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来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创设知识能力实践机会,增强创新意识。
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把实际参与看成学习的最高水平,这是因为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易于遇到新情况和产生新问题,这就是创新的过程。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念;试念生断语;断语生行动,以此演化无穷。”因此,只有注重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多创设知识能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遇到棘手的问题,学会开动脑筋,从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实施创新教育它要求要开放教育空间,要打破囿于学校,囿于教室的教育空间概念,让课堂向社会延伸,向影视报刊等传媒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这种空间的开放既是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牵动教育的必然走向。身为教育者应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大自然,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宏博大的胸襟。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育的责任在于对民族负责,对未来负责。在当今知识急剧膨胀、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的着力点必须由文化传承转向激发创新,这是不可违逆的趋势。强化教育的“创新”追求,就是顺应时代要求,承担历史责任。因此,身为教育者,身为语文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一定要坚定教育信念,把握学习机遇,做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接班人,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有用的人。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个民族惟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脚踏实地,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
在大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保持中高速增长。“十三五”时期,我国要大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以上。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生产更好更多的产品;同时依靠管理和制度创新,提高社会生产适应人们需要的程度。在市场经济中,人民需要集中表现为市场需求,发展生产不仅要全面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而且要深入调查了解人民需要变化,由此来确定发展目标。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要按照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党和政府则应从更广阔和长远的视角来把握人民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以提高社会生产同人民需要相适应的程度。
正确处理宏观指引与微观促动的关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既有宏观指引,也有微观促动。宏观指引包括指出发展方向,确立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战略,提出发展任务和重大措施等;微观促动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来调动各种微观经济组织特别是企业的积极性,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在宏观指引中,要协调好产业、区域、城乡等重大比例关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在微观促动中,要按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规律办事,全面发挥各种市场主体的作用。
力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如何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赢?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如何兼得,并实现二者良性互动?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尽快补齐技术、管理和制度方面的短板,实现新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目标取向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在适当的技术条件和制度安排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实现良性互动,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着力构建开放新格局。在开放条件下,国内人民需要分为对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的需要,通过国内外两个市场供给来满足;国内生产则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产品通过内销和外销用于满足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需要。这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结果。内需和外需、内销和外销关系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要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契机,提高开放水平,改变国内一些地方轮番引进加工而缺乏自主创新的状态,转变以出口创汇为目标的外贸发展方式,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大力实施互利共赢战略,倡导构建多层次命运共同体。
加快共享发展的制度建设。设计和构建共享发展制度需要明确共享主体、对象和方式。我国共享主体是人民,包括全社会成员,要保证每个人都能通过适当方式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享对象包括各种自然资源、物质文化产品、宜居环境、和谐氛围等。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通过每个人以多种方式分享各种资源、产品和服务来实现的。现阶段不同社会成员分享发展成果的方式存在差异,分享水平不可能完全相等,但是这种差异应当保持适度。现在虽然收入差距比较大,但全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富裕阶层和中等收入群体人数不断增加,同过去相比离共同富裕目标不是远了,而是近了。当然,实现共同富裕依然任重道远,今后要进一步拓宽致富渠道,规范致富方式,加强和改进收入调节,让先富更好地带动共富。
按照省委组织部和校党委统一安排,2月12日至13日,我参加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集中培训。培训中首先聆听了张俊龙书记对《关于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实施方案》的动员辅导,观看了“总书记在**”的视频资料,认真听李志强教授、鲍善冰教授解读“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内容,并通过网上搜集补充资料和阅读资料自学,与参训同志们围绕“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本次培训进一步深化了我对改革开放历史地位、巨大成就、宝贵经验和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重大论述的深刻认识,深化了对总体要求和五项重大任务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开展大讨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领会了《条例》精神,了解了省委新部署、新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我们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国防、外交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历了一次极不平常的重大转折,政治生态由“乱”转“治”,经济发展由“疲”转“兴”,各方面建设和发展迈上新征程。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一个崭新时代,学校同样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这需要我们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大的激情干事创业。在这一背景下,省委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恰逢其时,在学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把握新时代扩大改革开放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开拓工作新局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筑牢理想根基。理想信念是我们的底气,只有底气足,才能干劲儿足。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定理想信念,要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守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牢牢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四个意识”,对党忠诚、永不叛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结合工作实际,继续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学懂弄通、学以致用。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观,从高处着眼,要有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当前,学校的“一个目标、两步走”战略是我们山医人共同的信念,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凝聚共识,凝心聚力,努力推动学校事业不断前进。
第二,弘扬改革创新。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腾飞,还铸就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我们要坚决破除“僵化保守、因循守旧、封闭狭隘、资源依赖、随遇而安、慵懒散漫”,着力解决“改革意识不强、创新精神不足、扩大开放不够、市场理念不浓、工作标杆不高、作风不实”问题,坚持“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激发动力活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市场打开发展新通途、以一流标准创建一流业绩、以过硬作风彰显担当作为”,围绕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这一战略目标,强化人才强校战略,积极对外引才,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深化“放管服效”改革。
第三,善于担当作为。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担当促进新作为。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廉政担当、为民担当、纪律担当,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紧紧抓住机遇,勇于改革创新,果敢应对挑战,善于攻坚克难”要求,准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把握学校建设发展重点,把握本部门工作实际,有条不紊、统筹推进,做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领导干部,努力做到“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要积极主动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理论水平、管理能力,提升“善为”的本领,克服本领恐慌,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抓重点,抓要害,抓关键,真正做到“脑里有想法,干事有办法”,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姿态投身学校转型发展的火热实践。
第四,凝聚支部合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作为支部书记,要认真贯彻执行《条例》,使党支部发挥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扎实加强党支部建设,激发党支部的活力,发挥好基层党支部主体作用。要常态化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组织开展支部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制度,增强支部凝聚力;
要积极探索支部建设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开创支部建设新局面;
加强党员队伍的日常管理,不断强化党员队伍素质,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第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六次全会要求,推动新时代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开放再出发,进一步激励广大教职员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按照省教育厅、市委和市教育局部署,我校开展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此次大讨论学习分三个阶段进行:2019年2月26日对照“六个破除”找差距、找不足,完成第一阶段学习;2019年2月28日,针对“六个方面问题”明方向、定措施,完成第二阶段任务;2019年3月5日,围绕“我为改革创新做什么”谈体会、谈认识,完成第三阶段总结。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受益颇深,现将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开展此次大讨论,是党员干部思想解放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解放思想可以使我们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破解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拿出有突破性的改革举措、将蓝图变为现实。当前,部分党员干部思想僵化、缺乏创新精神,缺乏敢闯敢试的拼劲。开展大讨论,我们需要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破除僵化保守。作为一名教师,长期的一线教学,基本不变的课程内容,让人容易产生懈怠,形成“铁打的教法流水的学生”不良教学习惯。通过此次学习认识自身不足,在彼此交流中,转变思想认识,敦促自己不断“充电”进步,实现自我提升,以积极向上的干劲、不懈奋斗的韧劲,强力促改,主动求新,进一步打造新校园新形象。
其次,开展此次大讨论,是党员干部勇于创新的需要。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进步、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懂创新就只能被淘汰。我想,开展大讨论,最根本的是要把握改革创新这个灵魂,最关键的是落实到岗位创新上。在改革意识不强问题上,要聚焦具体问题看差距;在创新精神不足问题上,要通过讨论明确创新工作的方向和路径;在工作标杆不高问题上,要在提质对标上展开讨论争创一流。要通过大讨论切实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学校改革与发展目标上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例如,我们要重新备课、备生、备教具、备案例、备教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新时代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的发展素质教育。
第三,开展此次大讨论,是党员干部争做有担当作为的引领者的需要。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党员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随遇而安的工作态度随处可见,经常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奋斗的目标,每天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务,能够交差了事,再也不想进步,整日以得过且过的心态度日,慵懒散漫的工作作风随处可见。不学习,不思考,进而导致业务水平不高,缺乏对学生教学的有效方法。在工作中,上班迟到早退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墨守成规,不思进取。通过此次学习,使 我深深的了解到,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党员,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影响更多的人,推动大讨论取得成效;提升自我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适应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需要,把基础工作抓好抓扎实;学习他人,强弱项、补短板,把工作标杆立起来,不断努力,迎头赶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问题不解决,就会汇聚成大问题。这次的“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就是我们放开手脚,解决小问题,守住底线,勇攀高峰,勇创佳绩的契机,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学校新辉煌。
通过参加我局组织的“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讨论”集中学习活动,使我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对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有了新的提高。可以说,开展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大讨论是形式,解放思想是手段,破解难题、促进发展才是真正目的。我个人认为,只有思想的大解放,才能换来事业的大发展。下面是我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克服狭隘认识、破解工作难题的“总阀门”。
我通过认真学习市委孙书记和县委牛书记关于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讲话精神,按照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会的要求,结合我局领导的具体要求,通过对照要求找差距,解放思想查不足,感觉到自己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1、自己满足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有了“差不多”、“说得过去”的思想认识,这是典型的小富即安意识在作崇的表现。
2、存在着“懒”和“散”的意识,视野不够开阔,考虑问题层次较低。
3、创新能力还不够,工作亮点少。
4、满足于“本事不大,老实听话”,只限于完成规定动作,不能主动出击,主动争取。
5、满足于轻车熟路,不愿意再吃苦受累,存在得过且过思想。
二、查摆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是开启科学发展之门的“金钥匙”。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实现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大发展,我们必须以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五个破除、五个树立”的要求,扎实推进工作开展。
1、破除自我满足观念,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始终做到把自己的命运同全局的兴旺发达紧紧的结合在一起,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常怀为民之心,常怀大局之心,常怀奉献之心,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
2、破除懒散观念,树立爱岗敬业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向“懒”和“散”做坚决的斗争。有了工作任务,不怕早起晚睡,不怕加班加点,继续发扬不怕吃苦、不怕熬夜、不讲条件、坚决完成任务。
3、破除自我封闭,树立改革开放意识。面对新形势,要善于跳出馆陶看馆陶,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争先创优意识,永不服输、永不言愁,不与别人比待遇,敢于别人比贡献。
4、破除反映迟钝,树立与时俱进意识。决不等待观望,做到主动出击,主动争取,及时跟上时代步伐,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5、破除自我封闭,树立创新意识。勇于请进来,敢于走出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作到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和争先创优活动,立足本职,放眼大局,以自己优异成绩,汇报自己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成果,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
三、能否让思想解放之花在“一强两促”实践中充分绽放,是检验大讨论成效的“试金石”
1、思想是否真正解放,观念是否真正更新,主要看什么?就是要看困难解决了多少,问题消化了多少,工作落实了多少,是否真正做到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否为促进经济发展,为促进和谐馆陶建设做出了自己的点滴贡献?这就是判断思想解放程度的试金石。我知道,再好的思路,再好的办法,再好的制度,只有落实到位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再好的措施也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对我们这些平凡人而言,也许一辈子也不可能碰上一件大事,但我们有能力作成一件件小事情。我认为,能把简单的事情办好就不简单;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我愿与大家一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开车出一次差做起,从查一个案件做起,从打扫一次卫生做起,从踏踏实实做好身边小事做起,坚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以贯之。
2、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平常的工作中,学以致用,以学促用,以用促学,达到融会贯通的目标。
3、把学习当作自己终生大事来对待,作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永不自满,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联系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联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们要从四个方面理解“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着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章规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注重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好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
“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党员干部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问题为牵引,着力解决发展动力、发展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在破解发展难题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好推动共享发展的政策措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