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政府以及上级审计机关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审计服务和审计监督。按照全国、全省、全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人、法、技”建设,业务求精、执法求严、工作求实、方法求新、质量求高,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二十字审计方针,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大了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为构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如下:
一、党建工作
今年以来,审计局始终把党建工作列入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安排,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狠抓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抓好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为了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抓好党的思想建设和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我支部年初特别制定了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并明确专人抓此项工作的落实,主要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各类关于党的建设的资料;抓好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到九渡赤水纪念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学习教育,使党员干部思想稳定,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开展审计工作提供思想保证。
(二)抓支部建设,审计局党支部严格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及时传达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决定、文件和会议精神,引导和发动党员积极主动地去实践,以党员的模范行为来体现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支部认真听取党员的思想汇报,检查党员的工作、思想、学习情况和组织交办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建目标管理工作做到按季考评;认真做好党费收缴管理和党内基本情况的统计工作;
(三)开展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充分认识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我局采取集中学习、自学、交流发言等方式,加强对十九大报告、《党章》、科学发展观、中央九个长效机制和省委“1+9”等文件和会议精神的学习。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我局将教育活动融入各项实践活动中,参加抗雪凝活动、抗震救灾活动等。以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认真开展党建帮扶活动。审计局结合自身和挂帮乡镇实际情况,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大会,制定帮扶活动方案。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局里面拔出1800元,加上全局党员干部自发捐款2200元,共计4000元全部用作帮扶经费。XX年10月10日在局长余贡泽同志的带领下,我局一行九人带着审计局全体干部职工的深情厚意深入坭坝乡开展帮扶活动。
二、审计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十月二十日,我局完成审计及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共11个,组织审计中介机构配合开展的审计项目19个。查出违纪违规和管理不规范资金3000多万元,审计依法处理后为财政增收节支近千万元。通过各项审计业务工作的开展,使我局在维护地方经济秩序,严肃财经法纪,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审计工作。
1、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同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我局“以促进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制度为目标,以预算执行审计为重点,逐步实现由收支并重向以支出审计为主转变,积极探索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新路子”为总体目标,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对县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县国库、县物价局进行了审计。一共查出了财政管理不规范资金452、5万元,预算单位违纪违规行为资金65、8万元,并提出了有效的整改意见和建议。审计表明:XX年度县级预算执行的情况是好的,较好地完成了县人大批准的年度预算任务。“乡财县管乡用”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财经纪律、依法治税和税收征管不断加强,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集中管理非税收入等制度进一步健全,财政依法聚财理财的水平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单位也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执行国家财经法规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支出调整后未先报县人大批准后实施等。
2、加大涉及民生的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和专项资金跟踪审计,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XX年度抗凝冻救灾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的审计调查。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的工作安排,我局组织了对全县XX年度抗凝救灾资金和捐赠款物的分配、使用和管理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截止XX年7月31日,全县收到抗凝救灾资金合计9,981,390元,上级调拨物资棉衣、棉被5000件和社会捐赠若干物资。本次雪凝灾害给我县造成了极大损失。面对灾情,县委、县政府全力以赴开展救灾工作,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救灾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使用,确保救济粮、款和物资及时发放到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手中,为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灾后重建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调查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应急救灾资金安排和拨付操作规程未能体现便捷,存在资金、物资安排不及时、甚至不合理现象。
二是抗震救灾款物审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局根据上级审计机关安排,认真开展抗震救灾款物的跟踪审计工作,截止6月底,全县共筹集抗震救灾资金合计3,554,997、47元,已全额上划市民政局。
3、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力度,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建设力度加大,投资审计越来越成为政府节省财政资金、减少损失浪费的重要关口,为此,我局围绕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造价的真实性以及财务管理、资金使用等情况,因地制宜,加大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力度,成效较为明显。今年,我局独立开展和组织审计中介机构配合实施的建设工程审计项目19个,共核减工程投资600多万元,有效控制了工程建设中的高估冒算、偷工减料、损失浪费等现象,其中长东公路建设工程、体育馆建设工程、疾控中心办公大楼、卫生局办公大楼、交警二中队办公大楼等审计项目,通过审计,进一步规范了建设单位基本建设程序,促进了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保证了建设资金真实、合法、有效的使用,受到了县委、政府的好评。继续开展对公安局刑侦大楼和大溪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都力争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继续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强化监督,为实现富民兴县新跨越战略和建设“小康XX、和谐XX”作出更大的贡献。工作目标:全面完成上级审计机关及县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力争年终各项考核名次上升。
工作措施
一是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政策为导向、以预算为中心、以资金为主线、以支出为重点、以项目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实施审计,不断提高财政预决算审计水平,促进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规范预算分配行为。
二是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确保财政公共服务投入的安全、效益;
三是深化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加强对农业、水利、交通、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扩大审计范围,揭露重大损失浪费问题,推进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充分发挥审计社会中介组织和审计力量的积极作用。
前些日,根据上级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审计署组织的第三期市县审计局长培训班。培训班以“认真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审计职责”为主题,围绕“提升宏观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依法审计能力、廉洁自律能力、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培训,培训档次高,内容深,效果好。通过十天的学习培训,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要做好新时期审计工作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拓展。
一、在高度上,要从审计的单纯业务向为党执政服务方面拓展。习总书记指出,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障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国、推进廉政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审计人不能拘于就审计而审计,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发挥审计为党执政服务的“三个作用”。一是要充分发挥审计作为从严治党的“尖兵”作用。要把审计紧密结合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市县的决策部署来开展,紧密结合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来开展,紧密结合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来开展,推动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二是要充分发挥审计作为强化干部监督的“利剑”作用。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是关键的少数,领导干部手中都握着一定的权力,往往成为被攻关、被拉拢、被围猎的对象,一旦出现问题,影响巨大,后果严重。审计要重点关注“关键的少数”,引导广大领导干部严格落实“三严三实”和“五个表率”要求,争做敢为善为有为的好干部;三是要充分发挥审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谋”作用。审计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但这个业务性很强是建立在政治性很强的基础上,要用业务性来保障政治任务落实到实处,要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参谋”,参到点子上,谋在关键处,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党委政府执政决策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和依据。
二、在广度上,要从审计的微观操作向宏观管理层面拓展。是新形势下,对大量微观审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提炼出反映审计事项本质的思路和观点,以寻求事物发展的真正动因、症结所在及相应对策,是对审计人员提出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思维空间上做到“三个打破”。一是要打破审计的单一性,将分析范围拓展到所有审计业务领域。当前审计基本实现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全覆盖,具体又可以划分为财政、金融、社保、农业、国有资产、自然资源等多个业务领域,因此,审计分析应通过共性分析找到不同业务领域间的连接点,总结存在于各业务领域的共同特点,实现业务融合,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二是要打破审计的时限性,将趋势研究拓展到动态探索。要积极实施过程审计,将审计分析主体事项发生的时间由某一点扩展到某一段,从而将分析视角涵盖审计关注事项发展的全过程,研判不同发展阶段呈现的不同特点,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形成趋势分析成果;三是要打破审计的局限性,将研判问题拓展到由表及里。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发现经济运行中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指出影响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大政方针贯彻落实的层面,探索影响体制、机制、制度改革运行的重大问题,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提高审计成果的层次和水平,从而为党政领导宏观决策服务。
三、在深度上,要从审计的“治己病”向“防未病”方面拓展。如何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发挥审计在防范风险、揭示体制机制问题等方面的作用是审计人员应努力的方向。我认为要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不仅要“治己病”,还要“防未病”,在工作实践中要做到“三个强化”。一是防患于未然,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会计资料真实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套严密的内控制度,或者不认真执行内部控制制度,那么其中可能会隐藏许多问题。我们虽然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重要性,但由于我们忙于经常性审计项目,对于内控制度的审计一般还是穿插在具体项目中,没有对内控制度进行专项的审计测试和调查分析。所以检查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合理,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可以从源头上发现被审计单位管理上的漏洞,防范和制止疏漏、失察、舞弊行为的发生。二是要把关口前移,强化事前事中审计。目前我们经常开展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政府投资审计等,从时段上归属,这些都是属于事后审计。一直以来,我们只注重事后审计,忽视事前事中审计,这样就使一些不太合理的未来经济事项失去了被纠正、被防范的机会,最终出现各类违纪违规问题。只有加强审计在事前事中的介入,对各被审计单位决策的可行性、合理性、效益性进行事前审计,可以保证国家宏观政策的科学,更好地发挥其在宏观调控中的指导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三是严肃追责问责,强化审计的威慑力。当然,审计追责问责只是手段,目的在于警示各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规范权力运行,以审计问责倒逼问题整改,防止同类违纪违规问题再次发生。但也不能一审了之,要从查账拓展到查人查事查问题的前因后果,否则发挥不出警示作用。只有推进审计结果与责任追究对接,加大审计结果运用和问责追责力度,确保审计的问题“问到底、责到位”,才能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职尽责。
四、在力度上,要从审计部门的单兵作战向相关部门联动作战拓展。审计力量不足是审计工作向纵深发展长期面临的疑难问题,如何实现“大家帮”,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协作联动,充分运用大数据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是基层审计部门应积极探索的新思路。我认为应从“三广”上做文章。一是要广采集,充分运用大数据审计。基层审计部门要加快实现由账本财务审计的传统审计方法向以大数据审计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综合性审计方法转变,努力搭建审计部门与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大数据共享平台,逐步建立健全审计管理信息数据库,尽快实施远程联网审计新模式;二是要广联动,建立审计工作联席制度。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积极联合纪检监察、组织、财政、人社、自然资产资源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做到每半年或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通报分析近期审计工作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县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优势,弥补审计权限的局限,形成联系紧密、运转协调、配合有力、优势互补的审计工作格局,推动审计工作向纵深发展;三是要广运用,提高审计成果力效。审计部门要提升审计成果的价值,维护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以及建议意见,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既要加大联合督查力度,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检查督办,又要把审计提出的建议意见,作为被审计单位干部使用,建章立制,指导发展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审计成果的运用。
新时代下的审计工作是在不断探索、创新、总结的过程,结业后,我更要带领全局一班人,注重总结和挖掘实践中好的做法,共同推进审计实践创新,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XX供电公司将强化内部审计作为加强企业精益化管理的“一号工程”。随着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内部审计已成为企业的“免疫系统”,从以查错纠弊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深化为全面经济效益审计。
XX供电公司在深入分析企业管理需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指标体系。审计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控制点和阶段性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任务和工作计划建议,由审计、财务、营销、纪检监察等部门参加的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定期通报审计管理工作的进展和审计成果运用情况,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对审计成果的建设性、适用性进行评价。通过有效的指标审计评价,调动和激发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
XX供电公司还围绕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开展审计工作。通过制定和完善审计制度,进一步保障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权力和职责,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计划体系管理。通过风险评估和内控,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培育风险文化,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例如,针对XX市电网建设加快、输变电工程量激增的现状,XX供电公司加大工程审计力度,重点分析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风险点,将内部审计关口逐步前移,以工程决算审计为核心,实施事前项目审查、事中监督管理和事后造价控制的系统化工程审计模式,并打破审计区域限制,整合跨区域审计资源,将指标审计、全面审计、专项审计和任期审计有机结合、动态管理,全面消除了审计“盲区”。
一、加强过程管控提升内审质量
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XX供电公司从制度、手段和成果管理等多个层面入手,全面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在管理标准化方面,XX供电公司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在审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考核评估等方面,制定和完善了21项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详细规定审计年度计划制定、方案设计、证据收集、底稿日志编写、报告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等全流程标准体系,逐步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在信息化方面,随着企业erp系统上线运行,erp系统丰富的信息量和强大的信息分析功能可以大大助力审计工作。该公司审计人员积极学习erp流程操作、深化erp审计系统应用,着手开展erp环境下的项目审计工作。在此基础上,XX供电公司筹建了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按照资产从属,自上而下梳理经济业务流程,收集机构变动、人事调整、文件制度、财务报表、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信息,通过系统设置,形成常态化、模式化的分析结论。这样,就能够在接受审计任务时,迅速提供相关支撑资料。在日常管理中,可以结合风险管理工作准确修正审计计划,并为管理决策提供系统化、多样化的辅助信息,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能。
为避免审计整改不到位、不彻底,以及被审计单位之间形成“整改信息孤岛”等问题,XX供电公司实施了审计成果的集成管理。审计部门将近年来检查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按单位建档,作为审计档案资料库的组成部分,输入审计信息数据库。同时,还建立信息综合反馈制度,对历年审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整改进展、措施落实、整改成效、建议采纳等情况进行定期监控和报告。对近年来检查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挥监审联动机制作用,加大入库信息的查办和整改力度,把握共性,突出典型,实现审计成果的常态化管理、研究型管理。
此外,XX供电公司还按照审计成果运用考核评价办法和依法从严治企问责制度,将审计成果运用信息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与各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业绩责任考核挂钩。
通过增强内部审计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加强成果应用,XX供电公司审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内审效能明显提升。,该公司共完成财务、管理类审计17项、工程类审计379项,提出各类审计意见和建议120余条,促进企业增收节支1796、32万元,真正发挥了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增值作用。
二、创新管理手段实现持续发展
XX供电公司通过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建立和完善审计人才储备机制、项目后评估机制、工作成果转化机制和创新培育机制,实现内部审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XX供电公司主要负责人分管审计部,审计部门参与企业预算编制等经营管理工作,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审计委员会职能分工和工作程序不断改进和完善。通过理顺管理体制,整合相关资源,建立规范、健全、顺畅、可持续的审计执行体系,使企业上下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和配合度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氛围日益浓厚。
审计任务需求和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一直是XX供电公司关注并致力解决的问题。该公司在审计成员网络的基础上扩大建立了管理专家库和审计人才库,通过导师带徒、项目主审竞聘、审计人员评价、吸收多专业类类型的审计人员、对县级公司项目主审开展项目督导等方式,开展了人才培育和储备工作,大大提升了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项目质量。
另外,XX供电公司还将评估确认结论应用到质量改进措施中,促进了高质量审计成果的涌现,并逐步推广到整个企业活动的质量自我评估中,对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防范经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XX供电公司还特别重视将工作实践提炼转化为理论成果,通过编写审计案例和典型工作经验、撰写专题论文、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推出了一系列理论成果。近年来,《依法治企环境下的审计成果管理》《对县公司审计项目实施审计督导》等11篇论文分获安徽省内部审计理论研讨和安徽省电力公司管理创新多个奖项。
此外,XX供电公司还建立了创新培育机制,包括跨行业信息收集、针对具体问题开展“头脑风暴”、建立“大团队”等程序和方法。去年以来探索开展的风险自评估工作、erp环境下的多模块审计、在现场审计流程中引入作业指导书制度、多类型项目组合实施以及绩效审计等工作,均在创新培育机制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