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飞夺泸定桥》后感我读了《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仿佛看到了汹涌澎湃的大渡河水从上游山峡里倾泻下来,拍打着两岸高耸的山崖,飞溅起3米多高的浪花,但木板却全部被截去,只剩下生锈的铁索,战士们冒着枪弹雨,顶着滚滚浓烟,忍受着敌人火烧铁链,而受到的痛苦,继续艰难地匍匐前进……此时,我被这无数的革命英雄所感动了!
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他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战斗胜利了,可他们却长眠在了波涛汹涌的大河中。他们是多么伟大啊!
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也会像红军战士遇到的大雪山、大草地一样,遇到许多挫折和失败,能否战胜这些困难往往与我们的态度和毅力有密切的联系。有的时候,我们因为学习方法不恰当而成绩落后;因实力不足而在比赛中失利等等。这时候我们决不能灰心,甚至放弃,而是要勇敢地去面对这一时的失败和挫折,学习方法不恰当那就重新找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实力不足,就在平时加强锻炼……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面对那么多艰难都克服了,我们所面对的失败和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们敢于面对、总结教训、及时改正、坚持不懈,一定能像红军战士们一样,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让我们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和毅力去征服学习、生活上的一座座雪山、一条条大河,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认真学习,不浪费一寸光阴,祖国的未来要靠我们努力。
一是写“飞”,即与敌人援兵抢时间,不“飞”则全盘皆输;二是“夺”,敌人据守天险,不硬夺不行。课文的第二部分写“飞”;第三部分写“夺”。在飞夺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大智大勇。可指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来体会。比如,抓住“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思考“飞夺”的必要性;抓住“红四团翻山越岭,沿途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领悟抢时间的艰难;抓住与敌人隔河对话,体会红军战士的大智大勇;抓住“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涛声震耳欲聋”“人走在桥上摇摇摆摆,就像荡秋千似的”,感受泸定桥之险,夺桥之难;抓住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体会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学习要求】
1、学会15个生字,能够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2、抓住课题设计问题,从而读懂课文,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掌握课文叙述的顺序,了解“详写”的意义。
【阅读提示】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先通读全文,抓住四要素,概括文章主要记叙1935年5月,为了北上抗日,红四团的全体指战员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事迹;再抓住课题设计问题: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怎么样飞夺泸定桥,“飞夺”的结果如何?边读边想,从而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我们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而且能够发现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记叙的,重点描写了红军战士克服重重困难,提前抵达并英勇地夺下泸定桥的两个场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字词点击】
在自学生字的过程中,除了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外,还应查阅字典,理解字义。这样,才能消灭错别字。譬如:“妄”:表示不合实际,不近情理。“诡”:表示狡诈虚伪。“钧”:表示古代的重量单位,30斤为一钧。
至于生字新词的理解,有的可以查阅词典: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生命危险;有的可以从字面上猜测:震耳欲聋:震得耳朵要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有的可以结合课文理解,如:浩浩荡荡:本课指队伍雄壮,气势大。
【疑难解析】
1、 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首先,查阅词典,结合课文理解“关键”是指对夺取泸定桥战斗胜利起着
决定性作用的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指抢在敌人前头到达泸定桥。为什么?因为敌人已有两个团的兵力把守在泸定桥旁,现在又有两个旅的援兵向泸定桥行进,而我军只有一个团的兵力。
如果我军不能提前抵达泸定桥的话,那么双方兵力悬殊很大,就难以夺下泸定桥,继续北上抗日,所以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2、 作者为什么着重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内容?
首先,默读课文2-5节,得知抢在敌人前头到达泸定桥只剩下20多小时,红军战士却要行军120公里路程,可谓“时间紧、路途遥远”。这120公里的路程并非平坦,要冒雨摸黑,翻山越岭,沿途还要阻击敌人,十分艰险。红军凭着坚定的信念、勇敢的精神、顽强的毅力,战胜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接着,默读课文6-8小节,从描写中,我们知道泸定桥居地险要,加上敌人已把桥面的木板抽掉,只剩下几条铁索,真是天险难越。何况河对岸还有敌人重兵把守,更是插翅难飞,然而,红军战士奋不顾身地夺下了泸定桥。这时,我们自然地对红军战士那种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作者着重描写这两方面内容的意图所在,使我们深深地感到“飞夺”二字的深刻含义,它起着烘托主人翁品质的作用。
【品评赏析】
这篇课文主要歌颂红四团的全体指战员们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因此在朗读课文时应把握“崇敬”“颂扬”的基调。夺取泸定桥是一个壮举,整个过程紧张激烈。朗读的节奏应该急促、高亢。红军行军途中时间紧迫,路程艰险,要读出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要表现出紧迫感;激战的场景,要读得紧张有气势,节奏稍快。这样,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就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好地体会红军战士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课文链接】
1、长征:中央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冲破了敌人层层封锁,爬雪山过草地,纵横十一个省区,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吴起镇。历时一年时间,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2、大渡河:在四川省西部,发源于青海,四川边境的果洛山,全长900多千米,在四川乐山县流入岷江。
3、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桥东连接泸定县城,为铁索悬桥。桥净跨长103.7米,净宽2.8米,桥距水面14.5米,由13根铁链组成。桥身铁链9根,平行系于两岸,上铺木板,以作桥面,桥栏左右两根铁链作为扶手。铁链每根重约2.5吨。史载,桥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年,历时5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