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散文集》收了他各个时期的主要散文代表作,非常好看。老舍先生的散文无论是写人、写景、写情、写事,都是感情真挚,爱憎分明;简而明,短而精,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且幽默诙谐,耐人寻味,同他的小说、戏剧一样,也有着老舍先生独具一格的特色。
孙老者一屈腰已到了院中,把楼鸽都吓飞起去。拉开架子,他打了趟查拳:腿快,手飘洒,一个飞脚起去,小辫儿飘在空中,象从天上落下来一个风筝;快之中,每个架子都摆得稳、准,利落;来回六趟,把院子满都打到,走得圆,接得紧,身子在一处,而精神贯串到四面八方。
抱拳收势,身儿缩紧,好似满院乱飞的燕子忽然归了巢。
老舍的茶馆不是散文集,是老舍写的话剧剧本。
《老舍散文》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老舍的经典散文,有叙事的、有抒情的、有释理的。这些散文文笔手法细腻、结构顺当、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流畅优美。散文中渗透着作者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作品目录
抬头见喜
还想着它
又是一年芳草绿
春风
小动物们
小动物们(鸽)续
何容何许人也
青岛与山大
想北平
英国人
我的几个房东
大明湖之春
东方学院
无题(因为没有故事)
五月的青岛
吊济南
一封信
宗月大师
诗人
敬悼许地山先生
滇行短记
我所认识的沫若先生
青蓉略记
深夜,一间旧屋,一盏小油灯,几缕轻烟,一个微曲的背影。
屋里不时会发出一点动静,那是飞虫撞击窗户玻璃的声音。有时还有飞蛾扑向油灯惨烈身亡的声响。但更多的仍是安静。屋子里的人在写东西,他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或许是他已经快完稿了吧。不经意,声响惊动到了他。他轻轻放下手中的笔,对着青油灯,习惯性地点燃了一支烟,看着眼前这悲壮的一幕,陷入了深思。许久,皱一皱眉头,轻轻叹口气,缓缓的吐出烟雾。而后望了望窗外黑而高的夜空,看发白的月亮,听夜游恶鸟的声音。
这就是我眼中所敬仰的鲁迅先生。
读鲁迅的书,必须也是在深夜,最好也抽烟。鲁迅先生抽烟是为了提神,是为了保持大脑兴奋以更好的思考与写作。这样的例子中外并非少见,典型的还有美国的海明威。他为了写作是每天都要喝许多咖啡的。据说晚年多病,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咖啡慢性中毒。我说抽烟其实是为了说明读文章时必须百分百的的投入到文章里面,必须身临其境,和文字里的灵魂和为一体,才能感受文章的妙处。而并非给大家找吸烟的理由。其实,我是对吸烟很反感的。况且,我也不必用吸烟这种方式来使大脑兴奋,因为我的大脑可以一直都很兴奋。特别是入夜。
鲁迅的书我还是读少了点。不过最近在看《鲁迅的散文.诗全集》。看了挺久才看完《野草集》,在这里就说说自己的读后感吧,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大家一同探讨。不足之处还望指点。
读鲁迅的《野草集》就像是在品尝一种不知名的果子。入口有点涩,有点苦。单凭这味道就觉得这果子着实结得不易。好似经历了许多年许多载的风霜雪剑严寒酷暑,才得以艰辛的修成正果。可是这种苦涩味道并非让你尝不下去,反倒是吸引着你一口咬万还想再咬一口慢慢品尝。尝着尝着,你会发觉这非同一般的苦涩滋味似曾相识,但你又记不清是在哪里尝过。这里面的妙处只有用心品尝的人才能体会得出的。其实更难得是在这淡淡的苦涩味道里还渗透着一种醇厚的甘甘的滋味。这个滋味比橄榄的甘味儿还要再妙一些。我想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应该有许多这样子的。平易朴实的文字里娓娓地道出鲁迅先生心里的话。而话里又包含着先生深刻的思想。所以吃了这个果子后,你会惊觉你的身心会舒适许多。这就好比一人在历经千辛万苦跑完马拉松后的那种脱胎换骨的感觉。而你的自身,你的灵魂“则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
有人说《野草集》这本小本子是鲁迅先生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最高峰。本子里篇篇都是精华之作。我这般含英咀华,确实品了些好滋味出来,看来果然名不虚传。
您永远是激荡于天地间的一股正气。
老舍的散文《四位先生》,载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日《新民报晚刊》,几十年过去,四位先生的鲜明个性,仍生动活泼的跃然纸上。风趣幽默的描述,三言两语的勾勒,让人读了禁不住嘴角一直是向上翘起的。文中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简短篇幅的描绘出几位先生生活中的一些俗事,却又节奏明快,笔笔传神,让人不得不佩服老舍先生的笔触细腻。
老舍先生雕像
历史上的四位先生,也着实是老舍的四位友人,都是兴趣相投的作家学者,
1、吴组缃先生的猪
(1)文中形象:文友中最为阔绰,养了一口价值600元的小花猪。特别热爱小花猪,会因小花猪而影响心情。
(2)个人简介:吴组缃(1908-1994),二十世纪著名作家,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他写的小说、散文大多取材于家乡。著有《一千八百担》,《鸭嘴涝》 ,《天下太平》,《樊家铺》等。
2、马宗融
(1)文中形象:没有时间观念,无论约他开会,还是吃饭,他总迟到一个多钟头;很喜欢和人交谈,跟谁都谈得来;喜欢参与到各种事情中,因此经常误了时间。
(2)个人简介:马宗融(1890年-1949年)教授、文学翻译家。回族,四川成都市人。早年留学日本,于1919年留学法国里昂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回国,先后在上海复旦大学、广西大学任教。译有俄国屠格涅夫的《春潮》等。马宗融亦是著名文学家巴金的好友,巴金先生著有《怀念马宗融大哥》一文。
3、姚蓬子先生的砚台
(1)文中形象:生活俭朴,工作勤奋,笔耕不辍。用着一方“无法形容的石砚”,经常办事办到天亮。
(2)个人简介:姚蓬子(1906年~1969年),原名方仁,字裸人,后改名杉尊,笔名丁爱、小莹、姚梦生、梦业、慕容梓,诸暨姚公埠人。著有《银铃》、《蓬子诗钞》、《剪影集》等。
4、何容先生的戒烟
(1)文中形象:决心戒烟,却因各种缘由一次次失败。因此作者调侃道“不知戒了多少次烟了,而指头上始终是黄的。”
(2)个人简介:何容(1903-1990)原名何兆熊,字子祥,号谈易,笔名老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早期开拓者,台湾国语运动发起者之一,上世纪中国享誉文坛的散文大家。著有《何容文集》、《中国文法论》、《简明国语文法》等。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物以稀为贵,我们在世上最觉稀少,最嫌不够的东西便是这迟早要结束的生命。
心灵是一本奇特的薄账,只有收入,没有支出,人生的一切痛苦和欢乐都化作宝贵的体验,记入它的收入栏里。是的,连痛苦也是一种收入。人生仿佛有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凯旋,也许败归另一个自我,便含着宁静的微笑,把遍体汗水和血迹的哭着笑着的自我迎回家来。
她的眼最好看,很深的双眼皮,一对很亮很黑的眼珠,眼珠,眼珠转到眶中的任何部分都显得灵动俏媚。假若没有这一对眼睛,她虽长得很匀称秀气,可就显不出她有什么特别引人注意的地方了。她的眼使全身都灵动起来,她的眼把她所有的缺点都遮饰过去,她的眼能替她的口说出最难以表达的心意与情感,她的眼能替她的心与脑开出可爱的花来。尽管她没有高深的知识,没有什么使人佩服的人格与行动,可是她的眼会使她征服一切;看见她的眼,人们便忘了考虑别的,而只觉得她可爱。她的眼中光会照到人们的心里,使人立刻发狂。 ——老舍《四世同堂》 [美丽的眼睛] 并不多在同一时间内,他瞧见一个年轻的人儿,有金栗色的头发,体态匀称,非常秀丽,她走来恰好坐在他的对面,然而她一点也不使他喜欢。在他的仔细观察以后,他思忖着他从来没有看见过如此美丽的眼睛。但是这双眼睛透露出一种内心的可怕的冷酷。随后,于连又发现它们有抑郁厌倦的表情,它在考察别人,但是它们总记得应该威严可畏。“德?瑞那夫人也生得有一对美丽的眼睛”,他暗自想道。“有许多人称赞过她。但是那一对眼睛同这一对眼睛完全没有类似之处”。于连没有足够的经验来分辨出,玛特尔小姐枣他听见别人这样称呼她枣的眼睛里时时刻刻闪耀着的是一种机智的火花。至于德?瑞那夫人的眼睛,当它们激动的时候,却是热情的火花,或者当她听到人们叙述邪恶的故事,而引起它们正义的愤怒。在晚餐快完的时候,于连才寻找到一个适当的字眼,来表达德?拉?木尔小姐的眼睛的美的类型:“它们是闪烁的,”于连暗自想道
雨下给富人 也下给穷人 下给义人 也下给不义的人 其实 雨并不公道 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老舍 《骆驼祥子》
2、 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老舍 《小病》
3、 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老舍4、 老舍先生说:“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
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
只要有母亲在,你就有最后的包容和依靠。
——老舍5、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