,去积极帮助别人!
甲:请听男生小合唱《朋友》(节目4)
乙:今天,我们除了要感谢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对我们的帮助,我们还要感谢父母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甲:“孝”就是指对父母有“孝心”,对长辈有尊崇之心。乌鸦尚知反哺,小羊尚知跪乳,更何况我们人呢!
乙:请同学讲一讲父母做的让你感动的事和你做的让父母感动的事。(节目5)
甲:看,我们的家长多理解我们,多支持我们,给了我们这么多的鼓励。
乙:让我们也去理解他们,不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力争取得让他们满意的成绩。
甲:请听女生小合唱《感恩的心》。(节目6)
乙:我们在这次班会开始时就说了,我们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礼、仁、孝三个方面。
甲:我们做到有“礼”,才会从遵从小事成长为遵从大事从而为国作贡献;做到有“仁”也会从爱个人、爱小家成长为爱祖国爱大家;做到有“孝”还会从对父母有孝心、对长辈有尊崇之心成长为对社会有责任心,对国家有忠心。
乙:我们就先从对祖国知识的了解表明我们的爱国心吧!请几个同学谈谈他们眼中的祖国。(节目7)
甲:看今朝,颂祖国,听完他们的介绍,我们加强了对祖国的了解。今天的中国,在洗刷了百年的耻辱之后,正朝着复兴中华民族的宏伟大业阔步前进,要实现巨龙的腾飞,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学好本领,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将来好投身到建设祖国的行列中去。
乙:我们学一学这些爱国的英雄吧,请听几个小故事。(节目8)
甲:是啊,这么多的先辈英雄们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真应该为他们而骄傲,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
乙:请听诗朗诵《我为你而骄傲》。(节目9)
甲:刚才,我们欣赏了精彩的朗诵,让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想起了祖国对我们的一切,一股浓浓的爱国情怀就产生了。现在,我们何不为祖国献上我们的祝福呢?(节目10)
甲:你觉得同学们的祝福怎么样?
乙:我们同学的祝福都是发自真心的,也说出了我们年轻一代的心声。在这里,我也想祝愿我们伟大祖国日新月异,更加繁荣昌盛。
甲:祖国,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一轮鲜红的太阳,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喷薄而出。
乙:我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我们要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祖国明天的蓝图。
甲: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遇到困难不怕,遇到挫折不怕,我们就像那勇敢的海燕一样,去奋斗、去搏击,用自己的青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请听诗朗诵《海燕》。(节目11)
乙:我们想搏击风浪。
甲::我们想展翅飞翔。
乙:请赵老师给我们鼓鼓劲(节目12)
甲:我们感谢老师给我们的鼓励。
(四)结束语:
甲:1、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人在幼时养成的习惯,就像人天生自然固有的一样,难以更改。《汉书贾谊传》作者班固)
乙: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甲: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乙:4、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甲:让我们学好“礼、仁、孝”!
乙:为自己、为家庭、为班级、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合:《传统文化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