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10篇时光镜像的经典散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时光镜像的经典散文
在流淌的时光里,我撑一叶小舟,逆流而上。我曾在时光的某一个缝隙里停留,驻足,留下了一些值得打捞起来的影像。这些影像都能在大地上找到相应的经纬,是一段时光里离我的心最近的地方。
当村里的其他孩子背着书包走进学校的时候,我却在村子里井房后的乱石堆里坐着。那些日子,我不敢想象自己是如何打发掉那些无聊时间的。我不喜欢去学校,所以我逃学,家里人当然不知道,每天,我和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样背着书包往学校走,放学吃饭的时候,我也夹在他们中间回家吃饭。那时候我只有七岁,但我却以这样的方式来选择逃避。家里人知道我逃学竟然有近半个月没去学校时,大吃一惊,他们绝对没有想到,我会隐瞒得那么好,而且那么久。让他们更难以置信的是一个七岁大的孩子,他没去学校,那他这些时间到哪去了,都做了些什么,是如何过来的。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什么也没做,我走到半路上就开溜了,开始时也不知道去哪里、做什么,怎么打发掉这些时间,但有一点我很清楚,绝对不能让村里的大人们看到我,如果让他们看见,他们肯定会告诉我家里人。但我实在不知道去哪里。后来我找到了一个好去处,那就是村子里的井房后面。那地方并不隐蔽,而且人来人往的,不停有村里人来井房打水,但井房后面有一大堆石头,我个头小,钻到一大堆石头后面,只要不弄出大的声响,是没人能发现的。其实石堆边上就是一条路,也有村里人不停经过。我坐在石堆里,一坐就是一上午,等到村里其他孩子放学回到村里,我才爬出来,拍拍身上的土,背好书包回家吃饭。现在想来,我那些时间到底做什么了,是如何打发掉的,其实真实的情况是什么也没做,就坐在那里等时间了。我坐在那里,静静的,什么也没去想。我一会这样坐,一样那样坐,有时也躺在石头上,看蓝天,看白云,看阳光。那时候的我不可能有块表来看时间,当时的我也许还不会认表,我对时间这个东西从根本上就没有概念,所以不会觉得时间很漫长。
如今村庄的井房依旧健在,只是那一堆石头没有了。我想,那堆石头肯定是井房旁边哪户人家的,被人家建房子时用来打地基了。曾经陪伴过我的井房在这里一直没动过,一晃就已经二十多年了。这让我总能想起我曾经坐在井房后面,一坐就是一上午,一天,一天接着一天。我坐的十多天时间在时光长河里也算不上什么,只是这个地方,在我的记忆里被保存了下来。只要养育村庄的那口老水井还在,我就能准确地找到我孩提时的那段旧时光。它是我成长路上的一个符号。
离家出走的那一年,我十四岁,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事,反正我跟父亲大吵了一架,说不到一起。父亲出言不逊,说重了让我滚出家去,我血气方刚,当然咽不了这口气,便吵嚷着要离开这个家。母亲在中间哭着调合,但没什么用。在母亲哭哭啼啼、拉拉扯扯中,我甩开胳膊,走出了家门,头也不回地沿着家门口的路一直往南走去。等赌气的状态一冷却下来,我就心虚了,我身无分文,我能去哪里,但年少固执的我却坚决不肯回头。我沿着家门口的路一直往前走,一直走到山挡住了我的去路,我才停下了脚步。我看到了那条熟悉的河,它的源头就在山上面,它流经村庄边上,我年少的很多时光都在这条河里度过的,现在看到它当然是格外亲切的。我从路上飞奔下去,在河堤边上找到了一个位置。这个位置比较特殊,河堤沿着河道本是圆滑的,但这里却纵进河床里一大块,原来这里是弯道,河水大时冲得猛,怕河堤受不住冲击,所以才突出加固了这一部分,这样一来,纵出的河堤下必然被水冲出一个水潭来。河堤还分了两三层,我坐在中间一层,背靠着上面一层,看着河流,无聊的时候摸着小石块,往水潭里扔,打水花,看溅起的'一串串水花。心里觉得委屈了,就朝着河水使劲砸石头,能抱起来大的小的都扔下去,听石头撞到石头的声响,反正这个地方也没有人。扔累了,下到河床里,洗把脸,喝点水,再上来坐着,躺着,可能是累了,我竟然就这样打了个盹。等我一个激灵醒来,我才发现自己并不是睡在家里的土坑上,而是在河堤上,周围到处都是荒野。
我在这个地方已经待了一整天了,时间经到了傍晚,太阳就快要落山了,我突然间感到落寞,然后慢慢地离开河堤往来时的路上走。其实我是想回家了,但我这样回去实在是狼狈,心有不甘。当我走到离路只有几步远的地方,我看到了父亲,父亲踏着自行车,左瞅瞅,右看看。我没有叫父亲,我装作没看见他,继续向前走我的。等我走上路面,父亲当然看到了我,我当然是故意让父亲看见我的,但同时我却继续装作没看到他。父亲踏着自行车跟着我走了一小段路,我想他面子上也放不下来,他也不想认输。父亲踏着单车绕到我旁边,似凶我又似担心我地说,一整天往哪里跑,还不往回走,上车!我像是获得了释放的囚犯,跳上了父亲的自行车后座,就任由父亲斥责,并带我回家。我想,父亲一定在我走后没多久,就骑着自行车往我走的方向开始找我了,也不知道他找了多久。
这一块河堤后来成了我经常去的地方。有事没事的时候,我总跑到那里坐上一小会,扔几块石头到河水里。我还带其他人去过,也在河堤边上学着唱歌,那里很安静。
第一次离家住校是高中时期,有很多的不习惯,特别是周末,不知道如何度过,我和室友最常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学校后面不远处的铁路旁。我们出了学校大门向右走,走不到五十米右转,沿着一条乡间小路就一直走到了铁路旁,我们喜欢站在铁路边上说心里话,谈着理想,等一列火车通过,听它发出铿镪有力的“咣咣咣”的巨大声响,我们所说的理想也在这巨大的声响里变得微弱。在没有火车通过的时候,我们习惯在铁轨上玩走钢丝,或者沿着铁路一直向前走,一路上用脚踢着铺铁道的小石块。我们还把硬币放在铁轨上,让一列急驰而过的火车把它压得又扁又长,我们再捡回来用小刀把它刻成小人像,或者一把剑等等稀奇古怪的东西。我们还把写给女生的信拿到铁路边上来大声宣读,或者把一些让人伤心的信撕成碎片,洒在铁轨上,在火车驶过时,看火车扬起的风将这些碎纸片吹得烟消云散。
我们也曾拿着一些简单的乐器,坐在铁轨上演练,口琴,笛子等等。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学会了吹口琴,我还记得我学会的第一首曲子是《新鸳鸯蝴蝶梦》,在当时,大多数学乐器的人都会这首曲子,因为它调子简单,容易掌握。后来,我还学会了《刀剑如梦》,比较婉转的《相思风雨中》等,铁轨后来一直伴随着我,只不过不一定是那一截而已,但铁轨都是相连的。在后来的很多年里,铁轨承载着我走过了人生的很多路。铁轨一直在这块大地上延伸着,天南地北,我也沿着铁轨为了生活而四处奔走。曾经的迷失、茫然、彷徨都曾被铁轨所映照,那深色的铁脉一直蜿蜒在心里。
八大关镜像散文
记得连续好多年,每逢夏天有暴雨,“到某某城市去看海”便会成为一句时髦的调侃话语在网上流传。而当全国各地城市成为一片汪洋时,青岛的下水道系统得到了称赞,因为这几乎是唯一一座不被淹的城市。那时,青岛便在我心中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下水道被誉为城市的良心,一座城市的良心是好的,她的外在应该同样是美的。青岛之行,让我的想法得到了印证,并且给了我更多意料之外的惊喜。
抵达青岛之后,我们直接来到海边。鲁迅公园的海边,并不像我之前所想的那样,是平坦的沙滩,而是一堆堆、一簇簇红色的礁石。这些礁石仿佛把海变得锐利起来。但在远处,海仍然烟波浩渺,无边无际。走过一片沙滩平缓的海水浴场,我们就走进了八大关。这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风景区,没有围墙也没有门票。当我们询问一位在自己别墅中清扫垃圾的老人,他告诉我再往前走。我走出来,就在门牌上看到这幢别墅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而它,正对着海。这条路的确不是某某关路,不在八大关之列,但对我们而言,这里的确已经是风景,我在想象中曾经勾勒过的风景。曾经有人说过,旅行最重要的不是看所谓的风景,而是看人,看不同地域的人是如何生活的。当我们去看人,看生活,意味着我们的旅行不仅仅是从自己生活的地理环境中跳出来,而且是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跳出来。这样跳得更高,看得也当然更远;也真正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这样的旅行也才是自由的旅行。
从海边走过时,我的脑中一直有一个成语浮现,就是“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大概是一位长期在内陆生活的人所想出来的。我在大海边,就明显地体会到了这种感受――海的庞大,渺远和它的千姿百态,足够让一个内陆生活的人感慨万千。在来到海边之前,大海在我们的想象中几乎已经构成了一个乌托邦。在海边散步、嬉戏、游泳,仿佛都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这样做多了一层光环。仿佛来到大海边,我们就能得到完全的自由,就能够忘记世俗烦恼,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但我们在海边散步、嬉戏,这个乌托邦仿佛并没有立刻到来,散步、嬉戏等无法构筑一个完整的生活的乌托邦体系。只有走进八大关,走进青岛的那些老建筑和街道,这个乌托邦才有了真实的载体。这些海边的别墅不仅在建筑形态上塑造了一种优雅的生活模本,而且在建筑年代上也把我们引入一个已经远去的时代。同我问路走进的那家别墅一样,八大关的建筑大部分诞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抗日战争之前,那个时代正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高潮期,这些建筑许多也都出自中国建筑师之手。看着它们,那个时代仿佛也变得伸手可触。
如果说那些粗砺的礁石和平缓的沙滩不足以构成生活的全部,那么八大关这些别墅、街道、花园让关于海边生活的想象得以落到实处。如果仅能容纳人们嬉戏、散步、游泳,那么海还不足以构成生活。这海边的别墅让一切变成了可能,它们把人与自然完美地联系起来,让海边的散步也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出了家门,就是海边。而这些别墅建筑也是能够与海边的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从文化意义上,这些明显的西洋建筑也与中国的海没有明显的冲突。
海与河流湖泊在视觉上的差异,除了海的烟波浩渺,还在于它没有明显的'边界。海的远处即是天空,没有为我们的眺望提供一个明显的支点。在视觉意义上,它只提供此岸,而没有提供彼岸。于是海成为了我们陆地生活经验断裂的地方。海的那边是什么,便成为了许多看到海的人心中涌现出的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答案只能由想象来完成。而这想象中,异国风情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视野从想象中重新回到陆地,那些别墅风格的建筑,便与这想象相对接,为彼岸的想象提供了此岸的供词。此时,大海仿佛成了一面镜子,与异国相连的镜子,那些建筑,便成为这面共同的镜子所倒映出的镜像。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与海仿佛是有隔阂的。在实用性上,木材不耐海边的潮湿,使得它的寿命大打折扣;在文化意义上,中国传统建筑往往是与山川河流相依,它的木结构本身便是趋向于山林的一种美学趣味。中国山水画中,往往会有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作为点睛之笔,以表现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但这样的山水画中,却少有呈现海的。如果说山水文化是农业文明的重要篇章,那么海洋文化则是商业文明的重要篇章。而这样的海洋文明是从西方发端的,海边别墅应该算作是这种海洋文明的一部分。曾经几次去过海边旅行,到过上海外滩、厦门鼓浪屿,这些地方恰好都是此类建筑的聚集地。这些地方也都是游客的目的地,与其说游客是去这些地方看海,不如说是这些建筑给大海的无边无际提供了一个可以让想象登陆的彼岸。
与这些地方比起来,青岛的八大关并不逊色,甚至让人更为惊艳。它被称作万国建筑博物馆,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二十余个国家的建筑师曾汇集于此,留下了古希腊式、罗马风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田园风式、新艺术风格式、折衷主义式、国际式等多众多建筑风格。比较这些西洋建筑的不同,是不容易的,而要把这些建筑与我们所居住的当代建筑比较,则容易得多。抛却国别建筑风格的不同,对于优雅空间与细节的营造是这些老建筑的一个特色。许多可以用简单的直线完成的地方,它们都用了程度不同的曲线;许多可以忽略的细节,它们都刻意地突出。这些细节的营造,似乎在强烈宣示着它们对建筑实用性的远离。相较而言,当代中国城市建筑无疑是实用性建筑的典范,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去装饰性,直线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而细节,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以窗户为例,当代民居建筑中一般使用铝合金推拉窗,传统的平开窗几乎已被淘汰。这种推拉窗在增强了实用性之后,却减弱了它的装饰性,甚至减到最低。它几乎只是用透明的玻璃取代了墙。它在实质上,是一面窗户,在形态上,却只是一面透明的墙。而这些别墅里所使用的大多是平开窗,给了窗户以立体空间。当窗子打开,从建筑的侧面看,它们便如两扇翅膀。而翅膀的意义是什么?当然是飞翔。这与为安居大地提供最舒适场所的房子的意义正好相反。因此,可以说,它在弥补一座房子在观感上踏实有余,而轻灵不足的缺陷。在游览期间,当我将摄影机镜头对准一扇窗子时,正好屋子里的人推开了它们。从开窗者的表情上,我仿佛能够想到他如放飞一只鸟,看它的翅膀腾起时的那种轻松与喜悦。
而当代民居建筑惯用的铝合金推拉窗所省略的,不仅是空间,还有色彩。在那些老式别墅建筑中,有些窗户的玻璃是涂上了颜色的。这样的窗子往往被分成许多格,每一格都被涂上了不同的颜色,使窗户的装饰性更强。这些色彩纷呈的窗子在遮挡了外来视线的同时,又向它们暗示了被遮挡物的无限可能性。而这无限可能,正是靠居住者的个性来完成的。
相较于这些建筑的其它特色,窗户也只能算是小儿科了。那些有罗马遗风的爱奥尼、多利克、科林斯石柱,颇有精神感召力的哥特式尖顶,拜占廷和伊斯兰风格的拱门,精美绝伦的浮雕及雕塑,精巧构思的露台和拱廊、挑台,则几乎把西洋建筑中的精粹呈现在我们面前。相较于那些删繁就简的中国当代民居建筑而言,这些独特优雅的空间造型,或繁或简的装饰,把这一所所实用的房子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我便是以欣赏艺术品的眼光来欣赏这些房子的。有人曾经这样界定艺术,即: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距离,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一个条件。我之所以能以欣赏艺术品的眼光欣赏它们,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感。我想这种距离感的产生,不光因为建筑风格不同,建筑年代不同,更是因为当代民居建筑中缺少优雅,缺少个性,更缺少诗意。
这种诗意的产生,不光因为这些独特的建筑,还因为与那些建筑相协调辉映的环境。抛却每所别墅中种满了花草的院子不说,这里每条街道旁边都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几乎可以算作是一个狭长的花园。而树木最多的花园,便是靠近海边的。单是花园与别墅之间的街道,便值得大书特书。这也许是我见过的最为干净的街道,我们走在上面,想留下一个脚印,都是徒劳。而真正让我见识到它的洁净的,是一位晨跑的老人。这位老人不急不慢的步履,让我们确认他是在晨跑,但他却没有穿鞋子,光着脚在跑。让我们进一步确认他的居民身份的是和他一起晨跑的小狗。游客应该是没有带着自家的狗一起晨跑的条件的。至于为什么光着脚,我想一是因为这条街道的洁净,二是因为这里紧临着海,他可以直接跑到沙滩上。而他光着脚的晨跑,不仅让我们见识到了这条街的洁净,也让我们见识到了这里居民的真实生活。如果说那些大门紧闭的别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这里生活的想象空间,那么这位晨跑的居民则是这种生活的内容:带着自家的狗在家门口的林荫路上赤脚晨跑,然后直接跑到沙滩上,再跑回来。这不仅意味着这里生活环境的优雅,同样意味着生活方式的休闲健康,更意味着人与生活环境的完美相融。
我们所见到的生活,当然不仅仅是一个晨跑的人,而这些别墅的大门,也不都是紧闭的。我们走进其中一个别墅时,主人正在打扫庭院。我们问可以进来吗,他回答可以。因为这段回答,我们像是不光进入了这个庭院,也同样进入了一种生活,只是依然浮光掠影。我们与别墅合影,即是在掩盖这种进入的即时性,表面性。我问这位正在打扫卫生的主人在这里生活是否舒适,他并没有直接地回答是与否,而是说:“无所谓舒适不舒适。”这样的回答也许更接近生活的真相。生活永远是复杂的,不单单是地理条件和生活环境就能够决定生活本身。同时它也把海边的生活指向了另一个层面:与风浪有关的海边生活的意义指向的不仅仅是舒适。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幸福感是比较得出来的,外地的游客由于环境的改变更容易通过比较而得出结论,而对一直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来说,这已经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不容易比较,也不容易跳出来给予客观评价。
而对于内陆居住的人而言,面向大海居住,似乎就是浪漫、温馨而舒适的。大陆型诗人的代表海子在诗中这样写道:“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实际在海边居住的人,只是一句“无所谓舒适不舒适”,也许这正道出了想象与生活之间的差别。我们在八大关行走,就是非生活化的,带着一种旅行者的新鲜与激动。但我们面对这样的风景,所想的却是在这里生活。由于这种想象,它们比纯粹的风景更多了一层含义,即它们为我所想象的“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提供了一个地理标本。作为一个旅行者来说,也许无法在这里居住,也带不走那些风景,但却可以把它们所传达的意义留在心中。在这里,旅行者的身份就好像是一面镜子,而这些景物,便成为了一种独特的镜像,旅行者能够带走的,只是这些风景的镜像。要想让它们离自己近一些,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记忆和思想的镜子擦亮。
真实的镜像的优美散文
在一长串飘飘忽忽、离奇古怪的梦中突然惊醒过来。
原来,长途客车来到高速公路途中的一个服务站了。车一停稳,睡眼惺忪的乘客们纷纷起身下车。
仅我未动,我有些懊恼。因为方才那一长串梦虽然凌乱,虽然怪异,虽然并没有完全留在我的记忆里,虽然极不连贯,但是也没有丝毫的紧张和惊惧留在我的心里,所以我依然很愿意继续将这梦做下去,我很想知道那样离奇古怪的梦最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却被中途停车给打断了,并没有完结的梦的断茬就像断掉的壁虎尾巴那样,很不服气地扭动着、跳荡着,仿佛还想变回原形活过来,然后,继续前行。我因此懊恼。
我还是下车了。
站在服务站宽敞光洁的院子里,我的脑子里,一半是刚才凌乱而怪异的却也是残缺的梦,一半是恍恍惚惚的疑问:这是哪儿呢?我们到哪儿了?
再一看,我们已经置身于青山绿海中,白色的空调大巴仿佛一艘搁浅在大海暗礁之上的白色游船。
同车的旅客下车以后各干其事,我从同我一样站在院子里的一些人的喜不自胜甚至惊叹不已的闲谈中得知,这里是秦岭。
真没想到,我和它就这样偶然邂逅了。
其实,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也不算“偶然邂逅”,因为几天前我曾乘坐同一辆大巴,一路东行从这里经过,今天只是原路原车返回而已;我去的时候应该正好是在午夜,我正酣睡,对外面的一切概然不知,如今正是白天,是浓浓暑气正在收敛的下午。出于满足旅客们各种临时的生活需要或者生理需求,司机把车停靠在这里,大家才有机会下车,才有机会一睹北方雄宏山系秦岭的风姿。
经行此处,这是我此行途中必然要发生的事情,在途中一个陌生的服务站下车歇息也属必然,我和秦岭的相逢相遇仍属必然,不过,我能和恋念多年的秦岭这样心旷神怡地目接神交,深知我已置身其中,却是偶然。
也许是我过于激动,我只记住了这里是秦岭,而忘记了看一下这个服务站屋顶上的标示牌,因而,至今我都不知道那个服务站叫什么。现在想来,人生的种种际遇是何等的相似,无论怎么说,谁的一生都会有许多的过往和无数的境遇,然而,在意的、记住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些人和事,绝大多数已经毫无知觉地遗忘了,甚至有些从此永远也想不起来,如同那个我曾经有过片刻逗留的服务站的名字。
因为那时,我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了倾泻在蓊郁山林上面的那一大片明艳的夕照上。
千沟万壑漫山遍野都是葱郁的树木,并且都是高大的乔木,是我此前很少见过的葱郁榛莽。中纬度,高海拔,土肥水美,光照充足,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才养育了如此茂盛的天然林莽。林莽很茂盛,茂盛到看不见一寸山体土壤,偶尔,只在沟溪若隐若现的地方,可见布满青苔的岩石,因其被青苔严密包裹,事实上仍然看不清那些岩石是什么颜色。杂树林莽洋溢着浓厚的青春气息,勃发着旺盛的生命气息。在碧蓝如洗的晴空之下,那种翠绿,那种浓厚,那种饱满,那种踌躇满志,那种雍容华贵,那种仪态万方,那种泰然自若,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恰逢其时,明艳的夕阳就照在上面,因为有明艳的夕阳的照耀,所以葱郁的山林可以叫做金色的,但是它的确是由漫山遍野的青葱绿树组成的大森林,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绿色的。看得久了,居然让人无法准确地说出那一大片壮美景色的主色调到底是什么。
我的心里除了激动和喜悦,别无其他感受,我也没有合适、准确的言辞来表述它。
树叶被照亮,仿佛也被照透。翠绿的光晕在我眼前快速膨胀,开始跳荡,俨然一个被吹大的翠绿得开始缤纷起来的气球。风一直在吹,湿润而清凉,轻柔而酣畅。山风不是很大,刚好能把树叶吹动,刚好能让人感受到恰到好处的凉爽,刚好能让人听到隐约的风声,风声虽然很低、很弱,但同样能让人感受到风的广阔无边和雄宏气势。很难听清风从哪一个方向吹来,也很难看清风从哪一个方向吹来,等到人能看见树枝树叶开始晃动,风过之后从林梢头传来细微的声响的时候,人已经感到满心舒畅,周身清凉。一定是高天来风,因为差不多总是山腰以上的枝叶动个不停。枝叶舞动不止,响声低回流连,“呼——唰——”一阵悦耳的声音传来,把人的周身抚摸一遍,然后就不知道它们最后去了什么地方。那一抚摸令人心里颤动,仿佛母亲爱抚婴儿时的触摸,或者仿佛母亲的嘴凑近婴儿的脸轻轻的一吻,生怕把熟睡的婴儿惊醒了,或者生怕弄皱了婴儿光洁细嫩的皮肤——就赶快移开,声息极低,却很悦耳,力度轻微,却很震撼,过程虽然短暂,气氛却很安详,同样动人心魄勾人灵魂。当人的回味正在变成美好的回忆的时候,它又来了,“呼——唰——”。
柔声过后,所有树木枝叶的欢畅之舞无以伦比,枝叶间的翠绿光晕更加活跃地跳荡起来。我想,那时,天外来风已经一头钻进茂密而碧绿的枝叶的缝隙里面去了,风儿全都变成了树叶间令人心醉神迷的氤氲的碧绿光晕,并且不再走了,它们和树叶翠绿的光晕一同在这片山林中自由徜徉。
明艳的夕阳也在枝叶上面跳荡。也许是处在很高的山上的缘故,夕阳的`光辉几乎一动不动地在山林上面照着,仿佛山风和夕阳在这片山林中找到了同样的归宿。
忽然,几分钟前在汽车行进时一度占据了我全部意识空间的那个梦,下车的时候退缩成仅仅占据了我的半个脑子的已被缩略了的那个梦,一度被山风吹走被夕阳烤干的那个梦,现在,此刻,没有任何征兆,它们又出现了,仿佛是呼啦一下跳入我的脑海的,虽然它们已经变成了梦境的一些残片。不知它们刚才藏身何处,现在仿佛又听到了召唤,仿佛它们已经在那个藏身之处等待了很久很久,经这一声召唤,再一次生气勃勃地站到我意识的前沿,游走在我脆弱的记忆里。我觉得,它们刚才隐藏得很有道理,现在出现得更有理由更有根据,它们来得那么理直气壮,那么欣喜若狂,那么忠于职守,那么有承必诺,仿佛久别重逢,仿佛早有约定。我在服务站的院子里这么站定,看山林,听山风,也沐浴山风,恰在此时,好像断绝已久的两个通道的阀门被一种超强的记忆重新开启,通道在瞬间连接,许久许久以前一连串影像接踵而来,好像经过了精心剪辑又被重新排列,仿佛被什么人早就准备好了,只等这么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如今机会已到,它们如约而来,于是,它们就来了,就像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那样。
我认识它们。
和梦里一样的情境,和梦里一样的人,也是山林,也有夕阳,也有山风,同样也是在漫漫旅途之中,同样的中途停车,走下车来,投身山风,投身夕阳。天空是那么高远,夕阳是那么明亮,树木是那样葱郁,人儿是那样的青春气息无可阻挡。我想起来了,那时,我们和我们眼前的世界都很年轻,都很可亲,是那种五彩缤纷的年轻,是那种随处可见笑脸的可爱可亲,我们就在那一段时空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着。那时候,我像现在一样喜欢到处游走,虽然身上并没有多少钱因而更多的时候需要步行。那时,曾经一路同行的人儿的笑容就像山风一样淳朴真实,一样的令我无限留恋令我心旌摇荡,一样的俊俏美好无法抗拒。过往与当下相比,只是时间和季节有所不同。那时的山林已是层林尽染,放眼望去,火红,金黄,翠绿,漆黑,灰白,几乎最让人心动的色彩都在那一刻杂然相陈,而暮霭实实在在是淡淡的蓝紫色的。一样和顺温馨的晚风,一样碧蓝如洗的天空,虽然是傍晚时分的天空,却也是不折不扣的一片蔚蓝色。那时,临时停车,人都下车,我所说的人儿站在路边的一块高高突起的岩石上——她总喜欢这样——她笑着,因为长时间经受颠簸之苦和身体受限之苦,终于还有机会下车休息而满意地笑,因为呼吸着山林的湿润空气感到清爽而惬意地笑,因为见到了美艳的夕阳而舒心地笑,因为执子之手出双入对而幸福地笑,因为浪漫多情自由无羁而由衷地笑,因为志趣相投而自豪地笑,因为彼此的欣赏而快乐地笑,因为信任和关爱而温暖地笑。那时那地的山风比现在的强劲得多,长长的黑发被吹得和尘土和树叶志同道合,眸子比夕阳更明亮,笑容比缤纷的山林更引人入胜,而心里的幸福与欢畅总是如风。鼓荡在心中的美好情感随山风吐纳自如,那时,情感的世界里没有一丁一点的死角,心灵相互撞击之后的任何一股饱含快意的爱恋之风都通行天地无碍无阻。
已是多年以前。
这种时候远远不止一次。
说真的,半生已去,不知道坐了多少回长途车,不知有过多少回上车、下车,不知有过多少回中途受阻羁旅寥落,但我似乎从没有怀疑过人生总会有下一次非比寻常的旅途,而途中,一定会有更新更美的景色。我从不在意终点是在什么地方,甚至我连终点这回事都很少考虑过,我以为更有意义的应该是起点和旅途,因为我总以为人生的过程亦不过如此,谁也不会知道自己辛劳行走的终点将会在什么地方,而唯有过程才是可以关注的,但也仅仅是关注,仅仅是知道自己在哪里,到了哪里,也可知道打算去什么地方,而无论怎样的旅途,一旦置身其中,就必须把它们全都变成回忆和过往。当然,只要有赏心悦目的人和事在旅途上等候,在旅途上相伴,并和自己长相厮守,或者同处一时、同处片刻也行,尔后,即便不能同路远行了,虽然不能继续同路而行已经是人生难以更改的莫大的遗憾,但如果在一个人独处,一个人安静地坐下来的时候,还能捡拾起一些零星的记忆碎片,回味,咀嚼,还能会心一笑,那么,人就不虚此行,一切疲累劳顿就不再算得什么。难道不是吗?人生其实就是这样的过程,就是在现实和梦想共同搭建的栈道上奋力前行的过程。
暂停时间太短暂了,不容我多想,司机就开始催促乘客们上车。
我理解这一点,客车在服务站上的临时停留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五分钟。幸好我没有做其他事情的必要,幸好我还能充分利用这一点点时间看看山色,看看夕照,吹吹山风,想想心事。秦岭,高速路,服务站,临时停车,大美山林,艳丽夕阳,当下和过往自由相接,让人心旷神怡,令人赏心悦目。像这样的机会,人的一生能够赶上几回呢?
在高山,夕阳真的移动得很慢很慢,甚至让人感觉不到它的移动。
所有的山头朝西的一面,能照上阳光的地方都照上了。
树木的叶子青翠极了,青翠得向这个炎热到极致的季节喷吐着浓浓的凉意。夕阳的光辉越来越明艳,我差不多已经分不清树叶到底是在闪着绿光还是在闪着金光,总之,两种完全不同色调的光晕在这里完美地融合,情景无比美妙难以言说,我惊奇得几乎要掉泪了,我的内心被奇妙的想象和真切的现实所合构的美好与快乐填得满满的,我也说不清自己到底是惊异还是激动,是舒畅还是坦然,是爱还是感恩,是回味还是品尝,是期待还是满足,是怡然自得还是不无感伤,反正,即使已经躺在空间极其狭小的车上,我的眼睛依然不愿离开被车窗切割成碎块的山林景象和被夕阳照亮的那些富有神示意义的亮丽山头。这是另一种离别或者分别,从某种程度上说很可能还是永远的离别,但这次,我绝不让自己再次感伤,我会对照以前的许多经历好好说服自己:这一切不可避免,因为这一切原本都是很美好的,而美好的东西总是难以挽留。我相信,即便人生的过程都会无可奈何地变成过往,人生如此这般的美好际遇,在我以后的日子里,我还能遇得到赶得上。
大概是重又回到卧位上的缘故,那个中断了的梦居然再次和我的意识相连接。猛然间,我的意识几乎是豁然洞开恍然大悟,原来刚才所见的山里景象分明在梦里出现过,或者说,我乘坐的这辆客车还没到达这里的时候,我的梦境里已经提前出现过这里的风景了。车在服务站一停,梦中的景象让位于现实的眼前的景致,但也可以说,梦想中的景致在那一瞬间和眼前的景象完全重合,准确对接,及时呼应,自由回归,我却不能断定,是大美的山林景色回归到了我的梦里,还是我的梦境回归到了大美的山里景色中了。在服务站上,我只是在一大片现实与梦境相互交织的奇异的幻境中站立着,一动不动,眼睛直视最亮最大的某处山林。我忽然觉得,那片山林在笑,风吹来的时候,树叶摇动,我就想到了某人被风吹起来的头发,就想到了自己和某人相逢人世的那些日子……现在我在车里,人和景物再次回到我的梦中,即便我还醒着。按理说,我所留恋的人,也应该随着当初景色的真实再现而出现在我的眼前——刚才没有,现在没有,若想有,恐怕也是空想了……
没有。
当然没有。
我只能相信那个人在几分钟以前曾出现在我的梦里——不,曾经首先出现在我的生活里,然后才出现在我的梦里,并且我还相信,某人一定还会以其他的方式出现在我的生活里,还会继续出现在我的梦里,我对这一点确信无疑,即便现在不出现,将来某一天一定会出现,如同我向往已久的秦岭终于和我目接神交一样,虽然毫无疑问尚待时日。梦,现实,一定会,也一直交替出现在人的生活中,我相信,成为过往的一切人和事已经深深植入我的意识里,夕阳、青山和山风只是唤醒她的魂灵如约而来的信号或契机。在人和梦境之间,生活是一面镜子,隔着镜面,外面是人生的现实,里面的镜像是人生的梦境,只要我出现,梦就出现,只要我在场,梦就在场。
我想,不论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里,当下,或者将来的某年某月某一天的某个时刻,我还会看到类似的山林景色,还会赶上一大片更加艳丽的夕阳晚照,还会沐浴清爽的山风,我还会想起一些人的美丽的笑脸,我还会做着相似的梦,并让那些梦一直延续、延续,而我,一定会因此而心旷神怡无比满足。
又启程了,车窗外面的山林和夕阳就像快放镜头一样忽闪而过,时断时续。就这样,我默默无语地作别翠绿山林和金色夕阳,也作别在过往和当下之间畅流不止的山风,作别名不虚传也令我不虚此行的秦岭,凭靠汽车强大的牵引力,我的意识的巨流随着平稳行进的汽车,继续在秦岭中畅然穿行,也在时空里任意穿行,在这样亦真亦幻的奇思妙想中,我随着飞速流逝的时光飞奔在回家的路上。
时光散文散文
当时光匆匆流逝,有些孤单,有些落寞,有些怀念。
时光像流水,走了,就不会回来了,剩下的只是只是被流水冲刷过的痕迹。有时候在想,时光为什么就那样走了?为什么不停留在那一刻?为什么只剩下那些回忆?让我们在剩下的时光中去回想那些回忆,给我们怀念,也只有怀念。
真想回到那曾经的美好时光,再一次去品尝童年时的快乐,体验那少年时的青涩年华。不过那也只是想想罢了,谁又能正真回到过去的时光中呢?
过去的时光,去了就去了罢,它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只是告诉我们现在不是过去,过去的也已经成为过去。过去的快乐时光,只能给现在正在悲伤的'我们带来安慰;过去的苦涩时光,只能给现在苦涩的我们带来更大的苦涩。
我们不能沉浸在过去,它只能来回味,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握好现在的时光,让我们沉醉于现在,而不是过去。
让我们向新生活看齐,让每一天都变成最美好的时光。
时光散文
其实感觉距离上次来“散文”,没多长时间,但是也已经一个多月了。今年的时光,过得真是飞快。
今年的时光,五彩斑斓的,也是凄凄艾艾的,时间的缝隙是比以往密集了很多,好多人都隔离在联系之外了,工作中只有朝九晚六的生活,工作,工作,工作,永远没完没了,但是,又不能缺少它,少了它生活还真是少了重头。心不适当累着,就会被空虚托着,怎么着都得受着。
今天是周六,休息日,早上赶着忙完一部分工作,接着做完一顿美味的午餐,边吃边看痞子英雄2 ,但是没那耐心看完,这样的电影其实真的挺没意思,我也只有在时间无法消遣的时候这样消遣。一个聊得来但很久没聊的朋友找我聊天,告诉我他也许喜欢上了一个姑娘,当时有点感动的,因为已很久很久没有这样聊过自己的私生活,自己和朋友都非常在意的感情生活,我不能让这样难得的聊天氛围淡下去,于是鼓励他,好姑娘要追紧。衷心希望他早点找到相爱的人。聊着的时候,翻看空间里别人的状态,看到另一个以前会经常打电话但现在已很少联系的朋友,忍不住发去问候的消息。这样的下午,有点伤感,有点感动,只叹时光太短,又太长。
这个年纪,真是无奈又期待的年纪,三个中学时代最要好的姐妹,竟然都戏剧性的全部安排在今年结婚,说不上什么滋味,以后大家的生活就不是我们个人了,而是连带各自的家庭,再以后重心的,是各自的孩子。
有这样的大事情,我这样感觉今年时间的流逝速度,应该不是觉得最快的一个,只是时间啊,真的走得太急了点,路边叶子绿了,来不及欢腾,就黄了散了,冬天的冷风就吹来了。一个周末接着一个周末。周天这样抗拒着周一,周五这样喜迎着周六,一个循环一个循环,2014,它已快走完。
用于长大的时间,快,是一件另人高兴的事;用于衰老的时间,你怕它快,它越快。22-28的年段里,几乎感觉不到时间的.脚步,只有一个年底一个年底带来的略微心慌,然后,就快到头了,而该准备的,就是给你的好朋友庆祝婚礼和准备自己的婚礼,还有很多人,依然在找寻自己的伴,然后安心跨过人生的另一个坎,继续走不平的路。
生活不顺的时候,会有连锁反映,一桩接一桩,考验着你承受的力量,“祸不单行”不只是个成语,它是生活的门道与真谛。幸福应该也是的,但是人生的苦难绝对是永远多于欢乐,只是,它们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不接受,同时也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一份。每个人都只能过自己的生活,别人的,或是友情参与,或是无事闲听。我跟你好久未联系,你不会知道我最近到底怎么样,即使我在微信窗口回复你的是“老样子”,或许其实,我非常想跟你倾诉最近的不顺与忧愁,但终于止口;也许你也是的,想跟我说说你近期一直在烦恼着什么,但是终究没说。我们都想着:这些都会过去的。
是的,都会过去,包括我们自己,都会成为永久的过去。
一直会存在的,永远是这不知世人欢心与愁滋味的时光。
只是,只是但愿它慢点,再慢点。
时光散文
时光是一条回不去的河流,是一束没有尽头的光。
略带着沉重的心情,沉淀着美好的过往,漂浮在过去的念想里,心终将飘向一个离自己愈来愈遥远而不自知的地方。
如果在一个不经意间看到一张略感熟悉的面孔,勾起千丝万缕的回忆,想起那个日子里暗生的情愫,你也不必叹息错过。
因为那种真实的心跳确实存在过,在那样的年华里确实很美。
无限衍生的情愫,在那样枯燥的岁月里,一颗按捺不住的心,躁动着,久久不能停歇。那样的一个美丽背影被勾勒无数次,不厌其烦。没有鲜花,没有蜜语,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无意的微笑,都能是一种春暖花开岁月静好的气象。一切都是那么美,就像是春雨过后的新芽冬日里的一束阳光,不知不觉温暖了一段过往。
无限延伸的.记忆碎片,零零散散的细节拼凑出一抹斜阳下微风习习的美丽身影。
无所畏惧的灿烂笑容,那承载不住满满爱慕的心早已写在一张脸上。
听,跳动的脉搏,时间在慢慢的流淌。
回到那个似曾相识的季节里,在捉与放的深渊里挣扎,在爱与恨的边缘徘徊,每一次的擦肩而过,每一次的眼神相碰,都沉淀成无法呼吸的伤痛,毕竟,那藏在眼眶里蓄满的温度,如此清晰。
每个四季的变换,每一个昼与夜的交替,落满尘埃的悲伤一点一点被掩埋。
人生无常,美丽而细腻的感情总在匆匆的花开花谢中流逝,无所谓悲伤无所谓喜悦,即使这样,偶尔的回忆,心还是会忍不住微微跳动一下,并非所有的遗憾都是无奈的叹息,它也是一段温暖的际遇。
过去的那无法自拔的记忆被定格,未来那无法触及的期待太遥远,只是天空蔚蓝辽阔,心情透亮明朗。
散文:时光是什么
如何能摆脱,
对时光的眷恋,
以一颗自然的心看夕阳,
不因,
云的浮动而欣喜,
不因,
日落而急迫。
时光是什么?时光也许是一杯酒,饮过了,有一分微醉在心头,久了便渐渐的遗忘,再复记不起当时的感受。
不想光阴如风般吹过,除了拂乱一身衣衫,什么也未留下。
可时光怎么留也留不住。抓不住也握不紧。有人说:时光似流沙,越是握紧越溜得更快。我感觉不是如此,如果时光真如流沙,至少还可以真切的握在手心里,感觉得到,有真心实感。然而,时光什么都不是,只存在我们空洞洞的心里,时刻感悟着,却无法碰触,无法以我们多情的心感化,温暖它,使之为我们停驻半分。
刚从雪小禅的[岁月忽已晚]中读到一句话,感觉挺深刻,似乎写进了心里。原来每个人都恐惧时光的流失,都曾经有一段鲜美的青春活在回忆里。纵使,年华渐老时,亦渴望一份宁静与青春永恒。她是这么写的:我愿意我在向晚的光阴里活得从容而淡定,在时光中闻到甜美和清淡的气息,在盈盈转身时,如最美丽的青衣,水袖一拂地,满是那风华绝代的身影。
时光是什么?走过的路上,是我们的生命,一生的记忆都残留在沿途的风景里,独自悲喜。
时光是什么?岁月已晚是什么心情?连狂妄的李敖都说,老掉了呀,老掉了。他说,我一周六天一个人住阳明山上,让小她三十岁的.太太适应没有他的日子,因为,他注定会提前离她而去我听得心酸,心里一片苍绿。读着,读着,情不自禁的恐惧起来,如果,到了我老的那一天,我会以什么心态面对,欣然接受,还是黯然而悲。
不想,如此轻懈的任凭时光而走,走过的时光啊,就是我的一生。
时间,这个执著而调皮的孩子,孤单地往前走着,扔下一批人,又一批人。
站在生命的路上,身后是走远的光阴,身前是明天的故事,而迟迟不敢放下的脚步,是我此刻的生命。
推窗而望,那些疏远的时光似乎扑面而来。三月初暖的风里,夹带着儿时的温暖,那片曾经嬉戏的油菜花地,蜜蜂在飞舞。当年的那个我,慵懒的晒着阳光,时光攸然的收回,当年的阳光仿佛又晒在身上。肉体以肉眼不可观察的速度衰退,而灵魂飘荡在遥不可及的高处,前顾后想。
放不下红粉的壳,向往黑暗又渴望阳光,一生都在跌跌撞撞,懵懵懂懂中人生如河水滔滔而去,而夜色总是无垠。
窗外,有三月的暖风吹来,我仿佛听见了,远方传来隐约花开的声音。还有,故乡老屋的屋檐下,水珠的嘀嗒声,轻轻的落在我静悄悄的心上。
新视点,全镜像,非模式散文
在从事散文创作的这十几年里,自己通过不断的写作实践,体味到了一些散文创作当中的苦乐味道,有了一些粗浅的积累和看法,今天,我就在这里说几点个人不成熟的意见,与广大的散文作者们一起商榷。
第一、我们既然是写散文,就必须要弄清楚什么是散文呢?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散文有着“广义散文”和“狭义散文”之分的两种概念的散文文体。
广义的散文,它指的我国古代那些脱离了韵律约束的文章。不过,在古代并没有“散文”这么一个名称;“散文”的这个名称,只是到了我国近代的“五四”时期才出现的。在现当代,人们心目中的广义散文,是指除了诗歌、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之外,包括一切叙事、议论、抒情等性质的文体,是不属于其它类的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那些篇幅都很短小的文章,他们都是属于散文的范畴,当然,其中也包含有某些篇幅较长的散文在里面。因此,这就有了以下的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等等的散文分类。
第二是狭义的散文。这类散文,专门指的是抒情散文。因为在广义的散文中,随着散文文体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都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立成熟的文体,人们就把它从散文中给分离了出来,不再把他们叫做散文,而给他们冠之以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专门的名称;而议论散文,则被人们冠以杂文的称谓,成为了它专门的一个文体名称。因此,它也被人们给从散文中剥离了出来。所以,这剩下来的就只有抒情散文孤单单地留在了散文分类中,这就是人们平常口头上称道的狭义散文了。
但是,我个人认为,放在当下进行的散文创作中,我们不应太过拘泥于散文文体的约束,而应当放开自己的思维,视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写,放开了写,大胆地写,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在同一篇散文作品中,既可以对事物进行精心、细致的描述,也可以对事物展开无边无际的议论,更可以在议论的同时抒发自己内心的强烈情感,只要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把握得住文章的条理、层次与脉络,不偏题、不跑题,主题明确,观点鲜明,认识深刻,这样写出来的散文作品就是一篇好散文。说到底,写作者要做到这个程度,是很不容易的,所以经常有人说散文难写,就是这么个道理。其实,散文是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株,可以任意裁剪、装点的奇葩,你如果把它写好了,你就什么文体都能写,并且还可以把它写好。
随着社会时代不停地前进的铿锵步伐,当代散文写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散文写作革命的发展与创新,散文文体的整体革命时代已经到来。因此,我们在进行散文创作的时候,一定要力求出新,抓住新的视点,以全新的切入角度走进去,挖掘事物的本质特征,写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的观感;以不同的视觉,在生活中,以全方位的手段,摄取各个不同方位的的生命镜像与生活色泽,剪接还原出一幅动感丰富、跌宕的生命镜象,展示在读者面前;千万别在写作的过程中,去模仿别人的写作,而因采用有别于他人的非模式化的创作方式,写出属于自己的,有别于他人再现生活的手段,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散文作品出来。
因此,在这里我冒昧地提出自己一个不成熟的看法,也可以说是我个人的观点吧,那就是,我们在以后的散文写作过程中要努力做到:用“崭新的视点”去发现写作的素材;用“全方位的镜像”去摄取、组织、安排和剪接素材;采用无招胜有招,无形胜有形的非模式写作方式,进行散文的再创造。
什么是“崭新的视点”呢?我这里所说的“崭新的视点”,说白了,就是指事物的看点。每个写作者的自身应该要具备和别人不一样的眼光,要从人家意想不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发现和搜集写作的素材,挖掘出写作的题材,让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应该谨记,一个好的散文作者,他不仅要有探索者的勤奋与干劲,还应该身具发现家的眼光,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发现,去探索,同时,还要拥有思想家的聪慧与睿智,从事物的细微末节中去挖掘出有深度,有内涵,有影响力的大是大非、大喜大忧来,找出它研究的新思路、新方向。
什么是“全方位的镜像”呢?我这里所说的“全方位的镜像”,就是指对事物的观察,要采用全面、客观、实际的方法去看,采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方式,上下左右,一正一反地去看,还要一层一层地去解剖、去分析,希图透过它的表面,去发现事物内在的`蕴含,去揭示它不易为人察觉的潜质。我们不能仅凭着对事物外表的粗略认知,就凭着自身的一己之好,片面地给事物做出某些不合适的结论以及不中肯的观点,这是一个散文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大忌。
什么是“非模式”呢?我在这里所说的“非模式”,就是指每一个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不要刻意地去模仿别人的写作技巧和叙述方式,更不要刻意地去模仿人家的语言风格。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自然人的个体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身体、头脑、思想、行为、习惯都是各不相同的,在自然人中,是没有所谓的“统一性”可言的。放在写作中,它的道理也是如此的,因此,我们还有必要去模仿别人的写作,成为别人的影子么?
记得我之前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曾经有朋友说我散文写作的文风走的是沈从文一路,还有朋友说我的文风极像杨朔的风格等等,我感到很好笑,就这样子问他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还是我像谁呢?你们能告诉我,有谁的风格像我呢?其实,在写作中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风格是什么?我的风格是像谁?谁的风格又是在像我呢?你为什么不可以说是他们的散文写作风格像我,而是说我的写作路径跟他们相似呢?我只知道在散文写作中,我是非常注重对自我的表述的,还有对事物的透视以及社会现象的洞察。
其实,我在这里说的非模式写作,就是随性的文字写作,是率性的文学再创造。这就叫做无招胜有招,这种不是模式的模式,实际上就是每位写作者独立存在的一种个性化的写作模式。因此,我认为自己之前的一切文字,都是率性而为,随性流露,淡然处置,是我个性化文字的真实体现。是我自认为用了比较精准的语言,去阐述对某些问题、观点和看法的手段。因此,在我率性的散文创作过程中,我就是我,这个独一无二的我。我的文字不可能成为别人的影子,别人也不可能成为我的枷锁。谁也替代不了我,我亦不会受任何人的影响而改变我自己,从而成为别人的替身。我不接受别人的桎梏,也不模仿别人的写作,我就是本真的我。在文学创作当中,努力尝试张扬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自我,这就是我的散文写作习惯。
我们在写作中,不要受散文文体的局限,在文体的小圈子里面打着转走不出来;也不要被传统的写作方法所束缚,认为这样子写出来的东西就是散文,那样子写出来的东西就不是散文,左右不得法;更不要受散文字数多少的限制和约束,觉得散文就是短小精悍的文体,写长了就不像似的。其实,散文也同样是可以写成长篇大论的。这就叫做大散文!
总之,一篇好的散文,应该是一壶成年的老酒,耐读、耐品,让人有嚼头。它应该是集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身的有机结合体。如果我们在写作中能够采用“新视点”的方法切入进去,使用“全镜像”的摄影模式去搜集和整理素材,采取非模式化的写作手段组织文章,就一定能够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散文,写出完全属于自己个性化风格的散文,也一定能让读者从中学习和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散文之风和清纯的散文味道。
时光影像散文
今天,和闺女去看了一部电影“熊出没之夺宝熊兵”,本来觉着是为了满足闺女的心愿,一直没领着去电影院看过这个动画片。今天看着闺女高兴的样子,我心里暖暖的。闺女一直看得津津有味,我只是时而抬头看一下,里边多了个小家伙挺逗的。可是到最后展示亲情的那一段,让我似乎感受到了什么,虽然闺女并不知道,此时坐在她身边的妈妈已经随着电影的图像回到了以前。
最早的记忆是母亲留着的几十张老照片,母亲在民兵连和战友照的相,英姿飒爽,那么年轻漂亮;再一张是和父亲的结婚照,父亲带着军帽,两人穿着黄军衣照的,我感叹那时他们那么年轻;再后来就是母亲抱着三岁的我,她已经显得苍老了,是因为生我没有了工作,而这时也是我们家开始最困难的时候了,我扎着两个小辫,现在的闺女和我那时是一样一样的。可当时我肯定是不懂母亲的委屈,也不知道我的到来竟然会有这样的结局。
可是母亲和我说,当接生婆告诉父亲是个女孩,他高兴地不得了,我不知道当时父亲有多高兴,但是我能想象到,我的到来对于已经失去过两个孩子的父母来说是多么幸福。时间在慢慢的延续着,父亲母亲也跟着顺其自然地的进行的生活的演变。在老家,母亲是能干的人,父亲脾气不好,但是就这样我和哥哥长大了,全家很少照相了,偶尔的有父亲母亲的相片,现在却没有珍藏起来,只记得他们的容颜逐渐变老,而身上没穿过什么像样的衣服。依稀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挨过骂,闯过祸,可是在没有成家之前我真的没有深刻体会到父亲母亲会变得很老,会生病,会对我们有很多默默的依恋和思念。
现在有闺女了,我真的是体会到了,我有多长时间没有真的关心父母了,没有握过父母的手,没有和父母交流,没有和父亲开玩笑,没有和母亲撒娇,没有了解父亲心里装着什么事,没有体会母亲被女儿顶撞的滋味,……太多了,我似乎只顾着往前走,找自己想要的,创造自己的生活,却忘了一直陪在身边的人。我只记得父亲暴躁的`脾气,母亲不在理的唠叨,却忘了这些亲人的需要。爱和温暖我给了谁,是我太自私了,还是因为长大了,有家了,有另外一种生活了忘了曾经自己也是这样,在父亲身上骑大马,在母亲怀里哭泣,和父亲要钱买书本,和母亲撒谎成绩没考好,我似乎看到我过去那一幕幕父母和我一起生活的影子,时光啊,你过得真快,现在都已经六十花甲的父母,和我一起经历了我的成长,我的喜怒哀乐,我的成功失败,而我却不再深刻的体会父母的情感。
现在,这一刻,我竟然写着流泪了,我想起了许多,但不是放不下,而是把这些记忆珍藏起来,是自己的宝贝,人生的经历竟然是这样,我三十三年的经历竟然是这样,要说二十五岁之前是父母帮我选择地路,那二十六岁开始是我自己走出来的路,父母没有太多干涉,只是从我的只言片语中知道我在干什么,可是这八年中,我忽视了一个而其实我最应该在乎的东西,家庭的温暖,我没有呵护,也没有维护,有时体会到属于自己的温暖让我感觉真的是该关心我所爱的人了,我所依恋的家了。人不会晶莹剔透的在社会中生存,但你在乎的家能包容你,你在乎的人能看懂你,知道你,是莫大的幸福。
我这一刻又笑了,我明白了我该做的,我想要的,我积极努力,用自己的阳光灿烂照亮我周围,爱我的家人,爱这个世界赐给我所有的一切,这种爱的付出不用言语而只有接受了的人能懂。一个自信的、虞而不愚、明而自知的家伙,开始了新的生活!
行走,时光散文
许久都没有安静过了。似乎自己又一次变的浮躁不安了。而且内心也被现实腐蚀的破损不堪。
想起了老家,想起老家的那些杂事,内心总是很心疼。
老家的那些总是像一只蛆。一直蠕动着,发出一种粪便的味道,我厌恶那些贪得无厌的嘴脸。
老家,一个我不愿意想起又不愿意放弃的地方。或许,我的生命源于那里,或许那里有着太多难以忘记或者心疼的故事。我一向觉得那里是一方净土,可渐渐地发现,就是一个战场。我很讨厌。讨厌到灵魂中,我觉得老家充满了一种糜烂沉重的气息。
老家,在我记忆里面充满了吵架烟火味的地方。
小时候,我一直认为,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渐长会好起来。
小时候,外婆和母亲吵,婶婶和母亲吵,或者是隔壁邻居大姑大姨们大吵,有的时候七大姑八大姨乱成一窝,七嘴八舌,为了芝麻大点事情,斤斤计较,大吵大闹。我那个时候一直不明白,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后来有人告诉我,这就是为了争口气。我至今不明白,那口气是什么,是为了什么气,这般大打出手?
见惯了吵架,喜欢了听吵架,小时候的那些记忆历历在目。从小见证了吵架,心里似乎种下了许多的阴霾,阴深深的,恐惧的,神经里面有太多难以说清的味道。偶尔会发出一种响声,这个响声让我产生许多幻觉和疼痛肿胀。
我这辈子最讨厌的就是吵架。
如今,我看到老家的人,我就想到当年或者现在正在为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吵的`不可开交的场景时,我就有一种想逃离的感觉。真的。不是我不想面对,而且世间的一些人事总让你无语。或许我是一个需要修炼的人。需要得到百毒不侵的境界。但是我真心没有本事能在这些杂碎破碎的事件中成为一名主角,甚至是配角。
我讨厌那些人模狗样的嘴脸,虚伪了极致。我想世界上如果有吵架和玩心计的奖项,一定是我们老家的那些妇人。吵架的可以是几天几夜,而且嘴里可以不带脏字,而且从头到尾不会重复。我在想,我们老家的人都是人才啊,个个都是奇葩啊。世界就是属于他们的。
我一直认为,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不是事情。可是在老家的乡亲看来,鸡毛蒜皮才是大事。
是呀,或许一直都是我错了,我真的以为生命中的很多事情会一笔带过。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为了一片砖,一捧土,或者是谷穗都会引来彼此大吵大闹,我想这个是朴实的表现,或许是人性最真挚的一面,更或许是农村人的习性。
老家的生活,我一直不明白。就如娘,三婶,外婆等。还有很多我都想不起来喊什么的女子们。这么多年过去了,一辈子吵着走过来,有的人走了,有的人还在不停地吵。或许生命最后一刻都在想和谁还没有吵过架吧。这一辈,这里的女人们,基本是生活在是是非非的琐碎中,没有大大的理想,没有更多的人生价值计划,只有小小安稳的生活需索。
或许这一切也已经寻常不过了,吵吵,什么都不用说,不用恭维,不用计谋,只需要内心的发泄,简简单单,如此一生。我一直在揣摩,是幸福呢?还是悲哀?
如此来回,惟愿一切安好。老家,那个糜烂中发酵出纯净的地方。我一直牵挂,却又一直憎恨。我不知道,这一生我们会在怎么样的境遇中度过。
我不知道我如何形容我的心绪,许多时候讨厌一个地方却又无法逃避,因为一切都是注定,如此而已,仅此而已。意念是不能改变世间的任何。唯有改变我们自己。可是一切又那么的清晰,孤独,时光陌上,我在纵横的隧道中迷失了前行的方向。
我一直以为老家在,一切都在。渐渐的发现,一切都是会变的。
老家,一座将死等待轮回的城市,这里流淌了我太多的记忆和故事,可转身时什么都抓不到。本以为,父母可以陪伴我们一路到老,我们可以一直长不大。可事与愿违,世界完全变了,一切都变了,变的让人无法喘气,似乎要窒息了。
我发现父母都老了,头发白了,牙齿掉了,眼睛也看不见了,腰腿都不好了。我突然感觉很恐惧,很害怕,有一种死亡的气息围绕着我,让我毫无选择之地。似乎这一切都要去面对,没有任何理由,亦无法逃避和哭泣。如果可能,我想我还是不要来到这个世间为好。一切都那么凄凉,在悲欢离合中呈现生命的脆弱和人性的软弱。
轮回,如此冰凉。我不知道我要用什么来祭奠这一切,更不知道如何去感动生命。
生命突然间显得那么的脆弱,我在想,如果身边的人都去世了,那么留下孤独的我又怎么办呢?我会继续还是随去呢?生命本没有任何争议,但是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寂凉之躯呢?难道这就是轮回的本意和生命的目的吗?如此,那么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式呢?
我是怎么了,突然之间害怕了死亡?是害怕还是不敢去面对呢?我自己都无法讲述清楚。或许生活就是这样,永远都有太多的迷惑,期待我们去经历和面对。
渐渐的发现,我病了,病的很严重。我都这样告诉我身边的人,我有神经病或者心理变态。可是我发觉任何一个词汇都无法形容我现在的状况。或许如我这样写文字的人都是缺少了一点细胞的人,总会在无厘头中幻想出一连串的故事,而故事的结尾往往是悲哀的。
我喜欢悲哀的故事,我觉得悲哀往往是反映一种灰色和光明,极端的两边怀揣的目标性都一致,唯有那些无法触摸的菱角会在瞬间闪现光芒。或许死亡是通往天堂的必经之路,或许死亡是穿越时光的旅程。一切皆是澄明。
轮回,一瞬间,一辈子。
浅浅时光,行走荒凉之中,我在落幕黄昏中等待一抹陨石落下,而后借势离开。我想是该离开了。或许这才算最美的结局。
走过黄昏,走过故事,走过生命,走过死亡,如若途中能相遇,请记得喊一声我。
行走时光,我在午夜的虚华中等待一场盛大的开幕式。
轮回,一辈子,路过生命时,记得和我相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