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是由党的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无产队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本质区别在于谁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包括资产阶级政党在内的一些政党都号称他们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但这不是看谁怎么说,而关键是看怎么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一根本宗旨不仅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中,体现在制定和执行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上,而且体现在党的工作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上,体现在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上。群众利益无小事,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先进的生产力与先进的文化最终都要落实到一点,那就是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在中南海怀仁堂聆听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一句“群众利益无小事”,使我浮想联翩,心绪难平,有情感之动,也有理论之思。
首先联想到的,是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的一次讲话。他说:“我郑重地向大会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红军时期,现在似乎已觉遥远,那时我们党只是星火一点,正待燎原。靠什么?靠关心群众利益。当时最大的利益是给农民土地,所以称之为土地革命,一切服从革命战争。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党也没有忘掉群众利益,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排忧解难。革命大目标是和群众利益紧紧连在一起的。每当有一批群众翻身,让他们有地种、有饭吃,根据地就扩大一片,革命就这样成了燎原之势。
长征之后,我们党在陕北寻求立足,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和边区政府。当时条件极为艰苦,一切为了抗日,但这也不能忘了群众利益。我又想起一个关于毛泽东同志的故事。一次陕北天降大雨,雷鸣电闪,劈死了一头毛驴。一农民说:“咋不劈死毛泽东!”边区公安局认为这真是反动之极,就把他抓了起来。毛泽东同志闻讯后却说:放人,他这样说必有其中的道理。问之,原来是边区农民负担过重。毛泽东同志就下令将公粮20万担减至16万担,又听从民主人士李鼎铭的建议,精兵简政。群众利益保证了,边区渐渐发展壮大,直至抗日胜利。
这两个故事说明:要得天下,先得民心。这是社会历史之大理。不只有共产党如此,任何一个政治集团都如此。《三国演义》里刘备在曹兵紧追不舍时,仍携百姓同行;曹操则明令践踏庄稼者斩,他的马惊了,踏了庄稼,他就拔剑自刎,部下夺剑相劝,他就割了一段头发代替。有人说,曹、刘的举动是假意为之,是一种姿态。但这至少说明他们懂得只有赢得民心才能得到天下。民心如海,滴水汇聚成其汪洋;民利如山,寸土累积成其巍峨。赢得民心的过程,也就是成就事业的过程。问题的关键就看得天下之后能将这个理念坚持多久,能不能跳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
共产党是准备跳出这个周期律的,党的宗旨明确表明是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共产党宣言》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但这个理想实现要有一个漫长过程,其中还有许多实践和理论问题需要解决。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夺权靠民心,掌权也靠民心。政权之长短,是一种吸引民心的竞赛。所以,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及时提出“两个务必”的忠告。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不久,胡锦涛同志就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掌权和夺权不一样。夺权是由无到有,天下之心,寸寸收之,日积其功,如履薄冰;掌权是江山在手,民心如海,日取一滴,不知其竭。所以,无数个政治集团和政治人物都“成也民心,败也民心”,跳不出这个圈子。只有共产党敢挑战这个怪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充满自信地对黄炎培说:我们找到了一个新办法,就是人民民主。邓小平同志说,办事之前先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江泽民同志说,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但值得警惕的是,我们现在的干部多是接过现成江山的人,没有“寸寸收心,如履薄冰”的经历,倒易生“民为我用,用之不竭”的轻心。虽民心如海,滥取一滴,就起狂澜;纵权重于山,错施一寸,即无威信。为群众谋利益不是小事,如果损害群众利益,就更不是小事。
不为人民谋利益,不可能得到政权;掌权后不继续为民谋利,不可能巩固政权。而共产党本没有什么私利要谋,它的夺权、掌权都是为了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和政权兴衰存亡的根本性因素。这个规律谁也改变不了,我们只能自觉地顺从它。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人民群众期盼有最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的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要针对这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统筹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工作,让群众看到变化,看到实惠。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大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拓展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资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大病、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广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改革愈是深化,愈要重视增进人民服祉;发展愈是向前,愈要体现到民生改革上。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尽力而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每一个新起点都是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都对应着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民生目标。时间节点正是民生事业积小胜为大成、在谋大势中成大事的重要坐标和里程碑。
保障和改革民生必须量力而行,既不能裹足不前,铢施两较、该花的钱也不花,也不能好高骛远、寅吃卯粮、口惠而实不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将收入提高建立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将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懈向前走。
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的奋斗目标。做好民生工作,必须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让所有劳动者在推动发展中分享发展成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勤劳致富理念,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自身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我党和我军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始终不渝地为人民谋福祉。”1月8日,在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的总结讲话中,汪洋书记借解放战争谈群众工作,痛批不少领导干部对群众利益拖、躲、捂、推。
在笔者看来,汪洋的痛批可谓一针见血,说者痛哉,听者快哉,就像给那些对群众利益拖、躲、捂、推的领导干部重重地打了一板子,足以让他们震惊、猛醒。但在痛快的同时,笔者又在思考,汪洋书记的痛批绝非空穴来风,实在是一些领导干部的“真实写照”,他们口口声声地说什么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什么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之类的冠冕堂皇的“官话”,暗地里却干着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的勾当。他们对群众的冷暖不上心、对群众的生活不关心、对群众的疾苦不动心,习惯听掌声、笑声、歌声,听唯唯诺诺之声、觥筹交错之声、赞美叫好之声,而对人民群众的心声、呼声,却置若罔闻。在他们内心,根本就没有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时刻追求职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金钱越来越多。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话质朴无华,却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
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就是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时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焦裕禄的事迹为什么能感动千千万万,就在于他心中装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孔繁森、郑培民等一大批党的好干部之所以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就是因为他们做到了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如何真正做到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并把这一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呢?
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彻底转变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把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当作执政用权的第一信号。领导干部更要善于倾听群众呼声,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广开言路,尊重民意,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弄清群众想什么、急什么,查民情,解民困,济民苦,做群众的贴心人、百姓的守护神,真正对得起“人民公仆”的称号。
二是要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抓落实,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由各方面具体利益构成的,各方面具体利益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需要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把好事办在关键处,把温暖送到心坎上。
群众利益无小事,无论何时何地都轻视不得,忽略不得,淡忘不得。党员领导干部历要始终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规律谁也改变不了,我们还是自觉地顺从它吧。
观看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影片,对于影片主题所呈现的“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一根本概念我有以下看法。
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特别要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这饱含着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重心,就是要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抓落实,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由各方面具体利益构成的,各方面具体利益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需要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把好事办在关键处,把温暖送到心坎上。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解决,把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就要认真研究和处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利益调整问题,尤其要重视有利于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制度建设。不仅要谋一时之利,更要谋长远之利;不仅要谋局部之利,更要谋全局之利;不仅要关注锦上添花,更要重视雪中送炭,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要牢固树立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观念,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把经济搞上去,增强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物质基础;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政治、文化利益;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的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总之,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是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