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9篇规则是无言的天美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规则是无言的天美文
有一年,我家里请木匠干活。近半个月的时间,我和这些木匠师傅在一起干活,一起吃饭。他们是匠人,我帮下手,搬搬凳子,拿颗钉子,跑料进料。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对匠人的工作,肃然起敬。
他们都把卷尺时刻放在上衣口袋里,随手就可以掏出来。还有一支铅笔,也不能随处放,就架在耳朵上,可以随手就摸下来用。
“嗜之越笃,技之越工。”我发现木匠都是几何大师、在他们的手里没有废料,一块再不像样的木头,无论是长是短是粗是细是直是弯,他们都可以派上用场。够个什么料,不是用嘴说,也不是用眼看,这些虽可以参考,但都不是权威,他们只用尺子,用墨线。把握不准的就弹上条墨线看看,能取多少料,能取什么料。用墨线说话。他们的一切准则除了尺就是线,没有别的标准,没有其他任何权威。嘴上说的`不算,谁的话也不是权威,必须用尺子量一量,用线校一校,才算数。
匠人们有时正吃着饭,忽然瞅到桌下某一块料,适合做什么,大家争执起采。最后,一人放下筷子,掏出尺子一量,就有了答案,其他意见全部停止,因为尺子最有发言权。我感觉他们很有意思,他们“死板”得就像工具,规则就是尺,就是线,一丝一毫全在尺上、线上。他们的尺子随时就从口袋里摸出来,随时从耳朵上摘下铅笔记下答案,差一丝一毫部不行,否则,卯就不是卯,榫就不是榫。
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很多事。有些人并不喜欢规则,并不想要规则,能变通的都想变通,能作弊的地方就想作弊。但还有更多的地方,让我们看到规则存在的必然:还有更多的人,遵守规则、信仰规则——在这些地方,在这些人心里,规则是一个无言的天使。
规则是天意美文
我孕期共住过三次院,第二次入院前,正好收到了一封读者来信,说:英语四级成绩刚刚出来,她是59分。她质问我——也可以算是对全世界发牢骚:59分与60分,到底有什么区别?也许,只是少写了一个大写,或者拼错了一个字母。
还来不及回答,就躺到了病床上。病房无聊,在心里反反复复过这封信。最终我拟的答案是:这世界上的事,总得有一个标准,这标准是人为的,不一定准确也不一定合理,用单一标准来衡量人,是不公平的。但完全没标准,不可行。为了照顾59分而降低标准,也不可行,否则,得58分的人该掀桌了。自己觉得:说服力一般,但没有更好的答案。
得闲在护士站逛来荡去,看产妇们进进出出。每有出院者,她的卡片便会被取下来,有一天我看到一张卡片上写着:孕27周,1/0,早产,死产。最下端是“已出院”三个字。我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她的孩子没有诞生在世间。我想大声疾呼:不是7个月大的孩子就能保住吗?心底一个小声音提醒我:27周还没到7个月。
27周与28周有什么区别?就像那个女生的信:59分与60分有什么区别?我听见了答案:生死之隔。
8点与8点过1分有什么区别?如果你的火车是8点的,区别就是要么你站在车厢门口一边喘粗气一边庆幸,幸福感爆棚;要么你在月台上狂奔,眼冒金星,眼睁睁听它叮叮几声,看它绝尘而去,你欲哭无泪。
这一秒与下一秒有什么区别?如果你在“卡桑德拉大桥”(同名电影中的'灾难场景)上,这一秒你成功地冲过了大桥,你就活下来;下一秒大桥被炸毁,你会瞬间灰飞烟灭。你要去向谁抱怨不公平,跟谁诉说没区别?
我的回信是这样的:既然是标准,便遵守它。规则就是天意,就是不可碰触的线,尽量让自己远离它,好司机从不压线。竭尽全力,让自己靠近上限,像孕妇足月分娩,像高考状元从容在清华北大间任选任挑,而如果你落到底线外——你应该庆幸这只是一次四级考试,给了你很多次重来的机会。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连一次越线的机会都没有。
当营销碰到规则的时候,我们最常看见的画面就是:一拍大腿,大喊一声:“我又上当了”!其实这仅仅是因为,要麽你不承认有规则的存在,要麽双方有一方不认同这个规则,
西方对营销规则的认知很直接,只有两个字:契约!世界公认,犹太人是个很特别的民族,就象中国的潮州人和温州人一样特别;美国《福布斯》公布了这样一条消息:世界上300亿美元以上的财富巨人中,犹太人所占比例高达75%。我认为犹太人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他们的营销做的好。犹太人营销做的好,最基本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对资源稀缺的深刻认识;第二是对商业规则的广泛认知。
犹太人的宝典《塔木德》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母亲问。 “钱。”一个孩子回答说。 “钻石。”另一个孩子这样说。 “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 母亲继续问。 孩子们左想右想,却还是找不到答案。 母亲笑了,接下去说:“孩子,你们要带走的东西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是你还活着,智慧就永远跟随着你,无论逃到什么地方你都不会失去它。”。这就是最朴素的资源论。
犹太人珍爱各类书籍,尤其是那些凝聚着先人和贤人心血的犹太商法类书籍,而其中最为神圣的就是《塔木德》。在每一个犹太家庭里。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为了让孩子感觉到与契约的亲近,母亲就会翻开《塔木德》,点一滴蜂蜜在上面。叫小孩子吻《塔木德》上的蜂蜜,他们认为《塔木德》是甜的,感受到规则的甜蜜和美好。这就是最原始的规则导向。
东方对营销规则的认知相对比较复杂,分为显规则和潜规则。形象一点讲,东方人把规则视为魔术一样的一种技巧;分为桌子以上的和桌子以下的两个部分;桌子以上的东西,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叫显规则;桌子以下的部分,大多数人看不见,叫潜规则。所以,在人为的作用下,东方的营销远比西方的复杂。
面对不同的规则,销售者与营销者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销售者关心的是量,销量大小;区域大小;占有率多少;客户数多少;销售者每天挂在嘴边的就是上量;对于规则,销售者的判断标准就是能否上量;所以对于规则,销售者做的永远是判断题,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好与坏;对与错;不会有第三种选择;因为对于他们来讲,能上量的就是好规则;不能上量的就是坏规则;销售者和销售导向型的企业,都不会接受没有量的变化的结果,
营销者关心的是利,短期的利润,中期的利润,长期的利润;营销者每天萦绕在脑海里的就是利润的增长;对于规则,营销者的判断标准就是持续的利润增长;所以对于规则,营销者做的永远是选择题,他们得出的结论不是简单的对与错;好与坏;而是差异!
目前中国的营销对于规则,有两个最大的障碍,一是对外无视规则;一是对内滥用规则。这样的案例几乎比比皆是:对外无视显规则,治理名言是:“能说的不能做,能做的不能说。”对内滥用潜规则,奉行的铁律是:“管理就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我的地盘我说的算。”
销售就是卖货加收钱,首先是把货卖出去,然后是必须把钱收回来。销售始终是一种上量的艺术,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存在,所谓的最伟大的推销员;有很多并不伟大的推销员,也自豪的宣称,曾经把“土”用“黄金”的价格卖掉过,但这只是偶然的意外。
营销就是经营加销售,首先是经营,然后是销售。营销始终是一种赢利的科学,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存在,所谓基业常青的百年品牌。即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来到这样的企业,也只能老老实实卖这个企业的产品,这就是规则!
如果你真正想实现从销售到营销的跨越,请记住:营销者眼里只有规则,销售者内心常存意外。
赵一沣,简单营销创始人,营销者战略创始人,畅销书《营销其实很简单》作者,职业经理人训练与经销商发展战略专家,百年盛世营销管理咨询公司CEO/首席顾问,研究方向:营销战略定位;营销策略组合;营销执行方法;营销管理模式;营销人员训练;营销感觉寻找;营销规律把控;简单营销;统衡企业管理;职业经理人训练;经销商赢利模式。联系电话:13728757077,邮箱:zsl2002@21cn.com,MSN: zsllmzzy@msn.com
内化的规则是孩子的根本
前面老胡曾经讲过,胎儿其实经过10个月的孕育虽然还没有发育完全,但是必须要离开母体了,因为随着发育胎儿的头部尺寸已经接近妈妈盆骨的极限了,所以,必须尽早离开母体,在体外完成剩下的发育阶段。
这个生理特征就决定了人类要生存下去必然要完成团队协作,否则单个人存活下来的概率就会变得非常低。
遥想人类在远古时代,刚刚出生的婴儿需要100%的照顾,而妈妈则需要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小家伙身上,否则小家伙就会生存不下去,那么爸爸或者群体里就需要有人去采集食物,分配给妈妈和孩子,这样的一个基础的生存模式,就决定了人类相互之间的连接必须要有规则来划定自己的边界,别人的边界,以及与这个世界的边界!
这个边界的划定,就是规则的建立过程!
而内化的规则,就是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是孩子,也是我们大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这种规则的存在是人类安全生存的基础保障,是对弱者,对全体的一种基础保障。
我们前面讲到过孩子是一颗种子,他需要适宜的环境,然后长成他自己的样子。那么,这个规则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条件。
我觉得将规则比喻成支架比较合适,如果没有它形成的骨架引导,小苗儿就会沿着地面生长,爬满地面,而无法给果实留出生长的空间,而那些支架的存在则引导小苗儿,为小苗提供了支撑,帮助他成长,为他的果实留出了成长空间。
而这样的规则建设需要循序渐进,需要本着尽可能低的限制,尽可能多的自由,达到即保护安全,又激发成长的效果。
科学育儿讲,小幼儿首先需要建立的就是自己的边界,自己内在的基础规则,那就是尊重生命,不伤害自己,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安全,生命安全。
进而需要掌握好别人的边界,不要伤害到别人的身体,威胁到别人的安全。
最后需要把握好怎样与这个世界的边界界定,实现不破坏这个环境的效果。
这些内在规则的建立过程,全部都需要大人们的参与,大人们给予孩子的稳定的规则感,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们常常见到的家长就是,随着自己的情绪来安排规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规则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直接导致孩子无法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规则意识,他只能学着感受你的情绪,然后通过揣摩情绪判断规则,这就是不安全感的来源。
上面这个场景其实是很多家庭在建立自己的家庭规则时常常犯的错误!
当孩子在建立自己的规则边界的同时,也同步开始和家庭一起构建形成各自家庭的规则,也叫作家庭规条。
由于家庭各不相同的构成,以及大人们各不相同的规则要求,每个家庭的规条都有不同,科学育儿倡导尽可能多的自由空间,尽可能多的包容接纳!
在家庭规条的建立和形成过程中,有些沟通机制其实是非常好的,向科学育儿的粑粑麻麻们重点推荐,一个是亲子共读时间的安排;一个是家庭会议制度。
它的好处非常多,实施过的都知道。
自己的边界规则,别人的边界规则,家庭的边界规则,然后就是集体的边界规则,社会的边界规则,这些内容会陆陆续续地逐渐的输入到孩子的大脑系统当中,成为孩子价值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些价值观将会帮助孩子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世界,从这个世界中获得幸福快乐的终极体验。
科学育儿的粑粑麻麻,你的家庭建立怎样的规则,你的孩子内化什么样的规则,这一切都将决定孩子的未来!
育儿即育己,科学育儿的粑粑麻麻深刻的领会爱、自由、规则、平等的相互作用,终将帮助我们培养一个聪明健康,幸福快乐的小家伙儿!
规则是道德的底线作文
一场大火将哈佛大学图书珍藏馆烧毁,一名学生将自己违规带出珍藏馆的典籍交还给校长,而校长收到这唯一存世的书,感谢了这名学生后将其开除。这看似不近人情的处理方式,实则是合情且合理的。
规则是最基础的道德,是道德的底线。
也许有人会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为什么不从轻处理这名学生呢?诚然,该学生偶然保留了珍贵的书籍,可以说为学校做出了贡献。但是,如果仅因他违规带出的书具有特殊价值,便忽视规则,予以特权,不免草率而不公。或许他在“是否交还书籍”这一心理斗争过程中,表现出了坦诚负责的一面。但事件的`主体是他将书籍带出了珍藏馆——有了“违规带书”这一行为,才有后续发展。他违规在先,悔过在后,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他的“违规”是绝无争议的,而使他对此行为负相应的责任,也是无关道德倾向的独立判断。遵守了规则,方可谈道德。
“悬镜而知平,设规而知圆。”高尚的道德需要高度的自律,而这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要想保持社会的公正与和谐,形成规则主导的“他律”,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假设这位校长没有处罚学生,或许使诚实、知错就改的精神得到了认可,却在无形之中,对破坏校规实施了静默的放任自流。有第一例,便有第二例。这一次因为图书的珍贵与坦白的可贵,下一次就会有其他不按校规处理的理由——久而久之,“无罪”的准入线越来越低,规则便失去了约束力,其意义也不复存在。将学生开除出校或许使他正确的认识为他带来了更严重的后果,但处罚是应当的,逃避带来一时的免责才是于道德不容。只有在特例上也严格处理,才能巩固规则的普适性,减少日后绝对性的违规。如此看来,缺少了规则,如何体现道德呢?
在生活中,法律便是一种普遍的规则,难道我们并不把“守法”当作一种值得宣扬的美德吗?对于具有无穷欲望的人类来说,道德的确是伟大的进步——它抑制了我们心底盲目的利己主义,使我们更团结地迈进而不受过多干扰。但道德是太过宽泛的概念,只有通过规则将其具象化,才会成为大多数人认同的声音。当这两者相悖时,并不是因为产生了对立,而是我们在看待同一件事时,看到了其中的两面性,再用道德的基础与进阶分别评判。
“天下之事,不难于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既然确立了规则作为道德的底线,就应切实遵守,在必要的标准衡量过后,才由人性的光辉给予悲悯的温暖,共话道德之美。
规则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作文
在这个世界,存在着一种东西,叫做规则。如果没有规则,世界将是一片混乱。正因为有了规则,所以世界才这么和谐,这么太平,所以世界上才处处都有美丽的风景线。
六点钟左右,马路边上,我刚放学,我在人行道的前面等待红灯过去,等待绿灯归来。虽然此时的交通正处于晚高峰,但在这处红绿灯的斑马线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所有行人都站在马路的两旁,像一排整齐的树林。这个情景像极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美丽的规则》。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要去一个企鹅岛看企鹅归巢,却正好遇上了一场赛车比赛的结束,公路上全部都是赛车,作者只好站在路口,等待车流通过。正当作者认为自己赶不上看企鹅归巢的时候,却发现眼前的赛车都停下了,没有一辆车越过马路上的白色停止线。在这样一条无人看管、没有监控、没有警察的公路上,没有一辆车过线,没有一辆车抢道,所有的司机都严格遵守了“礼让行人”这一交通规则,哪怕他们通过路口只需要0。1秒钟。这简直是一条极不平凡的车道。因为规则,让人们在没有人管理的情况下,还可以自律;因为规则,作者才赶上了企鹅归巢的美景,欣赏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而我眼前的这条斑马线,简直和那篇课文一模一样。尽管是高峰期,尽管是归心如箭,但并没有一个人闯红灯。这,就是规则的功劳,这就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线。
还有一样事,是在超市里发生的。那天,我在超市买了一包薯片,走到收银台,我发现前面人山人海。这时,我前面的一位老大娘和旁边的人说:“哎呀,前面怎么吵起来了,不是说公共场合不准大声喧哗的吗?这人人都知道的规则,怎么不管用了?”这时,冲过来一个人,把那个吵架的人拉进了他的办公室,一下子,整个超市又重归平静,整个过程快速而安静,这一切,都是规则的.功劳。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让超市里增加了一条美丽的风景线。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外地旅游,我们在火车站里买票,排队的队伍很长,我们都伸长脖子看着前面。这时,有三个人插到了队伍最前面,仿佛一群恶霸。这时,站在他们后面的人可不愿意了,朝他们说了几句,那几个人一听,把胳膊一横,想要打人。几个安保人员跑了过来,客气地问:“您好,请出示您的身份证明。”那几个人中有一个带头的说:“出示什么出示,我赶时间,滚!”一个安保人员用对讲机又叫了几个人后,这样,那些插队的人这才拿出了身份证。那几位安保人员看了看身份证以后,把插队的三个人拉到了队伍的末尾,他们此刻排队的位置更加靠后了。这样,规则又一次发挥了它的用处,让火车站多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人生中,人人都要遵守规则。如果没有规则,这个世界将是一片混乱,所以我们要积极遵守规则,让人间处处充满这美丽的风景线。
对联平仄规则是怎样的
对联是中国古老表意文字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那么,平仄又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要出好联和对好联, 就必须掌握平仄, 没有平仄, 也就没有对联一说了: 不懂平仄, 对联也无从谈起; 不讲平仄, 决不是对联. 说到掌握平仄, 还是有规律, 有方法的。
一, 要了解平仄, 就要先学习基本功. 主要掌握 <声律启蒙>, 这是很有必要的.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训蒙骈文>中, “天转北, 日升东. 东风淡淡, 小日蒙蒙. 野桥霜正滑, 江路雪初融......” 这些是学习对联者应该掌握的, 从中可以得到语音, 词汇, 修辞的训练. 特别是 <训蒙骈句>词语平仄, 对仗工整, 对于对联修辞组句有很大的帮助. 可能有的文友认为, 对联只要有文字功底, 历史知识, 文学知识就可以了. 其实这仅仅是学好对联的必然条件, 但还必须真正了解平仄的基础知识, 没有了平仄制作对联就无从谈起.
二,要运用平仄, 就应该掌握平仄的框架. 秃笔在1992年<对联和楹联异同的探讨>一文中, 曾谈到对联的平仄源于律诗, 而又区别于律诗, 因为律诗只有五言, 七言, 而对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吸收了词曲的长短句逗等格律. 律诗成为格式化了, 而对联的句式, 音节则比较活, 比律诗平仄的运用更加活跃.
一、句中平仄规则(以上联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平仄视节奏而定。
受唐代以来律诗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使用括号中的平仄格式。
二、句脚平仄规则(正格,以上联为例)
(最后两句句脚平仄不相同为正格)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我们在对联时长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还有:
四字联: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联: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联: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七字联: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变格: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八字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九字联: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十字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三三四句式: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
十一字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六句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十二字联: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长一点的对联, 虽无固定的格式, 但必须是平仄交错, 互相协调, 要不然就不能算作对联. 其实对于平仄掌握熟练的人来说, 是可以冲破平仄格式的束缚的.但是音节部分必须严格.
启功先生曾用一个分节“竹竿”对对联平仄基本框架的形容,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各种句式都可以从竿上截出来, 这是对联创作最简单的框架.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作者认为,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正对)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反对)
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如: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
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常用无情对)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无情对)
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五蕴皆空观自在;
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
万事且随缘。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漏尽-飞身-去;
心空-及第-归。
以-神通力-护持-正法;
设-孟兰盆-超度-慈亲。
不过,作者认为,节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语意节奏主要依语句结构去划分,指根据语意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声律节奏则是从平仄要求去看,指句中一定位置的声调要求(平仄安排)。作者认为,为使概念明确,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节奏”和“音步”来表达。举例如下: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节奏)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音步)
当然,节奏和音步还是有密切联系的,二者经常是一致的。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见六禁忌)。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如: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 △△ △○ △ ○△ ○○ △△ ○(○表平声, △表仄声。)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如:
真身已过凡间望;妙法不堪小智听。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
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对联格律的上述六要素,大体上还存在某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词性相当是结构相称的基础,结构相称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基础。两个基础要素则自不必
有的联家将强弱相当或概念相当作为对联格律的要素之一,作者认为并不恰当。因为,强弱相当,只是在内容相关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内容的意思基本上要能相匹配,越相匹配,对仗就越工。如果上联太强而下联太弱,或者下联太强而上联太弱,其对称性就会受影响。因此,强弱相当主要涉及对仗的宽工问题。同样,概念相当,也只是在词性相当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不但词性要相当,而且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或者说词义也要相当,要尽可能相近或相反。这也只是涉及到对仗的宽工问题。若上下联两个词语共同所属概念的范畴越小,对仗就越工,反之则越宽。如:“中国”对“雄鸡”,其共同范畴是事物;“晓日”对“雄鸡”,就缩小为自然物;“小草”对“雄鸡”,就缩小为生物;“骏马”对“雄鸡”,就缩小为动物;“老鸭”对“雄鸡”,就缩小为鸟纲以至家禽。其次,若上下联两个词语之间,概念关系越互相矛盾(即所谓“矛盾概念”),对仗就越工,如“有”对“无”、“真”对“假”、“生”对“死”、“聪慧”对“愚痴”等,就属于工对。
总之,对联格律六要素,关系到一副对联是否成其为合格对联的问题。对此,楹联界还是有必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共识,并明确加以界定。
作者认为,对联的基本格律,除上述六要素外,还有六个比较重要的禁忌,即六种应尽量避免的情况。现分别简述如下:
1.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其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作者认为,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以及对联句式的复杂性等因素,其句脚平仄安排的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这种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
2.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4.忌孤平或孤仄
指的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在此,作者对孤平问题拟略加论述。作者认为,联律不必完全依从传统诗律,从联律来说,“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若只有一个平声,就犯孤平”,此定义更加简洁合理。因为:其一,此定义对平仄的要求,总的看是宽松了一些,符合对联格律的发展趋势。其二,依传统诗律,所谓孤平,还要除句脚外,但对联与近体诗有一个较大的不同,就是尾字(句脚)的平仄要求有所不同,且不要求押韵,所以在联中,尾字(句脚)不一定要单独划出。其三,以字面看,孤,就是一个,孤平的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若完全一致,有利于理解和操作。传统诗律的孤平是: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的句式中,除韵脚的平声字外,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这种定义,实际上,已经把孤平定死在一两个句式上了(具体说,五言“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就是孤平)。因此,对孤平二字,必须加以附带补充说明,人们才能实际理解和操作。其四,以五言联而言,若只有“仄平仄仄平”是孤平的话,那么,再来看看“仄仄仄平仄”,比较这两种格式,从平仄的死板、单调来看,究竟哪一种更死板、更单调?其五,近体诗,主要是五、七言,因此,在六言联中,传统诗律的孤平概念就不能加以解释,而六言联中,同样可能存在孤平现象.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槃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注:所引对联未注明作者或出处的,均出自拙著《触闻集——佛教对联八百副》一书,下同。)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都属于重字相对。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诸佛洞观实相而无住
众生游戏虚空而不知
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异位重字。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又如:
万法一心,空不异色
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联中的“一”与“万”、“心”与“法”、“空”与“色”,便是异位互重。又如: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联中的四个字都是“异位互重”。
6.忌同义相对
同义相对,通常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如:
心色皆空成正道
根尘俱彻证圆通
此联上下联联义颇为接近,但终究不是同义
月光无言经典美文
她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忧伤,她有“风声萧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繁华,她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清幽,她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淡泊。
清冷的月光射过云层,一层层地铺到了地面上。没有笛声的婉转悠扬,没有萧瑟的深沉厚重,今夜的月光,一样醉人。
失去喧嚣而沉淀下的寂静,一曲“只应天上有”的天籁。分明是水做的骨肉,却多了一丝坚定,思念的坚定。中秋的夜,耳边全是月光细细碎碎的诉说,宛如一位寂寞思亲的女子。
听到月光的诉说了吗?悠远,清脆,涵盖千古,如莲花的开落。孤独哀伤,不销残酒的深睡之后,云鬓散乱,独倚望江楼。却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中江水拍岸,清越的水声是她的满腹愁肠。
她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忧伤,她有“风声萧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繁华,她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清幽,她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淡泊。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她的豪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她的哀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她的感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她饱含深情的祝福。
月光无言,却如一个个生动的音符。如鸟语蝉鸣,如风声鹤唳,细细聆听,如打开一份苦涩而又甜蜜的心情,一种使人沉醉的心痛。
满地清幽的月光,一地盛开的繁华。如琼楼玉宇,却有几分不胜寒的感伤。同是一样的月光,却“几家欢喜几家愁”;却有“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如梦伤怀;“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思念寄托。
月光无言,理好云鬓的女子,起身离去。只留一壶浊酒,敬与中秋。倒上满满一碗月光,留醉与哀思。酒洒地面,三分月光,七分豪情,绣口一吐,便是半个天地。
她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忧伤,她有“风声萧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繁华,她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清幽,她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淡泊。
父爱无言美文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的身影时常陪伴着我,而父亲给我留下的印记似乎少之又少。我努力在脑海中搜寻他的只言片语及其身影,在众多交织繁杂的记忆中,好不容易才隐约地找出了一些沉淀于心底的记忆!
那时候我还小,正在读小学四年级。那时的我还是那么的天真,时不时地耍些小脾气。清楚地记得,每次总是自己和比我年长一岁半的哥哥一同上学,一同回家。每次看见其他的同学们总是爸爸妈妈送来上学,我的心中极其的羡慕他们!而我的父亲几乎都没这样送我和哥哥上过学,所以,当时我曾对父亲感到一丝不满。
记得在那年冬天,天气显得格外冷。临近下午放学时,天又飘起了雪花。我站在教室门口,朝着不远处的校门口望去,那里已挤满了来接同学们回家的'家长。我怀着期盼的眼神朝那人群望去,只希望此刻也能够看见父亲的身影,希望他能马上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也能够和其他同学一样,高高兴兴地和父母一同回家。
可是,我苦苦等了许久,都未能见到父亲的身影,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回家去了,而最后只剩下我和另一个伙伴留在了教室。过了不久之后,在远处出现了一个身影,他匆匆地朝我们这赶来,原来是那位伙伴的父亲(因为我和他们家是住在一块的,所以也算是邻居)。我从那位叔叔口中得知,父亲今天较忙,所以没有来接我回家,而是特意交待了这位叔叔,叫他顺便把我带回家。
最后,我和那位伙伴随着那位叔叔漫步于飞雪中。渐渐地,学校的影子也模糊了。当我回到家中,竟无故地对父母发起了脾气,当时我真的以为他们不疼爱我了,对我漠不关心!现在想想,真有些后悔当初的举动。
有一段时间,我无缘无故染上了风寒,那时我才发现父亲对我深深的爱。一开始,头昏乏力,发起了高烧。于是父亲立即抱着我朝最近的一家诊所跑去。为了退烧,于是我躺在病床上打起了点滴。
天也渐渐地暗沉下来。躺在病床上,其周围一片寂静,最后不知不觉睡着了。我也不知到底过了多久之后,我才从梦中醒来。当我睁开双眼时,发现父亲就坐在我的身旁,他正用一只手撑着额头在歇息。我细细地看了他许久,不争气的泪水竟溢了出来。
不知怎的,这时父亲睁开了眼,看着我,生怕是出了什么事,于是急切地问我怎么了。我摇摇头说道:“我没事,只是灰尘到眼里了。”父亲这才放心下来,又对我说道:“现在你肯定饿了吧,你再睡一会儿,我去帮你弄些吃的来。”于是父亲走出了病房。从门口传来了父亲的声音,原来他特意交代医生好好看护着我。
许久之后,父亲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出现在了我面前。父亲又把我从床上扶起,递给我水饺。此刻,汗水与泪水相融。
而之后的连续几天,每每当我放学回到家时,都这样无故地发起高烧。父亲为了我,不知在医院和家之间往复地奔波了多少回!
随着岁月地流逝,我也逐渐长大了。然而在我和父亲之间,却似乎多了道无形的墙,使我们彼此分隔开,我们之间的话语也逐渐变淡。
就在两个多月前的一个星期六,天气突然变冷,而我当初来学校时也没多带什么衣服,所以在这时,让我想起了家,于是向家中打了个电话。不久后,电话打通了,是妈接的。从妈的口中,我得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这两天不知怎么的,父亲身体感到有些不佳,接连两天都在医院打点滴。当我听到这话,心中酸酸的,热泪一下子流了出来,我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于是在心中默默地祈盼着他能早日康复。
在家中,父亲就是一根顶梁柱!由于父母都没啥文化,所以只能辛辛苦苦地赚些血汗钱!就在开学前的几日,父亲还在为找工作而四处奔波。可能是由于现在我和哥都在读高中,给父亲的肩上增添了不少担子,所以他现在不得不整天忙碌着。就在近两三年里,父亲也似乎更苍老了许多,原本稀少的白发,现如近却逐渐增多了。
现在,父亲为了工作而常年在外务工,平时的我们都比较沉默,言语不多,久而久之,父亲的身影似乎也逐渐淡化了。此刻有这样一次机会,让我在众多繁杂的记忆中搜寻到了父亲曾经给我留下的记忆。现在想想,这股无形的爱已暖彻我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