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经典散文作品及赏析论文(毕淑敏的经典散文作品)

经典散文作品及赏析论文(毕淑敏的经典散文作品)


散文作品赏析的格式

写作手法和情感赏析,抓住线索。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作品

经典散文作品主要有:菩提十书、莲花开落、温一壶月光下酒、不争,是一种慈悲、不辩,是一种智慧等等。林清玄是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30岁前就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本文为大家带来了林清玄十大经典作品。

1、《菩提十书》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

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写作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十几年时间。每册印量都超过100版,十册共印行1000版以上。被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菩提十书》分别是“紫色菩提”、“凤眼菩提”、“星月菩提”、“如意菩提”、“拈花菩提”、“清凉菩提”、“宝瓶菩提”、“红尘菩提”、“随喜菩提”、“有情菩提”。

2、《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包括林清玄老师65篇经典作品。

是由近百名名校名师推荐、万千热心读者精选甄选而成,囊括林清玄近50载创作生涯,是最能代表林清玄作品风格的散文精选文集。

3、《世界因你而温柔》 是“林清玄从容幸福系列”中的一本。

从林清玄历年来的散文作品中精选而来。本书关键词“温柔”,同时有着“温和”与“柔软”之意。温和代表了温度,而柔软则代表了力量。一个温柔的人,也一定是慈悲的人,是能够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人。柔软心并不是和稀泥一样的泥巴,柔软心是有着包容的见地,它超越一切、包容一切。温柔则无敌。

4、《温一壶月光下酒》是著名散文家林清玄的作品。

温一壶月光下酒,是些什么呢风扫落花的惆怅,有着粗糙的疼痛,柔滑的深情,地老天荒的相信是我的文字熟练而心遗忘的那一些些么也许,倾诉已经是那样一道深深的河道,情感的浪潮再也学不会四散奔流。我哀哀地看着,哀哀地想着。我感觉到自己被囚禁了....

5、《不辩,是一种智慧》是林清玄的作品。

不争辩的人通常是以“海纳百川”般的胸怀做事待人,不拘泥于小节,看淡得与失,用“厚德载物”的心态面对一切。因此,这类人属于“大智若愚”的人。不争辩是一种处惊不变的心态,是一种成就大事的智慧,是一种包容万物的人格。

6、《自心清净,能断烦恼》由林清玄所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年轻时总要凑热闹,大家混在一起才觉得踏实;恨不得什么东西都想要;和别人比都想赢。慢慢发现,幸福不是去外面要,而要问自己内心找。自己体会世界和人生,清净那颗被宠坏的心,就会更通透。

7、《莲花开落》是林清玄的第一部散文集。

林清玄十七岁开始发表作品,二十岁时出版第一部散文集《莲花开落》。这部散文集笔触平淡,却散发出触动人心的魅力。

8、《不闻,是一种清净》是林清玄的散文集。

除了亲自作序推荐,表明写作的中心思想外,还增加了部分未曾发表的新作与有缘的朋友分享,这在作者此前所有的选集中是绝无仅有的。

9、《不看,是一种自在》作者林清玄。

眼不见,心为净;耳不听,心不烦。很多人埋怨生活累,其实是我们的心累,而心累又源于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接收了外界太多纷扰的信息,从而影响了心情,破坏了安静自在的生活。其实,人生就那么简单。做个单纯的人,走一段幸福的路。

10、《鸳鸯香炉》作者是林清玄。

《鸳鸯香炉》是继《迷路的云》之后作者散文创作进入成熟期另一代表作,获金鼎奖。抒情敛放自如、叙事深切感人。对人间万物的悲悯情怀,对时空宇宙的无穷玄思,使人感知生命的至真至美,汇集其艺术创作的个性魅力。

茅盾作品及赏析

  茅盾《子夜》赏析  《子夜》是现代著名小说家茅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文学研究会重要成员,著名的作家和理论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子夜》、《腐蚀》和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此外还有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茅盾的小说创作和理论研究深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理论的影响,他的小说用社会分析的方法来透视中国社会各阶层,《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作品全面反映了中国三十年代社会的广阔面貌,反映了社会主要的三个阶层的生活及挣扎和衰落的过程。小说的理性很强,因此被称为社会分析小说。  《子夜》发表于1933年,原名《夕阳》,原署名“逃墨馆主”。  《子夜》所写人物众多,可以说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有资产阶级,有工人阶级,有地主,有知识分子,有军人和家庭主妇,甚至街头的地痞流氓。而主要的人物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  吴荪甫是1920—3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他具有民族企业家的头脑和雄才大略;具有铁的手腕和硬干的胆量。他兼并朱吟秋的工厂不择手段,镇压工人冷酷无情。吴荪甫受到过典型的欧洲资本主义教育,精通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他做事果断;具有振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雄心。他卖掉家乡的土地,投资办厂,希望中国人生产的商品占领中国的城市和乡村;他敢于冒险,敢于在中国资本主义不景气的情况下,卖地办厂,冒险与赵伯韬合作,甚至为了与赵决一雌雄,抵押工厂。是个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铁碗人物。但他们的性格又充满了矛盾性与复杂性。  从个体性格来说,他刚强、果断,但一旦遇到挫折就显示出脆弱、沮丧的另外一面。他平素生活态度矜持、严谨,但一旦失败就流露出平庸腐朽的一面。从社会性格来说,更是呈现出两面性,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和民族主义的豪情,和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某种程度的妥协与依赖;果敢与专断的个性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的软弱性;“实业救国”的理想与压榨工人。盘剥乡村的行动以及害怕工农,仇恨革命运动的心理;资产阶级的思想教养与残存的封建意识,等等。  形象的意义:  ①吴荪甫的悲剧来自民族资产阶级在30年代初期可悲的历史处境中所受的社会各种经济。政治和阶级力量相抗衡而产生的合力。②小说通过人物的命运,揭示了三十年代初中国社会的现实及城乡阶级关系;揭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二重性及其破产的必然性。③说明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国民党政权统治下,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形象地驳斥了在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论战中,托派所宣扬的中国已经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谬论”。  这部作品中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是资本家赵伯韬。他是1920—30年代中国买办资本家的典型。在小说中是作为吴荪甫的对立形象出现的,这是美国帝国主义豢养而为其服务的掮客。作者着重刻划了他在投资市场的活动。他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诡诈,他设置圈套勾引吴荪甫加入“多头”的秘密组织,合伙经营公债投机生意,然而又勾结国民党政府、军阀操纵股市,使吴血本无归。在私生活方面更加荒淫无耻。他自己恬不知耻地说:会“扒进各样的女人”。这家伙玩弄女人包括:聪明、无知年仅17岁的冯媚卿,稳健、有谋略的年轻寡妇刘玉英,轻佻放荡又有姿色的交际花徐曼丽。总之,这是—个坏得连自己都没有感觉的买办资本家。  屠维岳:这是骄矜自负的狗腿子。他自恃很有才能,他同吴荪甫侃侃而谈时,“姿态大方”,“毫无畏怯的态度”。这种过分镇定倔强的态度,与他的生活地位是很不相称的。在对待工人中,他显得很有谋略,很有手腕。  其他人物:工人领袖张阿新,性格可爱但缺乏斗争经验的;资产阶级理论家知识分子范博文,想调停老赵和老吴之间的矛盾,但又显得十分的可笑。此外,还刻画其他的人物诸如工人、农民、尤其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各类人物。  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固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通过吴荪甫与买办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这条主线,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下,国民党军阀间的大规模内战中,民族工业破产,农村经济凋蔽,民不聊生的情景;通过吴荪甫与工人的矛盾,揭露了民族资产阶级为了自保,加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讴歌了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通过吴荪甫与双桥镇农民的冲突,揭露了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共同压迫农民的罪行,表现了农民运动的波澜壮阔,从而展现了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从城市到农村的广阔社会面貌。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明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国民党政府统治下,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形象地驳斥了中国托洛茨基派的“谬论”。  在艺术上,这是—部典型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1)作品采用了典型化和类型化的手法来塑造人物。作品将人物分为若干类型,资本家,知识分子,农民等。而在资本家中又分为买办资本家、民族资本家和小资本家等。分别赋予他们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性格。广阔的社会背景,复杂的人物关系。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如吴荪甫就是通过他在政治斗争、经济活动以及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纠葛,或以简洁有力的叙述,或以音容笑貌,或借助于一连串的故事,或利用环境的变幻,细致地表现了他的名种不同的心理活动,突出他的色厉内荏的性格。  (2)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既善于以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心理状态,又善于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同时还善于用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例如当吴荪甫听说公债投机失败后与老妈子苟且的场面的叙述,典型反衬出一贯谨严的强人吴荪甫的颓唐的心理和脆弱的性格。  (3)个性化的语言;不仅人物语言个性化,而且作品的叙述语言也体现出人物的个性气质。人物语言是对白口语化,不过由于某些人物身份的关系,在—定的场合也使用文言及半白半欧化语言,二是人物对话大多有个性特征;吴荪甫语多专横尖刻;赵伯韬则老辣机诈;屠维岳则舒缓自如,语中有刺;范博文则消极颓废。叙述语言,雄健而又精细,以第一章中吴老太爷进入大上海最为典型。  (4)宏大严谨的结构:场面宏大,头绪繁多。作品既写了乡村,写了乡村混乱的农民暴动;又写了城市,写了城市中资产阶级的阿谀我诈,写了城市中工人的罢工,写了城市中的知识分子的纸醉金迷。作品虽然线索众多,但主次分明。在城市和乡村这两大线索中,以城市为主;在城市的众多线索之中,又以资本家之间的争斗为主。而且作品前后呼应,回旋开合,运用自如。  (5)很强的理性色彩。从写作过程到作品的架构等体现了理性控制的成分。作品中对赵伯韬的丑化和对吴荪甫社会性格两面性的刻画都体现了很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观念。更不要说,给吴荪甫所设计的失败的结局就是为了参与当时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争了。

萧红散文摘抄及赏析

追逐实际吧!青春惟有自私的人才系念她,“只有饥寒,没有青春。”——《饿》

赏析——贫穷而年轻的萧红切实感受到饥饿的滋味,饿到极致甚至会产生幻觉,想吃旅馆里的床褥。出走以前,生活优裕,哪里懂“饿”“只晓得青春最重要,虽然现在我也并没老,但总觉得青春是过去了!过去了!”

优秀短篇儿童散文及赏析

儿童散文诗赏析1

  假设我是一片雪花,

  我飘落什么地方去呢

  飘到小河里,

  变成一滴水,

  和小鱼小虾游戏?

  飘到广场上,

  去堆雪人,

  望着你笑眯眯

  亲亲她,

  继而就快乐地融化。

  儿童散文诗赏析2

  我一定要说出来,

  说出你给我

  一片感激之情。

  你给我这麽多我喜欢树,

  你给我这麽多我喜欢鸟,

  你给我这麽多张开花瓣星星,

  你给我这麽多写诗作歌用词语,

  你给我这麽多向我敞开心灵,

  你给我这麽多歌喉甜润少女,

  你给我这麽多供我紧握亲善手,

  还给我这颗童稚心——

  它对生活无所企求,

  就只希望有一阵阵风,

  把我理想风筝送上蓝天。

 

 儿童散文诗赏析3

  小时候

  我不认识字,

  妈妈就是图书馆。

  我读着妈妈——

  有一天,

  这世界太平:

  人会飞……

  小麦从雪地里出来……

  钱都没有用……

  金子用来做房屋砖,

  钞票用来糊纸鹞,

  银币用来飘水纹……

  我要做一个流浪少年,

  带着一只镀金苹果,

  一只银发蜡烛

  和一只从埃及国飞来红鹤,

  旅行童话王国,

  去向糖果城公主求婚……

  但是,妈妈说:

  “你现在必须工作。”

插花作品赏析及寓意

插花的作品种类实在太多了呃,列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说33支红色玫瑰花束。可以把玫瑰打成圆形,这个圆形,就表示团团圆圆的意思,33支花语,表示三生三的意思,就是三生三世爱着你。

再比如三只向日葵花束,这个三只表示我爱你。向日葵呢,它的花语就是欣欣向荣嗯,就是祝福收花的美好向上,生气勃勃!

维米尔作品及赏析

答: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但却被人遗忘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维米尔留传下来的作品只有40幅左右,其中多数都是绘画精品。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代表。

维米尔生活在一个没有照片、绚丽艺术杂志或时尚画廊的时代,那时画家的声望取决于能否产出大量画作,以及能否将这些画作卖给文化大都市中富有影响力的艺术品收藏家。维米尔没有追随者或弟子来传播他的风格,更糟糕的是,他作画的速度很慢,并且很多作品都只卖给了代尔夫特小镇上的一位收藏家。因此,在他去世后不久,他的名字便被人们遗忘,只有一些荷兰艺术专家记得他。后来,为了提升市值,他的一些顶级精品还签上了其他荷兰画家的名字。

在维米尔被忽略近两个世纪后,极具冒险精神的法国艺术评论家和左翼政治家托雷·比尔热 (Thoré-Bürger) 重新发现了他。托雷被维米尔的《代尔夫特风景》深深触动,他在余生的时间中便投身于梳理欧洲艺术藏品和艺术品名录,查阅荷兰的档案,以期寻回这位画家的遗失作品并为其正名。如今,除了仍流落在外的两幅作品,其他所有维米尔作品都已收藏到世界最负盛名的一些公共艺术收藏馆中。

高更作品赏析及解析

太多了!限于篇幅,举二例:

1.《献给梵高的自画像》

简介:这幅高更《献给梵高的自画像》中,你似乎都能听到高更在冷笑:“哼,没错,我去窑子就是为了那个。”但正是这种创作的感觉,让来到阿尔勒的梵高决定拒绝那种可疑的愉悦,或者至少限制了自己两周才去一次。

当他们交换肖像时,梵高把自己画成佛教的和尚一般(献给高更的自画像),头发很短,背景是青瓷般的绿,让人陷入沉思。

而高更把自己画得好像在挑衅,他的头似乎是一刀一刀凿出来的,如同非洲或是印加武士的半身像。后墙上有一幅埃米尔·博纳尔的肖像,那是他们共同的朋友。肖像下面,高更写下了富有同志情谊的题词:“悲惨世界”。

2.《黄色的基督》

简介:《黄色的基督》一画,也是以《布道后的幻想(天使与雅各的格斗)》同样的方法画的:画面描写了三个农妇跪在“受难处”,即钉死基督的十字架前;

基督的雕像画得相当粗糙一这座神像的概括的形体处理颇能表现出民间创作的特点,但它毕竟太简略,草率得经不住与纯色的对比。

画家为了表现风景的凄凉、贫瘠和秋色,把兴趣集中在另一方面,即集中在神像的黄调子及和黄色背景及蓝色阴影的关系上。

因此,高更的象征主义仅仅是画家间接表现自己内心的一种手段。日常生活场景只是他用以创造装饰性节奏和风景主题的媒介;而这种装饰性节奏和风景主题似乎始终都是伴随着宗教感情的那种忧伤的象征。

鲁迅的散文《希望》原文及赏析

原文:

希望(散文诗) 鲁迅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我大概老了。我的头发已经苍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手颤抖着,不是很明白的事么那么我的灵魂的手一定也颤抖着,头发也一定苍白了。然而这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而忽然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

我早先岂不知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蝴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虽然是悲凉漂渺的青春罢,然而究竟是青春。然而现在何以如此寂寞难道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么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我放下了希望之盾,我听到Petofi Sandor(1823-49)的“希望”之歌:希望是什么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抛弃你。

这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为了祖国而死在可萨克兵的矛尖上,已经七十五年了。悲哉死也,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诗至今没有死。但是,可惨的人生!桀骜英勇如Petofi,也终于对了暗夜止步,回顾茫茫的东方了。

他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倘使我还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漂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因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的迟暮也即凋零了。然而现在没有星和月光,没有僵坠的蝴蝶以至笑的渺茫,爱的翔舞。然而青年们很平安。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得自己来一掷我身中的迟暮。但暗夜又在那里呢现在没有星,没有月光以至没有笑的渺茫和爱的翔舞;青年们很平安,而我的面前又竟至于并且没有真的暗夜。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一九二五年一月一日

赏析:

作者首先因生命的疲惫和苍老以及青春的流逝而感到空虚,然后用希望(身外的青春和青年)抗拒空虚和暗夜,但是感到希望也虚妄,故放下希望之盾,肉搏空虚和暗夜,用与解构希望相同的思维模式解构绝望,从而否定了彻底绝望,并给自己留了希望,再寻身外的青春。

寻而不得再次转而依靠自身肉搏空虚中的暗夜并摆脱暮气,发现并无暗夜,反复犹豫,确认绝望为虚妄,虽然不是非常乐观的希望,虽然仍有怀疑,虽然仍有强烈的虚无和黑夜感,但至少没有彻底绝望,仍为自己保留了一点希望,就是未必黑暗和虚无就是实有,未必希望就一定虚妄。

“然而”一词的反复出现正表明了作者犹豫徘徊始终无法找到希望和依靠的心态。实际上作者是在青春流逝,经过太多的奔波战斗呐喊及黑暗虚无之后在绝望和寂寞苍老中试图唤回青春和激情,摆脱迟暮之气和虚无黑暗,寻找到生命的希望和幸福的努力和挣扎。

但几经反复,始终无法寻找到外在的依靠希望和拯救,也始终无法面对空虚绝望和黑暗的处境,只得依靠内在的生命强力以一种“挺住就是一切”的姿态硬唱凯歌。

梵高经典作品赏析

1、《星夜》,很多人看到这幅画的第一感觉是又安静又热闹,炫动的笔触给人流水般的动感,而这些笔触有规律的排布又让画面显出几分静谧;而在色调上梵高也是大面积的蓝紫等偏冷偏沉的颜色来营造出一个安静的夜晚,但他又在安静中来了一些活泼,这些橙黄色如精灵般跳动在沉寂的夜空中,给人兴奋快乐的元素。

2、《向日葵》,曾几何时这张画是梵高的象征,让大家一看到这张画就想到了梵高,以至于曾经的我一直以为梵高就画过这一幅画。

这幅画是把后印象主义的特征表现到了极致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和不拘一格的构图,以及渴望将自己所有内心实感表现到油布上的冲动。

3、《鸢尾花》,画面中大面积的描绘了鸢尾花,只有小面积棕色土地,但和别的画作的不同之处在于这幅画画面的焦点并非是鸢尾花的花头,而是它的叶子,叶子的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有些苍白,似乎在传达着作者艺术之路的艰辛,因为艰辛“它们”的身体也开始扭曲变形,但任然不失一股傲气!

4、《有乌鸦的麦田》曾经被认为是梵高最后的一幅作品,但具体是怎样也是众说纷纭无法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但不管它是不是梵高的最后一件作品,我们能在画面中看到的是这样一幅场景,黑压压的天空压着金黄的麦浪,沉重的让人透不过气来,一群狂躁的乌鸦配合激荡的笔触,更是加重了画面的压迫感。由此可见当时作者是极度的压抑和痛苦。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出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毕业于蒂尔堡大学,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表现主义的先驱。

梵高深受二十世纪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影响,其代表作有《星夜》《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等。他在2004年票选最伟大的荷兰人当中排名第十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