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粮食日粮食安全主题演讲稿10篇
世界粮食日粮食安全主题演讲稿讲什么?重要的演讲最好还是事先准备好演讲稿,这样可以帮助演讲者消除临场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演讲者的自信心。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聊聊关于世界粮食日粮食安全主题演讲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尊敬的__:
大家好!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__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也在10月10日启动。“__”,是今年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永恒课题。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不仅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定盘星”,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粮食安全宣传周,扛起粮食安全责任,紧抓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解决好“在哪种”“谁来种”“怎么种”的三大问题,切实保障好粮食安全,守护好“大国粮仓。”
解决好“在哪种”的问题,为守护好“大国粮仓”提供耕地支持。“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坚决守住我国耕地红线,确保基础稳固可靠。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党员干部要压实“田长制”工作责任,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各项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对违建大棚房、违建别墅等乱占耕地建房进行清理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农田就是农田”。农田不仅得是农田,还得是良田。只有不断提升耕地质量,让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饭碗才能越端越稳。党员干部做提高耕地质量的“领航人”,加强对农田改造学习,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向老百姓普及相关知识和政策,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保护耕地质量,坚持生态为先、建设为重,为粮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牢牢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解决好“谁来种”的问题,为守护好“大国粮仓”提供人才储备。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要保证粮食安全,就要围绕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所需,围绕农业发展大局所需,有的放矢招引农业、水利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党员干部要建立健全农村人才结对帮带机制,带领高层级人才下沉到乡村一线,开展科技下乡、人才结对、开办农技培训、田间课堂等活动,与农民群众面对面、心连心,了解掌握农业发展实际、精准解决农业生产短板和瓶颈问题,让农民群众懂政策、懂技术,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产能,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更多人才力量。
解决好“怎么种”的问题,为守护好“大国粮仓”提供科技力量。“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创新是农业的根本出路,更是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关键支撑。推进科技赋能,才能做到“兴粮有支撑”。从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到安徽深化“科技特派员+”行动,都是盘活农业科技“创新源”的火热实践。党员干部要把科技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支撑,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用科技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据气象条件、苗情长势、基层需求等,及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务农,做好秋粮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范等,确保实现“龙口夺粮”“虫口夺粮”,助力粮食安全的问题更好地解决,让我们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第43个世界粮食日,借此契机,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曾经一段时间,“舌尖上的美食”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一提起“舌尖上”,人们往往就会联想到美味的食物,但实际上,我们的舌尖,除了品尝美食以外,也在制造着惊人奢侈浪费!
可能有些同学对于“节约粮食”不以为然,有的同学心存困惑:我们家从来不缺粮食呀,爸爸妈妈也从来没有让我饿过肚子呢,为什么爱惜每一粒粮食这么重要呢?
据联合国最新统计,目前全球长期营养不良和挨饿的人口达到了9亿左右,全球有30多个国家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每4秒钟大约有1人死亡!而我国的偏远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等原因,还有许多人在饿肚子,还有许多像我们一样大的孩子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又怎能谈得上读书、上学呢?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诗,但是,看看我们学校食堂的餐厅里,浪费粮食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同学,匆匆吃了几口,就将饭菜倒掉,然后去买零食吃。有的同学很是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部分同学要倒掉二分之一的饭菜,倒掉三分之一饭菜就更多了。看着满桶的剩饭剩菜,实在让人感到可惜和心痛。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费一点,他浪费一点,大家都浪费一点,那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了!
让我们一起来算笔账:假如我校760名学生每天浪费一两米饭,那么一天就浪费76斤,一个学期下来就浪费几吨粮食,如果再算上蔬菜,那就是更庞大的数字了。现在,同学们还觉得节约粮食有没有必要呢?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我们的粮食远未充裕,我们没有糟蹋粮食的权力,也没有糟蹋粮食的条件,对浪费粮食的现象,我们要坚决反对,坚决抵制。同学们,节约是美德,是品质,是责任,我们都是社会的主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就要用心去爱护它,关心它,用实际行动,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一个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学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是“世界粮食日”。为什么要在每年的10月16日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呢?很显然,是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所以,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背诵一下《锄禾》这首古诗。《锄禾》——预备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背诵得很好!这首诗我们早就学过了,都知道农民伯伯种田很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因为,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20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伯伯多少辛勤的劳动呀!可以说,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有的同学可能认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浪费一点粮食不要紧。但是你们是否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吃不上饭的人们在苦苦挣扎?在全世界范围,每年有数百万人民,包括六百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饥饿。在我国,每年有许多贫困地区、受灾地区的老人、小孩没饭吃,要靠国家救济,靠大家帮助。由此可见,饥荒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号杀手!所以,即使我们的生活条件再好,也不能丢弃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无数名人、伟人都是爱惜粮食、生活节俭的典范。北宋时的司马光虽高居宰相,仍然以节俭为本,他认为穿衣能够抵御寒冷、吃饭能够吃饱就足够了,还教导儿子要“俭朴为荣,奢侈为耻”。我们敬爱的周恩来也一贯反对铺张浪费,他吃饭时,一粒米也不肯浪费,偶尔洒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捡起来放到嘴里。
同学们,听到这里,请大家想一想:你是否做到爱惜粮食了呢?你有没有浪费粮食的行为?在家里,在学校,你是否将饭菜只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将吃了几口包子扔掉?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同学们,我们应该把爱惜粮食落实到每一天的行动中。不管在家里吃饭,还是学校用餐,我们都应该不偏食,不挑食,吃多少饭盛多少,不要浪费。这样做,既符合节约的要求,也有利于我们身体的健康。
同学们,爱惜粮食就是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而浪费粮食的行为是可耻的。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珍惜一粒米开始,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小时候都背诵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它表述了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珍惜粮食。今年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粮食日”,所以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
现在的生活是富足了,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增添了大鱼大肉,浪费的现象却愈来愈严重。要知道在七十年前的今天,人民们还吃不上饱饭,多少人因为饥荒活活饿死。现在国家发展了,人们生活蒸蒸日上,这要归功于以袁隆平爷爷为核心的科学研究团队的毕生的研究和发现。他们为这个一度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国家付出了太多,如果我们随意地挥霍粮食,对得起袁隆平爷爷吗?即便是现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我国的某些山区,有那样多的人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知道他们每天吃什么吗?不是大米、白面,除了红薯,只有土豆。现在还有人抱怨食堂伙食不好,这可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啊!当你真正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你就会感同身受,才知道什么是珍惜。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株水稻,发芽、抽枝、结果、脱壳,最终变成了粒粒饱满的大米,上了人们的餐桌。爷爷辈的年代里,是凭国家分配的粮票换米的,月底没有了还得去借。爸爸辈的年代里,开始持钱养家,除了买米,还能有余钱买肉。现在呢,钱包变鼓了,吃的也更好了。当我们的品尝到热饭时,我们应该感谢农业专家的辛勤付出,我们应该庆幸自己没有生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历史不该被忘记,我们仍要居安思危,忆苦思甜。
有的人喜欢铺张浪费,十个人非要点十五人的菜,他们不曾知道每年有近7亿人还在遭受饥饿,有13亿吨粮食被倒掉。__在长征途中,拒绝另开伙食,每顿和战士一起喝小米粥。这不仅是亲民,更是节约的表现。有时候不是伟人懂节约,而是节约成伟人。古往今来,节约就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特别在“民以食为天”的背景下。外国人不吃的内脏、野菜被做成了中华特色美食,这何尝不是一种节约?近期中央批评吃播浪费无度,代表了国家对浪费持否定态度。如果每个人少浪费一点,积少成多,不知能换回多少人的生命。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吧,杜绝浪费,光盘行动。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在餐馆,我们切记“不贪”“有度”。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这首诗我们大家都太熟悉了,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到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二十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呀!可以说,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今天,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我们唱起雄壮的国歌,我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幸福。我们的祖国现在是多么的繁荣富强啊!但是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有一些遥远的地方,那里就是贫困山区。在贫困山区里,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小孩子们还没有地方上学。人们天天吃野菜、白薯、山里的蘑菇,连大米都不多,更别说肉了。要是两三星期能吃一次肉呀,就是谢天谢地了
中国人口超过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我国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05公顷(0。75亩)的警戒线。而我国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粮食在收获、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高达18。2%,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产后粮食约有850亿公斤被白白浪费掉。资源、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课题。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即使在发达国家,节俭也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更何况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和贫穷,还有那么多孩子因贫穷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不难,在日常生活中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成为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在我们享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能够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钱……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一份责任。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雨水已过,春风渐暖,各地春耕工作有序展开。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要保障粮食安全,需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
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抓生产。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在乡村振兴中,切实发挥好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深入推进农业发展。完善阵地建设,找准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与农业发展的结合点和融合点,汇聚资源力量,推动成立农民合作社,加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进力度,深化产销合作,健全订单农业,提升农民收入,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党建、粮食生产及经济发展多点提升。以基层党建为抓手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着力构建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鼓励农民走职业道路,建立起职业农民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从人才振兴的角度有效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科技赋能推动农业现代化。中华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如今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步伐、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__以来,智慧农业、农业机械设备等关键领域虽取得很多成就,但关键核心技术还需继续突破。智慧农业需加强对传统生产模式进行数字化改造,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实现种植生产全程数字化。农业机械智能化方面,需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一批农机智能化产品。同时要不断提升种源质量,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生产力持续提高,助力农业现代化大步前进。
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供给侧。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稳产保供至关重要,但在产量获得十八连丰的背后,产业产品结构亟需优化的问题更加凸显。因此,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更契合消费市场,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供给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其一要挖潜扩面积,提升紧缺产品的产量,如大豆及油料产量仍然不足;其二是改善发展方式,不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持续提升农业附加值。另一方面也需农民转变发展观念,调整种植结构,推动粮食生产向绿色高效转变。目前,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负增长,但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工作还需继续抓好抓实。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一直以来,粮食安全始终是__心之所系。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因此各地要主动挑起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策,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行稳致远走好粮食安全路。
定下耕地“硬规矩”,藏粮于地不退让。“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早在2013年,就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耕地问题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国虽然坐拥960万平方公里,18亿亩耕地面积,但同14亿人口的需求一比,依旧是稀缺资源。应当看到,保护耕地是保证粮食产量的最直接方法,各地要积极贯彻党中央部署,坚持“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定不移提高标准、抓稳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采取“铁手腕”开展工作,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对任何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行为坚决不留情面,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让保护耕地深入人心,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严肃追究责任。
提供科技“动力源”,藏粮于技不畏难。“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从杂交水稻到耐盐碱小麦,从大海之滨到沙漠深处,科技创新让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生根发芽。种子安全与否、种源好坏,都会影响着粮食的产能和品质。因此为保证主粮安全,并在此基础上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度,种源技术显得至关重要。由于种子研发需要经历选种、育种、验证等漫长步骤,这注定将是一场持久战与资源投入战,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来考量种业科技研发。因此各地要采用“政策输血”与“资金输血”相结合的方法,加大技术的研发,大力支持种业科技创新,不断进行良种培育,让科研单位没有经费的后顾之忧。更好地实现科技种地、高效种地,增强种源安全保障能力。始终保持危机感,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紧迫感,不断突破技术新高,守护好种子安全这份农业“振兴之宝”。
签订行动“军令状”,藏粮于策不放松。“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粮食不是一般的商品,围绕粮食安全,该有的责任必须扛起来,保障粮食安全是各地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因此要打好“政策牌”,坚决杜绝“只想吃饭不想种粮、只想吃肉不想养猪”的错误思想,严格落实中央相关粮食政策要求,在政策保障上将粮食安全融入政策制度中,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及其监督考核机制,抓好各领域监管工作,采取数字、信息等技术对耕地进行动态跟踪监测、研判,切实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粮食总体播种面积不降低。要维护粮食市场价格,确保粮食质量稳定。要抓准时机不误农时,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农民下田、外出农民返乡务农开辟“绿色通道”,助力春耕秋收、农资农机调运。不断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让“大国粮仓”的根基更实、民心更稳。
9月22日,在第__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__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强调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稳住农业基本盘。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推动科技创新、发扬节约精神,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增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实现藏粮于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面对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全球经济危机、疫情、气象灾害、部分地区战争等影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把握“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的硬道理,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要扎实开展撂荒地排查整治工作,做到“摸清家底”,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牢牢抓紧“中国粮袋”、端稳“中国饭碗”。要保护好耕地,守住粮食“命根子”“生命线”,承担“保土”“管土”之责,落实“田长制”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推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科技创新,实现藏粮于技。“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农田水利、良种优化等农业技术科技的发明创造,古有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灌溉蜀地万亩良田,今有袁隆平院士培育推广超级杂交稻。实践证明,在耕地总量稳定的情况下,必须靠科技支撑保障粮食增产。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种植技术,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及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做到“向科技要粮”。要在粮食安全领域建设一支具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种子精神”人才队伍,选拔一批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诱惑、“十年磨一剑”的科技人才到基层服务、“传经送宝”,推动粮食作物种植优质高效发展。
发扬“日储一勺米,千日一石粮”的节约精神,实现藏粮于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人生中最早接触到的古诗句之一。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要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浪费粮食行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主题活动,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挺在前面,珍惜一箪食、一瓢饮,增强节约意识,引导全民参与节约粮食。要从餐桌抓起,从大学食堂和各个单位食堂、餐饮业抓起,从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抓起,从每个家庭抓起,特别是党员干部应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厉行节俭,争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先锋,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同心守护“中国粮仓”。
国家统计局12月12日发布数据,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仓禀实,天下安。从吃饱饭到吃好饭,从牢牢端住自己的饭碗到中国饭碗装中国粮,粮食安全一直是关系老百姓的民生大事。基层干部要不断探索大国“粮”策,以“三增”蓄力,跑出粮食安全的“加速度”。
以“粮食增产”为本,守住土地“命根子”,跑出“藏粮于地”的加速度。提高粮食产量是关键。首先是要修复灌溉设施,利用美好乡村建设等项目契机和乡村振兴工作队的丰富资源,尽快修复年久失修的提灌站、沟渠等灌溉设施,尽快完成塘坝清淤以及加固蓄水措施,确保“旱能溉、涝能排”,有效遏制不良天气导致的粮食减产情况。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强化建设质量监督和后续农田管护机制,实现“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有效提高水利灌溉和机械化种植作业便捷程度,避免“粗放式”管理。还要改良农田土质,解决因工程建设等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造成的农田损坏,恢复农田土壤和灌溉水系,确保真正“退建还耕”。并通过合理规划生猪养殖等畜牧业,将畜禽粪便与农作物秸秆、树叶等堆沤,通过腐熟之后,成为优质的有机肥,让秸秆真正“还田”。
以“农民增收”为要,稳住市场“全链条”,跑出“藏粮于民”的加速度。粮食销售周期内,要强化政府监管,常态化对市场进行最低保护价的抽查工作,不定点、不定时、不定人进行暗访调查。并积极探索“粮食生产联络员”制度,安排专人负责联系种粮大户和收购企业,做到“全方位”知情、“全周期”参与、“全行情”沟通,致力于让大户卖出好价钱。并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做到“凡举报、必查处”,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要健全供销社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明确供销社服务“三农”工作的准确定位,保障供销社提供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农用物资,维护农产品市场稳定。探索成立农机专用合作社,发展农用机械“联合体”模式,对农田进行集中耕种、集中管理、集中收割,有效降低大户成本支出,助力粮食生产。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产业、农耕体验产业和农耕文化产业,延长粮食生产的产业链。
以“研发增效”为重,保住科技“动力源”,跑出“藏粮于技”的加速度。“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因此各地要加大技术的研发,大力支持种业科技创新,不断进行良种培育,让科研单位没有经费的后顾之忧。更好地实现科技种地、高效种地,增强种源安全保障能力。要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水稻的整个生长周期内,对土地平整、播种插秧、水利灌溉、施肥打药、除草驱虫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科学的指导。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引导大户种植再生稻等其他改良品种,并积极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确保合理用药,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在不破坏耕地红线和不违反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发展“水稻+”生产模式。请农业部门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推广“稻虾”、“稻渔”混养模式。在非水稻生长周期内,要积极有效引导大户种植适宜本地气候和土壤的经济作物,如蔺草、小麦、油菜等,争取在保证耕地全年不荒的同时,切实实现大户增收。
金色田野千重浪,稻穗飘香秋收忙。走在村上的田间小道上,随处可见的是金灿灿的大片麦田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党的__以来,__考察调研足迹几乎遍及全国的主要农区,从东北平原到中原大地,从南繁基地到鱼米之乡,他进麦田、捧稻穗、看稻粒、观成色,一句在田埂上的“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声声在耳,饱含着殷切期盼,也给我们所有来到基层的选调生指明了扎根乡村的前行方向。
相遇于“每一颗成熟的谷粒”,用“心”浇灌,方能“颗颗饱满粒粒香”。谷粒彰显劳动精神,提笔绘就“醉美”画卷。一粒稻子便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我剥开一颗饱满的谷粒,里面那晶莹剔透的米粒便露了出来,如果没有春日的雨露、夏日的烈阳、冬日的寒冷,经过分蘖、拔节、抽穗、扬花、灌浆,又哪来秋日的结实,最后弯下平日里挺拔的身杆,向土地和农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呢。还记得小时候老一辈的人一直说是一株株稻穗养活了一代代人民,这些都是我儿时记忆里无法抹去的最美回忆。其实我们每一名来到基层工作的青年干部就像这颗谷粒,粒大饱满、色泽亮丽,但在遇到种种“虫害”时,我们唯有坚定初心信仰、破除疑难杂症、悟出群众真情、守住个人底线,方能播种在田园里,收获在成长中。也正是这样用“心”的浇灌,我们青年干部才能真正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行稳致远、进而有为,做到像这颗成熟的谷粒一样“颗颗饱满粒粒香”。
相识于“每一片金黄的麦田”,用“情”耕耘,才可“稻花香里说丰年”。麦田诉说丰收喜悦,政府做好“后勤”保障。老宋是我们村上的种粮大户,连续三年被评为了镇上的“种粮能手”。第一次去到他家时,墙面上挂满了他们这辈种粮人的生动剪影,皮肤黝黑、眼睛深邃、笑容却格外的甜美。在一次偶然的下户中,我在麦浪丛中找到了他的身影,在交谈中我知晓今年因为干旱的原因,收成有些不稳定,但这一年来每当遇到难题时,党委政府都会第一时间想奇招、出妙手,最大限度地保证农民的收成,他告诉我政府给所有种植户买上了农业保险,吃下了这颗“定心丸”;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科学施肥宣传培训,制定全年化肥减量增效计划;同时积极督促全镇种植大户及时下载安装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专家系统APP。也正是这样用“情”的耕耘,我们才能真正守牢耕地保护的“红线”,筑牢粮食安全的“底线”,做到“稻花香里说丰年”。
相知于“每一寸芬芳的泥土”,用“力”创新,终会“老树再发出新芽”。泥土孕育崭新生命,科技助推“三农”远航。我镇今年以来采购并发放早稻种子59.91吨,已完成早稻种植面积1.5万亩,实现总产量4.9万吨;组织了全镇50户种粮大户开展业务培训,鼓舞种粮大户多种粮、种好粮,切实把“米袋子”掌握在自己手里;积极引进新型农机技术,收割机、插秧机、抛秧机、烘干机全部投入种植收割一线;利用无人机开展农药喷洒、定点除害、种植监测等工作,在做好“老树稳根”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荒芜田地再利用的“发新芽”专项工程,今年已完成1227.01亩的翻耕治理工作。也正是这样用“力”的创新,我们才能走好走实这条新时代促进粮食生产稳中有进的赶考之路,终让“老树再发出新芽”。
“还记得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湘”遇选调、“湘”识星城、“湘”知黄花,儿时的梦想已经播种在这片我深爱着的土地之上。轻轻闭眼,稻香好似微风拂过脸庞,深深呼吸,麦浪仿佛诉说秋天味道。我捧着一挽稻穗,在这“醉美”的田间地头里邂逅了丰收、蜕变与成长。真希望来年收获时,我们都能在这片金色的麦田里,找到属于我们的那一株金黄稻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