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民国时因爱国而死的文人?

民国时因爱国而死的文人?


伤逝的背影——朱自清之死

——朱自清之死

袁 潇

朱自清的家喻户晓,不仅因为《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长期选入语文课本,更因为曾受到毛泽东的表扬。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同样被选入课本也广为人知,文中写“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948年法币贬值,物价飞涨,原来生活比较优越的教授们也生活困难,国民党政府便发给高等学校的教师“配购证”,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因为复杂的政治背景,吴晗等起草一个拒绝救命粮的声明,动员教授们签字。此时的朱自清已陷入严重的生活困境,营养不良使得病情日逐恶化,大大小小七个孩子处于半饥半饱状态,全家日子过得比谁都困难。但面对送上门征集签名的稿子,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地签上他的名字。——他终于饿死了!

时至今日,人们有理由问一声:既然朱自清当时处于这种状态,为何不能不请朱自清在拒绝救命粮的声明上签名就算因为他的声份名望而在征集签名时难以舍弃,那是否应该在他签名后,以其他方式对他进行救济

但政治家们显然顾不上这些。

朱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有回忆文章说,当时从解放区带来的秧歌,已在清华园里流行,1948年元旦中文系新年晚会主要节目就是扭秧歌。自清老师带着病,但是还兴致勃勃地和同学们在一起热烈的扭起来了。同学们给他化了妆,穿上一件红红绿绿的衣服,头上带了一朵大红花。他愉快的兴奋的和同学们扭在一个行列里,而且扭得最认真。”这样的文字令人鼻子发酸,能想象出吴晗们扭秧歌的模样,但实在想象不出朱自清涂脂抹粉、穿红带绿地扭秧歌是怎样一幅画面,——也不忍细想。

朱自清先生有一篇《论吃饭》的杂文“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想不到吃饭更难,没饭吃的也更多了。……知道了吃饭权的,更怎么能够不起来行动,要求这种‘免于匮乏的自由 ’呢于是学生写出了‘饥饿事大,读书事小’的标语,工人喊出‘我们要吃饭’的口号。……”这篇文章鲜为人知,“饥饿事大”,是谁剥夺了朱自清的吃饭权

每次对学生介绍朱自清,好象都要着重指出“他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这就是民族气节吗人道主义有国界吗当年的吴晗们顾不上这些问题,甚至后来回忆时还满怀自豪。直到文革初期,吴晗即受到非人的对待,以至于惨死狱中,不能说无因可循。

今天人们反美仇美的方式,与朱自清有了很大不同。大学生们不妨一边表现得似乎与美国不共戴天,一边拼命啃英语,渴望早日拿到赴美的签证;官员们不妨一边切齿痛恨美国的“霸权”,一边争相把子女送往美国;至于一些反美仇美的学者,他们在中美之间飞来飞去,一边尽情享受美式生活并尽可能多地捞取美元,一边不遗余力地对美国进行着批判和声讨。种种行状无不耐人寻味。

——朱自清的背影已逐离逐远!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