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召开“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党的教育方针为统领推动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视频工作会,这个会开得非常及时。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来指导民办教育在新的历史阶段上的改革、转型与发展,是有着重大意义的。总书记在六中全会上指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总书记这一段话对当前指导民办教育改革转型发展,总结民办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形成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经过调整、改革迈上新的征程,我觉得意义是很重大的。因为今年是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而且也正值我们党建党百年,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的元年。在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上,民办教育新法新政也同时开始实施,这可能是一种历史的巧合。总书记在百年庆典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推动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这样一个新的部署,而教育特别是民办教育如何在新的百年奋斗征程上找准定位,谋划发展,我觉得用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来指导,来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契机。
借今天这样一个视频工作会,我想围绕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做一个简要的发言,讲几点我个人的认识:
第一,坚守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质。从回顾总结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来看,我们现在第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坚守教育的初心,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初心就是育人,教育的本质就是公益性。在总结民办教育这么多年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理念需要我们来调整、认识。在民办学校办学过程中,多数人是充满教育情怀的。但也有一部分人虽然认同育人,但是把育人跟赚钱结合起来,甚至有一些是以育人为工具、为手段来赚钱,导致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市场化、过度逐利性的问题。这些发展现象是危及我们教育初心,损害我们教育本质的。所以,从规范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未来看,回归教育初心,坚持教育本质,是我们大家要共同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当前大家关注的营利性办学,今后究竟如何发展,需要我们去思考。当前对营利性办学,还是按照《民促法》的规定允许进行,《民促法》修订之前的民办学校可以依法选择营利性办学,这个在法律上政策上是保障、允许的。新法以后的营利性办学怎么发展,我个人认为还是要从严审批。民办学校上市,法律上没有禁止,从政策来讲,今后是不鼓励,不提倡。这一点,我们大家应该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这是从教育初心、教育本质来思考这个问题。因此,民办教育今后的发展,从指导思想上,坚守教育的初心,坚持教育的本质这一点,我们大家要共同思考。
第二,坚守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使命。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仅停留在教育初心,停留在育人层面,还有育什么人的问题。我们要清楚,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不是破坏者,不是捣乱人。因为,“教育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是起着根本性、基础性的作用。所以,从办学角度来看,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定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一点我们需要强化。
第三,加强党对民办教育的领导。民办教育发展这么多年来,应该说过去不是民办学校不重视党的领导,而是我们各级党政不重视对民办教育的领导。我听到很多情况,说我们民办学校校长主动找到主管部门,找到党组织,但得到的反馈是“你民办学校找我们干什么,跟我们无关”。很显然,各级领导也没有意识到要加强党对民办学校的领导。像刚才新高教集团董事长李孝轩副会长在云南的学校就是几经波折争取党的领导,最后成为云南第一家建立党组织的民办高校。广东白云学院的谢可滔也是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要设立党委,最后是在李鸿忠同志的关心支持下才设立了党委。所以,加强党对民办学校的领导,首先各级党政领导要重视。在民办学校治理过程中,弱化、淡化、边缘化甚至虚化党建的问题,都是不同程度存在的。现在我们要借这样一个东风,借新法新政和总书记百年讲话的东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党对民办学校的领导,使得民办学校真正成为“自己人”。在民办学校治理结构的完善和调整中,要把党的领导融入其中,要明确党组织在民办学校中的地位,党的领导要进入到理事会、监事会。整个治理结构中,要全方位地思考如何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的问题。刚才有一位董事长说得好,民办学校要“跟党走,创一流”,这样的口号讲得非常好,我非常赞同。
第四,要进一步提高民办学校办学者的政治意识。过去,大家自觉不自觉都有政治意识,但很少从正面来要求,来提倡。今天这样一个会,也是增强我们民办教育政治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闭会不久就召开这样一个视频工作会,也体现了协会的政治意识是比较强的。我过去在基础教育司工作的时候,对我们的校长讲过,校长不仅是一个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管理专家,还要成为政治家。今天,我也想同样对我们民办学校的办学者讲,民办学校的办学者不仅要有教育家的理念、社会活动家的风范、管理专家的经验,还要具有政治家的头脑。在中国办教育,不懂政治、不讲政治,是办不好学的。在办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民办教育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这一点在“双减”过程中,在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治理中,我看到我们一些举办者、办学者有着非常鲜明的政治意识,坚决拥护党和政府的决定,积极推进转型。对此,我深表敬佩。
以上是我从学习领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方面的几点思考,这些是在新的背景下需要我们牢牢树立起来的。关于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我再讲几点概括性意见:
第一,要加强民办教育发展结构与发展规划研究。民办教育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走到今天,确实要从过去注重规模、速度的外延式发展转到注重模式创新、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上来。这是“十四五”规划的要求,也是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一直在倡导和推进的,是我们民办教育今后发展的一个重大的趋势。在这样发展趋势下,要加强民办教育发展结构的研究和发展的规划。过去民办教育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放养式的发展,谁想办就办,完全是一种自发的发展。民办教育未来的发展究竟要走到什么程度,形成什么样的合理结构,是需要研究的。这也是中国制度的优势,外国人在羡慕中国制度优势的时候,就提到中国人能够五年一个规划,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而西方的两党恶斗,今天上台把对方的政策全部推翻,这样一种翻烧饼式的决策,是影响国家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现在影响西方国家发展的,过去老说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最大的陷阱就是两党恶斗的政治陷阱。今天我们应该发扬好我们的制度优势,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加强顶层设计。例如,民办义务教育在整个国家义务教育体系中究竟占多大比例为合适,在高中教育、幼儿教育、高等教育,甚至在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办学等方面,怎么形成一个合理的结构。过去我们没有研究,我觉得现在需要我们考虑,我们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因为这是保障我们民办教育发展不再出现大的折腾的很重要的机制。
第二,要推动民办教育从传统模式到新兴模式的转变。现在智能技术为龙头的新兴技术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智能教育在这个方面已经有很多新的进展。如果民办学校没有搭上这样一趟高铁,没有跟上这样一个潮流,我们很可能就在新一轮的教育创新过程中被甩到后面去了。实际上,在以智能技术引领教育模式创新,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方面,我们民办教育有自身的优势。这一点,也是我们在推动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时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
第三,要继续推动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发展。过去有一种印象,认为民办教育进一步拉开教育的差距,加大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在某种方面,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另一方面,民办教育也为教育公平做出了很多贡献。像广东的民办教育特别在基础教育领域,为流动人口子女特别是农民工子女上学弥补了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问题。河南很多县乡的民办教育,不少民办学校可以说真正办成了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收费不高,为孩子们解决吃,解决住,还有老师照顾学生,这样的民办学校确实解决了流动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为教育公平做了贡献。还有很多民办学校在资助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孩子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不知道目前有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我认为将来可以统计下相关数据来肯定民办教育在这方面的业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办学校一方面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教育、高质量教育需求做出了贡献,同时也要继续为教育公平做贡献。三年前我在广东民办教育协会的论坛上就以民办教育要为促进教育公平作贡献为主题做了一个主题演讲,不知道有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今天我还愿意就这样一个问题跟大家分享。
刚才,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向我们全行业发出“以党的教育方针为统领推动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倡议书”,监事长黄小华同志作了说明,对此我表示赞成。民办教育要在新的历史阶段发挥积极作用,民办教育协会也更应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建议大家完善这个倡议书,使这个倡议成为我们全行业共同的行动,共同把民办教育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关于教育教学质量,最近和老师们,同事们,教育人沟通交流探讨的比较多。只不过,有很多人就根深蒂固的认为“教学成绩就是教学质量”,而今天我要说的是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的一部分。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最早的学期考试大规模的往往是一学期两次——期中与期末,现在的最准确名字应该是“质量检测”?也就是说通过考试成绩检测“教与学”——教师的教的质量加上学生的学的质量之和。
不信分解一下。教师的“教”:教师近期、几年、十几年、几十年(脑力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的综合能力与水平之和)备课,讲课(包括独特的语言,眼神,表情等等)独一无二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的“学”: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给的教育教学过程与自己的自学能力(小学低年级弱),转化成自己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而质量检测的外在形式仍是考试。
有的人说,形式一直没有变化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别着急抨击考试制度(世界课题,短时期很难改变),我们慢慢分析。
“教和学”紧连着说的就是课堂的问题。最早期的课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领导主体话语权明显;接着发展的课堂,有人主张是双主导双主体,教师与学生平等民主发展,教师的话语权慢慢趋低;最近看来,有人主张学生主体发展,师生围绕“问题”主体,教师用心导演主体。“减负的呼声,素质教育的呼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呼唤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发展才是硬道理,课堂的智力活动设计者规划者——教师成为风头浪尖。
家庭孩子宝贵珍贵,少年青年是社会未来国家民族的未来。教师当然得提高师德修养立德树人,更得要兢兢业业敬业修身,还得要努力学习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水平......请注意教师也是有层次的,很高水平的应该是少数吧?一般的人居多,那就得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多牺牲些休息时间多研究几次作业,多找学生谈心说话,还有的“钓鱼”......剩下的也应该是少数再少数(我谨以自己多年来交往的老师们为例子,请谅解),也就有了简单机械,重复笨拙的个人教育教学方式。
有个怪现象不得不说一下敬请注意,随着家庭学校社会对教师要求的提高,教师手中的“批评权”越来越少——或者说大部分教师越来越不敢管理学生。
那么,到底谁才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最关键?估计人人心中都有个答案,显然事在人为是老师们。不,我的呼吁是:家长,教师,学校,教育主管,社会,是所有人!所有人都来尊重教师尊重教育教学尊重教育才行。何况,一边减负一边引导学生向着勤奋学习,认真学习,乐于学习的方向进发,确非易事。
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是综合的。一家之言,抛砖引玉。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教育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上一学年的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安排部署全市新学年的教学教研工作。中心议题是“求实创新,加压奋进,全力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工作高质量发展”。下面,结合我市实际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求实创新,全市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实现了新提升
上一学年,全市基础教育战线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教育工作会议部署,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提升。
(一)推进课程建设,育人特色逐步彰显
坚持立德树人,突出课程育人功能。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寓德于教。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增强了课程育人效果。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开展了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有效性研究。加强了对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统编教材的教师跟进培训和教学指导,组织587人参加了全国新教材远程直播培训研讨会,举办了“鹤壁市2019年小学《科学》教材培训会”等,引导教师准确把握教材价值导向,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准备,迎接新高考、新课程改革。举行了普通高中新课标培训,邀请原浙江省教研室主任、副总督学、特级教师缪水娟等3位专家分别从新课标背景下学校课程与教学的重构、新课标下的高中课程理解与实施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全市普高校长、业务副校长、各学科教师,市、县(区)教研室教研员共520余人参加了培训会,为我市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各高中学校聚焦新高考、新课程,也积极开展了有针对性地多方面研究和准备。
(二)深化教学改革,内涵发展提质增效
推进特色学校和特色学科建设。通过特色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名师引领等活动,推进了学校特色发展和特色学科建设。举行了全市教改成果展示交流暨教育科研论坛活动,邀请了省基础教研室专家汪豪浩,作了《河南省基础教育研究成果审视及培育》专题报告。浚县教研室、鹤山区中新小学、淇滨区福源中学、市综合高中、市淇滨小学、市兰苑中学、市第二中学、市外国语中学、市高中等9个单位,分别在论坛上进行了展示交流。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的21项成果通过展板进行了展示,1000余人次参加了报告会和分论坛活动。特色教学教研丰富多彩。如淇滨区在全区组建了11个城乡教研共同体,总校与分校统一安排教学教研活动,促使城市和农村学校同发展、共提高;示范区教研室充分发挥科研先导的作用,精心制定教育科研规划,8项省级课题、7项市级课题顺利结题;浚县一中全面推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激发了教学活力,提升了教学实效;淇县一中注重探询高中生学习规律、高效课堂规律,学生成绩明显提升;开发区松江小学在校内地砖上镌刻了2500个汉字,指导学生进行地书临摹,让孩子们领会写字的要领,传承传统文化;市淇滨中学探索的“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班主任组合制”班级管理模式等,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师生负担;市鹤翔小学以自主学习“1+5”教学模式,着力打造生本愉悦、智慧高效的课堂;市实验幼儿园立足园本,开展多元教研,让教学和科研的目标指向每一位幼儿,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各县区、各学校还有很多教改教研特色,不再一一列举。
(三)加快教研创新,教师素质切实增强
举行了全市基础教育优质课展示观摩活动。去年10月中旬,在市湘江小学、市兰苑中学、市高中三个会场同时举行了全市基础教育优质课展示观摩活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21个学科52名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奖教师,分别作了示范课。全市5000余名教师参加了听课观摩,名师还对展示课作了点评,这一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开展了名师引领活动。组织19个学科45名名师、教研员,举办了名师大讲堂、专题讲座、观摩研讨课,3000余人次参加了观摩研讨,进一步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网络远程教研工作成效突出,走在全省前列。积极参与省远程教研互动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基本做到了全学段、全区域覆盖。市级学科网络教研活动顺利展开,全市共计3.7万余人次参与了网络教研。小学教研联盟工作取得新进展。市第四小学、市师范附小成立了教研联盟。两所学校围绕教学常规管理、教研活动开展、课题实验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定期开展双向交流活动,提高教学教研工作水平,共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还开展了送教下乡,助力精准扶贫。通过教研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教师专业素质显著增强,在省幼教、心理健康和中学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优质课评比中,我市9名教师获省一等奖。在全国中小学教师读写大赛中,我市6名教师获一、二等奖,市教研室获优秀组织奖。
(四)强化教育科研,助推教学更加有力
认真做好省市教科研课题立项、结项评审工作。省级以上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取得新成效。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审中,我市12项成果获省一、二等奖;2020年度市级立项课题182项,结项课题199项。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有了新起色。山城区第五小学、市外国语中学等市直及县区14所中小学被评为第一批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实验学校。目前,各学校已按照实施方案,启动了实验研究。
(五)开启空中课堂,线上教学扎实有效
按照“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出台了全市疫情防控期间网上教学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推荐9个免费线上教学平台,指导学校因校制宜开展线上教学。同时,加强指导,确保效果。组建了由160余名教研员、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等组成的线上教学指导组,分学段分学科指导教学。还组织了全市2100余名教师、11000余名学生参与的疫情防控期间网上教学情况在线调查,及时反馈到学校,进行沟通指导。复学后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指导严密无缝,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开展了针对性复习教学,巩固了线上学习效果。
(六)统筹推进工作,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依托“鹤壁市学前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加强了对全市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指导。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我市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完善义务教育教学考评机制,强化分析与指导。开展了小学五、六年级和中学各年级质量检测,加强了中考研究与指导。通过强化反馈分析和指导,优化了教学,提高了教学实效。克服疫情影响,精准抓好高中教学。经过共同努力,2020年,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普通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率、一本上线率均比上年又有提升。
还有,我们的教育学会工作、语言文字工作等都扎实开展。如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2019年二级乙等以上等级人数达到90%以上。2020年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和教育部“诵读中国”评选中,我市4篇作品入围,作品入围比例在全省名列前茅。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市基础教育教学又取得喜人的成绩,是全市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努力奋斗的结果。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课程计划落实不够到位,有的学校没有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如书法及英语、科学、劳动等课程,有些学科只是停留在课程表上,没有落实到教学中;少数单位教学改革喊得多做得少,县区之间、城乡学校之间的教学改革还不平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研究、指导、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教研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思考,在工作实践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自我加压,争先晋位,强力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学年,全市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全市教育大会提出的“三个率先”目标,以提高教学教研信息化水平为抓手,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以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高质量促进全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高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体来讲,要凝心聚力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立德树人,课程建设再加强
要坚持以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心,加强课程管理与指导,开展课程育人研究,推动课程全面实施。一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统筹线上线下,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丰富中小学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要规范课程建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出现“两张课表”。落实国家关于校本课程有关规定,加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指导,引导学校构建多样化、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制定出台《鹤壁市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继续加强对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统编教材的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在学科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要坚持“五育”并举,补齐短板弱项。要突出德育实效。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切实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加快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配足配齐思政课教师,全面轮训思政课教师,成立思政课骨干教师工作室,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深挖理论“源头”,引入实践“活水”,深化思政课改革,建设一批思政课精品课程,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要提高智育水平。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因材施教有效路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体验、感悟、创造,提高学习能力。加强科学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加强监测和督导,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要强化体育锻炼。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评价办法,开齐开足体育课,结合实际打造学校体育特色,切实保证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定期举办运动会或体育节,在教会、勤练、常赛上下功夫,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完成青少年近视防控目标,肥胖率控制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下。要提升美育素养。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校园艺术活动,鼓励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加强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加强劳动教育。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确保每周不少于1课时。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主导作用和支持作用,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四要积极做好迎接新高考、新课程的准备工作。教研部门要积极介入,加强学习,及时了解新高考、新课程的相关信息,帮助基层学校学习相关政策,领会改革精神,为我市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创造条件。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解读培训工作,积极探索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教育教学实践的方式方法,确保国家的课程设计理念在我市落地生根。各县区、各高中学校要加强学校教学设施建设,优化学校学科教师结构,聚焦课程有效实施,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的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综合素质评价等难点问题提前介入研究,提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实施策略,确保顺利进入新课改。
(二)激发教学活力,教学改革再提速
要聚焦课堂,突出主体,大胆创新,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以学为中心的绿色生态课堂。一要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形成教学管理特色。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不得随意改变难度、调整进度,杜绝“非零起点”教学。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过程性管理。抓好备、讲、批、辅、查等教学环节,注意发现教学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要及时总结反馈。特别要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学校提高管理水平。二要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重视情境教学。要优化作业设计,统筹调控作业总量和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坚决反对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加班加点,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来换取一时好成绩的做法。教师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名师引领、基础教育优质课教学评选等活动,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三要切实提高学科教学信息化水平。落实我市提出的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积极推进“互联网+教学、互联网+教研”信息化工程,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行动计划,学校要落实信息化经费保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深度融合。努力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新模式,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总结推广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的经验和做法,推进信息化融入教学、培训、教研、管理全过程;创新网上教学教研活动,开展跨区域、跨学校网络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推动“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常态化,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继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三)立足学生发展,评价力度再加大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要求: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设定的除综合实践活动外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各级教研机构、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评价工作,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研究国家考试改革有关政策,把握改革方向,加强研讨交流,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和评价改革持续、健康开展。要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激励性、综合性评价。要突出重点,规范过程,增强可操作性,强化激励、诊断与改进功能。要加强质量监测评价。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倡导“绿色评价”“增值评价”,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疾。严禁片面以升学率考评学校和教师,严禁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各县区、各学校要认真组织开展教学质量调研测试活动,市基础教研室要认真组织好初中和高中毕业年级模拟考试。要强化考试管理,严格考试程序,规范考试过程,确保考试的严肃性、有效性、科学性。要从控制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入手,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要深入学习、认真研究高考改革政策,积极探索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教学工作。加强高三教学的指导和管理,突出对学生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查,改进高中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效益,努力实现普通高考成绩再创新高。
(四)增强研究合力,科研效益再突出
要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突出教研、科研两位一体的优势,加强教科研力量,推进全市教科研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一要明晰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教科研机构在推进区域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成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市、县两级教科研机构要重心下移,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研究。学校领导特别是业务领导要带头开展教育科研。注重增强教师即时研究问题的意识,努力形成随时发现、随时研究、随时解决的良好科研习惯。二要提高科研效益。各级教研部门要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认真做好课题的规划工作。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形成与学校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紧密联系的核心课题。实施“教育科研下乡活动”,支持农村学校教师开展应用性课题研究。把教育实验、成果推广与农村学校“科研兴校”结合起来,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使广大农村学校借助教育科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三要加速成果转化。进一步增强科研成果转化意识,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激发教科研机构、学校转化和应用科研成果的积极性,拓宽成果转化渠道,创新转化形式,推动教育科研成果及时有效转化。加大科研成果转化的奖励激励。
(五)服务实践需求,专业支撑再加力
要紧紧围绕“聚焦教改关键领域,破解教学主要问题”开展研究,指导教学,引领教学,服务教学。一要健全教研机构。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及《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市、县、校教研体系。二要加强队伍建设。严格按照专业标准和准入条件完善教研员遴选配备办法。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通过招聘遴选等多种途径,市、县两级教研机构应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有条件的应分学段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实现学科教研全覆盖。各级教研机构可在中小学或其他相关机构聘请若干名符合条件的兼职教研员。要加强教研员培训,促进其专业发展。三要强化校本教研。校本教研要立足学校实际,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着力增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系统化,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水平。学校要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在研究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三、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形成推动全市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要加强领导,提升站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对教学教研工作的领导、管理和支持。要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指导到位,服务到位,投入到位,奖励到位。广大教育工作者、教研人员、教师,要积极投身教学教研工作,激发工作热情,鼓足工作干劲,提高工作实效。
二要加大投入,强化保障。要加大资金投入。各县区、各单位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设立教学教研专项经费,为促进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学校要根据实际,健全机构,充实教研队伍。在制度上为教学教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努力创造有利于教师、教研人员成长的环境。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多出、快出科研成果,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名成家。要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大力倾斜。努力形成工作上向教学教研倾斜、用人上向一线倾斜、表彰上向优秀倾斜的明确导向,着力形成凝心聚力抓教学、群策群力提质量的强大合力。
三要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通过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多种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大力宣传我市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新举措新成就,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成功经验、典型事迹。营造全市关心支持教育教学教研的良好氛围,推进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进程,激发教学教研活力。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教研改革与发展必然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认真解决。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兴科研。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启之年,让我们携起手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真抓实干,为不断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让职业教育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十四五”规划和20xx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职业教育发展得好不好、成功不成功,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是适应性强不强、与需求的对接到不到位。要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xx年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加强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体系的精准对接,强化适应性,优化布局,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改变一些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应用性特色不突出,片面追求“上层次”、向研究型院校靠拢,甚至一度出现“去职业化”现象,改变一些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设置滞后,传统型专业多、新型专业少现象,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使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和步伐。
让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需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乃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衔接渠道,做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搭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满足“终身学习”需要。
职业教育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目录,推动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晰,教学内容、评价等相互衔接,同类专业之间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事实证明,只有职业教育中高本各层次之间及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衔接渠道越来越融通,职业院校毕业生升学和成才通道越来越宽广,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才能大大增强。
让职业教育聚焦战略性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产业体系中的新支柱、产业发展中的新动能,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凸显。高技能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形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职业教育要重点围绕服务制造业强国建设、破解“卡脖子”关键技术等设置对应专业,适应网络强国、数字化转型、产业基础高级化趋势优化专业设置,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绿色低碳发展等设置相关专业,做到人才培养数量足够、质量提升,防止人才培养“慢半拍”“跟不上”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