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内涵和十年实践成果心得文章10篇
一带一路的内涵和十年实践成果心得有哪些?在心得体会当中,我们能够记录自己的感想以及在各方面的感悟,对于个人的觉悟和思想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关于一带一路的内涵和十年实践成果心得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国的一条致富之路,如今中国这样的辉煌可缺少不了他的功劳。十年来的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逐步成为各国走向共识的合作构想。中国进一步巩固了来自中亚和俄罗斯的能源供给,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安全的周边保障;而与中国的合作也有助于中亚国家摆脱“内陆国”、“双重内陆国”的困扰,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地缘空间和广阔市场。此外,本地区国家之间合作关系发展的成果,又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中国与海湾国家、与南亚和西亚国家、与中东欧国家以及欧盟、东盟的合作也日益深化。
“一带一路”构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首先,它体现了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丝绸之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更需要将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史上续写灿烂篇章。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充分体现了互信和互利的精神。其次,与以往西方地缘政治学者所认为的包括中亚在内的欧亚大陆腹地是全球战略竞争中心不同,“一带一路”构想旨在使中国发展引擎所驱动的地缘经济潜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所共享。
它展示出中国将自身发展的宏伟愿景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愿景相结合,将“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相连接,支持有关国家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和工业化的努力,积极为沿线地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让有关国家安心、舒心、开心。为了消除一些国家的疑虑,中国庄严宣布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而是要相互坚定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
构想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新途径,以战略协调、政策沟通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和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合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东盟、海合组织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中国将以带状经济、走廊经济、贸易便利化、技术援助、经济援助、经济一体化等各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欧亚区域经贸发展,这种创新的合作模式,可以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总之,政府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惠及亚洲、欧洲、非洲乃至世界,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可以预见,这一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宏伟蓝图必将在各国互信合作中得以实现。中国梦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梦,让我们一起共筑中国梦。
通过学习了解,我对“一带一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是大国崛起所依托的时代精神。
“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在思想上,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普通公民,我时刻通过各种途径关注国家和国际的动态 在学习上我,认真学习每一科专业课课程和选修课程,取长补短,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课业,我还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知识,不断开拓视野,为日后迈向工作岗位做准备。
在工作上,时刻都不忘本身的职责所在,认真完成领导老师安排的工作。
生活中,我朴素节俭,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尊敬师长,平时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融洽和睦地相处,尽自己所能来帮助与需要帮助的人。
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社团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注意克服本身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以上是我近期在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情况。
2013年,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十年来,这条路从无到有,从中国延伸到世界各地,“一带一路”这颗梦想的种子俨然成为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从当初提出宏伟蓝图时的“大写意”到现在高质量发展建设的“工笔画”,其承载着历史的使命和大国的担当点亮世界、造福各方。
不下“对手棋”,和平发展才能共享繁荣。“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带一路”给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各民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将以前民族冲突的“干戈”化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玉帛”。由地缘政治割裂的文明必然会造成对立、对抗,由一带一路为纽带连接的共同体则提供了更多的对话与合作,以对话取代对立、以合作取代对抗,让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中欧班列在亚欧大陆架起了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成为名副其实的“带货王”。让沿线国家各要素按照市场秩序有序流动,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贸易繁荣。“一带一路”让中国的基建走向世界,在改善当地基础水平的同时,也让世界感受中国速度、中国创造。
不吃“闭门羹”,开放包容才能携手同心。“商通华夏八方土,业网环球万国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一带一路”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军海外市场,中国优势产能、先进技术融合“一带一路”建设,同时越来越多外资企业投资中国,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引进来。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各市场主体的活力。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共识,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力促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引导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以绿色发展的“生态兴”带来国家发展的“文明兴”。千年丝路,驼铃悠扬。在发展的进程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但是沿线各国政府的责任,更是对子孙后代的高度负责。
不唱“独角戏”,交流创新才能行稳致远。“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创新是第一动力,第四次工业革命悄然来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无限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要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共享创新成果。“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在北京成立,依托联盟的平台作用,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开展重大科技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文明搭载着“一带一路”的快车,促进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明交流。秉承着和平发展的历史使命,让文明交流替代文明隔阂,让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发挥中国主体作用,营造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让“条条大路通中国”成为可能。
对第十八专题中《共同绘制好“一带一路”的“工笔画”》一文感触颇深。文中指出,要加强党对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的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主动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谋划共建“一带一路”工作。作为一名身处边疆基层的组工干部,定当跟随时代号角,立足实际,放眼长远,为“一带一路”建设尽绵薄之力。
密切联系群众,让群众“品尝”到“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同时确保商业和财政上的可持续性,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基层组工干部要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并利用好这一优势,及时为广大群众推送政策法规,引导群众积极创就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动员律师行业党组织和党员律师积极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与法律援助,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就业机会的同时,仍有党组织为其“保驾护航”;定期走访“两新”组织,采取上门指导、结对共建等方式,让“外来企业”尽早“入乡随俗”。“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基层组工干部应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引领群众走上团结致富的康庄大道,让群众“品尝”到“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累累“硕果”。
彰显组织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工作是推动各项工作高效率开展的重点工作,如今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从知识分子到技能人才都是极其受到关注的。基层相对落后,社会服务功能不完善,难以吸引人才,“一带一路”建设又需要大量人才投入,所以组工干部要在人才工作上面下一番苦功夫。充分利用新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位优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党建与服务发展融合、党建与人才建设融合中下苦功,引导“两新”组织实施党员、骨干双向培养,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并为企业提供必要的组织建设指导,营造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良好氛围,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把握时代特征,探索与时俱进的工作方法。新疆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地,在当代“一带一路”建设中,更是处于重要地位。目前,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正在积极规划建设。经济走廊建成后,国内外大中小企业将会纷纷走上“一带一路”搭建的“经济舞台”。随着各类企业“落地生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既要面临外资(合资)企业所属国家不同于我国社会制度的难题,又要面临各种企业的不同企业形态与文化差异的现状。针对这种“前无古人”的工作局面,基层组工干部开展工作时,应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尊重对方风俗、文化的前提下,规范企业投资经营行为,从制度建设、党员管理与党员教育方面着手,创新工作方法,探索“睦邻党建”服务模式,依托“两新”组织自身资源建立“服务圈”,选派党建指导员精准指导,帮助健全党组织机构,保障党组织生活正常开展,为各类企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让国际友人充分感受我国的制度优势,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如约而至。流水涓涓,汇为汪 洋;星光灿灿,化为银河。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给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条承载文明记忆、寄托未来梦想的希望之路,以生动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开启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彪炳于人类文明史册。
以“行动力”推进“硬联通”,共建“发展之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人类社会永恒主题。“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就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致力于缩小发展鸿沟,给沿线国家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各民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将各种冲突和矛盾的“干戈”化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玉帛”,推动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十年间,我国全方位推进与共建国家的务实合作,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不仅拉近了共建国家间的距离,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以“凝聚力”扩展“朋友圈”,共建“开放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方的大合唱;不是中国的对外援助计划和地缘政治工具,而是联动发展的行动纲领。在“一带一路”这条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上,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最初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拥有六大洲109个成员,带动资本近1500亿美元;已通达217个城市的中欧班列完善了亚欧陆路运输网络,构建起了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畅通安全的亚欧物流新通道。只有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才能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共同繁荣。
以“创新力”树立“新标杆”,共建“创新之路”。发展的故事中,最令人振奋的是创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创新始终是一个关键词。我国与共建国家在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了名副其实的“创新之路”。纵观全球科技发展大势,协同创新、合作创新、开放创新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对于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我国应以营造创新生态为重点推动“一带一路”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推动多元主体开放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无障碍流动,完善“一带一路”创新生态运行机制,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千年前,古丝绸之路驼铃声声,商旅不绝,如今,“一带一路”倡议赢得各国广泛响应,成为一条共商之路、共建之路、共享之路。近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十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十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世界发展需求,顺应国际社会期待,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跨越隐形门槛、山海阻隔、发展鸿沟,让“一带一路”成为跨越山海的“丝路”。
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在“大门敞开”中跨越“隐形门槛”。“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一带一路”不是封锁闭塞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某一处的“山野小路”,而是大家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人类社会已经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实施了数千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民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搭建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深化务实合作,用情用力书写着“一带一路”的“诗和远方”。
秉持“互联互通”理念,在“携手同行”中跨越“山海阻隔”。“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天堑可以变通途,‘陆锁国’可以变成‘陆联国’,发展的洼地可以变成繁荣的高地。”十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动全球互联互通,收获了丰硕成果。“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雨与彩虹并生。”“一带一路”架起世界互联互通的桥梁,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发展事业面临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我们要团结一心,担当起推动经济复苏、拓展增长空间的重要责任使命,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推动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秉持“共同发展”理念,在“深化合作”中跨越“发展鸿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只有走合作共赢之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十年来,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只有走合作共赢之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一带一路”在加强世界各国团结协作、互利共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秉持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的理念,将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同心、聚力同行,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努力贡献“中国智慧”。
绘就“一带一路”宏伟蓝图,共商共建共享
“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幅幅合作画卷在蔚蓝星球徐徐铺开。互联互通的合作纽带一路飘扬过海,中拉合作提质升级,极大丰富了“一带一路”多边主义内涵。共建“一带一路”既为拉美国家自身发展提供巨大机遇,也充分彰显着中国不断开放、平等合作、实现共赢的大国担当。通过描绘共建“一带一路”新蓝图,打造一条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把中国和拉美两块富饶的土地更加紧密地联通起来,同拉美各国人民携手并进,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板和有益参考,中拉关系迈入崭新时代,合作前景愈发光明可期。
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共话时代篇章
越是全面、客观、理性、坦诚地观察“一带一路”建设,越能感知到其中的历史逻辑和国际魅力,助力发掘共同发展潜力。近年来,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在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的同时,也为世界带来新气象,为各方带来新机遇,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迈上新台阶正是有力论证。中阿双方坚持增进战略互信、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包容互鉴,准确把握历史大势,真诚回应人民呼声,齐心协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东地区走出一条全面振兴的新路。切实发扬丝路精神,不断适应新时代中阿关系发展,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新作为、开拓新局面,是实现中阿两大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建设中阿利益和命运共同体的“标准答案”。
推进“一带一路”纵深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系列论述是一脉相承的理论成果,也是与时俱进的实践指南,实现了从完成总体布局的“大写意”阶段向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阶段的跨越转变,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沿着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方向不断前进的基本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放绿色廉洁理念,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专题论述里,标注出了“一带一路”建设“干什么、怎么干”的关键词。只要世界各国凝聚共识、开放包容,精诚合作、互利共赢,相向而行、共克时艰,我们必将迎来路路相连、心心相印、美美与共的灿烂明天,共同写就中国与各方合力开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史诗篇章。
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国际秩序深刻调整、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第二,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第三,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这项政策有其自身的金融意义。“一带一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它为人民币跨境支付、流通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对国内金融机制提出双重需求,即功能与融资的需求。为满足这两个需求,我国金融产业需要研究建立新机制。我国应尽快完善人民币环流机制,并且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和全球清算体系建设,实现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的高效安全,需要加大支持境内机构使用人民币对外贷款和投资。“一带一路”也带动了股市的发展。继沪港通之后,A股市场近期又掀起了一波新的主题炒作—“一带一路”。在这种炒作氛围下,基建、涉外工程、港口等概念股持续受到资金关注,此前遭到冷遇的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材国际等这些传统基建股纷纷得以“翻身”,股价迎来大涨。随着“一带一路”主题炒作升温,民生证券、申银万国、兴业证券等多家券商近日相继发布研报,推荐该主题的投资机会。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新动力、营造良好环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的战略发展动态,积极落实基层各项工作,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这项策略更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将来的学习发展。通过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为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坚定奋斗。我相信,中国正朝着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道路前进。
通过学习了解,我对“一带一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是大国崛起所依托的时代精神。 “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在思想上,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普通公民,我时刻通过各种途径关注国家和国际的动态 在学习上我,认真学习每一科专业课课程和选修课程,取长补短,在学习的过程中, 在工作上,时刻都不忘本身的职责所在,认真完成领导老师安排的工作。 生活中,我朴素节俭,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尊敬师长,平时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融洽和睦地相处,尽自己所能来帮助与需要帮助的人。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社团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注意克服本身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一直以来,在谈到丝路合作时,旅游业充当着先导产业的角色,可以加强各层面的联系沟通,通过共同开发旅游线路、开通航班航线、提高通关便利化,通过旅游国际合作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而带动各领域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和民心相通。
那么作为先导的丝路旅游本身又该如何发展呢?在刚刚结束的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大会上,这成为业界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注重沿线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主打丝路旅游文化牌、推进跨界发展,这些各有侧重的建议,为丝路旅游提供了颇具建设性的发展思路。
思路,从丝绸之路兴起之初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000多年前,倘若没有一个走出国门看世界的思路,古人如何能够毅然突破山水阻隔,开通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畅通文化交流?
在今天“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更是如此。在谈到“一带一路”建设时,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中央党校亚太研究中心秘书长赵磊强调:有思路才有丝路,尤其是各地政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有所作为。具体到丝路旅游的发展,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跨境联合推广、客源的聚集等都需要有相应的规划。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古老的路,同时也是一条年轻的路。古老在于,这条路上集聚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沉淀了千年的历史记忆;年轻在于,在“一带一路”提出之前的相当长时间内,都没有成熟、系列性的旅游产品,对于游客而言,丝绸之路的神秘面纱仍未揭开。
此次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大会上专家们所提供的发展建议,从宏观上为丝路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尊重历史、保护文化、共同开发。具体到各个地方,则需要有更具象的措施。以丝绸之路上的西安为例,西安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地位显著,许多景点享誉世界,然而西安旅游业宣传推广的国际化程度较弱,而丝路旅游恰恰需要国际合作,客源互送。因此,就西安而言,发展丝路旅游不仅需要在宏观上注重保护文化资源,主打文化牌,更需要在具体操作中考虑自身的现实困境,有的放矢。而这也正是国内丝路沿线省份发展丝路旅游需要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