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心得体会10篇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心得体会写什么?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聊聊关于“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体验到“躬耕教坛”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也从学生们的成长中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魅力。下面是我对“躬耕教坛”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躬耕教坛”需要深厚的热爱和坚定的责任感。我深爱教育事业,这种爱源于我对知识的热爱和对人类发展的使命感。教育是我为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我愿意为这个事业献身,并尽我所能为学生们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具备坚定的责任感,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教学成果负责,还要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负责,这是对我们职业素养的最高要求。
其次,“躬耕教坛”需要细致的观察和理解。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天赋和需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学生们的表现和反应,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以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支持。同时,我们还要理解学生们所面临的社会、家庭和学习压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躬耕教坛”需要不断的自我提升和学习。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教育理念、方法和科技不断涌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掌握最新的教育技能和方法,以便更好地为学生们的成长提供支持。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第四,“躬耕教坛”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只有建立起互信、尊重和平等的关系,才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幸福。我们需要在课堂上营造积极、开放和包容的氛围,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要在课下与学生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以便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第五,“躬耕教坛”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和社交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关注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总之,“躬耕教坛”是一份充满挑战和幸福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和热爱,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需要细致地观察和理解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躬耕教坛”才能真正实现其意义和价值,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自己留下无悔的回忆和人生经历。
生乎中华,长于千年文明,常思何以报国?此间盛世,吾身无关圣之力,御千人之敌,亦无诸葛之智,安天下之乱,乃择教育之道,躬耕教坛。自古明师出,强国可立,遂以此为志。
矧何为“躬耕教坛”者?言之亦简,即身执教鞭,心铸士魂。然其真意远非浅表所能察。师者,啬色厚施之人也,传道、受业、解惑,启迪心灵,开识界之窗。师者,社稷之砥柱也。彼诚实为学,积善勤行,当精其业而辅学子,以崇文明,育群贤,为国家之弘盛而建伟业。师者,非凡职也,堪比云梯造桥,指引后生之道。此非日常赠词,乃入骨三分,循循诱之。训诸生者,犹灌幼苗,必诚其意,明其志,乃能春风化雨,养成其心。此谓之躬耕。
何以此耕可以强国?从古迄今,泱泱大国,无不重视教育。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化之道,旨于引弟子立好学之志,使其成材,有教无类。儒家尚教为本,一国之强,起于民众之品性,此品性生于教诲。扬升科学之精神,推进技艺之长进,非有教育者之无声贡献不可,此乃强国之道也”。
吾辈躬身教坛,执教鞭,秉道义,崇德行。将所受之道,所思之议,皆注于每一讲授与问难,顽石颔首,为紫气东来之象;春风化雨,是桃李天下之期。此乃师之责,亦是教诲深情之坚守。誓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为己任,即是立志于桑榆未晚之时,亦是如行于春温花放之际。虽无迹凡尘,然志存高远,雄心壮志,使人向前。
学者有言,以尔之故,天下非昔。故知诲人不倦,此乃讲学之士至大使命也。少年者,国家之春秋,社稷之根基。如汝教诲于熙,必能继往钜博,承华夏文化,扬中华荣光,使其恒久流传,永无止境矣。此便为吾等所盼之“强国有我”。
视寰宇之大,皆百姓所成,而万民之德性,实基于教化。吾等若能忆‘国之兴衰,匹夫有责’之古训,以钟情于教诲与笃信之心,行实际之举,将智识、思想、道德植入少年之心,使其生旺有力,志向高远,斯教育之大业,此非立我强国之根本者乎?
吾等亦须醒知,施教于坛,非易事也。其需忍耐、真心,且尤须以自我牺牲之精神,奉献于教诲大业。然矣,瞻望学子由不识而至于明,由迷惘前行于清,由疑忧转往有恃,彼所得之喜乐,于生命之尊重,此当为吾辈之慰藉也。吾以为然,“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乃非口号,实为行动。名曰教育,诚心以待,笃志必行。吾明教育可变命数,更晓教育可定国邦。贻至此心此志,躬耕教坛,效忠疆域,待百年树人,见其硕果,当笑傲人间。
是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非我独行,乃师之共识。愿诸育人之士各怀此志,同心并力,共瞻我华夏盛世。
我们广大青年干部尤其是青年教师,要牢记嘱托,立足自身岗位,争当强国有我的“先锋队”“突击队”,在广阔的教育舞台上奉献青春、建功立业。
坚持教育初心,锻造火热至诚的“纯粹信仰”。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奋斗的青春,和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底色是一致的。三尺讲台上,“扁担校长”张玉滚矢志不渝,22年坚守山区教育,用“一根扁担”挑起孩童求知梦想。根植于对党的信仰,张玉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谱写了教育事业的壮丽篇章。“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就要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把党的中心任务作为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主题和方向,站稳“三尺讲台”,以“绳锯木断”的意志力“聚沙成塔”,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辟美好未来。
坚持冲锋在前,锤炼蓬勃向上的“昂扬斗志”。要做一番伟大的事业,得在青年时代开始。教育工作是充满挑战的“练兵场”,也是“实战场”。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新时代青年教师,面对纷繁琐碎的教育工作,我们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精神,有“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态度,像先辈们一样“战天斗地”,不断掌握“挤”和“钻”的学习方法,在深研细学教师岗位知识技能中不断提升知识涵养,以过硬专业素质奋力开启“百年树人”激扬新征途。
坚持艰苦奋斗,塑造敢于担当的“优秀品格”。从“婉拒民办学校两百万元高薪”的中学校长陈立群,到“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的“燃灯校长”张桂梅,再到“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立德树人、以身立教”的育人理念,彰显了不图回报、甘当人梯的高尚品格。心有所向,行有方向。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青年一代,我们要积极对标模范榜样,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自觉到基层去,到复杂的环境中去,在艰苦磨练和艰辛奋斗中增长才干、砥砺斗志、实现价值,书写强国有我的美丽华章。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育苗“时代新人”,要探索教育改革创新“落地生花”。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党的__报告指出,10年来,“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这是对新时代我们党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持续推进取得新成就的高度概括。目前,我国教育普及程度总体上稳居全球中上收入国家行列,据测算,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这充分证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探索改革创新“落地生花”,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育苗“时代新人”,要确保教育教学“精雕细琢”。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近年来,多年如一日,把所有精力都投在学生身上,扎根边疆教育一线的张桂梅;开设公开课近2000节、培养三代特级教师、著述数百万字的于漪;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先后培养出80多名法学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高铭暄。他们的事迹,无不体现着“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有“精雕细琢匠人心,以身为范树向明”的师风师尚,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奋力谱写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新篇章。
育苗“时代新人”,要防止教育评价“好经念歪”。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而不是生活在量化打分下的一个个“植物人”,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是方向也是趋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切不可把教育评价“好经”念歪了。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中流砥柱。作为一名教师,怀揣着对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感,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在现代社会中,教师的师德和师风显得尤为重要。广大教师要躬耕教坛、弘扬师德师风的重要性,践行良好的师德师风。
弘扬师德师风,培育国家未来。
教育与师德师风的重要关系教育是培育新一代公民的重要途径,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事业的灵魂和动力。只有具备崇高的师德和端正的师风,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师德的内涵与要求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包括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等方面。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尊重人权、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争当学生的朋友、知心人和引导者。
师风的塑造与体现师风是教师言行举止的外在表现,是从师德中散发出来的气质和风范。教师应该注重形象的塑造,以自身的积极向上、坚韧不拔、严谨负责的态度和行为影响学生。
躬耕教坛,置身于教育一线。
勤奋踏实,追求专业素养。教师作为知识传递者和引路人,需要不断深化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不断学习和研究,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用爱心教育,关爱学生。成长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伴侣和引导者。他们应该用爱心和关怀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并满足他们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潜力。
尊重差异,给予平等机会。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的长处,并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营造一个公正而包容的教育环境。
强国有我,教育引领未来。
高尚师德的影响力。教师的高尚师德可以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行为,能够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未来公民的良好品质。
师风作用的积极反馈。良好的师风不仅能够让学生受益,也会在社会中产生积极的反馈。教师的端正言行和优良品质能够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进而提升教育事业的声誉和地位。
教育事业的崛起与发展教师是教育事业崛起和发展的关键力量。只有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才能为教育事业注入持久的动力,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和创新。
躬耕教坛,弘扬师德师风,需要广大教师时刻保持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应该以高尚的师德准则为指引,用真情和智慧影响学生成长,以良好的师风树立榜样形象。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共同建设一个有希望、有梦想的教育强国。
“躬耕教坛”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每天都在亲身参与并影响着无数学生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承担起传授知识的责任,更需要成为学生们的引导者和朋友。以下是我对“躬耕教坛”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热爱和责任感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育是一项需要满腔热情和奉献精神的事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深刻理解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职业,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同时,我们还要对学生充满责任感,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和支持。只有具备热爱和责任感,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
其次,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教育的关键。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天赋和潜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支持。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三,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是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学习能力,及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第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互信、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与他们建立紧密的联系和互动。通过积极倾听、关注和回应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我们可以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情况,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
第五,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发展自己的潜力。
总之,“躬耕教坛”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使命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具备热爱和责任感、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躬耕教坛”才能真正实现其意义和价值,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新征程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党的__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大先生”等殷切期望,勉励广大教师“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这为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争当楷模,以身作则。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的人格和品德。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因此,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教师思想发展规律和教师工作规律,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等,引导广大教师践行高尚师德,在言传身教中为学生树立榜样。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齐抓共管,凝心聚力,以强烈的责任感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充分激发责任感和荣誉感,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广大教师才能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大力弘扬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让全社会更加重视教育、爱护教师,让教育工作者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才能更好激励他们胸怀大局、心有大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潜心教书育人,就一定能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广大党员教师,要积极响应号召,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新要求,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厚植深厚教育情怀,在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谱好信念曲、奉献曲、奋进曲,让教育强国奏响时代“最强音”,全面助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走深走实。
谱好“信念曲”,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强国奏响“最强音”。教育强不强,关键是看能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员教师要牢记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在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明理增信强志,从伟大的建党精神中获得启发、激发信仰、增强信念,自觉用__培根铸魂、启迪润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带头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带头讲好中国故事,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让“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铿锵誓言发出时代“最强音”,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国之栋梁”。
奏响“奉献曲”,让“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教育强国奏响“最强音”。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是教育强国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教师必备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追求。有“燃灯校长”张桂梅、“百岁教书匠”陈琳、“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扁担校长”张玉滚等一大批躬耕讲坛、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人民教师,平凡的背后是大爱无疆的教育情怀。党员教师要向“他们”学习看齐,致敬人民教育家,读懂“扎根教育”背后的“滚烫情怀”,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爱岗敬业、无怨无悔,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姿态教书育人,积极践行“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一片丹心育桃李”的豪壮誓言,争做新时代“四有三者”好教师,用知识传道授业解惑,用真情与生对话交友,铆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平凡中书写伟大,在奉献中诠释担当,做学生筑梦成长的“引路人”“铺路人”。
奏响“奋进曲”,让“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的教育强国奏响“最强音”。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党员教师要树牢教育新发展观念,瞄定“教育强国”主攻方向,盯紧教育发展“生命线”,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昂扬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砥砺脚踏实地的“劳模精神”,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强化“勇攀高峰”的科学家思维,乐于在“自找苦吃”中锤炼育人本领,真正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要勇于革新、主动应变、积极求变,在办学思路、专业发展、教研课改、评价体系等方面下足真功夫,破除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抛弃急功近利,改变教育传统模式,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中大胆探索、与时俱进、迎难而上、追求卓越,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让“教育大国”变“教育强国”,做强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攻坚者”“急先锋”。
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这一精辟表述,是对“四有”好老师重要论述的丰富和发展,为广大教师成为“四有”好老师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遵循。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首要标准。拥有坚定且崇高理想信念的教师,往往有着明确的职业奋斗方向和持久动力,更容易成长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新时代新征程,好老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立德树人上做好文章。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坚定理想信念,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并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宣讲者、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宣传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传播者,引导学生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筑牢信仰之基。
陶冶道德情操是好老师的必修之课。教书育人者拥有的高尚道德情操,能对学生的品行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广大教师须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成为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楷模。在日常生活中,应认真对照个人品德的要求,慎独自律、省察克治,不断自我修炼;在职业生活中,坚决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准则,传承并弘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敬业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虚心向师德标兵学习,用心向师德模范看齐,竭力提高自身师德水平,真正达至“德高为范”。
涵养扎实学识是好老师的必备环节。扎实学识既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也涵盖广博的通用知识;既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也囊括大量的实践知识。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学识和丰厚的知识储备,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广大教师要不断夯实专业基础,持续优化知识结构,全力以赴攻克教学难关,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发扬刻苦学习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勤修仁爱之心是好老师的日常素养。仁爱之心不仅体现为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热爱,还表现为对学校、岗位和学生的热爱。在着力点上,它具体展现为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与想法、信任学生的言语与行为。宽严相济是育人之道,严管厚爱是统一的,广大教师要努力勤修仁爱之心,做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真正达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育工作者当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践行立德树人初心,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与水平,争做“四有”好老师。相关部门等也应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不断完善教师发展保障机制,让大国良师竞相涌现,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一桌一讲台,一师一生情。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2023年9月10日迎来了第39个教师节,也是本人职教生涯的第十个年头,意义非凡。对于教师而言,这份职业是神圣的,教书育人是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对于学校而言,两者是共生共赢的,名师成就名校,名校造就名师;对于国家而言,国家兴,必重师而重傅,教师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教师的发展必然立足于国家的兴盛,两者相辅相成。
2022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__站在历史制高点,观澜索源,登高望远!“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报告第一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放在一起,单独成章,有何深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新征程中,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哪些重大意义?如何理解新时代教育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我们教师作出哪些努力?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一论述和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内在规律的新认识,体现了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新要求,必将开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新局面,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强大推动力量。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赋予高校在现代化建设中新的使命。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本国发展中成长起来的,高校必须担当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时代责任,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现代大学治理水平,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人才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高校应有的贡献。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充分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对于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个中心”发展教育,以教育之力夯实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两个根基”,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三个观念”,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步伐,写好“引进来”“走出去”的“两篇文章”,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遥想初入职场的自己,站上三尺讲台内心充满忐忑,看着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时光荏苒,作为十年教龄的我,如今虽然多了分坦然,对待教书更加得心应手,即便如此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当下,数字科技发展迅猛,融媒体、智媒体时代浪潮滚滚向前,作为一位艺术传媒方向的教师,必须不断汲取新鲜知识,掌握行业一手信息,才能够有资格站上讲台,授业解惑。
随着智媒体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的冲击,改革势在必行,教育行业同样不能幸免。作为一名新时代高校教师,应当认识到传统的教与学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热情,信息爆炸的年代,知识的获取渠道甚多、甚广,尤其是短视频平台纷纷涌现出国内外名校的在线讲堂,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化身博主,站在行业一线角度发布最新资讯,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论,那么问题来了,高校教师如何能够在短短45分钟内,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能够学有所获?这个问题意义重大,教育界纷纷思考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此不做过多赘述,而是强调身为教师需要有危机感,有使命感。
广大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奋力书写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新篇章。重要讲话令人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悟、全面贯彻落实,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而努力奋斗。
教育事业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更是强国工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教育正在向着实现更高水准的公平、更高质量的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责任,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观、价值观,课程思政进讲堂,这是今天教学的责任,也是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