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2023年12月份主题党课范文(2023年12月四级真题及答案)

2023年12月份主题党课范文(2023年12月四级真题及答案)


第一篇: 2023年12月份主题党课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年x月x日—x日,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的关键时期,xxxxx亲临x视察指导,强调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x未来的殷切期望,也为我们下一步工作开展作出了明确指示。近年来,x村能紧紧抓住乡村振兴这个关键,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同步合拍、同向共进,x村党支部组织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尤其是支部书记x同志在线上直播,为吊瓜代言,向全国推介x镇的特色农副产品,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切实做到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下面,按照活动安排,我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大家作个辅导,也是一次微党课,更是与x村的各位党员同志共同交流。

  一、强基固本,提升村级组织“组织力”

  “给钱给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开展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关键是落实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要坚持党建引领,使基层组织“强”起来。村党组织书记选的好不好、班子配的强不强,决定了我们这个村能不能发展的好。大家都知道,年底我们即将启动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这次换届首次与县乡党委换届衔接进行,并且“两委”班子的任期也改为x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也大。作为现任的班子,一定要注重从党员致富带头人、选调生、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优秀群体中培育村党组织书记人选。要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把政治上靠得住、与群众贴得近、工作中过得硬的最优秀的党员群众选拔为村“两委”干部人选或者作为村级后备人才持续培养。对于换届后备人选,我们村上要抓紧摸底培养,做到心中有数、眼中有人,为“用”而“备”。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希望大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各类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二、寓教于乐,增强乡村治理“思想力”

  农村党员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核心力量,加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是促进和推动村级工作高效、有序、精准实施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脱贫致富工作的重要力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支部要扎实做好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优化细化党员队伍年龄、学历及综合素质水平占比,从源头入手,培养更加年轻更加充满活力,思想觉悟更高的农村党员队伍。要坚持把学习贯彻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xxxxx视察x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村干部和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微信群、QQ群等平台,加强党员日常学习、教育培训、冬季轮训,严格流动党员管理;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上门“送学习送关怀”。同时,还要开展农村产业带头人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实用技术线上培训“三个行动”,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三、产业带动,铸造乡村振兴“驱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引领是出路。针对农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生产模式落后等现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加强统筹规划,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让农村资源要素充分活起来,凝聚起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近些年,x村积极探索,用心推进,有效利用本村环境优美、村居整洁、城郊毗邻、产业丰富、文化底蕴浓厚等优势,整合x村农耕文化园、文化大院、广场舞队及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有利资源,探索实施了“公益助学+亲子互动+文化体验+观光采摘+休闲饮食”一条龙式的新型产业模式,并通过支部、合作社及社会企业的共同参与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同志们一定不能骄傲,要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继续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认真审核把关、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算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和保值增值。还要积极对接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以农业强促进乡村美、带动农民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四、乡风引领,激发基层治理“原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精神需求。特别是在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已经接近全面小康、衣食住行已经不成问题的现阶段,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就显得更为重要,也更为迫切。要大力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最美庭院”、“脱贫示范户”等评选活动,在全村上下推行孝老爱亲、团结邻里、抵制高额彩礼、简办宴席和红白事、脱贫致富、讲究卫生的良好村风。要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基层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乡风。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希望x村的党员干部们始终秉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理念,统筹谋划全面振兴的总体布局,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提供新思路新方案,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第二篇: 2023年12月份主题党课

  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今年以来,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虽然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但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的重大判断,同时强调“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能否把握新的战略机遇,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风险挑战,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根本上取决于能否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大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7月份持续稳定恢复。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明显快于去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

  消费恢复向好,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我国消费恢复向好。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3%,服务消费增长较快、文化娱乐消费持续扩大、网上零售继续保持活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4%,其中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6.8%和5.7%,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5%。

  产业升级稳步推进,服务业恢复加快。今年以来,三次产业持续恢复,发展基础得到巩固。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夏粮生产实现丰收。工业生产延续恢复态势,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绿色转型成效显现,新能源相关产业发展向好,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等产品较快增长,对上下游行业的带动也在增强。服务业较快增长,1—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增速回升明显。

  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我国积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贸易结构优化,货物进出口规模总体平稳,贸易顺差保持在较高水平。1—7月份,附加值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65.4%,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7%,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2.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7.4%,快于全部进出口增速。

  就业民生得到有力保障。随着经济恢复向好,稳就业政策持续显效,就业形势逐步改善。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同比增加24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5.8%,明显快于去年全年增速。

  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通胀水平依然较高、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外溢效应突出等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彰显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同时要看到,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这当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既有发展性障碍、也有体制性障碍,既有供给侧动因、也有需求侧动因,既有国内风险、也有国际风险。但从长远和大势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

  我国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同时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伟大成就。自身不断发展壮大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最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蕴含着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重要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既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我们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将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蕴含着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约9%;近十年来年均增长率超过6%,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2022年,我国GDP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约为18%,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继续保持产业体系完备、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制造业规模居世界首位等优势基础上,我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充分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将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我们稳住经济基本盘、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内生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我们应对不确定性、化危为机提供了重要机遇。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部署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们就能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防范和抵御风险,把握机遇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牢牢把握百年变局蕴藏的新的战略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在带来新的风险挑战的同时,也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

  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们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新的机遇。当前,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为主要特点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技术突破正在重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未来。在这一轮科技革命中,我国不再是“旁观者”“局外人”,而是深处其中的“参与者”“并跑者”,在有的领域甚至是“领跑者”。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牢牢把握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能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经济全球化为我们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虽然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但经济全球化符合世界发展大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更加有效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加主动地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连续多年保持世界最大货物贸易国地位,利用外资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在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更多战略机遇。顺应大势、立足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就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际力量对比的积极变化为我们加强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发挥的作用逐步提升,带动了国际格局调整的速度、广度、深度,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政治经济版图。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不仅能够实现各方优势互补,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而且能够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空间,创造新的战略机遇。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我们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新的机遇。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够,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与各国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为世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也为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

  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经济总是在波动中运行。我们既要看到短期波动,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更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大势,充分认识并用好新的战略机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第三篇: 2023年12月份主题党课

  同志们:

  按照安排今天对党风廉政建设进行宣讲,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分局党总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2020年,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创新、开放的能力和水平。分局党总支将继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中纪委、省纪委和厅纪委全会的要求,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忠诚履职尽责,强化执纪监督,推动公路养护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十九大报告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条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我们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面前,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一是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践行“两个服从”,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自觉做到党中央的决定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自觉做到执行各级党委决策部署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把坚持党的领导体现到统筹推进公路事业的各个方面。

  二是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关键的纪律。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新修改的党章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科学理念和创新成果,全体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党章、尊崇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坚持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按党章要求规规矩矩做人做事。严肃查处对党不忠诚、不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行为。

  三是要切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促进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加强、全面规范。认真组织开展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继续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路”活动。

  四是要认真推进支部建设与党建工作。积极探索推进以支部建设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支部“四化”建设。

  二、大力落实“两个责任”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党组织要履行主体责任,特别是分局各站所党支部书记,要牢固树立“不抓管党治党就是严重失职”的责任意识,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切实担负起领导推动之责、选人用人之责、教育管理之责、正风惩腐之责、以上率下之责。各党支部书记,要当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书记,切实扛起管党治党的第一责任,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将把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列入监督重点,切实防止责任落实形式化、表面化和被动化。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要加大问责力度,做到失责必问、追责必严。

  三、继续推动作风建设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和十项规定精神,切实做到抓早抓小、落实落细,健全和落实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要下更大力气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新动向、新表现,露头就打,发现就查。注重日常监督检查,紧盯重要时间节点,不定期开展作风建设明查暗访。

  四、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

  坚持把党风廉政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丰富教育形式,强化教育效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扎实开展“三会一课”、集体学习,教育引导党员不忘初心、坚守正道,不断坚定和提高政治觉悟。牢固树立党员的廉政意识和权力风险意识,不断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继续强化正风肃纪

  严明责任、严格监督、严肃纪律,确保分局党总支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机关清廉、政治清明。严格执行党章和党内法规,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强化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措施,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加强对重点岗位廉政行为的监督检查,大力促进党员廉洁自律、依法用权。要保持高压态势,要把规矩挺在前面,防患于未然。

第四篇: 2023年12月份主题党课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北京作为我国科技基础最为雄厚、创新资源最为集聚、创新主体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完全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到2025年基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着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今年5月,科技部等12部门印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确立了“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成为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地”的发展目标。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力支撑科技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国际科技创新发展历程,高度集聚创新要素的科技创新高地往往主导着科技创新的趋势和进程,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有利于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抢占优势地位,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创新广度显著加大、深度显著加深、速度显著加快、精度显著加强,全球创新版图、全球经济结构加快重构。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对于抢抓新科技革命先机、在前沿领域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仍存在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还不够等问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支持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我们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撑,有利于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加快实现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有独特优势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北京作为我国科技基础最为雄厚、创新资源最为集聚、创新主体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完全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到2025年基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拥有雄厚教育优势。北京拥有90多所大学、1000多所科研院所,34所高校、16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2022年,北京在校研究生为43.5万人。其中,在校博士生12.5万人,在校硕士生31万人。丰厚的教育资源、高质量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能够造就一大批创新人才和科技人才,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拥有完备科技优势。在科研成果方面,北京市2022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18.3件,涌现出一批世界领先原创科技成果。在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方面,以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高校院所以及科技领军企业为主体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布局不断完善,“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平台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阵地作用日益凸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持续强化。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在加强企业财税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方面推出一批突破性政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持续提高。在创新生态方面,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已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智能装备、人工智能、节能环保、集成电路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这些成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拥有丰富人才优势。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根据《北京人才发展报告(2021)》,截至2020年,北京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781.3万人,人才密度达到62%,较2010年提升24.7个百分点;北京有两院院士800余名,占全国的近一半;北京入选国家级、北京市级各类人才项目者超过5000人。北京还持续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积极吸纳海外高端人才和留学人才,积极打造全球人才高地。丰富的人才资源,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强大动力。

  力争早日把北京打造成为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进一步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在前沿技术创新、高精尖产业发展方面奋力走在前列。”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面向”,统筹发挥好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开放共享,力争早日把北京打造成为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地。

  更好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教育、科技、人才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只有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统筹推进,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更好服务于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贯彻落实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部署,支持在京高校全面融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新一期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强化有组织科研,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引领国际学术前沿、催生产业技术变革等方面的策源功能。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支持高校加快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深入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为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涵养源头活水。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首都发展重大需求,加快建设全球人才高地,全方位吸引集聚更多科技人才,完善科技成果和人才评价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不仅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而且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持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贯彻落实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围绕财政金融、成果转化、人才激励、企业创新等方面,推动出台下一批改革措施。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形成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科技评价导向,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的分类评价制度,着力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科技成果转化堵点。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做强北京科技创新基金,更好发挥北京证券交易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功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形成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开放共享。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时代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运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要依托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优势,加快推动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吸引国际科技组织、行业联盟、外资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国际科技服务机构等在京集聚发展。加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与功能建设,促进技术转移及成果转化,更好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高水平办好中关村论坛,打造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不断完善外籍人才准入政策,为外籍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提供便利。

第五篇: 2023年12月份主题党课

  同志们:

  按照本月“主题党日”活动安排,由我以“共忆党史悟初心,奋楫扬帆谋新篇”为题为大家进行党课辅导,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2月1日,xxxxx在与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党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能够让我们认清历史方位,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际,谈三个方面的感受。

  ——雄关漫道真如铁,回首昨天走过的路,要在党的光辉历程中感悟初心担使命

  党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的探索、奋斗与发展,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瑰宝。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把学习领悟党史作为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以史为鉴、走向未来的历史思维,增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历史担当。党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活教材”。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我们党百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奋斗史,蕴含着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我们要从革命先烈的执着信仰和追求中汲取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党史是树牢“四个自信”的“奠基石”。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历史。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会使我们更加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把握历史规律,清醒认识中国国情,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坚定“四个自信”。党史是恪守为民情怀的“对标尺”。xxxxx多次强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我们党的历史,就是革命为民、立国救民、执政安民、发展富民、强国兴民的光辉历史。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正确道路。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与人民心连心,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只有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才能永葆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党史是担当历史重任的“动力源”。我们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实现这个历史使命,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破除千难万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学习党史,我们要深刻理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

  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县委办公室作为政治机关,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党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不断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要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集体学习会议等形式,将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使全体党员干部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以及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引导党员干部在党的光辉历程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人间正道是沧桑,面对今天正在走的路,要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砥砺奋进开新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又一个“历史时刻”,又一个“关键时间”,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即将实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正在召唤我们以全新的状态去奋斗。党的__,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举旗定向、谋划长远,擘画了我国未来五年以及十五年的发展新蓝图。县委办公室作为县委的综合部门,要率先垂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推动“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一要为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xxxxx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下一步,全县将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足富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持续巩固深化拓展脱贫攻坚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县委办公室全体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政策,尤其要学习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领导体制、工作体系、规划实施、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政策要求,为全县顺利推进乡村振兴献计献策。二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不断提升帮扶村产业发展质量。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抢抓“十四五”发展机遇,积极帮助帮扶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从2018年农村“三变”改革以来,每个村都成立了党社联建合作社,近几年来,各村都在合作社建设方面想了一些办法,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村级合作社的带贫带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增强,合作社的运营还需进一步规范。今年,我们要把村级合作社发展壮大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尤其是各村帮扶第一责任人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要为合作社的发展谋思路、想办法,帮助各村规范经营好合作社,对已有项目意向的合作社要协调抓好项目的落实,对还没有发展意向的合作社,要抓住春耕有利时机,尽快确定发展方向和思路,确保每个合作社都有项目支撑,每个合作社都能真正发挥带富作用。三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要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倾听民声,广泛采纳民意,细心关照民心,认真解决民需,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目标。在今年的工作中,仍然要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的首要位置来抓,各位帮扶干部要积极宣传就业政策,突出抓好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要及时了解各自帮扶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对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对一二类低保、重度残疾人、孤寡老人、五保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要重点关注,着力解决好“吃穿医卧暖灶”等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要持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坚决防止失学辍学现象发生。要大力宣传医疗政策,积极协调落实医疗政策,确保群众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及时诊治,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四要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绿起来,让农村生态美起来、环境亮起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针对帮扶村在人居环境方面存在的弱项短板,办公室通过协调资金、项目、物资等方式,对人居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要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力度,深入推进“三大革命”“六大行动”,大力实施“一拆二改三种四清”工程,继续抓好厕所改造等工作,高标准做好道路绿化、村庄绿化,全面抓好道路沿线景观节点工程建设。各村帮扶责任人要督促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统筹抓好户内环境卫生整治,对户内环境卫生较差的农户要集中整治,督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家家户户搞清洁,干干净净迎小康”。

  ——长风破浪会有时,展望明天要走的路,要在宏伟蓝图中扬帆逐梦续辉煌

  百年奋斗,圆梦正在今朝;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我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为县委办公室干部,大家都应该认真思考,“踏上新征程、进入新阶段、面对新机遇,我该怎么办”。特别是县委办公室作为县委的“窗口”,大家的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响着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能不能落到实处。党的__全面擘画了我国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的宏伟蓝图,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从我县来看,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县与全国全省全市一道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调整为“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和综合实力,努力跟上全国全省全市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进程,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发展定位是“建设全国文明县城、关中平原城市群美丽生态县城、XX休闲康养城,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天水市生态旅游后花园”的“三城三地一园”,主要发展目标是“全力打造文化厚重、生态优良、产业兴盛、宜居宜游宜商的西部绿色崛起县”。大家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以赴推进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在XX落地落实,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是谋划工作要有宽大宏阔的眼界。大家要放大格局,要善于从全局角度看待问题、谋划发展。我县正处于绿色崛起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刻领会县委意图,把握精神,聚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点工作、热点问题、重大问题,紧密结合实际谋划好一些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部署,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县委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xxxxx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谋划推进落实工作的根本遵循,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推进工作要有只争朝夕的干劲。xxxxx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靠的是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也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要靠实干。办公室干部要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做到行动迅速、执行坚决。对已经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事情,第一时间贯彻落实,第一时间跟踪问效。对县委年度中心任务、重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以及县委主要领导安排的事项要盯紧盯实,第一时间督办催办,第一时间反馈结果,要以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魄力坚决推动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三是落实工作要有扎实过硬的作风。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善于从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群众的所期所盼中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反对慢作为、假作为,坚决克服疲劳厌战情绪和盲目乐观心理。大家要强化“由我来办,立即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强化“首接负责,责任到此,不能再推,一办到底”的责任意识;强化“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思想境界;强化“用心把握,用心做事,用心落实”的工作理念;强化“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目标。

  同志们,历史已经铸就,历史正在创造。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代建设幸福美好新XX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我的党课辅导结束,谢谢大家。

第六篇: 2023年12月份主题党课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新征程上,加强对干部的正向激励,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防止和纠正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是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课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论述为干部实干担当、拼搏奋斗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动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干部实干担当、拼搏奋斗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关于筑牢干部担当作为的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针对干部担当作为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勇于斗争的奋进姿态,敢于闯关夺隘、攻城拔寨”。对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方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要多选一些在重大斗争中经过磨砺的干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等进行了深刻阐释。关于提升干部素质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论述,以高远的战略眼光、清晰的理论脉络、严密的实践逻辑,深刻阐明了干部担当作为与事业发展的内在联系,抓住了新形势下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关键因素,明确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方法路径,为新时代新征程更好激励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提供了根本遵循。

  事业感召: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向前发展为干部担当作为提供了广阔舞台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中心任务、大战大考从来都是广大干部勇担当、善作为的试金石、磨刀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围绕发展所需、事业所需、岗位所需选派干部投身第一线,把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作为主战场,推动广大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以发展目标定位干部担当坐标、以发展成效评判干部担当实效。

  面对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为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大贡献。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各级干部临危不惧,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面对高质量发展艰巨任务,广大干部立足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广大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本领和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政策激励:逐步构建起一套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政策体系

  政策是指南针和风向标,有什么样的政策取向,就有什么样的干事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央组织部制定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9条具体措施,各地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及时出台配套制度,综合施策、持续用力,正向激励效应不断显现。

  针对少数干部“心态佛系、精神倦怠不想为”的问题,始终坚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健全党委(党组)“第一议题”制度,从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针对少数干部“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不敢为”的问题,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此外,还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做好容错纠错工作,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针对少数干部“能力欠缺、本领恐慌不善为”的问题,突出实战实训精准赋能,有侧重有选择地推进干部培训历练,帮助干部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增强担当作为的硬核本领。针对少数干部“空喊口号、虚张声势假作为”的问题,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把干部担当作为情况作为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治理力度,坚决纠正“工作落实在口号上,决心停留在嘴巴上”等问题。针对少数干部“急功近利、盲目决策乱作为”的问题,聚焦规范“关键少数”施政行为,党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健全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引导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组织担当:为鼓励干部干事创业提供坚强后盾、解除后顾之忧

  干部越为事业担当,组织越要为干部担当。新形势下,推动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最根本的是要扭住以组织担当激励干部担当这个牛鼻子,坚持正向激励主基调,打好思想引领、崇尚实干、精准赋能、撑腰鼓劲、关心关爱、减负增效、监督问责“组合拳”,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

  持之以恒为干部担当作为注入强大思想动能。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突出抓好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论述,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必学内容、各级干部日常学习的重要内容,推动广大干部在系统学习中夯实担当作为的思想根基。

  进一步树牢有为者有位的鲜明导向。要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德配其位、才配其位,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人岗相适。在干部使用上,做深做实政治素质考察,注重向那些身处改革发展主战场、那些经过艰苦吃劲岗位历练、那些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的干部倾斜。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把践行正确政绩观情况作为考核考察的重要内容,深化口碑考察、实绩追溯考察,切实考准考实干部“显绩”和“潜绩”,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按照《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要求,区分问题的性质、程度、危害,精准适用处理措施,以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为重点常态化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精准赋能提升干部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能力。紧扣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重大战略部署,以制定实施新一轮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修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为牵引,聚焦现代化建设重点领域精准开展培训,健全“干中学、学中干”能力提升机制,帮助干部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探索实施专业干部复合培养,对专业能力较强但管理经验不足的干部,可先从中层岗位开始培养,积累领导经验,在他们处于进取心和创造力的黄金期时委以重任,推动其展现最大作为。

  突出加强对重点对象的精准激励。区分不同干部群体对激励担当的个性化诉求,精准施策、有的放矢。有的要更加注重在职务(职级)晋升、先进典型选树等方面畅通渠道、加大力度;有的要更加注重防止“大锅饭”;对年轻干部,应更加注重运用综合激励手段,对看准的苗子敢于打破隐性台阶、大胆使用。

  以上率下示范担当、带动担当、引领担当。充分发挥中央和国家机关“第一方阵”示范作用,推动各级领导机关大兴调查研究,打通决策部署直抵基层的渠道,避免因任务指标不合理难落实挫伤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在推进重大改革、重点项目、重要任务中,探索建立上级单位下派联络、协同推进、跟踪指导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推的生动局面,防止和纠正任务指标“一下了之”、考核检查“空中作业”。完善并落实“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绩观偏差,对查明属实、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处理、追责问责。

  健全权责对等、相互匹配的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权责边界,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解决干部因权责不清造成的不敢为、不能为问题。定期对各类审批、考核、评比、创建以及“一票否决”、责任书(状)等事项进行排查清理,建立健全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审核准入机制,实实在在减轻基层干部负担。

  全方位加强对干部的关心保护。进一步明确干部容错纠错、减责免责情形,准确把握政策尺度,优化容错工作程序。着力构建精准科学的问责操作规范体系,准确把握问责的尺度和范围。关注干部身心健康,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