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演讲稿10篇(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演讲稿10篇(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演讲稿(10篇)

何为科学精神?它是科研工作者脚踏实地对技术的科研攻关;是媒体人开口发声时的公正有据;是人们面对信息洪流时的理性判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演讲稿(10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演讲稿篇1

各位同学,老师:

下午好!

蔓延了近两个月的新冠病毒疫情即将在中国偃旗息鼓。正是在这场疫情中,一个个科学名词,或借着钟南山院士的演讲,或来自发言人、媒体之口,次第涌入我们的眼帘:“传染半径”、“人传人”、“超级变异”……我们不无欣喜地发现,人们是如此的信任科学,接近科学,也正是这种信任,使科学迸发出史无前例的澎湃力量。

然光芒之下,亦有隐忧。在对官方发布的信息、知识无条件信任的同时,有不少人听信了朋友圈中所谓的“专家”“权威”的言论,以至于疯抢双黄连,把一种中药买断货;有人以为戴上口罩便是高枕无忧,肆无忌惮地在公共场所出没。我们不无忧虑的发现: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却也是一个科学精神堪忧的时代。

那么,科学精神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求真务实,乃是科学精神的根本,是它的本源力量。西方理性主义的创始者、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直言:“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始于感性,而后进入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所谓科学,若无一颗追求真理的赤子之心,去辨明真相,破除错误,则无异于疯人的臆想,更无可踏入应用的快车道;若少一颗躬身实践的匠人之心,则不啻为虚幻的明珠,即使光华璀璨,却一无是处。如躬耕于一线的钟南山、李兰娟二位院士,如试纸、疫苗研发中的无数科研工作者,如身赴战场的众多医务人员,他们追求真理、投身实践的精神,自应为每个人应有的素质。

审慎思考,是弘扬科学精神的关键。这更是对每一个平凡个体的要求——如此,他可以击退谣言,使别有用心者自食苦果;他能辨出“伪科学”,使真相浮出水面。科学的传播,其中少不了诸多噪音与失真的言论,这使得理性思考,成为获取知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倘若明白所谓野味的营养与家常食物并无二致,又怎会相信野味的诸多功效,食之而酿成大祸?倘若知晓双黄连仅为一般的抵御病毒的药品,又怎能听信专家的随口一说,把它当成抗击疫情的神药?唯有谨慎的思考,才能使“神药”走下“神坛”,我们方不为谣言绑住思考的翅膀。

科学精神肇始于欧洲的启蒙运动,而后诞生了拉斐尔、牛顿、黑格尔等无数巨匠。于我们而言,科学精神可谓是舶来品,但我们对其早已不再陌生。借着这股力量,我们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胰岛素,我们破除了十年动乱的阴云,换来四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今天,随着物质文明马不停蹄向前飞驰,我们愈发深刻地明白:科学精神的缰绳,永远不可或缺。面对波诡云谲的新时代,我想,诚应重提科学精神,使其深入人心,为社会带来辉煌的理性之光。

愿科学精神照亮我们的前路!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演讲稿篇2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够代表__高中发表关于工匠精神的感受与思考。

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是克服“经验主义“的利器。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与此同时,社会中也有一些人就此误入“经验主义“的迷途,沾沾自喜,画地为牢。现在,我们需要的正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重振开拓进取的雄心。我们怎能忘记当初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时豪迈的身影?怎能忘记主席当年义无反顾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星星之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说:”一定要有超越意识,要做出真正有水平的研究成果。“

同学们,我们作为21世纪的高中生,肩负着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时代的脉搏共同跳动,我们理应追求卓越,我们要发扬创新进取的工匠精神,克服经验主义,保持我们青年强烈的好奇心,敢于探索,勇于发现,让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蔚然成风。

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摆脱得过且过的动力源,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些人便开始安于现状,用王安石的话来说,那就是“习于苟且“,现在,我们同样需要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必须走出”舒适地段“。”蓝领“院士韩丽萍为确保火箭发射升空精准入轨,20多年如一日,以毫厘见成败,倘若缺乏这样精益求精的精神,没有高要求,高标准,每日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我们的嫦娥五号怎能顺利抵达月背?我们的北斗,又怎能给百姓提供精准的导航与定位服务?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身强力壮的黄金时期,现在我们就失去了斗志和追求,与花甲、古稀的老人何异?,我们应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拒绝得过且过,对自己以高要求,高标准,追求高品质,为社会持续进步提供新鲜血液,注入新的活力。

因此,面对新时代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经验主义的绊脚石,得过且过舒适圈的诱惑等,我们青年人应勇于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以工匠精神为宝剑,披荆斩棘,重振社会风气,推动社会持续进步,开出一条开阔光明的大道来!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演讲稿篇3

长征,是一部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战争史书!长征,更是一座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在长征途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令人感慨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却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面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可以不管他们,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还有一个故事: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雪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早就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早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为战友指明前进的道路。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雪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们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吞噬了他们的身躯,可是却掩藏不住他们坚定的信念!他们是英雄!他们的故事永垂不朽!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演讲稿篇4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青春时节是充满狂热的,他充满了希望和挑战。于是,一夜之间心灵上便给它添上了千奇百怪的色彩。要知道青春的日子里不只是浪漫的幻想,它更多的凝成了严峻的考验。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青春的日子里,我想说需要奋斗。

我们已不再是孩童,我们面临高考,第一次重大的人生选择,我们思考、求索更多的是一生的轨迹、生命的价值。生活赋予我们的使命不只是沉重的负担,而是打开已丰满的羽翼,在生活的蓝天中勇敢翱翔。青春的分分秒秒都是张张用金子做成的书页,若不充分利用,岂不可惜!到了最后才发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慨,要知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青春的日子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生活永远崇尚行动,青春是七彩的生活,每个人在青春的舞台上竞显风姿,青春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更需要奋斗的足迹。只有在坚实的脚印里才能感受到时代的步伐。我们只有把青春的智慧发挥出来,才能消除人们疑惑的眼神,才能赢得别人的赞同。在高三这充满艰辛与无奈的日子里,我们需要的是喝彩,而不是同情和怜悯。如果只是懒懒散散地混日子,只是絮絮叨叨地诉说自己的可怜,等到收获的季节,我们面对荒芜的田地无奈地叹息。

这世界不是乌托邦,不是某个人的世外桃源,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成真。但青春的日子里不需要懈怠。为心灵减压,从容不迫地面对困难。青春需要磨砺,需要挑战更需要拼搏。青春需要坚强与自信,也只有坚强与自信才是我们奋斗的原动力和生活的支撑点。青春是一首浪漫的诗,抒写着纯真和无邪,也叙说这成熟与无奈。但青春更是一支奋斗的歌,唱出我们的希望和期待,青春是一支拼搏的桨,随着船儿载着我们的梦想驶向属于我们的象牙塔。

青春,需要我们奋斗!

青春,需要我们不懈追求!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演讲稿篇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科学贵在有首创精神》。

哥伦布是世界著名的探险家,一生为发现新的“世界秘密”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一次宴会上,有人却认为发现新大陆算不了什么,谁都可以去发现,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哥伦布略一沉思取来一个鸡蛋,要人们将它立在桌上,可竟没一人能行。

最后哥伦布把鸡蛋顶端弄破一点,就立起来了。接着他说:“先生们,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了!谁都可以做的——在有人做了以后。”哥伦布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贵在首创精神。

的确,这样立起一个鸡蛋实在是太容易了,可是你不敢把它弄破一头,就很难把鸡蛋立起来,因为那是首创。

首创精神是社会前进的火车头。第一个举起石斧扑向猛兽的人,第一个制造火药的人,第一个咬开螃蟹的人,第一个环球航行的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每个“第一”,都把人类带进了新的纪元。也正是这种“敢为最先”的精神,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历史前进,鼓舞人们奔向明天。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的成功,也就在于他目标坚定、敢于探险、勇于首创。他接受先进的地圆学说,率领圣玛丽亚号第三条船,经过多次危难,终于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登上了华特林岛。

从古到今,无论国家繁荣、民族兴旺,还是个人事业的成功,无不同敢于首创相联系。战国时赵武灵王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大胆向最顽固的传统和保守思想宣战,让他们脱下祖传的宽大衣服,扔掉笨重的战车,使赵国国富民强。

这凭的是什么?是首创精神。首创精神,使科学家硕果累累,使文学家流芳千古,使平凡劳动产生伟大业绩,使有志之士成为国家栋梁。今天,我们多么需要发扬这种首创精神啊!

放眼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势不可当,世界经济重心正在东移。机会!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要利用时机,迎接挑战。无数志士行动起来了,他们不安于祖国落后现状,闯出了新路子,干出了前人没干过的事业。这种精神,就是当今时代最为宝贵的首创精神。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演讲稿篇6

同学们:

1985年2月15日,我国南极考察队队员在南极乔治岛上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站”,终于在南极第一次生气了五星红旗,这旗是智慧和科学的结晶,这旗由汗水和鲜血染成,这旗由中国人亲手升起!

1984年11月20日,中国南极考核队591名队员从上海启程前往南极,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航行,行程1100余海里,于12月26日安全到达南极。建站地址选定后,考察队员立即组织力量从两艘万吨巨轮上突击运卸500吨建站物资和大批科学考核设备,同时着手赶建长城站。他们在时而狂风暴雨,时而冰雪绵绵的恶劣气候条件下,抢修码头、搬运物资、平整地面、开挖地基、建造房屋、安装设备常常连续工作16小时以上。挖掘机、推土机等全部启用,直升飞机、救生艇等一齐出动。就这样,经过45天的日夜苦干,创造了世界在南极建站史上罕见的高速路,终于在1985年2月15日高质量地完成了建站任务。这是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精神的胜利!

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站速度之快,质量之完美,令外国同行刮目相看!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所有建站材料,全由我国自行生产,不但能顶住12级以上的大风,而且还能抵御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在南极风大、严寒、干燥的情况下,长城站就像一名坚强的卫士,能确保考察队队员黯然无恙。

南极长城的站的建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同学们,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但我们仍应该学习南极精神!在我们的面前,许多科学高峰有待我们去开发,无数科学奥秘有待我们去探索!

谢谢大家!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演讲稿篇7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深秋彩叶飘逸的日子,应用物理与强激光技术专家杜祥琬研究员来我校做“科学是美丽的”演讲,真是太难得了!

真的,科学于我是神秘的,深奥的,艰涩的,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会是枯燥的。听了杜院士的报告,我的心一下子开阔了——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就在生活中。科学告诉我们宇宙的现象和规律;科学揭示了我们人类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指导我们如何健康成长,如何健康生活;科学无所不能,科学美丽无比!

听了杜祥琬院士的报告,我深知科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从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复杂的奥妙,从复杂的事物中发现简单的规律,从杂乱无章、形形色色的事物中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科学之美在细节中,在宏大之中,在严密的逻辑和确凿的证据之中,在广袤的空间和悠久的时间之中。有什么童话会比生物的发育更美妙?有什么神话会比生物的进化更神奇?有什么史诗会比宇宙的演化更宏伟呢?科学的美是真真切切的!

科学是美丽的,但美丽东西的获取总是要付出代价的。科学探索需要睿智的头脑,更需要意志和勤奋。科学家是美丽的创造者,他们在探索的道路上艰难跋涉,用汗水和心智创造了美!

面对我们的学业,就是要走向科学,走向科学的路是艰难的,是需要刻苦的。害怕数学公式,厌烦记忆化学分子式,不求深解物理难题,怎么走向科学呢?我们所学的各门基础知识,就是为走向科学铺路,只有时刻努力拼搏,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才能为科学的研究创新奠定良好基础。杜祥琬院士的报告,警醒着我们,也激励着我们!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演讲稿篇8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位世界“水稻之父”创造的奇迹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终于发明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

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我们还期待着袁隆平先生的“稻下乘凉梦”成为现实,真正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第二次绿色革命!

谢谢大家!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演讲稿篇9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袁隆平有两个愿望:一是合成超杂交稻;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这是袁隆平的声音,博大的爱。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从成绩和荣誉两个负担中解放出来,超越了名利,对于很多头衔和打工,可以辞职的坚决辞职,不参加的会议一般不参加,梦灵缠绕的只有杂交稻。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仅能提高我国自己解决饮食问题的能力,还能为解决人类还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袁隆平将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作为人类谋求幸福的崇高事业。他还被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我喜欢看稻预千重浪,到处都是英雄下夜烟。记者离开三亚基地的时候是4月7日的黄昏,北国还是春天的寒冷,这里袁隆平把记者送到十字路口,说:我梦见杂交水稻的茎像高粱一样高,穗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成,我和助手们一起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乘凉。满载袁隆平的梦想和希望,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世界优秀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名为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上写着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农业科学的成果中打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在引导我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引进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在世界范围内推进杂交水稻技术作为战略计划,自90年代以来,特别支持在世界几个生产水稻的国家发展杂交水稻。袁隆平被聘为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的首席顾问,近年来,他每年都在海外指导,多次向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家指导,为这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从1981年到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开设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15个以上国家的100多名科技人员。1998年,越南和印度的栽培面积分别超过10万公顷和20万公顷,取得了每公顷增产1吨到2吨的效果。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袁隆平,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演讲稿篇10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大家知道吗?在世界科学史上,有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她就是法国藉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她决定用波兰语命名一个新发现的元素为“钋”,另一个元素为“镭”。功夫不负有心人,1898年12月26日,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法国科学院宣布一个惊人的消息:他们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对居里夫人的做法固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您想要的东西吗?”“有,一克镭,一边继续我的研究。可18年后的今天我买起,它的价格太贵了。”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感到惊讶。镭的提炼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如此困顿!她立即飞回美国,她打听到一克镭在美国当时的市价是10万美元,便先找了10个女百万富翁,以为同是女人又有钱,他们肯定会解囊相助,万万没想到都碰了壁。麦隆内夫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需要,更是一场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教育。于是,她在美国妇女中奔走宣传,最终获得成功。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的一克镭赠予居里夫人。这一克镭体现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追求真理,治学严谨,忘我,执着的工作,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仍坚持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可见居里夫人是一个不畏艰难,勇于为科学献身,不重名利,有大志大求的人。

在了解居里夫人的光辉一生以后,我感到受益匪浅。当处于困境时,只要意志坚强,不为艰难,勇于攀登,胜利与成功之路是可以走通的。

这就是我所敬佩的科学家——居里夫人。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