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诗意散文经典(诗意散文摘抄)

诗意散文经典(诗意散文摘抄)


有诗意的散文

回想起来,我的人生就由八个梦想组成。人生未了,梦想难休。

小学的时候,我梦想到山外去,目的是坐一坐火车。因为火车穿过我所在的县城,进站时发出的轰鸣声传到我所在的山村。爷爷告诉我,火车跑得很快很快——尽管他也没坐过。于是我常常梦想坐上了火车,荣耀无比,既炫耀了自己,也圆满了爷爷。

在我的梦中,火车是虎头蛇身的,因为爷爷说过,它一节一节的,很长很长,一路狂奔,头上还冒着烟。它的叫声一阵一阵的,很响很响,大嗓子一吼,比后山的老虎叫声还传得远,传得快。

中学的时候,我来到县城亲眼看到了火车,并且看到火车上坐着吃香蕉,然后随手将果皮扔出窗外的旅客。据说,他们要去上海,去西藏,去北京,去广东。地图上说,中国国土面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海在中国东部,西藏在中国西部,北京在中国北部,广东在中国南部,东西南北距离会有多大呀!原来我呆的县城那么小,小到连火车都懒得停留太久。

我多想去县城外的世界看看啊!假如外面的世界是天,那我所在的县城就是井,而我就是井底之蛙——我时常这样警醒自己,也积极寻找跳出去的途径。于是,我认定考上大学就是实现梦想的捷径。

后来,大学考上了,梦想实现了,外面的世界却对我失去了诱惑。

大学里,我认识了叔本华,感受到人生的悲苦与无聊。也认识了尼采,开始向往做战无不胜的超人。后来,又认识了萨特,知道人生脱离实证即为虚无,毫无价值和地位。当然,也接触了马克思,并从实证主义的视角对集体主义进行了辩证法分析。

实证主义张扬个性,而英雄就是个性化的超人。于是我梦想成为超人,无限崇拜英雄,看电影尤其欣赏好莱坞个人英雄形象。生活中,我时时刻刻以一个英雄的标准要求自己,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泡冷水澡,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几年大学生活下来,身体变得棒棒的,渐渐鼓起施瓦辛格式的肌肉,搏得同窗好友一片赞叹与艳羡。

这么一来,一种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推动着我一如既往地做“英雄”,对女同学时常摆出酷酷的表情,但也不乏侠骨柔情式的友好。学习永远不卖死力,但考试门门顺利过关。毕业时,同学情侣双进双出,而我却始终与影偕行。

我终于践行了“孤胆英雄”的梦想。

不过,个人英雄主义的梦想不久宣告破灭。投身社会后,我发现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做官,不会经商,干不成技术,找不着靠山,更吃不了软饭。除了会写几段散文、编几个故事、吟几行歪诗、发几句牢骚外,别无它长。这与理想中无所不能、无往不胜的英雄相去甚远。于是,由英雄转而梦想成为作家,每天吟吟写写,如痴如狂,不曾间断。

长期以来,倒也爬了不少格子,发了不少感慨,叹了不少长气。但写文章时我发现自己词汇那么贫乏,知识那么短缺,想象那么枯涩,思维那么迟钝,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对生命、对文化、对科学的认识那么肤浅,写出来的文章毫无深度。

于是,我梦想成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饱学之士。学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学李敖做“五十年来,五百年后写白话文的第一人”;学余秋雨精通历史,深谙现世,成就一段“文化苦旅”。渐渐地,我的文章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肯定和喜爱,我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我衣食无忧,家庭幸福。

但我越来越感到对知识的饥渴、对国家的热爱、对世界的忧虑、对历史的眷顾、对哲学的深思。我写过一句座右铭:用一辈子做任何事,用一生去学习。因此,老婆称我为“两辈子老公”,儿子称我为“双生爸爸”。我欣然答应,并以此自勉。

文章写了几十年,突然发现自己被作家这个美名麻醉了,被功成名就的迷雾笼罩了,几乎失去了前行的方向。书虽越写越多,但创意却越来越少。才思的枯竭让我的作品千篇一律,离不朽之作的标准越来越远。

我冷静地意识到,作为一个作家,光有丰富的知识和稔熟的技巧还不够,更应有一份“心怀天下,幽思千古”的忘我情怀,应该铸就文学的风骨与灵魂。

在不惑之年向我逼近之时,我滋生了一个新的梦想:做一个现时代的司马迁、曹雪芹,做一个中国的莎士比亚、巴尔扎克。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转眼我已成为“知命尊者”。在知天命的日子里,镜中的我已满头斑白,年轻时结实的肌肉已松弛泛皱,青春的朝气已隐退脸庞。

哦,这就是那个从大山里走出来,在山外的世界翻爬滚打了五十几个春秋的我吗那山萦水绕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老家门前的那棵大枣树还在吗雷电之后,枣树是否又被劈成了两半它如果还活着,年龄应该是我的两倍还要长,它像我爷爷一样陪伴了我很久很久。它是否也像我一样,枝叶被秋霜打得七零八落

“式微,式微,胡不归”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我梦想回到故乡,回到童年,回到母亲的胎盘。

曾几何时,我儿子的儿子像我小时候一样爬到了爷爷的被窝里,给我的双脚取暖。怕寒是我的致命伤,体内的热度已经入不敷出。七十几个春秋的霜风冷雨,几乎耗尽了我所有的生命能量。“年逾古稀”这个词以往只在我的作品里出现,现在已名正言顺归入我自己的门下。

世事沧桑、人情冷暖、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我都经历过了。如果将人生比作一次长途旅行,那此时就是整理并珍藏旅行日记的时候。一个人在古稀之年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是希望别人不再经历自己经历过的痛苦,希望人们不再面对仇视和杀戮。

作为一个作家,我的作品里有烽火狼烟,有刀光剑影,有婴啼妇泣,那是文学表现的需要,可借此抑恶扬善,悲天悯人。但作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一个亲人、一个朋友,我永远厌恶这种人为的苦难。

原来,我还有一个不曾泯灭的梦想,那就是人类永久的和平美好。

再强劲的箭,也有难穿鲁缟之时,再明亮的灯,也有油枯草尽之日,我的人生正一步步靠近生命的终点。死,将成为我最后体验的对象。是恐惧,还是好奇

孩子们围在我的床前,声泪俱下地问我还有什么愿望没有了却。我使劲地点点头,用游丝般微弱的声音说,我想上天堂。孩子们一个劲地安慰我,像我这样的好人,一定能够上天堂,让我尽管放心。但我继续用微弱的声音说,我还想下地狱。孩子们一个个瞠目结舌,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我还有人生最后一个梦想,同时去地狱和天堂看看,看地狱是否也有好人,看天堂是否也有奸佞。

散文经典概括

要短的较少,要人生哲理和抒情的,选择林清玄的散文。推荐你读《感性的蝴蝶》《思想的天鹅》。人生哲理的:1,河的感觉,2,佛鼓,3,养着水母的秋天。等等。抒情的:1,迷路的云, 2,发芽的心情(也包含很多人生的哲思)等等。我先找一篇给你看一下:

《迷路的云》--林清玄

诗意人生经典

1.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2. 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

3. 人生必有痴,而后有成。

4.款款独行,才不致倾溢。

5.花开如火,也如寂寞。

6.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7.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8. 有客自远方来,眉间有远方的风雨。

9. 我不算穷,却穷于时间。

10.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11.看海看久了想见人,见人见多了想看海。

12.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13.长的是苦难,短的是人生。

简媜经典散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

  讲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空城,是我。

  经年行路,风霜中最惦念的是故乡那扇小轩窗,几次梦里潜入芭蕉院,‘看见少年的她梳出自发。她的夜半孤影总让我不能放心.

  无家,可以禀明死生;无兄弟,可以话桑麻;等我的人,我却无梦相赠。

  身, 已如秋蓬,心,寄托行云流永,我怎能再做春闺梦里人? , 。

  故里重回,旧友流散;与我缔结初梦的人也已儿女成行。最后一个牵动心绪的人既已建筑家室,守住了春花秋月,我可以完全放下了。

  她不会知道那个出远门的人,枯坐在市集一隅,远远看她提篮牵儿从眼前走过。

  她不会听到,当她与小贩评论斤两时,我幽微的唱叹。

  她不会知道,多少次我在梦中重回江亭,折了春柳,放在她打水浇衣的井边。

  她不明白,我仍然熟诵当年的誓词。每当与锣鼓花轿错

  身时,那誓言又绞痛了我的心。

  她怎能了解,我山高水长地想遗忘她的容貌,又在异乡庄园寻找似她身影的人。

  我仍是一个不告而别的人,毁了她少年春闺的人,辜负她的人。

  当她走入另一个屋檐,她的少年空城也归还给我了。

  那么,除了遥遥一见,我焉能怀抱两座空城走到她的面前,把残枝败柳的故事又说一遍呢?

  让她永远不知道我是生是死,则她可以安然无恙地被守护着;让她永远怨一个名字,则她可以平安地过眼前日子,不会回头找空城。

  离开故里的那夜,我是空了的人。

  秋霜已经爬满天,江边停泊的旅舟,或踏歌饮酒,或沉沉地眠睡。三两声夜鸟,更添秋夜静寂,水波摇晃舟身,亦摇晃榻上的我仿佛我与江水、秋霜都是亘古的醒者,靠了岸,又离了岸的。如果,子夜想歌,有什么比叹息更畅怀?

  子夜想醉,有什么比忘川之水更能断愁?

  忽有钟声隔江传来、染了秋霜的声音听来分外清寂,仿佛偷听了我的心事后,似有似无地为我说经.

  说:空山已被雾境收留了:空城,不妨赠给客船去货运;松树林寺里有一口闲钟,正等着天外客,陪它说梵音.

禅悟人生经典散文

回答如下:以下是几篇经典的禅悟人生散文:

1.《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这是一本畅销书,讲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骑着摩托车穿越美国的旅程。在旅途中,他们探讨了一些哲学问题,包括技术和艺术的关系,人类的本质等等。通过这个故事,作者试图表达禅的思想,即人们应该放弃对物质世界的执着,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实现。

2.《道德经》

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写的一本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哲学的精髓。它的核心思想是“道”,即一种超越理性的力量,可以指引人们走向真正的自由和幸福。《道德经》中的许多章节都涉及到禅的思想,例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尽人事,听天命”,等等。

3.《菜根谭》

这是中国清代作家冯梦龙所写的一本散文集,内容涵盖了哲学、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其中有一些篇章探讨了禅的思想,例如“人生如梦”,“心静自然凉”,等等。这些篇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了禅悟人生的精髓。

4.《禅宗六祖坛经》

这是中国禅宗的经典之一,讲述了禅宗的创始人六祖慧能的一些故事和思想。这本经典的核心思想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通过禅修来认识自己的内心,达到超越自我和成佛的目的。这本经典对于理解禅宗的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散文经典名篇赏析

《爱莲说》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周敦颐所写的一篇散文,被誉为中国文学史icon上的经典之作。这篇文章通过对荷花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篇经典之作。

文章开篇,就通过对荷花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作者用“荷叶自在间”、“荷花别样红”等语言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荷塘的世界中,让读者感受到了荷花的美。同时,作者还通过对荷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荷花的爱慕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

接着,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生命历程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作者用“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语言手法,表达了荷花在污泥淤泞中也能保持自己的纯洁,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自我净化的能力。同时,作者还通过对荷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感慨,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最后,作者通过对荷花与人生的关系的探讨,表达了对于人生的理解和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作者用“采之欲饮,观之欲娱”等语言手法,表达了人在面对荷花时的欣赏和喜爱,展现了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同时,作者还通过对荷花的描绘,表达了人在面对生命时的态度

为什么朱自清的散文有诗意美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新文学的开拓者,是现代散文大家,是著名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散文以笔触细腻、语言清丽而著称。他非常注重语言的铸炼,在这方面进行了刻苦的追求和严格的选择,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语)。下面从语言方面对中学教材中朱自清先生的五篇散文(《春》《背影》《绿》《荷塘月色》《威尼斯》)作一番初探,以就教于同行。

  一、大量运用叠音字

  刘勰极力提倡用叠音字,他说:“‘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风雪之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文心雕龙-物色》)叠音自然,能增加音乐美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清脆悦耳,记起来轻松自如,朱自清先生在散文中大量运用叠音词,令人目不暇接,各有其丰富的表现力。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偷偷”一词写出了小草不知不觉地出现,不知不觉地生长,活泼可爱。“嫩嫩”、“绿绿”从质感、色彩两方面准确地写出了初春的小草的特点。“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春》)让人体味无穷,让人享受不尽。

  《绿》中写到:“走到山边,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这水声悦耳动听,给人以余韵袅袅的美感。还有那“微微”的云,“油油”的绿意,“闪闪”的绿色,“汪汪一碧”的潭边,“滑滑”的明亮的绿,写出轻柔的情态美,给人以娇嫩、透明的质感,也表现出明快的节奏,清朗的格调。

  《荷塘月色》善于用叠音词写景状物,描述了一幅美妙的图画:“曲曲折折”的荷塘,“淡淡”的、“静静”的月光,“田田”的、“亭亭”的、“层层”的荷叶,“屡屡”的荷香,“薄薄”的青雾,“隐隐约约”的远山……这一切表现出清幽宁谧的意境,交融着作者那隐隐的、苦闷的心绪。

  《威尼斯》写到:“远出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叠音词的使用,反映出了威尼斯的明媚,突出了它是一座水上城市。还有“微微”“酽酽”“来来去去”“疏疏落落”等,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二、选用精当的动词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朱自清先生正是这样做的,他在动词的使用上认真地推敲,表现出了深厚的语言功底。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春》)“钻”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小草破土而生的挤劲,洋溢着勃勃生机,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如果用“长”字,就太俗了,只是一般的说明,表现不出小草的活力。“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春》)“闹”既写出了嗡嗡的声响,又呈现出春天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的确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背影》写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情景感人至深。“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特写的镜头,给作者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蹒跚”写出了父亲的不灵便。“攀”显示了月台的高度,更显示出了父亲的吃力。“缩”写得细致,可以想见父亲那沉重的身体上去之难。如此费劲,父亲为什么还为我买桔子因为爱子心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对父亲由衷的敬意。这一处动作描写,既细腻又简练。叶圣陶老先生对《背影》作了高度的评价:“这篇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绿》)以动写静,一个“踞”字把梅雨亭写活了,也突出了此处险峻的气势。“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绿》)作者深深地喜爱绿,感情已达到了高潮,望乎所以,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拍打之,抚摩之,亲吻之,陶醉其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月光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一个“泻”字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贴切、形象、生动。如果换成“照”字,就太俗了,与流水不照应,也无动感。“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荷塘月色》)这是大自然的杰作,一个“画”字既突出了杨柳影子之美,又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三、大量使用贴切新鲜的比喻

  清朝学者沈德潜说:“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司空见惯的事物,朱自清先生信手拈来,写到文章里,用活了,见新了。《春》写花朵多样,花色艳丽,连用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写地上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不但写出铺满原野的草花之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从不同侧面写出春雨紧密、闪亮、细长的特点。春是空灵之物,属难写之景,但作者“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他说:“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她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作者抓住了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他笔下的春天给人以质感、实感。三个比喻句分别突出了春天的新鲜、美丽、有力度三个特点,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

  《绿》中的比喻有二十个之多。如把梅雨潭的绿比作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言其大,言其醉人,言其奇异。又把梅雨潭的绿比作一块融化了的蔚蓝的天,突出其鲜润。文中还用博喻的手法,多角度、多侧面显示绿的特征,“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从视觉、触觉、感觉等几方面形象地再现了绿的柔美、明亮、软嫩、纯净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荷塘月色》中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赋予荷叶动态的美。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突出其晶莹闪亮、隐约闪烁的特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把嗅觉、视觉转化为听觉,把其中内在的和谐的美表现得恰到好处。又把月光比作流水,无形的月光给人以有形的实感,月光不仅能看得到,而且能触摸得到。

  《威尼斯》第一自然段就连用了四个比喻:“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这些比喻把威尼斯河网着之密充分显示出来,貌似陆地而实则水域,突出了此城的“别致”。

  四、使用现代口语词汇

  阿-托尔斯泰说:“文学的语言是一种话。”王国维很推崇元曲,就是因为元曲“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述事如其口出也”。朱自清先生也很擅长用口语写散文,颇具谈话风。“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春》)作者像是面对面地与读者交谈。“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作者爱用提炼的口语写作,读来清新可喜,亲切自然。“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吗”(《绿》)作者用明白如话的现代口语写,可以看出对绿赞不绝口,爱不释手,作者已融进了绿色,读者也被感染了。《威尼斯》叙述和描写也用了很多朴素的现代口语,如“它哪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出于名手的还有味”。

  五、适当融合文言词句

  《背影》写父亲“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语言凝重,对父亲的怀念着之情溢于言表。《绿》结尾展开了丰富的想象,“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句式整齐,感情洋溢。《威尼斯》有“庄严华妙兼而有之”、“以典丽风华胜”、“惝恍迷离之感”等词句,使语言更加洗练。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高尔基语)朱自清散文艺术的高度成就和他语言修养是分不开的。他是“五四”以来文字推敲能力最强的作家之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他不矫揉妆束,不雕章琢句;他取法天然,水到渠成。他的散文如出水芙蓉,清丽淡雅;如风行水上,自然流畅。李广田在《朱自清选集》的序言中说:“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旧营垒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尤其是往往带来了西欧世纪末的颓废气息。朱先生则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我们把握了朱自清先生这五篇散文的语言特点,就能领略其作品的独特风格。

作家刘墉的经典散文

《人生的真相》《生死爱恨一念间》(水云斋·1992)《冷眼看人生》《属于那个叛逆的年代(改写·改写·刘轩原著)》《离合悲欢总是缘》(水云斋·1993)《冲破人生的冰河》《作个飞翔的美梦》《把握我们有限的今生》(水云斋·1994)《我不是教你诈》《迎向开阔的人生》《在生命中追寻的爱》(水云斋·1995)《生生世世未了缘》《抓住心灵的震颤》《我不是教你诈②》(水云斋·1996)《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杀手正传》《在灵魂居住的地方》(水云斋·1997)

西湖散文经典语录

西湖的花美。在西湖,一年四季都能看好花。春有艳丽的桃红,夏有洁净的荷花,秋有香气扑鼻的桂花,冬有傲雪的梅花。西湖,总是以最美丽的花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西湖的树美。湖边那婀娜多姿的柳条,似姑娘长长的秀发;那耸入云天的水杉,似英俊高大的小伙。

那树冠大大的樟树下,是游客小憩纳凉的好去处,那修剪得整齐有型的灌木丛,是游客嬉戏的好地方。

词语首拼