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观点犀利的名家经典散文

观点犀利的名家经典散文


什么是大学犀利观点

犀利观点

相对于论文、经费等硬指标来说,文明创建在许多大学实际上被放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位置。而当文明创建“头戴凤冠身披霞帔”,成为大学追逐的功利性目标,可以为大学及其管理者带来现实的荣誉、利益和光环时,某些大学管理者又纷纷为此祭出“临时抱佛脚”和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邪招来。这一方面是出于功利目的而采取的主动进攻策略,另一方面也是在主管部门的行政权力压力下的不得已的顺从。

从教育主管部门来讲,文明学校评估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所谓目的,即“以评促建”,通过评估项目的设置、评估优劣级差的区分,来督促大学积极开展创建,提升文明水准;所谓手段,即“以评代管”,通过对本属于大学自主办学范畴的诸多事务的评价性干预,来调动大学按照主管部门的指挥棒跳舞。从目的上讲,当然具有强烈的正当性;从手段上讲,却带有某种自我扩权、越界干预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嫌疑。

而从大学本身来讲,文明学校评估同样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所谓目的,即大学在“以评促建”的目标之外,还存有对文明学校荣誉与称号的追逐。这虽无可厚非,却由此造成大学创建文明学校的手段的非正当性。也就是说,大学实际上会通过出台“临时校规”之类的措施来营造虚假的文明氛围,以欺骗评估专家的双眼,从而争取获得文明学校的荣誉。

由此,我们发现,目的的正当性并不能必然导致手段和结果的正当性,手段的非正当性却必然导致结果的可疑与虚伪,而手段的非正当性与结果的可疑,又反过来对评估与迎评的目的正当性形成了某种嘲讽。事实上,基本上不会有大学在评估这个目的正当性受到嘲弄的活动面前,有勇气选择“原生态迎评”甚而干脆予以拒绝。由此,大学的“育人”在某种程度上通过行为上的弄虚作假而起到了负面教化作用,成为有碍于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毁人”的开始。这恰恰最令人深忧。(卢荻秋)

(二)

“爱国主义对我们来讲是比较深沉的爱。所谓比较深沉,就是有宽容,有谅解,也有委屈,这个国家有非常多的陋习,有非常多让我们恨铁不成钢的部分,但并不影响我们对它的眷恋。”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先生的这段话情真意切,读之心动。

但我确信爱国的方式有多种,美国的诺姆·乔姆斯基先生,身为麻省理工的名教授、哲学家,但同时也是永远的反对派。比如,他常常抨击美国人最感自豪的民主价值观“极其虚伪”。他几度称美国政府为“世界上最大的恐怖组织”,令政府颜面大失。可主流舆论均称誉乔姆斯基为“真正的爱国者”

观点犀利什么意思

      观点就是指:(1)观察事物时所处的立场或出发点(2)从一定的阶级利益出发所形成的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

      犀利意思是形容物体坚固锐利得如同犀牛角;后引申为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眼光等的尖刻锋利。

       观点犀利的意思是当事者看待问题的观点非常独特,精准,尖刻锋利,一针见血,直直指问题的根源。

关于雨的经典名家散文(中的片段也可以)

《雨的随想》——当代诗人汪国真

在小雨中漫步,更有一番难得的惬意。听着雨水轻轻叩击大叶杨或梧桐树那阔大的叶片时沙沙的声响,那种滋润到心底的美妙,即便是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下流淌出来的《秋日私语》般雅致的旋律也难以比拟。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真是无与伦比。

一对恋人走在小巷里,那情景再寻常不过。但下雨天手中魔术般多了一把淡蓝色的小伞,身上多了件米黄色的风衣,那效果便又截然不同。一眼望去,雨中的年轻是一幅耐读的图画。在北方,一年365天中,有雨的日子并不很多。于是若逢上一天,有雨如诗或者有诗如雨,便觉得奇好。

名家写风的散文

走在风里

风连续刮三天了,天空呈白色,柳絮在风里乱舞,路上的人有的带墨镜,有的蒙着纱巾为的是怕柳絮的干扰,他们的嘴紧闭,怕不小心让柳絮侵到嘴里.他们走的很快,有的宽大的衣衫被风吹起,把整个的人也带的像是在飞.

漫步在风里,其实也是一种享受,可以看到很多在风平浪静时看不到情景,风吹着它特有的口哨,就象抚在耳边,你可以任意给它的音乐起个名字,你可以随着你的心境,也可以随着你的心情.因为在一个人走路的时候会默默无语,不断的想着心事,想着的心事也是接二连三的有所不同.

妈妈曾经对我说,“不刮春风就难得秋雨”(后来才知道妈妈是重复着古代的谚语)则庄稼就没有好收成.所以农民是很喜欢适当的刮风的,(七级以上的台风农民也不喜欢的因为他会把辛辛苦苦种上的庄稼刮倒).

周末偶而下乡,顺着车窗往外看,农民在自己的田里劳作着,时下正是水稻插秧的季节,听婆婆说插秧前要先用水把地泡好,然后在洒上适当的肥料,在洒肥料的时候风可帮了大忙了,农民们不用费很大的力气,就能把肥料撒的很均匀.

在都市里就不一样了,人们对风很反感,它能把忘记关上的窗户刮碎、它能把住在平房院里衣绳上刚凉晒的衣服刮到地上,害的主人还得费水,费力,费时的重洗.有时刮大一点的风,路上的垃圾和沙土都要旋在空中,使空气变得污浊.

文 人笔下描写的风可是淋漓尽致,我喜欢诗人笔下的风,象古代朱熹写在 《春日》里的诗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 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适《别董大》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 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等等等,

各诗人用不同的心境和思绪谱写出富含着喜,怒,哀,乐的警示人们的经典佳句,能写出这样举世流传的诗句,可见古人的文化蕴涵该是多么的丰厚啊

现 代作家朱自青在《春》里描写的风也是非常独到细腻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 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徐志摩在《翡冷翠山居闲话》里的描写, “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澹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 已是无穷的愉快…… ”当然了这是写微微的风.

也 有描写台风、飓风的 ,一般飓风很少在我国登陆,靠海洋比较近的地域.“飓风是司命的神,他被自己的凶恶弄沉醉了、糊涂了,它变成了旋风.这是盲目的在制造黑夜.有的风暴发了 狂,疯疯癫癫爬上了天穹的脑顶.天穹也张皇失措,只好暗暗的用雷鸣来回答.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可怕的了.这真是最凶恶的时刻.” 这是(法)雨果在《海上劳工》里描述的飓风景象,真是很形象,很细腻,我们还没有经历过啊.看来,大自然里的风也有犯错误的时候,而且是滔天的罪行,但是 人类又能把它怎么样呢?还不是互相利用着吗?

风刮在我的脸上,似乎比先前有些凉意,由原来的狂舞B大调,变成了柳树轻摆E小调,而且温柔的用凉唇吻着我的脸.头上的云层变的很低,燕子在空中旋绕,行人的脚步变得更快,有的人喊着要下雨了.对,是要下雨了.

人们心里明白,浮躁的风只有雨能够使它停下,只有雨才能把污浊的空气净化,走在风里的人们也会因为下雨而带着掉在身上污浊的雨点走进家门,在打扫或清洗衣服的时候,人们会有很多联想,他们会感慨的说:还是雨厉害!这风终于停了.

写柳宗元的名家散文

  文化大师余秋雨写过关于柳宗元的一篇散文《柳侯祠》。

  

客寓柳州,住合离柳侯祠仅一箭之遥。夜半失眠,迷迷顿顿,听风声雨声,床边似长出齐膝荒草,柳宗元跨过千年飘然孑立,青衫灰黯,神色孤伤。第二天一早,便向祠中走去。

挡眼有石塑一尊,近似昨夜见到神貌。石塑底座镌《荔子碑》《剑铭碑》,皆先生手迹。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罗池东侧有柑香亭,西侧乃柳侯祠,祠北有衣冠墓。这些名目,只要粗知宗元行迹,皆耳熟能详。

祠为粉墙灰瓦,回廊构架。中庭植松柏,东厢是碑廊。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但康熙前的碑文,都已漫漶不可辨识。由此想到,宗元离去确已很远,连通向他的祭祀甬道,也已截截枯朽。时值清晨,词中寥无一人,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廊间回响,从漫漶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漫漶。

柳宗元到此地,是公元815年夏天。当时这里是远未开化的南荒之地,朝廷贬放罪人的所在,一听地名就叫人惊栗,就像后来俄国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还有那份开阔和银亮,这里却整个被原始野林笼罩着,潮湿蒸郁,暗无天日,人烟稀少,瘴疫猖獗。去西伯利亚的罪人,还能让雪橇划下两道长长的生命曲线,这里没有,投下多少具文人的躯体,也消蚀得无影无踪。面南而坐的帝王时不时阴惨一笑,御笔一划、笔尖遥指这座宏大无比的天然监狱。

柳宗元是赶了长路来到这里的。他的被贬,还在10年之前,贬放地是湖南永州。他在永州呆了10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照理,他可以心满意足,不再顾虑仕途枯荣。但是,他是中国人,他是中国文人,他是封建时代的中国文人。他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却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永州归还给他一颗比较完整的灵魂,但灵魂的薄壳外还隐伏着无数诱惑。这年年初,一纸诏书命他返回长安,他还是按捺不住,欣喜万状,急急赶去。

当然会经过汨罗江,屈原的形貌立即与自己交叠起来。他随口吟道:

  南来不做楚臣悲,

  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泪罗道,

  莫将波浪枉明时。

  《汨罗遇凤》

这样的诗句出自一位文化大师之手,读着总让人不舒服,他提到了屈原,有意无意地写成了“楚臣”,倒也没有大错。同是汨罗江畔;当年悲悲戚戚的屈原与今天喜气洋洋的柳宗元,心境不同,心态相仿。

个人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王朝宠之贬之的臣吏,只有父亲的儿子或儿子的父亲,只有朋友间亲疏网络中的一点,只有战栗在众人交铄下的疲软肉体,只有上下左右排行第几的坐标,只有社会洪波中的一星波光,只有种种伦理观念的组合和会聚。不应有生命实体,不应有个体灵魂。

到得长安,兜头一盆冷水,朝廷厉声宣告,他被贬到了更为边远的柳州。

朝廷像在给他做游戏,在大一统的版图上挪来移去。不能让你在一处滞留太久,以免对应着稳定的山水构建起独立的人格。多让你在长途上颠颠簸簸吧,让你记住:你不是你。

柳宗元凄楚南回,同路有刘禹锡。刘禹锡被贬到广东连州,不能让这两个文人呆在一起。到衡阳应该分手了,两位文豪牵衣拱手,流了很多眼泪。宗元赠别禹锡的诗句是:“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到柳州时,泪迹未干。

嘴角也绽出一丝笑容,那是在嘲滤自己:“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悲剧,上升到滑稽。

这年他43岁,正当盛年。但他预料,这个陌生的柳州会是他的丧葬之地。他四处打量,终于发现了这个罗池,池边还有一座破损不堪的罗池庙。

他无法预料的是,这个罗池庙,将成为他的祭饲,被供奉千年。

不为什么,就为他破旧箱筐里那一札皱巴巴的诗文。

屈原自没于汨罗江,而柳宗元则走过汨罗江回来了。幸好回来,柳州、永州无所谓,总比在长安强。什么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中国,太寂寞。

在柳州的柳宗元;宛若一个鲁滨逊。他有一个小小的贬滴官职,利用着,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放了奴婢。毕竟劳累,在47岁上死去。

柳宗元晚年所干的这些事,一般被称为政绩。

写亲情的名家散文

1、《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2、《孝心无价 》

《孝心无价 》是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散文作品。作者在文章开始举了两个关于“孝”的例子:一种是求学的苦孩子,一种是离家的游子,作者并不认可他们的“孝”,由此引发出行孝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话题。

作者相信天下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但作者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因为人生是短暂的,父母可能在我们想行孝之时已离开人世。

3、《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小说家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

在文中,老舍细细地描述了母亲的性格,她勤劳、热心、疼爱儿女。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这篇文章的风格是纯朴而清新的。语言随情而发,自然朴素,字字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深之语;结构任性而为,平实流畅。结尾处,一声沉痛的叹息,明白如话,却是意悲而远,感人至深。

4、《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胡适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篇自传体散文,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回忆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关心以及与家人和睦相处的过程,展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该文没有花哨的文字,没有华丽的比喻,语言简洁流畅,举重若轻,显示了白话文的美感与魅力。

胡适的母亲对胡适的教育严而有宽,宽容不纵容。这种方法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让胡适有了是非意识,学会担当。有了过失就必须自己承担后果。

胡适的母亲没有直接灌输给胡适多少知识,但她重德垂范,用较为科学的方法始终勉励儿子一心向学,鞭策儿子学有所成。该篇文章经改动后收进中国中学语文课文。

写景散文,名家名作

答: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海上日出》 巴金

  在船上,为了看日出,我特地⑴起个大早。那时天还没有亮,周围是很寂静⑵的,只有机器房的声音。

  天空变成了浅蓝色,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儿⑶扩大了它的范围,加强了它的光亮,我知道⑷太阳要从那天际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⑸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⑹,在那里就出现了太阳的一小半(儿),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这太阳像负着什么⑺重担似的⑻,慢慢儿,一步一步地,努力向上面升起来。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那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⑼间,这深红的东西⑽,忽然发出夺目的光亮,射得人眼睛⑾发痛,同时附近的云也添了光彩⑿。

  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⒀从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⒁,人要分辨出何处是水,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了,人却不能够看见它。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出光芒,透过黑云的周围,替黑云镶⒂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儿),到后来才慢慢儿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黑云变成了紫云⒃或红霞。这时候,光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故都的秋

  作者: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 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春

  --------------------------------------------------------------------------------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散文名家排名

1,鲁迅---民族魂,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先生的文字辛辣、尖锐、狂热、阴冷、沉郁、深邃、浓黑、悲凉,既愤世嫉俗、冷酷无情,又悲天悯人、忧世伤生,撕掉了五千年文明的虚伪面孔,刺痛了亿万国民久已麻木的神经,催人奋进,发人猛醒。鲁迅先生用他的黑暗照亮了我们的黑暗,由此,使我们于无边的孤寂彷徨苦闷空虚近乎窒息无所希望的痛苦深渊中得救。先生已然作古,但其文字、其精神,必将历千年而不灭、万民信而得永生。《阿Q正传》、《朝花夕拾》、《南腔北调集》、《狂人日记》等。

2,老舍

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且形式多样。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在烈日和暴雨下》等。

3,周作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现代散文开山大师”之称。他最早在理论上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文艺性的叙事抒情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洋溢著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主要代表作有:古希腊喜剧《财神》,《希腊神话》,《伊索寓言》平安时代代随笔代表作《枕草子》等

4,沈从文

中国杰出的小说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一生共出版过三十多部短篇小说集和六部中长篇小说,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也是少数几个拥有世界性声誉的现代中国作家之一。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小说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西散记》等。

5,林语堂

在美国华人文学界,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从质量、成就和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来说,至今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他在美的文学创作向西方社会介绍一直遭误读的中国社会和东方文明。身受中西文化双重浸染,将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情感及使命感,糅合成一种中庸而不失谐噱的笔调,用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代表作长篇小说《京华风云》、《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老子的智慧》等。

6,曹禺

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前期极富创作力,作品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其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他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被誉为“四大名剧”,其艺术功力所达到的境界,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超越。

7,张爱玲

中国近代史上最负才情的天才女作家,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将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作品世俗而又自我,阴柔而又冷漠,善感而又超脱,用古典笔触写出现代情感,雅俗共赏.主要作品有:《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红楼梦魇》、《不幸的她》等

8,张恨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在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万言,中长篇小说达一百一十部以上,号称“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张恨水也是由深受鸳鸯蝴蝶派影响的旧派小说向现代小说过渡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家。1925年出版第1部长篇言情小说《春明外史》、主要作品有《金粉世家》、《银汉双星》、《啼笑姻缘》、《夜深沉》、《落霞孤鹜》、《满江红》、《风雪之夜》、《石头城外》、《八十一梦》、《纸醉金迷》、《魍魉世界》、《五子登科》、《巴山夜雨》等长篇小说

9,巴金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巴金的长篇小说创作在我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译著和散文也很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

10,钱钟书

博大精深,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治学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昆仑和“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长篇小说《围城》风格幽默,妙譬可人,内涵充盈,兼以理胜于情,被誉为小说中的宋诗,成为现代文学经典,甚至有论者认为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代表著作有《围城》《谈艺录》等。

精辟犀利的经典句子

尽力做好一件事,实乃人生之首务。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一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更多。

人穷三分冷,心穷七分苦!人,只有穷过一次,才懂得人情冷暖,才知道谁对你真心、谁对你假意。肯借钱给你的屈指可数,肯拉你一把的寥寥无几。

风起云涌、雨打花调,经不了太多,何必还要走在一起品尝苦果。

名家写桂花的散文赏析

《桂花雨》是2010年10月1日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散文,作者是当代台湾女作家琦君。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