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位于豫东平原,区域面积1759平方公里,总人口158万,因夏王“太康”而得名,是中国锅炉之都、好人之城、道情之乡、纺织名城、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平原绿化县、全国产粮大县。近年来,xx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为遵循,以党建高质量和经济发展高质量两个发力点为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加快动能转换,做大做强、做精做细特色产业,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提高农村发展水平,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致力提升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373亿元,同比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6亿元,同比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3亿元,同比增长1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0.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966.5元、12479元,城镇化率40.02%;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排名居全省第10位。
一、聚力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突出集群优势,着力提升产业发展。产业聚集区建设,xx县产业聚集区始建于20-年,历时10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太康县先后被评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锅炉压力容器产业试点地区”、“中国新兴纺织基地县”、“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锅炉之乡”、“中国长丝织造产业基地”。太康县产业聚集区立足“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模式,以提升产业链、完善产业生态为核心,持续做大做强两大主导产业,纺织服装、锅炉产业入驻企业85家,纺织规模达到170万锭,喷水、喷气、圆盘织机规模达8500台,服装年加工能力5亿件,锅炉生产能力5万蒸吨。银鑫棉业先后引进18条德国、日本先进生产线,万锭纱月产能高出全国同行业的30%;建设河南省智能环保锅炉创新中心,四通锅炉入选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省智能装备企业,参与全国锅炉生产标准制定;通泰纺织、四通锅炉、永兴锅炉等企业均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产品档次、产品附加值、企业效益均得到显著提升。商务中心区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太康县商务中心区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45家,从业人员12018人,完成投资15.8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博信锅炉检测中心、洪昇服装质量检测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成投用,20-年晋升为河南省二星级商务中心区,全省综合排名第10位。产粮大县建设,全县年粮食总产达16.06亿公斤,粮食产量位居全市第一,小麦产量创历史新高。肉蛋奶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3%、6.1%、1.7%。连续13年保持了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位次。发展优质小麦30万亩,高油酸花生30万亩,发展粮改饲专用玉米3.7万亩,粮改饲构树5800亩,发展蔬菜15万亩,瓜类40万亩。助推土地流转面积63万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总投资10933万元,已完成投资5550万元,对第一批进行了完善,太康牧原粪污处理中心已建成;第二批项目已通过评审,第三批已获省厅资源处批复。印发《太康县创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施方案》为农产品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全县发展注册农民合作社近4048多家,其中有92家农民合作社被授予“县级示范合作社”、35家被授予“市级示范合作社”、10家被授予“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被授予“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已认证注册家庭农场960多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省级示范产业集群2家,市级示范产业集群1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家。
二、聚力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强化科技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突出开放招商,立足招商引资突破年,坚持书记挂帅、县长牵头、人大监督、政协融入,20-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家、国内500强企业2家、上市企业10家,补齐了产业链短板;秉承“招来一个带头人,带来客商一大群”的雁阵效应,实施产业链图谱招商,加快莱赛尔纤维等15个项目落地,推进天虹纺织科技产业园、欧企德集团产业联合体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园,共享锅炉制造产业园,生态造纸产业园、长丝织造产业园等13个专业园区建设,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增长极。强化科技引领,建立龙头企业、创新平台、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推动上中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攻关。建成省级智能车间9个,智能工厂1个,智能化改造企业3个,省智能环保锅炉创新中心1个;开展能效、水效和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创建节能减排创新型企业1家,中国长丝织造行业绿色清洁生产企业1家,获批“河南省首批省级低碳园区试点单位”1家;润泰纺织服饰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基地;四通锅炉“互联网+远程控制服务中心”获得“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称号。太康锅炉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0项。河南省智能环保锅炉创新中心投运后将持续构筑太康锅炉产业竞争新优势。优化营商环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开展“联合审验”“多评合一”“联审联批”,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将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审批时限压缩至100天;保留各类证明16项,取消185项。实施营商环境“双月评议”制度,每两月组织对服务经济发展的窗口单位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授予“流动红旗”和“流动黑旗”;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实行“1+1+1”项目分包机制,坚持重点项目周观摩、月通报,列出问题清单,一一交办落实;搭建融资平台。出台《太康县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实施方案》,注入基本金1.5亿元设立主导产业发展基金,去年以来为20家企业协调银行贷款9000多万元。
三、聚力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百城提质。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推进实施涡河花园、银城花园、滨湖花园建设。涡河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2100套,已完成投资1.62亿元;银城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1612套,已完成投资1.2亿元;滨湖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2300套,已完成投资1.98亿元。纺织南路、光大国际垃圾焚烧发电、老涡河清淤等五个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党群服务中心、家印高中改扩建等15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总投资7.5亿元的三条河水系连通及绿化升级改造项目,工程可研批复,PPP合同已签订;总投资3.96亿元的太康县引黄调蓄工程、总投资1亿元的太康县双如意森林生态公园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太康县涡河城区段绿化升级改造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总投资895万元,完成了阳夏路等三条道路人行道护栏安装,总投资7000余万元,完成了广场东路、商贸路南段的道路升级改造,银城路南段、光明南路、沙北路西段、霸王台路、滨河路等5条道路新建、升级改造工程正在进行路基施工等不同程度的建设。乡村振兴。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9721名农村特困人员实现了“五养模式”全覆盖;“六村共建”打造示范村110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共涉及8个乡镇12个行政村,按照建设标准完成了村庄规划;总投资8677万元的厕所改造,目前已完成6.7345万户,完成率85.7%;委托第三方编制了《太康县多规合一整体规划》,为全县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镇级物流点覆盖率90%左右,村级物流点覆盖率80%左右,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互动、双向流通、融合一体的农村现代化产品流通;大力推广电商人才培训,全年累计培训11471人次,319名贫困群众实现了再就业;兰和生态小镇正在筹建中,老冢刘寨“郊区三产融合园”投入运营,板桥双陵寺田园综合体建设成效初显。
20-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总结年,也是发展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年,我县将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实施“4155”工程:“十四五”末实现10亿件服装、10万蒸吨锅炉、100万吨生态造纸生产能力,打造1000亿级产业集群,实现50亿财政收入、50万城镇常住人口、5万产业技术工人,打造5个国家级品牌基地、5个开放创新平台,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河南更加出彩作出更大的贡献!
各位领导,同志们:
经开区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化三制”改革试点,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全市政法系统在服务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上肩负着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为充分发挥政法机关“护航发展”先锋作用,我们将全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决维护平安稳定发展环境。没有平安,就没有发展,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将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牵引,不断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治理体系,加大数治支撑,进一步加强综治信息化平台与经开区信息化平台的对接运用。将以“三零”创建和“双提双知”为抓手,扎实开展“十大专项治理行动”、重大突出不稳定问题排查治理,全面清理清查经开区各类风险隐患。将以开展社会治安巡防活动为保障,充分发动“五老人员”、治安积极分子积极参与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把基层治理单元建设成为矛盾化解、风险预警、源头防控的前沿阵地,不断夯实经开区平安稳定根基。
二、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是最好营商环境,为助推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围绕主题主线,做好以下政法服务:一是持续开展影响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整治,坚决防止以刑事司法手段不当介入经济纠纷和趋利性、单方面跨区域执法,严格推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二是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法律宣传进园区进企业”等活动,建立完善政法机关联系服务企业制度,组建企业法律咨询服务团,确保项目推进到哪里,法律服务跟进到哪里,指导帮助企业防控经营风险,妥善处理涉诉事项。三是充分发挥法学会作用,积极组建公益律师团队,深入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法律资询、矛盾调处、法律援助等活动,深化政府、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当好法律参谋,更好对接发展需求。四是全力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努力提高执法水平,推进行业依法治理,完善“法律六进”工作制度,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三、坚持把从严管党治警作为坚强保障。一是高度统一思想,在全市政法系统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在服务大局中体现价值、实现发展,展示政法队伍良好风貌。二是以“能力作风提升年”为契机,开展政法系统服务经开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交流活动,引导全市政法干警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政法机关服务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意义、方向和重点。三是加强作风建设,用铁的纪律、铁的作风带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政法队伍,以执法为民、热情服务的新形象,为经开区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商务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哈尔滨市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5月12日,全市经济开发区工作视频会议主会场在哈尔滨召开。哈尔滨市各区、县(市)及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万平出席并在会议上作了讲话。
会议主要内容是总结哈尔滨市经济开发区发展工作经验,研究确定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经济开发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全面提升哈尔滨市开发区发展水平。
会议介绍了哈尔滨市经济开发区总体情况。哈尔滨市现在已拥有哈经开、利民、宾西3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双城、阿城等14个省级开发区。30多年来,哈尔滨市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做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经济开发区贡献了全市25%的地区生产总值。经济开发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
会议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大力度,全力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今后一段时期将要采取六大措施全力打好开发区高水平发展攻坚战。
一要突出目标导向。到2025年,哈尔滨市经开区和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2000亿和1500亿;利民、阿城、宾西、双城、五常等5个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百亿级。到2025年巴彦、尚志、依兰等3个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50亿元级。
二要强化规划引领。选准聚焦主导产业,加快打造主业突出、互补协作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世界500强企业,谋划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建设区中园,培育产业链完整的特色产业集群;不断优化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推动更多关联企业入驻;抢抓自贸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用足用好国家推进东北振兴的相关政策,谋划好“十四五”发展规划
三要推动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管理运行机制,优化职能配置、推行政企分开、实行管理机构与开发运营企业分离;深入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实行因事设岗、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全员聘任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加快“放管服”改革,打造高效聚集产业的服务环境,强化审批服务,抓好扶工助企,全力保驾护航。
四要聚焦项目建设。突出招商重点、创新招商方式、突破利用外资,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积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绩效考核的招商引资队伍,狠抓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强化重大项目储备,突出全程跟踪服务;抓质量高、效益好的项目,集中精力上投资体量大、质量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上品牌、技术、市场成熟的项目,上技术水平高、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上税收贡献大、就业拉动力强的项目。
五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更高水平的“引进来”,加快开发区产业结构优化,更多地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旅游文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转变进出口贸易增长方式,推动开发区外贸向优进优出转变,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制造业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
六要抓住自贸区发展机遇。主动对接自贸区,充分发挥自贸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放大开发区对自贸区的支撑作用,加强合作,效益共享,信息互通,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区区”联合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