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有关1000字议论文

有关1000字议论文


有关1000字议论文5篇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失去和得到中反复。每一个人也是在这样的反复中成长、成熟,最后明白了一切。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1000字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有关1000字议论文篇1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载舟,水者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

追溯华夏文化五千年,历史在不断地演变,夏商西周,秦朝汉宫,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历史在不断地进化,由元谋人、蓝田人到一代代君王,“人文初祖”黄帝,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大禹,雄霸一方但又治国残暴的秦始皇,实现大一统的汉武帝,奢侈暴政的隋炀帝,虚心纳谏、以民为主的唐太宗……时间又怎么能阻抑历史匆匆前进的脚步呢。让人深思,一次次的改朝换代,统治者该如何稳住江山呢?

现今社会,许多领导人物之所以权利稳如泰山,才干固然重要,最大的因素莫过于深受群众的追捧和爱戴。所以我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统治者得天下,在于取悦民心,得民心以仁政为先。

历史长河源远流长。秦始皇就犹如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绚丽而短暂。他威名远播,带领秦兵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开创了封建社会专制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他如此功绩赫赫,理应受到万民敬仰,受到后人垂青,可恰恰相反,群众不仅爆发了秦末大起义,而且还推翻了他一手创立的秦朝。这就在于他的残暴——繁重的徭役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生活苦不堪言;严峻刑法让老百姓活在阴霾下,担惊受怕,处于水深火热当中。试问,民怎能容忍这样的暴君?嬴政啊嬴政,“水者载舟,水者覆舟”啊!

农民起义源头起于对统治者的不满,对百姓生活的同情,逼迫统治者调整政治,促使改朝换代。可想而知,群众眼里根本不会去思量你当初立下的汗马功劳,只在乎你现在是否为百姓谋福址?尽管你才略了得,如因你的某种缺点遭到群众的排斥,最终还会败下阵来。一失足成千古恨,君王处事要三思,一个抉择就事关祸连百姓与朝廷。政治黑暗。

相比之下,唐太宗在历史上光芒四射,备受赞扬,就在于他的仁政可以得民心。他虚心纳谏传得一代佳话,他铭记“以古为镜,可以知道兴衰”,吸取隋亡的缘由,目睹农民起义,感叹“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载舟,水者覆舟”,深知人民群众伟大力量。这启发了他以仁治国,事事以民为先,展现“贞观之治”的现象,家家户户安居乐业,国力强盛,为唐朝他日步入鼎盛打下结实的基础。唐太宗深受百姓爱戴,至今仍讴歌伟绩。由此可见,当初他取悦于民,他的仁政让他实实在在地坐拥天下。

历史就是如此。翻开历史的书页,无不向我们讲诉朝代更迭,试想君王如果仁政,便让江山稳固屹立不倒,那何乐而不为呢?

仁政可以得民心,得民心必得天下。群众会像一抹阳光,给予君王与朝廷一片明朗大地;群众会像风帆,与君王和朝廷在大海上乘风破浪,顺利航行,共同进退;群众会像一棵大树,帮君王与朝廷遮挡所有的风雨……历史璀璨始终需要君与民共描绘,君待民好,民自然待君好。

得民心者得天下,仁政为先。

有关1000字议论文篇2

我当初也在纳闷:心怎么“洗”呀!

亲爱的朋友们,成语叫“洗心革面”记得吧!真的,其实人人都需要洗心。俗话说:人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人有私心杂念、贪欲,那就会有缺点和不足,错误等等,甚至是罪恶。其实谁都会沾染灰尘的,那就需要洗心啦!不断洗刷灵魂的污泥,还有脏水,防止心灵扭曲、染黑、变丑、变恶、甚至变俗。

亲爱的朋友们,其实我就有两个“我”,时而乖巧时而“搞怪”。有时逆反心理,其实冲动是魔鬼,每当我清醒之后,又直后悔,也知道“忠言逆耳利于行”,其实我有时就跟天气一样,时而晴天,时而阴云天,时而狂风暴雨。

如今我懂得了:人人都应寻找自己的不足,看到自身的弱点,发现失误,经常自律真的很重要。及时清理,及时洗心,就一定能从“一半清醒,一半醉”中解脱出来。

亲爱的朋友们,我才知道一个物理词语,叫“熵”,原来它是代表系统混乱程度,熵越大,分子分布越趋于无序。对于一个系统,熵会自发地增大。从微观上看,自发热力学过程总是使分子由有序走向无序,熵增原理。

难怪我有的时候在内心发生冲突时,一会这样,一会又那样。一会踌躇满志,一会又垂头丧气,一会善一会恶,自己都弄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没有明确的可行的目标,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脑中一片混沌,简直杂乱无章,混乱不堪。是我的“熵”在增加了吗?严重扰乱了我的精神?衰竭了我的心智了吗?消耗了我的精力?

我如今感悟到了:一定要时刻警惕自己,不要再走向混乱无序了。如果人的精神,心理上杜绝“熵”的增加,内能都转化为有用功的话,那人人都是了不起的啦!人人都是成功并快乐的啦!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愿意是在时尚走向消亡前珍惜?还是用漫长的岁月去缅怀?赶紧努力抉择吧!其实你们也无从抉择。怀旧,那就注定是我们生活的一种姿态,那些失去了的美好,必然是心尖的痛和幸福。而痛并幸福,便是怀旧情绪,渐渐地,怀旧成了哲学,成了时尚。

其实人生的经历越宽阔,便不断变换自己的立场。这时你们会发现:所有的立场,其实很难是用对与错来判断的。那有的时候,我们总是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个人利益出发,得出似乎笃定不疑的观点,明明自己的立场常常伤害到别人的立场,可仍然理直气壮,浑然不觉。

其实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自然是维护大多数人的立场的。一个人很难超脱自己的立场,那无可厚非,只是每一个坚持自己立场的人们,学会尊重和包容别人的立场,好吗?毕竟都是有立场的人嘛!对吧!

有关1000字议论文篇3

是的,“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我非常赞同命题人的观点,一般说来,位置与价值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但仅仅是“可能”,因为价值怎样不绝对取决于位置如何,位置不能左右价值的体现。

一个工地上有三个青年人,他们搬砖砌墙,都干着瓦工的工作。一位记者走过来问了一句:“你们在做什么?”甲不假思索地说:“我在砌墙。”乙认认真真地说:“我在盖高楼大厦。”丙想了想郑重地说:“我在建设美丽的城市。”记者本是随便地无心地问,可被问者的态度和回答的内容却截然不同。记者觉得很有趣,就问清了他们各自的姓名,并把此事记在本子上。不知不觉中五年过去了,记者翻看日记本又想起此事,尽管费了一些周折,但还是找到了那三个人。然而,三个人的情形却今非昔比、有了很大差别:甲还是瓦工,仍然在砌墙;乙已经成为建筑师,坐在办公室里画着他的图纸;而丙呢,居然成了甲乙二人的老板——国内外闻名的一家大建筑公司的总裁。你看,三个青年曾同处在建筑工地——砌墙的位置上,但因他们的观念不同、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其价值体现也就出现了大大的不同。这说明位置不能左右价值。

还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关于价值”的研讨会上,一位演说家连一句开场白也没讲,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与会的200多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其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伸开五指,用眼看着手掌上的“纸团”继续问:“谁还要?”仍然有很多人举手。他又说:“那么,假设这样做又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脚,并且用脚碾了又碾,尔后俯视着地上又脏又皱的钞票说:“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了手来。于是,演说家正式开讲了:“朋友们,方才我们己经上了一堂‘关于价值.’的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把钞票高举过头顶、揉成团平放在手中或丢在地上弄脏它,我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没有贬值—一依然是20美元。在人生路上,我们也会像钞票一样,处于不同位置、遭遇不同经历,但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只要我们能够想我所想、做我所做、急人所需,我们就永远不会丧失价值。”“说得好!太好了!”与会者以赞美声、掌声表达着自己的心领神会。

上述两个故事均来自于生活真实。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此,无需学生我再多说什么:价值不受位置的左右,不论自明。

有关1000字议论文篇4

道,是善其身,济天下。

即便是普通人,大家也都希望在一生中不断探求,力求有所为,以证明自身价值,这就是求道。

德者,得也。老子著《道德经》,谓道之本质在于“德”,玄奘历艰险求真经在于“慈”,孔子主张“仁、礼”,虽说各有道义,但最终宗旨相同。

儒家有言:知行合一,止于至善。至善便是人的道德准则,亦是律法之核心,被人们所恪守。为垂危的陌生路人而放弃自己的要事送他去医院;将路上不知谁遗落的贵重物品送至它该去的地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大部分有良知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因为这是为人向善的“规矩”,是道德规范的“准则”,真善美人人向往,而又有时候,却对一些小事“不拘小节”。

做为群居动物,人与人喜欢交流,所以在公交车,地铁亦或是电影院这样的公共场中,往往也会有一部分人议论长短,或聊述家常,你我谈笑风生,虽说不会“樯橹灰飞烟灭”,但也是“唾星飞扬”,聒人耳噪。

又比如,你饥肠辘辘,正在某场合享受饕餮大餐,却忽略了这美味也会钻入别人鼻孔,却给人带来的不是“美”而是“熏陶”。

不知不觉中,我们把地铁当成了自己会客厅,把公交车厢当成了自己餐厅,把电影院当成了自己小餐吧……也许在你自己眼里这不算什么,认为说话、吃饭乃人之常情,但若是换做他人立场,也许你同样会生厌。

不知不觉中,在道与德的认识上,我们对人、对己实行了两套法则……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善,不论大小,都是善。同样,小恶,无论再小,亦或是恶,“德”对你我的考验,就在不经意之中。没有“德”的维持,人不能将“善”行至细枝末节;没有“善”的陪伴,人的“德”也就是空口白牙,成为了空中楼阁。“德”奠定了“道”的存在,“善”注定了“道”的意义。

古有东郭子向庄子问道,而庄子则答曰:“道于屎溺。”

君不见,“道德”二者的成与就不在于大小,小中亦有“德与道”,“道”不是蔑视,不是俯视,而是从细末与卑微中见得,是粉尘中的那一点点精彩。

周恩来位居总理之位,不可谓不大。却强调“关注小事,成就大事”——在一次宴会前,厨师因对“饺子是什么馅的”答“大概是三鲜馅的”,总理当场追问“什么叫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在总理看来,“不知什么馅”看似是小事,万一某客人对某种食材过敏就不是小事了;如今的海尔已闻名全世,而当初,面对制度混乱的海尔,张瑞敏更是以一人完成《质量保证手册》,提出的第一条制度便是“不得随地大小便”这般小事。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损细壤,方能就其高。

如若我们能够将行为准则与规范放在德与善的前面,那便是最大的善!古曰佛吃人,因为他们视“我佛慈悲”为规矩,并将其放在真正的慈悲前面,食百姓之血汗,成就全身于佛法!

人于天地之间很是渺小,只不过沧海之一粟,而究竟是靠什么使人成为“四大”之基,是为何人与物皆无尽也,正是因为德。人依靠着无微不至的真善美,去感悟大自然中的微观与宏观,人虽渺小,却成就了人类传承的大道啊!

故曰:大道之“大”就在于“小”。

有关1000字议论文篇5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的变化,往往使我们的个人愿景与家庭预期、社会角色之间出现落差与错位。此时,唯有直面落差,不失自我才能在人生坐标中立足,继而抵达理想的高峰。

落差无疑是理想与现实、个人与家庭,小我与大我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常常表现为在经济压力下选择不喜欢的职业、在父母要求下选了不喜欢的专业等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期望,我们都会在心里为自己定好目标,画好蓝图,但面对现实差距、社会压力、父母劝阻,我们不得不放弃爱好,转换方向,于是便渐渐在落差与错位中迷失了自我。

这种落差往往来自于认知的错位。初出茅庐的我们怀着满腔热情迈入社会的门槛,我们不自觉地将现实理想化,将社会美好化,于是便有了极其理想的愿景。与我们相反,父母们则过度小心,他们总希望我们能在最合适的时机做最合适的事情,于是,个人与家庭有了错位。联系是普遍的,作为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我们必须接受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也许你是一个只想过平淡生活的无志之士,但国家危难之际,你必须挺身而出。也许你不喜欢社交,但在长辈领导面前,你必须学会世故,遵循礼仪。背离了社会的人设设定,我们会受到非议和谴责。所以,个人愿景与社会角色之间的落差也在个人选择与社会普遍规范的差异中孕育产生。

但落差不是烦恼,而是成长的契机,所以我们要直面落差,找到平衡,转化矛盾,成就自我。

当年,中共也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在无数次从失败中得出教训之后,才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的。所以我们直面落差,就要看到差距,并以此为鉴,解构自我,寻找更适合自己的那条道路,最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但是直面落差,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自己的人生自己书写,我们还是要倾听内心的声音,坚持自己的定位,在汲取外部意见后,不断调整坐标,以成就更好的自己。不失去主见,也不固执己见,才是直面落差的最佳状态。

钟南山院士的父亲钟世藩是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钟南山先生从小就立志要跟从父亲的脚步,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医生。这次面对新冠疫情,钟南山院士挺身而出,成为国人心中的无双国士。家庭的预期,个人的梦想和社会角色赋予的有机统一,成就了伟大的医学家。

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该在落差中弥补,在错位中调整,找到最舒适的平衡点,定好目标,去拼,去闯,实现个人理想,满足家庭期望。我们也要心怀国家,努力回报社会,报效国家,在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不负社会培养,为中国梦添砖加瓦!为民族复兴保驾护航!

落差不可避,错位固难免。惟愿我们都能直面落差,不失自我。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