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
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
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首先是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书中对只图享乐,而又妄想称霸的齐宣王;对平时不行“仁政”,到关键的时刻施一点小恩小惠就沾沾自喜的梁惠王都刻画得淋漓尽至。
其次是雄辩,孟子的散文特别显示了灵活多样的论辩方法。他针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物身份开展辩论,逗引对方,掌握主动,由远而近,步步紧逼,层层推理,运用犀利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力量,把自己的观点阐发得非常透彻,确实有“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气势。
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特征。孟子曾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滕文公下》)在百家争鸣的时代,要阐明自己的观点,维护自己的立场,批 评其他学派,就不得不进行论辩。事实上,好辩不仅是《孟子》的特征,《墨子》、 《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莫不如此。先秦说理文的论辩术,由《墨子》 开始,逐步走向成熟。《墨子》采用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逻辑方法。其论辩 中的逻辑思辨色彩,对先秦说理文的定型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墨家重质轻文, 《墨子》文章质朴无华,缺乏文采,不够生动,从而使其论辩文虽逻辑严谨,文 学意味却不浓。《孟子》的论辩文,在逻辑上也许不如《墨子》严谨,但却更具 有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
《孟子》中的论辩文,也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 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 的结论中。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3、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朝闻道,夕死可矣。
14、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15、寝不尸,居不容。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1、巧言令色,鲜亦仁!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4、君子周急不继富。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8、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1、子不语:怪,力,乱,神。
32、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3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4、食不语,寝不言。
35、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36、德不孤,必有邻。
37、未知生,焉知死
3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0、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1、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4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4、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7、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5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5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孟子十大经典语录:
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极力推崇孔子的学说,并发展了儒家思想,也因此被后世尊为“亚圣”。孟子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诸侯征伐不断,礼崩乐坏,比拳头大小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崇尚武力的时代却四处奔走,大谈“王道”,宣扬“仁政”、“民贵君轻”,非大贤大勇之人恐怕很难做到。孟子以他的古道热肠颠覆了我们的想象,而他的雄辩和气势每每让人折服。《孟子》这本书保留了这样的特色,特此从中摘录了几句,邀请读者共同感受。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释义: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具备,那么宁愿舍弃生命也要成就大义。这并不等于说要重义而轻生,生是义的载体,义是生的价值所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舍生取义何尝不是另一种生。
2、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释义:上天还没有平定天下的意思,如果想平定天下,当今这个世界,除了我还有谁呢!儒家认为人生的轨迹应该是,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准备工作,面对治国平天下这样的艰巨任务,没有“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恐怕很难有所作为。孟子这句话是相当霸气的,但也是至理名言。
3、虽千万人吾往矣。
释义: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止),我也要勇往直前。小到日常生活,大到事业、人生,都或多或少会遇到挫折和压力,是直接面对还是逃避,勇气很重要。
4、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释义:人,如果没有志向,没有志气,就和禽兽一样了。孟子用近乎尖刻的语言,告诉我们生而为人就应该有志气、有理想,而不是只想着一日三餐。
5、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释义:抬起头无愧于天,低下头无愧于人。不欺人、不自欺,此心光明,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坦坦荡荡,无忧无惧。
6、尽信书不如无书。
释义:完全相信书上说的,就成了教条主义了,那还不如没有书的好。读书的目的在于培养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在于学以致用,而不是成为书呆子。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释义:面对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在的诱惑、压力、甚至强迫,还能不改初心、坚持正道、坚持自己的主见,这样才算真正有气魄的人。
8、顺天者成,逆天者亡。
释义:天道昭彰报应不爽,上天不会因为某个人、某件事改变它的规则。合乎天理的自然可以和天地共存,反之逆天而为只能一败涂地。做人做事不可以没有敬畏之心。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释义: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未雨绸缪往往能立于不败之地,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必然会被社会淘汰。
1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释义:不得志的时候要洁身自好爱惜自己,提高自身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施展自己的抱负以天下苍生为念。“穷”的时候不自暴自弃,“达”的时候不忘初心。
语录体的先秦诸子散文有《论语》《墨子》等。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 春秋末期: 《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 战国中期:《孟子》《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 第一阶段: 《论语》《墨子》 语录体为主 《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有孔子弟子所记.语言接近口语(师生谈话录),没有过多修饰. 《墨子》:此书也是墨子弟子所记.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步. 第二阶段:《孟子》《庄子》 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孟子》:实则仍为语录体,但《孟子》是当场纪录,作者就是孟子.是一本集体著作,其中大量采取对话,双方都有所辩驳,大大促进了散文向论文体发展. 《庄子》:有的仍含有辩驳的影子,但有些篇章带有驳论,论辩,对答,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开始演变为专题论文,中国的论文真正地确立了. 第三阶段:《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 《荀子》:其文多长篇大论,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韩非子》:其散文特点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1,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 2,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注,而是一个学者的个人论文集. 3,不是以驳论文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述为主.
戴望舒是个诗人,写过的散文有一些,如: 我的旅伴——西班牙旅行记之一 鲍尔陀一日——西班牙旅行记之二 在一个边境的站上——西班牙旅行记之三 西班牙的铁路——西班牙旅行记之四。 戴望舒(1905.3.5-1950.2.28)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曾因宣传革命被捕。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孟子》是先秦说理散文
1. 《孟子》文体以语录和对话为主,对话数量有长足的进展,且多长篇大论,有逐渐向比较成熟的说理文过渡的趋势,文风带有战国中期的时代特征和孟子本人的个性色彩。《孟子》七篇论战性强,感情充沛,言辞机敏,气势雄健,锋芒毕露,与《论语》雍容纡徐的风格大不相同。
2.《孟子》中还有一些单纯发表议论,类似长篇独白的篇章,虽然没有标题,但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作比较细致的论述,实际上已经是议论散文的雏形。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 《孟子》的语言,词句明快、感情强烈,个性极其鲜明。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子下》)
“居天下之广居(仁),立天下之正位(礼),行天下之大道(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
“人品心术正大光明,议论开口见心,更无回丑诡谲之谈,行己与人,坦然宽平,虽颦笑不苟,而亦无矫激违情。”(郝敬《读孟子》)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7、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8、禹以四海为壑。 9、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告知以善。 10、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也。 1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2、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13、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14、彼一时,此一时也。 15、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16、有为者亦若是。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不直,则道不见。 19、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20、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 21、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22、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3、我意欲正人心,息邪说。 24、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25、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26、古之君子,过则改之。 27、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 28、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3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2、尽信书,不如无书。
不是孟子劝学,是荀子的劝学,经典名句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等。
这篇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内容、方法和目的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
文章语言精练,设喻贴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孟子·教师·中国·古人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感恩·感恩父母·孟子·亲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孟子·文明·成长·感恩父母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
孟子·书籍·创新·学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孟子·坚强·奋斗·坚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生命·孟子·热爱生命·珍爱生命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孟子·古代·中国·高考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孟子·人生·国学·文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孟子·战争·道德修养·文明
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
孟子·廉洁·廉政·道德修养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孟子
孟子·励志·古代·哲学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
孟子·勤奋·哲理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孟子
孟子·智慧
不以规矩不能成为方圆。
——孟子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
孟子·学习·积极向上·正能量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孟子·正能量·哲学·励志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孟子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孟子·感恩父母·宽容·亲情
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
孟子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孟子
孟子·礼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孟子·文化·道德经·道德修养
人无廉耻,王法难治。
——孟子
孟子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
孟子
人不可以无耻。
——孟子
孟子·哲理
尽心下 山径之蹊闲,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
——孟子
孟子·哲理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孟子
孟子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
道德修养·孟子·道德·礼仪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孟子
孟子·哲理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
孟子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孟子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
孟子
尽心上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孟子
孟子·哲理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
孟子·励志·正能量·文化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孟子·理想·学习·战争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孟子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
孟子
且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
孟子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孟子
孟子·国学
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孟子
孟子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
孟子·哲理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
孟子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
孟子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
孟子·哲理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
孟子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则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义与利不可兼得,则舍生取义者也!
——孟子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孟子
高考·哲理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孟子
孟子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
孟子·古代·历史·人心
尽心知性,尽性知天。
——孟子
孟子·哲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孟子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孟子
孟子·励志·哲学
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
——孟子
成功·网络·战胜困难·成功励志
告子上 食色,性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孟子·哲理
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恶的心,是义的开端;恭敬的心,是礼的开端;辨别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孟子
孟子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
——孟子
孟子·哲理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 之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孟子
孟子
公孙丑上: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
孟子·哲理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
孟子
梁惠王下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孟子
孟子·哲理
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孟子
孟子·哲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孟子·哲理
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无敌,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孟子·哲理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孟子·励志·国学
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
孟子·哲理
君主视臣子为手足,臣子就会视君王为腹心,君主视臣子为狗马,臣子就会视君主为常人,君主视臣子为泥土草芥,臣子就会视君主为仇敌,所以说,君主仁,则无人不仁;君主义,则无人不义。
——孟子
孟子
离娄下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孟子·哲理
告子下 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月5日名言),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孟子·哲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
孟子
偏颇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片面,过度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缺陷,邪僻的言辞,我能知道他的偏差,闪躲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